小草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草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我惊奇于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它没有鲜花的美丽,也没有树木的高大与挺拔,但它有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精神,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它甘愿用身体来装扮世界,小草比牡丹更高贵,比荷花更高尚。它葳蕤于山川、平原;蓬勃在池沼、河岸。即使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坑坑洼洼,黑暗的地方,它也能顽强的生长,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吹打。它仅凭着薄瘠的黄土,与命运搏斗,同顽石争雄,经过顽强的奋斗,终于带着希望,露面于光明世界。

  小草的内心世界几乎是封闭的,它从来不需要为外形的美丑而心烦。它所关心的是自己要设法活下去,为此必须和恶劣的环境博斗,以便长出坚韧的身躯,争得阳光的照耀,得到更多的养分。

  在城市里,能够让长草升长的地方,便只有草坪和路树下。在草坪里,鲜活的小草经常被人为地修整得齐齐的,只保留短短的一片草茎,僵硬呆板,小草完全没有了自由。看到这样的草坪,有时心中甚至会有一丝被强迫的愤怒,实在为小草心疼。

  小草给人们很深的启示。它的生命虽然只有一年,但它们活一天就会奋斗一下,遭到践踏挺直腰板,死过一茬再度复生,拼死挣扎,绝无怨言。我不是小草,听不到小草的心声,所以我无法感知小草的情感,也无法妄论小草的痛苦。但小草的顽强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看古今有多少有志之士,情愿做小草,甘愿烈火烧。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着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为振兴中华而默默无闻的贡献出青春与力量。

  我爱小草,爱它的顽强,更爱与它一样顽强的中华儿女

爱一个人是心甘情愿地付出,不要求回报不计较名分,更不应该顾虑太多,爱了就是爱了,随遇而安。若是计较得失、贪图虚名那找一个符合条件的人托福一生就好了啊!又怎会苦等半生直到那个人出现呢?我认为这首词是讲述我心爱的人不爱我、我却无怨无悔付出的心情,其中“谈多几次心自然就似情人”像是自我安慰,有点自欺欺人的苦涩在里面,就算只能是朋友的关系我也甘心情愿,就算没有情人不谈恋爱,孤孤单单地过日子也不怨。其实从词里可以看出林夕对这种执念是抱肯定态度的,最后的“忘爱自然合衬”跟之前“何必苦等半生”是相呼应的,在他的意识里,爱不能退而求其次。讽刺说你若忘了爱,那只为找一个合适的人自然就容易了。林夕很多歌词都是表达这种观念,像飞女正传:未怕挨紧颈边穿过横飞的子弹跟你去走难但怕结婚生子的平庸麻木地活着亦一样难若与不心爱的每夜晚餐也不知哪个故事更悲惨只愿我能够与你过得今晚。所以结论是他无法忽略爱的感觉去跟一个无感情的人过下半生。楼主,这答案还满意吗?

一种小姿态仰望高姿态的一种心态,积极向上。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这几句就表明了它的态度,不是消极,而是从低姿态的角度来诠释高姿态

简单说:它很卑微,但它的生活很充足,很阳光很积极。不会因为它是一颗小草而自卑

朱自清《春》第三段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春》通过描绘花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作者运用活泼的笔触深入而细腻地描写春天的典型景物。首先作者选取了小草来作描写对象。作者说小草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将小草拟人化,使小草的生长显得生动而活泼。“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句则点出了小草之多,写出了春天将要来临。

扩展资料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春》

1 有关小草的诗句外加意思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入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 ,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朋友遍及天涯海角——”

朋有,你可曾注意每当春天来到时,这些小草就悄悄地破土而出,舒展出幼嫩的叶子微风吹过,你仿佛看到小草在向你鞠躬致意,小草,用它那翠绿的衣裳打扮着大地四夜,使春天更加美丽,迷人。

然而到了可了酷热的夏天,太阳炙热着大地那些在春天里被人们观赏的鲜花,都耷拉着脑袋,显得没有精神的时和候,这些小草却仍然顽强地昂着头,顶着炎热;当暴风雨袭来时候,虽然小草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但它们没有区位屈服,仍然牢固地扎根在泥土里,任凭风吹雨打。

从电视上,你一定看过生长在草原上例如地毯的青草生长在柔软草坪里的风草,但是,你见过被压在石块下的小草吗!为了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多么重,石块之间的缝隙多么窄,总是曲曲折折地,武器不屈地挺出地面来,这时,你一定会被小草那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小草是那么渺小,在百花争艳之前,在万木爆青之际,小草无声无息地从泥土中冒出来,吐出一点不为人注意的春天的绿色,小草是那样绿,似乎要把积了一年的绿色全部献出来。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这种顽强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小草,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在风尘弥漫的路旁,还是在荒凉贫瘠的山冈,甚至在窄小阴湿的石缝里,你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它是春的使者,也是新的开始

我赞美小草,它是那样地不平凡

小草很弱小,就连一滴小小的露水都能把它压得很低很低,它不像大树那样高耸,有不像鲜花那样多姿,可当春姑娘来到这个世界时,小草破土而出,嫩嫩的,绿绿的,撒满大地它们是团结的,数不清的小草聚在一起,给大地披上鲜绿的衣装,是它们送走了冬季的干燥和单调,带来了色彩和希望

我赞美小草,它是那样地不平凡

小草,它从不向人们索取,但是它为了人们做的贡献是那样的多为了防止黄河水的泛滥,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小草可是头等功臣,众多小草的根在地下联结成网状,形成了坚固的防线

我赞美小草,它是那样地不平凡

小草,弱不禁风,但盛夏来临,狂风暴雨能使树枝散落,能让鲜花凋落,但它对小草却毫无办法,即使是被暴风雨冲刷,它依然挺立

想着小草的种种,心头忽有震撼,那种团结凝聚,那种甘于奉献,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们所具有的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我们像小草一样搏取更好的明天

我赞美小草

2 有关小草的诗句外加意思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入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 ,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朋友遍及天涯海角——” 朋有,你可曾注意每当春天来到时,这些小草就悄悄地破土而出,舒展出幼嫩的叶子微风吹过,你仿佛看到小草在向你鞠躬致意,小草,用它那翠绿的衣裳打扮着大地四夜,使春天更加美丽,迷人。 然而到了可了酷热的夏天,太阳炙热着大地那些在春天里被人们观赏的鲜花,都耷拉着脑袋,显得没有精神的时和候,这些小草却仍然顽强地昂着头,顶着炎热;当暴风雨袭来时候,虽然小草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但它们没有区位屈服,仍然牢固地扎根在泥土里,任凭风吹雨打。

从电视上,你一定看过生长在草原上例如地毯的青草生长在柔软草坪里的风草,但是,你见过被压在石块下的小草吗!为了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多么重,石块之间的缝隙多么窄,总是曲曲折折地,武器不屈地挺出地面来,这时,你一定会被小草那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小草是那么渺小,在百花争艳之前,在万木爆青之际,小草无声无息地从泥土中冒出来,吐出一点不为人注意的春天的绿色,小草是那样绿,似乎要把积了一年的绿色全部献出来。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这种顽强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小草,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在风尘弥漫的路旁,还是在荒凉贫瘠的山冈,甚至在窄小阴湿的石缝里,你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它是春的使者,也是新的开始 我赞美小草,它是那样地不平凡 小草很弱小,就连一滴小小的露水都能把它压得很低很低,它不像大树那样高耸,有不像鲜花那样多姿,可当春姑娘来到这个世界时,小草破土而出,嫩嫩的,绿绿的,撒满大地它们是团结的,数不清的小草聚在一起,给大地披上鲜绿的衣装,是它们送走了冬季的干燥和单调,带来了色彩和希望 我赞美小草,它是那样地不平凡 小草,它从不向人们索取,但是它为了人们做的贡献是那样的多为了防止黄河水的泛滥,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小草可是头等功臣,众多小草的根在地下联结成网状,形成了坚固的防线 我赞美小草,它是那样地不平凡 小草,弱不禁风,但盛夏来临,狂风暴雨能使树枝散落,能让鲜花凋落,但它对小草却毫无办法,即使是被暴风雨冲刷,它依然挺立 想着小草的种种,心头忽有震撼,那种团结凝聚,那种甘于奉献,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们所具有的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我们像小草一样搏取更好的明天 我赞美小草。

3 有关小草有寓意的古诗词

1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17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4 关于描写小草的诗句 关于描写小草的诗句

描写小草的诗句:

1、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这是王安石在神宗元丰七年(1084)与苏轼相会之后所写的一首表达达闲适心情的诗作

这一年,苏轼从他被贬谪的黄州迁至汝州,途经金陵,便同王安石相会这时,王安石正赋闲在家,变法的失败,爱子的夭殇,皇帝的厌憎,因此情绪十分感伤。

在他是红极一时的宰相时,颇为清高的苏轼罕登其门,现在苏轼的到访让他极为感动他亲往迎接,“野服乘驴,谒于舟次”(穿便服骑着驴子,到苏轼停船的住所拜会),二人同游钟山,诗酒唱和,相处甚欢他们在一起谈诗、诵佛,王安石还破例与苏轼谈及时事,诸如关于用兵西夏等没有再去过多地纠缠昔日的恩怨。

王安石还邀请苏轼也搬到金陵居住,以便两人成为邻居金陵相会,使苏轼更加了解了安石的为人,后来他逢人就称赞:“不知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2、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唐朝高骈所作。边方,边地;边疆。 春兴,春耕。这里指春游的兴致。《奉和对山僧》:“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金钟,金属酒杯。关山,关隘山岭。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高骈是晚唐朝廷倚重的边将,这首诗虽然字面上为描写草原上的景色,但在他的诗中却能感到消沉和悲凉气氛,没有纵横沙场、引兵杀敌的斗志和豪情。作为边关将帅之诗如此,边塞诗在晚唐的格调自然可窥一斑。

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古代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环顾四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境极其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牧民的家乡,牛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吹”、“低”、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4、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唐代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释义: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

古诗译文:我只怜爱这河边生长那幽静的野草,树阴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但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5 古诗中的小草是什么意思

同样一棵小草因其生长季节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长状态不同、便具有了不同的形象特点,再加上欣赏者不同的年龄、境遇和情感,草的意象便具有多种含义。

总起来有以下几类: 1、表现蓬勃顽强的生命力 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不怕风吹雨打,不畏严寒酷暑,随处皆可生长。因此草成了诗人讴歌生命力的最好代表。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春草茂盛,蓬勃生长,碰到了游人的衣襟,一个"惹"字表现了春草的欣欣向荣之势。

2、抒发爱春惜春的情感 小草是最早的报春信使之一。诗人常用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抒发爱春惜春的情感。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3、表达乡思离情 自从《楚辞·招隐土》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

这大概是每年春天,春草都要重绽新绿,就像回归一样,而多情的诗人又往往由"草"的回归联想到"人"的回归。诗人因此用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离愁。

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4、衬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盛衰兴亡之感慨 杂草丛生,常给人以荒凉之感,于是有"荒草""秋草""野草"的意象产生。 "草"就成了诗人们用于描绘荒凉景象,抒发国家兴亡、事物兴衰变化感慨的物象。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寄寓了人世沧桑的感慨。

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5、表现边塞和草原风光 古诗词中常出现"白草"这一意象,白草为西北一种草,其性极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折断。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草折"突出了西北边塞气候的诡异:风狂天寒,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苦生活的豪迈气概。

草又是草原最普遍的植物,最能代表草原风光。如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6、诗人主观感情的物化 草生长在荒山野岭,自生自灭,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失意的诗人看到它们,常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觉得自己就是幽草,把"草"人格化,用以自况。

如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久遭雨涝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晖而平添生意。

诗人自己就有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的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于是移情于物,在幽草身上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诗人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表现出诗人安贫守节,不居高媚时的胸襟。 7、表现环境幽静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草木茂盛,多是因其生长处人迹罕至,无人践踏。

因此诗人 常用"草"来表现环境的幽雅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写出了环境的幽雅,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整日在田园里铲除丛生的杂草,诗人对此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表现了归隐的自豪。 8、隐喻自身地位的渺小卑微 草是大自然中体态较小的植物,铲除毁灭它也很容易。

古诗词中常用来隐喻渺小卑微。如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写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这里不是空泛的写景,而是寓情于景,此时杜甫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去世,诗人陷于凄凉无依之境,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上的细草一样渺小卑微。 9、喻闲愁 野草丛生,无心修剪,或是到野外无聊地寻觅芳草,足见诗人内心的闲愁沉重!如司马光:《闲居》"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司马光赋闲在家,郁郁寡欢,而家僮们也趁主人无心料理家务之机而大偷其懒,花草不修剪,致使一场春雨过后,野草蔓生,把大好春光淹没殆尽。

诗人对滋生的野草的厌恶,说明了他对这种闲居生活的反感。王安石《北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用"缓寻芳草"来解释"归迟",写尽闲适心情。 10、表现物是人非的感伤 草常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感,这大概是因为秋草、荒草的衰败情状极易触动人的感伤情绪。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英雄已逝,他当年的住处荒凉不堪,"草"意象寄托着他对英雄人物身后萧条冷落,英雄事业后继无人的深深叹惋和。

6 关于小草的诗词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三春时分,南园草木一时新。

河里无鱼水自清, 疾风劲草子阳名。

佛头着粪绠方短, 近悦远来人气生。

无缘亲至范公亭,也记名言座右铭。

明月楼高谁独倚,君忧天下芳草青。

赋罢流星赋彩云,闲芳野草也殷勤。

去年还是羞花貌,不见新诗吟半分。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草色遥看近却无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风吹草低见牛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蟾光澹荡,冷浸琪花瑶草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草长莺飞二月天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疾风识劲草,患难见真情

1、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2、原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4、简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04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