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陕北的民俗文化

陕北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陕北的民俗文化,第1张

陕北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陕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远古至近现代,陕北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占据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位置;陕北不仅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还用厚厚的黄土哺育了中国革命。陕北地区所拥有的积淀深厚、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在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陕北民俗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全面发现陕北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其民俗文化资源势在必行。

一、民俗文化遗失严重

当今世界,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也不断推进现代化步伐,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对民俗文化的冲击显而易见,由此引发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文化传承者极其匮乏,部分传统技艺面临灭绝等问题不容忽视。

(一)文化生存环境受到冲击

千百年来,陕北人民在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土风情。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民俗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变迁,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各种文化艺术、技艺、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一些作为传统民俗文化载体的独特陕北地方语言、民俗器物等正在消亡。而网络、电视、电脑的普及,使陕北民间故事、陕北民歌等的听众已越来越少,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等不再是人们在劳动之余宣泄爱与恨的感情寄托,这些都减少了民俗文化的实践机会,削减了其传承的氛围,妨碍了其技艺得保持与提高。另一方面,机械化、高科技取代了诸多效率低下的手工业操作,陕北民间手工艺也存在着艺人“老年化”、传人“稀有化”、技艺“衰退化”、发展“迟钝化”的困境。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陕北民俗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化资源流失状况严重

陕北民俗文化自成体系,像“黄土”一样深厚,古老而质朴。陕北人民衣、食、住、行与众不同,生育、婚姻、丧葬等民俗也独具特色,除此之外,比较典型的民俗文化有闹秧歌、安塞腰鼓、剪纸、农民画、泥塑、刺绣、陕北民歌等。然而伴随着民族战争、民族迁徙、民族融合及现代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的影响, 陕北民间艺术及民俗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越来越稀薄了,原本强势的地位已变得极其脆弱,大量的民俗文化逐渐遗失和没落。如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着光板老羊皮袄和大裆裤、内着白褂子红裹肚、脚蹬千层布底鞋的这种陕北传统装束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常见;陕北特色的民居文化现象窑洞也逐渐被现代建筑所代替;其他婚丧嫁娶等习俗逐渐简化甚至消失;剪纸贴窗花这一习俗也越来越不被当地人所重视;还有近八成的各种历史上出现过的如道情、神话故事、节日、民俗礼仪风尚等没有流传到今天。

(三)民俗文化人才缺失

我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于2005年3月启动并实施,经过几年的调查、推荐和专家论证与评定、公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先后决定命名涉及说唱、 刺绣、舞蹈、年画、泥塑、剪纸、漆艺等方面的166位民间艺人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其中陕北地区榆林市陕北民歌艺人王向荣、安塞腰鼓表演艺人高向成、安塞县剪纸艺人高金爱、安塞县剪纸艺人李秀芳、安塞县剪纸艺人薛玉芹荣膺此称号。此次实践我们有幸采访到李秀芳老人以及其他当地民俗文化作品纪念馆,感受到陕北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了解到当前陕北地区仍存在民间艺人稀缺、民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乏力、后继民俗文化接班人不足的窘状。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工程等在命名优秀传承人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民俗文化传承和建设的队伍中来,并不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人才队伍壮大才有发展持续稳定的后劲。

二、民俗文化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有着毋庸质疑的重要地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陕北民俗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保护意识不足的现状。

(一)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有待深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流行文化和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人们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促使传统民俗文化和艺术越来越受到冷落,陕北传统民俗逐渐被淡化。调查中我们发现,春节贴窗花(即剪纸)这一特色习俗即使在其产地安塞县也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问其原因大多数人简单地表示,因为没有人贴自己也不愿意贴。在调查问卷中“您平时关注传统文化吗?”一题,%表示非常关注,%一般关注,%很少关注,%不关注 ;“您对陕北的传统文化了解吗?”一题,%表示精通,%了解,%几乎不了解。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价值观等冲击让很多当地人也武断地认为民俗文化是落后的、土气的,人们对民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民俗文化传承危机愈加凸显

民俗是有生命力的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中最脆弱的部分,中断或消亡则难以再生。民俗文化是依赖市场需求而存在的文化现象,市场兴盛则民俗兴盛,市场消亡则与其相关的民俗消亡。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的根本转变,以及工业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信息多元化等多种因素的冲击与影响以农耕文明为根基和依存的传统民俗文化正失去其生存土壤。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不少依靠口传心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流失散逸。在“您认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的保护意识不足;政府保护措施的不足,保护机制不够健全;投入的保护资金太少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传统民俗文化内涵已被弱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外来文化也被不断输入。一些新的外来节日, 如: 圣诞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正在悄然兴起, 占据陕北的节日文化和经济市场,,而传统民俗文化内涵已经渐渐削弱,传统节日文化的灵魂已在慢慢消失,如跳火节、送子娘娘节等已鲜有人知。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已慢慢失去了对传统节日的期盼与激动,特别是青少年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已知之甚少,如今包括陕北地区在内的年轻人很少能真正领会和掌握我们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礼仪和文化内涵了,节日的气氛已逐渐淡化。

三、民俗文化发展机制亟待完善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其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所构成。政府在大力发展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技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的同时,也应看到民间文化孕育的强大生命力与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民俗文化遗失严重、民间保护意识不足的背景下,政府应加强和完善陕北民俗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机制,然而这一机制还不健全。

(一)尚未出台民俗文化立法保护措施

美国是文化立法最早的国家之一,1790年颁布了第一部《版权法》,日本确立文化立国后也相继颁布了《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日本文化产业战略》等政策法规,韩国更是形成了一套全面细致的法律体系,使得文化产业发展有法可循,避免盲目操作。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针对民俗文化保护的专门立法,陕北地区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也极为有限。由于我国的法律没有规定一个科学的评判文艺作品质量的标准,一些相关部门往往从本行业的利益或者社会形象出发,作品被改后带有浓厚的行业色彩甚至改得面目全非,创作者的积极性却因此

受到束缚,许多民间艺术家感到压抑。文化市场表面上看是文化范畴,但归根结底属市场范畴,其运行机制仍然是市场机制。必须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去研究制定民俗文化保护立法及政策措施。

(二)民俗文化体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民俗文化领域由于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工作思路以及运作方式,仍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导致文化单位较多地强调民俗文化意识形态的功能,重视民俗文化事业属性,忽视民俗文化的产业属性。对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心存疑虑放不开手脚。从文化消费的角度来看,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家办什么,老百姓就无偿地欣赏什么”的被动接受状态,文化消费结构单一,消费促生产的氛围始终没有形成,导致民俗文化发展缓慢。

(三)政府政策资金投入不足

陕北文化立法不足,体制不健全,机制不顺畅,民俗文化必然受到影响,缺乏强有力的发展民俗文化的驱动力。一方面表现为有利于民俗文化发展的有关政策不配套,在税收、土地、政府补贴、社会融资及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等方面还没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经营人才缺乏。在民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上, 民营资本投资民俗文化建设的数量仍显不足, 特别是缺少大手笔的项目。另外, 民俗文化发展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俗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

民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扎根基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做好陕北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与宣传,发现问题,弥补不足,对于充分展示陕北地区厚重的文化底蕴,扩大陕北的对外影响力,实现陕北地区跨越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肯定是值得去的

三亚千古情景区掩映在茂密的森林和鲜花丛中,有大型歌舞《三亚千古情》、图腾大道、入口广场、爱情街、绣楼广场、崖州古街、烂苹果亲子乐园、清明上河图**馆、戏水区、千古情广场、鬼域惊魂等数十个主题区。

三亚千古情景区内一年四季活动不断,深受游客欢迎,是三亚夜游的理想目的地。

游览项目

1图腾大道

行走在图腾大道上,现代的路灯和古老的图腾交错在一起,让您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一根根神秘的图腾述说黎族起源的故事,火山石铺就的图腾大道带您进入三亚千古情景区的神秘旅程!

2互动游乐馆

互动游乐馆利用高科技展现多种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你可以在互动游乐馆里感受古今穿梭,体验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再现的暴风眼、海角沉船听音室、神秘街、居士府等。

3暴风眼

三亚是个经常遭受台风侵袭的城市,暴风眼采用仿真模型道具,虚实结合,配合声效、风、水、雾、光电系统,再现台风来袭时的逼真场景。

4海角沉船听音室

一千年前的沉船,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慢慢深入海底,凄厉的海风呼啸、海浪扑打着船身、惊恐的呼救声……多声道环绕立体声音效和氛围互动,让你体会毛骨悚然的灾难降临时刻。

5神秘街

神秘街里有横屋、倒屋、斜屋、镜子迷宫等,让你感受高科技带来的奇妙体验。

6居士府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崖州居住了三年,居士府展现了他当时的生活场景。正堂为东坡居士像,另有琴房古筝、卧房古窗扑萤、魔幻书橱、偷窥墙、对弈台、斗蟋蟀等高科技互动游乐项目。

7崖州古街

在椰林深处有崖州古街,这里亭台楼阁、寺院客栈林立、七十二行老作坊鳞次栉比、笙歌管弦不绝于耳。古街内有妈祖庙、小吃广场等区域。

8爱情谷

黎族自古就是一个崇尚自由爱情的民族,每年的“三月三”是他们传统的“爱情日”。在爱情谷里有月老寺、天香炉、许愿长廊、许愿树及佛抱等景观。天香炉代表了黎族人民对生命的崇拜,在红豆树上挂上一个对情人的祝福吧,“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9爱情街

爱情街充满了时尚浪漫元素,在婆娑的椰风中、曼妙的灯光下,各类精致的手工艺品分门别类,街心的亭子里散发出别样的风情,让你期待一次迷人的邂逅。

10小吃广场

小吃广场由传统大户人家改造而成,各种特色美食及商贩的吆喝声挑动着你的味觉,汇聚海南各类传统小吃,琳琅满目的美食任你挑选。

11三亚千古情大剧院

三亚千古情大剧院入口高23米、宽60米的巨型主题雕塑墙,以冼夫人骑着大象完成岭南统一的传说为创作元素。剧院为大型歌舞《三亚千古情》量身定制世界先进的灯光、音响、舞美、特效以及上万套舞台机械,共同演绎《三亚千古情》的历史传奇。

12崖州历史文化展馆

在崖州历史文化展馆你可以看到两千年来古崖州的建置沿革,名宦、名贤、冼夫人、鉴真、黄道婆等历史文化名人,这里是游客了解三亚历史文化的窗口。

13鬼域惊魂

三亚是古代七大流放地之首,鬼域惊魂里游荡着一群流放而来的阴魂。我们利用各种玄妙的机械以及高科技手段,营造出风、雨、雷、电、瘴气、毒蛇猛兽、冤魂鬼怪、诈尸、累累白骨等惊悚场景。每当夜幕降临时,这里都会发出凄惨的声音。

14戏水区

位于景区黎村的戏水区是游客体验刺激、感受清凉不可错过场所,有秋千桥、水上漂、独木桥等多个项目,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到畅快刺激的水上竞技。

扩展资料:

机场指南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亚千古情景区(15公里)

(1)在凤凰机场站,乘坐27路车至三亚千古情站下;

(2)搭乘出租车50元左右。

火车指南

三亚火车站----三亚千古情景区

(1)在三亚火车站站,乘坐22路公交车至市中心,换乘1路、7路、9路、23路、27路公交车至三亚千古情站下;

(2)搭乘出租车20元左右。

自驾指南

(1)从市区方向:可经亚龙湾路、凤凰路、荔枝沟路、三亚湾路、榆亚路、解放路往迎宾路方向,抵达迎宾路333号三亚千古情景区(东岸加气站东侧);

(2)从其他方向:可经海南环岛东线高速吉阳大道,往迎宾路方向,抵达迎宾路333号三亚千古情景区。

公交车指南

三亚市内可乘坐1路、7路、9路、23路公交车,三亚千古情站下。

-三亚千古情景区

深圳与各地一样,保留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从历史看,6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此开拓,1700多年前,东晋王朝在此设立郡县,600多年前南头古城和大鹏所城在此兴建,300多年前大批客家人在此定居繁衍,深圳的前身宝安县,本土居民广府和客家两大民系兼而有之,还生活着部分家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深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塞外江南数百万的建设大军,从而带来了全国几乎所有区域的文化。这就造成了深圳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因而,深圳过年习俗也就显得极其别致而多样。

本土传统习俗

跟全国一样,深圳原住民也称春节为过年,农村进入农历腊月中旬便作准备,如舂年糕粉、做新衣裳、买新鞋新帽、理发等。23日至25日叫“入年卦”,为送灶君上天庭之日,家家户户在灶君神位前烧香点烛,有的还备糖饼、茶果恭送,委托灶君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来善恶行为,并代为本宅祈求赐福。妇女们开始忙着摘茶果(糕点)叶、洗家具等。这一天起,有许多禁忌,如不准说粗话、撒谎等。

年三十(除夕)下午开始过年,贴门神、春联、接灶君入宅,宰鸡杀鸭,用三牲(鸡、鱼、猪肉,下同)、白米饭几碗(配以筷子)、茶、酒等,插上香烛,拜祭天地、祖先。晚餐一家吃团年饭,外出家人无要紧事都要回来团聚吃饭。外人则不会接受请吃。是晚,全家洗澡要洗“大吉水”(用桔皮、柚叶等),边洗边说几句大吉大利的话,洗完后,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入夜家家户户开始点年光灯,日夜不熄,直至年初三。

年初一(正月初一)午夜零时,各家要到祠堂烧头香,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上午饭吃素,以粉丝、红枣、腐竹等为菜肴,生菜肯定是要吃的,过去有钱人家还吃发菜,取谐音发财。这一天严禁杀生,不拜神,还忌送钱物给别人。

年初二,称“开年”,开始开戒宰杀三鸟。同宗族的亲友、邻居等互相串门贺新年,给小辈们派“利是”。舞狮队、麒麟队也开始出动,到各村参拜,进行武术表演。

年初四,是探亲日,出嫁妇女纷纷回娘家探亲。

年初五,“出年卦”,虽然还弥漫着新年气氛,但高潮已过,人们开始新一年的工作或农事。

年一直过到元宵。元宵节俗称灯节,农历正月十五这天,有做汤圆(糖丸)吃的习惯。在农村,各家各户入夜在大门上挂灯,孩子提着各式各样的彩灯穿街走巷玩耍。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还将特地举行添灯仪式,在祠堂挂彩灯至正月尽,叫“点灯”。有的地方选在正月上旬。建国后此习俗取消,80年代末又有所恢复。

游艺民俗

老深圳住民尤其是原宝安县住民春节期间,会举办各种民间舞蹈,主要有狮舞、麒麟舞、龙舞、鱼灯舞等,分布在各个乡镇。其中以狮舞、麒麟舞和龙舞较为普遍,也最具地方特色。狮舞和麒麟舞是以语属而分布的。粤语属的新安、福永、沙井、松岗、公明等地多兴狮舞;客语属的观澜、龙华、龙岗、横岗、坪山、坪地、石岩、葵涌等地则以麒麟舞为多。

狮舞、麒麟舞寄托着带来吉祥如意,驱除妖魔邪恶的愿望。表演队伍庞大,配以大锣大鼓,又兼有刀、枪、剑、戟武术场面,声势浩大。每逢过年过节,喜庆吉日,醒狮、麒麟队穿村过户,或在空旷场地表演,或在村中逐家挨户相邀上门舞拜。狮舞在表演上分“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主要表现狮子的温驯神态,有酣睡、舔毛、抖毛、搔痒、打滚等稳静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勇猛性格,有跳跃、跌扑、走梅花桩、采青、踩球等高难动作,形神酷似、惟妙惟肖。

麒麟舞的表演动作与狮舞极为相似。按传统舞法的下山、采青、嬲花园过程中,均采用酣睡、苏醒、搔痒、抖毛、舔毛、腾跃、跌扑、上竿、戏耍等动作,其神态生动逼真。

龙舞分“布龙”和“火龙”两种。“布龙”流行于布吉、平湖、观澜、石岩、公明、龙华等镇。“布龙”身长4丈余,全身用布和铁丝制作而成,身腹设有持杖,一般由8人至12人持杖,表演龙的各种腾跃、翻滚、俯拜等舞蹈动作,活灵活现。这种龙舞,人们视为能带来吉祥佳兆,所以多在春节期间表演。“火龙”(又叫草龙)只流行于宝安东部南澳镇的渔民区。清末民国之初,由于地方上发生霍乱病,无法医治,不少渔民丧生,因迷信思想所致,认为冲撞了邪魔,要请龙王驱邪除魔。故用稻草制成龙形,长约4丈,分成十数节,每节有一持杖为表演者使用,龙眼置以发光电灯泡,龙身遍插香火。每年正月初二晚进行表演。火龙活动时,各家各户点燃炮竹、烟花,火龙凡经各户大门前则三大拜,然后往一开阔场地表演各种龙舞姿态及武术,火龙翩翩起舞、处处火树银花,十分热闹壮观。随着“巨龙”游动,乐队敲锣打鼓,穿街过巷。龙身舞动之时,上下闪闪发光,犹似一条火龙在翻腾动荡。舞草龙是南澳渔民极为喜爱的一种活动,舞龙者的豪气、观舞者的热烈,构成了一幅宏大、欢腾的画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2914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2
下一篇2023-1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