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器的命名有多浪漫?羲和、天问、嫦娥,这些名字背后有何寓意?

中国航天器的命名有多浪漫?羲和、天问、嫦娥,这些名字背后有何寓意?,第1张

我国在给航天器命名这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水平是非常高的,我们国家的行星探测名字为天问,月球探测的名字为嫦娥,太阳探测的名字叫羲和。空间站叫天宫,有天和,问天,梦天三个舱,还有一个光学舱名为巡天,神舟是我国载人飞船的名字,货运飞船的名字,也非常的高大上,名为天舟。

值得一提的是,起的名字好听是一方面,更好的是我们一听到这些名字就知道他们的作用,不然的话我们起再好听的名字,给人的感觉是莫名其妙。我国探月工程起的名字为嫦娥,这一名字出自于家喻户晓的一则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其名字的意思,穿越大气层,奔向中国式的浪漫。在古人的眼中去往月球只会藏在神话故事里面,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向往月球不止藏在神话故事,还藏在探月工程里。这是古人想,但是没能做到的事情,我们现代人用坚持不懈的努力,迈出了这重要的第一步。

天问,这一词是出自于屈原的长诗天问中,在这首诗中,屈原提出了将近两百个问题。在这其中大多数问题都是关于宇宙中,屈原在这首诗中提到太阳和月亮的升起与落下,星辰日月的形态与位置这种问题。而天问就相当于是回答这些问题,用火星探测器来解答,所以我们将火星探测任务的名字取为天问一号。

在2021年10月14日,下午18:51我国的太阳探测器是顺利升空。这一探测器的名字为羲和,羲和众所周知是太阳的母亲,同时也被神话称为是太阳女神,还称他生了10个太阳。所以以它来当这一探测器的名字是再合适不过了。看到这些名字之后,很多人都感叹,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人的浪漫。

中国独特的浪漫指的是什么?中国人传统的爰情表达方式体现在哪些方面古代人表达爱情,和现代人比起来,应该还是比较含蓄的吧!现代人最熟悉的很多诗都是用来表达爱情的。比如诗经里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唐朝诗歌里的爱情诗就更多了。比如: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张籍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还有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宋词里也有很多。比如: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除了写诗表达爱情之外,古人也和现代人一样,会送定情物。不过古代的定情物和今天的定情物稍有不同。比较典型的有下面这几种:香囊。古代女子送给自己心上人,最好的礼物就是亲手做的香囊。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就亲手给贾宝玉做了一个香囊,但由于贾宝玉一时惹恼了林妹妹,黛玉一怒之下就把香囊给铰坏了。礼物要符合对方的气质。比如钟情书生就送扇子,喜欢侠客就送宝剑。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用心。第二种礼物就很特殊了,是头发。头发是身体的一部分,是不能轻易给人的。如果能剪下一缕青丝,送给情人就有托付终身的意思。“青丝”的谐音是“情丝”,是绝好的表达爱情的信物。

真实的浪漫存在于彼此相爱的两人之间。由初识的浓情蜜意,热情似火,到后婚后的一杯茶,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相视而笑,争吵后的一个甜甜的拥抱,一句“我错了,我爱你”,直到辞暮之年,彼此牵手一起回忆我们的过往,甚至在一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还能再说句“谢谢你陪我这一世,下一世换作我陪你。”

开幕式24节气,闭幕式12生肖,北京冬奥会折射出了中国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自信。

2022年北京冬奥会完美闭幕了,这届冬奥会可以说举办的相当成功,不仅有各种充满高科技的智能场馆,也有充满现代感的冬奥村,同时也有24小时不间断的中国美食,让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可谓是打开眼界,在这届冬奥会上,中国队获得的奖牌数量也创造了历史,而且北京也将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举办了夏季跟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在整个北京冬奥会上除了让各国运动员赞不绝口的黑科技,整个冬奥会的开闭幕式想必给全世界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张艺谋作为执导过夏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导演,这次再次操刀冬奥会,可以创造了历史,开闭幕式中的各种中国元素,也折现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下面就来说一说北京冬奥会折射出了中国的哪些文化自信:

一、冰墩墩受到全世界的追捧

这届冬奥会最大的明星可能就是冰墩墩了,在比赛还没有开始前就已经火遍了全球,甚至到了一墩难求的地步,冰墩墩采用的就是中国国宝熊猫的形象,也完全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这都是文化输出以及文化自信的表现。

二、开闭幕式上充满了中国元素

在这次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上也出现了很多的中国元素,就比如开幕式上的24节气以及闭幕式上的12生肖,还有很多红色丝带组成的中国结,既贴合了奥运会的宗旨又传递了中国文化,还有折柳送客的寓意,这些都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

你觉得开幕式24节气,闭幕式12生肖,北京冬奥会折射出了中国的哪些文化自信?欢迎留言讨论。

  2021年情人节是几月几号七夕 2021年七夕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农历2021年七月初七对应阳历:2021年08月14日,星期六。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的来历

 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天上的织女,在一次下凡的过程中爱上了一个凡人,两人偷偷私定终身。这件事被玉帝知道以后勃然大怒,下令将织女带回了宫中。而神牛被两人的爱情感动,偷偷用自己的触角划出了一条银河,从此以后,两人只能隔河相望。而王母娘娘也不忍看到织女受相思之苦,于是偷偷帮助他们在每年的七夕见面。

 从此以后,七夕就成为了传统的情人节,很多异地的情侣,无论如何也要在这一天里见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民间也有很多关于七夕的说法,比如七夕这天是一定会下雨的,因为七仙女与牛郎这一天相会必定会哭泣,而他们的眼泪就会化成雨水。

 七夕节的习俗

 作为经典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有着很多习俗,不过绝大部分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团圆相会的日子,却不知道民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经典习俗,下面就来看看都是哪些。

 一、穿针乞巧

 传说织女心灵手巧,因此待嫁的姑娘们,就会在这一天里穿针乞巧。至于“乞巧”的方式有很多种,古时候还有“漂针乞巧”的习俗,姑娘们之间以各种奇特的方式穿针引线,希望自己也能够变得同子女一样聪慧,嫁人之后能够熟练驾驭女红,赢得夫家的欢心。

 二、种生求子

 七夕节这一天,还有种生求子的习俗。人们会在七夕前提前将绿豆、小麦等种子泡发在碗里,等待发芽之后,在七夕这天束在一起,乞求多子多福。

 三、染指甲

 传说织女美貌如花,因此七夕节这一天,我国西南地区的姑娘们也有染指甲的习俗。这一天,姑娘们会用植物的浆液染出鲜艳的指甲,再穿上漂亮的衣服,和好姐妹们一起游玩相会。

 七夕节从前是妇女的节日,很多家庭主妇会在这一天,举办各种仪式纪念织女。不过这个节日演变到现在,也变成了情人间的节日,交往中的男女会互相赠送礼物,彼此约定好时间出来游玩,增进感情。从这个节日的演变也可以看的出来,妇女的地位也在逐渐的提升!

这种摩斯密码鹊桥是由我国的瓢虫1号卫星通过闪烁而发出的信号在天空中留下痕迹而做成。这种浪漫七夕的爱情表达方式也彰显了我国科技的发达。以下是关于七夕天空出现浪漫鹊桥的具体介绍。

一、科技浪漫鹊桥的原理。

七夕情人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这一天不少男女都会以特有的方式表达爱意。而在这个全民都很重视的节日里,我国的科技部门也彰显了他们特殊的表达方式,他们通过瓢虫1号卫星来满足我国人民的节日需求。在这一天瓢虫1号通过自己主动闪烁的功能将牛郎星和织女星通过信号的方式连接起来,给大家带来了美好的祝福。

二、科技浪漫鹊桥吸引了很多科技爱好者前来观看。

根据相关信息了解,在七夕这一天,不少市民提前几个小时应邀而来,有的甚至拿着望远镜观测这一奇观景象。这种以科技来表达爱意的另类七夕情人节,更是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围观,一时之间中国科技浪漫登上热搜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

三、摩斯密码的真正含义。

这次瓢虫1号卫星在天空中留下的信号摩斯密码也非常有中国式浪漫情怀。该卫星分别通过聚合灯光异常闪烁和短闪烁的形式给人们留下信号,而这次七夕情人节活动中,该卫星留下的信号意思为对象拿来吧你,彰显了七夕情人节活动的主题,让不少市民都感觉到我国科技的强大和这种另类浪漫情怀的新奇。

以上就是我国七夕情人节硬核式科技的相关介绍。从以上几点我们就能看到,我国已经逐步在科学领域有非常先进的发现,并且随着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出现了各种各样和人们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先进科技。也代表着我国科技水平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不知道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一直在突飞猛进。继神舟12 ,13号以后,神舟14号又突破了很多第1次。神州14号的设计更加先进,更加方便宇航员进出舱门,而且对宇航员的安全更加有保证。宇航员出舱更加舒适,便捷,安全。他们更加从容地”走出家门,遨游太空“。

神舟14号的舱门是一米宽的设计,更加方便宇航员穿着笨重的宇航服自由出入。而且神舟14号舱门的打开非常便捷,只要宇航员用手轻轻扳动一下门把手就可以把门打开。是一种刚与柔的平衡,利用杠杆放大原理找到平衡点,这样的话宇航员就会很省力。这次出仓的仓门作为航天器机构中的复杂产品设计结构复杂,涵盖了密封,传动,锁紧,导向,润滑,人机工效等学科。既给宇航员打开舱门提供了方便,又给宇航员安全出舱提供了方便。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式的浪漫。

而且宇航员的安全绳索长达10米。有效的连接了宇航员和神舟14号航天舱。而以前的有效长度仅有一米多。而这个安全绳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证明,它能够经过数万次的扭转牵拉,还能保证宇航员的安全。能够最大范围的让宇航员在航天舱外活动,完成航天舱外的科学试验。而且这种安全绳采用了耐空间辐射的特殊包裹附材料。还采用了辅助排绳,滑轮组引导钢丝绳排绳。而且此次宇航员在航空任务执行过程中有云台灯照明。宇航员在空间站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手机应用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等各种模式。创造最佳舒适的环境。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睡眠。

虽然科研很重要,但是科研人员能够舒适的工作更重要。科研人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科学家不仅要讲究效率,更讲究安全,便捷和舒适。让我们的航天员开开心心的工作,平平安安的归来。

01|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等“多个首次”。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一大步。

0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完成

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具备向全球提供服务能力。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自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

北斗一号系统和北斗二号系统分别于2000年、2012年建成并向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3|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奔向火星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中国航天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探测就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完成3次轨道修正和1次深空机动,现已飞行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预计在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04|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等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这是我国乃至亚洲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超过20吨的航天器。

此次任务的成功进一步奠定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正式打通25吨级“天地运输走廊”,具备了建设载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是我国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

05|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飞成功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顺利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中国航天“十三五”期间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长八火箭主要聚焦于未来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火箭首飞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了我国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顺利开启“十四五”期间各项航天发射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为航天强国建设增添新动能。

06|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成功

1月5日,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进入工作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取得成功。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标志着“东五”平台验证取得重大突破,更预示着我国正跻身国际一流通信卫星“俱乐部”。“东五”平台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多适应等特点,可满足未来近20年的通信、微波遥感和光学遥感等载荷对卫星平台的需求。这个平台投入使用,意味着我国通信应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07|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

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获取重要飞行参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积累飞行数据。

试验船飞行验证的成功实施将为研制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开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篇章。

08|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9月4日,我国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最喜欢的就是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天问”非常具有寓意,而且和航天工程非常搭配!天问,是我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一首长诗,主题就是询问、求知。在诗中,无论是古今变化、神话传说、日月星辰,都进行了提问,表现出对传统的大胆怀疑,对自然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精神。

这恰恰就是中国航天的探索、求知精神,天问一号,也正是带着这种求知欲,前往火星,探索不为人知的星球!

1,天问一号,代表着求知、用于探索的精神!

人类相比宇宙,就如同沧海一粟,想要探索宇宙,最重要的就是求知欲,敢于怀疑,敢于想象的态度。

天问一号,作为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词表现出中国对太空的好奇与探索,尤其是火星!火星作为地球的邻居,同样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并且火星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在数十亿年前,火星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火星充满秘密,地球作为火星的邻居,需要对火星进行探索,或许火星真的存在生命,或者存在过生命,地球生命或许真的来源于火星。

2,天问一号即将到达火星:

2020年发射的3个火星探测器,都将在2021年2月到达火星。

天问一号在2月到达火星之后,会进入火星轨道,进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轨道探测,轨道探测器将探索火星的大气环境、地形,并拍摄绘制火星地图。

完成3个月左右的轨道探测后,中国首个火星漫游车将开展登陆任务,这也是天问一号最难的探测任务之一。

由于火星距离地球距离较远,信号无法实时传递,因此天问一号的登陆器只能依靠自己进行智能化登陆,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稍有差错就会导致登陆失败。

目前只有美国和苏联完成了火星登陆,苏联探测器登陆火星后一段时间失联,因此并非完全成功。

中国航天探测器的名字,往往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

天问一号的火星漫游车尚且处于征名阶段,目前排名前十的征名中,主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神话传说,比如祝融、哪吒、赤兔、天行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航天器的命名,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精神和文化,这些都是数千年的文化带来的成果,虽然只有一个词语,但却可以代替千言万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789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