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近代史

法国近代史,第1张

法国近代史概括: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发展,直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法国是世界近代史上阶级斗争最激烈、政治发展最曲折的国家,从1789年到1871年先后经历五次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各阶级、各党派创造和试验了各种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和行政法律制度。由于法国是欧洲最先进的大国之一,法国的政治文化对于世界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史学界一般以1789年爆发的大革命作为法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革命之前,以绝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为特征的旧制度已衰落式微。频繁的对外战争、宫廷的奢靡浪费和贵族的免税特权致使波旁王朝陷入难以解决的财政危机。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激励了改革社会的普遍愿望。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与旧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开始。这次革命鲜明地宣布自由、平等、法制和民主原则,坚决废除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在与国内外反动保守势力的搏斗中,人民群众被广泛地发动起来,推动革命沿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到1794年先后经历了立宪君主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结束了恐怖统治,但未能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稳定下来。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通过雾月政变上台,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在国内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在国外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使法国一度称霸欧洲。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联军击败而退位。1815年3月他重返法国,建百日王朝,6月在滑铁卢彻底失败。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章》,承认大革命所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自由权利。法国的经济开始从多年战争的破坏中恢复。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后倒行逆施,背弃《宪章》,激起社会上普遍的不满。1830年7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代之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实行立宪君主制,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政府残酷镇压30年代初的工人运动(如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和共和运动,以确保资产阶级的秩序。工业革命开始展开,纺织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较快。40年代,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中迅速流传。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扩大选举权。政府拒绝改革,激发了1848年2月革命。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革命的显著特征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权利而奋勇战斗。工人代表也进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对此深感恐惧。是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遭到残酷镇压。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迷恋,当选为总统。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翌年,加冕称帝,自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稳定了法国政局,鼓励经济发展。在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成为欧洲的工业大国。政治体制也由50年代的专制帝国演变为60年代的自由帝国,议会的权力逐步恢复,出版、集会、结社和罢工等权利被肯定。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拿破仑三世为谋求军事和外交威望,参加了一系列对外战争,1870年9月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成为俘虏。9月4日巴黎人民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共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由此诞生。

1871年3月18日,坚持抗战的巴黎工人发动了起义,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公社只存在了72天,但它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9世纪70年代以后,自大革命以来的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进入最后阶段。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之差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以法律形式把共和制度确定下来。1886—1889年布朗热将军因鼓吹对德复仇和推翻议会制度而名噪一时。共和派政府果断地平息了事态。1894年犹太军官德雷福斯被诬陷判刑,1898年,该案件触发了全国性的保卫民主和人权、保卫共和国的政治斗争。这一时期,法国充分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航空和汽车工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法国工业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农业发展也比较缓慢。法国金融资本发达和集中,被称为“二百家族”的法兰西银行大股东分别掌握着各垄断企业。

法国工人运动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经过10年才复苏。1879年盖德和拉法格创建法国工人党。90年代出现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独立社会主义者联盟。在米勒兰入阁事件上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分裂形成两派,到1905年合并为统一社会党。工团主义在工会中具有重大影响。

在19世纪末瓜分非洲的活动中,法国夺取了相当本土10倍的领土,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大国。在欧洲外交中,则准备对德复仇,先后与俄、英缔结协约。

近代法国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法国是欧洲的文化中心,法兰西文化风靡全欧。法语是上流社会的国际通用语言。大革命时期确立的米制至今通行全世界。拉瓦锡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巴斯德的消毒法改革了外科学,夏东研究出人造纤维的制造方法,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卢米埃尔兄弟研制出**放映机。近代法国文学先后流行过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流派,出现了司汤达、雨果、巴尔扎克、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杰出作家。在美术方面,古典派的大卫、安格尔,浪漫派的德拉克洛瓦,印象派的莫奈、塞尚、高更等都驰名遐迩。

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实验中发现:密闭容器内锡和铅经加热后表面形成了一层金属灰,加热后容器内物体的总重量未改变,但锡和铅的重量增加了,而空气减少了。

他意识到这一现象的本质是金属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发生了化合反应。此后,拉瓦锡得知并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进而发现与金属化合的空气成分就是氧气。1777年,拉瓦锡正式提出了氧化学说:燃烧的本质是物体与氧的化合。

近代化学的四个里程碑:

1、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3、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1761年,荣获“优秀毕业生”称号的拉瓦锡中学毕业了,按照父亲的愿望考入法政大学攻读法律。在大学里,年轻的拉瓦锡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主动拜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为师,大量阅读科学名著,对波义耳的著作,拉瓦锡反复精读了好几遍。他一面坚持上法学专业的课,一面抽时间去听法国著名的实验化学派创始人鲁埃尔教授的课。当他学到的化学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也就越加感到化学中有许多问题有待人们去解决。

年轻的拉瓦锡对科学有着广泛的兴趣,而且善于思索,他从20岁开始,坚持每天进行气象观测,还曾利用假期跟随地质学家格塔尔去进行地质考察旅行。

拉瓦锡在三四年的时间内,连续进行了大量的关于燃烧和气体方面的实验。他用金属锡、铅和水银作实验,再用非金属硫磺、磷作实验,还用有机物作实验。他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空气中有某种助燃气体能够与金属结合使其增重上,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物质呢?他在努力探索着。

1774年4月,拉瓦锡发表了论文,用实验论证了金属能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相结合的事实。但他始终苦于找不到将它分离出来的方法。

1774年10月,在拉瓦锡家的“科学沙龙”上,英国化学家J普利斯特里介绍了自己做的一个实验。原来,普利斯特里用口径很大的聚光火镜加热汞灰(即氧化汞)时,搜集到一种助燃作用极强的气体,他将这种气体取名叫“脱燃素空气”。这种气体使蜡烛燃烧得更明亮,还能帮助呼吸。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氧气。但是普利斯特里一直坚信燃素说,所以他虽然发现氧气却没有揭开燃烧的奥秘。

拉瓦锡重复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拉瓦锡并不相信燃素说,所以他认为这种气体是一种元素。难能可贵的是,拉瓦锡又用制得的气体逆向重新和汞作用,结果又生成了汞灰。现在,拉瓦锡全明白了。燃烧就是可燃物通过水分解得到两种气体,再将这两种气体燃烧又得到水。

实验使他弄清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原理。火的产生就是可燃性物质与空气中氧元素相结合的结果。从此,确立了科学的燃烧理论,推翻了燃素说的错误。1777年,拉瓦锡正式把这种气体命名为oxygene(中译名“氧”),含义是“酸的元素”。同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45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