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潼关的赏析

谭嗣同潼关的赏析,第1张

谭嗣同潼关赏析如下:

十四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起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感应,反映着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

潼关谭嗣同原文及翻译和赏析具体如下。

潼关谭嗣同的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撞关不解平。

潼关谭嗣同的翻译: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潼关谭嗣同的赏析:《潼关》是清末革命家、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潼关》表达了作者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

《潼关》

近代 谭嗣同

原文: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久远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扩展资料:

此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光绪八年(1882)。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写出了这首赞美之诗。

《潼关》是清末政治家、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潼关

《潼关》表达了作者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

《潼关》

近代 谭嗣同

原文: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久远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平坦。

扩展资料:

此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光绪八年(1882)。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写出了这首赞美之诗。

《潼关》是清末政治家、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潼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66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