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诗歌

关于中秋节的诗歌,第1张

一、《嫦娥》 [唐] 李商隐

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在云母屏风中悄然独坐,残烛的光影幽深。长长的银河已逐渐斜落,晨星也渐渐地隐没低沉。

嫦娥也许会悔恨当年偷吃了不死的灵药,如今空对着青天碧海,一夜复一夜煎熬着孤寂的心。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三、《古朗月行》[唐] 李白

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为《忧与爱》

以下为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以下是参考答案

1严格地说,没有忧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正如没有异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你应该知道,我爱着北方的故乡,忧伤地爱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直到我一个人在南方小城张家港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时候,我才明白,上半句诗就是写的我。风又从北方吹来了,越过广阔麦田与茫茫天空,越过水瘦山寒的旷野,越过苍凉的秃树林,越过积雪的路、结冰的河,一路向南一路向南,如同我一路向南一样,来到这潮湿、多雨的南方。北方,北方,不觉之间,家乡已经在千里之外了,自己已经是江南人了。

  梦想总是在别处,总是在我们没有到达或已经离开的地方。当时我不是坚定地来到南方吗当时我不是确实看不惯家乡的一些丑恶吗当时我不是对故乡交织着忧或愤吗那我为什么在南方会真诚地想念北方想念着北方的生活、北方的风景呢

  你要晓得,曾经付出过精力、时间与心血的地方你很难忘记;毕竟,付出过“爱”的地方,才能“能长出金麦穗与赶车谣”。

  我的爱在千里之外,我的忧在咫尺寸心。你不责备我离开吧如果都不离开,那故乡就永远不会自省。这是另一种真爱,织着忧伤的爱,但愿你也懂得。

  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潸然泪下。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又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掩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吹裂口子吧

  风从北方来,同样的风,吹着北方的友人,也吹着南方的我,他们想到我了吗农村老家,小孩子们又在旷野中奔跑听着风声过耳盼望着春天到来。故乡的春天多美丽啊,只是我爱不到。

  你也明白,中国式的美学总是与愁思在一起,中国式的爱,也常常与泪水与忧伤交织无尽。

  风从北方吹来,我在南方生活着,估计我回北方的机会不可能太多,以后会越来越少。我的许多北方老乡也都愉快地生活在南方,有的也是多年没有回去过,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有时还会真诚地回忆起遥远的北方,那片生长的地方,留下过欢喜与伤痛的地方,乡音难改的故土。

后来我想:我多亏来到了异乡,在异乡,在“忧”与“爱”的坐标轴上,我才真正地思索:我是谁,我应该到哪里去。

 2你常扪心自问: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儒生,到底要怎样才能力挽狂澜,揽将倾之大厦,护将亡之王朝?我们的问题如一颗抛入长河中的石子,激不起半点波澜,可千百年来,你的身影踏着滚滚的历史长河凛凛而来,携着无数的滔天巨浪,豪情万丈。

人们都习惯将你与李白相提并论,他们喜欢尊称你和他为“李杜”,可在我看来,你的早已远不止此。李白处于盛唐时期,昂着头走,看到的是碧蓝的天和洁白的云,处处好风光,写出来的诗自然浪漫与旷达兼而有之,可你不同,你经历了最苦难的时代,亲眼见证了千里繁华的盛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沉沦,如何跌入不见底的深渊。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这世间的绝唱。你的诗便如你一般,记载了这个朝代的兴盛与覆亡,也记载了你对李唐王朝的忧虑,对天下百姓的爱护。

书生少年,自有几分狂气。凌云壮志,自在胸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大显身手,好令这个国家更加兴旺繁荣。没有谁比你更迫切的希望为自己的祖国贡献出一份力量,哪怕只是绵薄之力。可现实终究是残酷,好景不长,唐王朝不顾现状,肆意扩张,大举征兵,民不聊生,你一次次看到家中男丁被强行带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情景,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的热爱反反复复折磨着你的心,你既盼望着国家出兵,又不忍见百姓生活颠沛流离,你只能无奈地呐喊:“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你的忧是你最大的爱。

你忧虑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安史之乱后,你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春天依旧,草木凄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连供人赏玩的花鸟也止不住你内心的哀戚与彷徨,你忧,你虑,你急,你伤,却依旧挡不住命运的脚步。

在那忧虑之泪的浇灌下,在那顾惜雨露的眷怜下,竟开出了最美的一朵花:从那往后,天下儒生精忠报国皆有准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孤独。月下独酌本是苦闷之事,但诗人却能邀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起饮酒、起舞,甚至定下再次的约会。抒发了诗人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

全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翻译:

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扩展资料:

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我也很是喜欢他的诗。本人喜欢他的诗歌主要是以下几点理由:

一是李白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上天入地、奇思妙想的感觉。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特点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因而被称为“诗仙”。他诗歌尤其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比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类,都是思维独特、想象奇特,给人以审美享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日常思维,对于习见的事物感受不深,甚至几乎失去了感知判断。而这些习见的东西一旦进入李白的诗歌中,就变得活力四射,像“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奇特诗句,就不是一般的思维可以光顾到的,显得出奇制胜,让人读后印象深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二是李白诗歌明白晓畅、明白如话。诗歌的特点是语言精炼,言简意赅。因此,有人就把诗歌写成了极简的文章压缩版,读来语言简练,但也往往晦涩难懂。而在李白的笔下,写得轻松自如,读来也是朗朗上口,而且意境深远,最重要的是语言明白好懂。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白像口语,而且诗意盎然。只有李白这样的高手才能写出来这样的诗歌。

三是李白诗歌的洒脱、飘逸的风格让人心旷神怡。李白在某些方面与宋代的著名诗人苏轼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官场上处处不顺,遭受打击,但都具有旷达的心态、乐观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巨大的能量,写出了许多充满乐观、旷达的作品,表现出洒脱、飘逸的艺术风格。比如李白在受到召见时说“遭受官场打击之后,写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而当受到排挤时则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不管是“进”还是“退”,都是潇洒自如,真乃性情中人。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2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长干行》

  27、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28、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2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3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1、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庐山遥寄卢侍郎虚舟》

  3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3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3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3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3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3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3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3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去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简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 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 “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 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 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④

  上有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⑦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⑨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⑩。

  注释

  ①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③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④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⑤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⑥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⑦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⑧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 凄。

  ⑨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咨嗟:叹息。

  简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注释

  ①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虏:对敌方的蔑称。

  ④良人:丈夫。

  简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将进酒①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①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④馔玉⑤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⑥昔时宴平乐⑦,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⑧沽取⑨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⑩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①会须:应当。

  ②岑夫子:诗人的一位隐居朋友。一说名勋。

  ③丹丘生:元丹丘,隐居不仕,与诗人交好。

  ④钟鼓:泛指音乐。

  ⑤馔玉:泛指美食。

  ⑥陈王:曹植。曹操子,曾被封为陈王。

  ⑦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故城西。

  ⑧径须:竟须,犹只管。

  ⑨沽取:指买酒。取字语词,无义。

  ⑩将出:拿出,拉出去。

  简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③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②胡:这里指吐蕃。

  ③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简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③五岳掩赤城④。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⑤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⑥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①瀛洲:神山名。

  ②信:果真。

  ③拔:超越。

  ④赤城:山名。

  ⑤列缺:闪电。

  ⑥摧眉:低眉。

  简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②邈云汉③。

  注释

  ①将:偕,和。

  ②相期:相约。

  ③云汉:天河。

你喜欢下雨天吗?

孩提时期,我最喜欢下雨。

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毫无预兆地倾泻下来,落在树叶上,田野间,奏响一出独属于大自然的交响曲。

我总是趴在窗台上静静看着,看一会儿觉得无聊,便滚进被窝里听着雨声入眠。

一觉醒来,雨过天晴,厨房里飘出饭菜的香味。

真惬意啊!

可母亲的眉头却总是紧锁着,雨下得越大,眉头间的沟壑便越深。

小时候不理解,大人的世界里怎么有这么多烦恼,下雨难道不好吗?

直到渐渐长大,我才明白,对于母亲来说,下雨天意味着不能出门劳作,田里的庄稼或许会被雨滴打蔫,而没有带伞的父亲,会被雨淋湿。

为生计奔波的成年人,是不喜欢下雨天的。

离家工作后,我也越来越讨厌雨天,原本就堵车的道路变得更加拥挤,路边的小水塘坑坑洼洼,经常忘记带伞的我,总是被淋得狼狈不堪。

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一个人,那个同样没有伞,却在雨中从容前行的人。

我们的老朋友,苏轼。

那是他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也就是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

他与友人一同赴山中游玩,却突遇大雨,众人躲之不及,皆被雨淋湿,狼狈不堪,唯独他在这场意外之雨中,泰然处之,悟出了人生真谛。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要想读懂一首诗词,我们要先读懂那个执笔之人,想来东坡先生早已洞悉此理,于是他大笔一挥,慷慨地写下一段词前小序,微笑着对我们说:

“来来来,我亲自告诉你们这首词是如何脱胎的。”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那是暮春时节,苏轼与友人一同出游,不巧在沙湖道上遭遇了一场“春的洗礼”。

奈何带着雨具的小厮们早已先行一步,众人一时躲避不及,都淋得周身湿透,慌忙躲避,狼狈不堪。

只有他一人淡定地在雨中踱步,怡然自得,待到雨过天晴,心中感慨万千,便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名篇。

独立雨中,究竟是什么样的思绪,让他做出这惊人之举,且听诗词君细细道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春雨缠绵淅沥,打在青翠的树叶上,发出一阵细密的声响。

这些嘈杂之声,又何须去管它呢?

只把那当做是一种自然所馈赠的伴奏,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慢慢地行我的路便是。

那一场雨,不只落在他的肩头,更落在他的心头。

“乌台诗案”之后,他人生当中的雨季便未曾停过。

三年了,从开始的期待雨停,到慢慢享受雨中的浪漫诗意,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虽没有一匹快马,能带我远离这场大雨,也没有一把小伞,能替我遮蔽一二。

但我有一根竹杖,一双草鞋,足矣。

我走得慢,却从未停下脚步。

纵使大雨倾盆,又有什么好畏惧的呢?

那一身破旧的蓑衣,还尚且能够充当我的港湾。

风雨之中我独行,自由自在地活过这一生。

一个“任”字,尽显潇洒恣睢,让人不禁感叹,不愧是你啊,苏东坡。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谁的人生会永远顺遂?谁不会经历风吹雨打?

我们害怕被雨淋湿,所以总带着一把伞,但苏轼却告诉我们:

真正能时刻为你遮雨的伞,其实,是你的心啊。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雨后的风,还是冷冽的,幽幽吹来,惊得苏轼一个激灵,方才与友人酣饮时弥留下来的酒意,霎时就被吹跑了。

这时的他,才从方才的思绪中抽离过来,抬头一看,雨早已停了。

山的那头隐隐透出柔和的光线,虽不如烈阳炙热,却叫人心头一暖。

树影斑驳之间,投射下来的光点,混合着泥土的香气,包裹住那颗微冷的心。

雨下得再大,终究会雨过天晴。

生活再无情,总会给你留一盏光亮。

不必惧怕,不必慌乱,阳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停下了脚步,回头望走过的那一截路。

泥泞的道路上,方才留下的脚印还很清晰,汇聚在树叶上的雨水,还在滴滴答答砸向大地。

那是它曾来过的证据。

闭上眼深吸一口清甜的空气,我想他的脸上必定会荡漾起一个释然的微笑:

回去吧,在我的世界中,无所谓下雨,也无所谓天晴。

少年时登科及第,享尽美名赞誉,那时他的世界中只有春风拂面,芳草萋萋。

步入官场,风云突变,尚且懵懂的他站在风中,隐隐觉得要被命运裹挟,不知去向何方。

“乌台诗案”后,终于一场大雨,将他浇得湿透。

他也曾惊慌失措,狼狈躲避,只是在雨中站得久了,便也习惯了。

只是这种习惯,多少还是带点无奈,既然躲不过,又能如何呢?受着吧。

再后来,他渐渐明白:

命运就如同我们头顶的天空,它要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灼人,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

只要安心守住心中的那一隅角落,走好自己的路,它便无法影响到你。

若遇天晴,你便尽情享受阳光;若遇暴雨,你便安听雨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不经历风雨起落,岂不是白来世上走一遭?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遇到下雨天。

有时是细雨,薄薄一层落在身上,一擦就干了,并不打紧。

就像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小摩擦,小挫折,睡一觉起来就全忘了。

有时是暴雨,一瞬间就将人淋得湿透,你逃得狼狈,却还是病了好一阵子。

如同我们经历的那些让人无法承受的意外,即使过了很久,阴影却始终挥散不去。

但当你拉开窗帘,一定会发现,经过大雨洗涤之后的天空,比以往更蓝,更美。

而被风雨锤炼过的心灵,会变得更加丰盈,更加旷达。

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下雨,不妨学学苏东坡,在雨中勇敢前行,阳光终会到来。

亲爱的朋友啊:

我不祝你雨天有伞,只愿你一生都拥有淋雨的勇气。

1、《沁园春·雪》的意境: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上阕一个“望”字,不仅描绘了作者观察场景的地理位置, 而且有力地主导了以下风景。在对这一场景的描述中,在对这一场景的描述中,既有静长城、河流,又有动态的高原,动静结合,勾勒出了北方冬季壮丽的雪景,也展示了词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2、《沁园春·雪》的意象:冰、雪、长城、大河、山和原等意象。

作者以雪为主题,专章咏之,用浪漫的笔触, 使他写的无生命的山、雪, 成为优雅的帅气, 全脸充满了灵气。作者对雪的热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即无论对人对己都追求高度的纯洁性。这种追求, 也是个人宽宏大量的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87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