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国民教授带你领略魏晋名士的风流与高雅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国民教授带你领略魏晋名士的风流与高雅,第1张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提起魏晋南北朝人们多会想起它的风流与高雅,有人说它是最混乱的时代,也有人说它是最盛产美男的时代。阮籍、王戎、王忱等诸多流传至今的名人趣事,依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同样魏晋时期也有许多流芳千古的书籍,编于南朝宋的《世说新语》便是其中一部。

《世说新语》一经问世就成为名著,流传不久便成为经典,后世几乎代代都有名家评点。他不仅是我国文人的“枕边书”,更是日本人的“最爱”。朱光潜先生曾说《世说新语》伴随了他的一生,傅雷先生也曾告诫自己远在国外的儿子要精读《世说新语》。

遗憾的是不少读者都认为《世说新语》是文人的清雅贡品,很少向社会大众“敞开大门。”为解决这样的难题,华中师范大学的网红教授戴建业先生,特地为我们创作了《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一书,该书有幸于2019年7月出版,全书共297万字,收录了《世说新语》中最为经典的故事。戴建业教授文笔优美精炼,语言幽默风趣,书中戴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详细解读了书中的精华。

让我们走进《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跟随国民教授的脚步,领略魏晋的文采风流,感受名士的高雅飘逸,品味语言的机智隽永。

书中戴教授讲解了许多魏晋名士精神气度的故事,而总结起来可归结于自信、刚正、与率真。书的开端戴教授用气个小故事为我们讲解贵族精神,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国,精神文化一直受到国家的大力关注,肉体的力量给予人们活下去的能量,精神的力量则让我们活得像人一样。

在封建社会盛行的时代,也诞生了大把的豪门贵族,他们拥有物质上的富足,和地位上的高贵,然而却缺乏精神世界的高贵。精神世界的高贵教育我们要有已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气度,有宽容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

拥有丰富学问的魏晋名士们在对自我形象的评估上也有着一定加分,人们过分的自信必回带来狂妄的自负,而狂妄的自负有会变为病态的自恋。在三者间的关系上,魏晋名士们都有占据,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依旧是带着美丽的身影,其中最为人欣赏的便是那种“宁做我的气度。”

这句话的意思是:“桓温与殷浩年轻时齐名,他们一直互相不买对方的账,一直在暗中互相竞长短。有一次桓温问殷浩你觉得自己比我怎么样?殷浩巧妙地回答说,我与自己周旋良久,我还是宁肯做我自己。”

殷浩这句巧妙地回答早已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我与我周旋良久,宁做我。”殷浩一生没有桓温驰骋疆场的豪气,而桓温一辈子也说不出这样的名言。问者的嚣张写在脸上,答者的自信刻在骨子里。

在时间生活的人们,忙碌的生活着,无论是主动的追求与模仿他人的脚步,还是不愿意从心底里接受自己,都是对自己的不够自信。“宁做我”的精神境界不仅需要对自己的充分自信,更需要对别人的高度坦诚,还需要自己内在的坚定性。

《世说新语》中的《德行》和《方正》记述了许多品德高尚的君子,他们性格刚烈为人正直,对上无媚态,对下无娇容,处事不懂得媚俗讨巧,论人更没有半点阿谀奉承。

和峤圣质如初的故事便是对君子的典型案例。

晋武帝的太子司马衷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窝囊废,朝廷大臣们都知道,然而考虑到他是皇帝的儿子,大臣中们依旧会昧着良心说奉承的话,甚至夸他聪明,然而和峤却一反常态,他多次在皇帝面前直言太子的不是。当皇帝说太子最近有长进时,他依旧直接的说,皇太子和以前一样。

和峤的身上充分展现了君子的品质,在以权利为中心的皇宫中,能像他一样保持自己气节的名士实为少数。

刚正并非君子所独有的品质,生活于当今世界的我们,依旧在保持刚正的权力,不说违心的话吗,不做违心的事,不为阿谀奉承而放弃生活的本真,无所畏惧,永远保持灵魂上的刚正不阿。

所谓旷达,顾名思义就是洞察事实后,所展露出来的一种生活态度。关于旷达的名人,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如陶渊明般的归隐之士。旷达的他们不被功名利禄所束缚,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所追求的方向。他们的人生相比他人更加的豁达,他们的心境比他人更加的明亮。

张季鹰被任命为齐王的东曹掾一职,在洛阳见到秋风吹起,于是思念起吴地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顺遂自己的意愿,怎么能为了求得名声和爵位而羁留在(家乡)数千里之外当官!”于是(他)驾起车子便回去了。不久齐王落败,当时人都说(张季鹰)是能够看到细微的预兆。

这则小品虽然说了张季鹰是预测到齐国将会败落才返回家乡,然而比起他的预测能力,我更佩服的是他超前的价值观,在名声爵位与自由相比他,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的后者。生命的长度早已为我们定好,然而如何让他的活的有味道确实我们的自己的选择,为功名利禄放弃自由也好,为自由放弃功名利禄也罢,重要的是取得内心深处的认可。

晃晃人生几十年,若能明白自己想要的,岂不是一件旷达的美事。

关于死亡和对逝者的怀念,一直是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未知生,焉知死。”是孔子对于死亡的认识,书法家王羲之也曾说:“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对于死亡在魏晋之前,儒家和道家就从不同的角度遮蔽了死亡的深渊。然而《世说新语》中关于死亡的篇幅则更加注重于让人们下伤逝逝者的同时,赞美生的美好,同时更加懂得珍惜生命。

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丧子之痛,倘若可以选择,或许大多数的父母都愿意为孩子承受死亡的痛苦,魏晋大名士王戎便亲自经历了这样的痛苦,王戎一直非常偏爱自己的大儿子,然而这位深得父亲喜爱的孩子却在十九岁时就撒手人寰。

王戎悲痛不已之时山简前来拜访,并以:“孩子不过是怀抱中物。”安慰王戎,然而他的这句苍白无力的话语,丝毫没有让王戎的悲痛缓解。冰杯王戎回答到:“圣人道和自然,超越了人间情怀,最下等人又不懂人间情怀,人际深情全在我辈中展现出来了。”他的这句回答不仅成功的回复了山简,并让山简感动的和他一起痛哭。

王戎不仅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学者,也是一位有着深厚感情的普通人,失去孩子他痛哭、丧母他“鸡骨支床”、丧友他悲痛欲绝。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是他的理性认知,也是他的人生体验。

奥里利厄斯曾说:人不应当害怕死亡,他所应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

人的一生注定的短暂,与其在亲人离世后悲痛欲绝,不如在亲人活着的时候好好体验生的美好。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解读经典本身的名著,更是对古代历史文化、环境背景、人物性格的详细叙述。而作者本身风趣幽默的语言又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我们领略历史名士的风流高雅、机智隽永。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凭借对古诗词的独到见解以及接地气的授课方式,在抖音短视频上成为网红教授,引发了网友对老师授课方式的讨论。

众多网络公开课平台中有着海量课程,但能赢得学生喜爱的课程屈指可数,这是当前高校课程情况的缩影。网红教授的授课有何不同?为何能赢得众多学生的喜爱?

创新授课方式

  “戴老师讲课生动,课上氛围好,思维活跃,学习效率高。”“画面感很强,以前觉得古诗词有种高不可攀的隔阂感,经过戴老师一讲,诗词描绘的画面一下就亲近了。”谈起戴建业和他的古代文学课,学生满脸愉悦。

在视频中,戴建业不拘泥教师身份,以方言展现出平易近人的气场,搭配上对诗人的吐槽,课堂氛围甚是轻松,学生很容易接受。“唐朝每个诗人都自我感觉良好,都很牛。连杜甫那么老实巴交的一个人都牛得很,以前我以为他写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夸别人,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夸自己。”戴建业以语言构建了一个现代人与古代诗人之间的共享时空:接地气、地方式颠覆了古代文人在一般人心中的严肃形象,拉近了现代人与古代人之间的距离,将大家真正带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打破了学生对古代文学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更好地解读了古诗文所蕴含的哲理,将传统的被动教学课堂变成了一场精神层面的互动交流、一场精神层面的沉浸式体验。

多数学生更关注教师与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填鸭式教学方式遭到排斥。一方面,是学生对传统教学不满的负面情绪的宣泄。另一方面是他们对心中理想老师的描绘,课中有趣,胸中有学,心中有爱,以平易近人的形象传授过硬的知识。聚集课程趣味精华的视频,在形式上满足了年轻群体的视听喜好,博得学生点赞是情理之中中,视频中展现出的课堂氛围同照本宣科的课堂截然不同,才是赢得大量学生喜爱的关键。

有如下: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段出自李白的《将进酒》,记得是高中时候学的,当时的感触并不大,但是最近看了戴建业老师讲的“狂得要命,浪漫得要死的盛唐诗歌”公开课,突然理解了这句话的“狂”,让人激情澎湃。

横渠四句的含义是:

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出自于:张载的《横渠语录》。

原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释义:读书人其心当为天下而立,其命当为万民而立,当继承发扬往圣之绝学,当为万世开创太平基业,说出了读书人应当有的志向和追求:天下、万民、圣贤之道、太平基业。

文|驿路奇奇

提起魏晋风流,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他隐居田园,潇洒饮酒,一派怡然,说起来也算是我们眼中的红人了,不过在魏晋时代,风流人物可有的是,《世说新语》里就记载了不少。

作为古今文人的“ 枕边秘宝 ”,有太多学者曾为《世说新语》作注,再出一本这类的书并不占优势。然而,戴建业先生却独辟蹊径,以“ 随笔小品 ”的方式,将一个个碎片化的篇目有机串联,写就《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将自己日积月累的阅读观感与当下实事相结合,读来 既有趣又耐人寻味 。

同时,所选篇目力求全面,除了展示高贵、旷达、雅量这样的积极意味的 文人轶事 ,也不乏机诈、吝啬、奢侈这类的 人性缺陷 ,间或还有深情、血性、幽默、师道、名媛等等类目。从感情色彩上来说,积极消极并重;从择选的代表性上来看,大多选取有个性、有特色的奇闻轶事,120篇节选,占原著近十分之一篇目,管中窥豹,在幽默机智的撰写中尽显原著的微言妙趣。

虽说主题各有不同,事件也各有各的呈现方式,但概括起来,一个 “怪” 字或许可以包揽一大半的内容,怪人怪癖怪事,在今人看来的那些不可思议,都被《世说新语》记录下来,被戴老先生挖掘出来,呈现在我们这些俗世凡人面前。

你看:

王子猷(徽之,王羲之之子)和柯子冶(桓伊),一个是著名书法家,一个被誉为“笛圣”,都是当世名家,然而, 客主不交一言 ,就完成了一次知己间的神交。一个想听美妙的音乐,一个听闻传话立刻吹奏,一曲奏罢,大家各自离开,并不谋面。放在今天,恐怕大部分人都要见面寒暄一番,互留****,期盼来日关照。可人家呢,把默契和欣赏都融于笛音,一个尽兴,一个尽心,妙不可言,可谓“ 高贵 ”。

类似的还有,王子猷前往别人家里赏竹,看后随即离开,不与主人打招呼,让主人略显尴尬。这也是一种“高贵”,在今天,大概会被认为是不懂礼数。

吃货罗友,年幼时别人家祭神,他去蹭吃,长大做官后,领导纳客大多不请自来,只为了吃到美味,此谓之“ 率真 ”。

卫玠皮肤洁白如玉,出身显贵,擅清谈,是美的典范,结果却因很多人想一睹她的风采,柔弱多病的他竟然被看死了,所谓“ 看杀卫玠 ”,其 风姿真真是非同一般的美。

至于富人晒书,郝隆以晒肚皮自嘲,谈教子之道、夫妇间的戏谑等等,则在魏晋风骨之外,多了一些 幽默感 和 烟火气 。

行文间的亲切感,则是戴建业在读透经典、尊重史实基础上的凸显 骨子里的幽默风趣,以及那幽默之后的余味 。你听:

这些大实话,好说不好听,往往是真正看遍世事沧桑的人才说得出口,而以略诙谐的语气说出,会让人感官体验上舒服些。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戴建业老先生凭借学术风在互联网上大火,其讲课视频点击数亿次,千万人点赞,这绝非偶然。他本人却说自己 讲得没有写得好 ,而且特别强调要 多读经典 , 面向原典,开卷动笔 ,对着原作一点一点品读欣赏,反复完善,虔诚之心可见一斑,难怪会写出广受追捧的精品了。

于《世说新语》而言,先生做到了认真回溯,也做到了在解读中注入个人幽默基因,从这个意义上讲,虽是小品的笔调,态度却半点也不马虎,甚至花费精力更甚。由此,戴建业作品集的其他几部作品同样值得期待。

B站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J411Q7o5from=search&seid=5285244964079833152

唐朝时间线(618——907):

1、唐建立(唐高祖李渊)    混蛋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真正打江山的人    善始善终

3、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  疆域最大  有所作为

4、武周篡唐(武则天)  心狠手辣    非常有政治才干  继续盛世

5、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晚年腐败

6、安史之乱

历史角度的盛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文化角度的初唐:唐建立——武周篡唐

文化角度的盛唐:开元盛世:李杜时代

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

精神生长与物质生长的不平衡性,也叫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不完全同步,经济繁荣,文化不一定繁荣

全世界都会把诗人分为:伟大诗人和著名诗人

伟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宋苏轼)

政治人物道德化要不得

举例:武则天

武则天被人广为诟病的污点有两个。

第一个便是她非常专制,大搞特务政治。

武则天毕竟是女性,从当时的伦理上来说,女性当政,乾坤颠倒,阴阳错乱。她遇到的阻力是远远大于其他的皇帝的。行非常之事必定用非常之手段,所以她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个就是宠幸男宠。这是人家的私生活,历史上哪个皇帝不是三宫六院。

所以

我们不能把像武则天这样的政治人物道德化。对于武则天这样的政治人物,应该主要评价其政治功绩。其当政期间,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厉害的女性。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时代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这个时**育了我们,我们也创造着这个时代。

有所争论:唐宋后不再是封建社会,因为地主的土地是他们买来的,不是受分封。

唐朝文化大爆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

曹丕后,九品中正制沿用很久,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儿孙无需努力,自然继承爵位。隋试验科举,唐科举作为制度,改制的诱导原因是,隋唐皇帝在九品制中地位不高,不是贵族。

任何一个社会若要走向和谐,管理层和被管理层之间,一定要有宽容度,不然局势就会很紧张。

古往今来。社会制度很难找到合适的:统了就管死,放了就烂掉

关于民族交融:“汉族是大杂种,少数民族是小杂种”

民族交融的过程会很痛苦,但结果往往会很美妙。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什么是修养?

修养就是把真实情感掩饰得很自然,是一种优雅的技巧。

盛唐的文化特点:

1、特别自信

2、浪漫(豪放的那种)

3、包容各种思想,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大唐是混合型形态意识,百花齐放。

汉武帝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情况得到改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76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