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浪漫的相遇下一句怎么说?

一场浪漫的相遇下一句怎么说?,第1张

出句:一场浪漫的相遇

对句:几处温馨的同欢

对联格律要素

“对联”这个名称本身就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这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不能比拟的。“对”,有对称、对比、对立、对等、对偶、对仗、对流等重要意义;“联”,也有联合、联系、联袂、联盟、联结、联想、联缀、联通等多种涵义。

对联的特征:对——词语对仗;联——声律协调。对联也就是就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对”、“联”两个字放在一起,本身就建立了一种对立统一的、和谐完美的有机整体。

诗词有格律,骈文有规矩。对联是从骈文、诗词衍变而来,所以对联也有格律。对联的格律,就是要对仗。所谓对仗,就是严格的对偶。对联对仗的格律要求有如下六项: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我们把这六项称作对联的六要素。 对联的六要素共同构成一个特定而完整的意义。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的,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对联。

字句对等、形对意联,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

节律对拍、平仄对立,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

下面我们对六要素进行简单的解析

1、字句对等:上下联的字数及其句数要相等。

楹联分为单句联、双句联、多句联,字数、句数均无限制,所谓“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然而,不管短则几字、十几字,长或逾百上千,关键是要上下一致,这是构成楹联的起码条件。可以这样说,两段字句相等的文字不一定是对联,但两段字句不等的文字一定不是对联。字数相等是对联格律的基础之基础。一副对联,原则上讲,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如上下联各为一字,则称一言联,各为四字称四言联,各为五字称五言联,以此类推。

出句:冷月空阶秋一地杏花雨

对句:愁思残梦泪千行花间柳影

这是单句联,由七个字构成,我们称呼七言联,上句有七个字构成,对句也是对应七个字,由出句和对句就构成了一副对联。

出句:斜风暮雨,声声点点梧桐语杏花雨

对句:玉指清弦,缕缕丝丝婉转情云心

这是多句联,也叫分句联,一共有单边由十一个字组成,又是由四言和七言构成,我们叫四/七式联。

不管是几言,一定做到字句对等。

2、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尽量在27小类对联词内对仗,必要时借用相邻小类。

词性,指词的特点;品,有“类”的意思;“对品”,就是相类、相近、相当。

粗略地说,即上下联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通则中使用的“对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 (则指的是联律通则)。

一是字类相同者可以相对。古人要求天文类对天文类,时令类对时令类,数目类对数目类……就是从字类上说的。

二是词性相同者可以相对。今人讲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是从词性上说的。

三是语法作用相同者可以相对。如都作主语时动词形容词可以与名词相对,都作状语时形容词、数词可以与副词相对,等等。

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或虚词两大类。

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如:大行绝俗忘荣辱 =至道无情空是非

此联中,“大”与“至”都是形容词,“行”与“道”、“俗”与“情”都是名词,“绝”与“无”、“忘”与“空”都是动词。“荣辱”与“是非”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

如:花落方参生死理=云浮常悟盛衰机

其中“花”和“云”“理”和“机” 都是名词,“落”和“浮”,“参”和“悟”都是动词,“方”和“常”都是副词,“生死”和“盛衰”都是形容词。

上下联词类大体相同,虽有不同但是相当,这样的对联很多。如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

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

数名形名动名动==数名名名介代形

这副七言联,有三处是同类词相对,即数词“一”与“五”,名词“县”与“溪”,名词“山”与“水”;其余四处相对的词,词性就不相同,“好”与“秋”,“客”与“君”,“住”与“清”只是词性相当,而动词“留”与介词“为”相离较远。可是我们读来,仍然感觉这副对联不错,对仗好,因为它还合乎对仗的其他要求。

random luck in universe宇宙里恰好相逢的浪漫。

random

英[ˈrændəm]美[ˈrændəm]

adj随机的,随意的(非事先决定或不规则)。

n随意。

[例句]The second one can follow also at a random time

第二次也是在完全随机的时间发生的。

近义词

haphazard

英[hæpˈhæzəd]美[hæpˈhæzərd]

adj随意的;无秩序的;无计划的;组织混乱的。

[例句]The government's approach to the problem was haphazard

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缺乏计划。

of后接when引导的从句是可以的。这叫做介词宾语从句。

介词后面的宾语从句通常是由wh-连接构成的,这是因为大部分介词后不能接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即使有例外,也仅限于一些固定搭配,例如:in that(因为)、but that(要不是)、 except that(除了)、save that(除了)'besides that(除了)和 beyond that(除了)。

Whether he can succeed depends on how well he operates

他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他的操作水平。

Whether we find a joke funny or not largely depends on where we have been brought up

我们是否发现一个笑话可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哪里长大的。

He was not conscious of what a big mistake he had made

他没有意识到他犯了一个大错。

He failed to arrive at the airport punctually in that he had suffered a terrible traffic jam

他之所以没能准时到达机场是因为他遇到了严重的塞车。

The essay was perfect except that there were some misprints

除了一些拼写错误,这篇文章是很优秀的。

She knew nothing besides that he was such a bore

她只知道他是个讨厌鬼,别的一无所知。

He was at a loss what to do beyond that the situation demanded something romantic

这种场合是要有点浪漫的,除此以外,他很迷茫,不知该做什么。

But that I saw it I could not have believed it

要不是亲眼看到,我是不会相信的。

There was not a sound save that from time to time a child cried

除了不时传来的孩子的哭声,没有一点声音。

在句式结构的分析中,上述例外情形中的that宾语从句常和其前面的介词一起被视作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成分。

1 带有心字情切浪漫的四字成语

心心相印xīn xīn xiāng yìn

[释义] 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语出] 唐·裴休《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 印;不能写作“认”。

[近义] 情投意合 心领神会

[反义] 格格不入 话不投机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以两个以上的人为陈述对象;否则;必与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起运用。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2 含有经典二字的四个字的词语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没有的事。

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

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蔽。

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4、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以,因为。

一方面因而高兴,一方面因而恐惧。 5、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形容死去活来。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7、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

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着,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

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通: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

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剁肉的刀和砧板。

指宰割的工具。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可,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那怎么能行。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人;孰,谁。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15、三十六策,走为上计: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

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 1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

19、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形容两头没着落。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溃:溃决。

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

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2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天道的网,指自然界的惩罚;恢恢:宽阔的样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

但决不放过一个坏人。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罚。

2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木。比喻没有基础、根源的事物。

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2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2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没有堵塞的地方,就没有水的流淌;没有停止,就没有行动。 28、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29、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思想。 30、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象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一样永恒。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问题,仁者看见它,说它是仁;智者看见它,说它是智。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3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晕:日月周围出现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湿润了就要下雨。

比喻事故或事件发生前的征兆。 3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34、为虺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摧:毁灭;若何:怎么办。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原来比喻要趁敌人羽翼未丰的时候,就把他消灭。

后泛指敌人要及时锄掉。 35、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

把鱼赶到深潭中,把鸟赶到树林里,原来用来比喻反动统治者施行暴政,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

把一些可以争取的人赶到对方去了。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

38、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用;其:他的。昏昏:暗,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用他那些模糊的理解去使人明白。现指自己糊里糊涂,却要指挥那些已懂事故的人。

39、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对付嘴咬。比喻对方怎么来,就怎么反击。

40、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传诵。 4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肢。

勤:劳作。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

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勤奋,因。

3 星和倩组四字成语,浪漫一些的

没有含有“星 倩”这两个字的成语!

『包含有“星”字的成语』

“星”字开头的成语:(共26则) [x] 星驰电掣 星驰电发 星驰电走 星飞电急 星飞云散 星火燎原 星流电击 星罗棋布 星流霆击 星罗云布 星离月会 星落云散 星离雨散 星灭光离 星旗电戟 星前月下 星霜屡移 星星点点 星行电征 星星落落 星行夜归 星星之火 星移斗转 星月交辉 星移漏转 星移物换

第二个字是“星”的成语:(共33则) [b] 百星不如一月 [c] 承星履草 [f]分星拨两 分星擘两 福星高照 分星劈两 [h] 华星秋月 [j] 景星凤皇 景星凤凰 吉星高照 景星麟凤 景星庆云 [l] 流星掣电 流星飞电 流星赶月 [n] 牛星织女 [p] 披星带月 披星戴月 [s] 三星在户 三星在天 [w]文星高照 [x] 详星拜斗 星星点点 星星落落 星星之火 [y] 一星半点 移星换斗 [z] 众星攒月 众星拱北 众星拱极 众星拱月 众星环极 众星捧月

第三个字是“星”的成语:(共25则) [b] 北辰星拱 [c] 晨炊星饭 [d] 电掣星驰 电流星散 斗转星移 [j] 急如星火 急于星火 [l] 屡变星霜 连更星夜 零零星星 柳眉星眼 [m] 满天星斗 [q] 棋布星陈 棋布星罗 旗布星峙 [s] 曙后星孤 [w] 物换星移 瓦解星散 文章星斗 [y] 烟飞星散 月落星沉 月朗星稀 月明星稀 一天星斗 月章星句

“星”字结尾的成语:(共17则) [b] 擘两分星 炳如日星 炳若日星 [c] 灿若繁星 [d] 大步流星 带月披星 戴月披星 [h] 换斗移星 [j] 击电奔星 皎如日星 井中视星 [k] 快步流星 [l] 零零星星 寥若晨星 [w] 屋如七星 [y] 一路福星 [z] 昭如日星

“星”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无

『包含有“倩”字的成语』

“倩”字开头的成语:(共2则) [q] 倩女离魂 倩人捉刀

第二个字是“倩”的成语:无

第三个字是“倩”的成语:(共1则) [l] 离魂倩女

“倩”字结尾的成语:无

“倩”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无

1高二上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数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3“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我成集,名为《楚辞》。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4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

 5建安汉献帝年号。

 6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7妾:旧时妇女谦卑地自称。

 8公姥:公公和婆婆。

 9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10初阳岁: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11初七:支农里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12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13适:出嫁。

 14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卵;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要适合,叫六合。

 15青庐:用青布搭成的蓬帐,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16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7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8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

 19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20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21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2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琐。“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

 23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24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5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26视,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视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已日。视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27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9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30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31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32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33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34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2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35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36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37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38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39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40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2高二上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1“阳”和“阴”

 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2“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这一句用了“乘”“历”“穿”“越”四个动词,“风雪”言“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不仅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准确生动,而且富于变化,笔墨传神。几个短句,几个动词,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

 3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本文有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具特点。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或得日,或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3高二上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3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4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5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6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7京都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8贾人,商人。

 9出官,(京官)外调。

 10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11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2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3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14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15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16“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17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18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19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0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1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22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23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24谨庠序之教,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教,教化。

 25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XX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26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7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28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9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30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31约从离衡,相约为合纵,击破秦国的连横策略。约,结。离,使离散。

 32履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3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34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35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36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37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38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首事。

 39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

 40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4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42百工,

 43六艺经传,六经的XX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4高二上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2)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

 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3)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

 (4)数词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3、一词多义

 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之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一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

 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悲夫(语气助词)

 二、虚词

 1以

 (1)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当其欣于所遇

 (3)介词,对或在。暂得于己

 (4)介词,到。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动词,到,往。及其所之既倦

 (5)代词,它。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要词释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

 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终期于尽(期:至,及)

 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

 是日也(是:指代词“这”)

 茂林修竹(修:长)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信可乐也(信:指确定)

 向之所欢(向:指过去)

 列坐其次(次:指旁边)

 及其所之(及:指等到)

5高二上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故人具鸡黍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6高二上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1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哈克贝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2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遥游》。

 3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人独立创作诗歌的开始,他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叫楚辞,又叫骚体诗。他用这种诗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另有代表作《九歌》《九章》《天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他的纪念日。

 4我国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教育家是荀子,原名荀况,代表作是《劝学》

 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八种体例,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年间约两千多年的历史,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因此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战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订的国别体断代史。

 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8《出师表》《隆中对》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9“三曹”是指东汉建安时期的父子诗人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曹丕的代表作有《燕歌行》,曹植的代表作有《七步诗》《白马篇》。

 10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散文有《桃花源记》,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11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是南朝宋代小说家刘义庆写作的《世说新语》。

 1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3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1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15唐诗《回乡偶书》《登鹳雀楼》《凉州词》《春晓》《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分别是贺知章、王之涣、王之焕、孟浩然、王维。

 16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17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其中韩愈为首。

 18杜甫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9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的代表散文有《师说》《马说》《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

 20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1《阿房宫赋》和《清明》诗的作者是杜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

 22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柳永和南宋的李清照(我国第一个女诗人),代表词作分别是《雨淋霖》、《声声慢》。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号东坡居士,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名作有《赤壁赋》;辛弃疾号稼轩,代表词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我国第一部也是的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24《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六国论》《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的作者分别是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

 25,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26《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陆游的代表诗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钗头凤》。

 27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高祖还乡》的作者分别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睢景臣。

 28“明清四大奇书”(又称中国小说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29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

 30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明代小说家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

 31明代传奇剧《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清代传奇剧《长生殿》《桃花扇》的作者分别是洪、孔尚任。

 32“三言”小说是指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33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

 34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35“晚清四大谴小说”是指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XX》、曾朴的《蘖海花》。

 36中国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7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38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辞》,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梁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39“乐府双璧”指的是北朝民歌《木兰辞》和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40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

2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词多义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从:

 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词类活用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

 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无论高贵还是低贱,不分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知道文章的停顿,有的人就去求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求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象这样罢了。

3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4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趣舍万殊(通“取”。教材注释为:趣,趋,趋向,取向。)

 2一词多义

 (1)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2)一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年)

 况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驰)

 所以兴怀(使……兴起)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介词,对或在。暂得于己

 (3)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当其欣于所遇

 (4)介词,到。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动词,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爱的事物)

 (5)代词,它。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

 当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5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他是法国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2、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故都的秋》文笔简洁、优美,是郁达夫抒情散文代表作。

 3、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滨孙飘流记》等。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原本只称为“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共305篇,故又称作“诗三百”。《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间有杂言。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章法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采薇》即是一例。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连绵词、叠字来状物、拟声、穷貌。

 5、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诗赋,由西汉刘向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地方色彩浓厚,故曰《楚辞》,也称“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6、《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原是西汉的一个官署的名称,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部分)。其特点是继承了《诗经》的写实传统,叙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体和骚体,形成了在我国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杂言诗和五言诗。

 7、《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

 8、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与其子曹丕、曹植均以诗文闻名,被后人称为“三曹”。

 9、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诗歌《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辞赋《归去来辞》等。

 10、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1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他的书画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1079年,被贬黄州,其间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赋,课文所选为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12、《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王荆公、王文公。

 13、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032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