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煮黄莲歇后语的答案

冰糖煮黄莲歇后语的答案,第1张

 歇后语作为汉语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冰糖煮黄莲歇后语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冰糖煮黄莲歇后语的答案

 冰糖煮黄莲 —— 同甘共苦

冰糖煮黄莲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一

 冰糖调黄瓜 ———— 千干脆脆;干脆

 冰糖葫芦 ———— 一串一串的

 冰糖煮黄连 ———— 同甘共苦;苦中有甜

 吃了冰糖吃豆腐 ———— 先硬后软

 含冰糖说好话 ———— 甜言蜜语

 属冰糖葫芦的 ———— 成串儿

 冰糖拌黄瓜 ———— 嘎嘣脆;干干脆脆;干脆;甘脆

 冰糖掉到蜜罐里 ———— 甜透了

 冰糖放在枕头边 ———— 逗甜了嘴

 冰糖荔枝 ———— 甜上加甜

 冰糖蘸荔枝 ———— 甜上加甜

 冰糖蘸蜜 ———— 甜上加甜;甜透了

 冰糖蒸荔枝 ———— 甜透了;甜上加甜

 冰糖作药引 ———— 苦中有甜

 冰糖作药引子 ———— 苦中有甜

 冰糖做药引子 ———— 苦尽甜来;苦中有甜

 吃冰糖拌麻油 ———— 得意得不得了;得罗得不得了

 吃了白糖吃冰糖 ———— 乏味

 吃药用冰糖作引子 ———— 又苦又甜

冰糖煮黄莲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二

 吃着冰糖唠嗑 ———— 尽说甜话

 丢掉冰糖啃黄连 ———— 自找苦吃

 番鬼佬吃冰糖 ———— 好烦;好矾

 哈密瓜泡冰糖 ———— 甜上加甜;甜透了

 哈蜜瓜泡冰糖 ———— 甜上加甜;甜透了

 红枣炖冰糖 ———— 甜上加甜;甜透了

 口里含冰糖 ———— 嘴甜

 六月天喝了冰糖水 ———— 又甜又解渴

 奶茶放冰糖 ———— 更香更甜

冰糖煮黄莲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三

 白水煮冬瓜 ———— 没啥滋味

 白水煮豆腐 ———— 淡而无味

 棒子面煮葫芦 ———— 胡胡涂涂

 棒子面煮鸡子儿(鸡蛋) ———— 糊涂蛋

 冰糖煮黄连 ———— 同甘共苦;苦中有甜

 菠菜煮豆腐 ———— 一清(青)二臼

 茶壶里煮冻梨 ———— 道(倒)出来也是酸货

 茶壶里煮挂面 ———— 难捞

 茶壶里煮馄饨 ———— 一肚子话(货)

 茶壶里煮饺子 ———— 肚里有货倒不出;肚里有货

 茶壶里煮元宵 ———— 满腹心事(食)

 茶壶煮饺子 ———— 心中有数

 沸水锅里煮螃蟹 ———— 看你横行到几时(比喻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沸水煮孩子 ———— 熟人

 黄连锅里煮人参 ———— 从苦水中熬过来的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大家都来说说

谢谢拉!

解析:

京味儿的歇后语

postbaidu/fkz=

京味儿歇后语

“前门楼子搭脚手――好大的架子”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高12丈多,面阔7间。那时候皇帝赴天坛祭祀必走此门。因此建得雄伟壮观,威风凛凛。您想,前门楼子在建设和维修时必然要搭脚手架,这脚手架能小得了么?民间百姓用来讽刺那些本事不大,假模假式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的人。

“别瞧那小子官不大,不但不办事,还谁都不爱搭理。真是前门楼子搭脚手――好大的架子”。

“喇嘛的帽子――黄啦”

藏传佛教之僧人通称喇嘛,乃藏语译音,是对藏传佛教僧侣的尊称,意为上师是也。藏传佛教中又分红黄白……等几个教派。黄教喇嘛着服、暖帽**。黄寺、雍和宫等为黄教寺庙。尤其是在每年的阴历正月三十、二月初一,跳布扎时喇嘛的**衣帽颇为引人注目。北京人常形容某事没办成半途而废为“黄了”。这句歇后语就是由此而来。

“七月十五吃月饼――赶先(鲜)儿”

谁都知道,吃月饼应该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可是还没到八月十五就急着吃月饼,有点太着急了(当然,现在就不那么讲节令了,想吃什么时候都有)。这句话是老年间形容那些超前、爱赶时髦的人。

“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

该过阴历年了,三十晚上吃完团圆饭,全家人就忙着包饺子。老规矩此时不许串门、走亲戚。到了子夜新旧交替、更岁交子。大伙就开始吃饺子了。这时候家中是没有外人的。由此产生了这句歇后语。

“几位都别走,随便聊。您瞧咱们这可是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呀!”

“猫卧房脊――活受(兽)”

喜爱古建的朋友都知道建在房脊上的仙人、异兽,北京人还喜欢用五脊六兽这个词。仙人异兽在建筑的檐角上不仅有消灾祛祸还有主持公道剪除邪恶之意。北京城里,家猫野猫都为数不少。晚上视物模糊,猫一上房蹲在屋脊上,往往被错认为是屋脊上的小兽。由此便产生了这句歇后语。

“他都作(zuo平声)成这样了,还不学好,活该!这可真是猫卧房脊――活受。”

“买鼻烟不闻――装着玩”

鼻烟可是老北京的东西,由西洋传教士带到中国。气味芬芳,有明目提神之功效还可以通窍、避疫、活血。我想现在如果有鼻烟,大伙都闻闻,没准就不怕非典了。我小的时候有亲戚喜闻此物,茉莉香味诱人,随之偷闻了一点,没想到当时就喷嚏不止,别说,打完喷嚏还真觉得浑身痛快。可惜这东西现在见不着了。解放前前门大栅栏内的天蕙斋鼻烟铺名满京华,京剧界的名人泰斗不少是那儿的常客。

鼻烟壶种类繁多,用料讲究,甚么翡翠、玛瑙、玻璃内画等极为精制。其中精品多为收藏家持有。假如买了鼻烟不闻只是搁在鼻烟壶里,似有装蒜、装傻充愣之嫌。

“你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这里的事我全明白,甭跟我这儿买鼻烟不闻――装着玩”。

“吃烤肉到了卢沟――宛(晚)来宛(晚)走”

据说北京著名的烤肉宛始于康熙年间。数代经营烤肉,选料精致、味道鲜美,慢慢在北京就有了名气,吸引了众多食客。这句歇后语是借助了烤肉宛和宛平县两个宛字的谐音,形容来得晚走的晚。

“瞧见没有,都这时候了他刚来。等到下班就得让他吃烤肉到了卢沟――宛(晚)来宛(晚)走”。反之也可以用“吃枣到了卢沟――枣(早)来(宛)晚走”。

“门头沟的财主――窑(摇)头”

以前北京人家做饭、取暖有不少使用的是门头沟的煤。民国年间门头沟大概有三十几座煤窑,由于当时开煤窑能赚大钱,上至官吏下至商人都竞相投资。窑主用尽各种手段剥削下窑的工人,都成了当时的财主。这句话也是当时煤矿的写照。

“这事儿到底怎么办?你倒说呀!甭老跟我这儿装门头沟的财主――窑(摇)头”。

“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

贴子相关:

作者: 优优公主 2005-5-12 16:45 回复此发言

--------------------------------------------------------------------------------

2 京味儿歇后语(来学点损人用)

旧京的春节厂甸,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厂甸的风车、大糖葫芦更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春节时卖大糖葫芦的小贩们把一个个山里红串在一根根长长的荆条上,忙得不可开交。此语借用串糖葫芦,形容人们为了某些事情串通一气。

“怎么着,这事就瞒着我一人儿,你们几个可真是厂甸的糖葫芦――串上了”。

“万春亭上谈心――说风凉话”

景山的万春亭是旧京城里的最高点,四面透风。一年四季或凉风习习,或寒风刺骨。北京人一般把一些不切实际或讥讽他人的语言称作风凉话。在这个地方就借用了景山万春亭来表达此意。

“皇上家的祠堂――太妙(太庙)”

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当年皇家祖庙称太庙。北京人常称赞一些做得非常好的事情为“妙”、“妙极了”。老百姓由此引申借用皇家祠堂的谐音来表达对一些事物的称赞。

“药王庙进香――自讨苦吃”

老北京城药王庙有不少处,这供奉的药王爷又是谁呢?原来药王爷还不是人们都知道的唐代中医药家孙思邈,而是供奉着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孙思邈、韦慈藏等古代名医则侍立两旁。著名的几座药王庙坐落在东西南北城。东药王庙在东直门里,西药王庙在地安门外,南药王庙在天坛北侧,北药王庙在安定门里。旧京城中,不少老百姓瞧不起病,每年阴历的四月初一、十五为参拜药王爷的日子,到庙里烧香拜药王爷求医者甚众。拜过药王爷之后,能够得到些香灰,有些人在回家的路上还顺便买些野药吃。这香灰和野药咱们都没尝过,其味道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北京城中的老百姓就传开了“药王庙进香――自讨苦吃”。

“唱戏的骑马――走人”

大伙儿都知道,在北京“走人”这个词用得挺多。常常是话不投机双方一较劲:“你给我走人,从今以后,你别登我们家门儿”。那怎么又跟唱戏的有关呢?原来传统戏是有一定程式的,传统戏里没有真马,都是用道具马鞭代替。剧中人道:“马来”!当兵的把马鞭送到这位手里,这位一挥马鞭:“众将官,南京去者”!台上众人来回转俩圈儿。当兵的回秉:“此处已是南京”!您瞧见没有,挥挥马鞭,脚下转俩圈儿就等于骑着马走出了数百、上千里地。那时候的北京人无论大人小孩儿都爱听戏,所以把戏里的玩业儿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兔儿爷掏耳朵――崴泥”

这句话是形容事儿办砸了,有时候说事办砸了,也说“崴”了。在北京谁都知道兔儿爷,可能有些年轻人没瞧见过,但都听说过。这兔儿爷(还有兔儿奶奶)是泥捏的,兔儿头人身,有身着铠甲,插护背旗者、有作捣药状者还有正襟端坐者等等形态各异。兔儿爷是泥捏的,浑身上下除了泥就没别的了。

堆泥儿的不拜佛——心里有数儿

这是流传于北京老年间的俏皮话儿,大约出于清初,当时大兴佛教,修庙塑佛盛行,因此就有了专门塑佛的手艺人——堆泥儿的。他们知道佛像多是泥、麻刀(草)和制而成,不信有什么会特殊的法力,因此不会去膜拜。就有了“堆泥儿的不拜佛——心里有数儿”。

奶茶铺的炕——窄长

沙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

黄胖子的裤腰带——稀松

不敢(擀)——那是煎饼

饼从做法上说,一般有两种:一是烙饼,一是煎饼。前者要用擀面杖或者手压,把面团擀成圆形,放在饼铖里烙制,如馅饼,大饼、烧饼等等;后者用面糊直接浇在容器上,摊成圆形成饼,如煎饼果子等,不用擀,借用谐音有此歇后语。比如:“你敢打这赌吗?” “切,不敢?不敢那是煎饼!赌就赌!”

老太太追电车-----别吹

原来北京的有轨电车的售票员都带有一个哨子,每当乘客上车完毕时,就会吹口哨通知司机发车,就象今天有些带有售票台的公共汽车的电铃的作用一样,老人嘛,行动自然很慢,为了不出意外,所以就不吹哨,等着他上车

案板的黄瓜-----找拍

老虎拉车-----谁敢(赶)呢

兔儿爷掏耳朵----崴(音)泥了。

兔儿爷是泥捏的啊,一掏耳朵,那泥还不得出来?

意思嘛,大伙儿应该知道吧。坏了,有麻烦了。

你这人怎么跟炒肝儿似的——没心没肺

炒肝儿是北京的传统小吃,是由白水杂碎改良而成;白水杂碎以切成小块儿的猪肠、肝、心、肺加调料用白汤煮就,由于不讲究佐料,制作简单,日久不受欢迎。于是店主将心、肺去掉,易名“炒肝儿”。

因此,老北京就留下这么个歇后语。

炒肝儿中肝其实很少,而以猪肥肠为主。炒肝儿、包子是老北京早点的主力。去年朋友带我去南城“小胖包子铺”吃炒肝儿、包子。我一口气开了5碗,老板都傻眼了。呵呵

轮船打晃儿-----浪催的

十个轧路碾子坏了两个-----叭咯呀路

老太太靠墙看表喝稀粥-----卑鄙 下流到极点了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面茶锅里煮西红柿-----糊涂大包还带一肚子酸水

穿着水兵服站在船头上-----装押艇(丫挺)的

厨子弯腰-----找勺(打人之意)

案板的黄瓜-----找拍

坛子里放炮竹-----想不开

锔碗的戴眼镜-----没茬找茬

苍蝇坐月子-----出去(出蛆)

耳挖勺里炸芝麻-----小咕嘟油

放屁拉抽屉-----遮丑的事

老太太看地图-----这刚哪(儿)到哪(儿)呀

死孩子放屁-----有缓儿

吃冰棍拉冰棍-----没话(化)

浅谈北京语言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社会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最流行的用语,它不同于现实中的语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我的乐园作文浅谈北京语言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

 北京话早在辽金时期就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结构最简单的汉语方言。 蒙古族建立元朝,燕京更名大都,北京话开始和蒙古语相互影响,吸收了诸如“胡同”一类的词汇。由于几百年来的各个少数民族的密切交往,北京话在元朝已趋于成熟,成为现代北京话的源头。后来朱棣迁都北京,使北京话和中原乃至长江以南的方言频繁接触,并在北京话音系中留下痕迹。如“不要”说“别”,“宁可ningke”说”lengke”, “n”和“l”混用。自此北京话开始定型。

 关键词:

 社会语言,北京话,语言特点

 Pick to:

 Beijing dialect as early as in the liao period has become the fastes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structure is the most simple Chinese dialect The Mongolian yuan dynasty, yanjing changed largely, Beijing words start and Mongolian influence each other, to absorb the words such as "hutong" Because hundreds of years of close contacts of all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Beijing dialect in the yuan dynasty has been mature, become the source of modern Beijing dialect Later, zhu di moved the capital Beijing, the Beijing dialect and the dialect of central plains and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frequent contact, and the voice system in Beijing Such as "don't" said, "don't", "would rather the ningke" lengke "say", "n" and "l" to mix Since Beijing began to finalize the design

 Key words :

 social language, Beijing dialect, the language features

 一、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方言,每一种方言都带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北京方言中有许多不同于普通话的表达,如“遛弯儿” 是散步的意思,“得活”表示工作完了。如北京人请外地人吃炸酱面说“别渗着了,快撮吧,这面筋道儿,待会儿糟唧了就没嚼头了,把面码儿多往碗里拉点儿。”这些都带有北京文化特点,这种地道的北京话我们俗称为“京片子”。由于数百年来北京所处的特殊政治、文化和社会地位,北京话作为一支地区方言,有着其它方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从社会语言学研究角度来看,是最具有研究价值的一支方言。

 由于数百年来北京所处的特殊政治、文化和社会地位,北京话作为一种地区方言,有着其他方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下面我们将分别看下北京方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语言特点。

 二、北京话的历史文化背景

 北京话在方言中是很特殊的一个分支,尤其鲜活明快,是当今普通话的基础。那么北京话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要从北京的文化历史背景说起。

 后满清入关,继续定都北京,使一些满语进入北京话,如“邋遢”,两种语言实现了词汇、语调和语音的融合,共同创造了优美的北京话。旗人编写韵书向全国推广北京方言,北京话作为全国通用语的地位自此奠定。

 北京语言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三、北京话的语言特点

 1语音特点

 这里我们所说的语音方面指的是北京的土音。包括“偶现”“ 狭隘”“ 讹变”“ 混乱”四种现象。

 11偶现,偶然出现的齿间音(三、怎)、唇齿音(文、外、万)。

 12狭隘,外地方言所没有的,只出现在极个别的词里,如“忒热了”的“忒”

 13讹变,指由正常的语音演变而来,如:

 131韵母因轻声而弱化(芝麻,读zhi me;豆腐,读dou fe;出去,读chu qi;);

 132声母因轻声而弱化(琵琶、枇杷,读pi ba;糊涂,读hu du);

 133原音节中减去某个音素(娘们儿,读nia men'er;累得慌,读lei de heng);

 134替换(流浓,读liu neng;自个儿,读ji ger;板凳,读ban teng);

 135无规则变调(“喷香”,读pèn xiang;雪白,读xuè bai;跟前儿,读gen qiǎnr)。

 14混乱,如尖音(结束,读jie su;只当,读zidang;琢磨,读zuo mo)。

 2词汇特点

 现代北京话里既有大量的从古到今融入的词语,又有大量社会各个层次的用语,工、商、市、农一应俱全。下面来看北京话的特有词汇:

 21北京特有的事物,如:豆汁儿、炒肝儿、老头乐等;

 22 特有称呼,如:二爹(叔叔)、羊蝎子等;

 23 熟语,如:压根儿、敢情、抓瞎、待见等;

 24隐讳,如:摊上事儿了、怵头、二五眼;

 25外来语,如:胡同儿(蒙古)、猫儿匿(回);

 27四字格成语,如:胡吃海塞、老实巴交、急赤白脸等;

 28后缀词尾,如:“巴”:紧巴;“咕”:嘀咕;“乎”:邪乎等;

 29形容词前缀,如溜光儿、焦黄儿、倍儿甜;

 210歇后语:如:体现风土人情的,“老太太喝豆汁儿――好稀(喜)”,“天福号的酱肘子――真烂”,“长虫吃扁担――直棍儿一条”(直棍儿是北京土话,指正直无私、敢于直言的人);体现传统风俗的,“奶茶铺的炕――窄长”(这是满清入关后为满足其饮食之需而在市面上开设的`奶茶铺,店面狭小,只设一窄长的炕),“上坟的羊――豁出去了”(满族祭祀时牵着羊路过市内街头,人们便知羊活不成了)等。

 3语法特点

 首先最常见的就是语序倒置,如:“吃了吗,您呐”,北京人很客气,称呼对方为“您”。另外,“们”偶尔用于单数:“给我们一张!” (多出自女孩儿之口,是撒娇的语气);“爷们儿、娘们儿”有时也指一个人。此外,北京话中的量词“个”经常被省略。如“他是一学生”。还有一些特别的词尾,如:“得慌”,“闷得慌、累得慌”;“劲儿”,“讨厌劲儿、罗嗦劲儿”;“着哪”,“难看着哪、早着哪”等。

 四、结语

 北京话堪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北京几个世纪以来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以及其民族、风土人情赋予了北京话不可比拟的地位。北京话也因此体现着赋予它这些特点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其语言学研究价值不言而喻。研究北京话,发现其地方方言的特色,对于保护和弘扬北京话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北京话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所说的,社会文化造就了北京话,社会文化同样更新着北京话,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话也会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

;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以下是我整理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甜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白糖拌蜜糖——甜上加甜

2、白糖拌苦瓜——又苦又甜(比喻矛盾的心理状态或复杂的感情。)

3、元宵掉进肉锅里——说他,他还心里甜

4、口里含冰糖——嘴甜

5、九月里的甘蔗——甜到心

6、十月蔗头——甜到尾

7、劳劳碌碌的蜜蜂——甜头给了别人

8、田里的甘蔗——一副甜心肠

9、要甜的拿糖碗,要酸的拿醋碗——一行是一行

10、瞎子吃甘蔗——是甜货

11、甘蔗倒吃——节节甜

12、做梦吃糖——想得甜

13、黄连甘草挑一担——一头苦来一头甜

14、五脏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

15、冰糖蒸荔枝——甜上加甜

16、回炉的烧饼——不香甜

17、霜打的红柿子——甜透了

18、吃了蜂蜜说好话——甜言蜜语

19、吃甘蔗登楼梯——节节甜步步高。

20、两分钱买个糖豆——小甜头

21、伞把抹糖稀——甜在后头

22、冰糖做药引子——苦尽甜来

23、阿祥和卖西瓜——爽佬甜

24、白芋秧子烤火——甜不嗍的脸

25、百合田里栽甘蔗——苦根甜苗

26、口吃蜜糖——心里甜呢;心里甜

27、糖包子蘸蜂蜜——里外都是甜

28、糌粑拌白糖——又甜又香

29、红糖拌蜜——甜上加甜

30、驴粪蛋流白糖——表面甜

31、苍蝇跌着甜胚子里——你自我陶醉着呢

32、爬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

33、屙屎嚼甜棒——挺是滋味儿

34、开糟房的伙计——嘴甜

35、野地上的酸枣树——结不出甜果来

36、嚼了高粱秆吃甘蔗——越过越甜

37、苦参做的人——卖到哪个铺子里也不甜

38、药店里的揩布——甜酸苦辣都尝过

39、卖油姥儿吃甜瓜——逮住好货了

40、吃黄连拌苦莜——说不出甜话来

41、奶茶放冰糖——更香更甜

42、苦苦菜拌黄连——想甜也甜不了

43、中药店的揩桌布——尝尽了甜酸苦辣

44、药铺的抹布——尝遍酸辣苦甜

45、梦里吃糖瓜——想得甜

46、蜂糖里着香油——又香又甜

47、旱甜瓜——另一个味儿;另一个味;另个味儿

48、梦里吃糖——想的甜;想得甜

49、梦里吃仙桃——想得甜;差天远;差太远;想得美;差不远

50、二分钱买个糖豆——小甜头

51、小孩儿吃甘蔗——越嚼越不味儿;越嚼越没味;越嚼越甜;越觉越甜;尝到甜头;越嚼越有味儿

52、水井放糖精——甜头大家尝

53、嘴巴上抹白糖——说得甜

54、甜糖抹在鼻头上——只闻得香却舔不着

55、苦菜拌黄连——想甜也甜不了

56、哈密瓜泡冰糖——甜上加甜;甜透了

57、炸煳的辣椒拌醋糖——苦辣酸甜咸样样全

58、猪八戒吃蜂蜜——甜了大嘴儿了;甜了大嘴的

59、小偷吃甘蔗——贼甜

60、吃甜粽子蘸酱油——外咸;外行

61、扳倒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有

62、吃了热年糕——甜得分不开

63、老厨师品菜——酸甜苦辣都尝遍

64、吃中药加糖——苦中有甜

65、喝罢药吃糖块——嘴甜心苦

66、吃药用冰糖作引子——又苦又甜

67、青皮甘蔗——老来甜

68、荔枝果——外麻内甜

69、一条藤上结的瓜——苦都苦;甜都甜;苦的都苦,甜的都甜;苦都苦,甜都甜

70、蜂蜜炒板栗——又甜又香

拓展阅读:谐音歇后语

1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2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3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4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5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6小苏他爹——老输(苏)

7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8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9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10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11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12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13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14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15精装茅台——好久(酒)

16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17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18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19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20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21二十五两——半疯(封)

22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23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

24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2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6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

27弓起腰杆淋大雨——背时(湿)

28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29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

30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

31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32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33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34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35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36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37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38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39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40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41小姑娘梳头——自便(辫)

42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43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44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45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46二姑娘梳头——不必(蓖)

47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

48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49十八岁的宫娥——正享福(想夫)

50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

51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52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

53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54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55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56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57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58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

59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

60三个菩萨堂——妙妙妙(庙庙庙)

61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

62三毛加一毛——时髦(四毛)

63三月的杨柳——分外青(亲)

64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时)人

65大车拉煎饼——贪(摊)的多

66大麦掉在乱麻里——忙(芒)无头绪

67土地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68土地爷坐秤盘——志诚(自称)

69土地爷坐班房——劳(牢)神了

70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71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72土地老爷的内脏——实(石)心实(石)肠

73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74土杏儿——苦孩(核)子

75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76下雨天不打伞——吝啬(淋湿)

77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78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79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80上鸡窝摔筋头——笨(奔)蛋

81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

82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83山西的胡桃——瞒人(满仁)

84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85千年的枯庙——没声(僧)

86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87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喝奶茶的俏皮话:

1、听说喝奶茶会变可爱哦!比如我。

2、如果喝水都会长胖的话,为什么不喝奶茶呢?

3、我这颗小珍珠就快要被抓去做奶茶了。

4、恋爱可以慢慢谈,奶茶必须马上喝。

5、对象没有不要紧,奶茶不喝要伤心。

6、路过看到奶茶店一对情侣在接吻,真的好羡慕,我也好想喝奶茶。

7、香飘飘奶茶,一年销售六亿杯,那我光捡盒子就可以了。

8、别看我这个人平时不太会说话,想喝奶茶的时候可是无所不能的。

9、每天喝8杯水很难,但是,喝8杯奶茶只需要你一句:我请你喝。

10、靠奶茶续命的一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1138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9
下一篇2023-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