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翻译
1 :现在我离开您到都城去,您就失去了帮助,我恐怕您在以后的时间里,不能自我保全。
2 生性秉直,只是知道自己告诫自己罢了,没有别的长处
3 :“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4江东地区虽然小,但方圆数千里,有十万多人,也够称王了。希望大王(应该是项羽)赶快渡江
5我骑这马也有五年了,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曾经一天走千里路,不忍心杀了它,所以赠送给你(公是尊称)
6善于打胜仗的人是因为有利的形势才可以的
7于是抛弃他的步军部队,与他的轻骑兵每天走两倍的路程
2 这个文言文的翻译《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
参考译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六、古今异义
1泥:古义,拘泥。今义,泥土。例句:泥于掌故。
2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例句:泥于掌故。
3盖: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4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今义,生活困难。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5举: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七、词类活用
布袍缓带:名词做动词,穿着轻便服装。
八、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
例句: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介宾短语“于荒村野水之间”作往来的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荒村野水之间往来”。
译文:在荒凉的乡村之间穿梭奔走。
2宾语前置
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介宾短语“是以”中“是”是“以”的宾语,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是必得躬历山川”。
译文:因此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
3省略句
例句:“如好逸而恶劳……”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官员”,应为“如(官员)好逸恶劳……”
译文:如果(官吏)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妄意:随意。 相度:观察和测量。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 穷:追究到底。 致:事理。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 缓带:宽束衣带。
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参考资料:
量liáng
动词义:
1、形声字。本义: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
量,称轻重也。——《说文》。段注:“称者,铨也。汉志曰:量者,所以量多少也。衡权者,所以均物平轻重也。此训量为称轻重者,有多少斯有轻重,视其多少可辜搉其重轻也,其字之所以从重也。”
苦称量之不审也兮。——《楚辞·惜誓》
为之斗斛以量之。——《庄子·胠箧》
不量凿而正枘兮。——《楚辞·离骚》
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2、衡量;酌量。
事君者量而后入。——《礼记·少仪》。注:“量其事意合成否。”
量功名日,分财用,平板干。——《左传》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进步未可量。——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度德量力。——《三国志·诸葛亮传》
量敌之众寡。——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又如:量移,被贬谪在边远地方的官员遇大赦时酌量移到京郊。
3、通“緉”。双。
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世说新语·雅量》
量 liàng
动词义:
1、估量;揣度。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诗》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2、料想。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文言文翻译原发布者: 亚
他文言文怎么说篇一:他文言文怎么说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例: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3、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
5 这个文言文的翻译刘禹锡《鉴药》
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 良弗知其旨。血气交沴,炀然焚如。
客有谓予:“子疾病积日矣,乃今我里有方士,沦迹于医,厉者造焉而美肥,跛者造焉而善驰,矧常病邪?
将子谒诸!”予然之,之医所。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衣食之齐乖所由
而致也。今夫藏鲜能安谷,府鲜能母气,徒为美疹之囊橐耳。我能攻之。”乃出一药丸,可兼方寸,以授予曰:“
服是足以瀹昏烦而锄蕴结,销蛊慝而归耗气。然中有毒,须其疾瘳而止,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剂也。”予受药
以饵,过信而膇能轻,痹能和;涉旬而苛痒绝焉,抑搔罢焉;逾月而视分纤,听察微,蹈危如平,嗜粝如精。
或闻而庆予,且关言曰:“子之获是药,几神乎!诚能遭己。顾医之态,多啬术以自贵,遗患以要财,盍重
求之,所至益深矣。”予昧者也,泥通方而狃既效,猜至诚而惑剿说,卒行其言。逮再饵半旬,厥毒果肆,岑岑
周体,如痁作焉。悟而走诸医,医大咤曰:“吾固知夫子未达也!”促和蠲毒者投之,滨于殁而有喜;异日,进
和药,乃复初。”
刘子慨然曰:“善哉医乎!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易则两踬,明矣。苟循往以御变,昧于节宣,奚独吾
侪小人理身之弊而已。
翻译:刘某(作者)闲居(家中),得了病, 良的食物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血脉和元气都不通畅,滚烫
滚烫的如同被火烤灼着似的。
有个客人对我说:“您的病很多日子了,如今我那有个方士(会方术之人),沦落混迹于医生(看来古代方
术高于医术。)得麻风病的去他那治疗会变成漂亮而健康的人,瘸子去他那治疗会变成善于奔跑的人,更何况常
见的疾病呢?请您去他那吧!”我同意了,来到医生那。把脉、看气色、听声音,综合诊断后他说:“您的病,
是因为起居作息时间节奏紊乱,衣食住行安排不和谐所导致的。如今五脏很难消化食物,六腑很难养育元气,只
能成为装病灶的皮囊了。我能治好的。”便拿出一枚药丸,大概有一寸见方的两倍那么大,交给我并说:“服用
这枚药丸足够祛除你的昏烦和郁结,消除病症恢复元气。但是药中是有毒的,必须病好了就停药,过量了就会打
破和谐,所以给你的剂量要少。”我拿了药来吃,过了两个晚上肿胀的脚轻松了, 感觉舒缓了;过了十天
奇痒的感觉没有了,不再会抓挠了;过了一个月可以分辨很细小的东西,听清楚很细微的声音,走高坡如履平地,
吃粗粮如同 细的食物。
有的人听说后来庆贺我,并且关心地对我说:“您所得到的药,几乎是神效啊!实在难得遇到啊。观医生的
态度,多是吝啬医术让自己显得高明,留后患让自己有财源,何不再要点药,所达到的疗效更好呢。”我糊涂啊,
拘泥于通常的观点而贪心不满足现有的疗效,猜忌诚心而迷惑于邪说,终于按照他的话去做了。等到再吃了五天
的药,那药的毒性发作,周身胀痛,如同疟疾发作。醒悟了去就医,医生狠狠地责备道:“我就知道你不通事体
啊!”下了和解的要解除毒性,所幸还在危险的边缘;他日,吃了和解的药,便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刘某感慨道:“善哉医术!用毒攻击疾病,用和解之药安定心神,改换了两样都不利,有道理啊。如果遵循
老办法应付变化了的新问题,愚昧地执着于(过去的)章法和普通的见解,岂只是我等小人治疗疾病而已。”
6 就的文言文翻译“就”:
①<;动>;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②<;动>;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就车。”
③<;动>;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就。”
④<;动>;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⑤<;动>;承受;接受。《肴之战》:“使归就戮于秦。”
⑥<;动>;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⑦<;动>;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⑧<;动>;看;观赏。《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⑨<;介>;向;从;跟。《狱中杂记》:“余尝就老胥而求焉。”
⑩<;介>;就着;根据。《芋老人传》:“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⑾<;连>;即便;即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⑿<;副>;即,便。《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7 晏子谏景公文言文翻译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偱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解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
(2)雨雪:下雪。雨,音yu(四声),动词,下雨。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3)被:披。裘:皮衣。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4)阶: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闲适。 (8)闻命:受到教诲。(齐景公自谦的话,) (9)粟:指救济粮。 (10)饥寒:指饥寒之人。 (11途:路上。 (12)里:指里巷。 (13)循:巡,巡视。 (14)既事:指任职。兼月:两个月。 (15)兼岁:两年。
(16)明:阐明。欲:欲念,愿望。 (17)行:实行。善:善行,德政。 (18)乃:于是。 (19)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0)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22)陛:殿堂的台阶。 (23)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24)谏:进谏
(25)对:对答,回答 (26)裘:皮衣 (27)间:一会儿 (27)闻:听说 (28)与:给 (29)见:朝见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几天不转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腿下白色的皮毛缝制的皮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故事走原著,时间是谢阮独处的六年之间
谢阮向古剑奇谭二同人
感谢阅读
谢衣“捡到”阿阮已有三月有余。
“谢衣哥哥……”阿阮蹙着眉,看着盘子里的东西,不确定这个到底是不是上午刚猎到的野兔。
谢衣摸摸鼻子,还没来得及开口,正对上了阿阮晶亮的双眼,“谢衣哥哥,我们吃这个怎么样?阿狸摘的果子可好吃了。”
少女手中的果子鲜艳水亮,旁边的狸猫举起爪子“嗷呜”了一句,似是邀功。
谢衣看了看盘子,又转向了阿阮的手中,笑了一声,摇摇头。
罢了,阿阮不喜欢便不强迫。谢衣拿起筷子尝了一口,不觉有异,也不知阿阮为何总是对他做出的东西敬而远之……要不要下次再放点糖试试?
他甚少需要吃食,只是捡回来这姑娘对食物似有很大热情。在刚把她带出山的第一天,因要买一些姑娘必需的用品,于是在小镇上逗留了许久。他本在裁缝店内驻足良久,实在不清楚她想要怎样的衣裳,没成想小姑娘径自闻着味儿到了一家食品铺去,幸而当日他带了不少银钱……
此后便知她对食物有不少执念,只是他现在实在不方便多出门,因此便想方设法给她做些吃食,没想到……
谢衣见眼前少女正欢快地啃果子,一时又觉得这也无妨。
而那少女见他望来,喜岑岑地递了几个果子,弯眼问他:“谢衣哥哥这果子可甜了,你要不要吃几个?”
见谢衣笑拒,阿阮也不坚持,那边的阿狸似乎又找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叫唤了几声,便欢欢喜喜地随阿狸跑了过去。
谢衣收拾完碗筷也不见小姑娘回来,想必是去的远了些。阿阮身边有小红和阿狸,他倒也不操心。站在原地遥遥望去,远方晴空万里,云朵如缎,阳光打下湖水波光粼粼,周围还有几簇花团拥挤着开了,耳边隐约还能听见小姑娘的娇俏的“谢衣哥哥”。
倒真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抻了抻腰,谢衣转而进了房间。他制作的那几款偃甲也该收尾了……
似是过了许久的样子,谢衣又测试了几遍完工的偃甲,确定无误后这才走出了房门,迟到地反应过来今天下午四周寂静得吓人。
阿阮还没回来?谢衣看着弯月垂挂夜幕——这时候,阿阮早该喊饿了。若他未出房门,小姑娘也会坐在房门口环膝撇着嘴貌似控诉地看着他。
之前少有这种情况,阿阮知他不喜被打扰,偶尔也会跑去他造的湖边小瀑布那儿捉鱼。待在这儿的时间不久,上回去城镇也没觉察出什么异样情况,应该不至于是最坏的打算……谢衣回想着阿阮可能去的地方,不觉步伐有些着急。
还没等到谢衣穿过中庭前往小瀑布,便看见阿阮的房间亮着橘**的暖光。此时谢衣的步伐倒缓了下来,临近门口的时候还能听见阿狸几声奶奶的叫唤。
谢衣本想敲门,但又听见房内有声音传了出来。
“阿狸,现在什么时候啦?”
“你可不准跑去找谢衣哥哥……他若是知道我这个模样,肯定会教训我的。”
“唉……我还是巫山神女呢,现在这个样子,可怎么办呀?”
“呜呜……肚子又开始疼了……阿狸,你再去帮我找几个果子来好不好?我有点饿了……”
门外的谢衣却一时不知作何表情。
想敲门的手抬起又复而落下——她的模样,也不知因何缘故无法自愈,但肚子疼也不忘吃东西,看来也不是什么大病。谢衣站在门口,又见房内窜出一只灵兽。阿狸双眼瞅着他,刚想叫唤便被谢衣的噤声手势止住了,在原地看了他半天,还是一溜烟地跑了。
……那便进去吧。
谢衣敲了敲门,就听见里面的一阵窸窣声,传来小姑娘似乎有些紧张的声音,“谢、谢衣哥哥……那个,我、我睡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那边停顿了片刻,试探性地加了一句,“……好不好?”
谢衣在原地沉吟了片刻,又道,“过几日便是乞巧节,小镇热闹得很。今夜想来无事,阿阮可要同我一道去看看?”
“……”那边大概是挣扎了许久,“我、我今天跑了太多地方,累了——对,累了,我们……我们明天再去吧?”声音里有少许压抑,似乎肚子又在疼了。
“……明日有别的事要做,大概过了乞巧也没法腾出空来。”谢衣以退为进,“不过你既然太累,今日便好好歇息。只是可惜了那些‘巧果’,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巧果……?”阿阮的声音从里面传来,谢衣几乎能看见小姑娘被瞬间点亮了的眼眸,“我现在觉得不是很累了谢衣哥哥我们现在就去吧——!”
谢衣只觉得声音由远至近,那边刚开门,一阵花香掠过,还没等作出反应,便和阿阮撞了满怀。
“你呀——”还没等谢衣的话说出口,阿阮急急忙忙地从谢衣怀里抬起头,也没觉得有丝毫不妥,话中充满了期盼,“阿狸刚刚出去了,你等我催个法术喊它我们就走!”
谢衣对上阿阮亮晶晶的眼睛,点了点头。见她从自己怀里出来,便顺势搭上了她的脉。
那边阿阮正满心想着喊阿狸回来,哪里料到谢衣还有这一手,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对方已经好整以暇地看着她了。
“谢、谢衣哥哥……”阿阮手指绕着自己鬓间垂下的一缕碎发,声音低落,“我……”
“体内两股灵力乱撞……难怪会‘肚子疼’。”谢衣皱着眉,“你今天下午去哪儿了?”
阿阮嘟着嘴,手背在后面,眼神左右摇摆就是不看谢衣,“我也没干什么……就是阿狸找到了一块发光的石头……我觉得好玩,没想到一拿到手上,它就……”
谢衣看着她,等着她继续往下说。
阿阮飞快地看了谢衣一眼,见他神色喜怒不辨,又飞快地低下了头,指间掐了个诀,倒唤出了几枝蔓蔓青草,上面还缀着五颜六色的娇小花朵,“你看,这是我在石头边看到的花!当时那石头就在这几朵花中间,还发着金**的光,可好看了!我当时就把它们采了回来,我给你编花环好不好呀?”
“……”谢衣半是无奈地应了声,把话题纠正回来,“那石头呢?”
“……”阿阮见转移话题不成功,沉默了半晌,才默默开口,“到我手上就消失了……然后我就肚子疼了……”
“……”谢衣看着阿阮,叹了口气。阿阮体内另一股灵力像是金石属性的,正巧与她灵力相克,如此乱撞,也难怪阿阮无法自己愈合。
烈山族人善驭灵力。谢衣回到房中将以前用于储能的一枚灵石拿了出来,捻了个诀,将阿阮体内的金石灵力引了出来。
阿阮之前害怕被责怪,本在谢衣面前强忍着,这时倒分外轻松了起来,乖乖巧巧地夸了一声谢衣哥哥果然最厉害了,又笑眯眯地问是不是该出发了。
谢衣瞅着阿阮,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味道,终于没忍住,轻敲了一下阿阮的额头,道:“以后有事万不可自己做主。”
“……哦……”
见阿阮应了一声,谢衣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你是神女,不可以乱被别人抱,也不可以乱抱别人。”
“为什么呀?”见不是责怪,阿阮的精神立刻回来了,好奇地发问。
谢衣沉吟了会,道,“因为要是神仙被凡人抱到了,或者衣服被凡人拿去了,那就要对凡人负责。”
“负责……?什么是对凡人负责?”阿阮问道,“那我刚刚——”
“……”
“谢衣哥哥你等等我呀!到底什么是对凡人负责啊?”阿阮见谢衣背过身去,已走了几步,连忙跟上。
“……谢衣哥哥……”
“说起来,阿狸有没有回来?”
“早回来啦!我刚刚——”
“阿阮可知巧果是什么?”
“我……谢衣哥哥,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镇上还有卖乞巧时才有的小土偶,样子十分别致。……比上次你喜欢的那个小面人儿还有趣。”
“真的真的吗?那我们多买几个玩儿好不好?”
“……”
“……”
暮色沉沉,二人身影一前一后,渐行渐远。
月色寂寥,洒下粼光阵阵,古树上偶有一蝉不知疲倦地叫唤着。
写在文后:
阿阮一直说“谢衣哥哥说”,那些应当都是很有意思的事。而我念念不忘司幽与谢衣的前世梗以及司幽与巫山神女的那段情,于是得有此文。
以后应该不会再写谢阮向的同人作品(至少近几年内应是没有)因此打算以我的视角来谈谈谢阮。
且不论官方为了官配弱化谢阮cp之嫌,单从剧情来谈。
谢衣身负重任,又是“叛逃”出城,一面寻求一面逃难,为寻昭明来到了巫山水边,邂逅阿阮(说起来初七用的“邂逅”二字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而彼时阿阮也是懵懂少女,情窍未开。我倒是不赞同年龄差异导致辈份差异说,毕竟烈山族人寿命长久,谢衣当时虽然以普通人的寿命已至中年,但在以烈山族人的普遍寿命来说,我更倾向于他相当于现在的25-28岁。也因此阿阮喊“谢衣哥哥”并无不妥。
长安博物学会说了趣闻,说彼时谢衣钟情于一名绿衣女子,两人并辔而行。并辔而行有两种意思,一是两人两马,二是两人一马。因官方用的是“钟情”二字,又特意提到并辔而行,因此我更倾向于两人一马的含义——这样方能显示出“钟情”二字。但也因为谢衣的君子作风,如果真是如此有点唐突阿阮,因此在文中安排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剧情。
回到正题,再说谢阮的感情。
既然明确了二者是cp,如何喜欢上的已经不重要了,重点应该是两个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上文有说,谢衣身负重任,又要躲避沈夜,定然压力重大。而身旁阿阮懵懂,谢衣在当时情况下肯定无法表明心迹,更不愿让阿阮被他连累,所以才有后来的封印。也因为这样,偃甲谢衣并没有继承关于阿阮的记忆——毕竟偃甲谢衣的主要责任还是传播偃术,在大是大非的面前,儿女情长就显得并不是那般重要。
……不过偃甲谢衣仍旧做了阿阮的木偶,这到底是不是单纯的因为被封为雕像的阿阮太好看,这点倒有点耐人寻味。
说起来偃甲谢衣在捐毒地宫中,在瞬发之中回护阿阮也很有意思,以及初七在神女墓中看见的幻想俱是阿阮,由“阮姑娘”直接变称呼为“阿阮”也颇耐人寻味。不过就像初七所说,“一切都太晚了”。
但是两人独处的六年中,以谢衣的性子,肯定同阿阮处得极好。 阿阮由此被教成了一只绿切黑。 不过单从谢衣教阿阮的那些话来看,谢衣对阿阮的照拂之情也很有意思。
“只有女孩子才会这么害羞”,“不可以被随便拥抱”,“一个人对你突然特别好,不是借钱就是喜欢你”,“好色之徒就是采花大盗,也就是*贼——要离采花大盗远一点”,“谢衣哥哥还是那么狡猾”,“谢衣哥哥告诉我,你们人最讲究有来有往,要是我不送你东西,你就会觉得我小气,以后就不会理我啦”“两个人在一起,谁送对方的东西多一些,就会把对方记得牢一点”
——这些语录随便拿去脑补都是一块小甜饼啊……说起来当初的谢衣在沈夜和瞳以及离珠的回忆里,都是十分温柔又稳重的人,反而在阿阮面前有几分大男孩的味道。
而阿阮对谢衣的感情,更是情窍未开,她见谢衣隐隐有几分熟悉,那是巫山神女对司幽的感情。但当时她不懂男女情爱,更加不会对谢衣产生那么明确的感情。而后情窍初开,遇见的又是另外的人了。
《在水一方》这首曲子也很有意思,不仅是司幽对巫山神女,联系到当时的谢衣前方祸福难测,伊人虽然近在咫尺又何尝不是道阻且长。而后期阿阮对偃甲谢衣吹的也正是这首曲子……
再说“余毕生所求,不过穷尽偃术之途,以回护一人一城”,私以为如果站的是谢阮,这“一人”指的是阿阮并无不妥。烈山部人善驭灵力,阿阮的情况,谢衣应是猜到了一二。前两次阿阮都未出巫山就化草,这次阿阮的灵力能支撑这样久,想必同谢衣不无关系。因此谢衣临走前,才用秘术封存了阿阮。不难猜测,如果谢衣成功解决了流月城的事件,他的重心,自然就是阿阮。只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
我之于谢阮就像意难平,两人在错误的时间相遇,最终擦肩而过。但如没有那些“错误”,两人又不可能相遇。总之在风靡古剑三的千秋戏中,谢衣和阿阮也始终没有姓名,司幽和巫山神女也终究只是意难平罢了。
欧阳修谪知滁州之时,年方不惑,自号醉翁,施政从简,放纵于诗酒山水之乐,留下了许多寄意山水之作。《醉翁亭记》是这期间的代表作。他在嘉祐元年所作杂文《醉翁吟》,追忆当年情景,也颇可玩味:
始翁之来,兽见而深伏,鸟见而高飞。翁醒而往兮醉而归,朝醒暮醉兮无有四时。鸟鸣乐其林,兽出游其溪,咿嘤啁哲于翁前兮醉不知。有心不能以无情兮,有合必有离。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顾,山岑岑兮翁复来而几时。风袅袅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嗟我无德于其人兮,有情于山禽与野麋……
欧阳修在滁州生活了两年多,琅玡山深蒙其惠。琅玡山、醉翁亭、欧阳修,偌大的中国,我不知道还有哪座山能像这样因为一个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
然而有聚就有散,缘聚缘散才是常态。欧阳修不只属于琅玡山。就在庆历八年四月,他又转徙到了扬州。
欧阳修一生为官四十年,在扬州做地方官只有不到一年的光景。但是这短暂的一瞬,意义之特别,却非别处可比。在滁州,他是单方面地把诗性赋予了琅玡山;而在千古诗城扬州,则是文学知音之间的双向互动、平等交流。于是,无论是欧阳修还是扬州城,彼此都眼睛一亮,仿佛是前世情人今生相遇。那种似曾相识的惊喜、相见恨晚的情愫,我们至今还能清晰感受!
欧阳修在扬州继续他的山水宴游之乐,从滁州山野来到扬州水滨,亲近的对象也就从滁州的山禽与野麋转换为扬州的烟柳琼枝和邵伯湖的荷花。他在蜀冈大明寺西侧的一片清幽古朴之地构建平山堂,又亲自安排种植花木。他要将此处布置成自己诗中所描述的那样:“深白浅红宜相间,疏密还须仔细栽。我思四时携酒往,不叫一时不花开。”而且,欧阳修特别在堂前种植了垂柳一株,后人称之为“欧公柳”,并成为一种典故常常出现在纪念欧阳修的诗文之中。平山堂上,欧阳修常在公干之余宴饮群贤,一时传为佳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