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的高雅名称:云吞、馄汤、馄吞、饺耳、饺则、抄手、燕园等。馄饨是一种用面皮包裹馅料的食物,在古人看来无眼无口,没有七窍,就将其命名为“馄饨”。而根据《颜氏家训》记载:“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这句话表明了最晚在南北朝时期,馄饨已经是广泛流行于汉族社会的食物。
馄饨是一道中国美食,其是起源于中国的一道民间传统面食,用薄面皮包肉馅儿,下锅后煮熟,食用时一般带汤。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肉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我国许多地方冬至有吃馄饨的风俗。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人尚有地域之分,食物自然亦有难解难分之时。各地美食千千万,总有那么几种甚为相似,傻傻的分不清楚。就比如常吃的馄饨、云吞和抄手你又能一眼认出吗?
普通食客以好吃为主,像这种形似神似的吃食不会观察巨细,自然难以察觉其不同。但这三种吃食虽同又不同,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内有乾坤。
地域的不同,自然气候、风俗习惯等也均有不同,造成的饮食特色也就见怪不怪了。
馄饨作为中国的一道传统特色面食,占有一席之地。馄饨,是用薄面皮包的肉馅儿,下锅后煮熟,食用时一般带汤。古时认为馄饨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之为“混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又改称呼为“馄饨”。这个时期的馄饨与饺子相比较并无区别,后来经不断衍发。直到唐朝起,才正式区分了馄饨和水饺。
馄饨发展至今,因其形态内陷稍有不同,已然名号繁多。作为深受各地人喜爱的著名小吃,当然就有了区分:江浙等大多地方称呼的馄饨,广东称呼的云吞,湖北称呼的包面,江西称呼的清汤,四川称呼的抄手,新疆称呼的曲曲……当然,这么多名头,总不能一一说明,就挑其中的三种做以细致区分。
馄饨
江浙地区称呼的馄饨多为元宝状,造型也是相当的大气豪横了。相对的面皮会稍微比云吞厚一点,但又比饺子皮薄一点。而且内陷相当丰富,有猪肉的,榨菜的,虾干的,蔬菜的,应有尽有。煮熟后的馄饨皮隐隐的透明,属于半透明的那种,内陷有种呼之欲出的冲动,忍不住想要立马品尝。
云吞
云吞这个名字听起来会温柔很多。广东人喜欢吃的云吞,皮极薄,汤汁多香浓鲜美,而且云吞的大小一般以“一口吞”为标准,可谓测量的相当精准了。鲜汤上漂浮着薄如纸片的云吞,甚至近乎透明的外皮,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吃时微微搅动的汤汁荡起近乎透明的云吞表皮,波光粼粼,反而更显得内陷紧实了。
抄手
四川人嗜辣,抄手做的多是红油抄手,当然也有自己的一点小心思在里面,“抄手”意有“轻轻牵起你的手”,浪漫而又极富特色的称呼。红油抄手皮薄而滑,馅软而鲜,红油汤底作配,呼噜呼噜一碗下肚,吃没了还在回味。但红油抄手汤底多油腻,很少人能够喝完,大多都是只吃抄手。
当然馄饨、云吞和抄手都多用于汤食。但其实只要会吃的人,就这样一份简简单单的吃食也可以变出花样。就像现在的馄饨面,有馄饨亦有面,更有一番滋味。还有放在热油里炸的金黄香酥的馄饨,也有上锅直接煎的馄饨……不仅名号繁多,就连吃法也繁多。
描写物品是手法有很多种,例如运用修辞手法或者运用开门见山等方法进行描写。例如:1 嗯,馄饨太好吃了,满口余香呢。2 那些馄饨一只只都油亮油亮的,冒着热气,好像在向我们招手,催我们快点吃呢!3 瞧那些可爱的小馄饨在滚开的水里上下翻腾,透过薄薄的皮可以看到里边的肉馅,从腾腾的热气里散发着浓浓的肉香,啊… … 好馋… …4 着自己包的馄饨觉得这滋味真是从来没有吃到过那么好,我吃了一碗又一碗,吃得我的肚子都快要撑破了。5 晚上,我吃着自己包的馄饨,感觉真好吃。 外婆也说从来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的馄饨呢!6 我先用小勺盛起一个馄饨,放到嘴边吹一吹,再轻轻咬下一半,那馄饨馅的美味和馄饨皮的滑溜感合在一起,真是妙不可言。 再舀一勺淡淡的鸡丝汤喝,更觉得爽极了。7 为肉香四溢,味道鲜美。 我越吃越爱吃,竟然吃了三碗,不是奶奶限止不让我吃,我还要吃三碗呢!8 薄薄的皮,满满的馅,再加上鲜美的酱油汤,真是美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