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喜欢的那女人是谁

徐志摩喜欢的那女人是谁,第1张

林徽因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

林徽因[10]

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因此他为林徽因写了诸多像《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徐志摩对在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因为与林徽因的恋爱不无感慨,异常兴奋,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后来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体现了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直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11]与陆小曼

相识相爱

1922年,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徐志摩在与陆小曼热恋之时,写下了《爱眉小札》,浓烈炽热

陆小曼[12]

的文字,吐露着爱人的缠绵深情。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早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陆小曼之所以会养成这样大手大脚的毛病,是因为她出身名门,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因而养成**脾气。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风华绝代的奇女子,是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才女。

关于林徽因,最为人所乐道的大概是她的情感经历,诗人徐志摩为其神魂颠倒,魂牵梦萦,甚至最后飞机失事,溘然长逝,也是为了赶赴她在北平的演讲。

哲学家金岳霖因她终身未娶,选择默默照顾她一生。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她结为伉俪,一生相爱。

1904年6月,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为了避免和当时一位男作家"林徽音"相混,她在1934年改名为林徽因。

林徽因出身名门望族,家学渊源,其叔父林觉民、林尹民、林文都是革命烈士,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等要职,在诗文书法上也有不俗的造诣。林长民共有三个夫人,第一任夫人叶氏病逝,没有留下子嗣。

林徽因是林长民的第二任夫人何雪媛所生,但后来再生的一男一女都不幸夭折,后来林长民又娶了程桂林为妾,程桂林乖巧可人,又为林家生了四男一女,因此深得林长民的宠爱。

作为失宠太太生下的长女,林徽因早早便领会了大家庭中的人情冷暖,也为此,她从小便醉心于学习,立志成为坚强独立的人。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到欧洲游学,并在英国定居一年。在此期间,徐志摩和林长民相互结识,成了忘年交,两人甚至还玩过互传情书的游戏,后来林徽因也与徐志摩熟络了起来。

此时的林徽因情窦初开,内心渴望爱情,害怕孤寂,就如她后来回忆中所说"理想的我老希望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人要来爱我"。

而此时徐志摩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她内心的需求,两人之间书信频频,感情迅速升温,徐志摩也对她展开了攻势,甚至为她休掉了发妻张幼仪。

然而理智的林徽因最终还是拒绝了徐志摩,选择了和梁思成在一起,1928年3月21日,两人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了婚礼。

林徽因生命中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是哲学家金岳霖。

1931年,林徽因因病在北平修养,当时梁思成还在东北大学教书,徐志摩常去看望林徽因,为了避嫌,就叫上好友金岳霖等人一起。金岳霖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求学,致力于哲学,当时在清华大学任教,在与林徽因相识的过程中,也被她的风采所倾倒。

然而相比于徐志摩诗人式狂热浪漫的爱,金岳霖的爱却显得深沉和克制,他并没有直接介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感情之中,而是选择默默照顾着林徽因。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悲痛不已,还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挽联来缅怀她。

民国时人物辈出,不乏才子佳人,林徽因却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众多文人才子的青睐。这和她超凡脱俗的才情、容貌、智慧和品格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这些独特的品质使她独具魅力,能够"赢得生前身后名"。

林徽因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她的爱情故事也经常被别人拿出来探讨。才女林徽因的一生一共有三个重要的男人,对待这三个男人的不同态度反映了林徽因的爱情观。这三个男人分别是初恋徐志摩,良配梁思成,痴情守候金岳霖。

林徽因和徐志摩相遇在她国外留学时期,徐志摩被林徽因的才气所吸引,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当时林徽因正是情窦初开,在徐志摩的甜蜜攻势之下最终是慢慢喜欢上了他。但之后林徽因发现徐志摩已经有了妻子,并且妻子已经怀有身孕,于是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林徽因虽然是个极浪漫的女子,但始终在爱情中保持理智的。

其次是林徽因终身的伴侣梁思成,这两个人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家境相符,秉性相配,就是事业也是相同的。当初林徽因和梁思成在一起之后,发现自己同时喜欢上了金岳霖,于是毫不隐瞒的告诉了梁思成,但梁思成对她的回答是: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就会永远退出。得到这个回答的林徽因深受感动,决定用一生去弥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林徽因对待爱情是真诚的、绝不欺瞒的。

最后是痴痴等了林徽因一生的男子金岳霖,在和金岳霖关系的处理上,林徽因做得可能有些不恰当,表现出的是一种不拒绝不接受的暧昧态度。但不管怎样,林徽因终究是从一而终,并未做过出阁之事,而她的爱情观也是非常值得当代女性学习的。

人间一直都有林徽因的传说,但是总是没有去了解过,总觉得这与我无关,但是心底早已经对这位厉害的女子充满了好奇。

林徽因

坊间都说她才貌双全,得到多位才子的爱慕欣赏。于我而言,美貌当然是挺吸引我的说辞,各方面才能的说法也是让我有深入了解的想法。

在我身边,很少碰到才貌双全的女子,当然多是美貌却少了那么点才华。才华这个东西其实也难说,如果不是特别有交集,不是显露出来,也是很难发觉的。

在我一次一次的听说中,一次一次让自己找找读书的乐趣的时候,我回想起我高中时在图书馆读书的日子,那时候,我喜欢读的好像就是人物传记。而我后来为什么在苦苦追寻着“我到底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就在这样的心思下,我在我的书架上加入了林徽因传记,开始了解林徽因。

一个人的一生,当然离不开出生和离世。林徽因生于名望家庭,也是学者之后,祖母和父亲从小就注重对林徽因的培养,所以家庭条件算是很不错的,又因为父亲的缘故,带她到国外各地游学,自然相比平常女子有着更远的见识。虽然逝世的时候也不算长寿,才50多岁,也是拖了一身重病离去,但她一生也算是过得辉煌。她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留在国内,拒绝去国外治病,实属一种骨气,让我对她有了更坚定的喜欢。

书中用大量的诗词描绘了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林徽因一生中很重要的三个男人: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应该是在林徽因懵懂的情愫中开始的。而徐志摩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了,但是他却爱上了林徽因。当然林徽因一向都是很理智的,她对徐志摩的爱是克制的。反观徐志摩的爱就比较热烈,为了林徽因不惜与发妻离婚。想想这样的爱,放谁身上都会有负担吧,林徽因乃才女、大家闺秀,她背负不起这样的骂名,最终斩断也徐志摩的情愫。但是林徽因心里还是爱着徐志摩,而徐志摩也只能寄情于诗歌,也是实属无奈。

书中笔记最能描述他俩当时的心境:

徐志摩追问:“就为了成就那虚无缥缈的道德?”林徽因说道:“道德不是枷锁,而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我不是没有来,只是无缘留下。”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结合,是两大家族的门当户对。梁思成对林徽因的宽容,对她的爱也是到了极致吧。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互相成就,林徽因喜欢建筑,梁思成便开启了对建筑的深入学习。他们很多合作完成的作品,并且他们的作品都非常优秀,两人在建筑方面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对中国的建筑学做了很大的贡献,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建筑师们。在我看来,他们的结合除了爱,更多的是志趣相投,互相欣赏,更有梁思成对林徽因的极度包容。

读书笔记中记录一句话,想想他们的婚姻,也算是天作之合。

选择一个人结婚,就是选择一个家庭,选择一个家族,选择一群人,选择一种生活。

而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从书本看,在我的解读中,我觉得金岳霖的形象应该是一个挺痴情幽默的形象。为什么说他幽默呢,因为他总是跟梁思成夫妇住在一起,要么就是在附近,要么就直接住家里。林徽因很欣赏金岳霖的才华,金岳霖对林徽因也是非常爱慕。也许两人相处久了,便有了男女之间的情愫。令我感叹的是,林徽因居然告诉梁思成,她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除了梁思成,另一个就是金岳霖了。没想到梁思成没有生气,而且让林徽因自己选择。也没有跟金岳霖有所别扭。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林徽因是选择的梁思成结为夫妇。

这几段感情中,我认为林徽因内心情感很丰富,也比较容易动情。应该她是一直爱着徐志摩,而一直包容她的是她的丈夫梁思成。当然,林徽因肯定也是爱着梁思成的,只不过她心里有个心结罢了。还有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穷追不舍,他的浪漫,都让林徽因为之动容。

林徽因在文学、绘画、建筑等方面都有所成就,但是她在建筑上投入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都是最大的。喜欢建筑是一件享受但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在国外游学的日子,游遍了很多国家的建筑,可想而知,在这一路上他们对于建筑的惊叹和对他们美的享受。然而后来,他们把自己所学整理成教案,自己爬上房梁测量建筑高度等,跋山涉水把中国建筑记录在案,为保护建筑所作的努力,这林林总总,没有一样是轻松的。他们的成就,他们对中国建筑所作出的努力,我这种也只能兴叹一身,敬佩之情溢出言表。

最后分享一些书中的读书笔记。

父亲林长民的远大抱负。

这是林长民对女儿的期望。

他给女儿的信中写道:“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多么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多么前瞻的计划和设想。

林徽因的三观

生命的意义还存在于生命的过程,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总比麻木不仁、死气沉沉地活着要好。不要把生活想得过于理想化,爱情不总是风花雪月诗情画意,柴米油盐的平凡才是组建家庭的本来模样。

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成丰富,宽大,能优容,能了解,能同情种种“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责自己,也不苛责旁人,不难自己以所不能,也不难别人所不能,更不怨运命或是上帝,看清了世界本是各种人性混合做成的纠纷,人性又就是那么一回事,脱不掉生理,心理,环境习惯先天特质的凑合!把道德放大了讲,别裁判或裁削自己……

评林徽因的婚姻选择

有人说她选择了一栋稳固的房子,而没有选择一首颠簸的诗,可见她还是理智的。

张幼仪评中国家庭(徐志摩第一任妻子)

张幼仪在晚年曾经说过:“中国家庭是由父母掌权,因此一个女人和她姻亲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婆婆之间的关系,往往比她和丈夫之间的关系来得重要。

梁启超格言(梁思成父亲)

切勿犹疑以今日之我宣判昨日之我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

提起民国才子佳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名动天下的“南唐北陆”,即上海的唐瑛和北京的陆小曼,而这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曾经与著名诗人徐志摩结为夫妇的陆小曼了。陆小曼不但出生名门,美丽大方,而且还精通英文、法文,画得一手极好的工笔画,真可谓是才貌双绝。可即使是这样一位如同“上天的宠儿”般的女子,却仍然忍不住要去嫉妒另一位比她还优秀的“丈夫前女友”,这个“前女友”就是林徽因。

出身名门,却有着灰暗的童年

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她的祖父是进士,曾在清朝为官;父亲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担任中华民国段祺瑞政府的内阁司法总长;堂叔林觉民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可谓是书香门第、名门世家。林徽因不但出生好,相貌好,而且非常聪慧,十分受她父亲的喜爱与重视。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她父亲游历欧洲进行考察,还曾特意带上她一同前往,让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在当时那种严重“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是非常罕见的。

许多人都因此认为林徽因一定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小女孩吧!出身名门、家境富裕、有权有势,而且父亲开明,对她重视。可惜并不是,林徽因的童年和少女时代都是比较灰暗的。她的父亲学识渊博,思想开明;她的母亲却大字不识,斤斤计较。两个没有共同语言的人仅仅因为家族传宗接代的要求才走到一起,生下了林徽因。

之后她的父亲又另娶她人,有了其他的孩子。为了缓解家庭纷争,林徽因和她的母亲不得不被单独安排在别处居住。每天看着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和父亲一起热热闹闹的生活,而自己这边却是冷冷清清,还有母亲日夜不停地抱怨。这对一个幼小的孩子而言,心灵所受到的伤害是巨大的。小小年纪的她早已褪去童真,有了超乎同龄人的理智与思想。这也许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她总能客观冷静的看待身边的一切,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也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的原因吧。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

周游欧洲,留学美国,学贯中西

16岁时林徽因随同父亲游历欧洲,并且在英国认识了文雅帅气的徐志摩。如果问这段浪漫的英国之行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收获?徐志摩的收获必定是如同一地鸡毛的婚姻。而林徽因的收获却是:第一次认识到了建筑之美,并且找到了让她终身奋斗的方向与目标。

20岁的时候,林徽因与未婚夫梁思成一同留学美国。他们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也有着相似的爱好:都对建筑着迷。可惜的是那个时候对女人总是苛刻的,美国建筑学不收女学生。梁思成可以顺利进入建筑系学习,林徽因却只能进美术系。但是,不服输的林徽因仍然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伉俪情深,夫妻携手共同致力于中国建筑业

1928年,结为夫妻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学成回国,一同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并开始了在中国考察、测绘、保护古建筑的生活。夫妻俩携手共进,走过了中国15个省份,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近3000处古建筑。因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还有抗战,使得考察科研任务进行得十分艰难。长期颠沛流离、野外调查的艰苦生活,让林徽因染上了肺病,身体很是不好。即使如此,她在缠绵病榻之时仍然不忘为撰写《中国建筑史》而收集资料、工作到深夜。

解放后,林徽因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又作为主要参与人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宝山革命公墓、抢救即将失传的景泰蓝工艺等等。除此之外,她设计的火车站、校徽、大学建筑等数不胜数。她对建筑学是如此的痴迷、努力、还有天赋。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城墙建筑,她与丈夫冒着被扣上封建残余帽子的风险四处奔走发声。林徽因甚至与当时主张拆除古建筑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发生剧烈冲突,但最终没能阻挡古建筑的拆除。失望至极的林徽因从此拒绝吃药,病情加重,最终于1955年病亡。

结语

林徽因先生不但是中国近代最优秀的建筑师,她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作家。 在她那柔弱、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坚强、自强、火热的心。可惜的是人们往往更关心她的花边新闻和她的容貌,对她那耳熟能详的作品却视而不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职场女性所面临的悲哀。即使科技进步了,可是隐藏在人们心底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却一直存在。

文/老x  沈从文说她是"绝顶聪明的**";胡适称她是中国一代才女;儿子梁从诫说她是慈爱的母亲。她是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你是人间四月天》,今天就请大家随老王,近距离一窥才女的风范。

16岁的林徽因与父在欧洲16一,才女往事  林徽因,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任北洋政府内阁司法总长。才女从小随祖父母居住,8岁移居上海,12岁迁居北京。1920年,林长民赴英讲学,林随父游历欧洲各国,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圣玛莉学院学习,这年,她刚16岁。聚散皆因缘,林徽因在伦敦初次遇见了徐志摩。

  “我做着许多女子做的梦,而实际是天天落雨又落雨,我从来不认识一个男朋友,没有一个聪明的人来陪我玩——实际生活中认识的人物没有一个如我想象一般浪漫的人,却还加上一大堆人事上的纠纷。”从林徽因日后写给好友沈从文的信札里我们不难发现,徐志摩对于林徽因这个花季少女来说,就像黑夜里在草原上划过的闪电,想忽视都难。

  一来二去,徐志摩就成为林家的座上客。林徽因与徐志摩情投意合,甚至有了谈婚论嫁的打算,前提是徐志摩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爱女心切的林长民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感情野蛮生长,1921年10月14日,在林长民安排下,用船将刚读完中学的林徽因送回北京培华女中念书。

  林徽因的不辞而别,将徐志摩带入思念、失望与希望的空间,在情感的最低谷,将最美的诗行铺满冬日里的康桥。1922年9月,徐志摩乘船回国,带着一纸离婚书前去赴约。可现实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人当头一棒。新娘还在,可新郎已换人。早在1922年春,林徽因就被许配给了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民国司法总长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徐志摩刚踏进北京,就收到恩师梁启超的一封书信:义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茫然如捕风,然先已予多人以无量之痛苦。梁启超掷地有声宣告主权,徐志摩认为林徽因并未正式过门,所以未曾买账: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结果不言而喻,徐志摩又一次惨败收场。

  一来,梁家书香门第,梁父梁启超和林父林长民是志同道合的老同事;二来,梁家九个孩子,出过三个院士,家风很好;最重要,梁启超收入丰厚,在别人几元钱一个月可以养活一家人的年代,梁启超可以说是财源广进,收入颇丰:  任职,1925年任清华国学院教授时月薪400元,任政府官员收入会更高一点;稿酬,他的书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稿费和版税都是最高级别;  各种演讲和讲课费;  股票和投资,他是天津中原公司的股东,也曾往其他企业投资。

  尽管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梁启超并不想按照传统婚俗行事,他明确告诉当时才18岁的梁思成和15岁的林徽因:尽管两位父亲都赞同这门亲事,但最后还是得由他们自己作决定。对尚未形成独立判断的子女,父亲有观点的建议,有原则的放手,以退为进也给自己留足了面子。

  梁启超1923年曾给长女梁思顺写信,曾颇为得意地谈到此种“设计”:“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我希望往后你弟弟妹妹们个个都如此。”《梁启超年谱长编》

林徽因与梁思成

  关键人物林徽因,此时像一个退了烧的病人,她认同门当户对,尊重双方父亲的意见,觉得家庭背景一致、志趣一致会让彼此更加理解,感情更加坚实。而梁思成优秀的学业、敏锐的思维、多才多艺的幽默感,和心胸坦荡的趣味,也给了她更多动力。

  林徽因曾冷静的对自己的儿子梁从诫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泰戈尔(中)访华,徐志摩(右)和林徽因(左)共同担任翻译

二,执拗且矛盾的才女  1924年4月,印度诗哲泰戈尔来华访问,林徽因和徐志摩担任翻译,这段时间,两人在众人面前频繁成双出入。5月8日,为庆祝泰戈尔先生六十四诞辰,林徽因、徐志摩等人在东单三条协和小礼堂演出泰翁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两人好生默契,关键舞台布景还是梁思成设计的,这让梁思成情何以堪,林徽因自己倒没怎么样,而让徐志摩产生了错觉,他托泰戈尔代传爱意,好在林徽因一口拒绝了。一个月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同往美国留学。

林徽因的“公主”装扮

  林徽因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本想学建筑,但建筑系不收女生(因为建筑系要学习很晚,晚上回宿舍对女生不利),她只好曲线救国到美术系深造,选修了几乎所有建筑系学生的专业课,后来竟当起了建筑系的助理教员。1925年12月24日,林长民被流弹击中去世。林徽因几乎断了经济来源,一度打算回国谋生或在美国打工挣学费,梁启超坚决不允许,他在信中说:“学费不成问题,就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便了。”梁启超用股票利息支持林徽因继续求学,并且鼓励她“度过苦境,鼓起勇气,替中国艺术界做点贡献”。林徽因个人学业生活,及其生母之赡养,均全赖梁家照料,此种恩情,已将“林梁热恋”逼入必须修成正果的境地。1927年9月,宾大毕业,林徽因又跑到耶鲁大学戏剧学院G·P·贝克教授工作室进修了半年舞台设计。1928年3月21日,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姐姐家完婚,同年8月两人回国。1929年东北大学校徽招标,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被张学良认可中标,拿了400块银元奖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婚照

  林徽因爱打扮,不守时,她对发型、衣袜、化妆过度在意,丝毫不肯马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时,梁思成常常在女生宿舍楼下等半个小时,她一定是细节百分百满意了才肯下楼,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调侃这对小情侣“林**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诚心诚意”。

  林徽因对婚姻不是没犹豫过。梁思成兄弟姐妹众多,家庭琐事让林徽因烦不胜烦,她曾给闺蜜费慰梅写信吐槽:“我真羡慕你嫁给一个独子,我的一个小姑(燕京学生示威领袖)面临被捕,我只好用各种巧妙办法把她藏起来和送她去南方。另一个姑姑带着孩子和一个广东老妈子来了,要长期住下去,(家里)到处是喧闹声和乱七八糟。”

  林徽因刀子嘴豆腐心,经常会喜怒形于色,毕生感情却周旋于三个男人之间——诗人徐志摩、建筑学家梁思成、哲学家金岳霖。徐毕生为其神魂颠倒,金为其终生不娶,唯梁思成修成正果,才子佳人珠联璧合。

  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在协和小礼堂为驻华使节讲中国古代建筑。同日,徐志摩为听林徽因的学术报告,乘中国航空“济南号”邮政飞机遇雨触济南党家庄开山身亡。林徽因长年挂在卧室墙上的那块徐志摩失事飞机的残骸,正是林徽因托梁思成在飞机失事现场给找回来的。

林徽因产子图

  林徽因长子梁曾这样评价过:“我一直替徐想,他在1931年飞机坠毁中失事身亡,对他来说是件好事,若多活几年对他来说更是个悲剧,和陆小曼肯定过不下去。若同陆离婚,徐从感情上肯定要回到林这里,将来就搅不清楚,大家都将会很难办的。”《梁从诫与文艺报记者的对话》

  徐志摩在1931年底去世。1932年,哲学家金岳霖闯进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感情生活。关于金岳霖的闯入,梁思成若干年后是这样反思的:“可能是在1932年,我从宝坻调查回来,徽因见到我时哭丧着脸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我想了一夜,我问自己,林徽因到底和我生活幸福,还是和老金一起幸福?我把自己、老金、徽因三个人反复方在天平上衡量……过几天徽因告诉我说:她把我的话告诉了老金。老金的回答是:‘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当退出。’从那次谈话以后,我再没有和徽因谈过这件事。”(林洙:《梁思成》)

  除了肉体上的夫妻生活,金岳霖已渗透到了林徽因生活的各个角落。除了卧室,梁家的客厅、餐厅乃至婴儿间,金岳霖的影子无处不在。在林徽因生前,梁思成夫妇一直和金岳霖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就连居住,两家也一直都是毗邻而居。金岳霖不仅是梁思成家的座上常客,甚至就连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也要他来裁决是非对错。不止如此,梁思成夫妇的孩子叫金岳霖为“金爸爸”,很多时候接送孩子上学的事情,就是由这位“金爸爸”来完成的。

直到临终前,金岳霖才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大概是不想有什么流言蜚语伤了林徽因,哪怕她已远去多年。相传,金岳霖曾经问林徽因下辈子是否可以在一起。林徽因回答说:“如果下辈子相遇,我做金岳霖,你做林徽因。”

三,梁思成的后林徽因时代  梁思成因车祸左腿微跛脊柱重伤,东北的严寒让林徽因染上肺结核。这对看上去华丽的夫妻,也是一对身残志坚的搭档,他们在东北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建筑系,把我国古代靠工匠师徒相传留下的建筑知识系统化。两人原本可以出国,过更好的生活,有优质学术研究条件,解放后却选择留在北京,创立清华建筑系,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生病,她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要比常人付出更大的代价。1955年51岁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  梁思成的晚年并不寂寞,1962年61岁的梁思成不顾子女们的激烈反对,决然选择了续弦。梁思成对小自己27岁的林洙说:“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并在给林洙的求爱“申请书”中,鼓足勇气,半是忐忑,半是自嘲:

  “真是做梦没有想到,你在这时候会突然光临,打破了这多年的孤寂,给了我莫大的幸福。你可千万千万不要突然又把它“收”回去呀!假使我正式向你送上一纸“申请书”,不知你怎么“批”法?……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署名是“心神不定的成”。”(林洙:《梁思成》)

  别以为林洙是贪图梁思成的名声和地位,而文革动乱开始梁思成反而成了林洙的“包袱”。梁思成停发工资,身无存款,患心力衰竭,病入膏肓却无法住院,林洙与北医三院几位大夫暗中保持着联系,从此担任着妻子、保姆、理发师和护士的角色,一直陪伴着梁思成走过了最后的那些岁月。林徽因太多耀眼,梁思成要保持仰望的姿态,时刻敬重与崇拜。只有当女神远去,林洙缓步走来,梁思成才有机会体会寻常夫妻的酸甜苦辣吧,这可能也是生活的一种补偿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37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