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诗

苏东坡的诗,第1张

一直都很喜欢东坡先生的诗和词,只觉他是一个会思考和会生活的人,而且他是一个更接近于常人的大家,不象满脑子只是幻想的李太白,也不似杜工部只是伤心于人民疾苦,和他们两位相比,东坡先生显得“正常”许多,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多种多样的想法和思想,因而也更容易为大众接受。

曾经这个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写过一首词,就是《随想录》中的那首《朝中错》。

朝中错

酒罢倚仗抚苍松,独翠残林中。苦度几个秋日,惯看几重寒风。

胸中浩然。风亦快哉,一饮千钟。休言廉颇老矣,山外夕阳正红。

这几天,又重温东坡先生的词,读到那首《渔翁》,细细体味之下,仿佛又与他的灵魂更近了。又写了一小令,纪念这个在风雨中独钓的渔翁。

浣溪沙

江上醉卧一蓑翁,闲来无事钓西风。也曾几眼羡孤鸿。

看倦黄叶睡意懒,听淡蛩鸣老心慵。起帆归棹斜阳中。

如果我们将时间拨回到十一世纪的中国,找出一名堪称「国民老公」的宋朝男子,他会是谁呢?

相信不少朋友都会说:柳永!柳永!

柳永确实是当时许多女性心目中的大宋男神。《喻世明言》第十二卷记载说,柳永「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终日只是穿花街,走柳巷,东京多少名妓,无不敬慕他,以得见为荣。」当时汴京的青楼,传出几句口号:「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其中有三位名妓: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更是「赔著自己钱财,争养柳七官人」。

不过,柳七官人离国民老公的境界还远着。毕竟,争着想结交他的女性基本上都是青楼歌妓,良家女子恐怕都不敢嫁「赢得青楼薄幸名」的风流才子。那时候还有一位男性,如果他不能称国民老公,那柳永就更没有资格了。这个人就是苏轼苏大学士。

妾身非苏郎不嫁

和柳永一样,苏轼也是颇得青楼歌妓之欢心的。熙宁七年(一○七四年)九月,三十七岁的苏轼被委任为密州太守,他从杭州启程,前往密州赴任,途经苏州阊门,苏州「望云馆」有位歌妓,特意携酒前来送行。我们不知道这位歌妓的名字,但知道她对苏轼非常仰慕,如今意中人要远行,她心中难舍,忍不住泪眼婆娑。临行,苏轼赠她一首〈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裛,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

但苏轼的女人缘绝不限于青楼,深宫中的皇后、皇太后,也是苏轼的粉丝。大宋民间,更不知有多少良家女子都想嫁苏大学士。有一本宋朝人写的八卦笔记,叫作《瓮牖闲评》,就记录了一桩轶事:元丰年间,「苏东坡谪黄州,邻家一女子甚贤,每夕只在窗下听东坡读书。后其家议亲,女子云:『须得读书如东坡者乃可。』竟无所谐而死。故东坡作〈卜算子〉以记之。」人们相信,苏轼的这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就是为纪念那位红颜薄命的少女而作。

这桩轶事流传颇广,并衍生出几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记录在另一部八卦笔记《野客丛书》中:「惠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东坡至,喜谓人曰:『此吾婿也。』每夜闻(东)坡讽咏,则徘徊窗外。(东)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温具言其然。(东)坡曰:『吾当呼王郎与子为姻。』未几,坡过海,此议不谐,其女遂卒,葬于沙滩之侧。(东)坡回惠日,女已死矣,怅然为赋此词。」

在这个版本中,故事的地点改为惠州,女子姓温,是惠州都监的女儿,十六岁了仍不肯嫁人,听说苏轼来惠州,说,嫁人当嫁苏学士。苏轼夜里在书房读书,温氏女则在窗外徘徊。苏轼推窗去看时,她又逾墙逃走。其实此时苏轼已年近六旬,身边也有王朝云相伴,显然和温氏女不可能再有缘分。但苏轼为人热心,介绍一位王姓公子与她相亲,准备为她做媒,可惜相亲未果,苏轼又被贬至海南。等他从海南回来,温氏女已抑郁而终。天妒红颜,苏轼唯有怅然写诗相吊,所谓「拣尽寒枝不肯栖」,是说温氏女择偶不嫁。「寂寞沙洲冷」,是指她死后葬身之所。

恨不相逢于未嫁

还有一些女子,未嫁时仰慕苏轼,婚后仍念念不忘,想见苏轼一面,以了结情思。很八卦的《瓮牖闲评》载有一事:苏轼在杭州时,一日与友人同游西湖,「至湖心,有小舟翩然至前,一妇人甚佳,见东坡,自叙『少年景慕高名,以在室无由得见。今已嫁为民妻,闻公游湖,不避罪而来。善弹筝,愿献一曲,辄求一小词,以为终身之荣,可乎?』东坡不能却,援笔而成,与之。」

苏轼赠送给这位多情 的诗词,就是这一首〈江城子〉:「凤凰山希雨初晴。水风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八卦笔记记载的这些风流韵事,很可能有杜撰的成分。下面我们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元祐八年(一○九三年),苏轼被任命为定州太守,时五十六岁。在定州任上,苏轼聘请了一位叫李之仪的年轻人为幕僚。李之仪的夫人名叫胡文柔,是一位很有才情、见识的女子。丈夫每天到苏轼府上办公,胡文柔都要交代说:「子瞻名重一时,读其书,使人有杀身成仁之志。君其善同之邂逅。」苏轼到李家做客,胡文柔每次都躲在屏风后听他与丈夫聊天,待苏轼告辞后,则叹曰:「我尝谓苏子瞻未能脱书生谈士空文游说之蔽,今见其所临不苟,信一代豪杰也!」

后来两家人来往多了起来。胡文柔与苏轼的侍妾王朝云年纪相仿,又都喜欢诵读佛经,因此成了好朋友。苏轼还戏谑地给胡文柔起了一个法号,叫「法喜上人」。可见两家人过从甚密,相处融洽。不久苏轼又遭贬迁,胡文柔夜连做了一件衣服,送给苏轼,说道:「我一女人,得如此等人知,我复何憾?」

如今想来,胡文柔对苏轼应该也是怀有仰慕之心,只是已为人妇,这种感情只能深深埋于心底,或者说,已经超越出了男女之情,升华为对亲人的关爱。后来胡文柔不幸病逝,丈夫李之仪将妻子与苏轼的交往,都写进他的文集《姑溪集》。

更有意思的是,那时候许多男子也很仰慕苏大学士呢!苏轼名动天下,粉丝也遍布天下,其中最奇葩的一名「苏粉」,大约要数章元弼。据一本宋人笔记《师友谈记》的记载:「章元弼顷娶中表陈氏,甚端丽。元弼貌寝陋,嗜学。初,《眉山集》有雕本,元弼得之也,观忘寐。陈氏有言,遂求去,元弼出之。元弼每以此说为朋友言之,且曰『缘吾读《眉山集》而致也。』」这个章元弼,慕苏轼之名,对苏氏作品爱不释手,结果冷落了美丽的娇妻陈氏。本来章元弼就长得丑,已经让妻子陈氏很不满意,现在陈氏更受不了了,便提出了离婚。而章元弼说起这件事,还沾沾自喜,经常跟朋友吹嘘说:「因为我废寝忘食读苏先生的书,冷落了妻子,她才跟我离婚。」这让我怀疑他对苏轼是不是有某种特别的情愫。

苏轼一生并不得意,仕途坎坷,以致他多次感叹说,我们摩羯座就是命运多蹇。既不是帅哥,也没多少钱财。但他多才多艺,琴棋诗画皆精通;也有学问,开创蜀学;能谈星座,还做得一手好菜;又懂工程设计,广州最早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即出自他的设计;他生性幽默、乐天,即使在人生最失意落魄的时候,也能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又有着菩萨心肠,一手创办过孤儿基金「救儿会」、福利医院「安乐坊」,至今杭州与惠州还有他整修的苏堤。

他又是一位深情的男人,妻子王弗病逝,他在她坟前手植三万棵松柏,十年后梦见王弗,还是旧时模样,醒来写了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悼亡词中的千古绝唱,相比之下,柳永词中表现出来的小伤感,显得太轻飘飘了。苏轼每有新词出,必天下传诵,这首〈江城子〉在传播过程中,不知深深打动了多少闺中女子柔弱的心。如此深情的男人如果还不值得寄托终身,那世上还有什么男人值得嫁呢?

本文节录:宋朝妙新闻一书

江城子   江景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释:据《墨庄漫录卷一》载:东坡在 杭州 ,一日,游 西湖 ,坐孤山竹阁前临湖亭上。时二客皆有服(孝服),预(参与)焉。久之,湖心有一彩舟,渐近亭前。靓妆数人,中有一人尤丽,方鼓筝,年且三十余,风韵娴雅,绰有态度。二客竞目送之。曲未终,翩然而逝。公戏作长短句云云。

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

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本次写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的公馆位于凤凰山顶,俯瞰西湖,风景尽收眼底。

雨过天晴,他和80多岁的张仙一起畅游西湖。张先因“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破处见山影”“无数杨花过无影”三句,人称张三影。

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情景交融,和婉轻倩,曲折含蓄,情韵无限。

雨过天晴的午后,水面澄澈,清风拂面,晚霞映照在湖面上,撒下点点金光。明艳的霞光里,一朵荷花翘然立于水面,在碧波映衬下,摇曳飘荡,娇艳无比。仿佛一位有韵味的女子,风姿卓越,仪态娴雅。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两只白色的鸥鹭,在水边静默而立,似乎有无限的仰慕之意。

作者这里明写景物,实写人物。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弹筝女比作出水芙蓉,洗尽铅华,洁净素雅,将湖边观看的公子比作鸥鹭,倾心仰慕,风流多情。彼此在这美丽的西湖邂逅,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上片渲染美丽的湖光山色为下片人物的正式出场做了铺垫。

忽然,江上驶来一只彩舟,华美精致,从船上传来的筝声,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凄婉哀怨,似有无限的苦衷。这筝声让人心碎,更让自然为之动容,天空清明,云海消失,空气中只流转着哀怨的筝声。

这乐音让人不由想起湘夫人。

舜有两位夫人娥皇、女英,相传舜死后,两个夫人日月啼哭,眼泪滴到竹子上,成为斑妃竹,后来两位夫人投江殉夫,化为湘水女神,日夜悲啼。

此时彩舟上哀怨动人的乐音,不似来自人间,而是来自于湘神之手。当音乐消失,想要寻找女子的时候,人和筝都已不见,只剩下数座青翠的山峰。

词中虽未直接写女子的技艺,但却描画出众人沉浸在乐音之中,默默欣赏,暗自回味的情景。

清峰数座,倒影悠然,用景物衬托出乐音的效果,仿佛依然回荡在耳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琵琶行》中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诗句,用皎洁秋月,倒映在江水中渲染出宁静清明的氛围来侧面衬托音乐的效果,两者异曲同工,此时无声胜有声。

结尾“人不见,数峰青”,化用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化用巧妙,不见痕迹。而且结构上,前后勾连,暗承“依约是湘灵”,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凤凰山下。雨过天晴,青峰逼人,以景结情,余音袅袅,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东坡妙就妙在将弹筝人置于明丽的晚霞中,使人物景物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整首词意境空灵,比喻生动,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充满了情趣,意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320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