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最后的巫歌》诗意解剖虎族兴衰,叙说人类历史寓言,以不同凡响的抱负和追求获得学术界和评论圈青睐,被认为是“文学人类学的创作范本”,在当前含有某种标志性。记者近日通过邮件,就读者关心的问题与作者进行了交流。
书香重庆网:方棋老师这部作品同时采用两种纪年法,一个是禹历纪年,一个是公元纪年,分别象征创世传说的渊源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以神话和历史两条线索,对三峡的地理和文化进行双重探源,您为什么写这样一部作品,为什么取名“最后的巫歌”
方棋:2004年我在重庆南部考察,邂逅并拍摄到一条见首不见尾的独角石蛟,面目狰狞,很不甘心地俯视田野,颈部以下禁锢在巨岩中。想起长江中上游地区流传的孽龙吞江的故事,明白这厮试图干一番大事业,行洪毁山犯了天条,被菩萨永远囚牢。很久以来,面对写作还是不写作这个问题,我就像哈姆莱特思考死活一样犹豫和忧郁,站在壮志未酬的蛟龙下面,突然决定写个东西,讲讲灵魂的历史或灵魂的经历方式,探索如何共存共荣,减少灾难,借太初的力量激活文学,祝福生命。没有博大精深,何来辐射影响没有源远流长,何来奔腾入海几易书名,和编辑方商定叫“最后的巫歌”,希望实现自我救赎与治疗。
书香重庆网:作品多处提到大禹多少年,儒历多少年,前一时间是神话时间,后一时间是历史时间,方棋老师为何展现这样庞大复杂的结构
方棋:有什么样的地缘情况和文化传统,就有什么样的结构风格,当然也关乎个人喜好,觉得非得这么搭建,才有写作欲望。特别想呈现一个完整的,闭合的,虚实印证的世界。
书香重庆网:您对相对封闭的社会进行了深描式的讲述,而不是表层的传达,片语只言蕴含着洪荒变迁。作为城市知识女性,方棋老师为何如此熟悉那个文化环境当中的语言体系
方棋:我长期以三峡谷地为背景进行人类学考察和濒危文化的挖掘整理,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优势,能够对神山、神兽、神木、神药、神巫、神歌、神话、神兵等民间万象进行感知,进行描述。曾有区县的朋友埋怨我,为何每次进村不穿时髦点,在乡亲们面前有个派头,自己也有个面子。我很惊讶,也很开心,视为经典赞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书香重庆网:这本书把一个特殊形态的族群作为中华民族来写,作为长江文明的起源来写,具有某种开放性与隐喻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土小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方棋:把虎族人的兴衰放在整个山海文化的大背景下考量,用后现代视角梳理古老家族和民族的命运,开掘民俗和图腾崇拜中的象征色彩,充分呈现底层文化的开放性和普世性,或许更具标本价值,更能产生文学涵盖力,我这样认为。
书香重庆网:您在小说里没有回避人性里面负面的,不可违的东西,斗争的、杀伐的影子一直都在,被认为是寓言式的写作,具有不凡的深意。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方棋:梯玛途遇囚禁在巨岩中的孽龙,心生怜悯,埋锅造饭,为煎熬在罪与罚中的孽龙求赎。孽龙始终与危害和灾难联系在一起,隐喻人畜的负面根性;白虎为祖先的化身,代表虎族人的精神庇佑。禹王菩萨疏通九州,给山川万物命名,给孽龙和虎祖断案,用金钩子闪电治恶,象征更高更大更原初的力量。虎族后裔黎妈武被当地族人认为是的“扁担花”(老虎的俗称),包括他立起尾巴抢粮被枪毙以后,夏氏在向人报复、扁担花亲自向黄水复仇的传说;孙女寻根在更古坪立起尾巴云雨的梦境,是虎族命运的缩影和象征。许多处提到山里人最欣赏的姿态:立起尾巴舞,立起尾巴跑,立起尾巴追杀……等等,都是人类需要直面的东西。人永远不能摆脱其兽性,如何构建一个实力的、和平的、温暖的未来社会,是我讲述虎族兴衰的主要目的。
书香重庆网:您认为这本书和同类题材、近似题材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
方棋:非要比较的话,应该说同类或近似题材的作品是民歌,这部作品是巫歌。
书香重庆网:书中提到有个深不可测的老阴洞,住着龙王爷性情暴躁的三太子,为了满足难以抑制的贪欲,大嘴朝外吸,让江水吼吼打打向洞中灌,不能滋润田地,从而导致那场启动了整个故事的干旱,方棋老师在写作时是否真有根据
方棋:孽龙吞江和巫师打龙洞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流传很广的故事。南方喀斯特举世闻名,有着太多稀奇古怪的洞穴,名堂大奥秘深。老阴洞原型为湖北的腾龙洞,有一个出口在重庆奉节。浩浩荡荡的清江流经利川落水洞,遭遇“卧龙吞江”,猛跌30米,浪沫飞溅,响声震耳,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就这样从面前消失了,潜入地下,经过直线距离十几公里后才重新出现。上古先民如何乘坐独木舟穿越旋涡咆哮,羽毛也沉底的夔门学术界一直认为是个谜,原来地底下有超级通道,这是合理推测。
书香重庆网:这本书里面好多的东西挑战了阅读者的想象力,比如黎家和秦家争夺女人,两个骁勇的家族竟然采取斗草的方式,方棋老师的作品是否对读者有一定的文化要求
方棋:在西南山区,芒草被认为是有神性的,在一些纠纷解决和祭祀仪式中会被用到。里面虽然融入了罕见的巫仪巫辞,但和民间故事一样雅俗共赏。
书香重庆网:小说给人的感觉是强悍的,奇幻的,魔幻的,和您的性别不太相称。
方棋:主人公所属族系居于长江中上游各偏僻的支流河谷,历史上被中央王朝视为蛮疆蛮民,相传因虎繁衍,活态地展现初民身上那种“势”是文学的要求,文本风格源于对书写对象的认识和感受。我试图用文学的方式起建道场,以有情无情之各色化身,进行内心的修持和灵魂祭祀,这活与因缘有关,与性别无关。
书香重庆网:方棋老师作过哪些文化考察和发掘
方棋:2005年受托编导撰文30分钟电视片《走马民间故事》向文化部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7年受托为重庆酉阳民歌,酉阳土家摆手舞撰写专业申报书,拍摄申报纪录片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8年受托为重庆名镇走马镇制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幻灯;2009年独立发掘、整理《酉阳古歌》,并受政府委托撰写文本、录制影像资料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上诸项目不同程度涉及濒危文化的梳理发掘或再发掘。文化考察遍及渝鄂湘黔。
两人的偶遇往往是不经意间的一种遇见。完全没有预设,没有计划。没有期待。但是当下一次又偶然遇见的时候,希望是已经预谋的就是希望两个人都渴望见面,渴望遇见。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每一次倾心,最初总是不经意的邂逅。电光石火,摩擦心痛。眼神交汇,深深浅浅,刹那心动,成永劫。蒲公英恋上树的落寞,树恋上浮云的自在,也许初相遇,已是场注定了的安排。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天邂逅的人何止成千上万,但邂逅了能相互停顿、驻留的人又有几何?邂逅是一种美丽,邂逅是一种缘分。能在茫茫人海中邂逅,相识相知,彼此欣赏,共同领略春夏秋冬的美好风光,一起感受真情爱海的万种柔情,岂不是人世间令人最美好的事情。
在不该有你的岁月里,遇见爱情,是一种情感的结,无法打开,所以有悲伤蔓延,很无奈的感觉,只能离开,转身的瞬间,有冬日的风迎面,很彻骨,开始学会奔跑,这样疼痛会减少,而快乐却从此流失,在爱情的小路上,错失一段邂逅,却从不后悔。
出自《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邂逅”来源于此诗
“邂逅”这个词主要是指偶然的、不期而遇的
它主要指相遇的偶然性,可以用作对事件、人物的相遇,但人们经常用这个词来指带男女相遇,通常带有男女之间情分、缘分的含义。
相关词语
不期而遇:一朝邂逅成相识。
不期而遇 可以用来指以前见过的人也可以用来指不曾相识的人是不期而遇之义,又含有一丝缘分。
邂逅不偶 :碰巧不遇合;意外不成功。
另外,偶然≠邂逅 偶然强调事件发生发生的偶然性,重点强调是事件发生的性质偶然
邂逅强调的是这件事情本身偶然,即强调遇到这个过程
邂逅用做人与人相遇时,相遇的双方可以是曾经已相识也可以是曾经不相识。
这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例如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或者XX小说写的)“我在XX再次与你邂逅”有再次不经意相遇的意思 此时语境中有暗示说明相遇之前双方相识。
如果语境里没有明确暗示则认为之前不相识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