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缘于一次偶然的相遇。
那天在小街上行走,突然有人的肩膀碰到我的臂膀,我转过头一看,是一位女人,年齢大概是三十多岁,她转过头与我对视一下,但我和她都不想第一个开口说对不起,也不知道是谁的错,可能是各有隐由吧!
但有些事不是你想过就过了,很多事情是我们原先想不到的,真可说是冥冥中上天自有安排。
我刚在一间快餐店坐下,又来一男二女,其中一位女的,就是跟我臂膀相撞的那一位。男的是我的同行,虽不同单位,但早就认识。
真是“恩家路宽”,怎么又走到一起来了!
是时间的捉弄,还是空间过于狭窄?这家快餐店已坐满了人,就剩下一张桌子我一个人坐下,他们三个人本也可以同桌坐下,但那位同行老师说:“我们换个地方吧,这地方也太小了。”
他说了,我也未置可否,这是他们年轻人的事。
怪就怪在那位同行非要我一起去不可:“好久不见了,一起去聚聚。”碍于老相识同行的面子,只好跟着他们三位另去找一家食店。
我跟着那位和我肩膀相撞的女人后面,觉得臂膀还隐隐作疼,两人一句话没吭,只是有点不好意思。
在另一家食店坐下,坐在我对面的又是“恩家”,这下子四目对视,总不能不说一句话了:“真不好意思,刚才是我的不对,是我心太急了,不小心撞到你,可我不是故意的。”我说了这话,但觉得是多余的,五岁的小孩也能这样说。
“没事,‘不打不相识’,世界这么大,能碰在一起的人,也许是先世我欠你的,提醒我偿还你的孽情。”说完还哈哈大笑。
我们几个都被她逗乐了。我问那位同行的朋友:“这位‘乐神’叫什么名字来着?”
“叫馨蕊。”
“‘馨蕊!’好听的名字,是花了多少钱买来的名字?”我也凑乐地说。
“不用钱买,是您送给我的。”她又开玩笑了,想必是要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食店老板把菜码在桌上,我和那位同行的喝了点酒,女士们吃饭,最后算账时是那位逗我的女士买单,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男人的社会,为什么让一个女子买单?但我的同行要买单,被那位女士拦住:“你的钱比我的多吗?我们比一比,你的多,你买单,我的多,理应我买单。”说罢,拿出一大叠“大红牛”,我那同行的无语了。我更不敢吭声。
吃好饭,那两位女士要回去,同行的叫我开摩托车载其中一位去车站搭车。我不好拒绝同行的“重托”,载了那位叫“馨蕊”的女客人,一路扬长直抵车站。到站一问,没有去目的地的班车了。
这下可懊恼了,两位女士执意要回去,“有心难留无心人”。我那同行的招来一辆的士,叫两位女士坐上,把两佰元钱付给司机。料不到的是,那位不服男的叫“韾蕊”的女士又横刀一喝:“这钱我来付,你们谁也别逞强。”
我又静溜溜的躲在后面,毕竟大话也不能当钱花!
送走了两位女客,我回了家,我那同行也回去了。我以为故事没有了后继,忙我自己的事。
但世间的事说有未必有,说没有未必没有。熟悉的手机铃声响起,一看,是那位同行的打来,说那两位女朋友,搭乘的的士车在半路没油搁浅了,叫我去接那两位女的,送到高速公路路口搭顺风车。
我吃了人家的饭,不好推辞,只好另叫我邻近的一位朋友和我一起,用摩托车送两位女客人去石梅高速公路路口搭顺风车。幸好我那位朋友也乐于助人,招之即来,一个人载一个“免费客人”,送到高速公路路口。
到了路口,没有顺风车,有几部拉客小汽车,其中有一个司机认识我。我好说歹说,等凑足满车位的人,他才答应把两位女客人送到目的地。
两位女客人上了车,互道告别,目送小汽车渐渐远去,直到消失,我的心也随风而去。
一种相遇,暖到心间。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关于邂逅的散文,希望您喜欢!
关于邂逅的散文一:邂逅自己
这两年,上班的那条路,我从春暖花开走到落叶纷纷。在悠悠漫过的时光里听完了两百多首歌,每天,在浅语低吟的情歌环绕声中,回忆着,憧憬着,沉默着。
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路两旁的梧桐树,一颗一颗是什么形状,在什么地方,在我心里,和它们扎根的那块土地一样熟悉。又似乎自己只是初来乍到,身边来来走走的同事,有好多,已经记不起初见的模样。树,始终站在它的位置,而人,永远都在停停走走。
或许,模糊的是心。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一张麻木不仁的脸。已经跳脱出灵魂,在高处,俯视着自己的人生,欢笑和泪水,如同看客一般,偶尔感动,偶尔疲累。始终不曾入心。
一直都致力于剖析自己,分解自己的灵魂,想要从中找出点什么,翻来覆去,这些年,除了忧伤还是忧伤。很多时候也问自己,我这么胖,是不是因为忧伤充斥了我每一个细胞。一路上,都不忘自黑。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却始终也没有弄明白。情绪不需太多的铺垫,闪过的片段,让我只能守住自己的心。唯心不动,方能安全。很长一段时间,不与任何人联系,用冷漠塑造了一个壳,我就待在这壳里,漠然的看着一切。我病了,却失去了救赎的能力。年岁渐长,心里的勇气和胆量也越发的脆弱了,有的时候觉得自己似乎那风中飘摇的落叶,一阵风吹过,都能改变我的一切。
是本身能力不够,认识不足吧。所以,才脆弱至斯。
生活中的自己,越发的喜欢沉默了。更多的时间,花在享受沉默中。享受沉默环境中的自我放空,因为工作,网络上用的最多的就是。偶尔,也在个签上更新自己的心境。朋友问,为啥总是这般萧条。怀着一种歉意的心情去翻看了之前的记录,是呀,为何总是这般萧条。自己也给不出答案,以忧伤为基调,折腾了这些年。没能开出一朵花,也没被风刮倒,这算不算成就
时光偷走了我的勇气和无惧。还给我的是无奈,是接受,是懦弱。回想起的曾经,那个穿梭在记忆中的女孩仿若不是我,衔接的这几年,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最大的忧愁就是自己画的饼。现在的忧愁,是吞不下当初画得饼。闺蜜们总是计划着去哪里旅游,有人说期待鼓浪屿的浪漫,有人说喜欢乌镇的宁静祥和,也有人说国内早已玩腻,想去看看大洋彼岸的金发碧眼,唯有我,每每说的地方不是寺庙就是大山。总是能引来一片鄙夷,想要去旅游,不是为了欣赏风景,只是想要逃避。现在待得城市也有香火旺盛的寺庙,去过几次,沐浴在佛教音乐中,总能得到最透彻的洗涤。缺乏耐心的我,却能在寺庙里独坐一下午。而爬到山顶的时候,就能得到短暂的轻松,似乎那些跟着我的全部被我一步一步的甩在了身后。眺望远方的我,又能找到新的力量。不喜欢城市,为了生活不得不在城市里朝九晚五。沉醉于平静的山村,袅袅而上的烟火。又为了生活不得不远离她。
生活到底是什么呢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束缚了渴望的,去追逐厌弃的。我们把最美好的年华,拿来陪伴在陌生人的身边,用最充足的精力,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浮华。然后,在年华逝去,容颜老去的时候,面对着丝毫没有改变的世界发出一声叹息,这就是生存的意义吗用青春的繁华告诉自己,验证自己,我曾经一腔孤勇的在这个世界拼尽全力过,迟暮而归的时候跟自己说只愿平安喜乐。或许,人生就是为了探索什么是生活。
身边的朋友说我说的话就是过来人的口吻,我从来不觉得我的那些想法有多么的成熟,抛开一切来说,我目前只有22个年头的生活经验,太稚嫩。因为某些别样的因素,看的比别人多一点,感受的比别人深一点。哪怕我从不觉得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就像拔苗助长一般,没有营养的成长,只能说是沧桑。这些如同故事一般的情节,就是我的生活。最开始我是感受者,后来变成旁观者。是哪一年开始旁观的呢是13岁的张煌神情间,还是16岁彻夜难干的泪水里,亦或是18岁离家的长途汽车上
记不得了,记不得了。忘了吧忘了吧。
至今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只不过不是一日一记,有时候时隔几天。有时候几个月甚至更久。为什么喜欢文字其实我喜欢的是排列它们的感觉,文字就像战场上的士兵,分散的时候,毫不起眼,但是如若运用得当,千军万马汇聚在一起又该是何等豪迈我的心里有一座城池,文字是我的士兵,费尽心思排兵布阵,只是为了守住心,守住初衷。我不相信记忆,但是我相信文字。我从不曾回忆过去,却需要文字帮我记住过去。一个没有回忆的人不可怜,但是一个忘记过去的人和行尸走肉有何区别心浮气躁的生活,我用文字安慰,用文字疗伤,在文字中成长。
内心一直都在滋长名为“害怕”的情绪。这种害怕困扰着我,让我踟蹰不前,举步维艰。这情绪控制着我的心绪,随意的撩拨。常常觉得若再近一分就会崩溃,所以游走于边缘地带。自我放逐自我救赎。可是现在,力不从心的疲惫时常伴着我,无可预知的未来让我越发的想要停止。停止时间,停止荒谬。
可是我知道,我不能。如此清晰的念头,告诉我,我不能。
内心深处,谁也不知道我有多感谢陪伴在侧的朋友。能接受我,能掏心掏肺对我。能免我流离,许我平和。一边嫌弃一边珍惜。我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我傲娇霸道,甚至有一丝丝的莫名孤傲,不愿意委屈自己迎合别人,爱说实话的性子经常莫名其妙的得罪人而不自知,但是身边的她们,总是让我有一种骄傲,骄傲于就算我得罪了全世界我也不会孤单,我的珍惜,从来不是嘴上说说,我的珍惜被我刻入了骨子里。她们于我而言,早已是亲人。几年前,偶遇神灯,然后生命的征途中从此多了一盏灯,潇洒时,让我不要得意忘形,悲伤时,给我勇气。神灯对我说:花开一季,人活一世,不图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有求在眼光洒满大地时享受温暖,在滂沱大雨时洗涤灵魂,在山风呼啸而过时晾干疲惫,不管是风是雨还是晴,都是不同的人生。神灯总能给我最大的包容和最恰到好处的安慰。满怀感激的同时亦是小心维护,我只想珍惜仅有的,仅有的温暖。
独自行走的路上,我不再张扬,不再骄傲,不再目中无人。我开始依赖朋友,依赖音乐。淡出水的日子里,我也不如少时,对未知抱着期待。不管未来是什么样子,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已经学会,接纳生活的所有。上下班的路上,我害怕寂静,所以各种声音始终待在我心脏最近的位置,或许是民谣,或许是文艺的广播电台,也或许只是某个倒背如流的相声小品。我不敢寂寞的面对我的生活,不敢让耳朵停歇,不在乎内容是什么,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也没有关系,只要有人在我耳边说话。
而,我的嘴,始终抿着。我的心,始终沉着。
就如董**中的:前半生就这样吧,还有明天。
关于邂逅的散文二:邂逅你,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见
与你邂逅,虽然,不是在最美的年华。然而,这不经意间的相遇,却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见。
你的陪伴,我的温暖。
张爱玲曾经说过“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这一声问候,包含着几多情愫,几多牵挂。
多少人擦肩而过留下遗憾,多少人对面相逢却难以相识。
的确,人生路上,会有许多不经意的遇见。可是,那份恰到好处的相逢,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管最终留下的是温暖,还是忧伤。
茫茫人海,你我之间的那份遇见,虽不是在我最美的年华里,但也不乏温馨,不乏浪漫。邂逅你,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见,是我今生永恒的温暖。
遇见,似一场花开,在风月的流年里,刹那间化作永恒的温暖。这温暖,是一路相伴的暖,是相识相知的暖,是懂得理解的暖。或许,绽开的不只是一朵花。或许,温暖的不只是一颗心。
相遇的缘,相知的分,让你我竟然有着意外的巧合。不知还是否记得吗一天半夜醒来,于是,就随手拿起手机,看起了微信上的美文,觉得不错就分享了,然后又迷迷糊糊地睡去。等到第二天醒来发现,我们竟然在同一时间,分享了同一文章。
这,仅仅是巧合吗
也许,你在天之涯,我在海之角,我们远在地球的两端;也许,你我可能同在一个城市,但却素未谋面;也许,你我早就相识于青涩的年华,只不过相知太晚
其实,早已记不清我们何时相遇,又是何时相知。只知道,前世,你我,竟是泪湿了千百年的眷恋。与你,在那个秋菊争妍的季节,邂逅了一曲高山流水的琴音;与你,在墨染文字的清香里,邂逅了心有灵犀的相知。所以,今生,我们才会在这风雨兼程的流年里,邂逅红尘中的另一场际遇。
邂逅你,岁月静好,时光安然。
遇见你,生活中的每段时光唯美浪漫,生命中的每个季节色彩斑斓。忙碌,在工作中体验生存的快乐,闲暇,在文字中寻找墨香的温暖。
春天,不再因心爱的花儿迟开而伤感,不再为季节中的一抹苍凉而落寞。以一颗平常的心,在春寒料峭时,静待春暖花开,与万紫千红中不悲不喜。夏季,不会因天气燥热而烦闷,因为心中有一袭安暖的静美之处,心美一切皆美,心静自然清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天,能悠闲恬淡地静观天高云淡,能坦然面对花谢叶黄。冬天,于天寒地冻之时,静赏雪的洁白、素雅、纯净、静谧。
邂逅你,文字温馨,键盘柔情。
你我,相遇在喜欢的文章里,邂逅在温馨的文字中。这美丽而富有魔力的方块字,成了我们相识相知的纽带。
曾经的我,虽然也算是一个文字爱好者。闲暇时,偶尔还会涂鸦几句,在键盘上抒写自己或喜或悲的心情;或者,谈谈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一些粗浅感悟。但,那仅仅只是偶尔而已。
很庆幸,在这红尘之中,与你相遇,让我恋上了文字,恋上了你。与你邂逅,激起了我对文字浓浓的兴趣。在单调枯燥的生活中,品尝到了文字隽永的美丽,感悟到了人生幽远的意境。闲暇时光,不再无聊难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键盘上柔情一篇,幻化成诗意的文字。虽然,还够不上优美,但,却一天比一天趋于成熟。
邂逅你,你的陪伴,我的温暖。
与君初相识,恰似遇故人。相遇于网络,相知于文字。我们,没有陌生感,就像一对相识多年的好友,不管是相遇还是相知。
一路走来,有你关注,岁月生香。你的陪伴,我的温暖。你的鼓励,我的动力。曾经,在文字的海洋里,你一唱我一和,在指尖的敲击下,键盘演绎着童话般的精彩。让我在风雨的流年里,有勇气做好最真实的自己,写出最真诚的文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我们看遍了世间万千烟火,才会感叹:最美不过有你有我,最美不过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定用最虔诚的韵律, 将你我的遇见写成刻骨;若人生最美是初见,我定用深情的笔调, 将初见的惊艳定格,我用温馨的词章,记下岁月的痕迹,对每一个生命片段,淡淡微笑,于红尘中默念,浅喜,深爱。
闲看白云苍狗,细数指尖流年。把曾经点滴的美好,化作玫瑰的花香,珍藏于记忆的心房,把曾经美好的过往,编织成彩虹的霓裳,洒在每一个梦想升起的地方。
关于邂逅的散文三:邂逅你,邂逅温暖!
风逐落花香,婉转了一季清新。此刻,我坐在遥远的千里之外,于平平仄仄的墨香里,用朵朵清幽的文字绾成手心的香,不问曲终人聚散,只把万笺心事凝于墨端,为你遥寄一曲锦笺!
迁佰红尘,茫茫人海,因文字的遇见,笔尖相牵;彼此的牵念,遥遥千里,一句念安,暖了心,应了缘。因为邂逅,那些点点滴滴的时光,那些丝丝楼楼的情缘,串成许多个甜蜜,落在心间,温暖着我。素年里,静好的时光,有你,友谊地久天长!
冬天已到,秋天悄悄走远。虽说冬天有些薄凉,有些伤感,但太阳不拘季节的变换,无私地把炙热辐射人间 。蔚蓝的天空,金灿灿的光线,透过窗轩,泼洒在倚立窗前的发间。在这烟云散尽苍凉而忧伤的季节,我却喜欢上了这段静好的时光。我感慨着,如果我们没有遇见,我们就不会走进宁静的港湾,享受音乐,畅谈世态变换,偶尔抒发感想。为彼此的心事倾诉心肠。可我是幸运的,在这段素年里,因喜爱墨迹,在文字里认识了你,我们成了彼此的朋友,我们成为彼此的温暖。彼此鼓励、相互学习。
记得刚刚认识你,因自己的笔浅,偶尔发些篇章,你都认真的读,认真的评语,用心地提醒和修改。每次有解读不了的问题,你都不厌其烦的回答。你在百忙之中总是抽出时间修改我的文稿,引导我怎样利用博大深厚的文字。你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你工作那么忙,每晚你都伏案疾书至深夜。你心地善良,从不为名利而计较。你的散文在散文网里阅读量遥遥领先,但你从不张扬。你的文字深入浅出,多少网友拜服在你的笔墨之下。不是吗你的说说里有这样的评价:梦情缘:人在旅途注定了身不由己,总会被潮流拥着走,一颗心变得贪婪,康俗。有时候真的感到很累,活得太虚伪,但却找不到逃脱的机会,灵与肉的挣扎,身与心的疲惫,华丽的掩饰,又有几人窥透真伪踏入红尘,谁的心里不沾尘,谁的灵魂不染灰走一路风尘,看一路风景,洒一路心情,终究逃不出心的锁拌,期待拾起一片名山秀水,涤去心灵的污垢,还灵魂一份纯洁(年里梦醒:逐句地看完你的这个说说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说说!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说说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段说说,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谢谢你!在看完这说说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康俗不堪的回复会沾污了这空间少有的说说。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我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说说后面留下自己的足迹,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能够在如此精彩的说说后面留下自己的足迹是多么骄傲的一件是啊!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说说的精彩的程度都是不够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说说太好了!我愿一直看下去!这段说说构思新颖,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应当学习之典范。)
你是我的知己,每当我心情不愉,你都能从我的字里行间里读懂我,深悟我的感情世界。你苦口婆心的开导,不厌其烦的劝解,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感激不尽。浅浅的认识,只因相同的爱好,这点点滴滴,一切的一切让我感谢生命里能有这样一场遇见,足以!让我铭记在心!
看不见的容颜,却深深在脑海里;触不到的爱意,却浓浓在心里。因为彼此懂得,所以心怀感激;因为彼此在意,所以格外珍惜。知己是相伴在彼此心里。是生命的一种交集,是灵魂的一种相依。无需掩饰,也不不用解释,自有一份默契,一份灵犀;无需刻意,也不用预习,自有一份惊喜,一份诗意。知己解读的是心事,给予的是不离;付出的情谊,收藏的是珍惜。知己的心是透明的心,没有秘密,没有距离;知己的情是永恒的情,不是爱情,胜似爱情。
其实,友谊也是很让人温暖的。遇见了你,便是黑夜遇见了一道阳光的幸福。我开始相信纯真的友谊,开始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我相信友谊也能地久天长。风依旧清,水静静柔。有了阳光雨露,不会让我这支飘零的花朵枯萎和凋零。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走我们的年华。相信你,相信未来,一同谱写浪漫快乐的人生之歌。
一种相遇,暖到心间;一种灵犀,美到眉间。因为在乎,所以疼惜;因为懂得,所以牵念。一笺深情,念在心上。邂逅你,邂逅温暖。那么,就允许我们以文字相约,静守一处花开的时光,一夕沁香暗浮涟漪,开出一朵幸福的花,幽雅一生的春秋,温存于笔墨里。
电视散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较高的文化品味,是一种舒缓、淡雅、优美的艺术形式。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诗与画的交响--关于电视诗歌散文艺术的思考
电视诗歌散文是洋洋大观的电视荧屏上并不起眼的艺术角色,比起众多的轰轰烈烈节目,她如同偏居一隅的散谈之人,在巷陌池边缓缓伫足、在草色烟光里喃喃自语,安详而眷恋。小而有味,过目却难以忘怀,使电视散文诗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吸引力。尤其是近1~2年来,一些地方台执着创作了一批不凡的电视诗歌散文作品,赢得了观众的惊喜叹赏,中央台《地方文艺》又别具慧眼的开创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使涓涓小溪奏响了淙淙琤琤的动听鸣响。在难得的文学感染力中,电视拥有了可以咀嚼的韵味。
全景:现状的考察
电视诗歌散文所处的的是蓬勃兴旺的各种栏目、节目争奇斗艳的背景--电视空前发达。近十几年来,随着电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媒文化的优势日渐显示,传统的领地不约而同的遭到冲击,曾经占据文化接受主角的文字阅读,被咄咄逼人的视听形象排挤得多少显得无可奈何,"这世界变化快,可我们很无奈。"不用争论电视是洪水猛兽还是扩展视野的美妙窗口,有一点是肯定无疑,即谁也无法阻挡电视前进的步伐,它已经成为和现代生活相伴生、也在某种程度上是芸芸众生难以离开的现实伴侣。应当看到,为了百姓的娱乐需求,90年代的电视确实极大丰富,中央台已拥有8个频道,地方台争相上星、"有线"扩展不亦乐乎。每年单是电视剧就已超过万余集(部),更不用说频道之多、栏目之丰富、涉及方面之广。毫不夸张地说,举凡老百姓需要的教育、生活、艺术、体育、玩乐、家居、消遣,婚恋,甚至某些奢侈化的需求都不难在电视中找到对应的节目。专为少年、青年、老年或工人、农民、军人等分类对象的栏目都应运而生。电视的确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左右我们的接受方式。
就传播媒介而论,电视不能不把大众需求做为自己的节目标尺,失却百姓兴趣、引不起社会关注,电视的节目生命力也就丧失了。这也许就是个别节目哗众取宠、有的节目缺少深刻意味,但老百姓照旧被呼应他们生活节拍、虽清浅却轻松欢快的节目所招引并沉醉欢呼的原因所在。大众化的取悦趋同现象当然要以某种程度的牺牲为代价,却实在是电视传媒所不能不做的,正如同必要的严肃节目、明显曲高和寡的东西也应有特定的播出位置一样。把眼光投注在百姓的喜怒哀乐上、迎合他们的爱好关心,是电视理当具备的基本功能。
然而,电视却不全是赏心悦目的美好事物,对当代文化来说,它的消极作用也显而易见。我们面对的电视景观固然十分诱人,却良莠不齐。各种柔绵惨伤、儿女情长的故事折腾得观众愁肠百结、苦不堪言;历史剧、宫闱戏连翩推出,古人的世界覆盖了当代人的真实感受;MTV随处可见,眼花缭乱,矫柔造作充斥屏幕;综艺晚会闹腾得百姓已几乎没有观赏的兴趣,却还在接二连三的策划炮制……。于是,当今的观众练出了最为拿手的把戏,即不断唉声叹气地转换频道,在无可无不可中忍受电视这个消遣物的折磨。电视虽然不是恶魔,百姓依旧离不开电视,但当今一些电视节目反而不能讨好百姓,其中的原因就很值得琢磨了。
要而言之,对浮躁的不满和对生活深层的索问,对夸饰的不能感同身受和对朴直真实的殷殷期望,就是人们对电视的基本态度。这从"新闻30分"、"晚间新闻"的崛起,"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的万众瞩目,都证明着百姓关注意识的所在。而纪实类节目的大受欢迎,使电视观众对"真实"的要求空前强烈,电视镜头的直观性功能也得到大大发扬,受众对是否真实的挑剔甚至促使近年一些电视剧采用明显纪实的方式来吸引他们。而"实话实说"的誉声雀起,和它直面生活的内容与极度纪实表现形式肯定不无关系。事实证明,在愈来愈丰富的电视节目面前,观众的不满也愈盛、评价的众说纷纭更是显而易见,对节目的挑选也格外严格起来。拥有亿万观众的电视在它的鼎盛时期反而遇到了远超出清贫时期的挑剔和指责,其实是它自身刮带而起的浮光掠影的风潮和浅尝辄止特性的负面影响的必然。
考察起来,电视的确缺少什么。而我们是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中寻求,观众并不仅仅满足五彩斑斓的表面。当今的电视节目虽然是丰富多彩,甚至为了创新出彩,创作者想尽了种种办法改版创栏目求新,搜奇弄异,绞尽脑汁匆匆塞进各种各样的节目中去。但单纯形式的探求难免造就为了新奇标新立异,甚至引向虚张声势、炫耀技巧的死胡同中去。尽管厌弃陈规旧套、期求新颖悦目的可人节目已成为创新的动力,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急功近利、浮躁骚动终究难以造就动人的精品,没有内涵的形式之奇不可能留住观众。我们不就在一些MTV的节目中被浮华而零乱的画面组合弄得心神不宁吗?我们不就在程式老套、镜头却不停拉推摇移的文艺晚会中恼火于重温老掉牙东西的乏味吗?在一些富丽堂皇珠光宝器的电视剧面前甚至丧失了阅观的兴趣。这些事实提醒人们,单纯形式化的追求未必有良好的效果,形式创新的依据应当是内容的需要。于是,电视迫切需要在文化内涵的培植上更下功夫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当然,电视节目种类已然很多、新闻性节目与文艺类节目明显不同,教育性节目和生活娱乐性节目也天然有别,不可能要求具备一样的内涵,但让它们都显示各自的特性、从中透现出"意味"则是文化内涵的基本要求。有意义,产生意义,给人启发,就是电视理当给予人们的。
我们从"焦点访谈"中感受到忧民之心,从"新闻调查"里看到令人惊讶的深层问题,从"实话实说"里领略到真诚的魅力,在"人与自然"中体味到自然万物都有的价值,在《党员二愣妈》的故事之中明白了做人的品格,从《和平年代》的军威里读懂了精神的巨大吸引力。优秀的电视作品散射着思想的光辉和创作者人格的魅力,哪怕朴直无华也流露出摄人心魄的内在诱惑力。真实的表现、真挚的情感、真纯的人物,足以抵消花哨的形式卖弄甚至巨资营造的荧屏奇观。因为人们需要电视真正显示出有内涵的文化味。
于是,我们看到那些清新脱俗的节目时,眼前不由为之一亮。这其中就有电视诗歌散文。
亮点:电视海洋中的文学绿洲
无论如何评价,电视还是具有难以言说的魅力,否则它不会迅猛发展,把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探究什么是出色的节目,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忽视的,就是在嘈杂喧闹的荧屏上不时闪现的电视文学,它是清丽浏亮的小溪,在文学之脉潺潺流淌的地方,就是匆匆脚步疲惫身心栖息的山野田园之处--电视文学作品。我这里之所以把电视文学作品称之为"乡野田园",是因为比起整个电视节目泱泱大局来,它的微不足道地位和独特的沉静风格,只能算是乡野僻静的风景,没有声势浩大的泛滥模样。但也惟其如此,才格外招引有心人和爱好者的倾心青睐。
电视文学作品是涵盖所有用电视手段来表现文学形式的荧屏声画作品,包括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报告文学等。它最为突出的外在特征是语言的形象化,即既把文学语言表现的对象转化为可感可见的画面形象,又忠实的还原文学语言。它显著的内在特征则是具有联想性,即在触目可见的声画形象背后富有想象的内涵。因此,在电视节目中,电视文学作品属于相当另类、也无疑是独特的的节目。而其中,电视诗歌散文又是最有代表性的电视文学作品。
一般言之,电视诗歌散文就是文学样式的电视化,即以电视屏幕表现诗歌散文抒情写意意境的电视文学样式。电视诗歌散文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指文学诗歌散文的电视化表现,它把文学形式的格调、品性和意境用电视特有的艺术手段加以反映,造成动人的艺术魅力。早期的《荷花淀》(散文)、《海的向往》和《雪梦》(诗),近年的《妹妹,永远的遗憾》、《我看见了大海》、《残荷》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创作。二是指电视表现内容用散文的方式,形式比较灵活,追求意境营造,画面优美动人,后一类形式也可以归类为艺术片的某种类型,但也可以归总为电视诗歌散文。如《雾失楼台》和《朝阳与夕阳对话》等。
由于电视诗歌散文是文学和电视手段的结合,因之其艺术表现特征是独特的。电视散文的独特性在于其表现上的"散",以灵活跃动的声画形态造就文学意境;而它的内质则是"聚"--神聚。它和文学诗歌、散文的相通点更多,就是飞扬灵动,神思凝练;而比起其他电视文学形式来,抒情色彩更为浓郁,意境追求更为显明。从艺术特征上分析,电视诗歌散文有几个方面为其所长。
首先,形式灵活,画面见长。电视诗歌散文不受叙事完整性的束缚,在结构上比较灵活,因而可以采取较为自由的形式,形式的自由多变就为内容的跃动感创造了条件。象沈阳台的《春天一缕霞》是诗意的哲理抒发,把萧红的命运和自然界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乌鲁木齐台的《胡杨祭》对胡杨的迁变倾诉了悲愤,哲思遐想引人深思;无锡台的《纤夫曲》则纪录片般记载纤夫生活,在真切画面中抒发缕缕感情;《最后一张情人卡》则颇带戏剧性,在结尾推出的高潮中,夫妻深如初恋情人的情怀突现而出。电视诗歌散文取材因之多样广泛,人间百态,市井生活,风光山色,心理梦幻等都可以构成表达的内容。抒情、记事、描景、状物、论理不拘一格。
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多样自由既是文学散文所要求的,也是电视艺术表达的优长,人们在观看电视诗歌散文时心态可以自由放松,无拘无束地享受其艺术魅力。与灵活的形式相应,电视诗歌散文注重画面的设计,它以近乎生活原生态的画面呈现在屏幕上,又采用电视技巧来加强艺术化的韵味,实现抒情,叙事,写景的意图,画面或朴质或优美,但都追求意味。象《雾失楼台》的抒情与《雪梦》的讲求意境,《穿布鞋的故居》追求哲理意味,《梯田,蘑菇房》抒发画面美感,特别是《残荷》的独特构图和作者透露对自然人生的思绪,都与画面的组合息息相关。
其次,抒情为本,意境取胜。电视诗歌散文的艺术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很难给它划定一种固定的格式,但抒情是根本。抒情并不仅仅指直露的抒情性语言,而是就电视诗歌散文的基本性质而定的。象《荷花淀》这样的有一个情节贯穿的作品,并不因情节进展而显出叙事的特点,反而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浓郁的夫妻之情,理想之情,深明大义之情凝结在一起,焕发出感人之态,人们动情于作品表现的美,为之心弛神往。一些抒情为主的作品,更为突出地表现电视散文的这一特性。如朱自清散文《春》和电视诗《奇迹》(闻一多)。后者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交叠出现与诗歌相映衬的独特构图,如粉笔落下,蚂蚁爬上粉笔等耐人寻味的画面,把诗人心中的书卷气思索,静谧幽想的神思气息表现得触手可及。应当说,电视诗歌散文抒情性的效果还在于造意境,它是由优美的画面、美好的人物情感流露、解说词所衬托的意境、以及音乐渲染所共同营造的动人艺术境界。比如,《朝阳与夕阳的对话》刚开始部分的几位不同角色的播音音响就是创造意境的范例。
(旁白)
"这就是雷蕾。
1952年出生的属龙的雷蕾。
一个在1952年出生的所有的属龙的同龄人中,写出了电视剧《四世同堂》与《便衣警察》主题歌和音乐的雷蕾。……"
父亲的画外音:
"有人把人生比做四季人生,我却将人生比做人生四季。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越是接近这黄昏之年,就越能感受到人生的丰满和充实。
我聊以快慰的是,我的太阳人生选择的是歌唱。"
(旁白)
"这就是雷振邦老人。……"
女儿的画外音:
"我是听着爸爸的音乐长大的。
如果说,滋养我生命的是母亲的乳汁,那么爸爸的音乐,就是我最直接的精神乳汁了。"
在上述摘引中,浓浓的抒情气息扑面而来,画面与音响的配合,人声所表现的不同生活形态和评价,解说词或旁白的朴素而优美的感情表达,对电视散文意蕴揭示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青岛台创作的《妹妹、永远的遗憾》中,镜头语言的运用十分出色,在妹妹头披包巾微微扭头的造型画面中,几株狗尾巴草与之相对,把妹妹的卑微、辛劳、令人怜爱的动人情味表达得恰到好处。这部电视散文的画面多用对半切割的叠画方式,对比呼应,而常常是一边为静态画面,另一边则是推拉运动画面,构成丰厚的内在意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再有,善于立意,巧于构思。电视诗歌散文的创作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散文特别是诗歌的特征决定了比较难于以明显的线索来勾连全文,这样,电视化的改造就要下很大的功夫;电视虽然可以用各种艺术手段强调诗歌散文的某些细节,但如何表达文字中较为流动而飘忽的思绪和意蕴,也不是一件易事。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诗歌散文的创作都是看似自由但真正实现其意图则颇为困难,关键还是构思立意。一般而论,散文是靠意来统一全部材料的,常人谓之形散神不散,这神不散即立意要集中。一个创作者在电视诗歌散文编剧中的立意工作有二层含义;一是抓住原作的内涵,认真琢磨仔细领会,二是表现在屏幕上要立意深切,启人深思。
要做到能以小处见大意,以细节显深意。象《荷花淀》中的细节和人物语言表现,都是创作者真切体会到原著的妙处而重点刻划的,为全片的柔美而宕阔的意境营造起了很好的作用。又如《朝阳与夕阳的对话》立意在年轻与年老的象征"朝阳"与"夕阳"上,把人、事业、成就、理想、生命等诸多命题融汇在一起,哲理意味浓郁。《最后一片落叶生日卡》把生日和生死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邂逅小女孩的构思来表达,十分动人。《我看见了大海》把继父为了残疾小女勇敢面对生活,隐瞒自己对海风的过敏,承诺带她看海,最终坦言自己"食言"而终,却使女孩真正得到新生。诺言的构思和"大海"的真正立意十分巧妙。
电视散文要以巧妙的构思把看似零散的画面组合成一个艺术品,自然而精巧就成为基本要求。创作者要找到电视语言与文字语言转换或相关的对立物,要考虑画面与散文语言的彼此关系,是需要出色的构思力。原属于情节性的散文要增强其意蕴,对于抒情式作品则要注意其连接,随感式原作在电视化上尤其要关注画幅间的信息相续。因此,电视散文要葆有原作的基本风格,更需要在整体构思上准确把握。像《最后一张情人卡》把妻子为减轻丈夫负担,孕期偷偷创作手工贺卡,直到临产,而她在产房把用心力挣来的钱交给丈夫,没想到心爱的人递上的竟然是自己做的最后一张情人卡。在画面上两人默默无语,情人卡的叠画传达出无须言表的深挚情感,绵绵流淌,沁人心脾。总之,构思工作是艰难而关系重大的,编创作品理当格外注意。
定格:写意艺术的形象化
探究电视诗歌散文的奥妙,不难体察到"写意"的特征。
电视诗歌散文的奇妙就在于借用形象来表意。电视是一种惟恐观众不明白的传播信息媒介,恨不能把所表现对象的表象内里都明白无误的展示出来。实象化和直截了当的表现,使电视获得了无物可比的优势。而文学诗歌散文却是意蕴化的,惟恐了无余味,白开水式的浅白直露是忌讳大敌,因此,隐藏意图,凝缩情感,讲求委婉曲折使之具有了含蓄而耐人寻味的独特性。
难得的是,电视诗歌散文使意兴湍飞的意蕴变得形象可感,但并不因此减损作品的艺术魅力,相反,文学的韵味深深浸映在屏幕上,曾经被视为粗浅、直露的电视也流露着绵绵不绝的诗性情韵,电视和人的感情流脉接近相通,冷冰冰的传媒工具显得温暖可近。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祖先创造了书写工具就是为了交流:包括合作谋生,包括联络感情,包括交流心声。几千年来,借助文字的文学创造把人类的感情联系得更加紧密,把人们的私己感觉变成人类共通的情感网络,只有在文学艺术的创造品中,人的情感智慧才无拘无束畅达天外。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情感自由意志展露的翅膀,它生动异常,天马行空,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碍。文学介入电视,使快捷明了的屏幕平添了内涵,加深了情味,更富有咀嚼余地。实际上,电视诗歌散文把文学语言靠联想、体味传递生发感情变成了以"形"来写"神",它让电视变成写意的天地,直观画面抒写内里的情味,丰厚了电视的艺术感染力。
不妨让作品来证明。比如青岛台的作品《永远的蒲公英》,表现的是深厚博大的人间挚情:一个孤身哑巴捡回一个可怜的女婴,在咿呀咿呀声中居然把她养活,父女常常在咿呀咿呀声中拾取遍地的蒲公英吹向天空,欢乐无比。不可思议的孩子竟然由此上了身边的小学,县里的中学,外地的大学。这一作品在运用电视手段渲染文学的意境时,突出了几个动人的情感点:其一,哑巴喜不自禁捧回女婴的画面,叠化他轻巧纺线的近景,暗含孤独的生活与勤快倔强的个性。其二,哑巴求村小学收下大眼睛的女儿,老师为难于孩子不会说话,女儿却破天荒吐出生平第一次的语言:"哑巴"--那是她听过千百次别人对父亲的称呼,一个特写,把父亲过去的屈辱和如今喜出望外的心情点化而出。其三,孩子上学后,父亲眼巴巴的盼望女儿下学归来时,哑巴侧面的特写镜头把他失落、惦念、难以割舍的内心隐情描画出来。其四,女儿进城读中学,哑巴思念至极,又养了一只小狗朝夕相伴,却被人宰杀吃掉,此时在人与小狗逐渐远去的画面中,我们被深深触动了,哑巴的悲伤无以言表,人间对挚情的伤害令人心寒。
其五,父亲衰老生病,读大学的女儿赶回,要退学伺候,哑巴挺起病躯逼女儿远去就学,在哑巴的佝偻的背影中,女儿回头的镜头叫人心酸又让人对老人肃然起敬。最后,当女儿在远方独自吹蒲公英的慢镜头中,叠化出她从小到大与父亲相悦的动人回放镜头,此时,女声抒情的《牵手》歌声响起,字幕一字一句打出女儿对父爱深情的颂赞,此时,何只是声画呢?弥漫在空气中的都是满贮着人间至诚的优美感情了。片子中的蒲公英的特写叠化反复出现,哑巴和女儿侧面特写镜头的定格,以及一个主画面配以其它叠印画面的映衬,把感情的多重含义表达得更有层次,更富内涵,更多咏叹效果。
可以说,电视把文学的微妙处表现得交响化而引人入胜,声画汇聚强化了情感的韵味;而文学构思始终主宰着情感的流动,它透过画面散放开来,赋予声画以灵魂。只有在电视诗歌散文中,电视和文学的融合才互为作用,相得益彰。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电视诗歌散文作品中文学的形象化问题。有别于纯文字阅读而产生的联想,电视诗歌散文作品的部分文学联想已为画面所牵引,被实证化了,所以好的作品在电视手段运用时不会去单纯拼贴与语言完全一致的画图,实际上,高妙与死板的分野也就在此,好作品的声画效果产生丰富的联想,引向超出屏幕之外的思绪天地。所以文学的电视化也会勾引出超出文字的其他联想,使内涵更深。比如《妹妹,永远的遗憾》中妹妹给住校的三哥送食粮,在离别的一瞬间,慢镜头让我们看到妹妹向教室扭头一瞥,其时,我们明白了她多么渴望教室、深深眷恋读书、明知不可能实现的无言幽怨以及忍不住要用眼神饱尝那不属于她的学校气息的复杂心思。这一瞥留下了无声的遗憾,启人深思。
总之,电视的文学化带来构思的清丽,抒情的色彩,诉诸感官之内的心灵抚慰和触动,那跃动的思绪,造就浮光掠影的电视中一片令人流连忘返的绿洲,如动人的涟漪般情感生生不息。
焦距:艺术价值与独立品格
电视诗歌散文是文学与电视的结合,既经产生就具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尽管它的价值远没有被传统所接受,尤其在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特定要求中,它的审美价值也未必会获得更高的承认,但美是不可抹杀的,对于人类而言,创造一切的终极意义仍旧是为了让人更美好!
电视诗歌散文是相当中国化的电视艺术作品,它的核心是触发观众的感情,造就审美的愉悦,显而易见,抒情是它的本务,浓烈的抒情性成为作品的特点。比起纯叙事类作品的述说交代因而客观写实性很强不同,电视诗歌散文以浓烈的抒情性而著称。这种抒情性不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即使有的作品比较舒缓,如涓涓细流,但抒情的本质十分明显的。这种抒情性在屏幕表现上造成了观众强烈的参与意识,调动起人们的内在感情,使观众的灵魂与作者的诗性相撞击,产生情感的净化,达到审美效果。明显表以"电视诗"的作品自不必说,象早期的《古诗三首》、《海的向往》、《雪梦》,近来的《奇迹》、以及《春》等,即或是散文作品,也如诗般精致精练。根本在于诗歌艺术是一种凝炼的艺术,它表达人类高远深邃的思想和情感。做为人类文学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又和最现代的艺术媒介电视相结合,其产生的独有艺术感染力自会引发观众对自然人生的怀想 并体味其中的诗性哲理。
具有诗性,并不意味着叙事性的作品不适合成为电视诗歌散文,或只有表面抒情的作品才是电视诗歌散文的范畴。实际上,纯抒情作品电视化的难度更大,情感的具像化更不易把握,比如《苗岭音画》,画面和诗语之间的组合过于简单,转换画幅的频率太快,以至节目显得急噪喧闹,诗美没有得到更好散发。倒是简要情节的叙事作品在表现上更为有味,因为更有益于发挥电视手段的作用,毕竟电视诗歌散文是具有独立价值的创作。如浙江台的《记忆中的一位少女》,相当真实叙述少男少女的情感历程,叙述成分很浓。节目中,朦胧的画面,高调摄影和慢镜头的频繁使用,和少男少女的羞涩感和朦胧美的感觉协调一致,电视把那份探试、迷恋、纯真而流星般闪烁熄灭的空灵情感描画得楚楚动人。
从至今所看到的电视诗歌散文作品对文学意蕴的表达来看,较为成功的有几类。一是对文学触点的电视发挥(重情),二是对文学内涵的电视挖掘(造型),三是对文学意境的渲染点化(移情)。它们都建立在文学与电视的结合基础上。
对文学触点的电视发挥(重情),是特别显示电视诗歌散文文学魅力的,文学抒情的情理和叙事类的事理借助电视手段而点化、强化。典型代表如《儿嫌母丑》,片子讲述儿子自小到大都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屈就对母亲外表丑陋的轻视旧俗,不愿让外人看到自己母亲面影,漠视了母亲的疼爱,及至在女友面前慌称她为大婶。情节的重心是抓住儿本该不嫌母丑来构思,突出母亲的外貌和内心的对比、从而强调常人对人的价值判断应当弃浅就深的意义。当母亲默默承受世人蔑视甚至执迷不悟的为嫌弃自己的儿子送上心意之物,却避免露面时,儿子羞愧难当,他向妻子坦白自己的可耻心理,妻子深深感怀,说出:母亲其实是天下最美的母亲,此时母亲的特写回望镜头一次次闪回出现,伴随着"走过我的母亲河"的歌声,摇曳动情,母子一次次相迎拥抱的慢镜头叩动情感的心弦,节目的高潮激荡人心。电视把文学的情理表现得传神之至,闪光点的发挥的确精彩。
对文学内涵的电视挖掘(造型),更是电视艺术独特的优长。我们在《胡杨祭》的赤陌嶙峋的画图中感到肃杀荒漠的可怕,在《梯田,蘑菇房》的整齐山光田园造型中领略到人类创造优美的才艺,特别在江苏台的《残荷》中充分领略到艺术造型对文学内涵的美妙展示。残荷的衰败凋零,在一般人眼里无甚可观,人们会欣欣然观赏满池的荷花,却难以认同残败的萧索景象,但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咏叹残荷的别一番风致,而电视更拓开另一个天地,让人们赏心悦目。节目中别致的构图把残荷的肢体变成了生命动人的瞬间形态,它的林林总总的各式造型,仿佛是人生的种种姿态,静默无语的宁静世界和小鸟跃然而起的划破画面,就是心灵的某种惊颤。别具一格的造型使残荷的残缺美生动活跃起来,当散文语言揭示残荷才是结结实实的丰富这一要旨时,节目的内涵异常鲜跃跳动起来。文学的内涵的确通过电视手段异常微妙的生发舒展,剔掘入微。
对文学意境的渲染点化(移情),也是电视诗歌散文作品相当普遍的共具特色。在中国艺术的传统中,我们时常发现渲染衬托的普遍性,借助其它事物表现主体感情的移情方法,成为中国观众特别容易感同身受的情感认同套路。电视的手段是声画并举的,实现艺术表达的技术处理更是丰富多样,因此在情感渲染上具有突出优长。在几乎所有的作品中,声画手段对情感的烘托、导引都起了无法漠视的作用。
比如山东台的《不沉的船》,描画一个叫"小不点"的孩子,跟随母亲再嫁来到乡村经历的颇为苦难的心灵生活。他父母不和,朋友稀少,但当"我"进到他的小屋中时,却被满屋的纸折船的阵势惊呆了,缓缓移动的镜头展示出在夕阳夕照的残阳中,一个内在倔强痴迷少年燃烧的青春火焰。尔后,当母亲去世,暴怒的继父残酷撕毁满屋小船后,忧伤的音乐带来幽蓝冷光中的屋外瑟瑟之景,辞别我而去的小不点留下了一只精心折制的小船,在雪色月光中孑然而立,仿佛是孩子哭泣的心曲在低吟。冷光中一束熊熊的火焰映照出小不点的面容,坚定无谓,昂然之气令人动容。光影铺就的有声世界焕发出多么特异的情感色彩!更多的电视诗歌散文作品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实现自己的表现目的,从字幕、声音、解说、音乐、画面等不同方面描情绘景,有虚有实,实景衬意境,诗情加美画境。因此,看电视诗歌散文成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在艺术日渐被忽略的时潮中,人们心底其实更加渴望艺术甘露的滋养,所以,但愿电视上有更多诗与画的艺术交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