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把《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特别版》中的嘲讽动作给删除了。
准确地说,他们把快速匹配模式里的嘲讽动作删除了。
《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特别版》是任天堂的“大乱斗系列”最新作品。这是一款格斗 游戏 ,在 游戏 中,玩家可以控制任天堂旗下多款 游戏 的主角(从精灵宝可梦到超级马里奥),与其他玩家进行对战。
想要在大乱斗里和其他玩家打一架,最快捷的方法就是 “快速匹配”。大部分大乱斗网上对战玩家都是使用这个模式进行对战的。
快速匹配模式是大乱斗最常用的在线对战模式
现在,在这个模式里,玩家没法再按出角色丰富多彩的嘲讽动作了。
任天堂方面并没有明确说明,为什么要把在线对战的嘲讽给删除。但是理由并不难猜——他们担心网络对战中,有人会滥用这些表情肆意嘲讽对手,给玩家们造成了糟糕的 游戏 体验。
也许还有不少人记得, 《炉石传说》在2016年移除了“抱歉”这个表情——原因就是有大量的玩家使用抱歉表情嘲讽对手。那么,炉石玩家们现在就不会被对手嘲讽了吗?
显然不是。
取而代之“哇哦”表情嘲讽力同样一流
任何常玩炉石的玩家都会告诉你,他们还是经常被对手嘲讽。可能是时机巧妙的一句“谢谢你”,可能是不停的“哇哦”。即使选择禁用对手的表情,对手在即将获胜时故意进行无效操作也会被视为“BM”(bad manner,即不礼貌行为),从而让即将输掉的玩家火冒三丈。
删除“抱歉”似乎没能显著改善玩家们的体验。
同样的,不管任天堂删除嘲讽表情的原意到底是什么,他们都会发现,这一改动反而激起了玩家另类的“施虐欲”。玩家们开始在大乱斗网络对战中大量用“快速蹲起”这个动作来代替被移除的“嘲讽”表情。
快速蹲起作为一个嘲讽动作 历史 悠久。早在街机厅时代,我就在拳皇等街机 游戏 上见过别人使用这个动作。后来在不少射击 游戏 中,这种动作甚至愈发正常,变成了胜利后大部分玩家都会进行的“庆祝动作”。
这个动作的起源其实十分糟糕,糟糕到大部分真正明白其含义的玩家,都不会轻易使用它。快速蹲起,最初的名字是Teabagging(吊茶包),来源是同名的性行为——“Teabagging就是将睾丸拖到性伴侣额头上的行为……这是脱衣舞男向顾客索要小费的一种流行舞步。”(1998年美国导演约翰·沃特斯语)。
“吊茶包”随着巴尔的摩的同性恋夜总会而普及开来,很快也传入 游戏 玩家中间。最初,玩家们在《雷神之锤》或者《反恐精英》里使用这个动作——老CS玩家想必都见过在尸体上快速蹲起的人,后来格斗 游戏 玩家也学会了这一招。新时代的射击 游戏 由于引入了“击杀镜头”这一设计,更是让玩家不得不观看对手在自己的尸体上反复蹲起。
当然了,有很多玩家认为现在这个动作已经失去了最初那么明显的性暗示意味,只是一个普通的嘲讽行为。的确,当嘲讽的双方都认为这个动作没什么大不了时,它最初到底是来源何处、代表什么,似乎也没什么关系了。
然而不管如何解释,这个动作给玩家的体验,都要比任天堂大乱斗原生的那些嘲讽动作糟糕多了。按大部分玩家的看法,这些任天堂角色的原生嘲讽动作,与其说嘲笑,不如说是卖萌。
胖丁像只河豚一样用力鼓起自己的身体,皮丘作势要放电却把自己电晕,罗莎塔和她的星星琪琪一起360度旋转,这些大乱斗角色的嘲讽动作很多时候都让我忍俊不禁。现在呢,虽然大乱斗整体的氛围还是友好的,但总有一些热衷于“吊茶包”式嘲讽的玩家出现破坏其他人的心情——看到大乱斗那些可爱的角色做出这种动作,实在算不上什么美好的体验。
既然玩家们在对战 游戏 中总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嘲讽对手,那么看上去删除嘲讽动作,使得玩家“动私刑”,还不如把原来那些设计可爱的嘲讽动作还给玩家们呢。
关于最近受捐学生写嘲讽式感谢信的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看似是小孩子之间的恶作剧,但是折射了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两所学校在帮扶项目中提供的是否是对方真正需要的物品,另一方面就是反映了孩子们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给很多学校在加强孩子的思想方面教育敲响了警钟,那么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下,学校应该怎样加强对孩子的思想方面的教育呢?
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孩子们学会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以正确的方式去帮助他人,我们作为捐赠者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认为自己是捐赠者就高人一等,帮助的是比自己可怜的人,他们就低人一等,让孩子学会平等的去对待每个人,我们帮助别人是出于爱心,出于善良,并不是出于别人可怜。同时也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激帮助自己的人。无论怎么样,对方都是出于好意来帮助自己,那么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他。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即使是产生矛盾,发生了口角,我们也不应该用讽刺的方式来对待帮助过自己的人。遇到了矛盾要好好沟通,而不是采用一些讽刺的语调去互相伤害。
要加强孩子的思想教育,教师要起榜样作用。孩子还小,教师的很多行为和做法都是会影响到孩子因此教师绝对不可以错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时时刻刻起表率作用,弘扬和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下埋下正义的种子,帮助他们学会为人处事,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校也可以经常的办一些有关思想类的讲座和座谈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经常对孩子进行正确思想观念的灌输,会帮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因此学校需要在这一块上下很大的功夫。
1、艺术流派
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2、起源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3、特点
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4、代表作家和作品
该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安格尔《泉》。
扩展资料
十九世纪绘画美术的特点
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
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此刻劳动者真正走进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
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是法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专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当时人们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无疑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它的哲学观是求真求实,导致它的美学观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它是写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法国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反映到画坛上就成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论,一部分画家对此种种不屑一顾,悄悄地进入巴黎郊区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他们都无限热爱大自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直接描绘丰富多彩的风景,他们把描绘自然的丰富奇伟、优美秀丽和内在生命作为终生追求。
他们从不把自己的艺术信仰强加于他人,因为都居住在巴比松村,共同描绘大自然,所以这群画家被称之为“巴比松画派”,主要代表是科罗、卢梭、和特罗容等。
-欧洲19世纪美术
古时南京,有一个地方,叫长干里。长干里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两人从小在一起玩耍,长大,郎才女貌,结成了夫妻。李白据此写了一首诗《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自《诗经·氓》后,对青梅竹马最精确的演绎吧。
在古代中国,青梅竹马如地上的小草,恐怕只能生长在乡野吧。皇室的公主,官宦的女儿,高墙深闺,那有机会,象乡野人家的女儿,可以出门采野菜,踏青,玩耍,和同龄男孩相识。到后来,男女受授不清,如一道紧箍咒,从天庭撒向乡野后,普通人家的女儿,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同男孩子玩家家了。于是,姑舅新眷,表哥表妹,成了青梅竹马的唯一类型。
花亭说,“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就像光着身子自由嬉戏在伊甸园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是光滑圆整、自给自足的。”这话中肯。他们两小无猜,成长的过程,如顺水的舟,顺风的筝,没有经历过通常人情的折磨爱的烦恼,更没尝过逆水行舟,逆风前行的滋味。他们想怎么玩耍就怎么玩耍,偶有些苦恼,也会被平时的嬉戏抚平。他们的内心是一个世外桃园,悠悠我心,绝无他人,里面鸟雨花香,和风日丽。
这样无风无浪无忧无虑如酒醇香的爱情,年轻人怎的不向往。我年轻时,就一直神往这种青梅竹马的爱情。想像着自己就是那英俊的竹马,而同村或者同桌的某个女孩就是那羞涩的青梅。直到后来知道了唐诗背后的真相,原来,这对浪漫的青梅竹马,婚后一个日暮倚修竹,愁老了红颜;一个重利轻别,早晚下了三巴。才知道《长干行》的诗行里,有的不仅仅是童年的天真烂漫,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更有那刻骨的相思与寂寞。我才渐渐地悟到,世上最美的花朵,也最易遭遇风霜的侵袭。昙花艳丽,只是一现啊。
真怀疑,现实中真若有如此完美的幸福,上帝也会心生嫉妒的。这样的幸福,因为太过于完美,也就太轻易了。如同脆美的玻璃人儿,经不起轻轻一碰的。这样的玻璃人儿,落到凡夫俗子手里,有的,不是陶醉,不是幸福,而是整天怕碰着伤着,怕红杏被墙外之手摘去的提心掉胆,令人丧气。于是,上帝安排她们长大,安排她们自由,安排她们偷吃禁果,但门里的要出去,门外的要进来,和谐终尔有了裂隙,接着外面的风雨雷电,一股脑儿侵袭进来了。没有经历过寒霜雨雪的爱情,如温室里嫩绿,不能承受寒霜雨雪的打压,终于枯黄了,分崩离析了。
于是,一个童话终于结束了。
青梅竹马自有故事产生以来,就不是浪漫的轻喜剧,而是寓言和悲剧。这样的悲剧,早在“青梅竹马”这个成语产生之前,就在《诗经》中诞生了。只是我们被后来李白的浪漫遮住了眼睛。《诗经》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国风·氓》,讲述的就是一位桑女与氓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氓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把女子被弃的悲愤抒写得一泻无余,淋漓尽致。但后人记着了《长干行》的浪漫,忘记了《国风·氓》的伤痛。
回过头来,我们看《诗经·氓》中的女子:她原本是一位靠采桑、养蚕、缫丝卖钱为生的乡间桑女。氓是一个“抱布贸丝”的小商人。两人在集市上相遇,相识。氓向她求婚时,面带着嗤嗤的敦厚的笑,她被氓的憨厚、朴实打动,而后有了好感,开始和他相处。每次相会,女子都要送氓过了漯河,一直到顿丘才肯分手。通过相处,一个热烈追求,一个痴心相爱。桑女答应嫁给氓。并订下了“秋以为期”的誓约。这段经历与感情,在我看来,是真实的,不容置疑的。它让人心生羡慕。那个阶段,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望穿秋水,泪雨阑珊,展开笑颜,瞬息间的喜怒哀愁都围着意中人的来去旋转不定。她完全沉浸在爱的幸福之中。
但桑女不知道,爱永远是一个未知数。就像两小无猜,猜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猜得到开始,猜不到结局的。可况世间的一切充满了变数。桑女初为人妇时,“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是怎样的辗转辛劳,为曾经的梦想,这道自己圈定的圜囿――爱情。她担当了一切的辛苦与操劳,早起晚寝,不分今日与明朝。无论怎样的困苦她都甘心忍受,无论怎样的委曲她都忍辱负重,无论多重的担子她都勇于承挑,甚至连丈夫的暴怒虐待也毫无怨言。谁知到头来,她却依然未能摆脱一幕被休弃的凄惨的人生悲剧。氓的翻然变脸,使她三年的憧憬与辛劳,顿化泡影。残酷的现实留给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眼泪。她的容颜尚未逝去,她曾经的爱人就已经离她而去了。没有人能理解她的伤痛,连亲兄弟对她也是嘲讽式的笑,“兄弟不知,嘻其笑矣”。 这和《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在休归途中预想到的“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的情形,是何其的相似。其实,世人的讥笑嘲讽这对于她早已无足挂怀了,自己留给自己的只是反思,“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读到这里,总是有一幅画面浮现在我眼前:一个遭人抛弃的憔悴女子,伤心地走在回娘家的路上,世上再没有她安身之处了,只有娘家。她走走停停,伫立在曾经等待恋人的漯河岸上,可是斯人已去,情感不在。眼前的风景更是面目全非,惜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如今却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江风吹动她的裙角翻飞,无数往事不由得涌上心头。她本梦想着与氓“及尔偕老”,白头到终,哪知“老使我怨”,反目成仇。回想未嫁之时,他“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谁能料到他会“不思其反”,忘义食言。“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浩浩荡荡的漯河水啊,你再宽也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地啊,你再大也有边际。为何我的痛苦竟没有到头的时候?人的头脑往往在悲伤时比幸福时更清醒,更冷静。这时候的桑女不是在悔恨,只是在追忆,只是在哀悼,哀悼自己曾经的痴迷不悟。“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种用整个身心的破损重创换来的宁静。“心如止水”是一种幡然悔悟,是她审视遍体的血痂而生出的一种劫后余生的宁静与从容。
然而,上帝的残忍,不仅仅是对青梅竹马者的嫉妒,让她们伤痛离兮而已。她们透支的幸福太多,她们刻意的爱情太深,她们偿付的情债太重,重到轻易就能碾碎年轻脆弱的生命,让生命如秋叶,枯黄陨落。新月派诗人,出版家,翻译家邵洵美的死,表面上死于政治的残酷迫害,实质诱发于青梅竹马的深爱。他与妻盛佩玉是姑表兄妹,青梅竹马。单说两人名字的来历,就让人羡慕。其名“洵美”是他在10岁时据《诗经》“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美,洵美且都”而改的,为的是让自己与所喜爱的人名字永远连在一起。佩玉琼琚,洵美且都,才10岁啊,佩玉就成了他心中的偶像,多浪漫,多好!可是,现实给予他俩的,并不是浪漫,而冷嘲与残酷。就因为盛佩玉乃大官僚资本家盛宣怀之孙女,也因他因一味吟风弄月,追求“唯美”,而遭到鲁迅的猛烈抨击,说邵洵美是靠妻子丰厚的陪嫁办书店、跻身文坛的诗人。而邵洵美的不幸还在后头,从“反右”到“文革”,他被逮捕审查,挨斗受批,终而迫害致死。死时窘迫得连身新衣服都没有。《挪威的森林》里,直子青梅竹马的恋人木月,也是残忍的负债的牺牲品,木月的死,证明两小无猜的世外桃园,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而是有着天然的隐患与缺陷,存储着毁灭自身的密码程序。这种密码程序,爱越深,情愈痴,越容易导致密码解体,程序紊乱,自身毁灭。终于,她无法承受外部世界的狂风暴雨,吊死在一个和她内心同样幽深黑暗的森林里面。
青梅竹马,经不起岁月的风蚀。《氓》中桑女的遭遇,是我明白,仅靠美貌来维持的婚姻是幼稚的。那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风吹和雨打的。更何况,再美丽的花朵,也有凋谢的时候。再漂亮的脸蛋儿,也终将会被岁月的刀刻上皱纹。以为感情永一,或者以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同样也是天真的。初恋时的激情,会随着时光的流失而逐渐降低,甚至可能降到冰点,接近冷漠状态。对情感的期望值太高,那么情感降温带来的失望就会越大,挫折感就会越深。《诗经》的时代,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就为后人留下了教训。凡世间婚姻的不幸,受伤痛最深的就是这些痴情女子。但千年的喟叹,并不能唤醒她们。即便命运赠之以毒酒,痴情人仍然会仰头饮尽,醇香如饴。因为回头细看,她六岁那年,就成了我的偶像。这种一如既往,前仆后继,犹如杜鹃泣血,飞蛾扑火,声声不断,绵绵不息的爱情。或许,就是青梅竹马的全部意义了。
青梅竹马,经不起世俗的欺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古时勒在婚姻上的一根绳索。青梅竹马,偏偏不要这根绳索,这根绳索也就象藤一样,把她们缠勒不丢了。就象老百姓说的,小腿从来就没有拧过大腿的时候。陆游与表妹唐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陆游二十岁与唐婉结婚,两人琴瑟和谐、情爱弥深。但不幸的很,两人婚后三年不育,加之婆媳不和,引起陆母不满。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了同郡的赵士程。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漫游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时,却与唐婉不期而遇,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随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唐婉看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不久,唐婉便郁闷愁怨而死。爱,为什么会能够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作土”、“红粉成灰”之后的几十年,还让诗人用将枯的血泪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断肠诗句?
青梅竹马,是一种美丽的宿命。而且,是一种脆弱的美丽。谁看破了宿命这张脆弱而暧昧的网,谁就有可能冲出两小无猜的小天地,到大世界中,享受更广阔的阳光。杨乃武与小白菜不是青梅竹马,但小白菜处理情感的方式,却叫人叹服。据说杨乃武出狱后找过小白菜,可小白菜拒绝了,她遁入空门,宁愿枯守一盏风烛,也不肯成全一个美丽的梦。其实,小白菜嫁了杨乃武,世上只不过又多了一对贫贫贱夫妻。而他们永远分离,人类却拥有了一个爱情经典。虽然小白菜对待情感悲观了些。但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懂得。
这样想来,不论是青梅竹马的爱情,一见衷情的爱情,媒妁之言的婚姻,还是自由恋爱的婚姻,重要的,不在于开场的形式,是否隆重热烈,而在于拉开爱情的序幕后,怎样在演出的全过程经营好自己的情感,应对好一切外来的风霜雨雪,让爱情这幕大剧,美满地落幕,才是青梅竹马的美丽宿命给予我们的真正启示```
新古典主义
17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法兰西人作为拉丁民族,是古罗马的继承人。在政治上罗马帝国始终是法兰西人心目中的光辉的榜样。“帝国”这个响亮的称号是当时法国统治阶级所心醉神迷的。他们想在法兰西的土地上恢复古罗马帝国处在奥古斯都时代的那种宏伟的排场,在文艺上也很想效仿古罗马的风格。所以说,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原型是拉丁古典主义。法国的17世纪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这位称霸欧洲的君主不忘建立统一的官方艺坛。为国王及其统治集团服务的艺术,把古代和当时的思想、天主教和世俗的思想兼收并蓄,并让现实描写带上神话的外表。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现出严整、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他们以希腊、罗马为典范。套用马克思在评论路易波拿巴政变时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时所提到的一句话来说,法国新古典主义就是穿着古罗马的服装,用借来的语言,上演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当然,新古典主义绝对不是拉丁古典主义的“借尸还魂”,它所表演的主要是“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是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场面,是过渡时期必然会出现的新旧因素交替及互相妥协的局面。新古典主义的基本信条要求一切要有一个中心的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规范化,一切要服从权威,要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比如说三一律。布瓦洛(1636-1711)是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就是布瓦洛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注重表现技巧,特别重视语言。新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在戏剧。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三大代表是熙德、拉辛和莫里哀。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中世纪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主要包括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和抒情诗,这些浪漫传奇是由中世纪各国文学家用由拉丁文演变的方言(roman)所写的。这些浪漫传奇的特点就是非现实的、富于想像和幻想的、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名称源于浪漫传奇,也是取了浪漫传奇的这些特征,并把以这些特征为标志的文学题材和风格形式尊奉为典范。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都发生过,是一个美学上的范畴。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注重人的主观内心世界,强调想像的运用,语言热情奔放,手法比较夸张。这种创作倾向其实早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口头创作时期就出现了,但因其不具备自觉性,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运动。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潮流派或思想运动,是特定历史阶段发生的事情,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范畴。它大致发生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这个定义可扩大到:浪漫主义不是一个单一的思想运动,而是对18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经历过并且继续在经历的某些状况的综合反应。浪漫主义运动的鼎盛期是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有:主观性、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回到中世纪,对历史及民间文学的尊重、抒情性。作为流派,浪漫主义在西欧各国都有过很长的尾声,或者是作为传统而成为其它流派的组成部分,不过到了1830年以后,它的鼎盛时期就过去了。
现代主义文学
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现代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
意识流文学
超现实主义文学
未来主义文学
意象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或现代文学,是1890年-1950年间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国际文学思潮。在纵向上,前承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后接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横向上,包括象征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意象主义文学和超现实主义文学六个分支流派。
目录 [隐藏]
1 理论溯源
11 历史社会演变
12 科技与文化因素
13 文学和艺术思潮
2 发展轨迹
21 孕育期(1840年-1890年)
22 肇始期(1890年-1910年)
23 鼎盛期(1910年-1930年)
24 衰退期(1930年-1950年)
3 流派
31 象征主义文学
32 表现主义文学
33 未来主义文学
34 意识流文学
35 意象主义文学
36 超现实主义文学
[编辑]理论溯源
[编辑]历史社会演变
卡尔•马克思188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进入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阶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国为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
发生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致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
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还包括1917年爆发于俄国的十月革命。马克思的思想在资本主义价值体系遭遇质疑的时候,一跃成为一种重要思潮,许多现代主义文学家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其影响。
[编辑]科技与文化因素
在整个19世纪,统治欧洲科学界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牛顿的力学体系,在其影响下,实证、理性等观念是引导文艺发展的主流观点。但在20世纪初期,现代物理学,尤其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极大动摇了古典物理学的物质宇宙观,科学世界变得微妙、复杂、难于把握。相继诞生的电子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进一步毁灭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点,甚至极大的改变了语言。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例如,作为现代主义文学重要流派之一的未来主义文学,就是在新科技发展的直接影响下诞生的。
在哲学与文化领域,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导文学家深入开掘潜意识和无意识领域,直接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然而,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最大的,却是法国哲学家亨利•博格森。他的直觉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整个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基调。此外,康德不可知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克罗齐的直觉美学理论,也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编辑]文学和艺术思潮
单纯从欧洲文学史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可以看作是19世纪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向唯美主义文学转变、现实主义文学向自然主义文学转变,均形成危机而另谋出路的结果。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是浪漫主义文学随欧洲民族民主革命的低落而蜕变的产物,其继承了浪漫主义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却丧失了浪漫主义的批判与重建精神,遁入象牙塔,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大批现代主义作家,尤以法国象征主义作家为最。
而以佐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则是19世纪在欧洲盛极一时的现实主义文学蜕变的产物。它强调对外界现实的模仿,侧重描绘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决定性影响、病态事物和繁琐细节。可以说,自然主义文学作为桥梁连接了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
此外,20世纪欧洲艺术的发展几乎处处与现代主义文学同步前进。20世纪初,以塞尚、高更和梵•高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的第一批大师主张用宽阔的笔触、粗犷的线条、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由于艺术和文学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都和现代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有的时候甚至拧合成一个分支流派,比如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就同时包括了绘画、雕塑和文学。
[编辑]发展轨迹
[编辑]孕育期(1840年-1890年)
夏尔•波德莱尔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远祖。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第一次摒弃浪漫主义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歌颂,转而以愤世嫉俗的态度揭露城市的丑恶和人性的阴暗,这奠定了后来盛极一时的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基调;而爱伦•坡则倡导所谓“使灵魂升华的美”,反自然,反说教,强调形式美和暗示性、音乐性,这些后来都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中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
然而严格的说,上述两人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们的理论和创作却是文学史上“现代主义”这一理念的雏形。
[编辑]肇始期(1890年-1910年)
19世纪90年代起,法国象征主义文学波及到欧美各国而蔚为一个国际性文学运动,标志着现代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思潮而开始。
这20年间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和作品。法国的象征主义继续发展着,产生了马拉美、瓦雷里等成就斐然的诗人;德语国家的表现主义戏剧正式登上国际舞台;爱尔兰出现了自己的“文艺复兴运动”,其***物叶芝是这一时期英语作家中成就最高者。在小说创作上,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作品已经出现暧昧的现代主义元素,而法国的普鲁斯特则完成了鸿篇巨着《寻找失去的时间》,成为意识流文学的先驱。
早期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法国、英国和德国,也波及到欧洲其它国家。如比利时的法语剧作家梅特林克创作梦幻剧《青鸟》;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把法国象征主义引入德语世界;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以其代表作《走向大马士革》奠定了表现主义戏剧鼻祖的地位。
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现代主义仍是比较庞杂的,许多作家的风格仍较暧昧,不如晚期成熟。大多数早期现代主义作家都经历了从其它文学流派转向现代主义的过程,比如叶芝早年的诗歌具有唯美主义的因素,感情纤细,而晚年的作品则彻底转变为纯粹现代主义的抽象化。
[编辑]鼎盛期(1910年-1930年)
弗兰茨•卡夫卡,1907年这一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纷至沓来,欧美文坛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除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得以继续深入发展外,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文学、英美的意象主义文学和法国的超现实主义文学也相继诞生。意识流文学正式成为现代主义文学所有流派中的中流砥柱,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作品。表现主义戏剧跨越德语国家的界限,传入美国。
几乎所有最重要的现代派作品都在这一时期问世,如卡夫卡的《变形记》(1912年)、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年)、艾略特的《荒原》(1922年)、奥尼尔的《琼斯皇》(1922年)等等。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英、美、法、德、意各有自己的现代主义流派,而巴黎则是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本营。现代主义文学在1920年代发展至顶峰。
[编辑]衰退期(1930年-1950年)
从1920年代开始,由于世界经济恐慌和国际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以及苏联国内的清党扩大化运动,导致国际形势日益复杂起来。爆发于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毁灭了现代作家试图建立战后文艺新秩序的梦想,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在欧洲出现短暂的复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一战后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一切建构重新坍塌,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价值观、伦理的思考逐渐由“非理性”转向“虚无”,存在主义哲学应运而生。以法国作家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迅速发展,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正统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范畴,而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个重要分支流派了。
尽管这一时期产生过一些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品,如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等,但正统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势已去,开始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取代。
[编辑]流派
[编辑]象征主义文学
参见象征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中发展最为持久、成就最高的一个流派,以诗歌和戏剧为主。早期以法国为中心,后扩及整个西方世界。代表作家:瓦雷里、马拉美、兰波、魏尔伦、叶芝、艾略特、里尔克、梅特林克等。
[编辑]表现主义文学
参见表现主义文学。
主要发生在德语国家,后来也扩及美国。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其中尤以戏剧成就为高。在小说领域也有重大建树。代表作家:尤金•奥尼尔、卡夫卡、恺撒、托勒、斯特林堡等。
[编辑]未来主义文学
参见未来主义文学。
诞生并发展于意大利一国,晚期也波及法国和苏联,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横向上不如其它流派成就高,但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探索。代表作家:马里内蒂、阿波利奈尔、马雅可夫斯基等。
[编辑]意识流文学
参见意识流文学。
现代主义诸流派中唯一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流派,波及整个欧美国家,尤以英语和法语国家成就最高。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小说创作,颠复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代表作家: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伍尔芙等。
[编辑]意象主义文学
参见意象主义文学。
主要发生于英美两国,仅涵盖诗歌一个门类,有时被看作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在英美的分支。代表人物:休姆、庞德、弗林特、罗厄尔等。
[编辑]超现实主义文学
参见超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中兴起和发展得最晚的一支,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涉及文艺所有领域,诞生于法国,其前身是盛行于1916年-1923年间的达达主义。代表人物:布勒东、艾吕雅、阿拉贡、盖斯科因、埃利蒂斯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后现代主义文学内部分支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很多后现代作家和批评家的自我理论体系本身就存在矛盾之处。尽管如此,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还是可以做出一些概括:
(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
(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复,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
(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
在文体上,惯用矛盾(文本中各种因素互相颠复)、交替(在文本中,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有意识的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运用某些手段使对作品的阐释不得不中断)、反体裁(破坏体裁的公认特点和边界)、话语膨胀(把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纳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
夸奖孩子的艺术 前言 家长们常有的疑问~“我们常说要夸奖孩子,但一直夸奖孩子,到底对不对?”夸太多怕孩子因而骄纵自满,甚至不懂面对挫折;夸得少又怕孩子缺乏自信;到底,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小小成就与挫折呢?很多老师感到现在的孩子很容易就放弃,对未知也没有好奇心;其实,这样的情形可能与夸奖不当有关!
2 情况 透视夸奖不当后遗症
情况1 佑佑在接受老师的夸奖之后,每次要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语气反而带着怀疑及畏怯,而且眼睛一直留意著老师的反应,深怕再得不到老师的赞赏。
情况2 千千因为常得到夸奖而对自己的成就标准要求很低,当面临困难时,常常不愿意尝试去突破或解决,感觉千千对事物探究的热忱度及坚持度变低了。
专家Point !
否定盖过肯定的频率过高 孩子患得患失
浩恩托儿所所长马文华表示,以上两种情况在她看来都产生了夸奖不当的后遗症。当一个孩子过份留意老师的反应,往往都是不太正常的现象。像是第一个情况会导致孩子患得患失;因为担心回答错误所换来的是没有夸奖,甚至是被否定。当孩子做不好的时候,要是成人出现负面(否定)或不适当的话语,或者态度上比较极端,潜在中其实会带给孩子竞争与比较的感觉,也让孩子产生一种认定,即「我要有好的表现才会有人喜欢,别人也才会肯定我;所以我一定要回答到老师想要的答案,老师才会喜欢我。」
这种孩子觉得来自人际关系的肯定是得来不易的,于是目标变成「我一定要有所表现!」这样的想法导致学习中会不断寻求成人的眼光,希望能得到被认可的感受,以致于无法专注于学习的本身和过程。同时,为了保住先前被赞美的面子,之后最好就不要回答,或是想很久才回答,也能避免挫折与难堪。所以这类孩子遇到挑战就容易退缩和怀疑,甚至自我防卫。若孩子本身缺乏自信,当大人的夸奖中夹杂其他成份时,便更容易使其觉得被否定。
大小事通通夸 孩子失去尝试力
第二个情况里的千千,就是属于容易放弃型的孩子,表示她生活中不论大事小事都容易得到他人的夸赞,不管这个赞美是真诚的还是敷衍的、是笼统还是具体的,能够得到夸奖的机会都不虞匮乏,甚至有夸赞到氾滥的情况。相对而言,因为夸奖得来容易,所以孩子做每件事不会用全力。有好的表现也好,没有也无妨,孩子变得无所谓,就是因为太容易就可以得到人际肯定。
但是,因为这一类的人际肯定里,包含很多空泛的夸奖,虽然堆积了孩子的自信心,不过这种自信心是属于虚构的,或者说是不够稳妥的。就是因为自信心很虚浮、很脆弱,所以面对事情时,遇到困难就很容易退缩逃避。当听不到赞赏时甚至出现自信心的瓦解,变成孩子会去倚赖他人的夸奖,没有的话信心就会崩溃瓦解。
4 重点学习夸奖艺术
keypoint1 方式~语气动作间的小默契
在语言上包含了语气和动作,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语调可能要夸张一些,毕竟夸奖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一种鼓舞。除此外可用手势,意在不言中也常有好效果。尤其在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当下,用简单的手势表示鼓励,对孩子的意义却可以很大。幼教老师常和孩子有些固定的暗号(有时会更新);家长与孩子相处下来,同样地也可以去拿捏哪些状况与方式会让孩子受到鼓励。
比如幼幼班和小班年龄的孩子吃饭通常需要喂,或遇到年幼孩子忽然吃不下或吃得很慢的时候,爸妈可以适当的方法去协助,而非一昧地帮。家长把食物切成适口小块,再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整个吃饭程序。待孩子吃完以后,可用孩子会喜欢的惊讶表情(我都没想到你竟然吃完了!),或者说:「你靠自己吃完了耶!」用肯定孩子完成一项事情的陈述来代替过多含有褒砭性质的语句。
keypoint2 原则~所见所感说给孩子听
第一要快速即时。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常常做了什么事隔一段时间就忘了。在孩子完成小小成就的当下,适当用语言鹰架的不断地支持孩子。但是夸奖的态度要很真诚,要知道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看得出来大人的夸奖是否出自真心或敷衍。
第二要具体。夸奖的内容越具体,表示对夸奖的内容已完整思考过,也就不容易流于形式。马文华所长并举了一个实例:美劳课程结束后发现一位小女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作品被放到哪儿去,看得出很在乎那个东西。那时所长刚好走过去,就问这个小女生说:「你的画是哪一幅啊?我好想欣赏一下。」那个当下对这个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鼓励。所长并没有提及画得好不好,只表示想欣赏作品的心情。等到看到图画时,也没有说画得好漂亮;只是将画里的细节说出:「哇!你这边画一颗气球;有一颗气球就这样高高地飞上天空;这边的房子也是高高的;气球跟房子都跟天一样高了呢!」没有褒砭,但具体描述所见;前面真诚的态度加上后面“真的看见”孩子在画什么,对孩子来说反而更重要。除此之外,看到孩子帮助别的孩子的行为后,告诉孩子:「我刚才看到你帮小星把茶杯拿过去放好喔」诸如此类的「承认」,在夸奖当中是很重要的元素。
Keypoint3 时机~夸奖前先想想要避免的时机 马文华所长提到,要谈哪些情况需要夸奖,不如先讲那些情况要避免夸奖。她不太赞同对孩子的人格、智能或天份多作论述,因为这些都是孩子无法去控制的,比如聪不聪明、漂不漂亮,或是有没有天分。虽然这类夸奖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很难完全避免,但建议尽少去说。
至于哪些情况应该去鼓励跟赞美呢?当孩子慢慢建立起内在的能力时,家长就可以在一旁鼓励;像是努力的程度(每个人能力发展速度不同)、能力的控制、对人事的态度心志(如:慷慨热情)等,都是可以夸奖的范围。针对孩子可控制的部分作夸奖,对孩子的能力就有增强的力量。当一个孩子完成一件事或一个作品时可以说:「哇,我看到你很卖力地完成一个作品」或者说「你做得好仔细」,夸奖他付出的过程。
另外,马文华所长也提醒,品德跟人格是有差别的。像是「你这个人很坏耶」或是「我看你就是改不了你的本性啦」此类是对人格的污蔑,需要避免去说。当孩子有好的品德,像是「你很勇敢」,或对人有尊重的态度、对一件事情很坚持或很有热情时,就算在爸妈的角度看来做得不好或不够标准,还是可以对孩子的意愿作夸奖。
Keypoint4 成份~小心造成反效果的语言
很多习惯用语要很小心使用,因为其对孩子潜在心理或自我形象的建立上,确实会造成影响。马文华所长提供了以下的语言常例:
NG!
主观式
孩子有好表现时对其行为不但表示赞许,甚至在赞许里对孩子的人格或智能都一并表示欣赏而给予褒奖。
Ex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or 你真是有天份!
条件式
这种也就是威胁利诱。前面听到好像是鼓励,后面的话语却变质了。马文华所长提醒,所谓鼓励,就是真的要成为孩子内心力量的来源,而不是后面附加的东西。所长也笑说,当然「利诱」有时难免会小用一下,但千万不能习惯成自然。孩子做一件事时应注重内在能力的展现,如果一直用东西诱惑,孩子变得只会为了物质而做事,这就成了可怕的后果。
Ex只要你做到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Or 你一定会做好的;否则... / 如果没有做好,就...
嘲讽式 这就是最能造成反效果的语言。如果是在孩子真的做不来、能力尚未到达的时候,而家长言语让孩子觉得相差父母期望太多,真的会造成孩子很大的自我否定。
Ex这很简单啊,你应该要会的啊! Or 你不是应该很厉害吗?你上次表现得比较好啊!
比较式
鼓励或夸赞言语中带着比较的类型。也许后面那句话听来是很有鼓励性质的,前面却加进一个人来跟他比较。
Ex你看,某某某都做到了,我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
适当鼓励与配套措施
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夸奖的关联
马文华所长说明,真正的自信应是孩子对自己能力的掌握及对自己状况的了解,也就是自己认定能够做到什么,而实际上也真的能完成的情况。而虚浮的自信通常产生于没发生什么特别事情时也被夸「你好棒」的情况。这样虽对某些自我形象的建立有一定的好处和效果,但夸奖的内容和事实相差很大或是没什么关联的话,只会让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义膨胀。于是当孩子碰到事情或问题时,反而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去解决或克服。所以家长适度的夸奖和孩子真正自信心建立与否很有关系。
鼓励&夸奖的可能差别
鼓励与夸奖皆为对人的认同。只是大部分的夸奖是针对已经做完的事情,回馈好的结果,可说是锦上添花。至于鼓励则通常发生在孩子还没行动的时候,常常孩子会在做新尝试前出现负向情绪或怕自己做不到或做不好,这时候就该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肯去试,所以鼓励就像是雪中送炭的鼓舞。诸如「你可以做到的!我知道你有这个能力的!」,表达成人对孩子的信任。比如在孩子只对爸妈打招呼时,跟孩子说:「你这么有礼貌,我好欣赏你」。然后,再跟孩子说:「如果你能再主动问候其他人,那你就是超有礼貌的小孩!」给孩子一个美景和正向增强的力量,就是鼓励的一种用法。
孩子遇到困难时,请记得同理孩子 孩子在面对难题或有困难发生的时候,成人除了要多角度去看孩子也要容易去同理孩子。成人世界待久了,常常就变得比较主观;在孩子发生事情时,用大人的态度及视角去评断。但大人要换个角度想,当小孩子面对无法处理与解决的事情时,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困难,而且容易会因此心情不好或情绪受到影响。
同理说易行难,而且同理心不等于同情,而是可以转变到对方立场去想为什么。很多对大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如穿洞,对孩子来说却是很多的第一次、也是她/他跨出的第一步。同理之后的安慰是很必要的,先打气加油,即使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我知道你这样子很难过」,把孩子的感觉说出来,让他知道有个人还是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什么。
同理不是怜悯。怜悯可放在心里,家长若把怜悯太过于表露于外的话,就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可怜。比如和孩子说「你这样真的好可怜喔!我怎么会都没注意到你呢?真的太可怜了... 」孩子就容易对自己产生怜悯心态,也容易去寻求他人的怜悯,希望他人来可怜自己。所以家长也要避免不当的怜悯表现。
帮助孩子找出优势
找优势在孩子面对困难时是很重要的技巧。比如孩子很难学会自己绑鞋带时,与其为了穿鞋而彼此僵持,不如先买一双母子粘的鞋子让孩子自己穿脱,一方面让孩子发现自己穿这种鞋时其实可以穿得快、穿得好,另一方面也可减少过多的挫败感。像这样帮助他找到一个和目前困难很相近,但却可以马上解决部分问题的方案,就可当下增强他们的信心;后续再讨论还可以如何解决这样的困难,在互动中引导孩子找出不同的方法,并鼓励孩子多方尝试。在试的过程中可能会一直碰到新的困难,这时成人语言上的鼓励就不能少;另外也可制造一些成功的情境,或在同学面前夸奖,使孩子产生荣誉心,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的能量来源。
实例分享~正向经验代替失败次数
怎么样都不敢从高的跳箱跳下来的孩子,因为大人观察到他曾经从高的滑梯溜下来,所以让孩子用溜的试试看。在孩子溜下来的时候,顺势跟孩子说: 刚刚从那么高的地方你都有办法溜下来,说不定下一次你就可以用跳的了!或是接着说: 下一次等你准备好说不定就可以了! 在孩子得到一种信心的时候就把另一个相关的期待给他,也就是用这一次成功经验去连结先前困难害怕的感受。
鼓励、引导 代替「孝子」爸妈
马文华所长再次建议父母,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不要流露过度的怜悯。还有,别帮孩子先打退堂鼓!因为有很多父母会心疼孩子,当孩子碰到一些挫折时,很容易就去帮孩子收山,去说类似「那就算啦」之类的话。最常见的就是当孩子跟同学出现人际方面的状况时,虽然有的父母会去做好的引导,但对很多父母来说,最喜欢也最方便的方式,就是直接跟孩子说「不要再跟他好了啊」,马上帮孩子想方法或做决定,让孩子在人际关系中自动退出,这些都不是好的方式。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人会去同理他、帮孩子找出优势,累积成功的经验。热情的鼓励,是从父母本身的态度表现出来的;挫折不来则已,一来就让孩子觉得这是个学习的好机会,而父母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思考多元的解决方式,就是夸奖这门课的期中考!
马文华
现职:台北市士林区浩恩托儿所所长
学历:文化大学心理辅导所
经历:育达大学幼保系、耕莘健康管理幼保科兼任讲师
同为浪漫主义诗人 ,二人各有千秋、同具魅力 :性格矛盾复杂的拜伦将热情做为创作的源泉 ,以辛辣的嘲讽为基调 ;笔下既有孤独高傲的“拜伦式英雄”,又有为人类而斗的“民主斗士”;性格热情单纯的雪莱把想象视为诗歌创作的至上 ,以真情的赞颂为主旨 ;笔下的形象也多是充满信心、追求自由的乐观主义者。拜伦的诗大气、恢宏 ,引人入胜 ;而雪莱的诗细腻、严谨 ,令人神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