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披乌斯的一生是怎样的

格罗披乌斯的一生是怎样的,第1张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他相信艺术家具有“将生命注入到机器产品之中”的力量,主张“艺术家的感觉与技师的知识必须相结合,以创造出建筑与设计的新形式”。1913年,他在《论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洛可可式和文艺复兴的建筑式样完全不适应现代世界对功能的严格要求和尽量节省材料、金钱、劳动力和时间的需要。搬用那些样式只会把本来很庄重的结构变成无聊感情的陈词滥调。新时代要有它自己的表现方式。”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教育 在教育方面,格罗披乌斯注意培养建筑师的方案设计能力,强调鼓励、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崇自发的主观随意性。主张从幼儿园开始训练,让孩子自由随意地拼搭涂抹以刺激其想象力。学生的作品一定不能改正(保持其想象力)。他的设计理念是,强调自主地跟随心灵进行创作,这种观点源于格罗皮厄斯的艺术观点,即心灵(心理)是最基本、第一位的,感知来自内部。在格罗披乌斯的指导下, 包豪斯设计学校在设计教学中贯彻一套新的方针、方法,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第一,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第二,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第三,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第四,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第五,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些做法使包豪斯的设计教育卓见成效。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在被迫解散后,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纷纷流亡法国、瑞士、英国,而大部分去了美国。从此欧洲建筑和工业设计的中心转到了美国。如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另外在文中提到包豪斯的建校历史虽仅14年3个月,毕业学生不过520余人,但它却奠定了机械设计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二十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去创造一个具有人类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又如纳吉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一样,事实上,包豪斯在调和“人”与“人为环境”的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远远超过了十九世纪的科学成就。包豪斯的产生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总的来说,虽然格罗披乌斯以及他所创建包豪斯没有作出多少设计作品,但是他的理念却深深的影响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工业设计史的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由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豪斯宣言”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献,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最高纲领:

“完美的建筑乃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注入建筑的精神,免于沦为可悲的‘沙龙艺术’”。

“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当转向实用美术。”

“艺术不再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艺术家是一个能够随心所欲的工艺技师,上帝赐予的灵感使他的作品变成了艺术。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每一个艺术家来说均不可或缺,真正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让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立起屏障的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双手建造起一幢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且以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臂,将它矗立在云霄,使它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作品: 1911~1912年 法古斯鞋楦厂(和A迈耶合作设计) 1914年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1923年 耶那市立剧场(City Theater ,Jena, 和A迈耶合作设计) 1927年 德骚市就业办事处 1925~26年 包豪斯校舍(Bauhaus)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的包豪斯建筑。它建于1925—1926年,为包豪斯学校设计,是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校舍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共分三部分:1、教学楼,2、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饭厅、礼堂、厨房、锅炉房等,宿舍为六层,其余为两层),3、四层的附属职业学校(与教学楼由过街楼连结)。后两部分均为混合结构。从学校步行五分钟即到教员的小型住宅区。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构,表现简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整个构图的平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表现出严肃的几何图形。包豪斯创立发展阶段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百废待兴的时期,为了有助于解决平民百姓的住房问题,包豪斯着重研究小面积住宅和建筑工业化,并注意建筑单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包豪斯的设计从房屋到茶壶、台灯,汗牛充栋无所不包。在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包豪斯强调设计家要着眼于工业大生产,要为大多数人生产实用美观的物品,而不是为少数的富豪生产奢侈品。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博宁顿

英国画家。以水彩风景画和历史画著名。生于诺丁汉附近城镇,1817年后侨居法国。师从格罗,并与德拉克洛瓦结为挚友。1825年重访英国。其写意手法画的风景画,格调清新,对法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和英国风景画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

中文名:理查德_帕克斯_博宁顿

外文名:RichardParkesBonington

国籍:英国

出生地:阿诺德

出生日期:1801

逝世日期:1828

职业:杰出的风景画家

代表作品:诺曼底海滨

经历

波宁顿自幼受其父的教导学习绘画,后全家迁往法国加莱谋生。在加莱波宁顿从师弗朗瑟·路易·汤姆斯·弗朗萨学习水彩画,15岁时移居巴黎,卢浮宫便成了波宁顿的学习殿堂,在此结识了德拉克洛瓦(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并成为挚友,1820年至1822年在巴黎美术学院跟格罗学习,他的水彩画在巴黎很受欢迎。

荣誉

1822年首次参加"沙龙"画展,在著名的1824年画展中和康思太布尔、托马斯·劳伦斯爵士等人的作品一起参展,获"沙龙"画展金质奖章。1825年他陪同德拉克洛瓦到英国旅行,师从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学习技法,并受到英国留行的历史题材画的影响。在后来的历史题材画中,他综合了弗莱芒和威尼斯的油画技法,并有所创新。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运动的画家和水彩画、油画的革新者,其构思才赋很高,设色不愧巨匠,为沃尔特·司各特小说所做的插图,显示他运用石版画新技法的才能。作品有《诺曼第海滨》、《码头旁的卢昂教堂》和《威尼斯风景》(多幅)等。

格罗菲因《蓝色狂想曲》配器获得很大的声望。

1、格罗菲因是一位美国画家,他的著名作品之一就是以《蓝色狂想曲》为主题的系列油画。这组画作共计约140幅,创作于1945年至1951年间

2、格罗菲因通过绘画的方式,将乔治·蓝铁丝的音乐形式化为具象的艺术形式,呈现出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色彩感受。这些画作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并在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蓝色狂想曲》以爵士乐的形式展现了当时的现代主义音乐风格和节奏感。其中最著名的乐章是第二乐章“Blues”,它被广泛地演奏和改编,并成为了爵士乐界的经典曲目之一。

格罗菲因简介:

1、格罗菲因(Robert Groenewegen)是一位新西兰作家,生于1976年。

2、他曾在新西兰、加拿大和韩国等地居住过,并在这些国家旅行和工作过。格罗菲因的作品涵盖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包括获得2015年Adam Foundation Prize的小说《独角兽》,还有2017年的长篇小说《外星人的礼物》。

3、格罗菲因的作品风格极富想象力,常常涉及科幻、幻想等元素,并且对社会现实也有深刻的关注。同时,他的作品也展现了对人性、情感和道德问题的探索。

相同点,都是英国当代公认的大师之一,不同点,乌格罗为画家,弗洛伊德为心理学家。

乌格罗,英国当代著名画家,193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是继弗朗西斯培根和卢西恩弗洛伊德之后的英国当代画坛公认的大师之一,其画作形式独树一帜。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市,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德拉克洛瓦,Eug□ne Delacroix (1798~1863)

--------------------------------------------------------------------------------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1798年4月26日生于沙朗通-圣莫里斯,1863年8月13日卒于巴黎。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深深影响着之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

德拉克洛瓦诞生的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拿破仑进攻埃及失败后,回到法国举行了雾月十八日政变,并于1804年称帝,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政体。人民群众为争取自由、平等与篡夺政权的资产阶级,进行着殊死的搏斗。这一连串的事件自然成为日后使得德拉克洛瓦同情革命和对资产阶级政府不满的因素。

从儿童时代起,德拉克洛瓦就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里,并且受过多方面的教育。他的父亲C德拉克洛瓦是律师和外交官,曾任法国驻荷兰大使和马赛总督;母亲图瓦-奥邦对音乐的爱好直接影响了幼年时代的德拉克洛瓦,音乐在他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在当时音乐家中他最喜欢FF肖邦和G罗西尼。他与肖邦有着深厚的友谊,把肖邦称为“我所看到的真正艺术家的典范”。

德拉克洛瓦不但尊重当代进步艺术家,而且极为推崇古代艺术大师。他之所以能进入艺术之门,得力于他的舅舅J-H里兹内尔的帮助。作为J-L大卫的学生的里兹内尔发现了他的艺术才能,鼓励他于1816年进入美术学院P盖兰画室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浪漫主义的先驱T热里科,并深受其影响。他与历史画家A-J格罗和保皇派画家F热拉尔交往;他博览群书,特别喜欢但丁、W莎士比亚、GG拜伦和W司各特的作品;他为JWvon歌德的《浮士德》作的插图深受老年歌德的赞颂;他盛赞米开朗琪罗、提香、伦勃朗、D委拉斯贵支,特别崇拜鲁本斯和康斯特布尔;他与诗人C波德莱尔有着亲密的友谊,对WA莫扎特的天才赞叹不已。只要拿起画笔,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发出巨大的叫啸,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把他叫做“浪漫主义的狮子”。

在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方面,除去伦勃朗外,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在表达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除鲁本斯外,很少人达到他那样动人心弦的程度;在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的东西变成艺术形象上,除米开朗琪罗外,没有人具有他那样的才能。

1822年《但丁的小舟》(又名《但丁与维吉尔》)在沙龙中的展出不仅惊震了巴黎艺术界,同时也使德拉克洛瓦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但丁的小舟》取材于但丁的《神曲》第1部《地狱》的第8篇。在这幅画里德拉克洛瓦想通过诗人维吉尔与地狱中的魔鬼们的关系表现善与恶的矛盾。矛盾的一面是那些由于本身的贪欲、野心和逸乐而在地狱中受尽折磨的魔鬼们,为了求生他们甚至互相撕打亦在所不惜;矛盾的另一面是作为善良与人智代表的维吉尔,对那些罪恶深重的魔鬼们的求生欲望他严加拒绝。这种矛盾由于画面上人物形象的惊恐、愤怒的表情,郁闷的环境和沉抑的色调所形成的紧张、恐怖气氛而加强了。这幅画的出现引起了巴黎艺术界的巨大骚动。同时也给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以它的情感洋溢的形象、悲剧性的力量、对于人类灾难的真实描写和构图的大胆而具有进步的革新倾向。

土耳其苏丹在希腊的残酷统治激发起了1821~1828年希腊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起义,但回答他们的却是血腥大屠杀。1822年的大屠杀激发起了人们对希腊人民的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抗议。英、法、德及其他各国进步人士用各种方式支援希腊的独立解放战争。年轻的德拉克洛瓦创作了两幅油画——《希俄斯的屠杀》和《迈索隆基翁废墟上的希腊》——来支援希腊人民。其中《希俄斯的屠杀》(1824)就是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了希腊人的受难和不屈,他把被残暴的土耳其人所俘虏的希腊人当成人类反对奴役的不倦斗争的悲惨形象来描绘,通过手无寸铁的希腊人和残暴的土耳其人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引起人们对希腊人民的同情和对土耳其侵略者的抗议。这幅充满人类的不幸与灾难、残酷与狂妄的作品在沙龙中展出时立刻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它是使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斗争进一步尖锐化的作品,虽然学院派非难它,但却受到进步人士的爱戴,它使德拉克洛瓦一跃而为当代第一流的画家。

表现希腊的另一幅作品《迈索隆基翁废墟上的希腊》,是一首献给为自己祖国的独立与自由而捐躯的希腊人民的颂歌。它歌颂迈索隆基翁的希腊人对土耳其侵略者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这幅画里作为浪漫主义特征的象征手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站立在废墟上的希腊妇女象征着残暴的土耳其军队铁蹄下坚贞不屈的希腊,她就是英勇的希腊的化身。

德拉克洛瓦对英国绘画的热爱促使他于1825年访问英国。英国绘画的鲜明色彩使他越发对法国学院派绘画线条的艰涩、色彩的贫瘠不满,从康斯特布尔的绘画中他发现了光、气氛和悲伤的绿色,发现了光与色调的微妙关系,这种影响明显地表现在回国后于1827年创作的《撒丹纳巴勒斯之死》中。

德拉克洛瓦喜欢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从莎士比亚、歌德、拜伦、司各特的作品中选取题材。如根据拜伦的诗篇而创作的《撒丹纳巴勒斯之死》(1827)和《两个浮士卡里》,根据歌德的《浮士德》而创作的《浮士德在他的书斋里》(1827)和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而作的石版插图(1834),以及根据司各特的作品而作的《雷伯卡的被劫》(1846)等都是。《撒丹纳巴勒斯之死》描述阿尔及利亚第一王朝最后一个君主在谋反者包围王宫之际准备自焚的情景。它是一幅色彩缤纷、动人心弦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塞画面的人和动物给人一种闷塞、动乱的感觉,到处充满恐怖、绝望和凄惨。但所有运动都向主人公撒丹纳巴勒斯身上集中,使得整个画面仍然统一,相互间仍然有着联系。《两个浮士卡里》(1855)取材于威尼斯历史,描述作为总督的父亲决定将犯了通敌罪的儿子流放异乡的情景。它通过极为深刻的心理矛盾的表现、强烈的明暗对比、宏大的构图刻画了父子间爱与恨的矛盾、个人与集体的斗争。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领导着人民》(1830)是人民争取自由和权利的颂歌,同时也是德拉克洛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地把比喻和现实结合起来,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征,这种浪漫主义因素与四周真实环境的结合使得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争取自由的主题、强烈的激情、色与光相融合的对比、奔放的笔触——这一切就是这幅画成功之处。

由于对现实的不满,为了逃避那个嘈杂、繁华的巴黎,德拉克洛瓦于1832年随法王路易·菲力普驻苏丹的大使Cde莫内尔伯爵到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去旅行。这次旅行似乎是德拉克洛瓦创作的分界线,这以前的作品都是环绕着可以作为他的创作特征的浪漫主义主题与形象而进行的,那就是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神话和宗教的题材以及东方生活的场景。这以后的许多作品,由于脱离生活,唯美倾向越来越浓厚了。作为这次旅行结果的《阿尔及尔妇女》(1834)就是一幅以色彩的协调与交错组成的复杂而美丽的作品。另一幅《摩洛哥犹太人的婚礼》(1839)表现的是按照古代传统举行的婚礼仪式,画家着重描绘了那种宁静的气氛。 德拉克洛瓦喜爱充满动力的题材,喜欢表现野兽的那种无穷无尽的精力,而且把动物总是画得那么栩栩如生,像《猎虎》(1854)和《狮子的狩猎》(1855)就是这样的作品。 由于对当时资产阶级现实的不满,德拉克洛瓦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历史画上。他的历史画是以其对历史事件的新的阐述,对于热情洋溢的人物性格的表现和大胆的富于诗意的构思而有别于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绘画。《塔耶堡之战》(1837)、《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1840)就是这样充满悲剧气氛和戏剧性的作品,是把历史、哲学、宗教和人们的受难结合在一起的雄伟的交响曲。

虽然德拉克洛瓦不是肖像画家,但却画了一些非常出色的肖像画,除《自画像》(约1837)外,《肖邦像》(1838)和《乔治·桑像》(1838)都是生动而准确地抓住对象精神面貌的杰作。

1833年以后德拉克洛瓦先后为法国波旁宫的众议院(1833~1838)、波旁宫图书馆(1847)和卢森堡宫图书馆(1846)以及圣苏尔皮斯教堂(1861)绘制壁画,为卢佛尔宫的阿波罗画廊绘制天顶画(1849~1851)。这些纪念性油画固然表现了德拉克洛瓦丰富的想象力和绚烂的色彩,同时也显露了他晚年作品中生活与形象的空虚和贫困。

1863年 8月13日这位巨匠在巴黎菲尔斯滕贝格广场的公寓中逝世。他的遗产管理人在他的画室里找到他的作品共9000多件,其中油画853件,粉画和水彩画1525件,素描6629件,腐蚀版画24件,石版画109件,60余本速写本,另外还有设计的思考图、记忆画、古代大师作品的临摹等。 德拉克洛瓦把艺术从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的创作是以人民争取自由的题材、悲剧性的力量、大胆的构图和绚烂的色彩、对于人物情感的刻画的强调为特征的。晚年由于脱离生活、浸沉于抽象和幻想的世界里,因而走上了主观主义的道路,反映在晚期作品中就是唯美倾向比早期更加浓厚了。

(介绍完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99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