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证方法要素议论文三要素和常用论证方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要素议论文三要素和常用论证方法,第1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3、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

  一篇议论文大概可以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议论文的结构安排主要是本体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要有新意、有深意、有个性、有层次。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中心论点分解的方法:  1、横向分解法  ①从中心论点的内涵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  如,2006年湖南高考命题作文“谈意气”,某同学就是着眼于意气内涵的挖掘,对其进行分解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虽然作者以“充满意气的人”为引子展开,但三个层次的实质都集中在“意气”的内涵上,即坚韧不屈、勇敢不惧、自信乐观。2006年高考安徽考生写的《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从“阅读”内涵的角度分解论述的: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②从中心论点的外延入手入手进行分解。即从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如2007年高考江西一考生写“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这个命题,就是着眼于“语文”的外延拓展,对其进行分解的:在那一泓清泉里,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在那一泓清泉里,我观赏了优美的生活图景;在那一泓清泉里,我感受了大的神奇;在那一泓清泉里,我领悟了宽容的博大。考生着眼于“语文”的外延,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人文,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语文”的丰富博大。  这是一种因果分解,主要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的意义和原因。如,2007年高考吉林卷一考生写的《帮助——盛开的花朵》一文,在提出“帮助,是盛开的花朵,自有她的芬芳和硕果”之后,这样安排分论点: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点燃生命的希望;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开出了青春的芬芳;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结出了事业的辉煌。实际上,作者也正是从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帮助”的意义。  就是从解决问题办法的角度分解论点。如2007年高考广东考生写的《爱,用心来传递》,在确立了“爱,需要我们用心来传递”的中心论点之后,从三个方面分解论点: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作者从“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援手”三个方面,阐述传递爱心的途径和方法。  1、 纵向分解法  -  纵向分解,就是按照议论文由浅入深的顺序,或者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逐步地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1) 时间为序,纵深推移。  如《在荣誉面前》一文这样分解论点:荣誉只表明过去;有了荣誉时不能骄傲;应把荣誉当成新的进步的起点。作者将“荣誉”放在时间的链条上,着眼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安排分论点,从而将议论引向了纵深。  (2) 由表及里,逐层分析。  (3) 步步推进,解决问题。  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A、 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B、 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C、 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A、 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B、 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 修辞分解法  修辞分解法,就是借助比喻、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1) 比喻式分解。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形象,论点不直接表明,而是借助喻体,形象  化地表达,使文章富有语言美、意蕴美。如2007年高考河南一考生写的《教育是门艺术》在提出“艺术性的教育引导学生走向光明”这一中心论点之后,这样分解论点:教育是导航标;教育是启明星;教育是支船桨。从三个方面,阐述教育的艺术性,形象而富有启发作用。  (2) 对比式分解。运用联想、对比思维,用对比手法分解中心论点,往往是两个分论点,  涵盖正反两个方面。如,2005年高考广东一考生,面对“铭记与忘记”这个话题,调动联想,巧用对比写的《米卢与孔明》一文这样分解论点:(对米卢我们铭记他的失败,忘记他的成功;(对孔明)我们铭记他的成功,忘记他的失败。由此反思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明。这种联想、对比思维,显示了作者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3) 比拟式分解。调动想像思维,采用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追  求说理形象化和趣味化。如2007年高考河南考生写的《在爱的牵动下飞翔》一文,在确立了中心论点之后,采用比拟式分解:(借风筝之口向“引线”告白)爱我就不要把握牵得太紧;(借“蛹”之口向世人宣誓)不要用剪刀,剪开我周身的束缚,痛苦让我自己来承担。在饶有趣味的情节化段落中完成对论点的证明。

其实议论文说难写也不难说容易也不易的,我给点建议吧,议论文题目就可以是论点,这样的文章比较好写,然后开头先点明中心论点再引用有关的名人名言来作论据使中心论点更具说服力而且还会吸引读者,再可以将中心论点分开来写,每段开头的一句可以是分论点,然后引用名人的关于此主题成功的事例,还可以写写自己的自身的经历使中心论点更具说服力,也可以用对比论证,如写“一些人因拥有。。。的品质获得了成功,而一些人却。。。所以最终失败或在某些方面比不上那些拥有。。。品质的人。”结尾可以再次写中心论点照应第一段,或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作道理论证。

也许议论文没有记叙文散文那么有趣生动,但文人们能写出来也许是有他们的道理,只要慢慢细品或许会尝到些什么吧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等 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思路清晰 结构严谨

  (议论文)

  考点精析

  通常所说的结构,指作文中的材料或内容的安排;结构完整,指作文中要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和条理。其具体表现为:(1)完整性。有头有尾,首尾照应;文体要素齐备,符合文体格式要求。(2)条理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合理,剪裁组合恰当。(3)严密性。布局周密,前后呼应;过渡自然,上下连贯。具体说来,不同问题对“完整”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记叙文中叙事主要看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否清晰,写人主要看人物形象是否鲜明;议论文主要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典型、充分,论证过程是否清楚。在安排材料上,记叙文变化较多,安排得波澜起伏,以吸引读者;议论文则一般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安排结构为宜。总之,不管怎样安排,材料的使用要完全服务于中心的需要,这是保证结构完整的前提。如果对表达中心无用或用处不大,材料本身即使十分生动也是应该坚决舍去的。

  写作指津

  怎样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呢?

  1.准确把握写作对象的完整性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文章在表现这一事物时,其结构就不能完全背离这一事物本身的结构特点。所以要使文章结构完整,首先就要对这一事物的结构有完整、细致、全面的了解与把握。这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础、前提。

  2.多向联想 定向思考

  开启思路

  一般说来,可以针对某个话题从“评价、怎样、结果、时间、空间、对象”这六个范畴来开发思路。下面以“人格”为例,加以具体解说。

  (1)评价 ――对话题进行价值评判,如好与坏、利与弊、善与恶等,通过表达自己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立场来确立文章的中心题旨。如:“人格”有高下之分,贵贱之别。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已然明白。

  (2)怎样 ――即话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可以通过形象的事实展开叙事,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释话题的内涵,如“先成人,后成才”是主旨句。

  (3)结果――将话题作为前提,可以考虑其导致何种结果。如健全人格会使人成才,反之,则相反。

  (4)时间 ――即过去、现在、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中叙事,也可以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对于“人格”的重要性的认识,自古已然,现在和将来也不会改变。

  (5)空间 ――包括领域、地点、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话题不同的内容。中西方对于“人格”问题的认识有不同之处。

  (6)对象 ――从不同的人或对象出发可以引发对话题的不同理解。同样,不同的人对“人格”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整体构思

  “结构严谨”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

  一般来说,应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怎么办”。

  提出问题,即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话题,明确论述的中心。这里没必要展开,更不必举例论述,因而文字要求简练概括,一般在百字左右。其方法可采用开门见山叙述入题、引用入题、故事入题等。

  分析问题,即摆事实、讲道理。一般来说,可安排三到四段(600字以上),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或列出几个分论点加以论述。或并列展开(包括正反对比)、或层层递进。每一段有每一段的任务,每一段有每一段的作用,每一段都有它的目的。要突出论理,重在讲清“为什么”,不能让一个事例就占了一段,几个事例一摆就完事。

  解决问题,即文章结论部分。一要紧扣中心,水到渠成;二要强化中心,增加力度;三要简明扼要;四是要具有鼓动性、感召力。此外,要使结构严谨,还需在开头、结尾、详略、过渡、照应等方面下功夫。

  开头、结尾是文章的关键处。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要求。因为,即使时间不够了,难以完篇,也得想法子匆匆煞尾,给人以完整无缺的印象。同时,还要做到首尾呼应,这样才能给人结构严谨之感。

  文章布局讲究匀称,详略得当,不可头重脚轻。如果作文开头就占了篇幅的一半,真正展开后又急忙收尾,这样的文章就成了大头矮子。总之,文章结构安排要做到像古人所说的“风头、猪肚、豹尾”,这样的布局才匀称,才有美感。

  衔接是利用一定的词语和相应的句式巧妙连接,常常用在意思联系较紧密的段落之间,使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其主要方式有:(1)意合。相邻的段落之间靠一定的语义关系自然组合。(2)明接。相邻的段落之间,用一定的语言材料连接起来。如记叙性的文章,用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连接;议论性的文章,用关联词语“然而”“因此”“不仅如此”等连接。

  过渡常常用在意思转折较大的段落之间,如两个不同的事件,两种不同的内容,两个不同的场面等等。主要方式有用“段”过渡,用“句”过渡,用“词”过渡等。

  3.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作文是作者思路的展开。作者有怎样的构思过程或思路,文章就会有怎样的结构。写前想清楚了,想周到细致了,作文结构自然就会完整。因此,考生必须养成写作前先列提纲的习惯。尤其是考场作文,时间短,几乎不可能全文起草,若没有提纲就很难保证思路有步骤、有次序地展开。

  构思文章结构时,文体不同,文章思路、段落安排也不同。记叙文,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要素,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情节安排可以按时间顺序、事件顺序、情感顺序或逻辑顺序等展开。议论文,应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要素,结构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或总分。散文,应做到形散神聚,结构展开或情感、或时间、或空间等。

  然而不少学生在平时已积累了不少作文材料,练笔文章也写了不少,但到了高考时还是写不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来。究其原因,除了文字基本功外,思路不对头是其主要症结所在。

  例文评点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写了这样的句子:“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一位大陆评论家说:“这样写很好,用的是美文笔法,善用通感,讲究炼字,刻意经营。”我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的女儿4岁时就“通感”过。冬天里我时常晒被子,晚上睡觉时女儿说:“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的味道。”撇开母女亲情不说,平心而论,我觉得女儿的话说得比散文家更生动些。记得一位大画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不知什么缘故,有不少孩子长大了反而变蠢了呢!

  自然才是美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这样写道:“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无独有偶,一个小女孩也这样告诉她的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的味道。”小女孩的话和女作家的话意思相近,可是小女孩的话却要生动得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女孩是非常自然地说出这句话的。她说话的时候,无须考虑要讲究语言的修辞;女作家则不然,她要刻意雕琢语言,而过分的雕琢反失却自然。可见,自然才是美。

  当今青年学子中,像那位台湾女作家那样刻意为文的并不少,其作品矫揉造作有余,清新自然不足,尤其在华丽文风盛行的风气下,不少的人竞相追求一种飘浮、朦胧的意境。结果,朦胧过度,反成晦涩,令人不知所云。我曾在《大学生》上看见过这样一首诗:“明月高悬/孤星冷照/离开了你/我的世界/只剩下/一根冷冷的弦”。这就是典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除了把读者弄得一头雾水之外,还给读者心中平添一股怒气:这也叫诗?

  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诗文家的传统。李白曾经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见他也是不赞同刻意为文的。不只李白,还有清代的袁枚,他主张“性灵说”,也认为文章贵在自然,不能有空泛的话。中国近代有“才女”之称的张爱玲,她的小说《金锁记》就由于过分讲究技巧而招致许多文学家的批评。著名文学家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这样写道:“技巧将是张女士的最大的敌人。”看来,刻意雕饰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文章贵在自然。

  当然,我们提倡写文章要自然,并不是要大家不注重语言的锤炼,而是反对刻意为文;诚心诚意希望青年学子们多写一些自然、清新的文章。

  点评本文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之一──“我觉得女儿的话比散文家说得更生动些”,从文风角度立论,联系当前青年学生文风不正的实际,有感而发,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文章首先以台湾女作家与小女孩的话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原因,推出论点;然后联系当今青年学生文风不正的现象,强调端正文风的必要性;再以李白、袁枚、张爱玲的正反事例论证追求纯朴自然是我国文章家的传统,强调端正文风的重要性;最后特别说明“提倡写文章要自然,并不是要大家不注重语言的锤炼,而是反对刻意为文”,是“诚心诚意希望青年学子们多写一些自然、清新的文章”,在辩证说理的同时,照应了观点,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1)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思路

  确定中心论点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动笔之前的构思和观点的确立。

  首先是动笔之前的构思。鲁迅先生写文章,即使是写一篇几百字的短文,也不是马上摊开纸就动笔。他总要先“打腹稿”,这就是构思过程。

  动笔写文章之前,怎样进行构思呢?

  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个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反过来可以说,构思的中心环节是提炼文章的主题,而文章的主题不是主观臆想的,外加上去的,而是通过把现实生活的材料所蕴涵着的思想意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掘出来的。如鲁迅的《祝福》,对于祥林嫂性格的广泛的社会性、历史的必然性及其悲剧深刻性的挖掘,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艺术构思的范例。

  文章的构思首先是吃透题材内容,而题材内容又来自于生活素材。构思的方法,是一个“消化”材料的过程。因此,构思首先是理解生活,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在文章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分出主次、真伪,进而深化主题。构思好比是设计文章的草图,我们可以采用编写提纲的方式来对文章进行构思。

  如命题《为“班门弄斧”叫好》的构思提纲:

  ①“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②确立观点:敢于在“班门”(权威面前)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

  ③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④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⑤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次是确立观点。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确立观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应注重把握观点的提炼方法。观点的确立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还可通过质疑、深思、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来拓宽思路。

  如对“诚信”这一命题,首先应理解什么是诚信(诚实、信用),接着追问人为什么要有诚信(立身之本),诚信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影响,以及没有诚信对个人、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恶果,最后才是如何落实诚信的问题。而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为:引述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先正面论述,然后再反面论述)、联系现实、解决方案、深化观点。可以先概述提供的材料,然后分析“为什么”,接着就提出观点,再分析论证你的观点(可从正面、反面比较分析),接着联系现实,最后深化观点。

  如引用一则材料:宋代建隆年间,有个管理工程竹木材料的官员,对库存的圆木长短不齐颇为忧虑,就上书宋太祖,请求把长圆木锯短一些,使这些圆木长短划一。宋太祖在他的奏章上批道:“你的手指、脚趾难道就没有长短吗?为什么不把长的指头截去,使它们也长短一律呢?长的就让它依旧长着吧,短的就让它依旧短着吧。”如何从这则材料中引出观点?首先引导学生对材料加以分析认识,把握住材料是确立观点的关键。宋太祖的御批,肯定的是木材长短不一,可以物尽其用。由此可联想到人尽其才,再联想到历史上刘邦善用人才,然后联想到国企改革知人善任,使国企起死回生,联想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领导干部的公开聘用等。可见,只要拓宽思路,让思绪插上翅膀,进行联想和想象,即可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2)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思路

  结构布局往往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思路如何,写作议论文应学会运用结构模式去强化写作思路。议论文的总体结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综合式等。

  层进式(纵式结构),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以“话说诚信危机”为题让学生作文,先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入题,摆出由于价值观念的改变,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造成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现象;然后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钱迷心窍)及危害(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稳定);再进一步阐述业绩的形成一靠技术,二靠管理,否则必然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的道理……如此一层一层往深处想,文章就会思路酣畅,一气贯之。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在于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分论点是由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来的,论据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共同为中心服务。这就好比盖房子,一层比一层高,但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前一层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一步到顶,成为空中楼阁。

  并列式和总分式(分说部分),即先提出论点,然后横向思维,并列地从几个方面论证。如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题作文,先要针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论调,总提新世纪还应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张。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为什么还应提倡:①一根筷子易断,一把筷子难折,团结就是力量,兼驳个人英雄主义;②1+1结果可能大于2,也可能小于2,团队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兼驳极端个人主义(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③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需要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兼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后总结全文:现在应是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候了。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也可按事物的特点并列,也可按“首先”、“其次”、“再次”等排列。

  对照式结构(对比式),即先提出观点,然后反向思维,正反对比论证。如论证“不能忽视微小力量”这个论点,可先引导学生从正面举例入手:“滴水可以穿石”,“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反面论证:一颗螺丝故障,可使飞机爆炸,从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综合式结构,即综合运用几个结构模式,而不是使各种结构模式截然分开。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论点、阐明道理、举证例子、正反论证、作者建议、结论归纳。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根据问题提出论点、就事论事初证论点、联想发挥深化论点、驳斥谬论强化论点、辩证分析圆融论点、提出建议落实论点、展望未来美化论点、发出号召升华论点等。

  (3)从段落行文中落实思路

  在确定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了全文的结构思路(好比盖房子设计好了图纸,形成了主体框架结构)之后,下一歩就要在整体设计的指导下分解任务,一段一段地写,一个句群一个句群地写,表达好完整的段落意思,否则整篇文章就很难写好。有些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紧的现象,这就是段落行文思路混乱的一种表现。因此,把握段落行文的语脉流向,使文意贯通,逻辑性强,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路的重要一环。

  首先是段内层次的安排。写文章时,随着确定好的思路,不是一句一句盲目地写下去,有一个先后秩序问题。这一句为什么要先写,那一句为什么要后写,这一层为什么要放在前面表达,而那一层为什么又必须放在后面表达,这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有合理的顺序的。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同学只重视全文结构的安排,却忽视了每一段段内层次的安排,信手而写,以致语意不连贯,表达不清楚。对这一类同学,我们特别强调:写作时一定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和段意来安排好段内的层次和句群的层次,做到合乎事理,合乎习惯,恰当得体。段内的层次,包括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的顺序安排。议论文段内层次关系,有并列、承接、转折、因果和总分等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结合讲读课文选出典型例子,并选用学生优秀作文的句群、语段,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揣摸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单项练习,包括句群、语段的仿写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行文思路畅通,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其次是注重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差,思路就很难流畅。我们采用朗读、默读等方法来加强语感培养,特别强调课文中规定背诵的段落,一定要熟读成诵;同时鼓励学生精读一些课外的奇文美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感受他人成功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口头复述、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练习,以达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清晰、准确、系统、生动的目的。

  

 

一、并列分解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释清楚,可以择取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主要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是什么有两个方面,一是就其内涵而言,一是就其外延而述。分解是什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内涵角度。如话题自嘲可以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①勇敢是富贵不能*的品质②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③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二是外延角度。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就从外延展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微笑是什么?微笑,是一剂化解矛盾的神气药水。微笑,是一种善意单纯的交流方式。微笑,是和平的象征、友谊的传达机

2.并列分解为什么, 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中心论点的成立。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例1《说安》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①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②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③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总论点:我们的生活需要微笑。

分论点:①微笑,它润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它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②微笑,它是人心中乐观态度的映射,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③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避免悲剧与灾难的发生。

例3总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分论点:①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我们沐浴爱的芬芳,和谐共生。

②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短暂而不平坦的生命旅途充满幸福的滋味。

③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我们挽救趋向邪恶或已走向邪恶的灵魂。

总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分论点:①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

②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给人以自信,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

③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昭示人们拥抱明天的太阳,战胜与自己对抗的一切。

3.并列分解怎么样、怎么办,主要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例1《谈意气》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①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②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③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例2笑对人生

①我们笑对人生,需要潇洒回首,告别昨日的忧伤。

②我们笑对人生,需要我们振作精神,接受新的挑战。

③我们笑对人生,需要我们有虚心的心态面对他人的成功。

例3微笑着面对生活

①微笑面对生活,就应该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

②微笑面对生活,不仅要有一种坦然的态度,还应该有卓越的眼光。

例4学会欣赏别人

①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②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③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例5去恶从善①去恶从善应从小事做起。

②去恶从善应有明确的是非观。

③去恶从善需要足够的勇气。

4果----会怎样,主要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例1谈意气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

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到。

例2珍惜拥有①珍惜拥有,才能感受快乐。

②珍惜拥有,才能把握幸福。

③珍惜拥有,人生才能多姿多彩。

二、递进分解

1.按议论步骤递进

议论文一般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这其实就是一种递进关系,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虽然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一方面,但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还以话题人生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这样分解:

①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

②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崇高。

③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2.按论点内涵递进

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如:话题问,一位考生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为三个分论点: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③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

文章从文问的三个方面好问、敢问、会问层层递进展开,由基础到发展到目的逐层深入的解开问的道理,论证严谨有力。

三、辩证分解

辩证分解需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即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透过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缺点,即事物的反面,防止一叶障目或过犹不及,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方能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可以是分论点的对比展开。如2005年北京作文《说安》可以分解为:

①我们喜欢安,渴望安;

②我们又要提防安,不要以为一晌贪安而蒙蔽了双眼;

③人生、国家定要将安字慎选。

也可以是分论点内部辩证分析。一篇《忘记什么,铭记什么》是这样分解的:

①忘记等待时的付出,铭记了过程的快乐;

②忘记工作的卑微,铭记奉献的伟大;

③忘记荣华富贵,铭记那份职责;

④忘记了寒冷与黑暗,铭记了那份温暖。

四、比喻分解

这是种化抽象为形象的分解方式,论点不直接表明,而是用喻体表明观点,使文章显得含蓄又有底蕴。当然这不是论点分解的主要形式,但别有一番情趣,可以增加作文的形象性。

如话题读,有考生将中心论点定为:读,一把钥匙。然后分解为:

①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

②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

③读,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神奇的钥匙;

④读,一把钥匙,一把探知未知世界的钥匙。

掌握了以上分解方式,应该来说,写作既能集中阐述中心论点,彻底防止了走题现象,又能充分的调动思维,向深度与广度推进,使文章摇曳多姿。

一般,一段一个分论点,当然有散文的性质讲,某些段落只是为抒情,连用排比、反问等专成一段。按照我的经验,开头先铺垫一小段,第二段直接引出论点,中部可以并列分论点(并列式),也可以递进分论点(递进式),结尾抒情加议论。

关于散文性质,有事例我建议叙述的少,议论的较多,抒情为主。如果不举例子纯抒情的话,文笔一定要细腻,不能过分朦胧,返璞归真才最好,让读者看明白你的观点~

今年我刚高考完,以上是我个人心得另建议多看看优秀文章~

祝好!

他的生父是首批进入夏威夷大学的非洲学生,这位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吸引了他的母亲,一个美丽的白人少女。相识数月后,两人奉子成婚,因为亲友们反对这桩婚事,他们结婚时根本没通知亲友。但他出生两年后,生父却带着另一个女子回到了祖国。母亲做了那个年代大多数女子不会做的事情——嫁给一个非洲男人、生下他的孩子并且离婚。尽管她以后的生活会非常艰难,但母亲却义无反顾。他后来都说,母亲的性格实在是敢爱敢恨。

离婚后母亲带着他艰难地生活着。后来,母亲认识了继父,一个来自印尼的留学生,于是他们迁到印尼生活。在雅加达郊区,道路上到处是坑,通货膨胀严重,学校里的小伙伴把有着黝黑皮肤、满头卷发,再加上一副肥胖身材的他喊做“黑鬼”。他跑回家向母亲要钱买香皂,想洗掉皮肤的黑色,但母亲告诉他做黑人一点也不需要自卑。

后来,他被送到美国夏威夷,在外祖母的监护下成长。由于他头脑聪明,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学校。这所学校白人小孩占多数,只有三个黑人小孩,这次他又对自己的肤色产生了严重怀疑,而亲人间的无意举动,更加深了他对肤色的恐惧。

那天傍晚,外祖母很生气地回到家,抱怨等车时遇到一个乞丐,她给了他一美元,但他觉得不够,继续要孩福粉凰莠好疯瞳弗困,她非常恐惧。他好奇地问,以前咱们也遇到过乞丐,你怎么没有害怕过?外祖母气呼呼地说,可这次遇到的是黑人啊!

他呆住了。外祖母脸上自然流露出的对黑人的嫌恶之感深深刺痛了他的心灵,他怀疑如果自己不是她的外孙,她会像讨厌垃圾一样讨厌他。为了让自己自信一些,他向同学们吹嘘说父亲是非洲王子,他自然也是王室后裔。奇怪的是,同学们相信了他的鬼话,他开始神气活现地和人交往。自信又自卑,看似快活实则痛苦迷茫,这就是他当时的心理写照。

很快,叛逆期来了。十几岁的他成了一个瘾君子,他和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家境是贫穷的,肤色是被人嘲笑的,前途是无望的,成功的道路曲折得连路都找不着。他过了一段荒唐的日子,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比如逃学、吸毒、泡妞等,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没人知道拿他怎么办,许多老师都预言:美国所有州的监狱随时向他敞开!

这时,母亲为了考取博士学位,主动到印尼进行人类学工作。他很奇怪母亲的行为,母亲却告诉他,做人要有追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有益于他人,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他一下子就“顿悟”了,重拾丢失已久的梦想——虽然我是个黑人,但我要赢得你们的尊敬。

他认同了自己的黑人身份,努力学习,在考取哥伦比亚大学的同时,还效仿母亲到社区里做义工。他发现,帮助别人真的能获得快乐,尤其是帮助那些弱势的人,自己更能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

所以,大学毕业后,他只在华尔街做了两年的高薪工作,便义无反顾地到芝加哥黑人社区从事社区服务工作。所做的都是些小事,社区的道路、照明、房屋修缮、劳资关系协调等等,尽管琐碎庸常,并且薪水很低,但他事无巨细做得很认真。凭此良好的记录,他考上了哈佛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他像母亲一样,开始为让更多的人幸福而忘我工作。

然而母亲却在这时患癌症去世了。去世前,她完成了长达1000页的博士论文,对印尼农民的分析详细切实,让他读起来心潮澎湃。他在处理母亲后事时发现,在印尼,母亲和周围的人有着极佳的关系。虽然母亲没有给他留下任何遗嘱和遗产,但他却认为,母亲的精神——自信、充满干劲、敢爱敢恨以及极佳的人缘,是多少金钱也代替不了的宝藏。

凭借母亲留给他的精神,他迅速在政坛崛起。在社区工作的经历,不仅帮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还帮他打败了多名有财有势的对手,成功获选参议员。当他决定竞选美国总统时,这段经历又一次帮助了他。

他自己都没想到,当年冒牌非洲王子后裔的他,有一天居然能成为美国总统。他想到当初自己沉沦时母亲说的话。她说:奥巴马,我觉得你父亲是最帅最聪明的黑人,现在,你代替了他。

从一个“黑小子”、“坏小子”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成长经历可谓是一部活生生的励志片。主演是他,但导演,却是他的母亲。我想,许多人都和奥巴马一样,有过自卑和叛逆,有过彷徨和迷茫,然而奥巴马很幸运,他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人生的真谛:对社会的贡献才是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真正尺度。我相信,我们如果能把握住这个尺度,我们的生命也会和奥巴马一样,快乐且丰富多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82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