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得常常感谢她
除了要常常表达自己的爱意,让她知道你很感谢她也是很重要的。当你的老婆接收到你的感谢,她也会同时感受到你对她的疼惜。不要把对方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也不要以为对方一定知道你很感谢她,要表达出来。
2、三不五时称赞她
研究显示最快乐的伴侣通常会表达自己有多着迷于对方,随着年华逝去,女人对爱情的不安感也会提高,也因此她需要你的称赞,让她明白你还是爱她,在你眼中她依然美丽如斯。想不到要怎么称赞妻子?你可以简单说:你穿这样很漂亮。或你让我想要变成更好的男人。
3、一起去约会吧!
许多两性专家都建议婚后也要保持约会的习惯,记得一起排出假期,认真安排约会行程,让老婆知道她一直值得你付出最大的努力,记得持续说服她跟你一起来场小约会。
4、鼓励她勇敢追梦
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也别忘了伴侣也拥有自己的梦想,另一半的支持一直以来都是很大的力量。鼓励她尝试新事物,或投入全身心的热情在喜欢的领域,让她知道你会永远在旁支持和帮助她完成自己的目标(和她一起参与更棒!)
5、让全世界知道你很爱你老婆
和老婆说话时,保持正面的态度能让她觉得被尊重和被爱;和其他人提到你的妻子时,保持正面的态度会让全世界都觉得你很爱你老婆。而这其实是最基本且最原则的事情,很多婚姻开始变质都始于他人的流言。
6、亲密动作产生化学反应
很多男性在想到亲密动作时,第一反应就是性爱,虽然性爱在婚姻中也很重要,但你的老婆可能最期待的不是这个。当你不经意地牵起她的手,轻轻搂住她或让她靠在你身上,这些小小的亲密动作都会再度拉近你们彼此的距离。
7、她的喜好>你的喜好
如果她想把客厅墙壁漆成天蓝色的,就别跟她吵了吧。不要决定所有大小事情,也让你的老婆来选择她所喜爱的事物。顺着她的喜好来,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时候都会皆大欢喜,真的。
8、记得沟通!沟通!沟通!
很重要所以说三遍,女性渴望沟通的程度大概跟男性渴望性爱一样。当彼此都在付出努力尝试沟通,你们会觉得关系更加紧密,她也会更有安全感。当她问你有没有空时,不要只说没空,你可以告诉她当天的详细行程。
9、工作?兴趣?不,老婆才是首位
这不是说你应该放弃你的所有兴趣和你的工作,而是不要过度投入这些事情,而忽略了维持关系的重要性。钱再赚就有,老婆跑了追不回来啊!让她感受到她才是你考量的首要位置。
10、做错了就承认,然后好好善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你犯错时,不要再拼命找藉口,不要想要煳弄了事,对不起,但……是不该说出口的话。真诚的认错,然后展现出你真的想要弥补这一切,让关系恢复如初。
11、不要毁掉自己曾经的诺言
一段美好的婚姻,就是两个没有那么美好的人,不曾想过放弃对方。用言语和行动记住自己曾经对她许过的诺言,即便这段关系经历了各种难关,也不要轻言放弃,你会发现随着时间过去,这段婚姻越来越稳定
1987年,胡杏儿8岁,有一天,父亲突然跟她们姐妹三人说:
“我跟你们的妈妈已经离婚了,以后我们四个生活,好不好?”
尽管父亲交代,不让孩子们再去找母亲,
但胡杏儿还是哭着找到了母亲,
然而她却发现,母亲已经决心不会回来了。
她不能理解母亲的行为,为什么就这样把她们抛弃?
虽然心里有很多疑问,但是她却没有机会再问了。
自从母亲走后,胡杏儿不得不懂事起来,
父亲一个人要养活她和两个姐姐,为了能减轻父亲的压力,
她时常和姐姐一起做家务,学着做饭、洗衣服。
她不敢任性,处处谨慎,生怕父亲一生气也会抛弃她们,
这样的生活,他们过了10年。
10年后,胡杏儿参加了“港姐”选美比赛成为季军,
顺理成章进入了无线电视台,开始了她的演艺之路。
后来,已经参加工作的她终于再次见到了母亲,
彼时,她已经不会再埋怨母亲,更多的是一种陌生感。
又过去了很多年,母亲已经老去,此时的胡杏儿又是怎样的感受?
没有母亲的指引和教导, 胡杏儿的成长之路是否顺利?
1979年,她出生在香港的一户普通人家里。
父亲是一个公务员,和母亲共同抚育着三个女儿,
然而母亲觉得这样的生活让她很疲惫,
每天睁开眼就要做饭、洗衣服、看孩子
她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然而每次跟丈夫谈到这些事情,
丈夫都不能理解她,于是,她决定逃离这样的生活。
在小女儿胡杏儿8岁这年,他们登记了离婚,三个女儿都由父亲来养育。
三个女儿都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他只好给孩子们选择学费最便宜的学校,每次放学别的同学都有家长来接,
但是胡杏儿和姐姐们没有,父亲要上班,母亲早已不见了踪影。
母亲离开后,胡杏儿曾偷偷去找过她,
但是她只看到母亲和一个陌生人拉着手,笑得非常开心。
她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一直在想:
“妈妈离开我们,是不是因为她不喜欢我们了。”
伴着这样的疑问,她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爱说话。
后来,父亲听说单位可以支持职工儿女出国留学,
他决心要拿到这个福利,因为从小到大,
他的孩子们都没有机会接受很好的教育。
他几次三番去求人,又揽下很多工作,终于拿到了这个机会,
他把机会给了家里最小的女儿。
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胡杏儿踏上了出国求学的旅程。
能够把她送出国,父亲已经透支了太多。
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她几乎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为了赚取生活费,她一边上课一边做兼职。
繁忙的学业加上一份份工作,让她每天像停不下来的陀螺,
她唯一的奢侈,就是在看一场廉价的午夜**。
当时班里的同学都觉得这个东方的姑娘很神秘,
她几乎不参加同学聚会,一下课就没了身影。
好在,她的学习能力很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
她常常拿到学校的奖学金,这多多少少能够减轻她的生活压力。
三年后,她毕业回国,并且考进了香港 科技 大学。
在大学校园里,她结识了一个外国人,对方温柔浪漫,
而不懂“套路”的她,对这样的追求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
于是,她答应了对方的追求,两人谈起了校园恋爱。
彼时,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从事另一份与本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
大一的某一天,室友带着两份报名表回到了寝室,
她跟胡杏儿说:“港姐的报名开始了,我们去试试吧。”
原本她觉得自己跟选美没有什么关系,想要拒绝,
但是室友说:“听说要是获了奖,会有很多奖金。”
一方面,她想要拿到奖金,这样可以减轻父亲的压力,
另一方面,同学一直劝她,说:“我都把报名表拿来了,我们就一起填嘛。”
就这样,她和同学一起填了报名表。
其实胡杏儿一直没有做明星的想法,本想着参加一两轮回来继续念书,
却没想到这一参加就走到了决赛, 她成功拿下那一年港姐的第三名 。
但是,在这个整容还没有流行起来的年代,她的长相并不符合传统审美,
很多人并不喜欢她这样的,还说她是“ 最丑的香港** ”。
比赛结束后,有一天她去超市买东西,她感觉周围的人都在注视自己,
她觉得非常不适应,她总觉得有人似乎在对自己指指点点。
所以,在签约TVB之前,她是犹豫的,但听说做演员很挣钱,
她想要减轻父亲的压力,让他和姐姐们过上好日子,
于是,2000年, 她与无线电视台签约 。
TVB就像一个少林寺,这里高手云集,要想成名要经过很多历练。
演员,则要从龙套做起,想成为周润发、刘德华那样的人,更需要下足了功夫。
彼时TVB的女演员们,已经有5个可以挑大梁的人,她们各个颜值出众,
而普通的胡杏儿只能做她们的背景板,她在这里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她只能给那些人做配角,或者说,哪里需要龙套,哪里就有她。
她对自己的角色,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别人安排什么,她就只能演什么。
这样的龙套生活,她过了两年,但是她没有想过放弃,
因为从做演员的第一天起,她就将它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来看待。
这两年间,她与前辈合作,在片场学到了很多表演技巧。
终于,她等来了戏份多一点的角色,这是一个残障女孩,
剧中这个女孩谨慎敏感、柔弱稚嫩,就好像是另一个时空的胡杏儿。
不同的是, 胡杏儿虽然自我否定,但她也一直在自我证明 。
尽管此时她的演技还有些青涩,
但是她使用了一种“沉浸式”演戏的方法,
她将自己融入到了这个角色中,
资质普通,但又不甘平庸 ,
凭借这个角色,她获得飞跃进步奖,
“背景板”胡杏儿,终于被人看到了。
彼时,电视剧《冲上云霄》正在招募女二号。
经过层层挑选,最终这个角色到了她的手中,
她说:“这是我第一次做主演。”
就这样,她一步步成为女一号,
随着戏份越来越多,她的工作也渐渐忙碌了起来。
她几乎没有时间顾及到已经谈了四年的男友,
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多,于是这段感情也无疾而终了。
虽然两人没有走到最后,
但是这段恋爱,教会了胡杏儿很多东西,
她学会了如何理解他人,她更加懂事、成熟了。
同一年,《冲上云霄》制作完成播出了,
胡杏儿走进了观众的视线里,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女演员。
但是在这部剧中,她所扮演的角色偶尔会有些不讨喜,
观众将对角色的不满,一股脑地归结到她的身上。
说不介意是不可能的,她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尤其是对待自己的角色,
即使有995%的人夸奖,她还是会因为那05%的不满而思考。
然而,这些都没有影响她继续做一名演员。
第二年,她与黄宗泽合作主演了一部电视剧,
这部剧虽然在事业上对她的影响没有十分重要,
但却让她收获了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 。
她与黄宗泽的初识是在电视剧《冲上云霄》中,
只不过,彼时她还是一个不起眼的“背景板”,
而黄宗泽则是一个见识过无数美女的人,
她的颜值完全没有吸引到黄宗泽。
但是当两人同时主演这部电视剧时,黄宗泽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他发现对方是一个很活泼、开朗、大气善良的女孩,
并且她身上有一股不服输、不怕苦的拼搏力量。
在相处的过程中,他还发现对方有时候是不自信的,
他从来没见过一个女生,可以勇敢又谨慎。
后来,当他们再次出现在片场的时候,
工作人员发现,有女主角在和没有女主角在时,黄宗泽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她出现的时候,原本面无表情的他会突然看着对方笑起来,
会跟对方斗嘴,不放过任何能够“献殷勤”的机会。
他每天都会给对方发短信,经常送花,又时常做她的专属司机,
面对他这样的细致入微的关怀和追求,她一步步沦陷了。
似乎在对方身上,她能够感受到自己缺失已久的关爱。
就这样,两人谈起了恋爱。
不过因为他们都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只能偷偷恋爱。
然而,眼睛会说话,对一个人的感情会通过眼神表现出来,
他们看向对方时的眼神是充满笑和爱意的。
当时公司的很多人,都在猜测他们之间的 情感 ,
尽管他们遮遮掩掩,还是会透露出蛛丝马迹。
胡杏儿深深地喜欢上了对方,两人因为工作原因时常不能在一起,
后来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她跟对方住在了一起。
每次在香港拍戏,他们都会在杀青后回到两人的家里。
胡杏儿每次都比对方早回来,
她会做好饭,收拾好房子,默默的等对方回家。
从小她就害怕离别,每一次的等待也总是让她感到不安。
因为,彼时的黄宗泽可以凭借出众的外形轻轻松松获得很多剧本,
而胡杏儿每一个角色都要自己拼命争取,
她不敢休息,每天除了家就是剧组。
2006年,她接到一个剧本,为了更加贴合角色形象,她增重40斤,
男友并不嫌弃这样“又胖又丑”的她,还因为她的努力而感到自豪。
凭借这个角色,她获得了那一年“亚洲电视大奖”,
另一边男朋友也没有停下脚步,一年之内有5部电视作品上映。
在此后的两年间,他们一边恋爱,一边忙碌着自己的事业,
拍电视剧,发专辑,上综艺,两人的恋情也渐渐浮出水面。
然而,或许是得到了就不懂得珍惜,2008年,黄宗泽爆出了绯闻。
媒体拍到了他和司马燕拥吻,彼时司马燕已经是孩子的母亲。
不过,他很快站出来回应说:“那是角度问题,我们只是普通朋友。”
身为女友的胡杏儿看到照片后非常震惊,她立即就联系了男朋友,
但对方没有承认,对她说:“我们真的什么都没有。”
她选择相信男朋友的话,但令她没想到的是,
一年后,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这一次,他和梁靖琪在拍戏期间传出了绯闻,
两人曾以“老公老婆”称呼对方,行为上也非常亲密。
胡杏儿知道这件事后,再次找到男朋友,
但是对方又一次用甜言蜜语让她消了气。
为了哄女朋友开心,电视剧一杀青,他就带着女友出去旅行。
此后的两年间,他又传了两次绯闻,
但是每一次他都有办法安慰生气的女友,女友也会选择原谅他。
每次当他有绯闻爆出的时候,胡杏儿都会说:
“只是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没有那么严重啦。”
2011年,胡杏儿获得TVB最佳女主角,
颁奖典礼上,她对黄宗泽深情表白。
她说:“我知道我自己有很多缺点,你都一直忍让着我,
但是你也有很多缺点,我希望我们能够永远这样互相忍让。”
彼时,两人已经在一起7年,然而七年来,胡杏儿始终上演着等待的戏码,
等着他回家,等着他求婚,然而等来的确是一次又一次的绯闻。
2012年,黄宗泽又被爆进出夜店,对此胡杏儿依然表示可以理解。
然而,这4年间,黄宗泽几次三番挑战她的忍耐度,
终于在她听说男友已经和内地一个女助手筑起“爱巢”后,她终于选择离开对方,
在采访中,她单方面说:“我们现在已经冷静了很久,已经决定分手了。”
另一边的黄宗泽还不知道自己“被分手”了,后来有人拿采访给他看,
他却说:“没关系,等她回来,我再哄哄就好了。”
但是,他回到家却发现,家里少了很多东西,
他给胡杏儿打电话、发信息都没有回应,
这时他才意识到,原来这次对方真的心灰意冷了。
尽管他发了很多短信,极力地挽回这段感情,
但还是没能劝回彻底失望的胡杏儿。
胡杏儿离开了两人的家,
决定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这段长达8年的感情就这样无疾而终。
她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拍戏,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处于连轴转的状态。
这一年,她连续出演了三部电视剧。
其中,《冲上云霄2》更是拿下了收视冠军,
她也凭借这部电视剧获了奖。
在与黄宗泽分手的三年来,她的生活似乎平静了。
不拍戏的时候,她会去旅行,
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彼时的她,已经渐渐地从上一段失败的感情中走了出来。
2015年,她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
这个朋友就是她现在的丈夫李乘德,
对方比她大6岁,虽然不是什么大富豪,
但家庭条件也不错,自己经营着一家公司。
胡杏儿在与对方认识之后,两人只花了三天就彼此了解。
事业、家庭、孩子,所有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都讨论过,
三天下来,胡杏儿觉得自己已经完全了解对方,
并且她觉得自己和他非常有共同话题。
于是,他们便开始恋爱,很快这段感情就被媒体曝光,
胡杏儿也没有藏着掖着大胆承认自己正在拍拖。
在遇到胡杏儿之前,他也是一个出了名的花心大萝卜,
所以当人们知道两人在恋爱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看好他们,
人们都说:“胡杏儿这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但是,观众们没有看到他们翻车,等来的反而是结婚的消息。
彼时,他们刚刚在一起三个月,但他们已经确定对方就是对的人。
胡杏儿喜欢旅行,对方就带着她去了很多地方,
70天,他们走了很多国家,见识了很多风景。
她没有安全感,对方就会时刻报备自己的行程,给足了她安全感。
后来胡杏儿重新回到工作状态,对方也不会抱怨,而是非常支持她的选择。
她的戏拍就是一年,等她回了家才意识到,
自己应该多花点时间陪陪丈夫。
这次她说:“我们要个孩子吧。”
丈夫非常高兴,然而就在他们刚刚做好决定后,
胡杏儿就接到了《那年花开月正圆》的邀约,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她不想放弃,
丈夫也没有阻碍她,反而说:“你大胆去,我等你。”
就这样,胡杏儿来到内地,
此时她惊讶的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
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有丝毫懈怠,只是在拍一场打架的戏份时,
提醒孙俪:“我已经怀孕了,请下手轻点。”
后来电视剧杀青,她也成功生下大儿子。
在此后的六年里,二儿子和小儿子相继出生,
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她工作的时候,
丈夫就会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两人将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
而做了母亲之后,她似乎理解了母亲当年的做法,
一个人要照顾三个孩子的确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但是她说:“我觉得把小孩生下来,对他就是有责任的。
我不会怨我的母亲,但我也不会学她的做法。”
39岁那年,她参加了表演竞技类节目《演员请就位第二季》,
在这里她展现了自己出色的演技,并且成为了这一季的第一名。
三年后,她参加了“浪姐3”,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她幸福地说:“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其他姐姐们在明争暗斗的时候,她却专注于和孩子们视频。
除了综艺,她还在坚持做一名演员。
前几天,她的新剧在央视开播,只有一天,收视率就拿下了全国第二,
她在用行动向人们证明:“我仍然热爱,并且会坚持我的事业。”
如今,胡杏儿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都经营得很好。
或许因为年少时自己缺乏母爱的关怀,
她会抽出自己所有空余的时间来陪伴他们。
每个人童年时都希望自己是童话故事中的主角,
但胡杏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
要成为人生赢家,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其实我早就想写写我的健身故事了,也应该写写这个故事了。从跑步开始算起,到在健身房系统举铁,排除中间怀孕生孩子断了一年多,我已近坚持运动健身快7年了。也许你们惊讶好奇,想看看我变化成什么样子了,因为网上有很多文章很多案例都说健身堪比整容,但是恐怕我要让你们失望了,因为我虽然有变化,但变化远远不足以让我满意,更达不到网络红人的程度。不过话又说回来,健身或者说运动本身就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而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仅此而已。
要说健身在我身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增重近10斤,还有已经健身成瘾,订的计划不完成,一天不去健身房或者做其他运动,就浑身不舒服,就觉得这一天荒废了。大家听到增重10斤不要害怕,至少别人看起来我的身材更协调更紧实了,所以体重什么的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体型。
简单说说我从小的运动情况吧。我从小就不爱运动,也比较胖,属于不上早操的学生,更别提运动会参加比赛了,协调性也不好,跳舞什么的就更沾不上边,唯一喜欢跳皮筋,还跳得很一般。我还记得初中学习单杠双杠、跳山羊、前后滚翻,我都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及格,跑步更是不行。但我这人做什么事都很有劲头,我还记得那会前后滚翻学不会但是要考试,我是无论如何都不允许自己不及格的,哪怕是体育课,于是我回家在地上铺了毛毯天天练,后来终于及格了;中考要考800米,虽然体育不计总成绩我也不需要体育来拉分,但是我也硬咬着牙跑到了及格。后来在大学里,也许是为了减肥,也许是为了和宿舍同学一起,体育课选择了健美操,也开始在没课的早晨去操场里跑步。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办了人生中第一张健身卡。已经忘了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和心情了,那时候一张年卡900多,对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也还是咬着牙办了。刚去健身房的时候一脸茫然,看着形形色色的器械,不知道该怎么开始,于是就开始在唯一认识的器械—跑步机上跑步。跑了一会就觉得开始喘不上气,腿越来越沉,也觉得特别枯燥,于是又去蹬自行车,总之来来回回换了好几种,每一种也坚持不了几分钟,第一次健身房打卡就算正式结束了。
篇一高考生经典励志故事阅读
班里充满了竞争与压力,而我的入学考试成绩并不让我乐观。
三年前,我带着兴奋的心情踏入了高中的大门。我像个天真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新鲜感。在高中,我开始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生活:由于家远,我不得不住进了学校宿舍,在家里被宠惯的我一下子要做太多只能靠自己做的事;由于是实验班,班里充满了竞争与压力,而我的入学考试成绩并不让我乐观。那时刚入校门的我依然如初中时那个勤奋刻苦、严谨务实的我,一进门就开始苦读,迎来第一个好消息是期中考试的第5名。
也许那时真的是太小,也许是从未离开过家,又也许是不曾脱离过父母的导航,第5名让我从自卑中走出来跳上了自信的台阶。自信与自负只差一个字,而且它们的区别也只在一念之间。我把这次成绩定为比别人优越的证据,一下子完全信任了自己的头脑。满足感、虚荣心、骄傲、飘飘然的感觉一股脑涌进来,发昏的我在后半学期沉浸在小说、动画等娱乐消遣中。清楚地记得,在收到期末成绩单时脑袋里一片空白。我愣在那里,不知所措。班主任来找我谈心时,我的眼泪不住地淌下,湿了衣襟,湿了我的心……
那年的冬天,雪花纷飞,我望着四处飘扬的雪花,不自主的问道:“白雪啊,你懂什么呢你那样自由自在、高兴快乐,傻傻地飞,可否懂得人的心事”
徘徊在情绪的低谷里,妈妈很担心我会一蹶不振,因为以前太顺利。而班主任却不觉得我跌的跟头算什么,他帮我找出知识的空缺与漏洞后,对我说了句:“好好干,你能行的!”大概年轻气盛的我好胜心很强吧,擦干眼泪后又开始发奋了。
那时脑袋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再做掉队的人
高一下半学期的时候,真的很辛苦,实验班的课程进度很快,我落下了不少课程,何况我补空缺的同时还要拼命跟上新课的进度。追赶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心中总铭记着上一次的失败,所以不敢松弛。因为没有熬夜习惯所以白天争分夺秒。我记得那时不愿去费时间挤饭,于是会等到别人吃完饭后再去食堂买已经微凉的饭菜,因此从下课到吃饭前,我常常在教室里一边看书一边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也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所以中午又给了书本,一天24小时,9小时给了宿舍,用于睡觉与生活琐事,其他15小时除了吃饭外我全放在了教室里。长时间的集中精力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无数次,累得趴在桌上休息时不小心睡着,然后猛地惊醒接着顶着发沉的脑袋接着读书、做题。那脑袋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再做掉队的人。
我再次拿到成绩单时,揉了揉发疼的眼睛,疲倦地笑了
后来的结果可以用一句大家见多了的话概括——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再次拿到成绩单时,揉了揉发疼的眼睛,疲倦地笑了。
高二的我是真正进入高中生活正轨的时期,由于跟上了进度,融进了那个学习海洋,我不再像高一下半学期那样疯狂了。不过,依然不敢忘记教训的惨痛,只不过我的生活开始模式化的有规律起来。统筹安排好各种事情后虽然还是用功地学习,不过不再觉得“好累啊,好想眯一会儿啊”,相比较起来,学习上效率长了不少,时间也没怎么减少,所以效果很好。学习的方法也是那时慢慢形成成的。数学老师说:课下要多思考,不要一味追求做题的数量,但得保证一定数量。不要碰上难题就问就跳跃,要去想。也许你做不出来,但这段想的过程很重要,它是你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量变积累过程。我一直把数学老师的话作为准则,而且班里有做题数量是别人几倍成绩却不出色的例子。所以每天我很认真地听课,很认真地做作业,把每个题都做好,不敷衍。我几乎没做过什么课外书上的练习。也许是老师的精心安排或是我的脑袋不够快,抑或是巧合,老师所布置的东西能够充满我所有的自由课时间,包括作业与看书,可能有时会充裕一点,我会再拿出比较经典的例题做一遍或总结一下思路或再仔细想一想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知识,看能否让知识们形成系统形成网络;如时间再充裕一点,就跟班里同学一块儿看杂志啊什么的。大家再一块儿聊聊天,顺便交换一下经验与技巧什么的。
那些爱好什么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沉迷,就拿电脑游戏说吧,我们班有正例也有反例
我觉得不要因为学习而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或是其他的东西。只要能摆正它们的关系,把它们分别对待就行。永远要记得在这些之中学习放首位。那些爱好什么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沉迷。就拿电脑游戏说吧,我们班有正例也有反例。我有个同学,成绩很好,他特别喜欢玩游戏,但是他很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要干什么,他明白学习是学习,游戏是游戏。所以他虽然非常喜欢游戏,但他一到学习时间就会很安静地在教室里读书。我问他:“你脑子里不去想吗”他说不会去想,因为他在学习不是在玩游戏。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就像我,狂爱看电视,可是我学习时很专心的。另外一个同学就不那么乐观了,沉溺于网吧的游戏与聊天中,没有自制力,以致成绩没有丝毫起色。所以我觉得自制力的培养与保持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对学习很有帮助,对做人也有裨益,一个人不会总有妈妈在身边督促他吧。
走进一个优秀的群体首先要忍受与接受的事实是别人比自己聪明
还有就是进入高二后跟同学的交流多一些会发现聪明人真的很多。这时摆正心态很重要,走进一个优秀的群体首先要忍受与接受的事实时别人比自己聪明。我记得曾经我有一个心里不平衡时期,总觉得“哎呀,你凭什么做题比我快呀!”
“哎哟你学习时间比我少,还考得跟我一样好呀!”什么的,后来慢慢认识到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所以现在我觉得碰上很多人比我聪明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也有很多人,他们学得很好尽管他们并不聪明。我现在不拿脑袋跟人家比,就好像我不拿相貌跟人家比一样。因为那是天生的,我无法改变。我能改变的只有能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东西,就像学习结果等等。所以我不去偷懒,我相信“笨鸟先飞”。
再有的心态就是不要跟别人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老跟别人比会失去自己,而且会在心中造成一股不平,影响平时正常的学习思考,把心中那股不平散去,追求自己进步后的结果放在别人的尺度上,那样如果发现好似退步之后会很沮丧没有动力。要学会为自己的进步鼓鼓掌然后再继续雄健地往前走,我觉得这点很重要。
周围的人疯狂啃书熬夜的时候,我是那样不乱方寸地以自己的方式学着
高三后进入一轮一轮的复习,很枯燥很烦人所以有人说是“黑色高三”。我的高三相对于那些到高三才开始用功的同学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总的来说,高一、高二的基础还算扎实,所以我的高三就按部就班地走,高一、高二怎么着还怎么着甚至更为轻松些。周围的人疯狂啃书熬夜的时候我还是那样不乱方寸地以自己的方式学着。熬夜是会传染的。我记得我们宿舍一开始有一个人熬夜,后来除了有个同学时不时熬一下,就是我不熬夜了。我问她们困不困辛不辛苦,他们说如果躺在床上想着别人在熬夜学习心里很不自在。这又是一种心态了。我倒觉得没什么不自在。她们熬夜第二天很困,白天就无法集中精力,而我睡够八个小时白天很精神其实很赚,何必吝啬那一、二个小时呢。
我们的班是比较活跃的班,班里大部分是男生,而且大家都很明白自己该做的事情,所以高三的时候,上课、自习时班里很安静,一下课,班里就没有一个人了(很夸张吧!),都在室外活动。而且大家都很个性,不太在乎谁比谁优秀的问题,所以气氛很好,松弛有序,紧张有度。相比之下,我们的邻班就很“发奋”,
我一进他们班就感到压抑,那些同学利用任何时间看书,所以什么时候都很安静,而且每次我都能看到一片人在学习。再加上那个班的人都很有竞争意识,所以更有压力感。我有个好朋友在那个班,有一天她面容憔悴地告诉我她真的快被压扁了。我对她说你不要老随着他们的节奏走,要走自己的路。她很赞同但没有施行,所以她直到高考结束前一直很疲惫。
我的高三在被班里气氛感染的同时又加入一些“佐料”,比如看一些杂志、小说集,听一些广播、音乐等等。因为高三嘛,尤其到后面一阶段老做面孔一样的题感觉很郁闷,所以就找一些事情当作消遣来做。有时会在中午跟好多同学聊天或是看他们玩游戏什么的,不过这些不是业余爱好,只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习题大战”中而做。
印象中,我们班学习前几名的到最后都不是拼了命似地学,有时我们几个会在一块儿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说实话,高三的放松工作真的很重要,绷得太紧,学习效率会下降,你会有脑袋不转,半天做不出一道题的感觉。
其实我觉得高中如果被喻为战场的话,你不仅要打学习战还要打心态战。如果心态好的话你会事半功倍,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甚至会超常发挥;如果你心态不调整好会很影响你正常工作的运行,解下思想包袱,你会觉得干什么事情都精力充沛。
作为最后的总结我想说,有一些很对很正确的传统学习方法与经验我们听了一遍又一遍,所以脑袋里总觉得“啊,很对”却没有真正去做,我觉得那些方法与经验真的很有用,只要你真正去做。不过我自己也没有实施过多少,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你可以在自己的模式中融入一些传统的方法技巧与别人的经验总结。但是主心骨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摸索实践出来的,自己用着才顺手。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愿所以还没参加高考的同学寻求出自己的一套来,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篇二高考生经典励志故事阅读
在高考中有位考生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经埋怨过,脚底发黄的布鞋,踏不出青春的活力,直到我发觉霍金转动的轮椅,嵌出深深的历史痕迹;我曾咒骂过,脸边黝黑的胎记,映不出美丽的脸庞,直到我看见全身黝黑的黑人,露出甜甜的美丽微笑……
也许你曾抱怨过上帝是捉弄人的,他对你吝啬幸福,却让痛苦折磨着你,日日夜夜,疲惫不堪,换来的只是滚烫的泪珠。但苦尽甘来后,当你揭开那沉重的幕纱,你会看清,上帝是公平的,磨难也是一种财富。
曾经有人做了一个试验。他点清了一座山林中的红羊后,把山中的狼全部捕捉起来,让红羊没有敌人。照理说,红羊应该是悠闲自得、快乐地生活了,但事与愿违,红羊为了争夺一小片土地、甚至一棵青草而搏斗,由原来一支整齐的队伍变为一盘散沙。
经过搏斗的红羊一只只疲惫不堪,过去那种矫健、奔跑如飞的红羊在这座山林中再未曾出现过,而且,红羊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人们捕获了狼,红羊没有了给它们造成生命威胁的动物,而自相残杀直至消亡,失去了危机。同时也失去了生机。可见,在生态环境中,没有磨难就不会有生态平衡的系统。
张海迪胸部以下失去知觉,但这些困难反而使她有了更为远大的目标,学习掌握了德语、日语、英语。她为什么能取得常人都不容易取得的成就呢?因为她在承受巨大挫折的同时,也将挫折化为了动力,让挫折成为自己的奴隶,再一次战胜了磨难。
人生如一块璞玉,这是上帝赐予你的财富,这块璞玉中有着酸甜苦辣,也许痛苦过后便是幸福,这是上帝给予你的机遇。只有自己努力来雕琢这块璞玉,才能使它成为完美无瑕的艺术品。
同学们,当你遇到挫折、困难时,不妨想想,上帝是公平的,有时磨难也是一种财富。
篇三高考生经典励志故事阅读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大片上映之时。作为从老资历的学生转变成刚满一年期的职场菜鸟,对于6月7日、8日两天,只看做日复一日劳苦工作的寻常日子,若不是同事偶然提起,大概早就淡忘了xxxx年这时候的自己,也曾经历了那么一场轰轰烈烈的万人战役。
说是轰轰烈烈,其实大多是媒体和社会肆意渲染,似乎这么个寻常的考试自诞生之日起便背负了“用以实现人生转变”的关键。于是爸妈哄着,老师逼着,全社会关注着,身为当事人的自己也被周围不寻常的气氛熏陶得加快了心跳绷紧了神经。
在高三最后的温书假里,我们用最老套的题海战术一遍一遍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而因此聚集起来的一个个战斗小组,在彼此竞争的大环境里却保持了同舟共济的革命友谊,一起做题,一起分析,一起把家搬进了自习室里,复习之余还可以玩笑嬉戏。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高考带给我的收获。
同在战斗队伍里的还有我们的父母,为了打好高考这场硬仗,他们似乎付出了比我更多的精力。
记得当时老妈天天变着花样给我增加营养,连终日大大咧咧的老爸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脚步一个喷嚏就打断了我做题思路影响心情。倒是身为当事人的我显得散漫而随心所欲,看书做题的间隙总是停不了进食的嘴,复习的日子不光飞涨了应试能力还增重了10斤。
考完的当日,老妈便生了场大病,像是马拉松长跑之后突然放松了神经就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而我,功成之后为了照顾生病的老妈,也正好把复习期间积累起的赘肉重新减下去。
后来揭榜的时候,小组里的人都各自悲喜着。当时天真地以为高考成绩的高低便是一锤定音地决定了各自未来的命运,经过四年大学生活的洗礼之后,就觉得彼时我们认为的“改变人生的关键”其实并没有为毕业之后的发展提供特别有利的证据。无论是985还是211,抑或是其他名不见经传的院校,其实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记忆里真正关于6月7日、8日两天高考当时的“桥段”已经相当模糊了,回想起来整个过程与平日里无数大考小考无异,倒是高考前后的各路轶闻,在后来每一次的同学聚会里,都成了百谈不腻的话题。
篇四高考生经典励志故事阅读
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4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没说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歉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别如此明显。
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巾帼力士”丁美媛的温馨家庭--父亲激励勇夺金
1979年11月27日,丁美媛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杏树街道姚家村。姚家村是离杏树街道较远、面朝黄海的一个小渔村。别看杏树屯偏僻,却是个著名的田径之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徐永久、刘东等6位世界冠军。 小时候的丁美媛与众不同的是腿粗胳膊圆,跑起步来把地蹬得咚咚直响。她又生性要强,是村里的孩子王,小朋友都爱和她玩。
丁美媛的母校杏树屯街道中心小学离丁旺屯有十来里地,羊肠小道弯弯曲曲,早晚走路让人感到惊嘘嘘的。所以,直到1988年9月,9岁时父母才送她上学。丁美媛爱学习,上小学时,她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12岁那年,学校成立了举重队,教练是大连体校的举重运动员。年仅17岁的体育老师石英吉发现丁美媛是棵好苗子,就动员她参加。丁美媛拿不定主意,半晌才吐出一句话:“让我回家问问!”
“练举重?”母亲丁红云坚决反对,“女孩子还是文文静静的好,练举重累坏身子可不得了。再说,你的理想是上大学,要是因为训练耽误学习,考不上大学,你可别怨我。”
但父亲丁长江认为只要训练得法,绝对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后来,石老师也亲自登门做工作。无奈之下丁红云只好征询女儿的意见。丁美媛不假思索地点点头。
自从参加举重队,丁美媛每天要比别的同学早半个小时到校,放学后又要比别人晚1个小时回家。因为学校离家太远,她一个人走有些害怕,姐姐就陪她上学,又接她回家,风雨无阻。
举重是一项既苦又单调的运动。与丁美媛一起练举重的同学有十几人,大多数都嫌苦嫌累不干了。丁美媛看着别的小伙伴陆续退出,心里也想打退堂鼓,但是父亲鼓励她:“小媛,你看咱镇出的世界冠军,哪一个不是咬着牙练出来的?再说,如果你半途而废,都对不住你姐陪你走的那些路!”
1994年,年仅15岁的丁美媛参加了大连市运动会举重比赛,夺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金”。
面对母亲不言苦
丁美媛上大连体校时,正是家里经济困难时期。丁家盖新房时欠了不少钱,后来刚刚缓口气,姐姐又上卫校需要一大笔学费,而她在体校每个月至少也得200来元。有一次,母亲手里实在没钱,给了她160元,事实上,200元已经是最低限度了,但她没吭声,只是含着泪水走了。
丁美媛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每次回家都挑好的说。每当母亲问她苦不苦,她一边摇头一边笑着说:“妈,不苦能出成绩吗?没事!”至于怎么个苦法,她压根不言语。一天,娘俩坐在一起叙家常。丁红云说:“小媛,把手伸出来让我瞧瞧。”丁美媛脸一红,磨磨蹭蹭地把手背伸过去,丁红云一把抓住,翻开手心,只见手掌上的老茧就像老树皮,忍不住鼻子一酸,泪流满面,死活也不愿意让她再练了,丁美媛咬着嘴唇不答应。
姐姐美意藏心底
训练不断加量,从最轻的44公斤级起步,以每年大约5公斤的速度增长,丁美媛几乎参加了女子举重所有级别的训练,最后还是在无差别级上定了位。在这个重量级中,她的体重又算是轻的,只有103公斤,而她的主要对手波兰的弗伦贝尔体重高达120公斤。身大力不亏,为了确保夺金,在训练之余,丁美媛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长体重。
20来岁的大姑娘,谁不爱苗条?有一段时间,丁美媛心里特别难过,体操队、游泳队的运动员都是在教练员的监督下减肥,举重队小级别的队友们也在教练的监督下保持体重,而她却要长肉。她感到最难受的不是苦和累,而是每天要吃五六顿饭,并且每顿都要吃饱吃好。一天两天没问题,长期如此就不堪重负了。
当然,丁美媛也明白,体重一旦长上去,再往下减可就不容易。有时候,丁美媛偷偷拿出自己的影集,看着过去的窈窕身材,想想现在的臃肿体形,不禁暗自流泪,为此还向姐姐诉说了心中的苦恼。
丁美媛从没化过妆。一次,她在家休假,姐姐化妆时突然心血来潮,也要帮她化化。又是描眉,又是擦口红,下了挺大工夫,化完妆,姐姐笑着把镜子递给她,她一下子跳了起来,搂着姐姐直嚷嚷:“姐,人化了妆真漂亮!”过了一会儿,丁美媛又自觉地用水慢慢地将妆洗去。
还有一次,姐姐想到丁美媛成天穿着运动服,一件像样的服装都没有,就专门上大连为她挑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寄给她。过了半个月,丁美媛又将连衣裙寄了回来,还附上一封信:“姐,感谢你的关心。这件衣服我穿在身上很合体,也很漂亮。请你替我收着,等我退役后再穿。” 自从丁美媛进了省队、国家队,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回来,她都要走东家串西家,与亲戚邻居拉家常,还帮助家里喂猪,收玉米。奥运会前她回家住了两天,父母考虑到她睡不惯炕,就专门给她腾了房屋,特意多铺了几床褥子,想让她好好休息,但她非要和父母睡一个炕上,说:“这样和爸、妈说话方便。”丁美媛知道爷爷爱喝啤酒,就到村里的食杂店搬回一箱啤酒。她回北京后,爷爷每晚就喝一瓶。那时啤酒厂为促销,在有的瓶盖上印有“奖一瓶”。结果,爷爷喝一瓶中一瓶,一箱24瓶喝完,全部中奖!乐得他直拍手:“媛媛有福,这次奥运准拿冠军!”此话果然言中。
在北京时间2000年9月22日12时,丁美媛以抓举135公斤、挺举165公斤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冠。赛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丁美媛深情而自豪地说:“我是大连的孩子,感谢父母、教练们多年来对我的支持,我只有拿今天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对于未来,丁美媛深情地说:“举重比赛跟别的项目有所不同,我们的比赛就是自己跟自己较量,不断地向极限挑战,只有战胜自己,才能真正战胜对手!我希望能在今后的世界大赛上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给世界一个又一个惊喜!” 辉煌悉尼 一夜都没睡着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第一次被列为正式项目,中国女子四个级别各自出征,丁美媛位列75公斤以上级夺金热门———作为最大级别的比赛,丁美媛的比赛在诸位“师姐”之后进行,中国女举连拿3金,丁美媛的压力陡增,这决定着中国女子举重能否圆满完成悉尼奥运会的任务。
对手肯定是沃伦贝尔,一个体重超了丁美媛18公斤的“巨人”。体重明显处于劣势,丁美媛的教练拼命为丁美媛“增重”,每顿饭都在教练看着下进行,少吃绝对不行!当时丁美媛每次吃饭几乎都是受罪,但是为了那枚金牌,她含着泪一口口地拼命吃饭。“说说决战开始前一天的事情吧,我们终于见面了,别的参赛选手都练完了,就剩下我们两个,提前开始比拼。其他国家选手站在一边看,那情景挺搞笑的。”丁美媛回忆起往事,眼神里不自觉掠过了一丝笑意。
“决赛那天,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是我忽然悟出一个道理,我紧张,沃伦贝尔肯定也紧张,于是我一下子放松下来了,反正都是要拼这么一把。”丁美媛淡定自如,似乎说得轻描淡写。但是当时那一瞬间的爆发,其实凝聚了国人多少关注的目光?那年,在丁美媛的家里,她的父母,已经不敢再去看屏幕上的直播,等到亲人、记者们欢呼声起,他们才回到屋里,泪流满面。
“当时真的很激动,我是看着对手失败的。后来教练给我手机,让我给家里打电话,那一刻,我才感觉轻松了,因为我对得起教练、对得起领导们和队友们,对得起父母和亲人,也对得起我自己。”丁美媛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苦尽甘来的感觉是那么的幸福,“本来想,这下子可以睡个消停觉了,但没有想到的是,躺在床上,却是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了,感觉真的太兴奋了。”
梦断雅典 最伤感的记忆
似乎,在丁美媛夺取了悉尼奥运会冠军之后,她就逐步淡出了人们关注的视线。其实不然,2003年她在举重世锦赛上两次刷新世界纪录,平1项世界纪录,以137.5公斤、162.5公斤和300公斤的成绩,囊括本次比赛女子最重级别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这时候的丁美媛,应该说运动状态正处于巅峰状态,一切都似乎预示着她将挺进雅典,乃至卫冕冠军。
“其实当时我的训练和比赛成绩,已经远远超越了悉尼奥运会时候的水平,那该是我运动生涯中状态最好的一段,训练中我甚至完成过总成绩310公斤(超世界纪录5公斤),但没有想到右腿内侧肌拉伤了,最终因种种原因无缘雅典奥运会的比赛,回想起来,我真的感到挺伤感的。因为那个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能够再次站在奥运赛场上去为国争光,但是最终没能去成。”这段灰色的记忆,在丁美媛来说打击不小,无缘雅典让丁美媛萌生退役念头,两年时间里,她的体重下降了近20公斤。
2005年,丁美媛曾经在东亚运动会上遭遇在雅典奥运会上输给了唐功红的韩国姑娘张美兰,不过体重下降太多,加上有伤在身,丁美媛落败在情理之中。而张美兰成功夺冠之后,放弃了第三次挺举175公斤———按照她在雅典挺举举起172.5公斤的表现,她可能有这个能力,这意味着,2008年的奥运会,张美兰也会是中国军团女子75公斤以上级举重中的最大对手。
渴望北京 可能再展风采
“我带的弟子都比较小,她们还很难一下子就出水平。”丁美媛现在是辽宁省女子举重队队员兼教练,无缘雅典之后,她一度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选手身上,但是她却相当肯定地表示,这些弟子在北京奥运还很难一下子脱颖而出,因为还没有到她们真正出成绩的时候,“这事情其实有一定的规律性,就像我们当年,拿到了市级冠军,之后盼望拿省级冠军;拿到了省级冠军,这时候才觊觎全国冠军;等到全国冠军到手之后,才开始向着世界冠军发动冲击。我这些弟子其实也一样,她们需要按照规律,一步步地成长。”
而丁美媛近期低调复出,28岁的她重新回到了举重台。在进行艰苦训练的同时,丁美媛还必须面对重新涨体重的煎熬,而这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一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可能奥运会对每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是一个梦想。尽管我拿过一届,但是这毕竟是在自己的国家,很期待。”丁美媛并不隐瞒自己想要在北京奥运夺取金牌的想法:“最终能不能走上奥运赛场还要看平时比赛成绩。我们都有个人积分,是按照平时参加全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比赛成绩核算的。谁积分靠前谁才有打入奥运会的资格。”目前,丁美媛正在挥汗苦练,在她来说,错过了雅典已经是一次伤痛,她确实不想再错过北京。
而她也深深知道,如今的女子举重,中国女举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世界各国的好手辈出:“我们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知己知彼,争取去击败对手。”丁美媛现在再度面临的一个处境就是:她又要再度让自己胖起来,因为那是她能够取得更好成绩的一个基础。 作为我国体育界的杰出代表,丁美媛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接力活动。 2008年7月19日,火炬手丁美媛手持火炬进行传递。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辽宁省大连市传递。她表示:“尽管我已经离开了奥运赛场,但作为一名教练员,我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世界冠军。”作为大连火炬传递的火炬手,丁美媛说:“我感到很荣幸,以前虽然我也当过火炬手,但这次是回到家乡当火炬手,还是感到很幸福。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天下绝无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1: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年仅20岁的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了律师从业证书。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做律师。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着名的伊勒教授学习化学。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业绩是将过去和当时的许多实验结果加以综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
1766年,年仅23岁的拉瓦锡“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荣获了法国科学院金质奖。1772年,由于他对天然水的研究卓有成果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他所进行的长达百天之久的“烧干了水不会变土”的实验,是人所共知的。通过这一实验,他推翻了物质不能互变的学说,并进一步证明了物质不灭的正确性。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2:
对“燃素”学说持怀疑态度的拉瓦锡,实在难以接受“燃素”是物质燃烧原因的观点。1772年2月,他读到了达尔塞的一篇研究报告,其中谈到“在高温下烧得炽热的金刚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实验结果使他深受启发。那么,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金刚石会怎样呢于是他把金刚石用调成糊状的石墨厚厚地包上一层,再把这些乌黑的圆球放在烈火中烧得通红。几小时后,剥开石墨外衣,里面的金刚石竟然完好无损!拉瓦锡捉摸着:“金刚石的失踪看来与空气有关!莫非它与空气发生作用了”这种想法和当时流行的“燃素”学说截然相反!
为了证明自己的设想,他用白磷作了一系列实验,毫无例外,白磷燃烧之后产生的白烟比白磷重了,这证明“磷和空气发生了化合”。而白磷在燃烧过程中,只有1/5的空气可以助燃,拉瓦锡把这种空气暂时称为“有用空气”。
至此,应该说“燃素”学说可以推翻了,但拉瓦锡仍不肯冒然作出结论。1774年,他又用天平在曲颈瓶中通过加热金属作了定量研究,结果仍然证明了他的设想!
“如果能从金属灰中提出纯的‘有用空气’的话,那么,我的燃烧理论就无懈可击了!”按照他的这一新设想,1774年10月,他在加热汞灰之后,收集到的“脱燃素空气”果然具备了他对“有用空气”所预言的性质。这时,拉瓦锡坚信:绝对没有“燃素”存在,可燃物质的燃烧,或者金属变为煅灰并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有用空气”发生了化合!1777年,他把这种“有用空气”正式命名为氧。
一向严肃谨慎的拉瓦锡,从1772年到1777年的5年中,作了大量的燃烧实验,对燃烧之后产生的物质以及剩余气体一一加以研究,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直到1777年,他才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了研究报告,题目是《燃烧概论》。这一理论彻底推翻了长达百年之久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燃素”学说,完全割断了化学与炼金术的联系,使得100年来在“燃素”学说错误基础上被颠倒了的全部化学又重新恢复了科学的本来面目,使化学这门科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化学发展史上,化全物的第一种合理命名法是拉瓦锡和另外三位化学家共同拟定的。此后,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定量关系才开始用初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明。拉瓦锡以1787年建立的新化学语言和1789年出版的《化学基本教程》完成了化学革命,用17年的时间改造了化学科学。
拉瓦锡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他毕生勤奋,每天6点起床,从6点到8点进行实验研究,8点到下午7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7点到晚上10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3:
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拉瓦锡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5岁那年他母亲因病去世,从此他在姨母照料下生活、11岁时,他进入当时巴黎的名牌学校——马沙兰学校。以后升入法政大学,21岁毕业而取得律师的资格。他的家庭打算让他继承父业成为一个开业律师,然而在大学里他已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拜一些著名学者为师,学习数学、天文、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和化学。从20岁开始,他坚持每天作气象观测,假期还跟随地质学家格塔尔到各地作地质考察旅行。他最初发表的关于石膏组成和凝固的论文就是在地质调查之中写成的,1765年,法国科学院以重奖征集一种使路灯既明亮又经济的设计方案,22岁的拉瓦锡勇敢地参加了竞赛。他的设计虽然未获奖金,但被评为优秀方案,荣获国王颁发的金质奖章,这项活动给崭露头角的拉瓦锡以很大的鼓舞、使他更热情地投入科学研究的事业中、同时他的科研才华也开始引起了科学界的注目。因为拉瓦锡接连不断地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也因为他具备了无需忧虑生活来源的优越科研条件,1768年他被任命为法国皇家科学院的副会员,1778年成为有表决权的18名正式会员之一。1785年他担任了科学院的秘书长,实际上成为科学院的负责人。
拉瓦锡成为科学院的成员后,科学研究愈加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从1778年起,他逐个地取得了化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步入化学家的行列。他才华洋溢,精力充沛,逐渐成为科学界乃至政界的一位新星。
1768年,拉瓦锡选择的一个研究课题是验证水能否变成土。在当时,许多人都相信水能变成土。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土互变的提法, 17世纪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曾以柳树的实验(海尔蒙特将一柳树苗栽入预先经烘干称重的土盆中,经常淋水。5年后,柳树长成大树了。泥土经烘于,重量并没有减少。于是他认为柳树长大所增加的重重,只能来源于水,水能转变为土,并为树所吸收。)来支持这一观点。人们也时常发现在容器中煮沸水,时间长了总会有沉淀物生成。拉瓦锡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为此他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他采用一种欧洲炼金术中使用过的很特别的蒸馏器。这种蒸馏器能使蒸馏物被反复蒸馏。他将蒸馏器称重,然后加入一定重量的经3次蒸馏后的蒸馏水。密封后点火加热,保持微热,同时进行观察。二周过去了,水还是清的。第三周末开始出现很小一点固体,随后慢慢变大,第八周固体因增长而沉淀下来。就这样连续加热了101天,蒸馏器中的确产生了固体沉淀物,冷却后,他首先称了总重量,发现总重量与加热前相比没有变化。他又分别对水、沉淀物、蒸馏器进行称量,结果是水的重量没变,沉淀物的重量恰好等于蒸馏器所减少的重量。据此拉瓦锡撰写论文驳斥了水转化为土的谬说,瑞典化学家舍勒也对这沉淀物进行分析,证明它的确来自玻璃蒸馏器本身。
1772年9月,拉瓦锡开始对燃烧现象进行研究。在这以前,波义耳曾对几种金属进行过煅烧实验,他认为金属在煅烧后的增重是因为存在火微粒,在煅烧中,火微粒穿过器壁而与金属结合。
金属+火微粒——>金属灰
1702年,德国化学家斯塔尔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他认为金属在煅烧中放出了燃素,即:
金属+燃素——>金属灰
斯塔尔将有关燃素的观点系统化,并以此来解释当时已知的化学现象。由于燃素说的解释较过去的合理,很快被化学家所接受,成为18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化学理论。尽管一些实验研究的进展已披露了燃素说与实验事实的矛盾,但多数化学家还是设法调和这一矛盾,以维护燃素说。拉瓦锡正是在研究了化学史的概况和前辈化学家的工作之后,发现了这一矛盾,并决心解决这一矛盾。
首先他对磷、硫等易燃物的燃烧进行观察和测定,他发现磷、硫在燃烧中增重是由于吸收了空气。于是他想到,金属在煅烧中增重是否属于同一原因1774年,他重做了波义耳关于煅烧金属的实验。他将已知重量的锡放入曲颈瓶中,密封后称其总重量。然后经过充分加热使锡灰化。待冷却后,称其总重量,确认其总重量没有变化。而后在曲颈瓶上穿一小孔,发现瓶外空气带着响声冲进瓶内,再称其总重量和金属灰的重量,发现总重量增加的值恰好等于锡变成锡灰后的增重。拉瓦锡又对铅、铁等金属进行了同样的煅烧实验,得到相同的结论。由此拉瓦锡认为燃烧金属的增重是金属与空气的一部分相结合的结果,否定了波义耳的火微粒之说,对燃素说也提出了质疑。那么,与金属相结合的空气成分又是什么当时人们还不了解空气具有两种以上组分,拉瓦锡也无从推断。1774年10月,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访问巴黎。在拉瓦锡举行的欢邀宴会上,普利斯特列告诉拉瓦锡,在3个月前,他曾在加热水银灰的实验中发现一种具有显著助燃作用的气体。这信息给拉瓦锡以启示,他立即着手汞灰的合成和分解。实验事实使拉瓦锡确信,煅烧中与金属相结合的决不是火微粒或燃素,可能是最纯净的空气。1775年末,普利斯特列发表了关于氧元素(他命名为脱燃素空气)的论文后,拉瓦锡恍然大悟,原来这种特殊物质是一种新的气体元素。随后,他对这种新的气体元素的性质进行了认真的考察,确认这种元素除了助燃、助呼吸外还能与许多非金属物质结合生成各种酸,为此他把这种元素命名为酸素,现在氧元素的化学符号O就是来源于希腊文酸素:oxygene。对氧气作系统研究后,拉瓦锡明确地指出:空气本身不是元素,而是混和物,它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1778年他进而提出,燃烧过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燃物质与氧的化合,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吸收了氧而增重。所谓的燃素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拉瓦锡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终于使人们认清了燃烧的本质,并从此取代了燃素学说,统一地解释了许多化学反应的实验事实,为化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长期以来,水也被看作是一种元素。在氧元素被确认后的1781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在氢气与普通空气或氧气的混和气中通电、发生火花时,会有水珠的生成,这一实验证明水是一种化合物。但是由于卡文迪许仍旧信仰燃素说,所以对这一实验结果不能做出清晰的解释。卡文迪许的助手布拉格登于1783年6月访问巴黎时,将这一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立即进行了跟踪实验, 不仅合成了水,同时还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并且用氧化理论给以准确的说明。
运用氧化理论,拉瓦锡弄清了碳酸气就是碳与氧元素的化合物。他又根据酒精一类有机化合物在燃烧中大都生成碳酸气和水的事实,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法,将有机物在一定体积的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用苛性碱溶液来吸收其产生的碳酸气,再从残留物中计算出生成的水量,由此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比例数。
根据氧化理论,1777年拉瓦锡发表论文,指出动物呼吸是吸入氧气,呼出碳酸气。他与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合作,1782年设计了冰的热量计,测定了一些物质的比热和潜热。同时证明动物的呼吸也属于一种燃烧现象。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是对燃素说的否定,他关于水的组成、空气的组成等一系列实验成果是对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的批判,为了与新的理论相适应,1785年,拉瓦锡和他的同行戴莫维、贝托雷、佛克罗伊合作编写了《化学命名法》。这本专著强调指出每种物质必须有一固定名称,单质命名尽可能表达出它的特性,化合物的命名尽可能反映出它的组成,据此他们建议对过去被称为金属灰的物质应依据它的组成命名为金属氧化物;酸、碱物质使用它们所含的元素来命名;盐类则用构成它们的酸和碱来命名。这样一来,汞灰应称为氧化汞,矾油应叫做硫酸等等。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术语命名的基础,当今所用的化学术语的大部分都是依据这一命名法而来的。
拉瓦锡的化学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他总是有意识地把质量不变的规律作为他思维推理的前提。这种质量守恒的思想在他1789年出版的《化学纲要》中,作了清楚的阐述,这是他对近代化学发展的又一突出的贡献。就在《化学纲要》这部名著中,拉瓦锡总结了他化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发展了波义耳提出的元素概念,提出元素是化学分析到达的终点,即在当时用任何化学手段都不能分解的物质可称为元素。据此他还列出了一张包括33种元素的分类表。现在看来,这张表虽然存在一些错误,但是世界公认这是第一张真正的化学元素表。
就在拉瓦锡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重要进展时,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的大革命。拉瓦锡虽然主张君主立宪制,但是他还是积极地参与了统一度量衡的改革工作。统一度量衡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随着革命的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转移到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的手中,阶级的对抗更为激烈,包括拉瓦锡在内的60人组成的征税承包商集团成为了革命的对象。所谓征税承包业指由一批商人组成的集团,把法国国王的部分征税承包下来,由商人雇用人员到各地强行征收盐、酒、烟草及其它商品的关税。包税商除了上缴给国王一定税款外,还要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这种征税承包业显然加重了对平民百姓的盘剥,很自然地成为革命中的众矢之的。拉瓦锡的家庭经济状况足以维持其从事科研的生活,但是拉瓦锡妄图发财,几乎在他投身科学研究的同时,于1768年加入了包税商集团。从此赚钱的买卖花费了他不少精力。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问题为他招来了灭顶之灾。1793年,革命政权逮捕了包括拉瓦锡在内的包税商,第二年以超过法定数4%的收入,谋取6~10%的利润的罪行而被处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正当他事业兴旺时,落得这样一个可悲的结局,当时和后来的许多人都对此深感惋惜。
拉瓦锡虽然死了,他对发展近代科学的突出贡献,后人并没有抹煞他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人们从中获得了不少启迪和教益。综观拉瓦锡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树,正如有人评论说:拉瓦锡既没有发现新物质,也没有提出新的实验项目,甚至没有创新或改进实验手段或方法,然而他却在重复前人的实验中,通过严格的合乎逻辑的步骤,阐明了所得结果的正确解释,做出了化学发展上的不朽功绩。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强调了实验是认识的基础,他的治学座右铭是:“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他在研究中一直遵循“没有充分的实验根据,从不推导严格的定律”的原则。这种尊重科学事实的思想使他能把前人所作的一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而不是教条,从而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工作成果,敢于进行理论上的革命。
拉瓦锡善于学习,善于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提出新的学术思想。对于前人的有关研究,他的学习是很认真的。他能把前人对于同一实验所作的不同解释加以分析比较,从中发现矛盾和问题,为此他选择了一些关键的跟踪实验作为自己研究的突破点,并在实验中,保持清醒头脑。在实验中他除了细致地观察外,还善于捕捉那些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变化的相互联系,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从整体上去认识反应的本质,因而显得比别人站得高、看得准。系统严格的定量性是拉瓦锡实验方法的基本特点。他在实验分析中有一个信条:“必须用天平进行精确测定来确定真理。”根据这一信条,拉瓦锡的实验研究都明确地运用了定量方法。以量求质,通过数量的确定推翻了水土相互转化的古老观念,否定了燃素的存在,揭示了氧气的实质和燃烧的本质。他能以考察量的变化来推导化学变化的规律,是因为他相信自然界物质的各种变化中,质量是守恒的。他提出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说明了化学定量方法所依赖的前提。拉瓦锡敢于明确地提出这一原理,除了有实验事实为根据外,他还从“无中不能生有”这一深刻的哲学和“总量等于它的各个分量”的数学公理中获得了启示。
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也是需要一个奋斗过程的,名人奋斗 励志 故事 你知道有哪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名人奋斗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1:陈赫
耍贱、撒娇,是他化解冲突的方式。在《奔跑吧兄弟》里,一旦发现情况不妙,抱大腿、耍无赖都成了自保方式,这些 方法 被他形容为智取,跟李晨“大黑牛”似的横冲直撞截然不同。
但或许正是应了“撒娇好命”的预言,陈赫无疑是幸运的。第一部戏《爱情公寓》一炮而红,首次出演**《微爱》就和顾长卫合作,客串《匆匆那年》票房轻松过五亿,甚至他拍的每部电视剧都能很快播出,没一部积压。这种好运并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拥有的,而他也很知足:“我现在已经很好了,没有资格再去争什么了。”
录制《奔跑吧兄弟》时,总会引来不少群众围观,挨个叫着明星的名字,“邓超、李晨、王宝强……”到了陈赫,喊的却全都是“ 曾小贤”,陈赫每次只能无奈地转过身,把背后“陈赫”的名牌给他们看。
《爱情公寓》让“曾小贤”成了陈赫的代名词。他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摆脱,他曾接过一部正剧,扮演的人物甚至有点苦情,但反响一般,观众看惯了贱兮兮的曾小贤,实在不习惯他突然苦大仇深。就连客串《匆匆那年》,扮演的苏凯是个会打 篮球 的人气学长,但当大银幕上梳着中分头的苏凯回眸,慢镜头扫过,影院里的观众全在笑。在陈赫为数不多的出场时间里,爆笑始终是观众给予的最直接反应。
“我是真的很努力地去演帅哥,真的,但没有办法……”陈赫的辩白似乎没有说服力。不管是《微爱》里幻想女神的屌丝编剧沙果,还是《奔跑吧兄弟》里的吐槽小能手,抑或《爱情公寓》里被众人嫌弃的“曾小贤”,“贱”都是他们身上最大的特点。在当今语境里,贱代表乐于自嘲、幽默感,与吐槽和自黑的流行 文化 精神不谋而合,这正是陈赫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
现在的他并不介意“贱男”的标签:“贱已经不是贬义词了,它可能代表善良、温暖。” 他也并不急着摆脱谐星定位,“就像是周星驰,如果周星驰演苦情片,你们也好难接受吧所以我没有必要扔掉曾小贤,甚至可以尝试在已有条件下去丰满他。”
陈赫如今的工作满满当当的,宣传完《微爱》之后,接着拍摄《医馆笑传》,然后是战线长达几个月的《奔跑吧兄弟》。他坦言自己不工作的时候是个话很少的人,有时候更愿意面对电脑玩游戏。但开工又会不一样,会让自己保持鸡血状态,会说话逗大家笑。他的身上似乎有个开关,action!那个贱兮兮的“陈赫”就来了,贫嘴、卖萌、耍贱都是一把好手。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2:吴士宏
1998年,微软为了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业务,决定公开高薪招聘一名中国公司总经理。微软是世界软件巨头,加上优厚的报酬,一时间应者云集。
经过初试,又经过几轮 面试 ,最后入围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 毕业 于名牌大学的博士,有好多科研发明;另一个应聘者正在另一家大公司任要职;而第三个人则任职于IBM,但她的学历很糟糕,她甚至没上过大学。
最后的面试在一间很大的房里,微软中国区的几位负责人坐在一张大桌子后面,等面试快开始时,才发现少了一把供应聘者坐的椅子。工作人员正要去外面搬椅子,一位面试官说:“就这样吧,没有椅子也好。”
第一个进去面试的是那位博士,一位面试官说:“你好,请坐!”博士四周看看,并没有发现椅子,充满笑意的脸立刻转为尴尬和茫然。“请坐下来谈。”另一位面试官说道。博士更加不知所措了,“没关系,我就站着谈吧。”面试不到一会儿就结束了。
接下来是在大公司任要职那位,面试官还是要求坐下来谈,他谦恭地笑道:“可能是工作人员的疏忽吧,没关系,我还是站着谈吧。”一位面试官似乎恍然大悟,“请原谅我们工作上的失误。那就委屈你一下吧。”面试只是谈了五六分钟。
最后面试的是那位女士。她四处看了一下没有椅子,微笑着说:“您好,我可以去外面搬一把椅子进来吗”一位面试官笑着答应,“为什么不可以呢”最后,面试进行了近一个小时。
三天后,面试结果出来了,出任总经理的是最后一位应聘者。很多人很不解,她没有什么显赫学历,又是一位女士,能胜任这样重要的职位吗
微软中国公司负责人给出的答案很详细:连自己搬一把椅子的勇气都没有,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开拓市场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一切的 经验 和学识都毫无价值。
事实也证明这位负责人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位女士就是仅用七个月就完成全年销售额130%、成功帮助微软打开中国市场的打工皇后吴士宏。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3:艾默里奇
2010年的地球刚跑上新的征程,就在**《2012》里毁灭了。影片的导演说,我要把地球毁灭给人类看,让人们警醒。于是斥资两亿美元,掀起了好莱坞的最高浪潮。三天以后,世界影迷无人不知他的名字——罗兰·艾默里奇。
1955年,一场铺天盖地的 大雪 袭击了黑格尔的故乡,德国古城斯图加特。庄稼受害,房屋坍塌,小罗兰在这样的灾难里降生,注定了他对灾难片的情有独钟。那个年代德国很不太平,柏林墙还横亘在东德和西德之间。十来岁的罗兰在西德接受 教育 ,学习雕塑和建筑。
但罗兰并不喜欢这门枯燥的艺术。每天跟死气沉沉的石膏打交道,他觉得了然无趣,只好海阔天空地幻想世界与未来。出于厌恶,他总希望那些雕像和建筑都统统碎掉,然后自己幸灾乐祸地踩上去“捡落儿”。如果当年罗兰只是在幻想里过一把瘾,那也就不了了之了。但20年后,罗兰的这一理想真的彻底实现了。自由女神像、白宫、埃菲尔铁塔在他的科幻巨制里一次又一次地倒掉,而这些作品所带来的利润,足够罗兰盖一座货真价实的白宫。因为他的票房,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
那时候罗兰成绩很差,还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斯皮尔伯格齐头并进。他放弃了雕塑,到 广告 公司做策划。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一天,公司老板把一摞文件狠狠地摔在罗兰的面前。这就是你愚不可及的构思老板把腿搭在罗兰的办公桌上,怒气冲冲。罗兰看着老板肮脏的鞋底,无言以对。
罗兰离开了公司。天大地大,难道就没有我容身之处第二天,罗兰又回到了学校。知识就是力量,总有一天我会把羞辱还给你的!罗兰心想。
那时已是1977年,22岁的罗兰在慕尼黑**学院里“闭关修炼”,学习制片和导演。和其他求学度日的小伙子一样,青年罗兰在校的几年没有荣誉,也没有女友。他独自一人在寂寞里打发时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也许是量的积累催生了质的突变吧,在毕业之际,罗兰的毕业作品《诺亚方舟法则》一鸣惊人,竟然博得柏林**节的头魁。
不幸的是,年轻的罗兰虽然天纵英才,口袋里却没几个钢镚。他在德国大手一挥,豪情万丈地建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本打算大干一场,却被狭窄的市场和捉襟见肘的资金卡住了前进的齿轮。倔犟的罗兰不相信这是“天亡我也”,硬是咬着牙,扛住了自己的梦想。
苦心人,天不负。一年后,好莱坞向罗兰抛出了橄榄枝,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此时的罗兰已经筋疲力尽,捉住这根救命稻草后,罗兰迅速恢复了元气,并在好莱坞登陆。1996年6月25号,罗兰的《独立日》破幕而出。从此,雄鸡一唱天下白。
他付出的太多,无论何时你都会看到他的汗水。2009年11月,罗兰的旷世巨著《2012》在三天内席卷全球,震惊世界。而真正所向披靡的,不是炫人的影片,而是他扛住苦难的肩膀,扛住梦想的奋斗。现在,他终于可以自信地指着自己的作品回答当年老板的嘲讽:是的,这就是我愚不可及的构思。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4:尼克·胡哲
在硬骨鱼类的腹腔内,几乎都有鳔。鱼鳔产生的浮力,使鱼在静止状态时,自由控制身体处在某一水层。此外,鱼鳔还能使鱼腹腔产生足够的空间,保护其内脏器官,避免水压过大,内脏器官受损。因此,可以说鱼鳔掌握着鱼的生死存亡。
可有一种鱼却是惊世骇俗的异类,它天生就没有鳔!而且分外神奇的是,它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四亿年,它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它就是被誉为“海洋霸主”的鲨鱼!英雄的鲨鱼用自己的王者风范、强者之姿,创造了无鳔照样追波逐浪的神话。
然而究竟是什么让鲨鱼离开了鳔在水中仍然活得游刃有余呢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因为鲨鱼没有长鳔,一旦停下来,身子就会下沉。它只能依靠肌肉的运动,永不停息地在水中游弋,保持了强健的体魄,练就一身非凡的战斗力。
原来正是鲨鱼的天生缺陷,使它只能不息地奋力游动,反而造就了它的强大。鲨鱼无鳔,是它的悲,也是它的喜。
变幻莫测的人世也常常上演着一出出悲喜剧。
1982年的一天,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可他带给父母和所有人的不是喜悦,而是极度的震惊:他竟无手无脚,只有一个小小的左脚掌及其相连的两个脚趾头!童年,小朋友们的嘲笑、自卑和孤独成了他的家常便饭。10岁时的一天,他甚至试图在家里的浴缸自杀。
经过多少次艰难的抉择,他终于拾起了坚强与爱,并开始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心之所愿,无事不成,他不但学会了刷牙、洗头、打电脑,甚至能像常人一样玩滑板、 游泳 、踢球、钓鱼、骑马,甚至是开快艇……而能做到这些,并不是靠练习一两百次就可以成功的,而是需要常人难以想像的坚韧和不停息的努力。
19岁那年,学校举办的一场演讲令他深受感动,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像阳光一样照亮了他的心:我也要学习演讲,给更多的人带去希望!他不断尝试,每一步都那么艰辛,但又是那么坚定!
生活上、事业上他都逐步将自己磨砺成了强人。
如今,这个才28岁没有手和脚的年轻人拿到了两个大学学位,获得了澳大利亚“杰出澳洲青年奖”。同时是银行家、CEO、演说家。他已在20多个国家进行演讲,与数百万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经历。他不但自己成为了一位“三尺巨人”,更激励无数身陷困境中的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他的名字像他灿烂的笑容一样深深刻进了人们的心里:尼克·胡哲。
心中有希望,脚下就有路。与其为上天的不公仰天长叹,不如做一条奋力游动的鲨鱼,化短为长,打造属于自己的强者之路,完成自己的人生跨越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5:王凯
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让扮演“靖王”的王凯大红大紫。微博上成群结队的拥趸者,争抢着要当他的“靖王妃”。对于他的忽然爆红,很多人一开始很惊讶,而事实上,王凯为了自己的梦想,已经足足准备了十年。
书店“搬运工”,偏想做演员
其实王凯从小就对表演感兴趣。在高中学业最紧的时候,他看课本上有《雷雨》,就“不务正业”地组织同学们拍话剧。当别人都在刷题刷分的时候,他却袖子一拉,演起了周萍。“那时候心气比谁都大,表现欲特别强。”
虽然有个“演员梦”,但并非出生于演艺世家的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培养。相反,从来没有人看好过他的表演梦想,包括其父母。
王凯的父亲是体育迷,希望儿子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所以5岁时王凯就开始踢 足球 。而老家湖北出了一批跳水冠军后,父亲又打算让儿子去学跳水。母亲则希望他好好读书考大学。王凯想学表演,他想像赵薇一样去考中戏!“我当时本来想考艺术院校,我妈不同意。恰巧,高三高考压力很大的时候,新华书店换老总,可以给内部职工造福,新华书店的工作当年算是不错的铁饭碗。母亲给做工作,我就直接去工作了。”
可是王凯不开心,工作稳定却无聊,女生负责站柜台,男生就负责搬书,好像一眼就看尽了20年后的生活。而那个本来就缥缈的演员梦,似乎更遥不可及了。但无聊的工作给了他很多的私人空间,不用像上学时再受父母管制。那段时间王凯参加了很多电视台的活动,终于有一天他有了一个去北京拍广告的机会。当时的广告导演看王凯形象不错,便问他是中戏的还是北电的。就是导演的这句无心之语,激发了王凯人生中全部的信心。
最后他瞒着父母,偷偷辞去了新华书店的工作,只身前往北京学表演。当时,他第一个知道的学校是北京**学院,因为《还珠格格》红遍大江南北,知道赵薇还有这个学校;《永不瞑目》火了陆毅,让他知道上海戏剧学院;《将爱情进行到底》火了李亚鹏,让他知道中央戏剧学院。“虽然这些当时对我来说很遥远,但不去试一下怎么知道。”
后来他查到,中戏在北京教育学院租了一个地方办培训班,四个月。可一问,学费要一万多,还已经开课两个月了!怎么办呢没钱呀!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回家肯定不行。可人家说了,要来也可以,一万多的学费一分钱不能少。当时是2000年,一万多元可不是个小数目,王凯只能给爸妈打电话。父母也想通了,至少孩子还是想学东西,不是辞职在外面胡混。让王凯想不到的是,在关键时刻,竟然是一直反对他演员梦的父亲伸出了援手。
这短短两个月的培训,却让王凯受益匪浅,热爱+努力,2003年他就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和张翰、张俪、马丽是同学。
从此王凯踌躇满志,“读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外形不差,专业出色,相当自信。”果然,刚毕业,就被当时国内最负盛名的一家经纪公司签约。同学艳羡,家人欣慰,王凯甚至把之后能拍什么样的角色,演什么样的戏,走什么样的路都欣欣然地规划好了,仿佛走红只是一夜之间。
2006年,公司12周年庆典上,老板将王凯、赵丽颖等7大新人介绍给冯小刚、徐克、张纪中等圈中大腕级人物,在台上被连连称赞,可现实的残忍却让人瞠目,下台后却将近一年基本没戏拍。签约公司名气大,艺人几乎每天都能参加大小晚会、走各式红毯。可是那些高额的制装费、化妆费都要王凯自己付。“走在红毯上笑脸盈盈,可是转念一想,兜比脸还干净呢。就是那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好像和我想当演员的本质越来越远。这应该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王凯说那段时间很消沉,他曾不分白天黑夜地打游戏,怀疑人生。
演“娘娘腔”
成了“黑历史”
快要走投无路时,2007年王凯在电视剧《虎穴》中饰演一个小角色,算是“正式进入娱乐圈”。
2008年他又接了部戏,叫《丑女无敌》,因为瘦削的外形,王凯在剧中饰演娘娘腔“陈家明”。红色框架眼镜是他的标配,搭配红色紫色等夸张配色的衣服,有时甚至还有豹纹丝巾等同样夸张的配饰。而且剧中的这个角色说话时翘着兰花指,妖性十足。尽管王凯非常不喜欢,但他还是咬牙坚持演了4季。“说实话,这个角色在当时的中国电视剧史上是开了先例的,那会儿大陆的电视剧哪有娘娘腔这样的人物呀!所以我是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觉得应该给自己勇气。”
就这样一拍就是两年,将近200集。一个大家印象中娘娘腔的角色,被他成功塑造出来了。但当时也有很多人搞不懂,王凯怎么会去演娘娘腔其实他也是迫于生计,再说新人有戏演就算很不错了,根本没有选择权。
“娘娘腔”对王凯的福兮祸兮也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丑女无敌》热播时,嗲嗲的“家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算轰动一时。就连王凯回到湖北老家,街坊邻居都来围观,可他却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对味,尤其是父母看上去欲言又止却忧心忡忡。终于有一天父亲忍不住问,你怎么演了一个那样的角色啊原来爸妈总觉得人生如戏,怕生活中的儿子也和“家明”一样,甚至一度怀疑儿子的性取向。无奈,孝顺的他又一次次耐心地给他们解释,那仅仅是角色需要。
由于被贴上“娘娘腔”的标签,“家明”简直成了王凯的“黑历史”。因为这部剧,让刚刚出道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生目标:能留在北京,能有钱吃饭继续拍戏。但也曾一度遭到铺天盖地的各种非议……“家明”风波之后,王凯不想再演娘娘腔,于是他把同类型角色全部都推掉,但因角色深入人心,始终没有其他角色找过他。之后曾经有八个月时间,王凯根本无戏可拍,眼看着要山穷水尽。
就在王凯以为自己的演艺道路要到头的时候,2010年,导演张建新大胆启用他去参演一部年代大戏《知青》,此剧的制片人正是现在“山影”的大神级人物侯鸿亮。至此,好似新人身份,王凯才一步步积累起人气并摆脱了“娘娘腔”的形象。王凯说,如果没有张新建导演大胆起用他,他真不知道自己还能挺多久。
在侯鸿亮眼里,王凯从来都不是什么小鲜肉偶像派。“他是个非常认真扎实的演员,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和他第一次合作是《知青》,那部戏在冰天雪地里拍摄了七个月,不少年轻演员没撑住,走了,但他坚持了下来。”
当时为了这个难得的机会,王凯是真拼了。为了制造暴风雪的效果,在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里,他还让剧组搬了一台鼓风机对着自己的头吹!到后面一场戏拍下来,王凯刚躺到暴风雪中,脸上就立刻敷上了一层薄薄的冰雪,双手都冻得没有知觉了。“不夸张地说,拍这部戏,除了地震,什么自然灾害都遇到过,我被晒伤过,也被冻伤过。”同爸妈笑着谈起这些“小艰辛”时,儿子的努力和拼命令他们心疼得偷偷抹泪。但值得庆幸的是,天道酬勤,因为这部戏儿子总算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
2013年,因为侯鸿亮,王凯得以进入《北平无战事》,终于迎来了事业新高峰。王凯在剧中饰演方孟韦,是刘烨饰演的方孟敖的弟弟,刚一开播就让人眼前一亮。由于七大影帝同台飙戏话题足,“北平”播完后大家只记住了“方孟韦”,没能让王凯大红起来。不过《北平无战事》成了他事业的转折点,王凯因结缘孔笙导演、侯鸿亮团队,之后才签约到山东影视,这才有了后来的《伪装者》等。
转型硬汉
《琅琊榜》一战成名
看完《北平无战事》之后,导演觉得王凯演技很棒,在筹拍《琅琊榜》时,认为他的形象和性格挺适合剧中的“靖王”。
后来王凯才知道,《琅琊榜》是根据海宴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大型古装传奇电视剧。靖王萧景琰和林殊之间的情义深深打动了王凯,而比起男女情,王凯更感动于兄弟情。当时他把这个剧本看完就哭了,“我看过那么多剧本,没有哪个剧本像《琅琊榜》一样让我哭了那么多次。你说现在这个社会,还有谁愿意为了一个不知死活的人拼命没有,靖王是我的理想人格,所以能够在戏里完成这样的角色,有一种梦被实现了的感觉。”
其中有一场戏王凯记得特别清楚。他去“母妃”那对峙,说:“为什么你们所有人都知道梅长苏就是小殊,而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那场戏拍的时候,王凯拿着剧本走到孔导身边说,这场戏应该怎么表现演员和镜头语言怎么结合才能把内心的那种痛苦、悔恨、各种特别复杂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两方面王凯都很头疼,没辙。后来孔导就对他说,“你先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走一遍。”
王凯把剧本念了一遍,没想到竟然忍不住哭了,眼泪噼里啪啦不停地掉,控制不住。导演说,先别有情绪,留着,不然一会儿拍的时候就没了。王凯就一直很难受地忍着。等正式开拍时,他从门口走到母妃面前,只有十来步,但感觉像走了上下五千年。事后大家都说他演得特别好!
鲜为人知的是,为改变自己瘦高的“娘炮”外形,早在《琅琊榜》开拍前,为塑造久经沙场的“靖王”这一硬汉形象,王凯就开始拼命健身。从简单的慢跑开始,到基础的立定 跳远 、俯卧撑,再开始接触重量训练,包括哑铃和杠铃卧推。在不断增重、塑造线条的同时,王凯也在挥汗如雨间找回了男人味。
《琅琊榜》中,王凯的形象帅气十足,不仅彻底甩开了曾经的“娘娘腔”形象,而且他诠释的靖王,十分注重刻画人物内心的坚定,通过冷酷眼神将靖王这个角色塑造得隐忍而又坚毅果敢。
2015年9中旬,《琅琊榜》播出后,收视率一路飙升。到10月上旬,创下了高达3亿3千万次的网上点击,在中国50个主要城市收视排行第一。接着,该剧还将陆续在美国、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播出。
与此同时,凭着精湛的演技,并非主角的王凯却一跃成了国内炙手可热的“小鲜肉”。微博上成群结队的粉丝,争抢着要当他的“靖王妃”,就连王凯自己也有些不适应,机场大规模的接机粉丝一度吓得他躲进了厕所。有网友说,王凯的经历可谓“十年磨刀,一朝成名”!
然荧屏外的王凯今年已经33岁。事业上顺风顺水,但生活中的他同常人一样,也有很多烦恼,比如每次回家妈妈都催他快找女朋友,甚至还介绍朋友家的女儿给他认识,王凯一听这个头就大了,立马叫停。父母被逼急了就说,“你先给我生个孙子出来行不行”这让王凯啼笑皆非:“我不结婚,哪生孙子啊”王凯有个妹妹,都已经结婚生子了,也难怪爸妈为他的婚事着急上火。
潜心修炼10年,如今终于成了人气偶像派,王凯说,很多人曾有过梦想,但大多数人不敢抛弃太多,不敢执著地为梦想努力,而他是一个敢于放弃很多东西的人。“如果没有当初坚定地离开,我可能现在还是一个书店的搬运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