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有哪些

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有哪些,第1张

 莫奈的作品

 在绘画界有着一种画作被人们称为印象派,而莫奈则是开创和发展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喜欢绘制色彩浓厚的油画,也喜欢运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画出同一个物体,在他的人生中绘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他对绘画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莫奈离开了人世,可是莫奈作品却依旧留在世界上,那么莫奈作品包括哪些呢

 莫奈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作家,他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绘画中,因此他遗留下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翁费勒的塞纳河口》、《日出·印象》以及《穿绿衣的女士》等等,他的高产量让他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在所有的莫奈作品中,《日出·印象》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画作。这幅画是他在1872年的时候绘制出来的,当时这部作品在送到第一届印象派画展的时候并没有名字,甚至还有记者讽刺他只能给人们一种印象,而莫奈则趁机为这幅作品定名为印象。

 作为一副海上取景的画作,这幅作品的画面都笼罩在灰色的色调中,表面上看起来在绘画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随意,甚至还有一些凌乱,因为这幅画想要展示给人们的就是早晨雾气交融的场景,海上的雾气交杂着水中太阳的颜色,向人们传达出日出时候那一瞬间的美好感觉。其实能够用这种凌乱、轻松的笔调来绘制作品,这中间需要很大的勇气,也体现出来莫奈身上那种属于艺术家的叛逆气质。

 莫奈的简介

 克劳德·莫奈这个名字在世界上的名声十分响亮,他是法国最为著名的画家之一,也是印象派画家中的***物,所有印象派的原理和实践他几乎都进行过推广,而他的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光和影进行了最完美的绘制,因此说克劳德·莫奈在绘画史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克劳德·莫奈出生时间是在1840年的时候,开始的时候是居住在巴黎地区,之后又去往了勒阿弗尔,他的父亲本来希望他可以接管家中的杂货铺,但是莫奈却走上了艺术之路。最开始的时候他的名气是从木炭漫画中传出来的,后来他又做了两年的军人,而他的姑妈却让他去上大学,从此之后他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在1862年的时候他在画室中认识了许多画家,并且一起创造出了全新的手法,这就是印象派,这种派系的画作指的是在户外或者自然的光线中所绘制出的有着浓厚色彩的油画。

 到了1870年莫奈和他喜欢的女子结了婚,但是九年之后他的妻子就去世了,他想要在自己的大花园中将自己的余生都用来作画,于是他开始创作一系列的绘画作品,也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明暗程度中连续的绘制同一个物体,而《卢昂大教堂》就是在那段时期他绘制出的第一个系列,在1883年到1908年之间他又去往地中海绘制不同的风景和海景画作。在1923年的时候他因为白内障的困扰而做了两次手术,直到1926年他就离开了人世。

 莫奈的成就

 莫奈是一个印象派的画家,他的努力与追求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大自然,注重画作色彩的搭配。

 莫奈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他的画,完美地将光、色结合在一起,这种与众不同的创作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美不一样的追求。莫奈成就之一在于他的不同的绘画方式给了作品不一样的生命,也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种创作方式,并将其发展下去。

 莫奈成就还包括在莫奈的艺术生涯里,他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作品,其中有2000多副油画、500多副素描等等。单从数量上来说,就足以让人惊叹,更别说这些作品对艺术的影响了。他的一生专注于自然的写实,通过观察不同时候光线的特色,同时利用色彩的搭配,创作出有名的作品。

 从莫奈的作品可以看出不一样的人生,因为其每一个作品的创作,都有不一样的生命。而这些生命是莫奈赋予它们的,莫奈对事物的探寻,有效地形成自己的风格。最主要的是,在他的影响下,许多的画家也走上了这一条道路,他们为艺术增添了更多的风采。

 莫奈成就归结起来,可以从两方面说明。

 第一:莫奈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时至今日仍受到众人的欣赏、学习,可以说是永恒的成就了。

 第二:莫奈的创作风格受到众人的学习,引领了一条新颖的艺术之路。所以莫奈成就颇丰,就是到了今天,莫奈仍受到外界的赞扬。

 莫奈的代表作

 印象·日出Impression,Sunrise

 鲁昂的圣母院系列RouenNotre-Dame

 睡莲系列Waterlilies(Nymphéas 法文名字)

 翁费勒的塞纳河口《翁费勒的塞纳河口》

 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感觉”。这表现出官方对人们很喜欢这幅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画表现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那种暗淡、沉着的色阶。向深处展开的空间,通过河岸线而处理得十分成功按照传统,河岸线标志着中景和远景。在这幅画上,出于莫奈自己的东西,就是表现在前景水的笔触和云的笔触上的“颇能吸引观众的大胆感觉”,这些笔触加强了画面的传统效果。

 《日出·印象》

 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此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为“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这幅画在1874年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卢昂大教堂《圣日尔曼·卢昂大教堂》

 这幅画对于他未来风格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此画是他从罗浮宫的一个阳台上画的,这幅画是要表现树叶上的反光。并排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空气的振动,依靠这些笔触的结合而取得了绿**的光和绿黑色的影的生动效果。这里的用笔方法已经是印象主义的了,但色彩还不够透明,甚至蓝色的阴影也还是浑浊的;它们画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颤动的树叶相比之下显得过于密集了。画中没有整体的形象,但树叶的画法却给我们透露出一点莫奈的色彩理想来。

 《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

 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这幅肖像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这里的画面基本上是根据一幅照片安排的,这说明莫奈并不介意使构图服从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来也该使莫奈想到空间的深远效果的,然而,莫奈对此也并未介意。但这幅油画缺乏色调效果:光线和阴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据的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光线不能渗透人体,不能成为形的实体。大片固有色起了过多的作用。所有这些合在一起,与其说是真实表现了所见的事物,不如说是一种公式,但这种公式正是一个空前大胆的纲领。这一纲领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线便将渗入中间调子,生命也将渗透每一个笔触,而整体的统一也就将要形成,那时,艺术就会变得花团锦簇,印象主义就要完全成熟了。

 《圣拉查尔火车站》

 圣拉查尔火车站每一个研究莫奈创作活动发展的人都会发现,如果说最初的命运促成了莫奈的发展趋势,那么后来就是他自己创造了他的命运。之所以莫奈成为“印象主义”风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认为“班首”,是因为莫奈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众所周知,印象主义意味着感觉和观察方式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绘画,而且改变了雕塑、音乐、文学,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没有失去影响力,仍然改变着我们。绘于1877年的“圣拉查尔火车站”是一幅表现巴黎火车站的画,这是一个日常生活场面的实际“印象”。莫奈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莫奈相信光线和空气的神奇效果是最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调子和色彩,这幅画出色的表现了力量、空间、对比和运动。

 《睡莲》

 睡莲池与日本桥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连作《睡莲》。这是一部宏伟史诗,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1880年之后,莫奈与印象派的其他画家们疏远了,他在吉维尼造了一座小花园,住在里面作画。他喜欢把水与空气和某种具有意境的情调结合起来,这样产生了《睡莲》组画。沿着水面,美丽的睡莲一片片向湖面远处扩展开来,画家利用了树的倒影,衬托出花朵的层次,是十分有创造性的构思。莫奈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了,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此后27年里,他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主题。

如果要问一个人你最喜欢的画家是谁,相信一半都会回答一个名字……

莫奈

当然,也有达芬奇、毕加索和梵高之流,但是你无法忽略这位法国画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或许很多人连他的全名,他所属的时代背景都不甚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日出·印象》和《睡莲》在美术课上给大家留下的深刻印象。

克劳德·莫奈,这位上个世纪的印象派画家,大概没想到自己逝世90年后还能在异国他乡火成这个样子。

中国人似乎很喜欢“印象”这两个字,张艺谋导演带起的“印象”之风,也顺利的刮到了画展上。《印象莫奈》画展有多火?日本韩国的火爆,再到北上广深等等巡回展览,都足以窥见莫奈的号召力。

而且票价还不便宜,当然这个由汽车公司主办艺术展,除了部分真迹之外,还有超大投影屏幕,VR展示厅和仿真风景区。

莫奈本人,画这些画的目的,真的是想让观众, 像拿着放大镜一样研究他每一笔的色彩吗?

这就不得不说起莫奈所处的那个世界了,在印象派兴起之前,西方世界流行的是具象画,也就是俗称的“人眼照相机”,在16世纪初,意大利的巅峰,是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拉斐尔。这三人简直是艺术史中闪耀的明星,相信不了解美术史的人,都能说出一两个名作出来。

到了17世纪,荷兰独立后,画家们不仅仅为权贵画画了,还开始为普通市民们画像。这其中就诞生了哈尔斯、维美尔和伦勃朗三位巨匠,这三人在光影细节的表现力上,都到了通神的领域,虽然晚年都穷迫潦倒。

18世纪后,法国成了欧洲的艺术中心,开始流行婉约的洛可可风。意大利人不爱画风景,但是法国贵族喜欢,所以法国人开始画风景画。风景画画久了也腻了,于是又开始流行新古典主义,大卫的《马拉之死》,其肌肉的线条、张力都真实得可怕。在师傅的基础上,安格尔把新古典主义推上了法国的官方主流。

与之对比的就是巴比松画派和现实主义画派追求的质朴风景画,这属于在野党风格。

莫奈诞生于1840年,父亲只是杂货铺老板,他的姑姑却是个艺术爱好者。十一岁上艺术学校,属于规规矩矩的学生。但是到了1857年,莫奈认识了改变他命运的人——殴仁·布丹,一个在诺曼底画海景和天空的画家。他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笔触粗糙,讲究的就是“印象”这种套路,跟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莫奈跟着他,学会了野外写生、观察光线和描绘动态事物的方法,养成了在现场完成所见即所得的习惯。于是莫奈开始不再满足于循规蹈矩的完成画作,他要组野外写生小队,去巴黎求学!

1865年,莫奈以海景画成名,一年后他描绘了当时的模特卡米尔的肖像画,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被评论家评价为“自然主义画家”,而当时的莫奈,只有26岁。

到了1872年,结婚后的莫奈终于画出来自己的成名作《日出·印象》,这是他的故乡。

他的笔触开始狂起来,不再拘泥于细节,模糊不清,近看甚至能看到粗粗的线条,这颠覆了原来主流的审美。当时的人们嘲笑他,称他是“印象派”。没错,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并不唯美。但莫奈不管,这就是他眼睛当时看到的色彩,就好像他看了一眼当时的景象,闭上眼睛提笔靠着脑海里的印象,刷刷几笔就画完了一样。

不仅是现在的人无法理解,当时的人们也无法理解,他们还沉浸在新古典主义的细腻之中,不明白画的氛围和色彩退后几步才看得懂。而且他还很喜欢画烟雾,比如《圣拉扎尔火车站》和《伦敦国会大厦》。

时间到了1879年,卡米尔去世,穷困的莫奈已经买不起更昂贵的暖色颜料了。他开始四处“流浪”,带着儿子在诺曼底旅行。1886年,多亏了画商吕厄,莫奈的画终于在美国卖出去了,他才开始定居下来。

年老后的莫奈跑不动了,于是在吉维尼建了座日式花园,种满了睡莲。1914年的他,眼睛开始慢慢老化,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是致命的。于是他开始筹划一幅巨作,从1915年,一直画到1922年,完成了这幅传世巨作《睡莲》,他的原意是 “让人们产生在睡眠无边无际的幻觉,像个开满鲜花的水族馆。” 他也成功做到了,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就像真的一样,每一笔都是流动的。哪怕他已经分辨不出色彩,只能凭借颜料管的名称来作画,他依旧坚持着,从1897年到1926年,总共画了181幅《睡莲》。

莫奈的晚年,更倾向于描绘一种感受,因为视觉越来越模糊,他几乎是凭借着依稀可见的“印象”来作画的。所以他本人并不期望你凑近了看,而是希望通过一幅画的氛围来传达他当时的所见。

一个整体,而不是任何局部。 就像水本身是没有色彩的,只有将所有的事物放进去,才是整体。就像评论家布劳内尔所说, “莫奈的艺术,已经成了自然本身。”

这样一个艺术家,是感性的,所有才会用整整14年,去描绘他生命中的白月光——卡米尔。

卡米尔原来是莫奈的模特,1865年两人初识,那一年卡米尔才18岁,莫奈25岁,两人很快便相爱,但此时的莫奈依然很穷困,跟家里的关系很僵。即使在特鲁维尔,两人的婚礼上,莫奈的父母都没有来参加。

莫奈的成名作《穿绿裙子的女人》就是卡米尔的肖像画,这幅只用了4天就完成的画卖出了800法郎。于是莫奈很快就画出了下一幅作品《花园里的女人》,可惜的是艺术沙龙的负责人拒绝了他,而此时的卡米尔还怀孕了。走投无路的莫奈回家寻求父亲的帮助,被拒绝后差点没投河自杀。

当然这事没有发生,莫奈也重新振作起来,带着家人去了法国的阿让特伊。在这里,莫奈和家人一起出游写生,在一个明媚的午后,诞生了《草坪上的卡米尔》。

然而命运没有优待这一家人,卡米尔很快得了重病,生下第二个儿子后,莫奈不得不省下钱给妻子买药,还四处写信借钱, 信中写道,“我们没有任何吃的,没有热量。”

然而这一切最终都是徒劳的,卡米尔日渐憔悴,而莫奈能做的,只是将妻子最后的样子画下来,以此来怀念她。在《临终前的卡米尔》的落款上,莫奈留下了一颗心,这是唯一的一幅落款有心的画作,也象征着这个艺术家的一生挚爱。

卡米尔是莫奈心中永远的白月光,当然这让他的第二任妻子爱丽丝难以接受,所以她把卡米尔的照片和纪念品都烧毁了,不过万幸的是,她没把莫奈的画作也烧了。

而他的第二任妻子也于1911年去世,紧接着1914年长子去世,亲人的不幸让莫奈视力恶化的越来越严重。 但是此时的他,才开始是个成功的画家,活着将自己的作品放进国家展馆,仅仅是这一点,都比很多知名画家要幸运。 哪怕是生命的最后时光,接近失明,他依然不放弃作画,一直到1926年12月5日与世长辞。

作为“印象派”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却天生“反骨”,不喜欢主流思想里“刻板”的完美,他追求的是自然,是色彩本身,是所见即所得。为了留住此刻的美,追上光影的速度,而不惜牺牲了笔触和细节。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莫奈的画才是“照相机”,是他脑海中的“照相机”,而他绝不希望你仔细考究这一笔一画用了什么颜色,画了什么东西,而是希望你看一眼他的画,然后闭上眼睛,就真的能感受到他画中模模糊糊的景象, 一抹真正意义上“印象”的色彩。

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经典作品:

1、《绿衣女》

1866年,以恋人卡缪为模特儿,全身大幅肖像画《绿衣女》在同年的沙龙展出,该画受到了评论家左拉的好评;有一位诗人为作品作诗,被发表在《艺术家》杂志上。

有的画商还要求莫奈根据原作再复制一件,准备送到美国去。由于这次的成功,家里恢复了对他经济方面的支持。

2、《日出·印象》

1872年,莫奈创作了日后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从远处观望阿弗乐港口晨雾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

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画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于一位名叫勒鲁阿的评论家,在4月25日的《喧噪》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的文章之后,此画才名声鹊起。

扩展资料

莫奈创作背景:

莫奈是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印象主义大师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岁的漫长人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

其他的印象派画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像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派八次画展却被视为印象派的领袖和奠基人的画家莫奈:而擅长于画人物的雷诺阿在他的艺术人生中。

前期和后期是从事印象派探索时期,中间十几年的时间里,则将热情转向了古典主义。

—克劳德·莫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370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