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生平经历

贝多芬生平经历,第1张

问题一:贝多芬一生的经历 1770年12月17日生于德国波恩

1774年 他的父亲为了使贝多芬成为像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强迫年少的贝多芬学习音乐和长时间的练习钢琴。

1778年 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登台演出。

1781年 跟随乐队指挥奈弗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

1783年 任宫廷乐队羽管键钢琴演奏家

1787年 在维也纳与莫扎特会面。

1788年 在一支歌剧院乐队里作中提琴手

1789年 在波恩大学学习

1792年 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1795年 他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曲目是第二钢琴协奏曲,由他本人演奏钢琴。演出获得了成功。

1796年 出现耳疾先兆

1803年 完成划时代的《第三交响曲》,并准备献给拿破仑。

1804年 拿破仑称帝,贝多芬功去了第三交响曲上写有献给拿破仑的扉页,而写上了一句话“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

1808年 同时发表了第五交响曲《命运》与第六交响曲《田园》。

1809年 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1815年11月15日,其弟卡尔去世,贝多芬成为侄子卡尔的监护人。

1815年-1819年 经历4年的创作衰竭期。他一方面受到当时欧洲封建复辟的影响,情绪低落,一方面去收集、整理欧洲各地的民歌。

1824年 完成第九交响曲并在5月7日首演,盛况空前。

1826年 侄子卡尔自杀未遂,贝多芬精神大受打击,健康日益恶化

1827年 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

1827年 3月29日两万名维也纳市民参加了他的葬礼,当局要出动军队维持秩序

问题二: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和他做过什么事? 贝多芬生平简介  公元1770年12月16日~公元1827年3月26日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享有“伟大的乐圣”之称。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  其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候。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  他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习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  病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而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脱开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  他于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1802年到1815年间有时被称为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症在不断加剧,从此便深居简出。他那日渐严重的失聪症使人们形成了他是一个厌世者的错误印象。他曾同好几个妙龄少女有过海誓山盟,但最终却似乎都在不幸中结束。他终生未娶。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 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笼罩着欧洲大陆。  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歌上。  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来。  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贝多芬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处女作是在1783年发表的。他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1792年,贝多芬返回维也纳,在一段时期里求教于海顿(享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德国作曲家)──当时维也纳首屈一指的作曲家“音乐神童”莫扎特在此年去逝。  贝多芬在维也纳──当时世界音乐之都度过余生。主要作品:  交响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 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悲怆)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协奏曲: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 曲:  贝多芬 《科里奥兰》序曲  贝多芬 《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 《爱格蒙特》序曲  其 他:  贝多芬 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热情》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黎明》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田园》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贝多芬 钢琴曲《致爱丽丝》  贝多芬 钢琴曲((月光曲))  奏鸣及练习曲:  作品49>>

问题三:贝多芬生平经过哪些不幸的遭遇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

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月光》曾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悲惨遭遇

贝多芬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

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 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问题四:贝多芬一生经历的坎坷 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

问题五:关于贝多芬的一生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父亲是一个经常酣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仆。

艰苦的童年生活没有让贝多芬像莫扎特儿时那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悲惨而残暴。父亲想发掘他的音乐天斌,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未满四岁,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钉在钢琴前面或者和提琴被关在家里, 幼小的他几乎被繁重的练习压垮。贝多芬也曾一度厌倦了音乐,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他学习。

少年时代,贝多芬过早地担当起了生活的重担,开始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天的面包。十一岁时,贝多芬加人戏院乐队,领取每月徽薄的工资来补贴家庭生活的开支。

十七岁那年,他失去了他热爱的母亲。母亲是因肺病而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感染同样的病症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里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残酷的优郁。这一年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经常酗酒的父亲丧失了主持门户的能力同时,也挥祖尽了家里的积蓄,人们只好把父亲的养老金交给贝多芬管理。这些可悲的事实给贝多芬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童年的贝多芬是如此的悲惨,青年的贝多芬更是痛苦万分。二十五岁以后,疾病的恶魔就开始叩问贝多芬了,并且像鬼魂附体一样缠在他身上不再退隐。1796年至1800年间,耳病开始显现出来。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响,他的内心也受到剧烈痛楚的折磨。听觉越来越衰退,最后他的双耳完全失聪。

这给贝多芬的生活、爱情已经音乐创作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好几年,他躲着不与人见面,独自守着耳朵失聪这个可怕的密码,隐忍着巨大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折磨。

晚年时,他仍然孤苦伶仃一人。这期间,他没有经济来源,被逼得四处向好友求援,已解决生计问题。按他自己的话说:“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

一、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

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二、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

问题六: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 贝多芬是最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家喻户晓的作品有:

(1) 管弦乐曲:交响曲九部(最后一部有合唱);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五首;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序曲---《科里奥兰》、《莱奥诺拉》第一、二、三,《命名日》、《献给剧院》以及第(3)项中各舞台作品的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两首

(2) 合唱曲:弥撒曲两部(C大调和D大调);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第九交响曲》

(3) 舞台作品: 歌剧《菲岱里奥》;戏剧配乐《爱格蒙特》、《斯泰芬王》、《雅典的废墟》;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4) 室内乐:七重奏;钢琴和管乐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十六首及《大赋格曲》;弦乐三重奏四首;长笛、小提琴、中提琴小夜曲;钢琴三重奏六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大提琴奏鸣曲五首;圆号奏鸣曲

(5) 钢琴曲:奏鸣曲三十二首;变奏曲二十一套;《小品曲》

(6) 歌曲:声乐套曲《致远方爱人》;女高音和乐队场景《阿!不忠a的人》;其它声乐与钢琴曲

贝多芬祖籍佛兰德的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帝侯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羽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1790年,海顿在从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在此之前,贝多芬曾去维也纳从莫扎特学习,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断随海顿学习的时间亦不长,且师生不能合作,后贝多芬师从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萨列里、申克

1795年于维也纳首次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op9他虽与许多贵族,如华尔斯坦伯爵、鲁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笃,并乐意接受个人的援助,但他反对18世纪把音乐家束缚于一个雇主手中的庇护人制度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比莫扎特的处境顺利,但因个性关系备受痛苦

重听日益加剧,1802年,当他意识到耳聋已无法医治时,写了哀感动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打算自杀;奇怪的是这正是他创作最明朗的交响作品《D大调第二交响曲》之时随后几年中,他对自己没有希望成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于创作他同疾苦的斗争,反映在《英雄交响曲》(1804)(到那时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强的交响曲)中他没有结过婚(虽然他不断地与一些富有的女生相爱),孤独感日益加重,作为他的无能的侄子卡尔的监护人,为孩子操心并没有使他的脾气好转他举止极其粗暴,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趋于剑拔弩张

到1819年,他完全失聪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一些最伟大、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在这些作品中他超脱个人生活的痛苦而进入艺术的未来境界虽然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迈克尔・蒂皮特宣称他得益自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它作品

1826年,其侄自杀未遂后,贝多芬的健康日益严重恶化翌年卧床不起,伦敦爱乐乐团汇来一百镑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写作第十交响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进展; 医生诊断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肿病

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现在《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等作>>

问题七:贝多芬的人生经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祖籍是荷兰(一说是波兰)。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公认的最像贝多芬Beethoven的画像  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这里离法国边境不远,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後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 。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石膏面模◆生平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备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Piano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

问题八:贝多芬一生的经历 贝多芬生平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 音乐家。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 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 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 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 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 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 剧都曾有过贡献。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 响,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但贝多芬 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 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 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他虽然没有莫扎 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 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 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创作的大合唱《约瑟 夫二世之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赞颂,这一方 面表现出他对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 主义的不合实际的幻想。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把声乐和交响乐溶 为一体的最早尝试。

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 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并受 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 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 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要与贵族们有平等 的地位。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 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 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 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 ,而长期隐 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quo>>

  浪漫曲(Romance)是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又称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浪漫曲”原是来自于西班牙的抒情声乐曲,因具有悠长优美的旋律,易引起听者遐思和浪漫情怀,故名浪漫曲。

  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18、19世纪产生大量器乐浪漫曲,都以其原有特性书写,贝多芬此曲亦依照浪漫曲的声乐特性写作,主题和插部都为抒情、富于歌唱性的旋律。

  浪漫曲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有作曲家常把它们流畅抒情的器乐独奏曲取名为“浪漫曲”。例如贝多芬的小提琴独奏曲《F大调浪漫曲》和 <G大调浪漫曲> 、舒曼的《双簧浪漫曲》等。

  贝多芬,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作于1802至1803年间, 为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之一,充分体现出作者在旋律创作方面的天才手笔。本曲为2/2拍子,F大调,回旋曲形式。此曲处处洋溢着优美绝伦的韵律。

  首先,主奏小提琴随着只有弦乐群的伴奏,呈示出第一主题,并附有很多美妙的装饰音,真是华丽至极。第一主题经过管弦乐的全部合奏予以重复之后,主奏小提琴又陆续引出下面的几个主题,经过各种展开、转调,又复归于第一主题。尾奏通过主奏小提琴在渐慢、渐弱的气氛中结束乐曲。

  贝多芬之“G大调浪漫曲”

  贝多芬作于1802年的<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二首>中的第一首(OP40),G大调,行板,用回旋曲式写作。

  回旋曲主题由无伴奏小提琴呈示出宽广深沉的双音旋律,乐队加以重复,此后由两个插部与主题相交替,第一插部温柔亲切,第二插部活跃欢快,每一个插部之后再现主题。

  

  浪漫曲目

  1.华尔兹

  电视剧<白雪公主>插曲

  2.爱你爱到无法再爱

  电视剧《白雪公主》插曲

  3.悲伤的爱

  电视剧《天国的阶梯》插曲

  4.不是尽头

  电视剧<天国的阶梯>插曲

  5.想念你

  电视剧《天国的阶梯》插曲

  6.我自己的你

  电视剧《天国的阶梯》插曲

  7.雪の花

  电视剧<对不起,我爱你》插曲

  8.Outro

  电视剧《对不起,我爱你》插曲

  9.十年之后

  电视剧《悲伤恋歌》插曲

  10.即便几度分手

  电视剧<悲伤恋歌>插曲

  11.Tear

  电视剧《玻璃鞋》插曲

  12.守护你

  电视剧<玻璃鞋>插曲

  13.离开我的理由

  电视剧《海豚湾恋人》插曲

  14.Journey

  电视剧<海豚湾恋人>插曲

  15.Lovefs Concerto

  电视剧《向左爱・向右爱》插曲

  16.Firefly,The Memory of Short Summer Night

  电视剧《向左爱・向右爱》插曲

  17.I dofft know what to do

  电视剧《向左爱・向右爱》插曲

  18.灰色天空

  电视剧《斗鱼》插曲

  19.邂逅的那天

  电视剧<情定大饭店>主题曲

  20.不知道吗

  电视剧<恋爱小说>插曲

  21.礼物

  电视剧<阁楼男女>插曲

  22.启程

  电视剧《爱情白皮书》插曲

  23.Sad Theme

  电视剧《嫂嫂19岁》插曲

  24.等到天昏地暗

  **《玻璃之城》插曲

  25.爱我

  **<大城小事>插曲

  26.遇见

  **《向左走向右走》主题曲

  27.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插曲

  28.完全因你

  **《和平饭店》主题曲

  29.The Time For Us

  **《罗密欧与朱丽叶》主题曲

  30.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名单>主题曲

  31.阿婆那

  32.呼唤

  33.神秘园之歌

  34.梦想者

  35.蝴蝶

  36.月亮门

佛山“特别的礼物”新年音乐会将会在20201224-1225于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副馆举行,12月24日有沼泽乐队+大五度乐队,12月25日是咸空气乐队+瀚海澜汐乐队,有兴趣的可以提前购票,感受一场摇滚盛宴。

佛山“特别的礼物”新年音乐会

时间:20201224-1225

主题:“特别的礼物”新年音乐会

场馆: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副馆

场次

12月24日:沼泽乐队+大五度乐队

12月25日:咸空气乐队+瀚海澜汐乐队

票价:

VIP:280元

双人套票:520元(含2张VIP票)

普通票:180元

演出介绍

抓住今年的尾巴感受最特别的摇滚盛宴

有趣灵魂的相遇满足摇滚的幻想

谁说新年音乐会需要正襟危坐,“要一场比肩娱乐狂欢,一场遇见摇滚的新年激情摇晃”。12月24-25日,一场另类音乐会将在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上演,这场新年音乐会打破了传统音乐会的刻板套路,一连两晚,邀请4大乐队重磅驾临,倾力演出,沼泽乐队×大五度乐队,咸空气乐队×瀚海澜汐乐队,当碰上后摇,这种意境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来自后摇时代的另类新年献礼,我们用听的如何

当沼泽遇上大五度,因音乐而痴狂

前无古人电古琴,纵横天下琴箫摇,蜚声国际的沼泽乐队,被柏林WOMEX世界音乐博览会创始人Christoph

Borkowsky盛赞「中国的PinkFloyd」,一度与后摇巨擘SigurRos一起,被哥伦比亚音乐媒体评选为「年度十大精彩现场」。这次的夜,沼泽乐队将继续用中国山水画般的写意和情怀,泼墨浸染进大家的血液里,带你进入充满诗意的奇幻想象。

同样,来自广州,纯校园出身的“大五度乐队”,五位少年,因一次莫名其妙玩上了摇滚,没什么要出名的想法,只有埋头钻研音乐的热情和执着,不存在的音程,存在的乐队。

当沼泽与上大五度,跨越地域,首次同台,痴狂的音乐灵魂在此相遇,注定掀起一波后摇荡漾,这,就是摇滚!

咸空气乐队×瀚海澜汐乐队=浪漫与希望

如果说“沼泽”是诗人,“大五度“是少年,那“咸空气”注定是一名浪漫少女。“少女迷踪”般的风格,就像是岛屿那边吹来的风,咸咸的,涩涩的,嘴巴干干,懵懵懂懂,又有丝丝甜味,无处安放的少女情怀,让这一年的格外温柔。在咸空气乐队的音乐中,感受如七月般的海风空气,懒懒的,腼腆的;而在“瀚海澜汐“中,重拾希望,寻找感动。

跟随他们独特的音乐腔调与独树一帜的风格,这个让你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它那一览无垠的大海,随着海浪,如梦如画地在海平面上浮沉。

两大浪漫级乐队,强强联合,以摇滚诉说浪漫,以热血点燃梦想,让浪漫不止有抒情歌,为你重新定义浪漫!

12月24-25日,能够以如此阵容带你感受后摇时代的新年炸裂。能炸裂,能温柔,能疯狂,能感动,四型乐队,在喜欢的地方,在属于摇滚的舞台,与我们分享来自新年的惊艳与震撼。

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史上超乎时空最杰出的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1]之一。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贝多芬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1770年12月17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但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在五岁时患上中耳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十一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十三岁的贝多芬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81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学习钢琴和作曲,贝多芬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在新老师的指导下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也跟随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列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达到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贝多芬在此期间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等。

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

四十六岁的贝多芬听觉完全丧失,依然坚持音乐创作。晚年的贝多芬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1826年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因患上重病未能完成。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去世。

贝多芬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等。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了前辈音乐大师们艺术创造的成果,站在时代的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巴赫的哲理性,发展了海顿的谐谑性,继承了格鲁克歌剧的戏剧性,以及莫扎特深刻入微的抒情性,从而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贝多芬通过无比苦难的音乐创作,给全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他的一部部杰作像一盏盏灯塔一样,为全人类的团结、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贝多芬曾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生活在18世纪70年代和19世纪30年代之间,他是古典音乐的忠实实践者,又是浪漫主义的强力开拓者。

贝多芬一生都经历着坎坷磨难,然而苦难孤寂的生活没有打垮他,他始终坚定地守望着自己的信念,在孤独并失聪的境况下,顽强地遵循着自己艺术的箴言,创造出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巅峰,无人比肩

问题一:贝多芬生平简介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问题二: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 贝多芬是最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家喻户晓的作品有:

(1) 管弦乐曲:交响曲九部(最后一部有合唱);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五首;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序曲---《科里奥兰》、《莱奥诺拉》第一、二、三,《命名日》、《献给剧院》以及第(3)项中各舞台作品的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两首

(2) 合唱曲:弥撒曲两部(C大调和D大调);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第九交响曲》

(3) 舞台作品: 歌剧《菲岱里奥》;戏剧配乐《爱格蒙特》、《斯泰芬王》、《雅典的废墟》;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4) 室内乐:七重奏;钢琴和管乐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十六首及《大赋格曲》;弦乐三重奏四首;长笛、小提琴、中提琴小夜曲;钢琴三重奏六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大提琴奏鸣曲五首;圆号奏鸣曲

(5) 钢琴曲:奏鸣曲三十二首;变奏曲二十一套;《小品曲》

(6) 歌曲:声乐套曲《致远方爱人》;女高音和乐队场景《阿!不忠a的人》;其它声乐与钢琴曲

贝多芬祖籍佛兰德的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帝侯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羽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1790年,海顿在从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在此之前,贝多芬曾去维也纳从莫扎特学习,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断随海顿学习的时间亦不长,且师生不能合作,后贝多芬师从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萨列里、申克

1795年于维也纳首次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op9他虽与许多贵族,如华尔斯坦伯爵、鲁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笃,并乐意接受个人的援助,但他反对18世纪把音乐家束缚于一个雇主手中的庇护人制度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比莫扎特的处境顺利,但因个性关系备受痛苦

重听日益加剧,1802年,当他意识到耳聋已无法医治时,写了哀感动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打算自杀;奇怪的是这正是他创作最明朗的交响作品《D大调第二交响曲》之时随后几年中,他对自己没有希望成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于创作他同疾苦的斗争,反映在《英雄交响曲》(1804)(到那时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强的交响曲)中他没有结过婚(虽然他不断地与一些富有的女生相爱),孤独感日益加重,作为他的无能的侄子卡尔的监护人,为孩子操心并没有使他的脾气好转他举止极其粗暴,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趋于剑拔弩张

到1819年,他完全失聪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一些最伟大、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在这些作品中他超脱个人生活的痛苦而进入艺术的未来境界虽然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迈克尔・蒂皮特宣称他得益自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它作品

1826年,其侄自杀未遂后,贝多芬的健康日益严重恶化翌年卧床不起,伦敦爱乐乐团汇来一百镑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写作第十交响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进展; 医生诊断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肿病

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现在《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等作>>

问题三:贝多芬的简介和他的故事。 一、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1797年以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26岁时失聪。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二、贝多芬的故事:

1、贝多芬的出生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他是一个碌碌无为、嗜酒如命的人。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折而亡,贝多芬因此成为了长子。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和气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但是当小贝多芬3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钢琴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

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一直喝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像一个神童父亲,于是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像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2、音乐神童

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这种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的愿望,于是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他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四岁起就整天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八岁时的他已开始>>

问题四:贝多芬简介(100字以内) 15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问题五:贝多芬的资料简介 150字 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日耳曼族。生于1770年12月17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被尊称为乐圣。代表作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欢乐颂》主旋律)、《月光》,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问题六:贝多芬简介(50字以内) 音乐家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 。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 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

问题七:贝多芬的背景资料? 贝多芬-音乐家

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26岁时失聪。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姓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职业: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外文名:Ludwig van Beethoven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波恩

出生日期:公元1770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公元1827年3月26日

生平经历

天才降生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他是一个碌碌无为、嗜酒如命的人。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成了长子。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和气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但是当小贝多芬3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

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一直喝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像一个神童父亲,于是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像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音乐神童

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这种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

问题八:贝多芬资料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乐队的名字来自Irvine Welsh的一本书Ecstasy : Three Tales of Chemical Romance,是BASS手Mikey找来的。

已退出成员:Matt Pelissier(drums 鼓手)Bob Bryar(drums 鼓手 在乐队中呆得最久的鼓手)Mike Pedicone(drums 鼓手) 进军主流(2003年—2005年),在2003年,乐团和 Reprise 唱片公司签约。

在这段期间,Gerard开始沉浸俞毒品和酒精中。

他们随着七级炼狱乐团(Avenged Sevenfold)进行巡回演出,期间他们开着大巴到美国各地演出, 在他们最困难的时期甚至还偷窃过其他乐队的T恤穿。并开始筹备第二张专辑《甜蜜的复仇》(Three Cheers for Sweet Revenge)。

这张专辑于2004年发行,并在该年度内达到白金唱片的销售量(超过一百万张)。在这张专辑中他们发行了三张单曲:《I'm Not Okay (I Promise)》、《Helena》(Way和MIKEY的祖母去世, 他们为纪念她而创作)和《The Ghost of You》。三首现代摇滚榜强势单曲推波助澜,由2004热卖至2005年,专辑大破百万销售量,其中”Helena”还获得2005年英国Kerrang!音乐奖『最佳音乐录影带』及全美MTV音乐录影带大奖『最佳摇滚录影带』、『最佳新人』、『最佳编舞』等5项提名。 黑暗行军(2006年—2007年),在2006年3月21日(美国,台湾则于5月12日发行),包含两片DVD及一片CD的套装专辑《凶案现场日志》(Life on the Murder Scene)发行。这是一次崭新的尝试,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MCR,这张概念专辑以 the wall ,SgtPepper 和Queen的A night at the Opera 作为标准。

第一片DVD中收录了乐团的历史记录,第二片则收录了音乐录像带、拍摄制作过程,以及多场现场演出片段。此外在2006年6月27日,一张未经授权的传记DVD《Things That Make You Go MMM!》发行。这片DVD实际上并未收录任何关于我的另类罗曼史的音乐或表演,而是几段专访,访问的对象是在该乐团成名以前就认识他们的人。 我的另类罗曼史在2006年4月10日开始录制他们的新专辑,并与曾担任年轻岁月(Green Day)多张专辑制作人的罗柏·卡瓦洛(Rob Cavallo)一起合作。

在Rob Cavallo的指引下,MCR隐身在洛杉矶的一个鬼魅的修道院里创作出了一张扭曲宏大又带有终极希望的专辑,讲述了一个癌症病人在死亡边缘最终找到了生存与爱的方向。

专辑的名称原本被认为是《我的另类罗曼史之起落》(The Rise and Fall of My Chemical Romance),不过在《Kerrang!》的专访中杰洛德表示,这只是专辑的制作代称,他说“这绝对不是专辑的名称,只是开玩笑的而已”。

在2006年8月23日,《黑暗行军》(The Black Parade)专辑中的两支单曲《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黑暗行军)和《Famous Last Words》(最后遗言)的音乐绿影带拍摄完成,预计在2007年1月22日推出。

音乐录像带的导演是山姆·贝尔,他曾指导过涅盘乐队(Nirvana)的《Smells Like Teen Spirit》和年轻岁月的《American Idiot》两支音乐录像带。

在拍摄《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音乐录像带期间,主唱杰洛德和鼓手巴柏受了伤。杰洛德的脚踝韧带断裂,这是由于法兰克·伊罗在拍摄中途扑到杰洛德身上并把他推倒引致。而巴柏的腿被火焰灼伤,其后更受到葡萄球菌的感染,需要住院接受观察。两人的受伤让乐团取消了好几场演出。有许多的报道指出这些伤害是因为车祸造成,而根据乐团在 MySpace 网站的官方声明,他们是在音乐录像带拍摄现场受的伤。 专辑《黑暗行军》(The Black Parade)分别于2006年10月23日和24日在英国及美国发行。台湾随后于2006年10月27日发行。 “我生怕搞出没特色的东西而无法圆满…” Gerard在巡演的格拉斯哥站这样说道,“我在想:我的整个生命走到这一步,我会有什么要说的吗? 现在每晚演唱这些歌曲就像是一种胜利。” 主唱Gerard这样说道。 07年4月19日,Micky Way暂时离队和新婚妻子Alicia Simmons-Way度蜜月去了,贝司一职由乐队的朋友Matt Cortez顶替。

一次The Black Parade的全球巡演中,MCR和嘉宾Muse食物中毒,结果取消了6场演出。

MCR与Placebo,Mindless Self Indulgence, Saosin,Taking Back Sunday和HIM一起参加了Linkin Park07年的Projekt Revolution巡演。

xbox360平台的吉他英雄II中,4首The Black Parade专辑歌曲被收录,分别是“Dead”,“This is How I Disappear”,“Teenagers”, 与 “Famous Last Words”。

11月15日,Frank Iero的祖母去世,他离队回家,Matt Cortez顶替了他。后来Bob Bryar的腕关节出现问题,位置由Pete暂替。

07年的美国音乐奖American Music Award,MCR获得另类团体提名,不过最终Linkin Park拿走了这个奖项。同时获得提名的还有The White Stripes。

07年12月19日,Live and Rare EP在日本发行,收录的是单曲B-sides。

乐队在完成美国最后一场巡演后进入休整期。07年10月他们发行的DVD/CD“The Black Parade is Dead!”,包括了他们在墨西哥城的最后一场表演和新泽西Maxwell酒吧的歌友会。由于墨西哥那次演唱会出了点小差错,比原计划推迟了1周才上市。 筹备第四张录音专辑(2009年—2010年),在接受NME的采访时,Gerard Way说他们的下张专辑是一张摇滚专辑。“我觉得下张专辑会明显地更加洗练。我觉得现在乐队还称不上是在做摇滚。”另一个采访中,Way表示,下张专辑不再会那么夸张,“再不会是像小说里人物那样身着面罩制服的装扮了。”

Way说下张专辑将“充满了厌恶(Full of hate)”。“多年以来,我们对比现场表演和专辑,发现我们其实更喜欢现场的感觉,更加车库,更有活力。所以我想要从live中汲取些什么。这就是我的终极目标。”Frank Iero在08年12月4日的采访中说,“我们计划这个月(12月)集合,讨论新专辑,过完年就可以开始写歌了。”09年1月18日,Gerard Way在Twitter上说,“我们正朝录音室前进。”

09年2月1日,MCR发行了翻唱Bob Dylan的“Desolation Row”单曲,作为**Watchmen(守望者)的片尾曲。

乐队的节奏吉他手弗兰克·伊罗(Frank Iero)在乐队官网发帖透露,鼓手鲍勃·布莱亚(Bob Bryar)退出乐队。

主唱杰拉德由于在录制新专辑过程中嗓子受伤,不得不取消原定09年8月领衔参加澳大利亚音浪<Soundwave>音乐节的计划。)

乐队对这张专辑非常期待,他们宣称新作品将超越前三张专辑,奠定新的风格基调,更加摇滚,更加简洁,抛弃那些花哨的情节和炫目的服饰。专辑的名称和发行日期尚未确定,杰拉德透露专辑的录制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伊罗表示鼓手的离开并未影响录制工作。

2010年夏天,MCR宣布即将发行第四张全新创作专辑Danger Days: The True Lives Of The Fabulous Killjoys的消息。再次由曾为Green Day打造无数热门专辑的金牌制作人Rob Cavallo操刀制作。专辑于2010年11月22日发行。

2010年9月18日,MCR在他们Youtube官网页面上放出预告片“Art is the Weapon”(艺术即武器)。随即他们宣布了欧洲巡演的时间表,整个全球巡演的名称是“World Contamination Tour”(世界污染巡演)。专辑首支单曲“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已于2010年9月22日在各大欧美电台首播。这首歌还会在游戏《模拟人生3 夜店人生》中用Simlish语(《模拟》系列中的虚构语言)重新翻唱,这款游戏于2010年10月26日发行。此外,专辑的第二支单曲“The Only Hope for Me Is You”也已于10月11日发行,第三支单曲将会是“SING”。

已经听过这张专辑的乐评人士普遍对其比较满意。英国杂志《Rock Sound》是这么评论这张专辑的:“MCR将他们从上专辑《The Black Parade》中学到的各种经验运用到这张专辑之中,并加以夯实,这个方法让人觉得自然又充满自信。”该杂志还称她看到了“这支乐队在音乐、视觉、文字各个方面均充分放飞了自己的创造力。”著名音乐杂志《NME》的Dan Martin同样盛赞这张专辑,他说:“这会是今年最棒的摇滚专辑,这种优势将会让你不禁为其他同行感到揪心。”美国音乐杂志《Alternative Press》给这张专辑打了4/5分,说:“真的很难相信这张专辑是出自6年前那个靠Emo歌‘I'm Not Okay (I Promise)’出名的乐队。”还说:“MCR已经充分发展了他们高于生活的创见。”

《再别康桥》的背景音乐是《G大调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Op40)》。

由贝多芬创作于1802年,发表于1803年,是其《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二首》中的第一首。另一首是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Op50,由于前者早于后者两年发表,所以被冠名第一。

行板,用回旋曲式写作。回旋曲主题由无伴奏小提琴呈示出宽广深沉的双音旋律,乐队加以重复,此后由两个插部与主题相交替,第一插部温柔亲切,第二插部活跃欢快,每一个插部之后再现主题。

“浪漫曲”原是来自于西班牙的抒情声乐曲,因具有悠长优美的旋律,易引起听者遐思和浪漫情怀,故名。18、19世纪产生大量器乐浪漫曲,都以其原有特性书写,贝多芬此曲亦依照浪漫曲的声乐特性写作,主题和插部都为抒情、富于歌唱性的旋律。

扩展资料

《第二小提琴浪漫曲》主奏小提琴随着只有弦乐群的伴奏,呈示出第一主题(片段1),并附有很多美妙的装饰音,第一主题经过管弦乐的全部合奏予以重复之后。

主奏小提琴又陆续引出下面的几个主题,经过各种展开、转调,又复归于第一主题(片段2、片段3、片段4)。尾奏通过主奏小提琴在渐慢、渐弱的气氛中结束乐曲。

MONDO BANGO——JOE STRUMMER

Joe Strummer, former singer, guitarist and songwriter for legendary punk rockers the Clash, died Sunday at his home in Somerset, England of an apparent heart attack; he was fifty

Mondo Bongo 具有浓郁拉丁风格,是一首非常棒的曲子,由已逝去的The Clash的创作核心Joe Strummer演唱。

Joe Strummer生于政治世家,很多歌曲以政治为题材,有浓烈的左派思想,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可谓是叱咤英伦乐坛,掀起朋克浪潮,1982年成功打入美国市场,乐队于1989年解散。

该曲曾在多部名影片中出现,而在看完史密斯夫妇后,就更感觉其冷静中所透出的那种华丽感觉。。。。

片中两人初识,在夜幕篝火下随音乐肆意摇摆,直至雨滴淅沥而下。。。

后来两人一夜反目,却仍难忘旧情,往事随音乐飘然而至,

直到最后两人联手,枪火在此曲中四处飞溅,可谓是极尽华丽之能事,恰恰是拉丁特有的冷艳才带出如此效果。。。

[歌词]

Mondo Bongo

Joe Strummer & The Mescaleros

I was patrolling a Pachinko

Nude noodle model parlor in the Nefarious zone

Hanging out with insects under ducting

The CIA was on the phone

Well, such is life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The flower looks good in your hair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Nobody said it was fair, oh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The flower looks good in your hair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Nobody said it was fair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The flower looks good in your hair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Nobody said it was fair

For the Zapatistas I'll rob my sisters

Of all the curtain and lace

Down at the bauxite mine

You get your own uniform

Have lunchtimes off

Take a monorail to your home

Checkmate, baby

God bless us and our home

Where ever we roam

Now take us home, flaquito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The flower looks good in your hair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Nobody said it was fair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The flower looks good in your hair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Nobody said it was fair

I简介

当朋克音乐如火如荼的发展的时候,当性手枪乐队横扫朋克摇滚乐坛的时候,一支朋克音乐的新生力量正在迅速崛起,这就是The Clash碰撞乐队。朋克音乐发展为今天的这种繁荣景象,The Clash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76年,在朋克运动稳步发展的时候,几位英国小伙子在伦敦组建了The Clash乐队,他们是吉他手兼歌手Mich Jones、贝斯手Paul Simonor、吉他手Keith Lenine、鼓手Terry Chimes以及吉他手兼歌手Joe Strummer。同年,当他们出现在性手枪乐队的演出现场时,个性化的朋克音乐就为他们赢得了一致好评。9月,他们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101俱乐部朋克音乐节,这次演出使他们在当时的歌坛声名鹊起。但是Levine和 Chimes却在这是离开了乐队,他们走后,Topper Headon加盟The Clash乐队,此时的乐队才形成了组合的最佳状态。

1977年1月,The Clash签约CBS公司,4月份专辑《白色骚乱》推出,这是继性手枪《联合王国的混乱》后又一张朋克摇滚乐的力作,专辑中主唱激魂荡魄的演唱和乐队狂风暴雨般的演奏,在朋克乐坛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示出非凡的实力,这张专辑也因此排在全英排行第38位。

1978年,在朋克乐坛最不景气的时候,The Clash却依然在努力进取。一张以《给他们足够的绳子》为名的专辑高居全英排行榜首。专辑中那种无所畏惧、热烈狂放的风格使他们成为英国摇滚乐坛上一流的朋克乐队。1978年后,The Clash乐队开始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进军,在唱片热卖的时候,大开演唱会,这正The Clash最辉煌时期的开始。1979年末,《伦敦的呼唤》专辑推出,乐队在这张专辑中融合了摇滚乐及流行音乐的风格,对激烈的朋克乐做了一些改变,这张专辑获得了排行榜27名的成绩。80年,一式三份的专辑《桑迪尼斯塔》发行,专辑以一种向上的朋克精神打动人们,居排行榜第24位。此后,The Clash乐队一直在为朋克运动的发展而积极努力。1982年,专辑《争斗摇滚》居排行榜第7位,并获得了白金唱片奖,而在这时,Headeon离开了乐队,Chimesy又重新加盟。83年,《摇滚凯什巴》和《我是应该留还是应该走》两首单曲容登排行榜第8名和地50名,而6月份美国音乐节高达500,000美元的出场费,更让The Clash乐队处于顶峰状态。

在一切的成功之后,浮躁的情绪也在冲击着The Clash乐队,由于乐队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使他们的音乐直线下降。1985年,随着Stoumer和Simonor的离开,The Clash乐队解散。

II纪念

向Buddy Holly安息地的公路位于美国德州卢伯克市阴郁的一角:那里有弃用铁道的残迹,货物仓库和外表陈旧的军用火药库。Holly简朴的坟墓就位于此处的城市公墓中,在普普通通的大理石石碑上,从不远处棉田飘来的花粉密密地铺了一层。

除了1979年在这里迎来了一批超乎热情的祭拜者之外,至今这块墓地未曾有些许变更。那次来的是4个身形瘦削的年轻人,他们身着黑色牛仔裤,黑色皮靴和皮茄克。他们在墓旁搭起了一座宛若坟墓状的帐篷。一开始他们还算神情庄重,仿佛恐怕Holly的灵魂不欢迎他们的到来,后来就演变成了一个狂欢派对。他们以其特有的方式纪念这位卢伯克的摇滚王子,而这4个年轻人就是著名的The Clash(冲撞)乐队。

当喧哗声散尽后,4个人都从自己口袋中取出一片拨弦片,放在Holly的墓碑上。随后返回当晚邀请他们的德州乡村歌手Joe Ely家中。The Clash那次应邀访问德州就是为了见识一下Ely的乐器,并去Holly的墓上走一走。在Ely家中,他们继续狂欢,而其中颇具天赋的鼓手Topper Headon由于过量吸毒而神智不清。

“麻烦制造者”--The Clash(碰撞)乐队是前朋克时期具有开创意义的乐队,也是这一时期在商业运作上最为成功的朋克乐队。最初是一支政治反叛乐队,然后逐渐吸收雷盖尔及流行摇滚的元素、MTV的运作。尽管后来他们逐渐偏离了朋克的路线,但他们的首张同名专辑已经成为了朋克摇滚的圣典,而1979年的专辑《London Calling》更是以其魄力和智慧树立了The Clash在朋克摇滚团体中的经典地位,并被众多的摇滚评论家推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摇滚专辑之一。富有传奇色彩的The Clash与Sex Pistols一起在1976年开创了朋克摇滚的高潮。他们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演和对歌迷的热忱已成为了一种经典。当其他的乐队还沉溺于对汽车和女人的幻想时,他们已经把眼光瞄准了社会的热点:失业、都市喧嚣、种族歧视、恐怖主义、黑帮火并,帝国主义,吸毒和警察腐化。

The Clash是历史上第一支在歌中加入Rap的英国乐队,也是第一支进入牙买加音乐名人堂的白人乐队。当他们于1981年在纽约时代广场演出时,引发了全城混乱。他们的第三张专辑《London Calling》(伦敦呼声)被评为80年代美国最佳专辑;而他们的第四张专辑是三唱片,但由于乐队坚持以单唱片的价格出售,致使The Clash陷入了破产危机。 有一种说法认为,“不看The Clash,不算知道摇滚乐”。的确,The Clash在舞台上全情投入,一下台就倒在化妆间的地板上,连一句话都说不动了。

Mick Jones生于1955年,来自英国工人家庭。其父母早年离异,而Jones从小就迷上摇滚乐,他解释道,也许是为了逃避生活阴影的缘故吧。他对Mott The Hoople、The Stones、The Faces等乐队很着迷,但他真正的偶像是一支美国前卫摇滚乐队The New York Dolls,Mick认为Dolls无所顾忌的音乐态度深深感染了他。 到了1974年,他在一支名为The Delinquent(过失者)的乐队中弹吉他。后成为Generation X乐队成员的Tony James回忆The Delinquent时说,“他们清一色长发过肩,奇装异服。在伦敦各个表演场所出没。我和Mick很快结识,我们发现了彼此的共同点,即都崇拜The New York Dolls,我怀疑他是我在英国唯一的知音。” 随后加入The Clash的是Bernie Rhodes,在一家酒吧中,他与Mick相识了。Mick回忆道:“我乐于和看上去有意思的人相识。当时Bernie戴着一顶帽子,我便走上前去说,你是钢琴家吗他说,不是,但你穿的T恤我也有一件。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Tony James当时和Mick合组了London SS乐队,当他们问Bernie是否有意加入时,Bernie爽快地同意了,并想成为乐队的经理人。他的经营思想很有趣,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你们需要我,因为你们一无所有,你们没有自己的创意,如果你们想成为The New York Dolls第二,那是在浪费我的时间,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

到了1978年春天,The London SS解散了。Mick、Paul Simonon和吉他手Keith Levene另组了新乐队。Paul是个有天赋的画家,和Mick一样,他也毕业于伦敦的艺术院校。然而在毕业后他想当一个严肃艺术家的理想却渐渐淡去了。Paul回忆道:“我当时思维混沌,只是想着不应该呆坐在画室里过完我的一生,我想要更刺激的生活。”Paul亦是自小父母离异,缺少关爱。Paul说:“我小时候去什么地方都没有人管,在铁轨上玩也好,小偷小摸也好。”后来,他在伦敦一些风气欠佳的学校中出没,又参加了光头党,但也初步接触了各类先锋音乐。 Paul第一次应征时,Mick花了一小时教他吉他E调和弦,但仍未奏效。于是Mick决定让他试试贝司。直到CBS公司签下乐队前,Paul的技术才练到了家。Mick回忆说:“Paul后来的贝司技术令人叫绝,但开始时的确很糟糕。”

即将诞生的The Clash现在还缺一个主唱。Bernie认为The 101 ers乐队的Joe是合适人选。在预先观看了他的演出后,Joe正式加入。Joe根源摇滚式的吉他技术正是乐队所要的。他的睿智、乐观的政治远见以后都成了乐队的标志。The Clash曾有一首歌叫作“I'm So Bored With You”(你真烦人),Joe提议把标题改为“I'm So Bored With The USA”(美国真烦人),歌曲的意境就大不一样了。歌中反映的是美国文化对英国的侵略。一方面Joe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另一方面他在创新求变上也渐渐走向了极端。

在1976年时,记者Caroline Coon对The Clash进行了首次采访,这令她印象深刻。乐队指出,嬉皮士运动已经失败了。他们反吸毒,反流行,乐队的举止体现了两代人的思想冲撞。Coon回忆道:“我给他们照了张像,他们紧贴着墙,手臂上举,在Joe的衣服背面写着‘憎恨与战争’,这正是朋克的精神,即不要和平不要爱。The Clash政治主张强硬,充满愤怒,并向往无政府主义,这和传统摇滚不尽相同。当时成名的乐队纷纷逃避现实,而The Clash却勇于直面人生。” Mick表示,“我认为像Rod Stewart那样的歌手背弃了摇滚乐的理想。他们脱离了歌迷,对欣赏他们的乐迷来说,歌手的变节,意味着欺骗。”

1977年,The Clash以10万英镑的身价签入CBS唱片公司。在几十年后的今天, 他们出版的唱片已成为朋克的经典,快速的节奏,都市化的表达,挫折感与愤怒的情绪无不被人效尤。而他们的经典歌曲也让听众念念不忘:“Janie Jones”、“I'm So Bored With The USA”、“Garageland”(工地)、“Career Opportunities”(就业机会)、“London's Burning”(伦敦火灾),一曲曲都让歌迷听后热血沸腾。

在首张专辑热卖之后,Topper Headon加入The Clash担任鼓手,他的到来改变了乐队的音乐风格,他能自由游移于疯克、灵歌和雷鬼音乐之间。“有了他,我们不但有了鼓点,而且有了鲜活的生命力。”Paul如是说,Topper加入后的第一首歌名为“Complete Control”(完全控制),歌名源自Bernie的一句口头禅:“我要得到完全控制。” Rhodes为The Clash的第二张专辑请来了Sandy Pearlman,而他与乐队合作不愉快。作为制作人,Sand想迎合美国大众口味,而The Clash却不以为然。有记者指出,“The Clash嘲笑每个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如Sandy Pearlman,他们甚至当面取笑CBS的总裁。他们有时真可谓不知好歹。” 乐队前经理人Johnny Green评论说:“乐队与Pearlman的音乐理念完全不同。Pearlman的想法在Paul看来一文不值,这对The Clash来说是非常动荡的时期。” 但专辑最终还是完成了,与首张同名专辑相比较,内容更为深刻。

碟中“Guns On The Roof”(屋顶上的枪)一曲反映了乐队的一段经历: 那年春天,Paul、Topper和另外一些人正在排练场地等Mike来练歌,忽然有人突发奇想带上枪去屋顶射鸽子。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射杀的是私人所有的名贵比赛用信鸽。警察冒了出来,说接到报警有一群流氓在屋顶用枪对准火车。那时正是爱尔兰共和军恐怖活动猖獗的时期,所以此举非同小可。Paul和Topper于是被囚禁了起来,而Bernie似乎认为这对他们有好处。这引起了广泛的反感,成员们和Bernie的关系从此恶化了。Mike和Bernie之间更是常常针锋相对。乐队面临解散或是更换经理人的困境,此时Bernie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表示,“The Clash擅长于表达青少年的想法,但他们却不这样做。我苦心经营,却不料得此结果。Joe太懦弱,Mick是个自大狂,Paul太孩子气,而Topper却是个乡巴佬。现在他们想蹬了我,是唱片公司幕后操纵的,他们受了贿。”

在首次美国巡演后,乐队开始为下一张专辑寻找素材。在Bernie离开后,大家重新齐心工作。Mick的乡村曲风,Paul的雷鬼,Topper的迪斯科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乐队的下张专辑请到了一手造就The Who乐队的大牌制作人Gny

Stevens,他工作极其投入,要求也很严格。但到了录音后期,他由于沉溺于酒精而常常误事,这令此次合作未能善始善终。但Guy的确令《London Calling》专辑到达了新的高度。紧接着,乐队的第二次美国巡演大获成功,在42天时间内横扫美利坚。

自从《Combat Rock》(战斗摇滚)专辑后,Paul Joe和Mick的关系急剧恶化。而乐队内部的人事变动也十分频繁:由4人变为5人,吉他手一直进进出出。Bernie也被请回来重任经理人。The Clash的内部愈来愈动荡了。在巡演时,Paul说:“我不和Mick说话,我们的合作毫无乐趣。我和Joe谈起过此事,我们是成年人,没有必要再忍受Mick的独断专行、喜怒无常了。在排练时,Joe直截了当地说,‘我们想让你离队。’Mick简直不能相信。而我支持Joe的意见。当时,Mick一定十分难过。” 事实上,Mick的离队是一把双刃剑。他一走,The Clash也就不复成为一个完整的乐队了。 Joe和Paul又使The Clash继续维持了两年。新召进了吉他手Vince White和Nick Sheppard。在第7张专辑,也就是由Bernie制作的《Cut The Crap》(别胡扯)后,The Clash于1985年宣告解散了,因为Joe和Bernie在音乐上的分歧也大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

而今,人们对The Clash怀念有增无减。外界曾盛传他们将会复合,但Paul、Joe和Mick都否认了这种可能。毕竟,现在大家各自都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Paul成了全职的画家;Mick仍唱歌,并兼制作人;Joe成立了新组合The Mescaleros。唯一的安慰是,The Clash发行了一张现场专辑《From Here To Eternity》(从现在到永远),以志纪念。

有乐评说,有两种乐队:浪漫派和经典派。The Clash属于浪漫派,他们的着装、言谈都与众不同,他们的一切都是混乱的、无计划的。虽然The Clash乐队并没有坚持走下去,可是他们对朋克音乐的造诣却有着不朽的成就,他们无疑是一支优秀的朋克乐队。

III后记

有人说SEX PISTOL是英国庞克的摇滚先锋,但是真正发扬光大的宗师地位的唯有THE CLASH!76年THE CLASH在SEX PISTOL的演唱会中担任暖场,因而在77年获得了一纸唱片公司的合约并发行第一张同名专辑,展开引领乐坛首波庞克风暴,THE CLASH为流行乐坛带来全新的声音与态度,有别Sex Pistol粗野混乱的无政府主义,Strummer带领The Clash将愤怒狂暴的情绪融合到音乐及文字当中,在78年庞克音乐潮流没落时刻,THE CLASH却毫无疑问的交出亮眼的成绩,并且朝向美国迈进。虽然这期间美国纽约市早就已经出现了庞克摇滚,但是THE CLASH 的专辑London Calling却成功的占领美国的乐迷,将沉默已久的庞克摇滚提升至大西洋两岸的流行风潮。

他们的专辑改变了以往庞克激烈的歌词与用力的摇滚,融合了流行的曲式,例如在London Calling、The Guns Of Brixton(PAUL SIMON跨刀谱写)表达出了阶级与经济挣扎的政治议题国歌,并被许多乐评认定为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专辑之一,不仅因为这张专辑具有完整的概念,它甚至为庞克音乐下了最完美的注解,几乎可算是庞克音乐的圣经。英国权威音乐杂志NME所举行史上Punk/庞克乐团之最票选,结果出炉后The Clash 压倒Punk 始祖 Sex Pistols并进一步成为乐迷心目中最伟大的庞克乐团冠军宝座。

Joe Strummer

2002年12月22号下午身亡的主唱/吉他手Joe Strummer的死因为心脏停止跳动而辞世。这位50岁的庞克偶像在屋内跌倒,他的老婆Lucinda发现后试着急救,但没有成功挽回生命。许多音乐人带着沉重的心情哀悼Strummer的过世,U2主唱Bono在官方网站上留言:「The Clash是最伟大的摇滚乐团,他们为U2写下最佳守则我们本要在一月碰面,跟Dave Stewart一起完成我们为曼德拉所创作的歌,这真是太震惊了!」;同感震惊的艺人还包括了Audioslave(音魔乐团)吉他手Tom Morello及音乐玩童Moby(魔比)等艺人。

The Clash 专辑:

1977 The Clash [UK]

1978 Give 'em Enough Rope

1979 The Clash [US]

1979 London Calling

1980 Sandinista!

1982 Combat Rock

1985 Cut the Crap

1999 纪念专辑 From Here To Eternity Live

2000 纪念专辑 The Singles

2003 精选全回顾——The Essential CLASH

唱片曲目

Disc: 1

1 White Riot Single Version

2 London's Burning

3 Complete Control

4 Clash City Rockers

5 I'm So Bored With The USA

6 Career Opportunities

7 Hate & War

8 Cheat

9 Police & Thieves

10 Janie Jones

11 Garageland

12 Capital Radio One

13 (White Man) In Hammersmith Palais

14 English Civil War

15 Tommy Gun

16 Safe European Home

17 Julie's Been Working For The Drug Squad

18 Stay Free

19 Groovy Times

20 I Fought The Law

Disc: 2

1 London Calling

2 The Guns Of Brixton

3 Clampdown

4 Rudie Can't Fail

5 Lost In The Supermarket

6 Jimmy Jazz

7 Train In Vain

8 Bankrobber

9 The Magnificent Seven

10 Ivan Meets GI Joe

11 Police On My Back

12 Stop The World

13 Somebody Got Murdered

14 The Street Parade

15 This Is Radio Clash

16 Ghetto Defendant

17 Rock The Casbah

18 Straight To Hell

19 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20 This Is England

专辑评价:

有些人说如果你只想收两张Clash的唱片的话,你不应该挑上面这张一共40首歌的乐队全回顾唱片,只要“The Clash”和 “London Calling ”这两张就够了。但不论这两张专辑是多么地无与伦比,有一点被忽视了,即乐队很多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没有收在这两张专辑里,包括象“Safe European Home”,“Stay Free”,“Bankrobber”,“Rock the Casbah”,“Straight to Hell”,“This is Radio Clash”和“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这些歌。这就是为什么要出这张2003年精选的原因,这张专辑弥补了以上两张合辑的沟壑。“The Essential Clash”是对“The Clash”和“London Calling”的总结,并且是对Clash作为一个历史上伟大的朋克乐队的全面回顾。然而这张合辑也不是完美的,其中很多了不起的作品录音都有瑕疵,最突出的就是“Gates of the West”,“Jail Guitar Doors”,“The Call Up”,“Armagedion Time”,“The Prisoner”以及“Protex Blue”,而“Sandinista!”里的选歌凌乱之极,感觉就象“Sandinista! ”这张专辑本身那样,简直是来得莫名其妙。然而我们确实应该承认,“The Essential Clash”为我们提供了一张乐队有史以来出过的最出色、最全面、最富有逻辑性的回顾专辑,它拥有的不仅是介绍性的价值,更值得诸位细致聆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880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