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创作时代背景

莫奈创作时代背景,第1张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政权,带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欧洲各国的民主改革。1792到1853年法国又经三次共和政权的更替,反应多变的政局,法国艺术思潮也发生激烈的变动,产生四次艺术史上重大的运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

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聚集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村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枫丹白露”。“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发现,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同样的景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色调,再加上物理光学,也被科学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他们对空气中的色彩变化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比如说,同样是教堂,画家在不同的时间就描绘出不同的色彩效果,阳光灿烂的时候,物体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受光源影响,会偏光源的色调,而背光或投影也并不是灰色的,而是有丰富的色彩构成;再比如说,秋天的森林,一片金**,而笼罩在金**里的树干和石头展现的并不是它原有的固有色,而是偏紫色的,等等。画家们将这些色彩规律运用到绘画里,“色彩学”也就运应而生。

  这些画家们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于是画家们就联手举办了“官方沙龙”落选作品展,逐渐的社会对他们的风格也有所认同。

  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182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

  印象主义派以色彩为中心,创立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图式的视觉语言,拉开了西方现代美术的序幕,印象主义的产生,与几个客观条件息息相关,首先,不论从技术还是效果上,安格尔式新古典主义绘画都可谓以穷极写实注意,倘若再沿着着条路走下去,除了重复,画家们不可能走的更远,19世纪物理科学的进步,是导致印象主义产生的直接条件,当时色彩学被一次科学的对应与光学,从而揭示了物理学本质,人们认识到,色彩并非物体的属性,而是光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所造成的知觉反映,光线变化了,色彩也随之变化,这些人认识被反映在法国人谢弗勒尔的《色彩对比论》和美国人O·N·鲁特的《现代色彩学》西部代表性著作中。而他们所阐述的色彩对比与视觉调和的原理,正是印象派画家所实行的东西。

  印象派有三个特点:第一,表现瞬间真实。

  印象派语言的出现,是以观念的改变为前提,这种观念与库尔贝式现实注意一脉相承,在放弃追求普遍性和类型化的古典主义艺术理想之后,印象派破除事物具有恒常性的看法,将艺术的触觉深入到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之中,以表现瞬间真实为己任。

  第二,以光和色彩为表现媒介。

  印象主义者抛弃了支配欧洲绘画数百年的固有观念,将色彩直根与光学研究之新成果所提供的信念中,当下即得地捕捉有某一瞬间的光线作用所造成的色彩印象,致力于表现光源色和条件色,从而表现出大自然在一刻也不停的变化之中所呈现的美,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印象主义旨在使艺术回到一种严格认真的,精确的对于大自然的观察,使我们自己热忱的在运动之中也在光的瞬间描绘形状。“

  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绘画发展了一种以素描为中心的图式,这种图式建立在物体坚实不变的信念基础上,所瞄准的是结构而不是光线,所看到的是明暗而不是色彩,印象派则将色彩置于画面的中心地位,又使一切色彩皆从光源色出发,力图表现出太阳的,真正的光,他们完全打破了户外搜集素材,户内整理加工的风景画创作模式,多数时候在户外光线下直接完成作品,同时,他们强调,既然万物都受太阳照射,那么,任何一个对象的色彩都不可能是独立的而必然以周围物体的反射光为条件,因此,也特别注意反映条件色,正是光源色与条件色,将印象派的画圈变成了一个统一与色彩中的整体。

  第三,突出绘画的视觉性。

  印象派追求的“画其所见”,以描绘艺术家所看到的视觉表象为宗旨,而不强调表现事物背后的意义。他们以色彩作为光的回声,建立色彩的和谐,谱写视觉的音乐,使绘画回到了视觉艺术的位置上,不过,对光线与色彩的敏感加深了印象派画家对大千世界运动的本质的感悟。如果说,印象派绘画有什么内容意义的话,那就是它们以可见的形式结构了生长与衰灭不断交替进行的节奏,让我们直接看到了生命与自然运动的本质。

  19世纪印象派的产生是西洋美术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而此流派的奠基人,即是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法国绘画大师——马奈。虽然他从未真正参加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彩,将绘画从追求三元次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元次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主要表现在《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画中的裸女,以同一种肤色描绘人体就可以看出。

  此外,马奈亦以自然主义式的想像来处理创作的题材与构图,并未刻意美化,取而代之的是清晰、冷静、光线均匀分布的景致,表现出和谐、清楚而简约的风格。马奈在绘画生涯的大胆创新,影响深远,在美术史上可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接下来该出场的就是莫奈,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莫奈的创作目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他把对象当作平面的色彩图案来画,而不注意其重量和体积。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多幅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不注重对象的明晰的立体的形状。莫奈很重视笔触,它成为色彩表现的灵魂,不同的笔触能表现出事物不同的质感和动势,他运用不同的笔触充分表现色彩以符合自然的本来面貌。他在塞纳河上写生作画时,他为水面上闪烁和晃动不已的光所激动,为迅速变幻的丰富色彩所迷惑,于是自然而然产生了迅速疾驰粗犷的笔触和灿烂斑驳的色块。他们在迅疾挥毫中获得了捕捉瞬间即逝的印象的有效方法。主要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圣阿德列斯的阳台》、《花园里的女人们》、《日出印象》、《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干草垛》和组画《睡莲》等。

  写到这里怎么能少了凡高呢?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他的一生值得每一个学艺术的人敬佩,也影响了以后的画派。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他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凡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凡高临摹过大量日本浮世绘,把这些画创作为油画。浮世绘平面化的构图形式,消解透视,我们可以从凡高的《向日葵》中看出,装向日葵的花瓶与后面的墙壁基本没有空间关系,桌面与墙壁只是协调整幅画面色调的两大块冷色的平涂。凡高非理性艺术风格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到东方感性世界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战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别是热抽象表现主义

  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他的画风,前期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的影响,注意提高色彩的明度、强度和张力,后期注意在自己的绘画中吸收日本浮世绘绘画的养料,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他把油画中色彩和线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透过凡高的作品,可以更进一步地接近、了解他的全人格,而从他的灵魂之火,更可使我们获得启示之光。

  那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凡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画家死命想抓住的许这画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画想像中的幻像。他自杀后,有人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信中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接下来就是塞尚了,塞尚成为第一个退出印象派的艺术家,他认为莫奈过分的关注“光”对画面的影响,完全看不到画家个人与所被描绘的景物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个人感受。

  其作品不合乎古典法则,却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个性。70年代末以后的30年,是他创作的成熟期。所作《肖凯像》、《玩纸牌者》、《酒神宴舞》、《浴女们》等,写意特征更加鲜明,充分发挥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他对绘画的革新主张和实践,受到艺术家们的普遍重视,被誉为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绘画革新家,归入后印象主义流派。

  总之,塞尚在其一生的最后几年里,又复兴了他青春时代的浪漫的冲动,然而并没有放弃他从踏入印象主义阶段之初就一直保持着的和谐、狂热发作之后的平衡和形与色的感觉。对明暗、体积、景次、空间及其同刻画本身的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一个整体,即构成不同于自然世界的“艺术世界”要求——这一切,促使塞尚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本身完美,同时也开辟了美术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高更被大部份艺术史家将他归于后印象派。高更的作品趋向于「原始」的风格。其用色和线条都较为粗犷。高更的作品中往往充满具象征性的物与人。此外他是印象派中融合了原始艺术风格的知名艺术家。高更笔下的人物形象稚拙单纯,平涂的色彩,明暗在他的画面上完全被忽略,带有极强的装饰风格。高更不喜欢都市文明,反而向往蛮荒的生活,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看得出来。他也是第一个开始关注“原始世界艺术”的人。

  现代艺术史中,高更往往被拿来与凡高并论,他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互相画过对方的肖像,但最后却步上不同的道路,并没有维持很好的友谊。

  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凡·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凡·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有人说,他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

  这三位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是他们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他们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后印象派艺术家排斥理性,认为前印象派过分的重视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他们强调主观世界,注重自我表现,主动地把所描绘的事物进行夸张、变形。这两个画派都是由前印象派派生出来的画派,他们使得印象派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现代。塞尚应该说是个人成就最大的一个艺术家,他不论从色彩还是造型上都给现代艺术带来一次巨大的革新,颜色成了画面的构成因素,形体也被他主观的进行夸张,增强了物体的体积与重量感。他对色彩与素描的创新原则分别影响到了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和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因此塞尚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说明现代艺术的根源在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代表了当时艺术的两个发展方式,冷抽象与热抽象。

  凡高,塞尚,高更,都是后印象派的杰出画家,他们都超越了印象派绘画,是现代艺术的导师和照亮人类艺术史的永恒的明星!

  要说印象派的功绩是怎么也说不完的,我个人总结以下的一点点:印象主义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否认艺术创作中想象力的作用,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使绘画语言得以充分发挥,适应了当时社会需求,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 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一定影响为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开导了先河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重视感觉和瞬间色彩,忽视持久和永恒,使另一些表现手段受到削弱重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社会和历史内容的绘画减少沉醉于对表面的描绘,使作品缺乏思想性随着其他思潮的出现,印象主义逐渐淡出

印象派实在是个让人很难拒绝的画派,此中,最爱它的命名者莫奈。留学期间,我曾在费城、芝加哥、纽约、西雅图、华盛顿等美术馆中找寻他的印迹。书籍、明信片、日历、画册——执念着收集有关他的一切,这过程,像是一场浩大又不为人知的暗恋,我深深沉迷,并陶醉其中。

也许对莫奈来说,光,正是他色彩的魂。 他画中表达的,是一种对光的暧昧,那种感觉,未曾倾心已相爱。 他轻轻用一张画就诞生了一个画派,一个画史上极为重要的画派。

他的一生都在寻找光,光成为他领悟生命的符咒,走进光,看到干草堆,看到日出,看到睡莲,看到伦敦雾,也看到生与死。影影绰绰,明明灭灭,充满着玄机与况味。

蒋勋曾说,“在他的世界,没有单纯的颜色,他的颜色是一种光。” 的确,因为光,所有的色彩都浮泛着一种瞬息万变的明度,我们称为“色温”——是色彩的温度。

我想,他是最懂光的人,他明白,光即色,即生命,即灵魂。光一旦消失,便没有了色彩,亦没有了生命。

1875年,他为妻子画下《持伞的卡蜜儿》,留住了她在光影变化中的轻盈瞬间。画中的卡蜜儿,风姿绰约,如刘若英的那首《光》唱出的那样,“你闪耀,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让我看到的,是你灿烂的样子”。

而此时,我想暂时抛开画作欣赏,从时尚、**以及东方元素呈现一个不一样的莫奈。

一、莫奈与流行色

前段时间,公布了2016流行色是水晶粉与静谧蓝,一时间很多时尚平台发文称“这两种色莫奈在百年以前就玩过了”,这话说得有道理,也并不尽然。事实上,除了永恒的黑白灰,我敢保证,之前或以后任何一年的流行色,都可在莫奈的画作中追根溯源。

我试从他的307张画作中选取些证据:

他的一系列《干草堆》,有夏日清晨的日出之光,欢欣而宁谧;有雪夜过后的清晨之光,朦胧中蕴藏着生机,也有正午火焰般的光,更有夕阳下的残照之光。谁又能说这明亮的**与冷雪的蓝白不会成为之后的流行色呢?

我所能想象的美好,是天水蓝,风清澈,阳光和煦温暖,一家人快乐的在花园中聊天野餐。此版画面,便是《花园里莫奈一家》所描绘的那样,每一个明暗层次都鲜明而澄澈,光感强烈,温情融融。

除了睡莲与伦敦雾,我还很爱他的雪景,雪后初霁,白雾迷熙。朝晖栩栩,茫茫天地。纯粹或许是最简单的通透,姿彩也未必多色复调。莫奈像孩子一样快乐单纯地享受来自周遭视觉景象的快乐。眼光越是单纯,获得的快乐越多。

令人欣喜的是,莫奈引发的一轮轮色彩风暴与时尚热潮成了当今设计师与摄影师的灵感来源。前不久,我好友的团队就针对流行色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创意拍摄,照片中的女孩举手投足间少女心十足,又周身浸濡着淡淡的莫奈风,令人心醉神迷。

二、莫奈与**

与印象派代表**不同,在此只想列出与莫奈画风有千丝万缕联系的**。

最爱的依然是韩国2006年的文艺片《雏菊》,里面的全智贤清丽纯真得不像话。可以说,莫奈的画作是**贯穿始终的隐线,失去它,女主与两位男主的故事就无法流畅展开。那幅田间盛开的小雏菊,正是他们绚烂而两难的爱情映衬。

**中,女画家与男杀手、男警察之间三角式的爱情,既充斥着猫捉老鼠的追逐与枪战,又充斥着阿姆斯特丹浓烈的人文气息,莫奈的画作胜过柴可夫斯基的背景音乐,雏菊的花语是“藏在心底的爱”那段时光中,眷恋着,熠熠生辉,不可方物。梦寐以求的爱,原来近在咫尺,不知有多少人明白,又有多少还在自欺。

泥土真的可以掩盖火药味,而暗恋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还有当时风靡世界的《泰坦尼克号》,还记得那个细节么?当男主角杰克到露丝的卧房替她画像前,惊见墙上挂着的莫奈的画,顿时眼睛里放出亮光,手指仿佛要被画上稠成一坨的颜料给点燃了。

那幅画作是莫奈的《睡莲》系列中的《夏之韵》。光影变幻中,睡莲成了池中火焰,一撮撮、一朵朵,被点燃了。那色彩,不是个体,不是具象,而是群体中绵绵不绝的一团跳跃的光线,它是整个夏日里不可或缺的一抹色调,一个零件,一颗瞬息即逝的灵魂。艺术对于真正懂得欣赏它的人而言,从来没有什么等级和地位之分。

还有3D版《阿凡达》中水母般跳跃的精灵、原野风光、奇幻场面,那种色调和光感,都带了些莫奈的画风,似真似幻,捉摸不透,又出其不意。

莫奈作为光与色的魔法师,虽晚年患上白内障,却依然可以把色彩“玩”出独特,在完全看不到色彩的状况里,画面中却依然有光,那一点点模糊朦胧的光。视觉的模糊或许真的是开启另一双眼睛的开始。连同为印象派代表人物的塞尚也不无艳羡地说道:“莫奈只有一双眼睛,可是,我的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三、莫奈与东方意境

不得不说,莫奈画中也含有东方情调式的元素,包括画中的日本小桥、庭院式的闲逸,甚至有人还说,可以从他早期到晚年的画风转变中看出与中国的联系。

《南史·宗炳传》说南朝有个叫宗炳的人“好山水,爱远游,眷恋庐、衡,不知老之将至”。于是“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他把印象中游玩过的景色风光统统执笔画下,挂于家中,以示亲友或自赏回味。无独有偶,画出过《日出·印象》和《卢昂大教堂》等开阔场面的莫奈,最终也买下一处花园,每日信笔画画自家的睡莲,终成为一种晚年的乐趣。

记得在《梵高生活》一书中,丰子恺将艺术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纯粹的艺术家、技术家,第二类则不纯粹是艺术家,更是“人”的综合体现。莫奈就被他归为第一类艺术家中,他认为“只是自然的再现,不是艺术的再现”,是“感觉的数学”和“色彩的游戏”。海德格尔也曾把人分为本真派与非本真派,莫奈无疑是前者。这样看来,“印象”,并不仅仅是指视觉现象,也是指这种现象在艺术家心中唤起的情感,摆脱观察事物的实用主义方式,我们会首先看到我们希望看到的东西。莫奈喜爱户外的阳光、人群和生机盎然的事物。他本着活泼和快乐的天性,抒发他的爱恋,在此过程中,他同样感受到爱,因为他会因眼中所发现的美而神采风扬,他的灵魂也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深刻地体验到这种美,并为此而兴奋无比。

他曾说:“我像小鸟鸣啭一样作画”,在他看来,发乎自然是真正印象派画家的必备素质,敏感的他为实现自然本身这个目标,发明了新的表现方法,确立新的画风,因为传统的方法和风格已证明全然不再能适用。构图、明暗配置、直线透视、笔触、色调和色度的变化等,所有这些,都难以派上用场。在这里,色即是光,空气也具有独特的动感,空间则靠光线和空气的相互作用来构成,绵延起伏,永无止境。

有人说,印象派与中国的山水花卉画同是注重“画面”的,我很认同。不过中国的山水花卉画注重画面的线、笔法、气韵;而西洋的印象派绘画则专重画面的“光”。莫奈,对于同一的稻草堆连作了十五幅画,把朝、夕、晦、明的稻草堆的受光的各种状态描出,各画面作成一种色彩与光的谐调。起初以光的效果(即印象)为第一义,以内容及形骸为第二义;终于脱却形骸而仅描印象,于是画面只是光与色的音乐,仿佛“太阳”为指挥者而合奏的大曲。

回头再看他曾连作十五幅的《干草堆》,其实与“稻草堆”并无多大关系,只是各种的光与色的配合的效果,不名之为稻草堆亦可。他所见于稻草堆的是其受太阳的光而发生的色的效果。莫奈连作稻草堆之外,又连作“水”(有“泰晤士河”“威尼斯”“睡莲”等),更有一幅直名之为《水的效果》。画面是一片水气淋漓,洋洋洒洒,漫无边际,水面点缀着几朵睡莲。于目于心,都是莫大的享受。他热衷于水的研究,因水能巧妙的传递出光的效果,于是以船为画室,常住在船中,一天到晚与水为友,许多水的作品便是在那时期中产生的。

你有热爱的东西么?不是喜欢,也不是爱,是热爱到让你甘愿为之奉献一切。莫奈与光,便如这般,生命可以短暂,现实可以灰暗,但热爱的东西从未变过,那种疯狂与暧昧,酸辛与快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美之于他,像是一种信仰。如果说美好的秘诀是速朽,那么,是莫奈让我们明白,色彩会消逝,而光常在。这束光,还在继续闪耀,他的世界永远明澈温暖,

愿我们同样澄明,在这个有光的世界,倾心并相爱下去。

推荐延伸:

书籍:《破解莫奈之美》蒋勋;《梵高生活》

纪录片:BBC印象派

**:《雷诺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

克劳德·莫奈,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应该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

扩展资料

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

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此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为“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这幅画在1874年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莫奈《翁费勒的塞纳河口》表现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那种暗淡、沉着的色阶。向深处展开的空间,通过河岸线而处理得十分成功按照传统,河岸线标志着中景和远景。在这幅画上,出于莫奈自己的东西,就是表现在前景水的笔触和云的笔触上的“颇能吸引观众的大胆感觉”;这些笔触加强了画面的传统效果。

参考资料-克劳德·莫奈

一、视觉观察方面:

莫奈在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视觉观察是天才的、创造性的、非凡的。

二、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三、理念和技法:

印象派的理念、技法,是基于现实的观察而提出的,但是,莫奈由于热衷于描写光与色,甚至将其神秘化,从而出现了不顾及现实物象的倾向。莫奈曾说过:作画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因此,就出现了画家的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于表达在一定条件下,景物着光给画家留下的瞬间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导致只抓住了细微的变化,而失去了解对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层次,而忽略了景物形体的后果。

四、沉迷于风景画创作:

莫奈主要是画风景,去记录自然界里的光在不用对象、不同环境、不同时辰呈现出的区别。看莫奈的画要多注意光线在不同的物体表面上反射之后透过空气(空气的厚度与质量会影响到颜色)投射到眼球上的效果,应该说莫奈的画是构图讲究的对光的色彩写生。莫奈不像其他画家那样,会画很多的肖像画尤其是热衷于画自画像,他一生中只画过两幅自画像,一件自画像收藏于日本东京的Bridgestone艺术博物馆,而另外一件则曾在苏富比拍卖上亮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494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