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前极为热爱的德国古典浪漫派诗人是

孩子生前极为热爱的德国古典浪漫派诗人是,第1张

私立医院一切由老板说了算,怎么提拔下属都行,全凭老板心情。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提拔干部有一定的组织原则和程序,原则上从副职提拔正职需要在副职岗位上任满两年,从下一级正职提拔上一级副职,需要在下一级正职岗位上任满三年。医院副院长属于医院班子成员,主要责任是辅助正职工作,如果这个医院副院长的级别比中层正职高,一般要求从医院中层正职中提拔,且必须在中层正职岗位上任满三年;如果不涉及级别变化,那么转岗副院长也属于进一步使用,按理也应该从医院的中层正职中选拔,而不是从医院中层副职中产生,这是常规的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规则,既是对组织程序的尊重,也是对干部的负责,有利于营造积极竞争的干部选任环境。

那么,中层副职一定不能当副院长吗?

显然不是,在机关事业单位提拔干部是可以破格的,即便不破格,像医院这样的技术性单位,本着工作实际需要完全有可能基于技术考虑从干部队伍中选择具有高职称的技术骨干转岗使用,此时选用干部就不是单纯地看他行政职务了。

说得更直白点,医院从中层副职中选拔副院长在三种情况下完全有可能:

第一,正常提拔使用。假设医院是副处级单位,那么院长是副处级,即管理六级;副院长是管理七级,即正科;中层正职也是管理七级,副职也是管理八级,对应副科。从中层正职使用到副院长属于平级重用,而从副职提拔副院长实际上也只是提一格,从组织原则上来讲属于正常提拔,在级别上并不算突破,只是因为有中层正职在中间,看起来像破格而已。

第二,行政破格使用。如果这个医院是正处级,那么副院长是副处,中层正职是正科,副职是副科,从副科到副处需要迈两个坎,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从行政上考虑使用,就属于典型的破格了,使用对象必须要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对单位有重要贡献,否则不可能这么使用。由于是破格使用,类似的提拔必须报请上一级组织部门审批,因此现实中不多见。

第三,技术转岗重用。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如果这位副职本身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出于工作需要也可以通过职称转岗,通过竞争上岗或民意推荐等方式使用到副院长岗位上。这种选用方式类似于平级转岗或者过去的公开选拔,也不存在破格的说法。

总之,医院中层副职提拔使用副院长不多见,不过如果中层副职具备强大的技术、职称条件或行政助力,未必不能后来居上从一众中层正职中杀出血路。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一木一石都很孤独,

没一棵树看到别棵树,

棵棵都很孤独。

当我的生活明朗之时,

我在世上有很多友人;

如今,由于大雾弥漫,

再也看不到任何人。

确实,不认识黑暗的人,

决不能称为明智之士,

难摆脱的黑暗悄悄地

把他跟一切人隔离。

在雾中散步真是奇妙!

人生就是孑然独处。

没一个人了解别人,

人人都很孤独。

(钱春绮 译)

赏析

黑塞于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世人眼中,他以《荒原狼》、《玻璃球游戏》等小说闻名,但黑塞本人一直认为自己骨子里是一名诗人,他本人也被认为是“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在一篇自传性的随笔中,他写道:“我从13岁开始就明白这一点: 要么当个诗人,其他皆非所愿。”大约30岁时,他不无自嘲地为自己拟了一条墓志铭:“诗人黑塞长眠于此, 他不被人们视为诗人,却被当作消遣小说家受到过誉。”的确,相对于黑塞那些不朽的小说作品,他的诗歌被人忽视。其实,他的小说也充满了诗意的意象和诗一般的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被他自己认为是“乔装了的诗”。在这些“乔装了的诗”中,本身就嵌入了不少优秀的诗歌,比如这首《雾中》,就首次出现于他的小说《秋日徒步之旅》(1906)中,后来才单独收于各种诗集当中。这首诗在德语国家非常有名,瑞士和德国的中学生读本都经常收录它。将诗歌嵌入小说,是黑塞的一贯做法,比如他著名的《玻璃球游戏》中,也散布着不少与小说主题相关的、但跟本篇一样可以独立欣赏的诗歌。

《雾中》是《秋日徒步之旅》的主人公在徒步之旅途中遇到大雾,有感而发吟出的诗句,其主题就是黑塞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孤独”。全诗共分四节。第一节和第四节,诗中作者看到树与树互不相见,就联想到人与人互不相识,“棵棵都很孤独”,“人人都很孤独”。由树的孤独转到人的孤独,一是自然景物,一是个人的内心体验,一是外在的孤独,一是内在的孤独,两两遥相呼应。这样的比兴也是黑塞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节诗人转入对现实生活庸俗作风的揭露:

当我的生活明朗之时,

我在世上有很多友人;

如今,由于大雾弥漫,

再也看不到任何人。

在你事事亨通生活明朗之时,各色人等是趋之若鹜,待一有不顺(“大雾弥漫”),那些所谓“友人”又纷纷作鸟兽散了,“再也看不到任何人”。黑塞在另一首诗《走向孤独的道路》也提到过类似的“世界背弃你”的遭遇。由于经历这么多的变故,诗人终于悟出,“不认识黑暗的人,/决不能称为明智之士”,就是说,只有认识孤独,体验孤独,才能认识到生命的本质。这样的思考就把本诗的境界提高了一个层次。

这首诗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语言接近口语,而且采用接近德语民歌的格式,诗本身节奏缓慢,多数押韵,富有音乐感,这与他的音乐素养分不开。他尤其喜爱肖邦,曾经说过肖邦之于他就像瓦格纳之于尼采一样重要。本诗节奏整齐缓慢,正好与本诗思考的内容配合得丝丝入扣,他认为,“诗不只是行的建构,更主要的是谱出音乐”,这在这首诗中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据1966年的一项统计,有近305位作曲家为他的274首诗谱过曲,由于有的诗歌被不同的音乐家谱以不同的音乐,所有以黑塞的诗谱成的歌曲共有800多首,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记录,也是黑塞的荣耀之一。

《雾中》这首诗还体现着黑塞诗歌的一贯特点,就是他用的象征、比喻都很简单、明显,比如说本诗中的“树”和“人”之间的类比,“没一棵树看到别棵树”,“棵棵都很孤独”,写树的同时已经表明“人人都很孤独”。这或许是他诗歌的一个弱点,但由于这首诗本身精确优美、节奏清楚,音乐感强烈,意蕴丰富,在追求寓意晦涩的现代诗大行其道的今天,黑塞的诗更显得独树一帜,卓尔不凡。

(吴丽萍)

《荒原狼》(赫尔曼·黑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8p6j    

书名:荒原狼

豆瓣评分:88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副标题: 黑塞经典文学

原作名: Der Steppenwolf

译者: 李世隆 

出版年: 2015-2

页数: 222

内容简介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吧女郎赫尔米娜,获得肉欲欢乐;经赫尔米娜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尔米娜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尔米娜杀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文集(全10卷)》([德] 赫尔曼·黑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cwqq

书名:黑塞文集(全10卷)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张佩芬 等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4

内容简介:

“我羡慕他高出一切德国政治的哲学上的超越感……他的精神故乡又特殊地归属于东方智慧的庙堂。”——托马斯曼

“(黑塞身后留下了)近四十部著作: 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和散文集,以及三千篇左右的评论文字。这些著作在几十年后并未被遗忘,恰恰相反,它们是以最重要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方式生气勃勃地留存世间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受到广泛阅读而并非仅供研究的文学流传后世的。”——弗里顿塔尔(德国著名学者)

“很少有哪一个个人能够挣脱自己等级的局限……对经历过上千年转折的人类按照另一种目标进行了深思,而且推荐人们去试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罗伯特•容克(《黑塞文集》序言)

黑塞是位多产的作家,其作品涵盖小说、诗歌、散文和艺术童话等。同时,黑塞也是一位独具个人风格的水彩画家。本套文集收录了黑塞创作生涯中几个重要阶段的代表作品,采用黑塞本人创作的水彩画为封面图样,采用国内罕见的布面精印工艺,艺术纸书脊,全手工打造,值得收藏。

本套文集共10卷,收录《在轮下》、《悉达多》、《荒原狼》、《纳齐斯与戈德蒙》、《玻璃球游戏》、《婚约》、《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诗话人生》、《堤契诺之歌》和《黑塞童话集》。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是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此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作品的力量来自作者综合融汇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创造性才能,也来自他永不停顿仰望高处以成为“人”的渴望和信念。黑塞一生都摇摆在现实生活和美学世界两个“相对极”之间,他一方面超越自己的文化,变成了一个“东方旅行者”,另一方面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坚守自己典型的德意志文化传统和浪漫主义特征,依旧故我。

黑塞的作品常流露出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充满着对自然和人类的爱。用尽全力描绘消逝了的欢乐、悲切、迷惘和烦恼,以及热烈的企求和憧憬。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常带有自传色彩。令人回肠荡气的直抒胸臆,细腻深刻的自我剖析是黑塞作品的动人之处,但是他还另辟蹊径,努力探索在作品中更好地反映内在自我的方法。他叙述自己的感受,抒发心灵的孤独,描述年轻人的彷徨苦闷,反映生活现实,揭露社会积弊,对德语文学的发展乃至世界文学的版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092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