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诗歌代表人物

法国著名诗歌代表人物,第1张

比埃尔·德·龙沙(Pierre de Ronsard,又译作龙萨,1524年9月11日-1585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活跃於法国的重要诗人。是法国最早的文艺沙龙——「七星诗社」的创立者。龙沙被称作「诗人中的王子」,他从希腊、罗马、义大利诗歌汲取养分,为法国诗注入新血,却不失法国气息。他诗作的题材极广,哲学诗、政治诗、田园诗、戏谑诗、怪异诗……无不为之,但最能展现他精妙诗艺的,还是他的情诗——从早年诗集《爱情》,到中晚年的名作《给海伦的十四行诗》。因此被公认为卓越的爱情诗人。

阿方斯·马里·路易斯·普拉·德·拉马丁(Alphonse Marie Louise Prat de Lamartine,1790年10月21日-1869年2月28日)生於勃艮地的Mâcon。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作家和政治家。他以半自传式诗歌《湖》著名。诗中以死了的丈夫的视点去追忆和妻子的一段热烈的爱情。 拉马丁是法国诗歌形式的大师。他是法国裏少数同时身为政治家的作家之一。

维克多-马里·雨果(Victor-Marie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创作了众多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皮埃尔·儒尔·特奥菲尔·戈蒂埃(Pierre Jules Théophile Gautier,1811年8月30日-1872年10月23日),法国十九世纪重要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文艺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莫班**》(Mademoiselle du Maupin,1835)、《珐琅与雕玉》(Emaux et Camées,1852)。

勒贡特·德·列尔(Charles Marie René Leconte de Lisle,1818年10月22日-1894年7月17日),法国巴纳斯派诗人。共写了三部诗集:《古诗》(1852年)、《野诗》(1862年)、《悲诗》(1884年)。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徵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以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后世。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法语:Frédéric Mistral,1830年9月8日-1914年3月25日),法国诗人,曾带领19世纪奥克语(普罗旺斯语)文学复兴。他在1904年与何塞·埃切加赖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维利耶·德·利尔-阿达姆(Auguste Villiers de l'Isle-Adam,1838年11月7日-1889年8月19日)是一位法国象徵主义的作家、诗人与剧作家。维利耶·德·利尔-阿达姆的作品经常神秘与恐怖的元素,并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著有小说《未来夏娃》(L'Ève future )等。

雷诺-弗朗索瓦-阿蒙·苏利·普吕多姆(René-François-Armand (Sully) Prudhomme,1839年3月16日-1907年9月6日),法国诗人,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斯特凡•马拉美(法语:Stéphane Mallarmé,1842年3月18日-1898年9月9日)原名艾提安•马拉美(法语:Étienne Mallarmé),19世纪法国诗人,文学评论家。与阿蒂尔·兰波、保尔·魏尔伦同为早期象徵主义诗歌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希罗狄亚德》(1875)、《牧神的午后》(1876)、《骰子一掷》(1897)。

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ine,1844年3月30日-1896年1月8日),法国象徵派诗人。1881年,他在巴黎出版他的诗集《明智》(Sagesse),一举成名。1894年,他在勒贡特·德·列尔死后被选为「诗王」。1895年他写出最后的一本诗集《死亡》。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法语: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译阿尔图尔·兰波、韩波、林包德,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徵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他的创作是法语诗歌历史上的重大变革。主要作品有《诗集》、 《醉舟》(1871年)、 《地狱一季》(1873年)、 《彩画集》(1874年)、《兰波书信集》。

阿尔贝·萨曼(Albert Samain,1858年4月3日-1900年8月18日),法国象徵派诗人。在创作上,萨曼深受波德莱尔和魏尔伦的影响,作品甜蜜、柔和、朦胧而又透出悲伤。他的两部诗集《公主的花园里》(1893年)和《瓶子的侧面》(1898年)为他带来了声誉,第三本诗集《金车》于1901年在他死后出版。

保罗·克洛岱尔(法语:Paul Claudel,1868年8月6日-1955年2月23日),全名保罗-路易-夏尔-马里·克洛岱尔[参 1](Paul-Louis-Charles-Marie Claudel),法国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外交官,长姊卡米耶·克洛岱尔是雕塑家。1895-1909年到中国(清朝)担任领事。他受法国象徵主义诗人阿蒂尔·兰波的影响很深远。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法语: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年8月26日-1918年11月9日),法国诗人,被视为20世纪上半期法国最杰出的诗人,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之一。诗歌代表作为《醇酒集》。《图画诗》在他死后才出版,在这些诗中他开始尝试用诗句来构成图案,对后来诗歌形式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额,你提的这个问太片面了,我给你说一下他的总类吧!

1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是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主义制度,在文艺上反对古典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革新精神和政治色彩。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以1801年夏多勃里昂发表中篇小说《阿达拉》为开始的标志,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801年至1830年为第一个阶段,又称前期浪漫主义,主要作家有斯塔尔夫人、拉马丁、维尼、雨果等。从1830年到40年代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同第一个阶段相比,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的、民族的、社会的主题,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社会乌托邦倾向。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在戏剧、诗歌、小说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作家有雨果、缪塞、乔治·桑等。法国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实际上从四十年代就开始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它在乔治·桑的创作中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而在雨果的创作中,则一直保持到八十年代,即使到了20世纪初期,仍有不少作家坚持浪浸主义传统。为了保持每一讲内容上的完整性,《外国文学》(三)不具体讲授有关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具体内容,请参阅《外国文学》(二)的浪漫主义文学部分。

2现实主义文学

在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方法的两大思潮,一般来说,浪漫主义在19世纪上半叶占主导地位,而现实主义在19世纪下半叶占主导地位。在法国,虽然现实主义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作为美学原则提出来,但是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就在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等作家倡导下开始发展。法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反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学院主义风气,提倡作家客观地、无偏见地观察事物,坚持文艺作品必须反映现代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反映和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不使用艺术手段美化或歪曲生活,也不回避生活中平淡无奇或消极黑暗的场面。在19世纪中叶,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这一派作家坚持文学反映现实的传统,采用真实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大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如斯丹达尔、梅里美、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等。斯丹达尔是法国第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文艺应象一面镜子"的观点,强调文学必须关注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矛盾。这部作品最早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纲领,被认为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宣言。在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巴尔扎克是最杰出的代表,所取得的成就最高。福楼拜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从前期批判现实主义向后期自然主义过渡的人物,主张可以不加选择地把丑恶的生活现象原原本本地描写出来,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物作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莫泊桑用尖刻的笔触讽刺生活中的各种欺骗行为和各类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用诙谐的笔调揭示人性的弱点和普通人心灵中的不幸,用冷静真实的描写展现社会道德的败坏和为追逐财富而不择手段的卑鄙行径,对被压迫的下层群众寄予深深的同情,热情歌颂他们高尚的精神品德,使他成为法国19世纪下半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3自然主义文学

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自然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它出现在巴黎公社以后;然而实际上一些自然主义的原则早在五、六年代法国作家福楼拜和龚古尔兄弟的文学创作中就曾有所表现。自然主义文学实际上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极端形式,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片面发展,它追求单纯的事实,反对对生活做任何概括、提炼和综合,把人视为只受生物学和病理学支配的自然人,不承认人也是社会的人。正由于自然主义不能从根本上划分社会与自然的本质区别,因此,在文学创作中自然主义文学一味盲目地追求事实的真实性,认为只要真实地描写了事实,文学作品就是成功的。这种倾向主要在著名作家左拉的创作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自然主义作家主要有龚古尔兄弟、左拉和都德。

龚古尔兄弟是指茹尔·德·龚古尔(1830--1870)和埃特蒙·德·龚古尔(1822--1896),他们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在认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摹写真实的细节,代表作品主要有《夏尔·德马依》(1860)、《修女菲洛梅娜》(1861)、《勒内·莫普兰》(1864)、《翟米尼·拉赛特》(1865)、《玛耐特·萨洛蒙》(1867)、《翟维赛夫人》(1869)等。龚古尔兄弟总是有意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艺术创作的方法捏合在一起,在进行人体素描和人性解剖时,总是象某种特殊医生一样,把主人公的命运和行为归咎于某种病理现象,使一种命运过程变成了一种疾病史,一种心理缺陷史。正是这种倾向使他们的作品始终达不到对社会进行典型概括的历史高度。

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左拉。他受到龚古尔兄弟作品的影响,在小说中把人物表现为带有原始动物倾向的自然躯体,认为小说创作只是对这种受生理学支配的自然人的情欲和本能作某种"临床研究"。他曾专门著文论述自然主义理论。但是左拉在作品中仍然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从而使他的自然主义小说中透露出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

4巴黎公社文学

巴黎公社文学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事件为基本题材,广泛涉及到巴黎公社革命时期的法国社会现实。鲍狄埃(1816--1887)是巴黎公社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了大量革命的诗歌,带有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倾向。他用满腔的政治热情反映和讴歌巴黎公社革命这一历史的英勇悲壮的一幕,创作了代表无产阶级革命者心声的最伟大诗篇《国际歌》(1871)。他在长诗《巴黎公社》(1876)和《热月的女儿》(1883)中热情歌颂了巴黎公社社员们的伟大壮举,同时尖锐讽刺了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社会存在的各种丑陋与虚伪的现实。巴黎公社文学的其他作家还有诗人克莱芒(1836--1903)、小说家瓦莱斯(1832--1885)、克拉德尔(1835--1892)等。

5早期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早期象征主义文学和后期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为早期象征主义文学,以魏尔伦、兰波、马拉美为代表;20世纪初至40年代为后期象征主义文学,以瓦雷里、里尔克、叶芝、艾略特为代表。象征主义文学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它是对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反拨。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是波德莱尔,但其影响可以追溯到美国的艾德加·爱伦·坡。

波德莱尔(1821--1867)于1840年发表的十四行诗《应和》主要表现波德莱尔的应和理论,即自然中的万物之间、自然与人之间、人的各种感官之间、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相互有一种隐秘的、内存的、应和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发生在一个复合的统一体中。这首诗以18世纪瑞典哲学家斯威登堡的神秘主义、18世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应和论为基础,把大自然表现为一座"庙宇"和向人们传递信息的"象征的森林",揭示人的各种感官之间的应和关系,被称为"象征派的宪章"。他于1857年出版的诗集《恶之花》是象征主义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为后来象征主义形成流派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奠定了基础。

继波德莱尔之后,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发展了由波德莱尔开创的新一代诗风,并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形成了象征主义的诗歌流派。1885年至1895年间,一些诗人聚集在马拉美位于巴黎罗马街的寓所里,定期举行星期二茶话会。参加这个以马拉美为中心的文学团体的作家都是当时和后来的著名诗人,他们因为理查德·瓦格纳最先在音乐和诗歌之间并后来在其他艺术之间建立起联系,就选择瓦格纳作为保护神,并以瓦格纳的名字创办了第一份象征主义的杂志《瓦格纳杂志》(1885-1888)。1886年,诗人勒内·吉尔发表《言词研究》,马拉美在为作品写作的前言中对波德莱尔以来的诗歌创作的新特点、新成就给予了肯定。1886年9月,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被称为象征主义诗歌宣言的论文《文学宣言--象征主义》,在理论上对象征主义运动进行了总结,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基本创作原则作了阐述。1889年,青年诗人莫里斯发表象征主义重要理论著作《近期文学》,进一步阐述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思想。至此为止,法国早期象征主义诗歌已经成为法国文学中的文学主流,并对整个欧美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90年代是法国早期象征主义文学走向衰落的时期。1891年5月,发表象征主义宣言的莫雷亚斯宣布同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和马拉美决裂"。同年9月,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封信,宣布象征主义"已经死去"和法国新罗曼司诗派的诞生。由于以莫雷亚斯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脱离象征派,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潮流已接近尾声。1895年,以完美为理想的古典主义诗歌开始回潮,文学杂志发表的诗歌又开始追求艺术形式的和谐与完美。1898年马拉美的逝世是法国早期象征主义文学发展阶段结束的标志。

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是:

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是:艾略特

艾略特(1888-1965)Yuan籍美国后加入英国国籍,是后期象征主义文Xue最大的代表,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最有影Xiang的诗人和评论家。1949年因“对当代诗Ge作出的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获诺贝尔文Xue奖,“英王劳绩勋章”。1955年获歌德Jiang。

长诗《荒原》(1922)是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是现代英美诗Ge的里程碑,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Zuo品,是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

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Shi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雷尼Ye的《插曲》等 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La梅、魏尔伦和兰波《恶之花》的作者波德Lai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象征Zhu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Ke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Tong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Shi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Xian人的内心世界诗歌中有不少模糊的、扑朔Mi离的诗句,十分晦涩,诗中意象令人厌恶Wei尔伦有些诗表达的感情极为深刻,如《无言Lang漫曲》;兰波的代表作有《母音》(《元音Zi母》)、《醉舟》;马拉梅最重要的作品是《牧神的午后》象征主义诗人在思想与艺术Shang的特点是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悲观主义,Ta们的诗歌晦涩、朦胧1891莫雷亚斯首Xian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Zi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Yi艺术标准,法国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到九Shi年代初就解体了

外国诗歌经典(短小的)

振奋的:

Oh, Captain! My Captain!

---By Walt Whitman

Captain! my Captain! our fearful trip is done,

The ship has weather'd every rack, the prize we sought is worn,

The port is near, the bells I hear, the people all exulting,

While follow eyes the steady keel, the vessel grim and daring;

But O heart! heart! heart!

O the bleeding drops of red!

Where on the deck my Captain lies,

Fallen cold and dead

O Captain! my Captain! rise up and hear the bells;

Rise up--for you the flag is flung--for you the bugle trills,

For you bouquets and ribbon'd wreaths--for you the shores crowding,

For you they call, the swaying mass, their eager faces turning;

Here, Captain! dear father!

This arm beneath your head;

It is some dream that on the deck

You've fallen cold and dead

My Captain does not answer, his lips are pale and still,

My father does not feel my arm, he has no pulse or will;

The ship is anchor'd safe and sound, its voyage closed and done;

From fearful trip the victor ship es in with object won;

Exult, O Shores! and ring, O bell!

But I, with mournful tread,

Walk the deck my Captain lies,

Fallen cold and dead

中文译文:

船长!我的船长!

瓦尔特•惠特曼

啊, 船长!我的船长!可怕的航程已完Cheng;

这船历尽风险,企求的目Biao已达成。

港口在望,钟声响,人们在欢欣。

千万双眼睛注Shi着船----平稳,勇敢,坚定。

但是痛心啊!痛心!痛心!

瞧一滴滴鲜红的血!

甲板Shang躺着我的船长,

他到下去,Bing冷,永别。

啊, 船长!我De船长!起来吧,倾听钟声;

Qi来吧,号角为您长鸣,旌旗为您高悬;

迎着您,多少花束花圈----候Zhuo您,千万人蜂拥岸边;

他们Xiang您高呼,拥来挤去,仰起殷切的脸;

啊,船长!亲爱的父亲!

我的手臂托着您的头!

莫Fei是一场梦:在甲板上

您到下Qu,冰冷,永别。

我的船长不Zuo声,嘴唇惨白,毫不动弹;

Wo的父亲没感到我的手臂,没有脉搏,没有遗Yan;

船舶抛锚停下,平安抵达;航程终了;

历经艰险返航,Duo得胜利目标>>

法国作家 象征主义诗人 韩波简介

韩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法国象征主义派诗Ren。15岁就开始用拉丁文写作诗歌,显示了Chao群的诗才,17岁创作出名诗《醉船》。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诗人来到巴黎,作Shi对巴黎公社表示同情,写作著名的诗篇《让Na·玛丽的手》。中、后期,诗人转向自我探Suo的诗歌冒险过程,人生、社会、理想、现实Zai诗人的心灵世界折射出黯淡的光芒。诗人开Shi集中抒写自身的幻觉、梦幻和体验,尤其是Hou期他的诗作充满了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27岁时,天才的诗人随即搁笔,中断了文学生Ya,热衷于冒险、旅游、流浪,曾经漫游欧洲。其主要作品是:《献给音乐》、《山谷的沉Shui者》、《醉船》、《地狱里的一季》和《灵Guang》等。

韩波是最具反叛精神De一位象征主义诗人。他继波德莱尔之后,与Ma拉美、魏尔伦被称为三大著名象征派诗人。Han波发展了波德莱尔的“相应说”以及诗的暗Shi作用。他认为诗人应是“通灵者”,其任务Shi通过感觉的“错位”去探求神秘的“未知”。他的《元音》、《文学的炼金术》等诗,形Xiang地发展了波德莱尔的“通感论”,而代表作《醉舟》《黎明》等,以瑰丽的想象、巧妙的“通感”脍炙人口。一段时期内,象征主义诗Ge在法国辉煌一时,并影响了欧洲乃至整个世Jie:“通灵者”韩波发明了“文字炼金术”,Chuang造出了“新的花、新的星、新的肉和新的语Yan”。

韩波为法国象征主义文Xue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象征主义者力求Fa现(或破译)隐藏在日常事物后面的真实,Chao现实主义者则进一步要求通过直觉和幻想创Zao事物之外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将,韩波是Fa国象征主义诗人中比较激进的一位。

韩波的诗作以其瑰丽的色彩而著称。1871年9月少年韩波应魏尔伦之邀来到巴Li,很快便靠《醉舟》一诗声名大噪。在这部Shi中,诗人自比一只无舵无锚的醉舟,在大海Shang随波逐流,无所羁束。诗风诡谲绚烂,是象Zheng主义诗歌中的精品。在另外一首著名诗歌《Mu音》中,韩波用五种不同的色彩象征法语的Wu个元音字母,然后通过具体的描绘把形状、Yan色、气味、音像和运动等因素交织起来,以Qiu实现“通感”的境界。此外,散文诗《地狱Yi季》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之作。

虽然韩波和魏尔伦关系十分密切,曾一度He魏尔伦发生同性恋情,但两人的风格却大不Xiang同。魏尔伦以亲切自然、音韵和谐见长,韩Bo则以奇特意象和梦幻色彩著称。1912年,兰波被刚刚崛起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尊为鼻祖。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什么曰什么什么成语 什么曰什么什么成语 下一篇:寿星公吊颈是什么意思 寿星公吊颈的歇后语

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是谁

1857年,法国年轻诗人波德莱尔发Biao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恶Zhi花》象怪物似的出现在法国诗坛上,成为法Guo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件令人瞩目的大Shi。波德莱尔成为文坛泰斗后,以他为中心的Yi种新的文学流派也迅速形成。而且,由于他De重要追随者魏尔伦、兰波和玛拉美的出现,Zhe个新的流派在19世末;即1886—1891年左右达到昌盛时期。如果、再细看一下,前期象征主义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波德莱Er以前为萌芽期象征主义。这个时期里,有法Guo第一散文诗人贝尔特朗;散文家奈瓦尔、诗Ren洛特雷亚蒙和美国著名诗人和作家爱伦·坡。他俩的诗和诗歌理论都曾对波德莱尔以及后Lai的一大批象征派诗人的创作发生过作用,但Huan算不上真正的’象征主义诗歌。第二个阶段Shi波德莱尔时期。波德莱尔不但是象征主义的Bi祖;也是整个现代派文学的先驱,我们把他Zhe一个阶段称为先驱期象征主义。第三个阶段Shi继波德莱尔之后出朝的3个重要诗人:兰波、魏尔伦、玛拉美稜期。我们称这个时期为正Tong的前期象征主义时期。由于他们3个人的努Li,象征主义到19世纪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Re潮。法国的拉弗格、歇尼埃和上面提到的莫Lei亚斯等诗人都先后加入到象征主义行列。用Xiang征主义手法创作了大量诗歌,形成了一种要Yan没已基本解体的浪漫主义的声势和与还在流Xing的帕尔纳斯派相对抗的格局。19世纪90Nian代后,象征主义诗歌又开始向西欧、北美各Guo传播,在那里找到了许多知音。‘那些人又Cheng了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后期象征主义的Zhong坚。但是,在‘法国,高峰过后,前期象征Zhu义随即开始衰落。1891年,,象征派“Wen学宣言”的作者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Pai,而提倡一种所谓“罗曼派”的文学,试图Hui复他的先祖希腊罗马古代文学的传统。接着,兰波、魏尔伦、玛拉美分别于1891、1896、1898年过世,其他许多象征派诗Ren也纷纷选择新的发展方向,不再遵循象征主Yi艺术标准。前期象征主义作为70个文学流Pai,到19世纪末实际上已经解体。但是,前Qi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其影响已在Fa国深深扎根。而且由于玛拉美等著名诗人的Zuo用,象征主义在19世纪末开始越过法国国Jie线,向西欧、北美扩展,到上世纪20年代,又兴起了后象征主义。

推荐一点象征主义的文学作品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Hua》魏尔兰的诗作亲切自然,韵律之美妙在象Zheng主义诗人中独树一帜。代表作品还包括《三Nian以后》(1866)、《白色的月》、《狱Zhong》等等。兰波因《醉舟》一诗声名大噪。在Zhe部诗中,诗人自比一只无舵无锚的醉舟,在Da海上随波逐流,无所羁束。诗风诡谲绚烂,Shi象征主义诗歌中的精品。在另外一首著名诗Ge《母音》中,兰波用五种不同的色彩象征法Yu的五个元音字母,然后通过具体的描绘把形Zhuang、颜色、气味、音像和运动等因素交织起来,以求实现“通感”的境界。此外,散文诗《Di狱一季》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之作。 马La美的理论具有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Ta在理论上建树颇高,被同代象征主义诗人誉Wei领袖,而他本人的诗作却并不多。比较有代Biao性的包括收录在1887年出版的《诗集》Zhong的《天鹅》,以及历时二十余年而未完成的《海洛狄亚德》。然而马拉美最著名的作品却Shi写于1876年的《牧神的午后》。这首诗Hou来经音乐家德彪西为之谱曲而广为传播。诗Ge根据希腊神话中牧神追求水中仙女的故事写Cheng。后期象征主义

畅瓦雷里、Li尔克、叶芝、艾略特 等人的作品你可以Zi己选择的看。

西方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文学中形成最早、时间最长和Ying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象征主Yi文学的特点:

1、强调主观Zhen实,并将象征作为主要创作手法,因而得名Xiang征主义。

2、运用联想、暗Shi、烘托等手段来表现主题,并大量采用象征Lian想来激发创作灵感。

3、强Diao感觉的移借。

4、追求诗歌De雕塑美和音乐美;追求形式的工整和音韵的He谐。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Ou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Wen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Fen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Li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Zhu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Ling。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He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Bo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Jiu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

概述

19世纪80年Dai中期在法国正式打出旗号的象征主义是对以Kong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以左拉为代表的Zi然主义文学的反拨。在象征主义者看来,实Zheng主义只知机械的论证实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Xi,自然主义则侧重遗传和环境对人性形成的Ying响,这些都无法揭露艺术的本质。象征主义Zhe们主张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Ping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Ni采、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象Zheng主义的哲学基础。

象征主义Zhe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Shao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Fan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He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Wai,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特征不尽Xiang同,这涉及到各个国家民族气质、文化传统Yi及作家个人气质等等复杂因素。法国的象征Zhu义比较精纯,而英美的象征主义则显得比较Bo杂。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最高,诸多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都可被归于象征Zhu义诗人之列。此外象征主义在戏剧领域也取De了一定的成就。

先驱者:波De莱尔和爱伦·坡

美国诗人爱Lun·坡的理论和创作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形成产Sheng了重大影响。他在《诗歌创作原理》中倡导Fan自然、反说教的诗学主张,并强调形式美、An示性和音乐性,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理论Lan觞。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Er的诗集《恶之花》(1857)则可以看作Shi第一部具有象征主义特质的诗作。在《恶之Hua》中,波德莱尔用肉感的笔调描写病态的性Ai,歌颂“心灵与官能的热狂”,但也表达对Guang明和理想的追求。在文学史上,《恶之花》Ke以看作是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之间的过渡作Pin,仍然袭用传统的诗歌韵律,仍然依靠修辞De作用。但这却是第一部以城市和社会中的人Xing之丑恶作为审美对象的诗作,表达了现代人Zai社会丑恶中焦虑、烦躁的状态。

前期象征主义:魏尔兰、兰波、马拉美

继波德莱尔之后,19世纪70、80年代蜚声法国诗坛的保尔·魏尔兰(1844-1896)发扬了象征主义者强调诗Ge音乐性的一面。魏尔兰在其《诗的艺术》(1884)中主张:诗歌应该首先具有音乐性,那是流动的、朦胧的、清灵的;选词上要求Mo糊和精确相结合;要色晕而不要色彩;不要Ge言警句、插科打诨类的东西。总之,诗歌要Zhui求一种弥漫渗透的气氛。

魏Er兰的诗作亲切自然,韵律之美妙在象征主义Shi人中独树一帜。代表作品还包括《三年以后》(1866)、《白色的月》、《狱中》等Deng。

70年代初曾一度和魏尔Lun发生同性恋情的诗坛奇才阿尔蒂尔·兰波(1854-1891)为法国象征主>>

求法国诗歌,比较浪漫抒情一点的爱情诗歌,只要是法国诗人的就行,谢谢了! 20分

雨果(1802—1885),19 Shi纪法国杰出文学家,创作涉及诗歌、小

说、戏剧等,反映了法国社会一个Shi纪的历史。他的诗歌色彩浓烈,语

言激烈,感情奔放。他是积极浪漫主义De典型代表。

既然我把我的唇Zuo

既然我把我的唇放进你永远Chong溢的酒樽,

既然我把我苍白De额贴近你的手心,

既然我有Shi呼吸到你灵魂温柔的气息,

Yi种沉埋在暗影里的芳芬;

既Ran我有时从你的话语里

谛听你San布你那神秘的心声;

既然我Kan见你哭泣,既然我看见你微笑,

我的嘴对着你的嘴,我的眼睛对着你的眼Jing;

既然我看见你那颗星在我Tou上光芒闪耀,

唉!它可老是Shen藏不露,觌面无由;

既然我Kan见一瓣花从你那年华之树上

Diao下来,坠入我的生命的波流;

现在我可以向急逝的韶光讲了:

消逝吧,不断地消逝!我将青春永葆!

你和你那些憔悴的花儿一齐消逝Ba,

我心灵里有朵花儿谁也不Neng把它摘掉。

我这只供我解渴De玉壶已经盛满,

你的翅膀掠Guo去,也溅不起其中的甘霖半点。

你的灰烬远不足以扑灭我的灵火!

你的遗忘远不足以吞没我的爱恋!

(闻家驷译)

诗Ren走到田野上

诗人走到田野上;他欣赏,

他赞美,他在倾听Nei心的竖琴声。

看见他来了,Hua朵,各种各样的花朵,

那些Shi红宝石黯然失色的花朵,

那Xie甚至胜过孔雀开展的花朵,

Jin色的小花,蓝色的小花,

为Liao欢迎他,都摇晃着她们的花束,

有的微微向他行礼,有的做出娇媚的姿态,

因为这样符合美人的身份,Ta们

亲昵地说:“瞧,我们的Qing人走过来了!”

而那些生活Zai树林里的葱茏的大树,

充满Zhuo阳光和阴影,嗓子变得沙哑,

所有这些老头,紫杉,菩提树,枫树,

满脸皱纹的柳树,年高德劭的橡树,长着黑枝杈,披着藓苔的榆树,就像神学者Men见到经典保管者那样,向他行着大礼,并且Yi躬到底地垂下他们长满树叶的头颅和常春藤De胡子,他们观看着他额上宁静的光辉,低声Qie窃私语:“是他!是这个幻想家来了!”

(金志平译)

来!一只看不见的笛子

来!——Yi只看不见的笛子在果园里悠悠地响。——最He平的歌儿是牧童的歌儿。橡树下,一池平静De水,掀起青黛色的微波,——最快乐的歌儿Shi小鸟的歌儿。但愿没有任何思虑搅扰你。相Ai吧!永远相爱!——最称心的歌儿是爱人的Ge儿。

(闻家驷译)

统一

在棕色群山超伏的Di平线上,

太阳,这朵光芒万Zhang的鲜花,

在黄昏时分,把脸Er伏向大地。

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Qiang上,

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Bai的圆光;而这朵小花,就从残破的墙上,

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

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

“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Ta对它说道。

(闻家驷译)

波德莱尔(1821—1867),19 世纪法国伟大的诗人,其诗集《恶Zhi

花》堪黍“开现代主义先河De划时代之作”,诗人多用丑恶、恐怖、疯

狂的意象再现社会现实。他是前Qi象征主义诗派的重要代表。

You郁之一

雨月,对着整个城市Da发雷霆,

向着邻近墓地里苍Bai的住户,

从它的罐里倒出如Zhu的阴冷,

又把死亡撒向雾蒙Meng的郊区。

我的猫在方砖地上Xun觅草茎,

不停地抖动瘦而生Chuang的身躯;

沟壑里游荡着老诗Ren的魂灵,

带着一个瑟瑟的幽Ling的苦语。

大钟在悲叹,而那Mao烟的木柴

用假嗓子伴随着伤Feng的钟摆;

一局气味污浊的牌Zheng在进行,

这患水肿的老妇的Bu祥遗留,

英俊的红桃侍从和Hei桃皇后

正阴沉地诉说着逝去De爱情。

忧随之四

当低重的天空如大盖般压住

被长久的厌倦折磨着的精神,

当环抱着的天际向我们射出

Bi夜还要愁惨的黑色的黎明;

Dang大地变成一间潮湿的牢房,

Zai那里啊,希望如蝙蝠般飞去,

冲着墙壁>>

英国诗人Yeats 的象征主义诗有哪些

象征主义在叶芝后期的创作中占据着主Dao地位。在这一时期,诗人建立了自己复杂的Xiang征主义思想体系。在他的象征主义体系中大Liang涉及了自己的历史观、宇宙观、人生观,并Bao含了广泛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象征主义体Xi在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诗来抒写出自己Dui人生的感悟,表达出自己对历史、人生、宇Zhou的认识,对世界的认知与理性的思考。这时Qi的诗人再也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表面,而是Zhu渐用理性的思考去激起读者的共鸣,引发读Zhe的思考和深思。而诗中若即若离的意象、似Shi而非的意境增加了冥思的效应。这就是叶芝Yu其它诗人的不同之处:他的诗更注重的是启Fa读者理性的思考,而非虚拟的冥想。这在诗Ren后期的许多诗歌中都有体现,如《丽达与天E》,《猫与月》,《柯尔的野天鹅》等都体Xian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历史的认知。

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就是“对于日常Yong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料的安排和组He,使之发生新的含义。同时它所追求的是艺Shu效果,并不是要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Du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1]而对于这种Si懂非懂感,诗人自己也曾说过“这些诗有可Neng很难懂,也许比我所知的更难懂。歌德说过,诗人需要哲学,但他必须使它保持在他的作Pin之外。”[2]这个特点在叶芝的诗《猫与Yue》中体现得比较明显。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Chang见的动物,月亦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Wu,而诗人把猫与月拼凑在一起,经过诗人的Miao笔,融入诗人深邃的思想,再加以朦胧神秘De意境烘托,从而勾勒出一个似乎虚幻的气氛,以此来达到诗歌意义的升华。

该诗中诗人运用了旋梯式的象征主义体系。Shi中月亮旋转像陀螺,由圆到缺,由缺到圆,Bu时地变换着模样;诗中猫的随意走动与嘶叫,在草地上的奔跑,从这里到那里,以及它不Shi变幻的瞳孔都是诗人象征主义体系在诗中的Biao现。诗中说到纯净而冰冷的光烦扰了猫的野Xing血液,使得它在草地上奔跑。此后,猫又在Cao地上漫步,它孤独、骄傲而聪颖。其间,从Mao野性的凶猛到散步的温柔、宁静都是对人性De反映。人性的不同状态,有高有低,时起时Fu。每个人在一定时期都有着人生的不同状态,也会经历不同的波峰、波谷,但最终,人们Du要回归宁静,都要回归人性最初的东西,找Dao内心的那份平静、安详。诗中的月亮由圆到Que,由缺到圆则表达出历史的更替。猫与月共Wu,就像人们融入在历史里一样。人们创造着Li史,书写着历史,所以诗人说猫是月亮的近Qin。二者都不时的变幻着,不断地更替着,没You定态,周而复始,如同人在历史潮流中一代You一代的消逝与新生。

诗人的Xiang征主义思想中仍夹杂着浪漫主义思想与现实Zhu义的表现。《猫与月》诗中的猫就是这样,Yue光始终照耀着它,那束月光总是随着它的移Dong而移动,随着它的变幻而变幻,与月共舞的Mao是何等的惬意。诗人用这略带浪漫主义的手Fa营造出一种半明半暗、扑朔迷离的意境,给Ren一种若即若离感,使人觉得既浪漫又神秘,Ji近又远。月亮阴晴不定,从圆到缺,由缺到Yuan又让人怅惘,让人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使Ren久久地陷在这种情境之中。诗人在其中沉淀Liao很久,已超然物外,用一种平静、淡然的语Yan来反映现实。诗中说到“也许月亮已经厌烦Liao那宫廷的舞步,学会一种新舞步的转法。”[3]这就表达出诗人厌倦现实中的事物,而Shi渴求着不同于常物的新事物的出现。这是现Shi主义的体现,诗人不满于现实,希望超越现Shi。

诗人后期的象征主义体系He由此创作的许多诗歌都是经历过这个阶段的Li练后才发表出来的,这也证明诗人超越了自Ji,以一种新的诗作风格,即诗人自己的象征Zhu义,屹立于诗坛。诗歌《丽达与天鹅》是叶Zhi超然自我的巅峰之作,是诗人象征主义思想Ti系成熟的标志。从该诗中,很容易窥视出诗Ren所表现出的象征主义思想更加的成熟了。该Shi借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变成天鹅下凡与美女Li达结合的传说。诗中诗人根据自己的见解,Yun用自己神秘的象征主义体系阐释了人类的历Shi,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认识。同时,诗人也Yun用自己的象征主义体系表述了人类的历史起Yuan。

求分享/推荐一首内涵深刻的象征主义诗/诗歌/散文,类似法国耶麦(又作“弗朗西斯 雅姆”)的《膳厅》。

我是路过的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什么曰什么什么成语 什么曰什么什么成语 下一篇:寿星公吊颈是什么意思 寿星公吊颈的歇后语

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中国现代象征诗的流变轨迹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分别出现在20年代中期和30年代初期的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都是“取法象征派”的诗歌流派。前者生硬、怪异,后者深得象征派精髓而又跟民族传统相融合,在艺术上取得了自主自觉的意识。通过对这两个诗派及其代表诗人李金发、戴望舒的论述,基本上揭示了中国现代象征诗的流变轨迹——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关键词 象征诗派;现代诗派;流变

20年代中出现的象征诗派,是继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诗派之后新崛起的又一支诗坛“异军”。这一诗派以其独特的诗艺为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开创了一股象征主义诗风。朱自清在谈到这个诗派时说:“他们不注重形式而注重词的色彩与声音。他们要充分发挥词的暗示的力量,一面创造新鲜的隐喻,一面参用文言的虚字,使读者不致滑过一个词去。他们是在向精细的地方发展”〔①〕。

象征诗派在20年代中期的崛起,既有其历史原因,也是新诗自身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四退潮后,受过新思潮激荡的敏感的文学青年,开始从狂热的高歌呐喊转向苦闷彷徨。这种带有感伤色彩的“时代病”曾一度泛滥于文坛。象征主义诗人那种逃避现实的以幻想为真实,以忧郁为美丽的“世纪末”思想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在诗作中偏重于汲取来自异域的营养果汁,用来渲泄积淀在心底的感伤和郁闷。而从新诗本身的发展来看,早期新诗在完成了“诗体大解放”的任务后,开始依着新诗本体的艺术规律去追求自身的提高与完善,早期新诗,包括写实派的白话诗和浪漫派的自由诗,虽然较彻底地挣脱了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可以自由地抒发思想情感,为中国诗歌走向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在艺术上,大多数作品“都像是一个玻璃球,晶莹透彻得太厉害了,没有一点儿朦胧,因此也似乎缺少了一种余香与回味”〔②〕。到了闻一多、徐志摩等为代表的格律诗派,用丰富的想象和奇丽的譬喻发展和提高了新诗的抒情艺术,增富了诗的语言,这是新诗的又一进步。几乎同时,另一些饱吮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乳汁的诗人,又不满足于新格律诗所展现的那一幅幅平面的感情画面,而另辟蹊径,去追求一种立体的雕塑效果了。他们从国外(主要是法国)引进象征主义的诗艺,给新诗带来一种奇异而陌生的艺术光芒。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并没有成立过团体,没有发布过共同的宣言,更没有清一色的机关刊物,只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征比较接近,形成了相似的流派风格,所以在文学史上常被划归一派。这一派诗人除李金发外,还有诗集《圣母像前》(1926年)的作者王独清,《旅心》(1927年)的作者穆木天,《红纱灯》(1928年)的作者冯乃超。这三位均为后期创造社诗人,他们除了共同倾向于法国象征派外,在创作上又各有特色。王独清的诗虽以敏锐的感觉去捕捉朦胧的诗境,但仍保留较浓厚的拜伦或雨果式的浪漫气息,在表现艺术上也“豪胜于幽,显胜于晦”。穆木天把感情寄托于幽微渺远的意象中,讲究音节的整齐,却不致力于表现色彩,冯乃超歌咏的是颓废、阴影、梦幻、仙乡,用丰富的色彩和铿锵的音节构成艺术氛围〔③〕。姚蓬子和胡也频也属于这一派。姚蓬子有诗集《银铃》(1929年)出版,他的诗以感觉的敏锐和情调的朦胧著称,用的是自由诗体制。左翼诗人胡也频,受李金发的诗风影响较深,他用象征艺术去喷射真情实感,所以于朦胧中还能让读者感受到一颗赤子之心在跳动。他也采用自由诗体,代表诗集是《也频诗选》(1929年)。

最突出地体现了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又明显地留下了对法国象征派诗人“移植”痕迹的,是被称为“诗怪”的诗人李金发。

李金发(1900~1976),原名遇安,又名淑良,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国家美术院学习雕塑,次年开始从事新诗创作。此时正值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歌运动兴起,他爱不释手地捧读波特莱尔的《恶之花》,以及魏尔伦、马拉美等人的诗作。这些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内容和迥异于别派诗的技艺,使他受到了极深的浸润,对他后来的诗作产生深刻的影响。1925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微雨》出版,引起了诗坛的震动,一方面是周作人等人的高度奖掖,称“这种诗是国内所无,别开生面的作品”〔④〕,是“新奇怪丽的歌声”〔⑤〕;另方面,也有不少人批评这些诗“太神秘、太欧化”,叫人难以索解。接着,他又出版了诗集《为幸福而歌》(1926年)和《食客与凶年》(1927年)。朦胧与晦涩,是他诗作主要的艺术特征。就李金发的作品而言,他的诗不乏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新鲜的比喻,在营造意象、揭示人的深层意识等方面也很有特色;特别是在诗中大量引进绘画和雕塑艺术,以及流贯在他许多诗作中的那种浓郁的异国情调,对当时多数读者来说,的确是“别开生面”的。但他对法国象征诗的引进大体上采用“移植”的方式,不是消化后的吸取,常常是生搬硬套。他的诗在意象的组接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有违常理,在语言运用上文白相杂,句法欧化,又任意嵌进外语词汇,使得诗境残破、晦涩,读起来很倒胃口。当然,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新诗艺术进化的历程,就应该看到,李金发把象征主义诗艺引入新诗创作,还是有功绩的。

--------------------------------------------------------------------------------

2 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中国现代象征诗的流变轨迹

在新诗史上,象征派的出现,是新诗表现艺术的进步。这种以灵敏的感觉、奇特的意象和新鲜的比喻,把思想感情组织在高度压缩的结构里的象征艺术,对丰富和提高新诗的艺术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其诗作有下列特征:

(一)注重开拓诗的象征、暗示功能。李金发认为,象征于诗的重要性,“犹人身之需要血液。”〔⑥〕这一观点和法国象征诗人视诗为“用象征体镌刻出来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象征派诗人把客观外物视为能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能与人的心灵相互感应契合。这种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对应的思想情感,一般称之为象征,李金发的代表作《弃妇》,就使用了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新颖独特的比喻,来镌刻出弃妇这一凸出而鲜明的形象。在这首诗里,诗人通过弃妇披散在两眼之前的长发和“衰老的裙裾”,以及内心的隐忧与哀戚,展示出这位被人世所委弃的妇女的深哀巨痛。诗的前两节以弃妇自述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命运:被逐出家门后,只能露宿荒野,在断墙颓垣间苟且栖身,已完全厌倦人世了。于是,以披遍两眼的长发为屏障,来隔断丑恶人间向“我”投来的羞恶嫉视和一切尔虞我诈的流血争斗与死亡。但每当黑夜,“我”的心就如惊弓之鸟,惶恐不安,生怕有灾祸袭来。即使是细小的蚊虫鸣声,于“我”,也像那使无数游牧战栗的荒野狂风怒吼。在孤苦无助的处境中,唯求上帝之灵来怜悯抚慰“我”了,否则,“我”只有随山泉和红叶撒手而去。后两节突然改变了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写弃妇的“隐忧”与“哀吟”。度日如年,尽管黑夜将至,一整天的“烦闷”也不能化为灰烬飘散,仍郁结在心底。这样还不如死去的好,让灵魂随游鸦之羽飞向天际,或者飘向海滨,逍遥地静听船夫的歌。最后一节写弃妇哀吟着“徜徉在丘墓之侧”,热泪早已干涸,只有心里的血泪“点滴在草地”,“装饰”这丑恶、冷酷的世界。

象征诗里的物象既是它们本身,又不仅是它们本身,具有内涵的多义性。“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⑦〕弃妇,作为一个具体的形象,其象征体自然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诗化了的悲苦人生的一幅剪影,诗人通过她凄苦的命运向不公道的社会倾吐自己幽愤之情。这样的创作意图不能排斥。因为同一时期,李金发也创作过类似题材的雕塑作品,据知情人说,“他的雕刻都满足人类作呻吟或苦楚的状态,令人见之如入鬼魅之窟。”〔⑧〕但作为一首象征诗,则要求我们更多的要从它的象征义上去索解。比之那具体的个别的形象描写,象征诗更有那“言外之意”、“象外之旨”,这就“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远的东西”〔⑨〕。联系李金发在国外留学时期遭歧视打击和所受的爱情创伤,以及象征派诗歌渲泄的悲观厌世、消极颓废思想的浸染,就应该领悟这首诗更深的内涵,在弃妇的形象上,诗人是寄寓了包括自己在内的许许多多被不公道的社会所遗弃的人的悲哀、惶恐、孤独与厌世的情绪的。可以说这是一支人生命运的悲歌。弃妇这一形象之所以具有这种多义性的内涵,在于诗人注重开拓诗的象征的功能和暗示功能,使读者能“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去开展联想,理喻到某些“更深远的东西”。象征的多义性,暗示的弹性和张力,是象征诗特有的技巧。

(二)追求意象的凝定。李金发的诗作极力避免对事物作白描式的描写或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而力求化思想、情绪、感觉为可感触的具体形象,追求立体的雕塑感。如《爱憎》一诗,诗人这样来状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蜘蛛在风前战栗,无力组世界情爱之网了”。而写他孤独寂寞的心境,都用“我的灵魂,是荒野的钟声”(《我的》)。写人生之路的困苦、艰难跋涉:“我已破的心轮,永转动在泥污下”(《夜之歌》)。这些对世态、心境、人生的描述都是采取凝定意象的方式完成的。在风前战栗的蜘蛛是无力织网的,这一意象抒发出人们在人欲横流的险恶世途中无力回天的无奈感叹。“荒野的钟声”是如此的飘忽微茫,用它来渲泄灵魂的孤独。破碎的心轮,永远在泥污下艰难地转动,又暗喻了人生旅途的艰辛。所有这些思想情绪,在诗里都不是直接描写和抒情,而是化为意象,使抽象、流动的意念凝定成具象的雕塑。

--------------------------------------------------------------------------------

3 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中国现代象征诗的流变轨迹

(三)奇特的想象和新鲜的隐喻。想象的丰富和奇特,是李金发诗作的长处,这与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对周围现象观察的细腻和感觉的敏锐有直接关系。《弃妇》开头一段写夜幕降临、寄身颓墙断垣的弃妇顿生惶恐之感,如惊弓之鸟屏息凝神地倾听四周的动静,轻细的蚊虫叫声在她听来也如“狂呼”那样惊心动魄,“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蚊虫的鸣声用“狂呼”来形容已属夸张,而由此想到使无数游牧战栗的“荒野狂风怒号”,这联想就更奇特了,但却奇而不怪,正好反映出弃妇担惊受怕、预感到灾祸袭来的恐怖心理,浓重地渲染出笼罩在弃妇心头的孤苦无助的氛围。这样奇特的想象,它的触角已伸入人的隐秘的潜意识世界。至于比喻,更是象征诗的生命。李金发的诗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不将比喻放在明白的间架里,采用的是“远取譬”的方法。通常的比喻是以事物间相似的属性为基础的,而他诗中的比喻却具有强烈的主观随意性,是产生于人的直觉,甚至幻觉、错觉的,这就大大地开拓了比喻的天地,使互相间十分疏远、几乎毫无联系的事物也能构成比喻关系。这种情况,在李金发诗作中随处可见,如:“我们的生命太枯萎,如牲口践踏之稻田”(《时之表现》),用“牲口践踏之稻田”来比喻生命残败、荒芜。“希望成为朝露,来往在我心头的小窗里”(《希望与怜悯》),以“朝露”来比喻希望的短暂和失落。“女人的心,已成野兽之蹄,没勾留之一刻”(《巴黎之呓语》),“野兽之蹄”给人以任意的伤害,和“女人的心”神似。“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有感》),以“死神唇边的笑”喻生命的荒谬,对生命本身抱一种嘲讽的意味。这些比喻,建立在对事物间新的关系的发现上,所以叫隐喻。

(四)形象和意境的高度跳跃。在形象与形象、意境与意境之间,抽掉它们联系的关系词语,使之相互间离,以加强各个形象与意境的突兀感和刺激性。评论家把这种手法称之为“观念联络的奇特”。那些省略掉的字句,就是诗的意义空白,需要读者用想象力去搜寻、填补。《题自写像》一诗,相当典型地体现了李金发这种诗艺追求。试看这几句:“热如皎日,灰白如新月在云里,我有草履,仅能走世界之一角,生羽么?太多事了啊!”意思大概是:我内心充满了如火的热情,却只能发出微弱的光亮,正像我穿着草鞋步行,仅能行走世界的一小角落。要是能长上一双翅膀远走高飞,那是多么好啊,可是,我那敢有这般非份的奢想!这是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这种不寻常的章法,难以表现一个完整的意思,但却朦胧地泄露出诗人内心的感觉和情感。但省略的字句太多,所要表达的观念必然破碎、晦涩,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阻塞了读者通向理解的路。

(五)广泛运用通感修辞手法。打通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等感觉的界限,让它们彼此沟通和转换,往往能造成一种新奇的情境,能给读者带来意外的审美喜悦。李金发精于此道,把它广泛运用于诗作。像“窗外之夜色,染蓝了孤客之心”(《寒夜的幻觉》);“粉红之记忆,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夜之歌》);“山茶,野菊和**,有意芬香我们之静寂”(《燕剪断春愁》)等,通过感觉的挪移、沟通与转换,大大地拓宽了读者的审美空间。

30年代初期出现在诗坛的现代诗派,既是初期象征诗派的一种继承,又是新月诗派演变发展的结果。

施蜇存曾这样概括现代诗派的“共同特征”:“《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⑩〕。这里提到的“现代人”和他们所“感受的现代情绪”有其特定涵义。所谓“现代人”,实际上是指一群远离现代斗争的漩涡、而又对生活怀有迷茫幻灭之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谓“现代情绪”,实际上是指这群人特有的精神状态。他们“从乌烟瘴气的现实社会中逃避出来”,把诗当作灵魂的逋逃王国,在一种超脱的幻象中寻求“苏息、净化”,“在诗作里泄漏隐秘的是灵魂”〔①①〕;他们“当时由于方向不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①②〕。这就形成了这一诗派的基本内容特征。对此,早在30年代就有批评家进行过准确的概括。最早提出现代诗派这一名词的孙作云,在1935年发表的《论‘现代派’诗》一文中,指出现代诗派“在内容上,是横亘着一种悲观的虚无的思想,一种绝望的呻吟”。屈轶在《新诗的踪迹与其出路》的文章中,也指出这个诗派创作的已“成了浊世的哀音”〔①③〕。现代诗派的诗人,都有一颗青春的病态的心,他们无可奈何地吟咏着:“我是青春和衰老的结合体,我有健康的身体和病的心。”(戴望舒:(《我的素描》)“过了春又到了夏,我在暗暗地憔悴,迷漠地怀想着,不做声,也不流泪!”(何其芳:《季候病》)“我们只是被年海的波涛,挟着飘去的可怜的沉舟。”(戴望舒:《夜》)“生命是在湖的烟波里,在飘摇的小艇中。”(金克木:《生命》)“血的玫瑰,枯萎地在丧钟里颤抖着了。”(张君《肺结核患者》)……在这些诗人笔下,缺乏平民精神和社会投影,只是一些败叶秋蝉似的苍白情绪,基调是消沉的。

还有一部分,因为字数限制,所以没有复制进来

给你一个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71260617。里面讲的很好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教学重点:中国新诗流派的宏观走向及其三大影响源

中国新文学是由新诗的兴起拉开帷幕的。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便迅速形成流派,迁延、流变至今已走过80余年的艰难历程。其间,各种流派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呈现出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热闹景象。但正是这种多元并存、自由竞争的新诗潮流,推动着中国新诗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新诗流派的宏观走向。

在五四文学革命中,当新诗以其凌厉之势冲破旧诗的樊篱,迅速占领中国诗坛的时候,世界文学中汹涌着三股诗潮: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其中现代主义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古老贫瘠的中国则更需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所以五四时期的中国新诗首先接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尤其是现实主义因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而获得长足发展,最终成为中国新诗的主潮。浪漫主义诗歌在五四前后和50年代中后期找到了适宜的土壤,掀起过两次高潮。现代主义诗潮虽在20年代即已形成流派,但由于中国一直没有形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文化背景,现代主义没有获得很好的生存条件,所以总是步履维艰,时隐时现,只在资本主义经济畸形发展的上海、北京、武汉等大都市里形成较大声势。解放后,现代主义被大陆统治者认定为资产阶级艺术,一概予以扫除,沉寂了30年。而此时的台湾,现代主义诗歌正方兴未艾,正好弥补了大陆诗坛的不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的传入,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与繁荣,为现代主义的再度兴盛找到了适宜的土壤,以“朦胧诗”与“新生代”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诗潮,迅速崛起,曾一度取得了与现实主义诗潮分庭抗礼的殊荣。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国诗坛几乎成了后现代的天下,出现了山头林立,军伐混战的局面,但表面的热闹、繁荣掩盖不住内在的贫弱与空虚,给中国新诗(当时叫现代汉诗)带来了生机,也几乎葬送了它的未来。在新的世纪里,中国新诗将会有怎样的命运,我们将拭目以待。

第二节 中国新诗流派的三大影响源。

第一 外国诗潮的横向移植。

众所周知,任何流派都是在民族化与全球化的碰撞与交融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中国新诗流派也例外,它也是在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双向对流的关系中获得自己的恰当位置的。中国新诗流派所隶属的三个诗潮——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与世界诗歌的三个诗潮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但两却有不同的发展走向,当世界诗歌(尤其是欧美诗歌)由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归趋时,中国新诗却由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合流,显示出某种逆向性。但这种逆向性不仅不会贬损中国新诗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而恰恰体现了中国新诗流派独特价值与风貌。

中国新诗流派与外国诗歌流派、外国有特色的诗人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外国诗歌的影响源对于中国新诗流派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影响源不同,生成了不同流派。文研会诗人群从“文学为人生”的目的出发,主要接受俄国、东欧被压迫民族诗歌以及“摩罗”诗人的反抗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从而视写实主义为“真的文学”,遂形成早期写实派。郭沫若偏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他说:“我爱雪莱,……我和他合而为一了。他的诗便好象我自己的诗。”(《雪莱的诗·小引》)创作社其他诗人与郭沫若一样,也都以拜伦、雪莱、歌德、惠特曼等欧美浪漫主义诗人为影响源,遂有早期浪漫派的诞生。李金发、戴望舒等人取法于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并经历了由波特莱尔、魏尔仑、马拉美和兰波为代表的前期象征主义,转向以耶麦、果尔蒙、瓦雷里、叶芝等为代表的后期象征主义诗歌,于是有中国象征派和现代派的形成。新月诗派的影响源主要是英国湖畔诗派的华兹华斯、济慈、柯勒律治等。“普罗诗派”和中国诗歌会主要受到俄国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和“拉普”派的影响。新时期的朦胧诗派和新生代诗人主要受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新诗流派都可以找到其外来诗歌的影响源。

当然,影响源仅仅是流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全部因素。而且同一个影响源,也会因接受视角和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诗派。创造社与新月社的诗人都以欧美浪漫主义为师,但前者着重吸取浪漫主义的革命性和反抗精神,而后者则主要师承浪漫主义对爱情与自然的礼赞,还有那种宁静、神秘的情调与色彩,于是便有早期浪漫诗派与新月诗派的形成。再者,就某个具体流派而言,其在选择与接受外来影响时,都显示出广泛性、多向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没有一个诗派,也没有一个诗人,只受某一流派或某一诗的影响,而都采取兼收并蓄的办法,去整合各种外来影响,形成自己的特色。如白话诗派的盟主胡适,既爱写实派的影响,又受意象派的影响。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因为原影响源的消失和新影响源的发现,会引起诗派的分化、解体和转向。以浪漫派为例,“五卅”后,郭沫若吸收外国革命诗歌的营养,声称“浪漫主义的文学界早已成为反革命的文学”(《革命与文学》,《创造月刊》1卷3期)。认为革命文学须是现实主义的,于是创作了两部无产阶级革命诗集《前茅》与《恢复》。穆木天原为浪漫派诗人,后因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而成为象征派诗人,“左联”时期,又与蒲风一起创立了中国诗歌会,变成一个革命现实主义诗人。

中国新诗流派接受外来影响的主要途径有二:一是从“东洋”传入,二是从西洋进口,而担负这种进口的媒介便是留学生。如留日学生鲁迅、周作人,王统照等引写实主义,促使“人生派”诗人的集结。同是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引进浪漫主义,促进了创造社的成立。胡风引进浪漫主义对主观性的注重,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影响了一些年轻诗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形成“七月”诗派。英美留学生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朱湘、林徽因等引进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以供营建新月派之用。法德留学生李金发、戴望舒等引进了象征主义,形成中国的象征派与现代派。艾青则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一枝芦笛,使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走向成熟。虽然20年代末30年代初蒋光慈等留苏学生,带回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形成政治抒情诗潮流,并一直延续到50~6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高潮,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但建国前的苏联文学极少由苏联直接传入,更多的是转道日本然后才传到我国的。

第二 中国古典诗歌的潜在制约

西洋诗歌对中国新诗流派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就象一条在地面上汹涌奔流的大河,而中国古典诗歌对新诗流派的影响则是潜在的、自然而然的,象地下河流默默地流淌着,只在条件适宜的时候才偶尔窜出地面。对于古典诗歌,新诗流派的同人们走过了一条相当曲折、现在仍在探索的道路。初期白话诗派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新月派提出了继承传统、创造新格律诗的主张,但几乎同时形成的象征诗派一味西化,从根本上摈弃传统诗歌的影响,而30年代的现代派和40年代的“七月”诗人,则从艺术精神与诗歌形式等方面表现出对古典诗艺的承传与化用,50~60年代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整个17年诗歌只认同古典传统和民间传统,新诗的古典韵味越来越重(如郭小川的“新辞赋体”)。新时期之初的新诗,无论是现实主义诗歌,还是现代主义诗歌(如朦胧诗)都在艺术精神上吸收了古典诗歌的影响。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新开始全盘西化,离传统越来越远,引起了读者的反感、唾弃甚至是愤怒的谴责,新几乎陷入绝境。看来,新诗流派的发展离不开古典诗歌的滋养。因为,中国新诗流派离不开本民族的肥沃土壤,它与古典诗歌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一民族的诗人与读者都有大致相同的审美心理结构,并作为一种艺术基因代代相传,对人们起着一种潜移默化软控制作用。中国古典诗歌渊源流长,辉煌灿烂,其艺术审美价值决不比西洋诗逊色,因此,中国新诗必须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艺术资源,使中国新诗在21世纪迎来中兴之时。

如满意,请接纳

1、拉马丁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是法国十九世纪第—位浪漫派抒情诗人,作家,政治家。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和巨擘。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音韵优美。他的主要作品有《新沉思集》、《诗与宗教的和谐集》等。

2、保尔·艾吕雅(1895——1952年),法国当代杰出诗人。一生写诗和战斗,参加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及反法西斯斗争。出版诗集数十种,主要有《痛苦的都城》、《不死之死》、《公共的玫瑰》、《丰采的眼睛》、《诗与真》、《凤凰》、《为了在这里生活》、《兽与人,人与兽》、《当前的生活》、《天然的流水》、《和平咏》等。

3、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4、保尔·瓦雷里

保尔·瓦雷里(Paul Valery,18711030~1945720),法国象征派诗人,法兰西学院院士。作有《旧诗稿》(1890~1900)、《年轻的命运女神》(1917)、《幻美集》(1922)等。

5、阿尔封斯·德·拉马丁

阿尔封斯·拉马丁,全名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法国十九世纪第—位浪漫派抒情诗人。1811年秋漂泊意大利,在那不勒斯认识了一个叫格拉齐拉的姑娘,后来为她写了一部小说《格拉齐拉》。

1816年秋,他在法国东南温泉镇艾克斯莱班(Aix-les-Bains)疗养,认识了一位老科学家的年轻妻子,两人相恋。她次年的病故给他带来懊丧的回忆,写下了许多悲叹爱情、时光、生命消逝的诗篇,后结集为《沉思集》,1820年发表后获得上流社会的热烈欢迎而一举成名。1、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

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2、卡扎利

法国著名象征主义诗人。作品有:死之舞(Danse macabre,法;Dance of death,英)一译《骷髅之舞》交响诗。圣桑作于1874年,Op40。g小调。

取材于法国医师兼诗人卡札利斯(1840-1909)的诗篇:深夜,在坟地上,死神演奏小提琴,伴一群骷髅舞蹈。其中并引用中世纪圣歌《震怒之日》(Dies Irae)的曲调象征死亡。

3、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

夏尔·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恶之花》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从1843年起,波德莱尔开始陆续创作后来收入《恶之花》的诗歌。

出版后不久,因“有碍公共道德及风化”等罪名受到轻罪法庭的判罚。1861年,波德莱尔申请加入法兰西学士院,后退出。作品有《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美学珍玩》。

4、艾吕雅

保尔·艾吕雅(1895——1952年),法国当代杰出诗人。一生写诗和战斗,参加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及反法西斯斗争。出版诗集数十种。

主要有《痛苦的都城》、《不死之死》、《公共的玫瑰》、《丰采的眼睛》、《诗与真》、《凤凰》、《为了在这里生活》、《兽与人,人与兽》、《当前的生活》、《天然的流水》等。

5、阿尔封斯·德·拉马丁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法国十九世纪第—位浪漫派抒情诗人。1811年秋漂泊意大利,在那不勒斯认识了一个叫格拉齐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248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