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卓别林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查理卓别林简介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卓别林简介
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Charles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扩展资料
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1923年,卓别林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
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1936年拍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52年,他的有声**《舞台生涯》上映。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
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资料:卓别林-
“卓别林”简介是什么?
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里,他的父母是音乐厅的演员。由于父亲早亡,母亲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头。他住过孤儿院,当过马夫、小贩。14岁那年,卓别林加入流动剧团,跑遍了英国各个角落。19岁时,他当上了一个著名剧团的演员,并随团到欧洲、美国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国,开始从事**事业,并于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赛车记》中创造了一个悲剧小人物“夏尔洛”,从此这个有特别装束的流浪汉形象风行世界70年,经久不衰。
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卓别林在美国居住了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他参加进步的文化活动而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1952年他怀着满腔愤恨,带着妻子儿子离开美国回到英国。以后长期定居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直到逝世。
1977年12月25日凌晨4时,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查理·卓别林,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逝世,终年88岁。
关于查理·卓别林的简介?
查理·卓别林(Charlie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
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扩展资料
卓别林一世和汉娜与1885年6月结婚。当查理一世跟着剧团在美国巡回演出时,汉娜和戏院的另一位演员里奥·德莱登发生了婚外情并生下了一个儿子惠勒·德莱登(WheelerDryden)。卓别林一家的幸福家庭生活就此瓦解了。查理一世成了酒鬼,死时年仅37岁。
汉娜在赤贫的生活中养育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直到她自己因为健康的原因倒下为止。严重的精神不稳定使她的身体状况从1898年起就每况愈下,直到最后被关进精神病院。
年幼的西德尼和查理在经历了长期的贫困和饥饿之后,一起被送往国立贫民院。后来,西德尼被送往一艘名为埃克斯茅斯的训练舰上,开始接受成为水手的训练。后来西德尼成为了往返于英国和南非的客船上的一名乘务员
卓别林的简介
中文名: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外文名:CharlesChaplin别名:查理国籍:英国出生地:英国伦敦出生日期:1889年4月16日逝世日期:1977年12月25日职业:**演员,导演,制片人代表作品:《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主要成就: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
AFI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10名卒于:瑞士科西耶血型:O型血
查理·卓别林,20世纪著名的英国喜剧演员,现代喜剧**的奠基者,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生涯。1914年2月7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威尼斯儿童赛车记》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卓别林人物故事简介
卓别林是英国**演员,导演,制片人。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卓别林故事,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卓别林的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别林五岁时在伦敦的一俱乐部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母亲嗓子突然沙哑)。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卓别林移民美国
根据美国移民纪录查理·卓别林是于1912年10月2日随同卡尔诺哑剧剧团进入美国的。当时卡尔诺哑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里分享一屋。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美国。当时**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在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_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麦卡锡主义
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他是一直保持着他的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约翰·埃德加·胡佛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胡佛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1942年卓别林呼吁打开第二欧洲战场后联邦调查局对卓别林的压力加强。1940年代末这个压力达到顶点,美国议会威胁要审问他。但是最后这个威胁没有变成现实,可能是因为反对他的政治家怕他讽刺和嘲弄审问者的才能。
1952年卓别林离开美国,他本来打算短暂访问英国家乡。胡佛听到这个消息后与美国移民归化局商议取消卓别林的入境允许。卓别林决定留在欧洲,他定居瑞士沃韦。期间游历各国,受到了毕加索、英国女王、法国总统、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人的接见。1972年他与他的夫人短暂回访美国来领取奥斯卡荣誉奖。尽管他是受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到美国的,美国当局只给他发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一次性入境签证。不过此时美国公众里反对卓别林的政治情绪已经消失了,他的回访非常成功。
卓别林获奥斯卡金像奖
卓别林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唯一的另一部获得特殊奖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后卓别林于1972年末为他对“本世纪的**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卓别林还为《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为《凡杜尔先生》被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在卓别林本人拍**的时期里他对奥斯卡金像奖表示小看。他的儿子小查理写道卓别林开玩笑将他1929年获得的金像奖当作制门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对他非常不满。
卓别林最后的两部**是《纽约王》(1957年)和索菲亚·罗兰和马龙·白兰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为他1952年与克莱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最佳原创音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登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家唯一的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困难,这部**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演,而这是被提名的条件之一。这个条件直到1972年才达到。
看了“卓别林故事”的人还看了:
1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卓别林
2卓别林的精彩台词
3卓别林喜剧**对中国早期**观念的影响
4名人的小故事
5卓别林和爱因斯坦的搞笑对话英语
资料 1977年12月25日凌晨4时,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查理·卓别林,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逝世,终年88岁。
卓别林一生为**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提起卓别林的名字,许多人就会想起一个身穿肥大裤子、脚踏大头皮鞋、头戴破烂礼帽、留着硬毛刷胡子的流浪汉形象。在无声**时代,卓别林已是驰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他多才多艺,精通哑剧、表演、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他的影片大部分由他自己编导、自己主演、自己配乐。他既擅长表演粗放的滑稽,又善于表演微妙的讽刺。
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里,他的父母是音乐厅的演员。由于父亲早亡,母亲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头。他住过孤儿院,当过马夫、小贩。14岁那年,卓别林加入流动剧团,跑遍了英国各个角落。19岁时,他当上了一个著名剧团的演员,并随团到欧洲、美国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国,开始从事**事业,并于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赛车记》中创造了一个悲剧小人物“夏尔洛”,从此这个有特别装束的流浪汉形象风行世界70年,经久不衰。
卓别林给**观众带来了无休止的笑声,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泪来。然而,人们却无法说明那是欢乐的眼泪还是辛酸的眼泪,别人只可以让观众发笑,卓别林却可以让观众笑完以后深思,这是同时代的任何喜剧演员不能做到的。1936年,他主演的无声片《摩登时代》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巨大讽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把人都弄成了疯子。资本家为了剥夺更多的利润,连工人吃饭都要靠传送带和“吃饭机”。1939年,卓别林秘密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揭露和抗议法西斯对全人类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热烈欢呼,成为风行世界的一部优秀作品。
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卓别林在美国居住了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他参加进步的文化活动而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1952年他怀着满腔愤恨,带着妻子儿子离开美国回到英国。以后长期定居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直到逝
查理- 卓别林是驰名世界的喜剧大师,也是默片时代的巨星。他所创造出来的流浪汉夏洛特的形象是家喻户晓,他擅长塑造小人物,通过他们的遭遇来讽刺生活的现实。他在<<淘金记>> 大获成功后, 又自编自导自演了<<马戏团>> ,<<寻子遇仙记>> , <<摩登时代>> ,<<大独裁者>> 等等, 他与众不同的是把喜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的喜剧不但引人发笑,而且引人深思,有强烈的现实感, 深刻的内涵。他后期的<<凡尔杜先生>>, <<舞台生涯>> 等同样出色。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由于政治观点的不同, 受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被迫移居到瑞士, 但他对**事业的杰出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在1971 年被美国四十四届奥斯卡授予荣誉奖, 也是对这位大师的致敬
1889年4月16日,卓别林诞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他的父母都是喜剧演员,经常在伦敦的游艺场里演出。后来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和比他大四岁的哥哥,生活十分贫苦。由于过度劳累,母亲染上了喉炎,卓别林五岁那年,母亲在一次演唱时,由于嗓音过于微弱,被观众哄下了舞台。管事灵机一动,让卓别林代替母亲演出,卓别林故意用沙哑的嗓子学妈妈唱歌,没想到观众却大为欣赏,报以热烈的掌声。卓别林就这样第一次登上了舞台。
卓别林不满10岁时,为了挣钱,参加了“兰开夏八童伶剧团”,与其他孩子一起,穿着木屐跳舞、唱歌,往往累得脸色苍白,母亲看到他日益消瘦,十分心疼,就让他离开了这个舞蹈班。
生性活泼好动的卓别林,一直向往当一名真正的演员,他曾随一个闯荡江湖的戏班巡回演出,还曾在一个马戏团里当过一阵子杂技演员。1907年,卓别林终于被伦敦专演滑稽哑剧的卡尔诺剧团录用,他刻苦训练,精益求精,把杂技、戏法、舞蹈、插科打诨、令人发笑的忧郁和让人流泪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他后来的那种独特的哑剧风格,几年过去,卓别林成了卡尔诺剧团的台柱,获准到法国和美国等地演出。
1913年底,好莱坞的启斯东制片公司看中了卓别林,和他订了一年的合同,卓别林为启斯东公司拍摄了35个短片,从《赛车记》开始,卓别林那有名的化妆--圆顶帽、小胡子、灯笼裤、大皮鞋和文明棍就陆续出现在银幕上了。卓别林对此曾经解释说,小胡于是虚荣心的象征;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裤子是一系列可笑行为和笨拙举止的写照;而手杖呢,不但是纨绔子弟的标记,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别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剧效果。
与启斯东公司合同期满后,卓别林又先后与爱赛耐公司、缪区尔公司、第一家公司等签订合同,1918年,卓别林受到英、美罢工工人的启示,拍摄了《狗的生涯》,描写流浪汉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的悲惨遭遇,1919年,卓别林和他的好友范朋克等组成了联美公司,1925年,完成了轰动一时的长片《淘金记》,描写19世纪末美国发生的淘金狂潮。《淘金记》在卓别林的艺术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既是他早期作品的总结,又为他以后更成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30年代到50年代,卓别林的创作生涯达到了巅峰,他先后创作了《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等优秀作品。在《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里,他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劳动人民遭受的苦难;在《大独裁者》里,他把矛头直接指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舞台生涯》里,他进行了严肃的人生探索,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
由于他积极参加美国的进步文化活动,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曾传讯过卓别林;当卓别林在欧洲旅行期间,美国司法当局声明拒绝让他再次入境,并以拘留相威胁,为此,卓别林于1957年拍摄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予以坚决回击。
1966年,77岁高龄的卓别林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此后便与爱妻奥娜一起,在瑞士风景秀丽的维薇安度晚年,直到1977年辞世。
卓别林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共拍摄了80多部**。他的动作夸张而又内涵深刻,妙趣横生。他不但擅长表演,而且胜任导演、编剧,还能作曲配乐,演奏多种乐器,他的大部分**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作曲、自己指挥的。无怪乎萧伯纳称赞他是“**界独一无二的才子”。由于他的巨大成就,1962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71年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军团高级绶带;就连曾经对他进行迫害的美国,也于1972年由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荣誉金像奖。
卓别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他早年生活困难,没读过几年书,为了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他下决心自学,在演出的空隙,甚至在化妆室里也分秒必争地埋头读书。他对于艺术要求十分严格,从不敷衍了事。在拍摄《城市之光》时,有一段流浪汉把盲女的花打翻又拣起的戏,放映时仅75秒钟,但卓别林反复拍摄了五天才通过。如果在拍片中发生了问题,他便在化妆室里来回踱步,或在背景后面独自冥思苦想,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
卓别林出身低微,对下层人民怀着深切的爱和同情。他曾批评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都是些王公贵族,宣称:“我所构思的喜剧情节非常简单,那就是普通人陷入困境并解脱困境的过程。”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大师十分崇敬。法国人称他为“我们永远的夏尔洛”。在他的故乡英国,卓别林每次回归,都受到人们热情的欢迎。1952年9月 23日他在伦敦萨伏依饭店下榻这天,全城的公共汽车驶过饭店门口,都毫无例外地亮一下灯,向他们的“老查利”致敬
批。
PS城市之光没见过有在线观看的,不过在maze上能下载搜city lights
卓别林
说到**喜剧,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卓别林,他在银幕上以层出不穷的噱头、 滑稽的表演和他独创的头戴破礼帽、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笑。然而在这种欢笑背后却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他的喜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创造了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美国**史学家路易斯约可布斯说:"谈论查利卓别林也就是谈论**。美国**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像查利卓别林那样,成为全世界这样珍爱的人物。"
卓别林(1889--1977)出生于伦敦一个贫苦演员家庭,父母都是游艺场的歌舞演员。他的童年动荡不安,10岁时他就进了一个滑稽剧团充当演员,开始独立谋生。1907年他加入著名的卡尔诺哑剧剧团。1913年他随团去美国演出,其间与启斯东公司签定了合同,开始在制片人兼导演--塞纳特手下拍片。
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剧片《谋生》问世。不久,前文提到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在他的第二部影片《阵雨之间》中首次登台亮相,成为日后卓别林喜剧**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
1923年他创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别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他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马戏团》(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等。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1957年他在英国执导并主演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 《香港女伯爵》(1967年)。
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接受了为表彰他"在本世纪为**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卓别林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剧之中,创造了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
个人感觉:我常常被卓别林的黑白片的形象,虽然都是默声片,但是,他所塑造的形象常常为人们所称道。卓别林一直拒绝有声**,他认为有声**破坏了**艺术,当然,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有些观点不免带有局限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卓别林不愧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明星而他作为伟大的喜剧**艺术家,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同时,表现出对不幸命运的抗争,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百折不挠的追求。我们欣赏卓别林的影片,笑,是发自内心的笑,哭,则流着真诚的眼泪。卓别林对**艺术的伟大贡献,写下了好莱坞**史,乃至世界**史上光辉的一页。
主要作品:
《淘金记》、《狗的生涯》、《发薪日》、《纽约王》、《越狱》、《小孩》、《大兵日记》……
回答者:☆zhu纯 - 秀才 二级 2-12 16:20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个人感觉写的很好呢 小丑永远都是最悲哀的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样子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好
66% (2) 不好
33% (1)
其他回答 共 7 条
卓别林(Chaplin,Charlie;1889~1977)
英国**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参考资料:
回答者:zs_jd - 魔法学徒 一级 2-11 18:52
英国人,热情英俊。1993年在占姆斯艾华利和艾斯米尔摄制的《剩余日子》中饰演固执仆人,是他在英国影坛的处女作。继1995年参演《七月盛宴》之后,《众里寻她兜错路》使他备受北美洲观众注意。他在片中同时为女主角乌玛瑟曼和珍妮嘉罗花露所爱慕,成为知性女子的恋慕对象,也为他铺下1997年演出厄尼斯加执导《华盛顿广场》的星途。在《狂林战曲》中与知名演员如乔治-古尼、尼克诺特、伍迪-哈里奥森和约翰-特拉伏打等同场演出,为其从英伦成功进军好莱坞打下重要基础
回答者:zds520ll - 江湖新秀 四级 2-11 18:52
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里,他的父母是音乐厅的演员。由于父亲早亡,母亲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头。他住过孤儿院,当过马夫、小贩。14岁那年,卓别林加入流动剧团,跑遍了英国各个角落。19岁时,他当上了一个著名剧团的演员,并随团到欧洲、美国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国,开始从事**事业,并于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赛车记》中创造了一个悲剧小人物“夏尔洛”,从此这个有特别装束的流浪汉形象风行世界70年,经久不衰。
卓别林给**观众带来了无休止的笑声,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泪来。然而,人们却无法说明那是欢乐的眼泪还是辛酸的眼泪,别人只可以让观众发笑,卓别林却可以让观众笑完以后深思,这是同时代的任何喜剧演员不能做到的。1936年,他主演的无声片《摩登时代》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巨大讽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把人都弄成了疯子。资本家为了剥夺更多的利润,连工人吃饭都要靠传送带和“吃饭机”。1939年,卓别林秘密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揭露和抗议法西斯对全人类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热烈欢呼,成为风行世界的一部优秀作品。
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卓别林在美国居住了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他参加进步的文化活动而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1952年他怀着满腔愤恨,带着妻子儿子离开美国回到英国。以后长期定居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直到逝世。
参考资料:
回答者:♀亚纶の布丁♂ - 魔法学徒 一级 2-11 18:55
英国**演员,导演,制片人
回答者:huwu150 - 助理 二级 2-11 19:18
卓别林的作品都有黑色幽默
回答者:qitaq - 助理 二级 2-12 20:50
人物姓名:卓别林 (1889~1977)
人物国别:英国
演员 导演 制片人
卓别林(1889~1977)
Chaplin,Charlie
英国**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卓别林
卓别林(1889——1977)性别:男 身高:173米
1889年,卓别林在伦敦出生。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国立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
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查理 卓别林(Chaplin,Charlie;1889~1977)
英国**演员,导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历史上的今天:1943年6月16日,
他是一个中年传奇,身后有三段失败的婚姻。她是一位世界著名剧作家勉强合法的女儿。没有人认为这会持续下去,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任何一对夫妇中最持久的,受到公众关注。
欧娜·奥尼尔的父母在她两岁时离婚,而她著名的父亲在她一生中只是偶尔露面。她参加了曼哈顿唯一的女子寄宿学校布瑞利,在那里,她与同为社交名媛的格洛丽亚范德比尔特和约会的奥森威尔斯和JD塞林格。
毕业后不久,奥娜向西前往好莱坞,尝试她的演技。她在经纪人的家里遇到了卓别林,经纪人推荐她参加查理的一部**。1943年6月16日,世界著名演员兼导演查理·卓别林与普利策奖得主尤金·奥尼尔的女儿、高中毕业生奥娜·奥尼尔结婚。卓别林54岁,奥尼尔18岁。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这对幸福的夫妇一样激动。尤金·奥尼尔和他的新女婿同岁,他非常愤怒,一听到他们私奔的消息就剥夺了奥纳的继承权。许多人愤世嫉俗地质疑他们结婚的动机,等待卓别林第四次结婚,也就是他与19岁以下新娘的第三次婚姻破裂。
,但事实并非如此。卓别林夫妇毫无疑问地彼此忠于对方,直到1977年查理去世。1952年,由于卓别林的左派观点,在红色恐慌中,卓别林的美国签证被吊销(见:卓别林与美国之争),奥娜放弃了美国国籍,成为了一名英国人。
卓别林夫妇在瑞士日内瓦湖畔购置了一栋18世纪的别墅,在那里,这对夫妇保持着低调的生活方式,抚养着8个孩子。他们在家里招待了许多令人着迷的人物,包括尼基塔·赫鲁晓夫、帕布罗·卡萨尔斯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查理是他们欢乐的主人,奥娜是他们亲切但更谦逊的主人。
这些卓别林只在一次返回美国。查理在1971年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接受奥斯卡荣誉奖。影片回顾了卓别林非凡的职业生涯,灯光亮起,查理已经站在舞台上。观众起立鼓掌十分钟,这是奥斯卡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卓别林显然很感动,他发表了感人的演讲。
卓别林于1977年12月25日在这对夫妇在瑞士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奥娜成了一个隐士,似乎从来没有真正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恢复过来。
对于一段没人想过会长久的婚姻来说,它被证明是最鼓舞人心、最令人羡慕的一段。奥娜卓别林一直坚持认为,她很乐意做一个妻子和母亲,从不为她和丈夫之间的年龄差异所困扰。正如她在1960年所说,“他是我的世界。我从未见过或生活过其他任何东西。
她于1991年9月27日死于胰腺癌,享年66岁。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还可以欣赏我们最新流行的播客,BrainFood Show(iTunes、Spotify、Google Play Music、Feed),还有:
那次26岁的埃德加·爱伦·坡娶了他13岁的表妹杰瑞·刘易斯和他的小新娘,十几岁的女孩什么时候不再结婚了?儿童演员和库根的法案“香蕉皮滑倒”喜剧花絮的起源查理卓别林嫁给了奥娜卓别林死了奥娜卓别林
卓别林和海伦凯勒曾经见过一面,在那时,在海伦凯勒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有点羞涩的人。那时候因为出书,他也很欣赏她,在此次,他和他的老师沙文聊得挺愉快 ,然后还变成了朋友,后来大家一起看了**,卓别林后来还专门为她拍了部**就《城市之光》,是一个盲女和流浪汉的故事,我不知道流浪汉是不是指他。
1909年,卓别林随团到法国演出。这时候,他已经是剧团的主要演员了。他的表演引起轰动。
1910年秋天,卓别林随团到美国演出。当他坐船进入纽约港,见到那尊自由女神像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挥舞起帽子,大声说:
“美国,你小心,我是来征服你的!”
果然,他作为剧团第一主演,表演的《哑鸟》等剧,征服了美国观众。他的喜剧受到了性情开朗的美国人的欢迎。卓别林的名字从此在美国传开了。
1913年,卡尔诺剧团再次赴美演出。卓别林利用演出的闲暇(xiá),在自己租的屋子里,大读各种名著,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他要为以后的发展作准备。
这天,他正学习得起劲儿,突然有客来访。来人自称是一家事务所的律师,听说他是卡尔诺剧团的,想向他打听戏班中的一人。
“您请说吧,我也许帮得上忙。”
“你们戏班里有没有一个叫卓福英或类似发音的人啊?”
“‘卓福英’,没有。据我所知,与它相似的,也就只有我这个‘卓别林’了。”
律师一听,赶忙问到:“那么您在两年前,是否曾在第42街美国音乐厅扮演过一个醉鬼呢?”
“对呀,不错。我是那个演员,怎么啦?”卓别林被问得一头雾水了。
“啊!请您原谅。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那律师如释重负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地说:“我是受启斯东影片公司之托,来找您的。那儿在制片人塞纳特先生想邀您过去做**演员。而他又没有您的具体****,只是两年前,在音乐厅看过您演的戏。所以,我才如此冒昧地来拜访您,请不要见怪……”
那律师后面说的什么,卓别林已经听不到了。啊!演**,这条路自己以前怎么没想到呢?**这门新兴艺术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得到更大的发挥。
9月上旬,卓别林与卡尔诺剧团合同期满,戏班返回英国,他却赶到**公司的所在地——洛杉(shān)矶。
制片人塞纳特对卓别林很友好,可那个导演亨利却不喜欢他。在一个新片中,他让卓别林演一个骗子。实拍时,卓别林幽默滑稽、浑身笑料,演得非常好,但奇怪的是片子制成后,简直面目全非,所有有“笑”果的镜头都不见了。卓别林找到亨利理论:
“我辛苦努力,费尽心思,想拍一些逗乐观众的好影片出来。我不想这样被动地让你们赶来追去,然后舒舒服服地每周拿150美元,这不是我的理想!”
“什么理想不理想!你他妈的懂什么!这行我干了十多年了。还不如你这个毛孩子!”亨利气坏了。
更令卓别林失望的是,这次连塞纳特先生也不理解他:
“大伙都说没办法同你合作,这样,你得找找自己的原因了。我可不能让公司去喝西北风,是吧?”
卓别林为了他的事业,只有另寻解决的办法了。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去洗印间、剪接室留心观察剪辑师如何剪接片子,导演如何处理拍好的镜头,从中摸索制片技术。他很快掌握了剪片方法,知道出场、进场的镜头不好剪掉,便把招笑的动作,幽默的表演安排在这几处。所以,尽管导演、剪辑师无情地删(shān)剪他的表演,但卓别林仍然在他最初的5部片子里,展现了自己表演的独到之处。单凭仅有的几个镜头,就让慧眼识真的观众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个喜剧天才,**公司滑稽(jī)片的发行量直线上升。
这天,卓别林因为拍片儿的事又得罪了玛蓓尔**,她可是影片公司的当家花旦,塞纳特先生面前的红人儿。可卓别林却罢了她的工:
“对不起,玛蓓尔**,我根本看不出您的安排是好笑呢,还是有趣。我觉得您当演员没的说;可就导演来说,我不相信您能指导我。”
他说完,就走到一边坐下。从没受过如此冷遇的玛蓓尔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回到制片厂的塞纳特一听此事。马上怒气冲冲地闯入卓别林的化妆室:
“你他妈的,是怎么回事儿?”
卓别林试图解释,恼怒的塞纳特坚持他的老一套:“叫你怎样演,你就怎样演,不演就请给我出去!”
卓别林也决心已定:“塞纳特先生,我到哪儿干都是为了吃饭,如果你要辞退我,就请便吧!但要讲清楚,我是认真工作的,我同你一样着急,想拍出一部好片子。”
塞纳特摔门而出,制片厂内“烽(fēnɡ)烟”骤(zhòu)起。
当晚回到住地,卓别林把此事告诉制片厂的一个朋友,那人叹息道:
“本来干得好好的,这下可完了!”
卓别林心里也有一些着急,因为他已经爱上拍**这一行了。他笑着掩饰自己的心情,问友人:
“你看,他会辞退我吗?”
“那毫无疑问,我看塞纳特从你化妆室出来时,简直要疯了。”
卓别林想,真要辞也没办法,反正拍了十几周,已挣了1500美元,除掉回国路费,还会剩不少,也值了。
第二天早上,他来到制片厂听消息。塞纳特却要同他和解:
“查理,昨天我脾气不好,别见怪。其实,你是位很优秀的演员。我和玛蓓尔**都希望你能同我们继续合作下去,玛蓓尔还年轻,做导演不太有资格,你可以随时提醒她。”
卓别林不明白塞纳特今天为什么来个180度大转弯儿,但他也不肯就这么让步:
“如果您让我自己当导演,就不会再有麻烦了。”
外来演员提出这要求,在**公司还是第一次,塞纳特沉思一下,认真地追问:“如果你导演的片子不能挣钱,这笔摄制费谁付?”
“由我自己付,”卓别林说,“我这儿有1500美元,如果片子不能上映,这钱归你们。”
“你有准备好的故事吗?”
“要多少有多少。”
“那好,就这么说定了!”
………
其实,那天塞纳特原想辞掉这个多事的演员的,但就在早上收到纽约来的电报,说各大影院都急于上映卓别林演的影片,要求公司多拍几部。塞纳特立即清楚地认识到卓别林的价值,是市场决定了卓别林的命运。
这天是个好天气,一大早制片厂里就忙碌起来。3个场地同时在拍戏。塞纳特站在一个场地上,打量着一个旅馆休息室的布景,想着情节动作的安排,总觉得缺点儿什么。突然他看到边儿上站着的卓别林。
“过来,过来,现在我们还缺一点笑料,你来扮个丑角好吗?什么样的都可以。”他对穿着一身新闻记者衣服的卓别林说。
卓别林不知应该扮什么丑角好,总之他不喜欢身上的这套服装。
在去化妆室的路上,他想了又想。突然有了一个形象。于是,在化妆室里,他穿起一条松松垮垮的裤子,一双大皮鞋,戴一顶圆顶礼帽,拿一根小手仗,这一身是那么地不协调:裤子肥肥大大的,上衣却紧绷绷的,礼帽小小的,皮鞋却是大大尖尖的!至于年龄他先有点犹豫,不知是扮得小一些还是老成一些。后来,卓别林觉得塞纳特应该喜欢老成点儿的,便又在鼻子下面贴了一小撮(cuō)胡子。好啦!一个滑稽的小丑出现了!
卓别林觉得眼前镜子里的这个人物是真实、鲜活的,好像这副妆扮的人物早就存在了,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他就是他,一个活生生的小丑!
当卓别林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塞纳特面前,还不时地挥动着那根小手杖的时候,这个流浪小丑引得他哈哈大笑。
卓别林受到了鼓舞,上前一步,指着自己说:
“你瞧!这个家伙的个性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个流浪汉,一个绅士,一个诗人,一个梦想者;他同样会感到孤独,永远想过浪漫的生活,他又喜欢做冒险的事情。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一个科学家,一个音乐家,一个公爵(jué)。然而,他只会拾拾烟头或者饿极了抢孩子们的糖果。当然,如果看准了机会,他也敢对着太太**的屁股狠狠踹(chuài)那么一脚——但是是在受她们的侮辱、他非常愤怒时才会那么干!”
卓别林边说边津津有味地表演着,竟持续了十多分钟。塞纳特笑得全身直抖:
“好,好,好,你现在就上场去,照你的名堂玩下去吧!”
卓别林并不清楚当时那场戏的情节,只知事情发生在旅馆休息室里,他扮演的是在其中穿插逗乐的小丑。
这个流浪汉冒充客人进入休息室。他很疲倦了,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一不小心绊倒在一位太太的脚上;他赶忙站起身,转过头,向太太抬了抬礼帽,表示歉意。然后,扭转身继续朝前走,可是又绊倒了。于是他又站起身,转过头,习惯性地抬抬帽子,显示他的绅(shēn)士风度。但定睛一看,绊倒他的只是一只痰盂(yú)……
演到这儿,摄影机后面都传出笑声。其他场子上演员,工作人员都跑过来了,这个滑稽的小丑又演什么呢?不一会儿,大伙儿又是一阵欢笑……
卓别林把这个穿插的镜头演得过长了。因此,塞纳特和亨利讨论是不是该删去一些,多事的卓别林插上一句:
“既然能逗笑,长一点短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这个镜头便照原样搬上了银幕,观众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戴礼帽,拿小手仗的小丑。在法语中流浪汉叫“夏尔洛”,那么就叫这小丑“夏尔洛”吧!于是自1914年春季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查理·卓别林每次在银幕上出现时,总是留着小胡子,带着小手杖,穿着过大的尖皮鞋,走着像鸭子一样的步伐。后来,他拍了《夏尔洛跳舞》、《夏尔洛当牙医》、《夏尔洛当画家》、《夏尔洛当看门人》等一系列影片,观众们总是关注着夏尔洛的一举一动,查理·卓别林也就越来越出名了。
后来,卓别林加盟埃山奈公司,合作是令人满意的。几年之中,卓别林共为该公司拍了15部片子。当时美国的报纸报道,卓别林每拍摄一部新片,声望名气便随之提高一级,影片的市价也上涨一位数。在纽约这个世界最大的城市里,几乎所有的百货公司、商场甚至药店,都开始出售模仿卓别林扮演的角色制作的玩具、肖像。一些歌舞团的姑娘们也不怕难堪,贴小胡须,穿上肥大的裤子和皮鞋,唱那首《那双查理·卓别林的脚》。
1919年秋天,卓别林有时去戏院看看戏剧、舞蹈等演出。就这样,他发现了4岁的小贾克。那天他父亲照例跳完舞,谢了幕,却又带小贾克出来。他跟着父亲向观众鞠躬后,突然跳了几个有趣的舞步,又懂事地向观众们摆摆手,跑回后台去。包括卓别林在内的许多观众都被他逗乐了,一个劲儿地为他喝彩。
一周后,当卓别林与一班演员坐在摄影场上搜索枯肠下一部影片该拍些什么时,他想起了小贾克。于是,为了调节气氛,他便讲起了小贾克谢幕的情形,这时一个助手说:
“怪不得呢,今天早上我看晨报,上面说贾克·柯根被人邀去签了合同拍片子。当时我还奇怪这个人是谁呢,没想到这么小一点儿,就这么有才气,难怪被人看上了。”
卓别林一听就如触了电:“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接着他思路豁然开朗:
“你们可曾想到过让小孩子与流浪汉在一起生活,流浪汉是卖玻璃的,为了生活,就让小孩子到街上砸人家的窗户,接着流浪汉会及时出现,然后被叫去装玻璃,这样一配合,钱就赚到手了。这情节可以串出好多离奇的事情啊!多么好的一个构想啊!”卓别林兴奋极了。
旁边的演员叹气道:“人家都同别人签合同了!构想再好也没有用啊!”
卓别林这才从兴奋中清醒过来;“啊!是啊!他都签合同了。没准雇主与我的想法一样呢!唉!瞧我多笨,知道他有才,却压根儿没想到要拉他来拍**!”
到中午,厂里一个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赶到摄影场,离得老远就激动地冲着小伙儿喊:
“跟人订合同的不是小贾克·柯根,而是老贾克·柯根!”
卓别林高兴得从椅子上跳起来:“快!打电话给他父亲,马上要他到这儿来,这事非常重要!”“慢着,电话里不要提他儿子,只说有重要事找他就好了!”
卓别林怕若有人知道了消息,会捷足先登把小贾克要去。
后来,老贾克来到制片厂,卓别林跟他讲了半天,他这才明白大导演找他是为了小贾克。
“啊,您说这孩子呀!您尽管把这个小坏蛋留下来好啦!”
一听这话,制片厂上上下下一片欢腾(ténɡ)。
1920年春天,《寻子遇仙记》制作完毕。影片的片头字幕是“一部笑中也许含着泪的影片”:
一天,穷玻璃匠在垃圾箱旁发现了一个婴儿,便把他捡回自己住的旧房子顶搂。他用旧麻袋改成婴儿的吊床,在破茶壶壶嘴上套上橡皮奶头,给婴儿喂奶。又捡了一张旧藤椅,在座上挖一个洞,把尿盆放在它底下。
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是小弃儿跟着玻璃匠如何谋生:
他在街上游逛,乘人不注意时,扔石头砸碎人家的窗玻璃,然后飞快地跑掉。玻璃匠则背着玻璃架与工具适时出现,当然就会被倒霉的人家叫去装玻璃……
《寻子遇仙记》1921年2月公映时,盛况空前盛况空前:盛大热烈的状况,每天都有赞扬它的简报寄到卓别林的制片厂来,大意都是它已经被评为第一流的艺术作品。该片第一年的卖座,就使第一国家影片公司收入250万美元。卓别林分得的纯利超过100万,小贾克·柯根正如卓别林第一天见到其父时所预言的那样,一片走红,他一举成为好莱坞的童星,此后拍**挣了400多万。
有一天,卓别林应邀到一个朋友家中度周末。第二天早晨用过早餐后,他闲着没事儿,便在房子里到处逛着。忽然,他在客厅里发现了一叠风景照片。那叠照片中有几张是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克朗代克河流域的风景。这两处地方在19世纪下叶都发现了金矿,当时淘金者闻风而至,趋之若鹜趋之若鹜(wù):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片里有一张拍的正是一长列寻找金矿的人们,在登攀一座冰冻的大山,越过一个雪山口。照片背面还有一段说明,说他们是如何在冰天雪地里克服各种困难的。
卓别林看到这里,又马上联想起一本爱尔兰人写的日记上的情景:1846年,一队拓荒的队伍迷路后被困在高山雪原上,160人中多数冻饿病死,生还者仅有十分之一。为了生存,那些人什么都吃,最后为了活命,甚至连同伴的尸体也不放过……
这些信息立刻使卓别林的思维活跃起来。离奇的想象如泉水般喷涌而出,一些喜剧情节和可笑的动作呼之欲出。这些神奇的灵感火花造就了半年之后的伟大影片——《淘金记》:
在阿拉斯加形成疯狂般的淘金热潮时期,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个角落蜂拥而来。但是,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在艰苦、严寒、缺乏食物和冰天雪地、人迹罕至的这块地方,要经受多么大的困难。等待他们的不只是那些黄澄澄的金子和未来奢糜的生活……
单身汉矿工查理(卓别林饰)和吉姆,被暴风雪围困在一个小木屋里。两人已很久没有东西可吃了。可此时的查理好像在靠窗口的炉子上煮着什么东西。他用叉子试了试那东西的软硬,头歪了一下表示满意。然后把锅里的一个宠然大物,使劲挑起来放到盘子里,原来这竟是一只破皮鞋。而查理的左脚却只穿着袜子。
查理把桌上的盐罐、小碟摆好,然后使劲拆皮鞋底。拆开后,先把鞋带像绕面条似的绕在叉子上,送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然后,他又吃鞋底,并示意坐在桌子边的吉姆也来吃。吉姆皱着眉头看着他吃,表情很不舒服。但由于太饿,又见查理吃得很香的样子,忍不住扯下一块鞋帮,怯生生地送进嘴里,嚼了嚼,实在吞不下去又吐了出来。查理不但把鞋底、鞋帮吃下去,还像吃鱼刺似的把鞋钉一根根啃得干干净净,再绅士般地吐在盘子外,同时又不住地笑着怂恿怂恿(sǒnɡyǒnɡ):鼓励别人去做某事。吉姆趁热吃。吉姆叹着气不停地摇头……
肚子垫了底的查理,裹着毯子,拿起猎枪出去打猎,可是一无所获。回到屋里,他把包着破毯子的脚伸进火炉里去烤。一旁,早已饿得发昏的吉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裹着毯子的脚:“那是一只鸡!”
查理觉得好笑,并没多理睬他。可吉姆的眼神变得冷酷可怕,他情不自禁拔出刀,想杀死幻觉中的这只鸡……查理吓坏了,连忙跑出门去,吉姆又拿起枪追出去,查理在他眼中真的变成一只“大鸡”。他举了起枪,“大鸡”抖动翅膀仿佛在哀求他。忽然他清楚地看到自己拿枪对着的是查理,大吃一惊,跑过去向查理道歉:“请原谅,我有点发狂啦!”
两人回到小木屋,查理把枪藏到屋檐下的雪中。两人隔桌坐下,吉姆的幻觉又出现了,查理又成了他眼中的一只“鸡”。
………
后来,失恋的查理和失去记忆的吉姆又在小木屋中相逢了。就在他们酣(hān)然入梦时,暴风雪又起。一夜大风雪刮开木屋门,甚至刮得小木屋顺着斜坡滑下去。他们却不知发生的这一切……
暴风雪平息后,下滑的小木屋停在一座很高的悬崖上。从屋里扯出来的一条原用于固定木屋的大绳,刚巧卡在岩缝里,小木屋一半在悬崖上,另一半悬空着,似乎随时会掉下万丈深渊。
查理醒来了,但还有些迷糊,看到屋子里乱七八糟的,便想收拾一下。他往右边吉姆那边走去,却觉得屋子竟也随着他斜到右边!这下吉姆也醒了,他起床往左边走去,屋子便平衡了。他们以为是自己喝醉了,但若两人都往右边走,险情就又出现了,他们这才知道确实是屋子出了问题。可窗子上满是冰凌,外面什么也看不清,查理便运足力气撞开后门,人也跟着冲了出去……
自然又经历了一系列的惊险自救,两人这才踏上悬崖边;与此同时,大绳断了,木屋掉下万丈悬崖。这两个可怜人够倒霉的吧!却偏偏又让他们在悬崖边发现了金矿!两人转眼间成了百万富翁!
百万富翁查理在回家的轮船上,又意外地遇见了心爱的姑娘……
《淘金记》成了1925年至1926年最走红的影片。查理的煮吃皮鞋、查理与吉姆在小木屋里的几场戏,成了**艺术史上的经典场面。
在有声**出现以前,是无声**一统天下。有声**与别的新鲜事物一样,刚出世时还带有许多不足。
但不久,有声片的浪潮便席卷着全球的**界,它使无声片时代的喜剧大师几乎无一幸免地消失,除了卓别林。因此,朋友们、专家们、影迷们都在注意他的动向,就连以前公开表示不喜欢有声**的朋友乔·申克也提醒卓别林:
“恐怕以后是它们的世界了,查理。”
但卓别林针对自己的情况,这样说:“我不相信我的声音会丰富我的任何一部喜剧片,相反的,我的声音将会破坏我所希望创造的形象,使人感到我的人物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是一个幽默的思想,一个喜剧性的抽象品。”
他决定再拍一部无声**,这引起了众多报刊杂志的评论文章,表示对他的影片前景的担心和怀疑。以往一听说他要拍片,就迫不及待地登门签订单的制片商,现在似乎也提不起兴趣了。一位制片商明白地告诉卓别林:
“您还是改拍有声片吧,保准很精彩。有几部我要几部。至于无声片,我就无能为力了,总不能眼睁睁地把钱赔掉吧?”
卓别林几经思考后,他想,既然不同类型的娱乐可以共存,那么不同类型的**也应可以并存的。再则,他坚信自己的哑剧艺术是首屈一指的,为什么不能再拍出一部理想的无声片呢?
于是,他创作、主演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艺术片之一《城市之光》。这部影片后来在好莱坞庆祝它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获得由著名的**史学家、影评家评出的“十佳影片”称号。
影片表现的是:当城市繁荣起来的时候,城市里贫富悬殊的现象也更为明显。卓别林通过流浪汉与卖花盲女、百万富翁之间的关系,展开剧情。
卓别林几经周折,找到一家从没放过**的戏院来进行《城市之光》的首映。
首映那天,正好爱因斯坦夫妇在洛杉矶,于是卓别林把他们请到自己的别墅共进晚餐,然后驱车去市内,他没料到的是,那家戏院附近几条街都是人。拥挤的观众把戏院附近商店橱窗的玻璃都挤碎了。警察局派出了警车、救护车。卓别林和爱因斯坦夫妇在一队警察的护卫下,才挤进了戏院的休息室
老板还不懂放映**,在有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第一个镜头终于出现,经历了多少次大场面的卓别林,此时也禁不住急促(cù)地心跳……
观众们却心情舒畅。开始笑出声,后来大笑不止;卓别林听到笑声,看着影片却只想哭,他赢得观众了!一切担心和疑虑都烟消云散。
放映到最后一场,当看到卖花姑娘终于认出衣衫褴褛褴褛:衣服破烂。的流浪汉时,卓别林看到爱因斯坦博士在拭眼角的泪花。
《城市之光》每周的收入是当时走红的有声片的两部,并超过原订放映8周的计划,连映了12周。终于,那些大影院耗(hào)不住了,联名要求那所戏院停映,用高价订下了这部影片。
19世纪30年代初欧美,正值经济危机。卓别林看到一些令人深思的情形:
霉烂变臭的食物在食品厂的墙外堆成小山,码头上成箱成箱的货物没有人动,而那些饿得皮包骨头的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资本家们把它们放得变质霉(méi)烂,而得不到一丁点儿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一次聚餐时,一个记者问卓别林:
“卓别林先生,您是否认为我们当前的经济危机已经无可挽救了呢?我觉得除非发现更多的黄金,否则人们得被迫拿体力与自动装置竞争。”
卓别林说:“事情并非如此,自动化是好的,至于减少就业机会,也许是一个阶段性问题。”
还有一个记者对他说:“好多农村的青年被大工业吸引到工厂里去,只要机器转着,工人就不能停下来。只四五年时间,再回到家里,那副可怕的样子,连妻儿都不敢认了。其中还有好多患精神病的呢!机器害人啊!……”
于是,根据以往的记忆资料加上大胆的想象,以及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卓别林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巨片《摩登时代》。
夏天里,卓别林第一次破例在制片厂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今天,我邀请各位到此,为的是告知大家,历经3年时间创作、拍摄的无声影片《摩登时代》已经完成了……”
记者们来到卓别林的制片厂都觉得是回到了从前。在大型摄影棚遍布的好莱坞,惟有卓别林仍保留着17年前的,手工业式的矮小厂房,全世界也只有他一个人在拍无声片。
这世界上最后一部无声**到底如何?美国各大报刊的记者在1936年2月5日,从纽约向全世界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大批警察努力把埋伏在**院入口前的人群消除掉,因为上万的影迷把百老汇大道拥塞住了……”
随后,报道说,公映的第一周观众人数打破了记录,再以后它风靡(mí)了全美,广大观众很喜爱这部片子和卓别林的新形象,他在片中挑了个摩登的职业:大企业的机械工人。
影片诅咒了大资本家为榨取高额利润,不断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影片表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正如影片片头字幕所写:
“《摩登时代》是有关工业和个人奋斗的故事——人类为追求幸福而战斗。”
各界人士评说,卓别林以极其高明的艺术技巧和极其荒诞荒诞(dàn):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的艺术形式,揭露了大机器时代的荒谬与反常。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和认识价值。有的评论家说,可以从这部影片中,学习到“比听哲学家的的演讲更多的东西”,是艺术形式的《资本论》。
1933年,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对内迫害进步人士、犹太人,对外加紧扩军备战。
卓别林收到一位记者寄来的印有希特勒照片的明信片。上面全是希特勒演说的情景。
一张是希特勒在向人们大声疾呼,手掌弯曲得像两个爪子。
另一张,双手在胸前紧握,像在抓举哑铃一样。
还有一张,他在敬礼,右手向斜上方挥起。卓别林真想放一只脏兮兮的盘子在上面。
更叫卓别林惊异的是,希特勒的模样怪怪的:鼻子下留着一小撮牙刷似的胡子,脑袋上竖起几绺(liǔ)乱发。看上去简直是在拙劣地模仿“夏尔洛”,甚是滑稽可笑。
待到好友爱因斯坦夫妇受到希特勒的迫害流亡美国时,卓别林便不再觉得他可笑,而认为他是一个疯子!
随着战争阴云的逼近,卓别林决定写一个反对战争,讽刺希特勒的剧本《大独裁者》。这是一部有声影片,他可以在戏中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以希特勒为原型的独裁者兴格尔,他可以当着观众胡说八道,另一个是依旧不开口的流浪汉犹太理发匠。
一些报刊发表了《大独裁者》的初稿,德国为如此露骨地反对希特勒纳粹主义的内容大为恼火,对这个卓别林恨之入骨。
一天,卓别林正在拍摄《大独裁者》,一个脸色发白的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冲进摄影棚,递给卓别林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
“查理,这是刚才在大门口捡到的。”
纳粹分子在这封信中,用赤裸裸的语气叫嚣(xiāo):
如果你不停止拍摄这部**的话,将来无论在哪个城市,哪座影院放映它,我们就要在哪里放臭气弹,向银幕开枪!”
正当盛年的卓别林压下满腔怒火,把那些恫吓恫吓(dònɡ):威吓。的信轻轻扔到废纸篓里。他嘴角边浮起一丝轻蔑的微笑,耸耸肩说:“没什么了不起,那就让他们开枪吧。我非要嘲笑希特勒不可!这就是我的回答,来,各部门准备,开拍!”
………
影片要放映了,卓别林却又担心起观众们的安全来。他找到一个工会会长,想请几十位工人到时帮忙维持秩序。会长一听哈哈大笑:
“我不相信事情会闹成那样,查理,你有的是你自己的观众去对付那些坏蛋,只要有他们维持影院的秩序就够了,何况纳粹分子在美国是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现的!”
卓别林勇气大增,1940年影片正式上映。其轰动效应持续了几年。先是纽约人如痴如狂地争看,两家影院一起连续放映了三个多月。然后,影片运到英国,尽管是在战时,但观看影片的盛况空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之后,它陆续在世界各地上映,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和好评,给全世界人民增强了战胜法西斯的信心与力量。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
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扩展资料
卓别林一世和汉娜与1885年6月结婚。当查理一世跟着剧团在美国巡回演出时,汉娜和戏院的另一位演员里奥·德莱登发生了婚外情并生下了一个儿子惠勒·德莱登(Wheeler Dryden)。卓别林一家的幸福家庭生活就此瓦解了。查理一世成了酒鬼,死时年仅37岁。
汉娜在赤贫的生活中养育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直到她自己因为健康的原因倒下为止。严重的精神不稳定使她的身体状况从1898年起就每况愈下,直到最后被关进精神病院。
年幼的西德尼和查理在经历了长期的贫困和饥饿之后,一起被送往国立贫民院。后来,西德尼被送往一艘名为埃克斯茅斯的训练舰上,开始接受成为水手的训练。后来西德尼成为了往返于英国和南非的客船上的一名乘务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