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有哪些经典的影视或文学作品?

希区柯克有哪些经典的影视或文学作品?,第1张

  http://baikebaiducom/view/22583htmlwtp=tt,这是他的简介中文名: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

  英文名:Alfred Hitchcock

  出生地:英国伦敦

  出生日期:1899年8月13日

  逝世日期:1980年4月29日

  希区柯克在生前就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导演,却从未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虽然曾经获6次提名。1968年获特殊奥斯卡奖,同年获美国导演协会格里菲斯奖。1979年获美国**研究院终身成就奖。

  希区柯克所贡献给**艺术的,绝对不仅仅是纯**的技巧。就像他的**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人格一样,希区柯克的**人格也是多重的。他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中的哲学大师。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谬和人性的脆弱。在精心设计的技巧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在严厉的天主教家教之下饱受压抑的灵魂。希区柯克的**,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纯真与诱惑、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他被称为“**界的弗洛伊德”。

  永远的惊悚大师——希区柯克

  对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这个名字再也不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手法的精神、成了悬疑惊悚的代名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词;而希区柯克著名的那个人头侧像剪影,也不仅只是单纯的剪影,它还成了这“希区柯克精神”的一个图腾意向。

  称呼这位由英国来到好莱坞发展的导演为恐怖大师,他当之无愧!相信只要是喜爱心理惊悚恐怖剧的观众,一定会对“希区柯克”这个名字感到熟悉,自大师以后的许多相同类型剧,或多或少都会被拿来与希区柯克做研究比较一翻。这位世界所公认的恐怖大师,事实上也是由他发明了“惊悚文艺类影片”(the thriller genre)这一**类型。阿佛莱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同时也是个优秀的技师,熟练的把性感、悬疑、幽默都融合在一部**里。

  根据希区柯克的理论,所谓的悬疑必须是假设以观众群为主线,透过提供观众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而造成、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的这种紧张气氛。但是为了达到能令人印象深刻和感情印象,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唯剧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都毫不知情,我们可以藉由故事的叙述发展来了解男女演员之间的错综复杂,但是我们却无法推测下一步,希区柯克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事情!

  永远的惊悚代名词

  这种声东击西的游戏手法,却是让后人回味无穷的戏剧张力,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了经典的代表,为许多后辈导演模仿学习。而其中三部纯正一时的**杰作:《后窗》、《西北偏北》、《惊魂记》,更真是典型的线索追踪**,充斥着让我们会想起希区柯克的元素:足智多谋的拍摄手法、不可思议的男女角色关系、戏剧性的真相、明亮鲜明的色彩、内敛的玩笑戏弄、机制风趣的象征符号、和最重要的——能支配人心的悬疑配乐。因为这些元素,成就了“希区柯克”这个与悬疑紧张划上等号的代名词——让人感觉无助、惊吓、祈祷着接下来要(或不要)发生什么——而这,就是这就是希区柯克!

  现在,让我们一同进入希区柯克为我们营造的恐怖悬疑世界吧!

  [编辑本段]生平简历

  好莱坞之前

  希区柯克于1899年生于伦敦东部某小镇的一个天主教家庭,9岁时被送到名为圣·伊格纳修斯公学的基督教学校上学,他在那里接受的是一种将罪恶无处不在观念和逻辑的严密性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育。有一部名为《希区柯克和他的时代》的传记,描绘了那所学校体罚学生的情景和学生们在接受惩罚时的微妙心理:违反校规的学生将遭到鞭打,但他可以自己选择受罚时间,可以在早餐前、中午或晚上临睡前。通常孩子们总是尽量把那个可怕的时刻向后推到晚上,在受罚前的一整天里都处于焦虑、恐惧之中。这种心理体验对希区柯克后来的导演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总是让观众在恐惧、期待中等待凶杀场面的出现。在题为《我为何惧怕黑暗》的文章中,希区柯克认为,在**艺术形式中,营造悬念的关键在于激起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并知道如何在故事发展进程中,在导演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共谋。他把“惊骇”和“悬念”做了比较:惊骇可以使观众惊慌地跳起来,但悬念则使观众一直处于一种狐疑、焦虑的状态。希区柯克曾就此对人作了进一步解释:假设一个场景,我和你坐在房间里漫无边际地聊天,房间里有一颗炸弹轰然爆炸,观众会大惊失色,但这种紧张或许只能持续15秒;现在换一种方法,还是在同样的场景,插入一个炸弹的镜头,告诉观众炸弹放在那儿,并且肯定会在1点钟爆炸,然后再插入一个挂在墙上的钟的镜头,显示现在是差10分1点,再切回到谈话场面。我们仍在闲聊中,对面临的危险浑然不觉,但观众却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一直处于紧张焦虑之中。

  1914年,希区柯克的父亲去世,他离开圣·伊格纳修斯公学,去学习工程学,后来到一家制造公司的广告部从事绘画工作。1919年他投身**界,加入英国的拉斯基影星公司,为公司设计**字幕卡。在那里,他结识了女友阿尔玛,并于1926年12月与阿尔玛举行了婚礼。

  在拉斯基公司,希区柯克平生第一次有机会当导演,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没有引起任何反响的喜剧片《十三号》(1922年),后又拍摄了《经常告诉你的妻子》(1923年)。在这之后希区柯克又被英国的培根·萨维尔·弗雷德曼**公司聘用,并导演了《乐园》(1925年)和《山鹰》(1926年)等。1926年他导演了《房客》,该片的情节设计有点类似猫捉老鼠的游戏,这一点在希区柯克以后拍摄的《深闺疑云》(1941年)和《疑影》(1943年)中也有所体现。

  20世纪初,**正处于无声片时代。希区柯克初期拍摄的影片都是无声片。他认为,拍摄无声影片,要通过巧妙地构图、剪辑并适当地插入一些文字说明来叙述故事。拍摄无声**也使希区柯克在制造视觉效果方面的非凡才能得以充分展现。在影片《房客》中,他用了一张玻璃板,把摄影机放在玻璃板下面,拍摄演员行走时的脚底板,增加了影片的恐怖气氛;拍摄《轻浮的德行》时,他请了一位壁画家来改进背景幕布。他曾说,背景幕布的妙处在于,它可以使你像上帝一样无所不能。随着对有声**的了解,希区柯克也开始在他的影片中刻意、谨慎地使用音响效果。1929年希区柯克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讹诈》,获得观众的喜爱和影评家的一致好评。

  希区柯克在英国的导演生涯极为成功,这期间他的主要作品有《知情太多的人》(1934年)、《三十九级台阶》(1935年)、《失踪的女人》(1938年)等。

  1938年,制片商大卫·塞尔兹尼克邀请希区柯克到好莱坞拍摄一部以沉船故事为背景的影片《泰坦尼克号》,希区柯克于是偕妻子阿尔玛和女儿帕特来到美国,从此定居洛杉矶并最终成为美国公民。拍摄《泰坦尼克号》号的计划因故搁浅,希区柯克转而拍摄《蝴蝶梦》(1940年),这是一部由琼·芳登和劳伦斯·奥立弗共同演绎的浪漫故事。在该片拍摄过程中,制片人塞尔兹尼克希望希区柯克能像当时好莱坞大多数导演那样先拍摄各种镜头,然后再把这些镜头重新剪接。但是希区柯克则坚持严格按照剧本拍摄,并按他自己的意图剪接。正如《希区柯克和他的时代》一书中写的:“希区柯克(拍摄出来)的素材,就像一幅拼图,只能用一种方法拼出来,那就是希区柯克的方法。”

  创作历程

  1899年8月1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莱顿斯通(leytonstone)

  1899年8月13日,蔬菜水果店老板威廉·希区柯克与妻子爱玛的第三个孩子,阿尔弗雷德·约瑟夫·希区柯克出生于伦敦东部的莱顿斯顿。

  8月14日,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妻子艾尔玛·露西·蕾维尔出生于英国的诺丁汉。

  1907年 希区柯克一家迁至伦敦。

  1910年 家人把希区柯克送往伦敦市区的学校就学。从十月起到伦敦圣伊格纳修斯学校学习,在那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学习生活。

  1913年 希区柯克从学校毕业后,开始在伦敦大学选修艺术课程。

  1914年 12月12日父亲威廉·希区柯克去世。进入工程航运学校接受短期培训。

  1915年 希区柯克开始在亨利电讯公司工作,成为一名技术员。

  1919年 6月,在公司创办的企业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麻醉剂》。

  1920年 希区柯克自荐到美国拉斯基明星公司设在伊林斯顿的一个制片厂,开始从事设计字幕的工作,不久即被正式聘用。

  1921年 在拉斯基明星公司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剪辑师艾尔玛·蕾维尔。

  1922年底,最初尝试执导一部名为《皮博迪夫人》(又名:第十三号)的影片。

  1923年 拉斯基明星娱乐公司出现财政危机。迈克尔·巴尔孔、维克多·萨威尔以及约翰·弗里德曼接管伊林斯顿制片厂。在他们制作的第一部影片《女人对女人》中,希区柯克担任助理导演。

  1924年 巴尔孔创办了他的盖恩斯巴洛**公司。希区柯克在拍摄《白色的阴影》、《充满激情的冒险》、《普鲁特的堕落》时,一人身兼多项职务,在拍摄《恶棍》一片时,曾亲赴柏林的乌发**制片厂工作,在那里向德国表现主义**大师汲取经验。希区柯克与艾尔玛·蕾维尔订婚。

  1925年 希区柯克首次独立执导影片《欢乐园》和《山鹰》。两部**均在慕尼黑的埃米尔卡制片厂完成。

  1926年 执导影片《房客》。12月2日,希区柯克与艾尔玛正式结婚。

  1927年 为盖恩斯巴洛公司执导影片《下坡路》和《水性杨花》。然后,希区柯克与英国国际影业公司签约,相继执导了《手镯》和《农夫的妻子》。

  1928年 执导影片《香槟》和《蒙克斯人》。7月7日女儿帕特里夏出生。开始着手改编并执导《讹诈》。

  1929年 希区柯克执导的影片《讹诈》,成为英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有声**。

  1930年 希区柯克根据希恩·奥凯西的舞台剧改编成**《朱诺和孔雀》。在执导影片《谋杀者》和《骗局》期间,参与歌舞片《爱尔斯特的呼声》的部分导演工作。

  1931年年初,为拍摄《骗局》一片与英国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结识。希区柯克后悔艾尔玛携女儿帕特里夏外出旅行。

  1932年 执导影片《第十七号》、《奇怪的富翁》。在这期间又创作执导了《一代红颜》。辞去在英国国际影业公司的职务。

  1933年 执导影片《维也纳的华尔兹》。与迈克尔·巴尔孔再次合作,受聘于英国高蒙影业公司。

  1934年 执导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首次与家人一起到圣莫里茨欢度圣诞。

  1935年 执导影片《三十九级台阶》和《间谍末日》。

  1936年 执导影片《破坏》。因英国高蒙公司宣告破产,希区柯克的聘用合同转到盖恩斯巴洛制片公司。

  1937年 执导影片《年少无知》。赴美国进行首次访问。接着,又执导影片《失踪的女人》。

  1938年 6月,再次赴美访问。7月,与独立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签定合同。同年秋天,执导影片《牙买加旅店》。《失踪的女人》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奖,同时被评选为当年最佳影片。

  1939年 3月,希区柯克一家移居到美国的洛杉矶。在那里结识了托马斯·曼和欧内斯特·海明威。同年秋天,执导影片《蝴蝶梦》。

  1940年 执导影片《海外特派员》和《史密斯夫妇》。希区柯克赴美后第一次返回英国探亲。

  1941年 希区柯克的女儿帕特里夏在百老汇舞台上参加演出。与桑顿·怀尔德合作改编《疑影》的剧本,完成此片拍摄工作。迁入贝尔·艾尔新居。执导影片《海角擒凶》。9月26日,希区柯克的母亲在英国去世。

  1943年 1月4日,希区柯克的哥哥威廉在伦敦去世。执导影片《救生艇》。

  1944年 希区柯克在伦敦执导法语短片《一路平安》和《马达加斯加历险记》,其中一部引起法国抵抗组织的不满。返回美国后开始拍摄影片《爱德华大夫》,其间与萨尔瓦多·达利一起合作。

  1945年 执导影片《美人计》。

  1946年 为了摆脱塞尔兹尼克的控制,在英国与西德尼·伯恩斯坦合作建立独立的制片公司。

  1947年 为塞尔兹尼克执导最后一部影片《帕拉亭案件》。

  1948年 希区柯克自己独立制作的影片《绳索》问世,该片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执导影片《摩羯星座下》。

  1949年 执导影片《怯场》。希区柯克与朋友合作的公司倒闭。开始与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合作拍片。

  1950年 根据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说,拍成**《列车上的陌生人》。希区柯克的女儿帕特首次在父亲执导的影片中扮演正式角色。

  1952年 执导影片《我忏悔》。

  1953年 执导影片《电话谋杀案》(首次采用立体**技术拍摄)和另一部代表作《后窗》。

  1954年 执导影片《捉贼记》,在法国南部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1955年 执导影片《知情太多的人》,这是希区柯克唯一的一部重拍片。同年加入美国国籍。10月,开始拍摄电视系列片《希区柯克剧场》。亲自执层完成电视片《报复》。

  1956年 执导《哈里的麻烦》和《冤枉的人》。

  1957年 秋天开始考虑拍摄《在死者中间》,后来又易名为《眩晕》,不久即正式投拍。9月30日,电视连续剧《深闺疑云》开始播映。法国人克劳德·夏布罗尔与埃里克·罗默尔出版第一部关于希区柯克的论著,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1959年 执导影片《西北偏北》。

  1960年 影片《不准保释法官》的拍摄计划搁浅。执导影片《精神病患者》。

  1963年 希区柯克与环球影片公司签约。执导影片《群鸟》。

  1964年 执导影片《玛尔妮》。由于希区柯克管理过于严厉,开始影响到他与主要演员蒂比·赫德伦的合作关系。

  1965年 8月,在好莱坞接受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特别采访。谈话内容后经整理出版,书名为《希区柯克论**》。

  1966年 深秋,开始投拍影片《破碎的幕布》。

  1968年 4月,希区柯克获得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加州大学授予希区柯克名誉博士学位。

  1969年 执导影片《黄玉》。希区柯克当选为法国文人协会的理事。

  1971年 希区柯克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为拍摄**《狂凶记》,希区柯克回到自己阔别多年的祖国。

  1972年 执导影片《狂凶记》。希区柯克获得金球奖,被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75年 执导影片《家庭阴谋》。希区柯克的身体开始受到多种疾病困扰。

  1978年 从春天开始,筹划拍摄影片《短夜》。

  1979年 3月,希区柯克被美国**艺术学院授予终身成就奖。他的健康每况愈下,被迫放弃他所从事的**工作。

  1980年 1月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希区柯克爵士封号。4月28日晚,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终因肾功能衰退,在洛杉矶逝世。6月3日,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希区柯克举行安魂弥撒。

  [编辑本段]作品年表

  - 1976 - Family Plot - 家庭阴谋 奇案

  - 1972 - Frenzy - 狂凶记 夺命狂凶

  - 1969 - Topaz - 黄宝石

  - 1967 - Torn Curtain - 破幕 冲破铁

  -1965-The Dark Intruder (TV Pilot)-美国《黑暗入侵者》电视剧首集

  - 1964 - Marnie - 玛尔尼 艳贼

  - 1963 - Birds, The - 群鸟 鸟

  - 1960 - Psycho - 精神变态者 惊魂记

  -1960-The Gazebo-《凉亭虚惊》,又译《电话里的声音》

  -1960-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宣传片-主持

  - 1959 - North by Northwest - 西北偏北 北西北

  - 1958 - Vertigo - 眩晕 迷魂记

  - 1956 - Wrong Man, The - 冤枉的人 伸冤记

  - 1956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 知道太多的人(擒凶记)(翻拍)

  - 1955 - The trouble with Harry - 哈里的麻烦 怪尸案

  - 1955 - To Catch a Thief - 捉贼记

  - 1954 - Rear Window - 后窗

  - 1954 - Dial M for Murder - 电话谋杀案 电话情杀案

  -1954-美国安全驾驶宣传片-演员

  - 1953 - I Confess - 忏情恨 我坦白

  - 1951 - Strangers on a Train - 火车怪客 列车上的陌生人

  - 1950 - Stage Fright - 怯场 欲海惊魂

  - 1949 - Under Capricorn - 在摩羯星下 历劫佳人

  - 1948 - Rope - 绳索 夺魂索

  - 1947 - Paradine Case, The - 帕拉亭案件 凄艳断肠花

  - 1946 - Notorious - 美人计

  - 1945 - Spellbound - 爱德华大夫

  -1945-《F3080》或《Memory Of The Camps》-《集中营的记忆》-顾问

  - 1944 - Aventure malgache - 马达加斯加历险记

  - 1944 - Bon Voyage - 一路平安

  - 1944 - Lifeboat - 救生船

  - 1943 - Shadow of a Doubt - 疑影,又译《辣手催花》

  -1943-战争债券宣传短片-导演

  - 1942 - Saboteur - 破坏分子,又译《海角擒凶》

  - 1941 - Suspicion - 深闺疑云

  - 1941 - Mr & Mrs Smith - 史密斯夫妇

  - 1940 - Foreign Correspondent - 海外特派员

  -1940-The House across the Bay -《海湾那边的屋子》(拍摄部分内容)

  - 1940 - Rebecca - 蝴蝶梦

  - 1939 - Jamaica Inn - 牙买加客栈

  - 1938 - Lady Vanishes, The - 失踪的女人 失踪的贵妇,又译《贵妇失踪案》

  - 1937 - Young and Innocent - 年轻姑娘 年轻与无知,又译《年少无知》

  - 1936 - Sabotage - 破坏,又译《阴谋破坏》

  - 1936 - Secret Agent - 间谍末日又译《间谍》

  - 1935 - The 39 Steps - 三十九级台阶 国防大揭密

  - 1934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擒凶记 知道太多的人34年版

  -1934-Waltzes From Vienna-《维也纳的华尔兹》

  - 1933 - Waltzes from Vienna - 维也纳的华尔兹

  - 1932 - Number Seventeen - 十七号

  - 1932 - Rich and Strange - 奇怪的富翁

  -1932-lord Camber's Ladies-坎伯勋爵的妻妾们

  - 1931 - Skin Game, The - 骗局

  - 1930 - Elstree Calling - 埃尔斯屈里的职业

  - 1930 - Juno and the Paycock - 朱诺与孔雀

  - 1930 - Murder! - 凶手

  -1930-Mary-玛丽-(Murder!的德国版本)

  -1930-Harmony Heaven-和谐天堂

  - 1929 - Blackmail - 讹诈

  - 1929 - Manxman, The - 孟克斯人

  - 1928 - Champagne - 香槟

  - 1928 - Farmer's Wife, The - 农夫的妻子

  - 1927 - Easy Virtue - 轻浮的德行

  - 1927 - Downhill - 下坡

  - 1927 - Ring, The - 指环

  - 1926 - Lodger, The - 寄宿人

  - 1926 - Mountain Eagle, The - 山鹰

  - 1925 - Pleasure Garden, The - 快乐之园

  - 1925 -The Prude's Fall-普鲁特的堕落

  - 1925 -The Backguard -恶棍

  - 1925 -The White Shadow -白色阴影

  - 1923 - Always Tell Your Wife - 永远告诉你的妻子

  - 1922 -Woman to Woman -女人对女人

  - 1922 - Number 13 - 十三号

1

白衣女人

The Woman in White

Wilkie Collins

(1859)

书名:白衣女人

作者: [英]威尔基·柯林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叶冬心

出版时间: 200703

页数: 513

定价: 17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文名著文库

ISBN: 9787532741687

作者威尔基·柯林斯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悬念小说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主人公面貌相似这一特点为背景,发挥人类为崇高的爱而舍生忘死的精神。白衣女人由于爱慕劳娜,逃出疯人院后,却不顾危险,一再设法去搭救劳娜,以致最后遭来杀身之祸。该书为作者开创了写侦探小说的先河,也为英国文学另辟了一条新的蹊径。

2

列车上的陌生人

Strangers on a Train

by Patricia Highsmith

(1950)

书名:列车上的陌生人

作者: [美]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Strangers on a Train

译者: 张俊锋

出版时间: 201011

页数: 298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史密斯作品

ISBN: 9787532751846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封闭车厢中,两名旅客各怀鬼胎而来,密谋策划一次“交换谋杀”,替对方完成杀人目的。然而,当计划开始实施时,他们又陷入了无法逃脱的怪圈。该作家在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50位最伟大的犯罪小说作家中位居榜首,而本书是她的成名作,被希区柯克改编成著名**。

3

时间的女儿

The Daughter of Time

by Josephine Tey

(1951)

书名:时间的女儿

作者: [英] 约瑟芬•铁伊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原作名: The Daughter of Time

译者: 王星

出版时间: 201210

页数: 205

定价: 3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午夜文库·大师系列:约瑟芬·铁伊作品

ISBN: 9787513304306

约瑟芬·铁伊,是古典推理最高峰的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The Daughter ofTime这个书名出自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句名言:"Thetruth is the daughter oftime, not of authority"意思是真相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利的女儿。这句名言反应铁伊在书里的指控:国王亨利七世谋杀王子并篡改历史。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推理小说,甚至很“不像”一本推理小说。小说中所谓的案件是英国历史上一宗家喻户晓的故事:理查三世为了篡取王位,谋杀了囚禁在伦敦塔上的两个小王子。 “罪行”令人发指,更令人深思。但是病床上的格兰特探长却根据他缜密的推理,一举推翻了流传四百年之久的历史定论,并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未必就是你听来或看来的那样!

4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The Complete SherlockHolmes

Arthur Conan Doyle

(1892-1927)

书名:福尔摩斯探案集

作者: [英]柯南`道尔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译者: 邓小红

出版时间: 1999

页数: 412

定价: 15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界文学文库(全译本)

ISBN: 9787540211981

本书作者柯南·道尔(1859——1930)被誉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迄今为止仍是全国世界最畅销侦探小说作家之一。年轻时就学于爱于堡医科大学,毕业后行医,工作之余对侦探故事产生了兴趣,开始尝试写作。首部侦探小说《血字研究》,几经周折终于发表,就此开启了他的写作生涯。两年后又发表《四个签名》,一炮走红。遂于一八九一年弃医从文,成为专职侦探小说作家。此后他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写出一系列精彩的侦探故事。如《波斯米亚丑闻》、《红发会》、《五个桔核》等。短短几年后道尔的名声便如日中天,经济状况也大为改观,于是他生在一八九四年决定金盆洗手,在小说《最后一案》中让福尔摩斯在搏斗中坠崖而死。不料他的读者对这个结局大为不满,甚至感到气愤,他们已经习惯经常读到福尔摩斯探案故事,他们不相信这位了不起的大侦探竟会这样死去。读者的抗议使道尔深受感动和鼓舞,作为对读者热切希望的回应,他又握起想像之笔,构思新的案件,在《空屋》一案中让福尔摩斯死而复生,满足了读者的愿望。随后又相继写出《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归来记》、《恐怖山谷》、《冒险史》、《回忆录》、《最后致意》等作品。到一九二九年,他的全部侦探故事集结为《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上下)卷在英国出版。 翌年七月七日,柯南·道尔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一岁。

5

罗杰疑案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Agatha Christie

(1926)

书名:罗杰疑案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译者: 张江云

出版时间: 200605

页数: 306

定价: 21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系列

ISBN: 9787020056293

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罗杰疑案》。主人公艾克罗伊德是个知道得太多的人。他知道他爱着的女人毒死了她的第一个丈夫。他知道有人在敲诈她——现在他知道她因服用过量药物而自杀身亡。晚班邮件很快就会让他知道那个神秘的敲诈者是谁。但是罗杰没能把信读完就死了——他坐在书房里被人用刀抹了脖子。

6

贝热拉克的疯子

The Madman of Bergerac

Georges Simenon

(1932)

书名:贝热拉克的疯子

作者: [比]西默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译者: 汪家荣 / 史美珍

出版时间: 1980

页数: 135

定价: 037

装帧: 平装

统一书号: 10215-6

乔治·西默农(GeorgesSimenon,1903-1989),世界闻名的法语侦探小说家,作品超过450部,全球销售超过五亿册,是全世界最多产与最畅销的作家。

7

丧钟九鸣

The Nine Tailors

Dorothy L Sayers

(1934)

书名:丧钟九鸣

作者: [英]多萝西·塞耶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Nine Tailors

译者: 周晓阳

出版时间: 201501

页数: 330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多萝西·塞耶斯经典推理

ISBN: 9787532767717

多萝西·L·塞耶斯是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戏剧家、神学理论家兼翻译家。善良的肃尔普夫人因病去世,人们在丧钟下埋葬了她。不久她的丈夫肃尔普先生也去世了,在人们挖开肃尔普夫人的坟墓想将他们二人合葬之际,却在棺木上发现了一具被严重损毁的无名男尸,这惊骇了整个镇上的人们,也吸引了路过此地的名侦探温西勋爵。这究竟是谁的尸体?丧钟究竟又是为谁而鸣?多萝西· L·塞耶斯在层层推进中为我们破解了整个谜团。

8

蝴蝶梦

Rebecca

Daphne du Maurier

(1938)

书名:蝴蝶梦

作者: [英] 达夫妮·杜穆里埃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Rebecca

译者: 林智玲 / 程德

出版时间: 200608

页数: 414

定价: 17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文名著文库

ISBN: 9787532740161

《蝴蝶梦》原名《吕蓓卡》(又译《丽贝卡》),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发表于1938年。达夫妮·杜穆里埃在本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吕蓓卡的形象。主人公吕蓓卡于小说开始时即已死去,从未在书中出现,却时时处处音容宛在,并能通过其忠仆、情夫等继续控制曼陀丽庄园,直至最后将这个庄园烧毁。一方面是缠绵悱恻的怀乡忆旧,另一方面是阴森压抑的绝望恐怖

,加之全书悬念不断,使该书成为多年畅销不衰的浪漫主义名著。

9

情系冰雪

Miss Smilla’s Feeling for Snow

Peter Høeg

(1992)

书名:Miss Smilla’s Feeling for Snow

作者:Peter Høeg

情系冰雪是丹麦作家彼得哈格的犯罪小说,获得过英国犯罪推理小说协会银匕首奖,1997年曾被拍成**。小说通过对一个小孩是否是被从哥本哈根的楼顶推下去还是掉下去的调查,向读者展现了北欧犯罪小说的侦探风格。

10

冷血

In Cold Blood

Truman Capote

(1966)

书名:冷血

作者:[美]杜鲁门·卡波特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作名: In Cold Blood

译者: 夏杪

出版时间: 201310

页数: 359

定价: 3950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桂冠文丛

ISBN: 9787544264341

《冷血》是美国作家楚门·卡波特于1966出版的小说,详述1959年一起位于堪萨斯州霍尔库姆,优渥农人赫伯特·克拉特一家遭灭门的残暴凶杀案。卡波特获悉此事后,与好友作家哈波·李决定一同前往当地进行调查。他们访问了当地居民与该案的调查人员,摘记了上千页的纪录。凶手狄克与贝利在犯案后不久被逮捕,卡波特随后耗尽六年心血著成此书。《冷血》被公认是非虚构小说鼻祖及新新闻主义先驱,同时也成了卡波特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11

玫瑰的名字

The Name of the Rose

Umberto Eco

(1980)

书名:玫瑰的名字

作者: [意] 翁贝托·埃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Il nome della rosa

译者: 沈萼梅 / 刘锡荣

出版时间: 201003

页数: 570

定价: 33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ISBN: 9787532748549

翁贝托·埃科是当代欧洲最著名的学者和作家。《玫瑰的名字》是他的第一本小说,自1980年出版后,迅速赢得各界一致好评,荣获意大利两个最高文学奖和法国的文学奖,席卷欧美各地的畅销排行榜,迄今销售已超过一千六百万册,并被翻译成三十五种文字,在美、加、英、法、德均被誉为“最佳小说”。小说揉合了14世纪背景下的基督教的派系斗争、宗教理念争论,讲述一桩14世纪的修道院神秘谋杀案,揭露了中世纪的黑暗,对人类的欲望、信仰、爱情与犯罪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2

纽约三部曲

The New York Trilogy

Paul Auster

(1985-1986)

书名:纽约三部曲

作者: [美]保罗·奥斯特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译者: 文敏

出版时间: 200703

页数: 334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保罗·奥斯特作品

ISBN: 9787533924553

保罗·奥斯特(PaulAuster) 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导演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纽约三部曲》是奥斯特倍受国际赞誉的代表作,奥斯特透过玻璃城、幽灵、锁闭的房间三个独特的故事结合成一本充满惊奇趣味又令人深思的小说,更带领读者体验了一场心灵拓展的冒险之旅。

13

头号书迷

Misery

Stephen King

(1987)

书名:头号书迷

作者: [美]斯蒂芬·金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Misery

译者: 柯清心

出版时间: 201312

页数: 264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99畅销文库:斯蒂芬·金

ISBN: 9787532150779

斯蒂芬·金是一位作品多产,屡获奖项的美国畅销书作家,编写过剧本、专栏评论,曾担任**导演、制片人以及演员。《头号书迷》(译名)采用了狄更斯式的“书中书”结构。在贯穿始终的恐怖气氛中,如珠玉般点缀着斯蒂芬•金对于小说创作的真知灼见: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关系,讲故事之人的艰辛、愉悦和责任,灵感的本质,“严肃”写作和“流行”写作之间的区别。谢尔登的形象充满自传色彩;安妮则不是被简单地视为怪物,而是以细腻并通常感人的笔触加以塑造,使得绑架者和人质之间扭曲的互动关系真实可信。这本书展现了斯蒂芬•金对于人类心理的深刻理解。

更多斯蒂芬·金背后的故事移步《大银幕上的斯蒂芬·金》

书名:大银幕上的斯蒂芬•金

作者: [英]马克•布朗宁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STEPHEN KING ON THE BIG SCREEN

译者: 黄剑 / 姜丙鸽

出版年: 2016-1

页数: 384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0057748

从1976年至今,已经有超过45部**改编自斯蒂芬·金扣人心弦的文学作品,在《大银幕上的斯蒂芬·金》这本书里,马克·布朗宁解决了为什么改编自畅销书作家的**会比其他改编**更加成功这一问题。《绿里奇迹》和《肖申克的救赎》作为监狱**是如何大获成功的?《狂犬惊魂》和《闪灵》为什么最终定位成了家庭剧?《克里斯汀魅力》和《劫梦惊魂》只是二流**吗?《闪灵》是如何成为史上最经典的恐怖片之一的?不可错过的**大师指南《大银幕上的斯蒂芬·金》一书带你揭秘“金”牌作家的银幕之路。

►点此了解 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作品清单

14

长眠不醒

The Big Sleep

by Raymond Chandler

(1939)

书名:长眠不醒

作者: [美]雷蒙德·钱德勒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午夜文库典藏本·第一辑

译者: 傅惟慈

出版时间: 201001

页数: 257

定价: 32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午夜文库典藏本

ISBN: 9787802257467

《长眠不醒》是雷蒙·钱德勒1939年的小说,曾二度(1946年、1978年)被改编为**。《长眠不醒》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古怪的父亲和一对古怪的姐妹。老迈而富有的将军请马洛去寻找他的女婿,他的两个女儿却一直阻止马洛采取进一步行动,花痴一样的妹妹甚至偷偷爬到马洛的床上。诱惑力十足的姐姐则送上双唇。只认识钱的混混、最有情意的流氓、租售*秽书籍的同性恋……马洛本来只是找一个失踪的人,结果却见了这么多人。他要一个一个和他们打交道,用他利如刀锋的语言、拳头和手枪。

15

洛城机密

LA Confidential

James Ellroy

(1990)

书名:洛城机密

作者: [美]詹姆斯·艾尔罗伊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洛城四部曲之三

原作名: LA Confidential

译者: 姚向辉

出版时间: 201501

页数: 504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洛城四部曲

ISBN: 9787532767182

艾尔罗伊是美国著名犯罪小说作家。其作品具有浓厚的黑色悬疑色彩,罪恶、性欲、极度病态和颠倒混乱的人物是其作品的标识符。艾尔罗伊小说以短促简练的句子、快速转换的场景,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无边泥沼般的洛杉矶。《洛城机密》中,1950年代的洛杉矶是一座流光溢彩的罪恶之都。从奢华气派的市区豪宅到肮脏堕落的贫民窟夜总会,从道貌岸然的政客高官到掌控地下王国的黑帮头目,腐化与享乐、危险与激情无处不在。然而,这场权利与黑金的盛宴即将被一场噩梦打断:一场恐怖的屠杀案如同一道突如其来的霹雳,毫无征兆地划破了阴沉的洛城天空。被卷入这场风暴的是三位洛城警探——荣誉、罪恶与鲜血将他们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了一起。

16

祖国

Fatherland

Robert Harris

(1992)

书名:祖国

作者: [英]罗伯特·哈里斯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作名: Fatherland

译者: 许琼莹

出版时间: 201209

页数: 381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20091812

罗伯特•哈里斯是英国最重量级畅销小说家。1957年出生于英国诺丁汉,就读于剑桥大学塞尔文学院时已展露出过人才华,曾任剑桥辩论协会主席。《祖国》是一部虚构历史的惊悚小说:纳粹德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年后,希特勒正等待他七十五岁诞辰的到来。一桩发生在柏林郊外湖边的命案引起了刑警马栩的注意,经过调查,他发现这是一个针对数名纳粹高官的连环谋杀行动。随着马栩抽丝剥茧,追踪至事件核心,却发现在这些精心布置的谋杀案背后,隐藏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17

凯利帮真史

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

Peter Carey

(2000)

书名:凯利帮真史

作者: [澳]彼得·凯里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李尧

出版时间: 200401

页数: 433

定价: 2200元

装帧: 简装本

丛书: 廊桥书系

ISBN: 9787020044436

凯里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迄今为止,他已经出版七部长篇小说、多部儿童文学作品和短篇小说集。《凯利帮真史》以19世纪为背景,讲述了被迫流亡到澳大利亚的爱尔兰人内德·凯利的一生,是一部表现英雄豪壮及其走向末路的历史剧。全书由内德·凯利写给女儿的13包手稿、信件组成,每包即为一章,行文非常具有真实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英雄、盗匪的行侠冒险传奇,几乎是历各代、放四海,众人最为乐道的故事内容。它们的魅力所及,不但留传于古老的中世纪,也活跃于19世纪的近现代,吸引无数的作家知识分子去更新挖掘。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彼得・凯里就以其天赋的笔触将奇丽的色彩,悲壮的情感赋予了澳大利亚的一位家喻户晓的绿林好汉内德・凯利。他以其写给女儿的书信的独特形式,将我们进入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草莽天地。看那群化身民间正义与自由精神的“盗匪”,因何落草、因何为寇,如何行侠、如何复仇,怎样与那些貌似君子的国家机器们周旋,又如何为那些受尽欺压的人们谋取幸福。彼得・凯里以浪漫之笔,从人们记忆中析解出“凯利帮”的历史,娓娓道出官逼民反的侠义故事之所以永远动人的魅力所在。本书曾获2001年英国图书布克奖。

18

指匠情挑

Fingersmith

Sarah Waters

(2002)

书名:Fingersmith

作者: Sarah Waters

出版社: Virago Press

译者: 指匠情挑

出版时间: 2003

页数: 560

定价: GBP 899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1860498831

沃特斯是英国女作家,1966年7月21日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彭布罗克郡,多数作品因以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为背景而出名《指匠情挑》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的地下出版和传播,阴暗的伦敦贫民窟,以及疯人院的场景,垫了棉垫的墙壁、同性恋的狱监、各种刑罚,还有流行绅士们密谋把自己妻子关进疯人院以获取其财产,疯人院里关满了某某太太,某某夫人等等,都做了细致真实的描述。

19

威彻尔先生的猜疑

The Suspicions of Mr Whicher

Kate Summerscale

(2009)

书名:威彻尔先生的猜疑

作者: 凯特·沙莫史克尔

副标题: 罗德丘宅谋杀案

原作名: The Suspicions of Mr Whicher: The Murder at Road Hill House

译者: 黄煜文

出版时间: 201108

页数: 425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6098215

凯特·莎莫史克尔是一名英国作家及记者。《威彻尔先生的猜疑》描述了1860年发生在英国南部威尔特郡的一桩离奇凶杀案——三岁的男孩儿肯特夜间在卧室失踪,后来发现小孩的尸体被埋藏在佣人厕所的地面下,随着事件的披露,猜疑聚焦到了他的家人和家里的仆人。该案件是当年轰动英伦三岛的一桩谋杀案,虽然当年已经结案,但该书作者在140多年后,将所有关于这件凶杀案的历史档案翻出,想要解决一些自己关于这桩案件的疑问。

20

矮子当道

Get Shorty

Elmore Leonard

(1990)

书名:矮子当道

作者: [美] 埃尔默·伦纳德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Get Shorty

译者: 姚向辉

出版时间: 201606

装帧: 平装

丛书: 埃尔默·伦纳德作品

ISBN: 9787519205539

埃尔默·伦纳德是位多产的犯罪小说作家,有“底特律的狄更斯”之称,《矮子当道》、《火线警探》、《危险关系》、《战略高手》都是他的得意之作。《矮子当道》讲述奇利为追回借款来到了洛杉矶。他接受了一家赌场派给他的任务——向二流**制作人哈里收取赌债。不料奇利是个超级影迷。他非但没有打断哈里的腿,反而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向哈里提出了一个影片创意。由此奇利发现自己有制作**的天赋,便毅然改行,作了好莱坞的制人。

更多埃尔默·伦纳德作品

书名:危险关系

作者: [美] 埃尔默·伦纳德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Rum Punch

译者: 姚向辉

出版时间: 201608

页数: 334

装帧: 平装

丛书: 埃尔默·伦纳德作品

ISBN: 9787519209599

杰姬•布朗,空姐,飞行了十九年,今年四十四岁。某天下飞机后,她被捕了,她的行李箱里藏匿了大量现金和一包毒品,她过的从来不是四平八稳的人生。杰姬一直在帮军火贩子运送现金,现在事情即将败露,一边是不断施压要求合作的警察,一边是狡诈残暴、企图灭口的老板。杰姬的生活即将被摧毁,但她是杰姬•布朗,不断犯错却也不断重新开始。于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开始了。

该作品出版后不久便被搬上了大银幕,由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由出演过《低俗小说》的著名影星塞缪尔•杰克逊主演,是昆汀**中风格最独特,最与众不同的一部。

书名:战略高手

作者: [美] 埃尔默·伦纳德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Out of Sight

译者: 姚向辉

出版时间: 即将出版

装帧: 平装

丛书: 埃尔默·伦纳德作品

  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 1927-1980),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新超现实主义”(“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之一。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渡口,早年就读于肯庸学院,曾师从大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然而后来转向“新超现实主义”。五十年代末,他与罗伯特·勃莱等人一起创办诗刊《五十年代》(后依次改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使其成为美国战后反学院派诗歌的主要阵地。他先后著有《我们将在河边会面吗?》(1968)、《诗集》(1971,该诗集于1972年荣获普利策诗歌奖)、《两位公民》(1973)、《意大利之夏》(1976)、《绿墙》、《圣犹大》、《树枝不会折断》、《致一棵开花的梨树》、《这个旅程》等多卷。赖特其沉思型的抒情短诗而著名于世,他热爱大自然,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将其田园式的新超现实主义建立在强有力的意象和简洁的口语之上,在总体上赋予自然景色以深层意识的暗示,试图唤起超脱现实返回大自然的欲望,从大自然中找到安宁。 他终身在大学任教,1980年去世。虽然他去世较早,但他留下的诗作却产生了较大影响,足以使他在二十世纪美国后现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超现实主义是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诗歌运动,通常被归为后现代主义。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兴起于本世纪20年代以法国作家布勒东、艾吕雅、阿拉贡、苏波等人为代表的法国超现实主义。新超现实主义者自己不喜欢这个名称,他们更愿意说自己创作的是“深意象诗”。

  这一派诗人抛弃有意识的“自我”,也抛弃社会的存在,试图躲进“无意识的、唯我的宗教情绪”中去,认为只有潜意识才能认识真理。他们运用深层意象、“思想的语言”和“梦的文法”,从超现实的、非理性的角度去批判和讽刺社会。新超现实主义的产生同1968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超现实主义虽然是一个很松散的文学流派,但影响十分广泛,当代的许多诗人,尤其是30岁左右的青年诗人都热衷于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作。其中伯莱和赖特是新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深意象诗”诗人在艺术实践中刻意学习和模仿中国诗歌的意境和创作方法,形成了与法国超现实主义迥然不同的分割。

  深意象诗是在意象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同意象诗有着类似的地方,它们都强调意象的并置和罗列,主张发挥诗人的主观能力,在诗作中表现独特的感受。但深层意象诗更加重视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因而它描写的感受在表面看来常常是荒谬的。布莱曾说,深层意象诗是通过对无意识的开掘,使得想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成为可能,使意象从心灵深处跃起。也许我们可以说,深层意象诗人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直觉感受、又对这一感受做了主观的理性加工之后而成的作品。 |

  、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 1914-1998):二十世纪墨西哥著名诗人、散文作家、拉丁美洲三大诗人之一,生于墨西哥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就读于墨西哥大学,三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38年在巴黎参加了超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四十年代进入外交界,后来作为外交官出使法国、日本和印度等国,1968年为抗议墨西哥政府镇压学生愤而辞去墨西哥驻印度大使,然后到英美一些大学讲授文学,1971年回到墨西哥继续从事文学活动,先后创办文学刊物《复数》和《回归》,直到1998年去世。他一生著述颇丰,诗集有《在你明澈的影子下》、《灾难与奇迹》、《一首圣歌的种籽》、《鹰还是太阳?》、《狂暴的季节》、《法定日》、《火蛇》、《东坡》、《朝向开端》、《布兰科》、《回归》、《影子草图》、《内部的树》等;散文集和文论集主要有《孤独的迷宫》、《变之潮流》、《淤泥的孩子》、《汽笛与贝壳》等,他于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的创作融合了拉美本土文化及西班牙语系的文学传统,继承欧洲现代主义的形而上追索以及用语言创造自由境界的信念,在他的诗歌世界里,强烈的瞬间经验和复杂的历史意识,个人的生命直觉和人类的文化传统达到了强烈合一。他的后期诗作更自觉地将东西方文化熔于一炉,其诗作由繁复回到具体明澈,可以说是受到东方古典诗歌的启示。他翻译过王维、李白、杜甫等中国古代诗歌大师的作品。

  2

  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 1927-1980):詹姆斯·赖特,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新超现实主义”(即“深度意象”)诗歌流派主将之一,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渡口,早年就读于肯庸学院,曾师从大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然而后来转向“新超现实主义”。五十年代末,他与罗伯特·勃莱等人一起创办诗刊《五十年代》(后依次改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使其成为美国战后反学院派诗歌的主要阵地。他先后出版了诗集《绿墙》(1957)、《圣犹大》(1959)、《树枝不会折断》(1963)、《我们是否在河边聚集》(1968)、《诗合集》(1971)、《两个公民》(1973)、《致一棵开花的梨树》(1977)、《这旅程》(1982)等多卷,其中《诗合集》于1972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另外他还留下了大量的散文和散文诗,散文结集为《意大利夏天的瞬间》出版。他终身在大学任教,1980年去世。

  赖特以其沉思型的抒情短诗而著名于世,他热爱大自然,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将其田园式的新超现实主义建立在强有力的意象和简洁的口语之上,在总体上赋予自然景色以深层意识的暗示,试图唤起超脱现实返回大自然的欲望,从大自然中找到安宁。虽然他去世较早,但他留下的诗作却产生了较大影响,足以使他在二十世纪美国后现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3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大卫·赫伯特·劳伦斯,二十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之一,生于诺丁汉郡,父亲是矿工,中学毕业后凭着奖学金上了诺丁汉大学,后来成为小学教师。他于1914年与弗莉达结婚,过着流浪生活,先后到过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和澳大利亚,曾经多次试图建立逃避现实社会的理想公社,但终归失败。他的长篇小说作品主要有《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0)以及《恰特莱夫人的情人》等,其小说画面宽广,想象力气魄大,主题是婚姻中的两性关系,他深入而勇敢地探讨了两性关系的现实和意义,这在当时是极为大胆的,从而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有早期诗集《情诗及其他》(1913)、晚期诗集《诗集》(1929)等。另外有一册《最后的诗》出版于他死后的1933年,他的好友、英国著名诗人理查德·奥尔丁顿为之写了序。他的诗作早期诗作多有意象派特征,画面清晰,语言自然流畅;中晚期作品则兼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特色,揭示了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努力发掘人类的下意识,其中的复杂性体现出了极大魅力。他的代表作《死亡之舟》体现出诗人内心充满了苦闷而寻找出路的心情,整个诗篇充满了神秘的象征、哲理无穷无尽的寓意,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同时反映了现实生活。

  巴勃鲁·聂鲁达( Pablo Neruda, 19O4~ 1973)智利诗人。生于帕拉尔城。少年时代就喜爱写诗并起笔名为聂鲁达,16岁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 1928年进入外交界任驻外领事、大使等职。1945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同年加入智利***。后因国内政局变化,流亡国外。曾当选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1973年逝世。

  聂鲁达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

威廉·拉姆生于1779年3月15日,后来顺利的封为梅尔本勋爵。他是一个懒散、聪明和很漂亮的人。拉姆家族并不是老牌的辉格党贵族。他的家族是三代前由一位事业上很成功的诺丁汉地方检查官建立的。威廉·拉姆的父亲,第一代梅尔本子爵用钱买了一个议员的职位。他的母亲伊丽萨白·米尔班克是现代版的阿斯帕西娅,她“不贞洁,很不贞洁”,他的儿子威廉承认。威廉的父亲很可能是格伦维尔家族那位富裕的、古怪的埃格雷蒙勋爵:他的兄弟乔治据说是当王子时的乔治四世的私生子 。其他几个兄弟的身世更搞不清了。也许由于这个原因,这个家庭很幸福。

威廉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毕业后,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了两年,他发现格拉斯哥是一个肮脏的城市。至于他的同学---他对他的母亲说,“实际情况是,这些苏格兰大学很想把学生培养成虚荣清高,满身学究气的人------你不能又学习,又了解世界,二者不可兼得。”

威廉正走向律师界---在他的长兄去世后他成为贵族爵位继承人时当过一次辩护律师,酬金一个金币。从那时起,步入政界可能会成为他的命运,这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名青年,他拥有一名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追随着的所有偏见。因此,他曾希望拿破仑会打败英国。他26岁时当选为莱姆斯特选区的议员。

这时,他同贝斯巴勒夫人的女儿卡洛琳·庞森比结了婚。庞森比是一位金发碧眼,放荡不羁的漂亮女郎。这两人的婚姻是一场灾难:“他脾气虽好,但偏执而不正派;她放荡浪漫,脾气古怪”(格雷维尔语)。这个女人的放荡发展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他们唯一的孩子奥古斯塔斯智力上有缺陷。

1812年的一个夜晚,卡洛琳在晚会上同拜伦勋爵不期而遇,并断定与他相识是“愚蠢的、有害的和危险的,”换句话说,他必定成为她的情人之一,情况果然如此。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他们的私通成了上流社会的全部话题。拜伦无意过一种固定的风流生活,但他发现自己被这个女人的放纵的情欲所控制。他好不容易才摆脱了这种情感的控制,而卡洛琳则继续搞这种冒险勾当,而且手段愈加不体面,做法愈加荒唐。

威廉·拉姆对此冷嘲热讽,嗤之以鼻,但对妻子的变态行为却有抱着某种同情心,虽然她的行为已远远超出了辉格党的一位贵族所能容忍的限度。甚至她写的小说《格勒纳翁》---她几乎不加掩饰地记述了她同拜伦之间的风流韵事,并含有对梅尔本家族及其友人的刻薄描写----也没有使他们离婚,尽管由于这个原因卡洛琳被排除出了上流社会。即奥尔马克俱乐部。他任然为这位无可救药的女人所迷。他漫不经心、懒散轻率的性格似乎会使他在政治生活中一事无成。他的堂兄弟帕麦斯顿勋爵抱怨说,“他吃的太多而不运动。”(但也不能小看了帕麦斯顿自己的胃口。他在世的最后一年,有一次一气吃了两盘甲鱼汤,一份牡蛎酱鲟鱼;一个馅饼,两片炕羊肉;一片火腿,外加火鸡肉;布丁;几瓣桔子和半个大梨。)

与此同时,梅尔本与他同时代、同阶级的其他人一样,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冲击。这场革命表明,“进步的东西”也可能有其丑陋的一面。如果有谁对巴黎发生的事变给当时英国舆论带来的那种混乱表示怀疑的话,他只要读一读霍勒斯·沃波尔(他曾同情过美国革命)的信件就够了。他气愤之下,在写给奥索里女士的信中说:“确实,夫人,在我的词典里已找不到一个能表达我的感受的字眼。残暴、野蛮等字眼是用来形容贫穷愚昧的印第安人、黑人、以及鬣狗的········在任何词典中都找不到可以用来形容发生在文明的十八世纪这一恐怖事件。”辉格党人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同法国对抗,一派反对同这个国家打仗。拉姆是温和派,对两派都表示同情。

他认为乔治·坎宁会建立一个他所希望的那种政府。但是,1812年,摄政王选择了托利党来组阁,坎宁得不到利物浦伯爵的赏识,被排挤出了政府。拉姆于该年8月辞职。此前四个月,《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使拜伦成了欧洲最负盛名的诗人,成了一块吸引着伦敦每一个疯狂女人的磁条。在此后四年中,拉姆退出了政坛,这是件好事。在这四年结束时,《格勒纳翁》问世了。为此,拉姆发誓拒不再见卡洛琳---他并没有信守这个誓言。

后来他当上了北安普顿选区的议员。卡洛琳于1828年1月去世 。这时,拉姆在坎宁领导的政府中任爱尔兰总督。他在1828年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了梅尔本勋爵。看来他尽管遭受到不幸,但将实现乔治四世和卡斯尔雷子爵所预言的他在政治上的那种前途。但是,曾经是他的婚姻免遭破裂的那种随和的和令人啼笑皆非的性格对他仍然是不利的。

他在都柏林住了一年,这正好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同一位漂亮的夫人发生一段风流韵事。这位夫人是爱尔兰贵族(也是一位牧师)布兰登勋爵的妻子。当丈夫的原意对妻子的越轨行为不予治理,条件是梅尔本应作出安排,是他成为主教。但事实证明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对梅尔本的起诉站不住脚,法官不受理此案。虽然不能断定两人的关系有多深,但应当指出的是,梅尔本自愿给布兰登夫人留下一笔养老金。

梅尔本在爱尔兰期间,坎宁和戈德里奇子爵领导的两届内阁相继结束了他们的任期,而当继承首相职位的威灵顿公爵组成了一个明显是清一色的托利党政权之后,梅尔本就辞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877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