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派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后印象派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第1张

简单的说印象派注重科学的分析光影和色调,后印象更注重绘画语言的自我表达方式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塞尚的画甚至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只是用各种色块堆积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形态;点彩画派正相反

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的艺术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印象派,他们不满印象派过于客观的描绘世界,停留于对物体表面光色的兴趣上他们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表现主观化的客观

以下转载自"bxberyl1986"的“知道”答案,详细的描述了二者之间的差异,供参考:

“印象派”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娇揉造作的浪漫主义,注重绘画中对光的研究和表现,提倡户外写生根据画家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试图摆脱文学的影响,更多的注意绘画语言的本身有两类画家群:1,以莫奈为代表,偏重色彩的表现力;2,以德加为代表,仍对古典素描造型有所迷恋印象主义得名于莫奈的《印象-日出》

印象派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其中莫奈为最典型代表《印象-日出》《草垛》《睡莲》都是有名的代表作这些风景画突破传统题材和构图的束缚,完全以对母题的视觉经验的感知为主要出发点它们忽视物象轮廓的写实,主要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色彩关系的美

后印象主义一词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才被广泛使用的,被用于泛指印象主义之后在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潮流代表画家有塞尚、高更、凡高受印象主义的影响,但又不满足于印象主义的法则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后印象主义画家们的艺术探索和追求从本质上说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

塞尚的静物反对过于迷恋外观和色彩而破坏物象的尸体结构和持久感专注于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对色彩和明暗作沉着而深入的分析凡高和高更则侧重于精神性的表现,并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他们都注重线的作用凡高的《向日葵》《星空》《夜间咖啡馆》都充满对生命的爱,倾诉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他把油画中的色彩和线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生命我们到哪里去》反映它内心的痛苦和矛盾,反映它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他主张舍弃细节及特征的描绘,把感受加以压缩,强烈而集中的表现印象、观念和经验的三者的综合,从而使艺术具有力感和直率性,并具有普片的象征意义作品表现了土著人的神秘、专注和痛苦,艺术回归原始追求表象生命的本源,追求粗犷、奇异的倾向

影响了两大心思潮:注重画面结构的立体主义(塞尚启发)和注重色彩、线条动力与节奏的野兽主义(凡高、高更的影响)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油画(壁画)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19世纪后半期~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势力的官方学院派。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墨守成规,由于自己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龙展出而强烈反对官方的审查制度,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

让爱充满人间,这个世间有爱存在,让我们都心系爱!既然相识,就应该做一辈子的朋友。

——题记

认识JJ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我来小荷的时候,你就是高级会员。那时的我满脑子是想让作文进发表区,因此结识了你,但那时,我和你仿佛只是“作文”上的朋友。那段时间我的作文差不多都是你点评的。直到我成了高级会员,和你的关系开始疏忽。但是我却没有忘记当初是你跟我的作文进行评点。我没有像叶子、潇潇、阳阳(芷阳)那样好的文采,但是你却一直关注着我。你很爽快,那时你创办了一个自己的论坛,我想当斑竹,你立刻答应了我。虽然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让我觉得很开心,似乎有一种幸福的味道填满心中。那是甜蜜的味道。丫头和你的友谊并不是值得注意的,你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有些朋友我是不认识的,我竭力想和你们弄好友谊关系,但是似乎我们的友谊越拉越远,说真的,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办。丫头一天天都在改变,希望姐姐依旧爱我,对我好。我实在承受不起巨大的打击了。希望友谊可以渲染渴望幸福的女孩,让她们一辈子快乐!

JJ,你对待朋友真诚,或许是太注重友谊了,有时会和朋友闹矛盾。其实我一直都默默的爱着你,你觉得我站在和你对立的立场上,其实你错了。我一直都希望你幸福。你的QQ昵称是“千纸鹤的约定”,我也希望我和你之间的约定没有改变。最近可能是因为我太忙,疏忽了和你的友谊,我知道,丫头对待你们也许没有百分百真诚,但是至少你是我的朋友吧~我的作文JJ,在你和芷阳的战争中,我并没有告诉你该如何去将战争平息,并不是我不愿告诉,而是我也不知道。我并没有面临这样的情况,我相信时间会平息战争的。希望你可以体谅。我时常和你在QQ上聊天,为的就是需要你谅解。有一次,我为了百合妹妹的事情,和你在QQ上吵了起来。其实妹妹也不是真的要这样做的。请你原谅。或许一些话语会在无形中造成对你们的伤害,SORRY。丫头希望在走之前不要有任何遗憾!

做朋友真的很难,又要和你们弄好关系,也不为伤害别人。真的很难很难,却在中间体会到了无穷的快乐。有朋友是幸福的事情,我不希望那样苦。在我暂时离开之前,希望把事情弄清楚!

那时,我是一片浪漫的叶子

饭后,我去街心花园散步,一片叶子飘落肩头。捡起来,颜色却是嫩绿嫩绿的。我捻着叶子把儿打转转,忽然,潜意识里出现了她的影子。 我和她曾进行过一次无花无果的爱。 那时,我读三班,她读一班。 我与她是在学校一次抽查班级卫生时认识的。我带领三年级的检查组正巧抽查着她负责的那个班。前前后后看过之后,我在笔记本上记下个“80”。谁知一转身,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正逼视着我。我没有见过女孩子的这种眼神,一时有点不知所措。 “为什么”她简短有力的发问像有一种威严。 “那扣去的20分,得说说理由嘛!”她紧接着又说 我指指墙根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她走过去用脚踢了踢,这时我才看清那是早已凝固在地上的水泥疙瘩。 我只好又加上15分。她笑了,我也笑了。 从此之后,我中了魔似的,眼前总有一双拂也拂不开、推也推不离的黑溜溜的大眼睛望得我六神无主。课堂上,我总是想她,老师讲的什么根本不知道。一听到下课铃我的心就“咚咚”直跳,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害怕,我希望能在校园里碰上她或远远地望她一眼。 终于有一天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在校园门口当她与我擦肩而过的时候,我张慌失措地对她说了一句: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吗比如辅导…… 她猛地一愣,随即认出了我。 此后,我约她星期天到教室写作业,她答应了。 没想到,她又是英语又是数学,提了鼓鼓的一书包,真的来写作业了。我一看心就凉了,我希望的哪是这局面 她显得很快活,抄着英语单词还哼着歌。 不一会儿,她数学打住了车,让我为她讲解。于是,我把那些简单的答案搞得尽量复杂。一个三次方程,我讲了三种解法。讲完了,还只恨没有第四种方案。“你真行!”她望着我天真地笑了。 从此,我与她就经常在一起写作业,一起讨论对于我们那个年龄的人来说尚属于深奥的人生问题。 在我的感觉里,她虽然比我低两个年级,可是认识问题却比我深刻。我有些自卑起来。可她却说: “自从接触你,我的心里很快乐很兴奋,我觉得你各方面都行,我几乎有点崇拜你……” 听了这话,我兴奋得一夜未眠。 从此,她的笑脸,她的声音,她的大眼睛,她那大下摆的蓝花裙子,在我面前幻灯似地来回闪动。一天,不,一晌见不到她,我像掉了魂似的,老师强调了再强调的功课重点,我一点也听不进去。 “升学又怎么样,不升学又怎么样就是当个博士后,没有心爱的人相伴,不也孤孤单单可怜兮兮的”我为自己的心不能专一学习找出充分的理由,聊以自慰。 有一次,我因受凉而得了重感冒,五天未去上课。见不到她,这五天犹如五年漫长 星期天下午,我终于忍不住了,写了个只有她能看懂的条子让人捎给她。她接到条子就来了。 我刚刚退烧,还有点晕晕乎乎。侧身望着她那双大眼睛,身不由己地坐起来,想靠在床上与她说话。她按住了我的肩,要我重新躺好。当她的手扶住我肩头的一刹那,我于激动中又增加几分忘情,伸出双手握住了她的一只手,握得紧紧的。此刻,我们两人都不再说话。 不一会儿,她好像意识到什么,抽出手,打破沉默:“我为你唱一支歌吧!”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她唱完了,我还不知道,她推我一把,我难为情地笑了。 “你的歌比月宫玉兔捣的仙药还灵,我的病全好了。”说着,我忽地从床上跳下来,虽有点头重脚轻,却觉得精神很振奋。 她要走了,我真想吻她一下。但我没敢,恰当地说,是不忍。在我的心里,她犹如空中冰凌花那般纯洁无瑕。我要是这样做了,虽出于真情,对她来说却是一种亵渎。 “难怪那些诗人作家都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去写爱情歌颂爱情。”我好像平生第一次理解了那些为爱而殉情的人,理解了那些名著里所描写的被爱的恩恩怨怨搅得死去活来的人。 我忽然抑制不住冲动,很想写诗,便提笔为她写了一首,读两遍,觉得很满意。从此,我每天都为她写一首小诗,而且把这些专为她写的诗工工整整抄在一个新笔记本上。一个月之后,一本“诗集”问世了,我还在前面写了序。 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把“诗集”交给了她,心想够她读几天的。不料,她在星期一就把笔记本还给了我,里面还夹着一张条子:“我们不能再继续了。”这句话好像一条僵硬的鞭子,在我心里猛抽了一下。

埃德加·德加:最爱画芭蕾舞女的画家。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其他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印象派的绘画特点:

绘画技巧方面,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印象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印象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

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写,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在野外作画,因此又称为外光派。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

被浪漫主义尊称为“浪漫主义之父”、“人类之友”的卢梭以其“返归自然”的呐喊震惊世界,并深刻影响了他身后的历史,成为在政治、哲学、艺术、教育等领域中诸多流派的鼻祖。同时,他也因此受到了后人褒贬不一的评价。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实际上,卢梭所谓的“自然”不仅包括山川草木的自然界,而且包含人类自然的生活状态,最终归结为纯真质朴的人性,这三者的结合才真正成为卢梭一生不懈追求的“理想自然”。正因如此,卢梭的反文明也并非如伏尔泰等人认为的那样是要人回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原始人的状态。他所反的文明是一种以人的不平等为基础的,剥夺了人的天赋权利并使人性堕落的文明。他认为造成这所有一切的根源便是人的理性。因此,卢梭讴歌自然,推崇感性激情,与这种“文明”相抗衡便是顺理成章的了。然而在十八世纪那个崇尚理性,“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的时代,卢梭倍受迫害的境遇也同样成为必然。但卢梭的革命性正在于此。在科学理性渐入主流,并成为主宰人类思想世界的上帝之时,卢梭却在极力推崇人文精神,并将两者视作互为消长与对立的因素,体现出一种罕见的远见卓识。而卢梭思想的最终归宿正是崇尚人性的爱的哲学,在卢梭那里,理想的人的发展便是顺其自然的教育、充分自由的人性、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康德从卢梭那里学会了“尊重人”而浪漫主义的后继者们从卢梭那里继承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倾向。

卢梭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

文学是卢梭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卢梭整个浪漫主义思想主题的艺术化体现。在这里,一如在他的哲学、政治学和教育学中所贯穿的思想主张一样,卢梭推崇情感福音,张扬自然人性,批判文明束缚,追求自由平等而又赋予了强烈的审美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席勒曾有一段经典的话:“作为诗人和作为哲学家的卢梭,永远只有一个愿望:要么探索自然,要么为自然而抨击矫揉造作。这就看他的感情倾向于哪个方面了。他有时多愁善感,有时愤世嫉俗,有时又逃避到田园世界中去,……他总是被两种东西所制约:有时是病态的敏感统治了他,刺激他的感官直至无法忍受,有时是理性统治了他,他就用逻辑概念的严谨来贬抑绘画的美。这两种品质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都具备,而这种品质的交替和结合把他造成一位诗人。”这段话揭示了卢梭思想的内在矛盾性,同时也说明卢梭式的“理性”之浪漫在其文学领域里如何被凝结而又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文人、作家和诗人,卢梭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将理性思考与梦幻遐想、文明针砭与自然回返、自然景观与内在情感,尽融一体,达于极至的境界。

卢梭的作品极有特点:《新爱洛伊丝》的自然情感、《忏悔录》的个性张扬、《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的心灵力量都十分准确而丰满地反映出卢梭的心声。对于卢梭来说,人是根本目的,鉴于人的灵魂的腐化,倡导回归自然就是回归纯真质朴的人的善良品性。他认为只是在深藏于理智之下的地方,才使人意识到有感性、善良的存在。他喜爱同情给予的温暖,喜爱直觉闪现的敏捷,喜爱良心传递的清晰信息。他的著作给人的特别印象是:冲动比斟酌过的判断来得可靠,本能的感觉比应急的思想更为可信。对于他来说,凭借直觉的见识比出于理性或清晰的见解更为真实。他成了“感觉的人”成了“自然之赤子”成了浪漫主义之父。

(一) 情感地位的确立

《新爱洛伊丝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开山之作,描写了贵族**朱丽同在其家中担任家庭教师的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这对青年人的爱情悲剧卢梭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谴责了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思想,要求个性解放,呼吁自然的爱的结合。作品对于书中人物的感情和大自然的细腻描写,特别是通过人物的感触去描写自然使自然和人物的情感水乳交融,使这部小说成为启蒙文学中的独树一帜的作品。卢梭推崇自然感情,始终以人的纯朴率真的感情作为挑战特权、虚伪和恶习的根据。同时情感也是卢梭创作的源泉,他说:“我作了一番大概从无先例的最热情、最真诚的探寻之后,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感情这个东西。”《新爱洛伊丝》细腻温婉的感情、融合自然的描写赢得了赞赏,法国浪漫派诗人拉马丁就有一则著名的评价:“卢梭是法国第一位情感作家。”卢梭打破古典主义悲剧崇尚名誉、尊严和国家义务,以荣誉来扼杀爱情,以理性来节制情感的清规戒律,将自然、纯洁、美好的感情还与人。当古典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把人仅仅当作理性动物时,卢梭却强调人是一个有着活生生的情感的生灵。在《新爱洛伊丝》中展现了一种超越等级的情感自由和歌颂纯真爱情的心灵契合。十九世纪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乔治·勃兰兑斯指出:“这一特点,连带地推翻了法兰西古典时代在情绪问题上所持的理论的立场。这个理论以为所有高尚而纯洁的情绪,尤其是爱情,都是文明的产物,从而在文学作品中见不到自然和热情,只有伪饰的情操和阿谀的礼式。”这是从反面对卢梭创新的意义肯定。卢梭开辟的情感倾向和影响如此之巨大,以至于伯恩斯写道:“要阐明卢梭的影响有多大,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是第一个认为感情和情绪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可靠的重要作家,他通常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他以后的五十年里欧洲的文学界都在哭泣。”

二 自我个性的张扬

《忏悔录》是卢梭晚年写作的自转体小说,它为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树立了典范。如果说感情的表达就是个性的表达,那么与《新爱洛伊丝》相比,《忏悔录》因系卢梭主观情感的直接抒发乃具有更大的情感冲击力和自我个性的张扬度。《忏悔录》名为忏悔,实为抗辩。卢梭在一开篇就说:“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他宣称,看有谁敢在上帝面前说:“我比那人要好。”卢梭一生经历坎坷,目睹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平。长期的流浪生涯和敌对势力无休止的迫害,使卢梭的身心和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晚年著书以精诚地剖析自己为自己辩护,表现了个性品质、信念坚定和巨大的道德勇气。不仅如此,《忏悔录》更重要的目的是关注“人的研究”、人的独立、自然人性,不啻是一篇人权宣言。借助于自我的形象,卢梭喊出了他的时代要求个性解放、人性自然发展的最强音,从而确立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重大主题。在《忏悔录》中对自然人性的崇尚和对个性自由的呼吁,与赞美大自然、歌颂淳朴的自然生活方式紧密相连,构成卢梭返回自然思想的核心,这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忏悔录》通过卢梭个人奋斗的历程、精神独立的品格和挑战社会的勇气,从而揭示出的个性解放的思想,更是浪漫主义乃至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一大主题和某种典型人物性格特征,即“以个人反抗社会”,“个人主义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一个突出的最富特色的特征”。

三 讴歌大自然,讴歌自然与人的感应契合和生命的融通

《新爱洛伊丝》对大自然的出色描写与热情讴歌不仅为其突出的艺术特色,而且是其主题的构成要素。卢梭在创作中第一个将大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并把它当作追求和感受感情奔放、个性自由、思想解放的美好理想。

在《新爱洛伊丝》中,自然的绮丽是需要借助人物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的,而在《忏悔录》里,自然已经和自身的生命融为一体。卢梭在大自然中体悟上帝的存在:我喜欢在欣赏他的创造物时默念他,这时我的心也上升到神的境界。他总在大自然里感受生命的律动;一看到美丽的景色,我不知为什么就感到心弦震颤。

而在《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对自然的描写已不是分割的局部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境界。晚年的卢梭,再不会被社交的烦嚣所打搅,也不会由于被跟踪而使眼中的自然披上一层迷纱。卢梭尽情讴歌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有《新爱洛伊丝》的出世,才激动了情感,推翻了启蒙思潮的冷酷理智;有《忏悔录》的著作,才开始了自然的笔法和浪漫主义的文学”。卢梭“自然的笔法”对十八世纪后期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并深刻地影响了后来欧洲文学的发展方向。

四 抒发灵魂的梦幻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像用串串散步的脚印串起的灵魂的叹息与梦幻。孤寂而丰盈,质朴而高傲,超脱而真情,其间蕴涵着一种无比安静的力量。它是卢梭式的灵魂梦幻的抒发。在《忏悔录》中,卢梭就开辟了一块心理描写的新天地,《孤独散步者的遐想》映射出这位一生关注人类幸福的思想家,在晚年极度不幸和孤独中,发现了幸福。在他看来,幸福即是一种心灵的安静,好似佛教中的涅磐状态。他在“散步之九”里说:“幸福是一种持久的状态,仿佛不是为世人而设的。”“假设有一种状态,在那里心灵能够找到一个坚实的位置,整个儿地静息在那里,并在那里聚集它的整个存在,既不必追怀过去,亦不必思考未来;在那里,……除了唯一感觉到我们的存在以外,再无贫乏或享乐、快乐或痛苦的感觉,更无希翼或恐惧的感觉。我们自身的存在这一唯一的感觉就能够把我们的心灵完全充实。”在安静和幻想中,卢梭似乎找到了心灵的依托,而据此又生发出无限的梦幻,这种状态被称之为“卢梭式的存在主义之极致”。

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同时它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这漫步是身体的漫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欣赏美景,采集植物标本;它也是心灵的漫步,瞰梭在其中与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毫无矫饰,从中获得慰藉;它更是文学的漫步,在这漫步中卢梭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876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