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综述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综述,第1张

新教育实验中的大多数实验者认为,历次教育改革之所以最终走入形式主义的老路而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作为课程、知识的传递者,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不高往往成了教育改革难以实现、难以为继的瓶颈,成了整个系统中最难突破、最难改造的部分,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其他地方的改进劳而无功。教师的态度和专业素养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只是拎着一桶数十年不变的死水,是不可能实现任何的教育理想的。

所以,新教育实验,将行动的起点放在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新教育实验这几年最大的成果是,在实验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教师——出版个人专著、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参与学术研讨、到各地交流与讲学,在新教育实验教师中已经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即便是在新教育实验内部,也依然存在着对“专业理论素养”的两种错误的极端的理解——或者是“土法炼钢”,试图简单地从个体成功的经验中提取一套全面适用的模型与理论;或者是“术语专家”,试图通过书斋式阅读,以及简单地对外国教育理论的阅读,来构想出一套全新的改革方案。而真正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教师既能够用合适的理论来指导和解释自己的实践,并在阅读时能够时刻把每一个“词语”与教育的实际相关联。可以这样说,在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科教学研究上,新教育实验正努力尝试着走一条“专业主义”的道路。

通过几年的探索,新教育实验逐渐摸索出一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新教育实验表明,不同学科与发展阶段的老师,需要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而且,可能存在着一个教师专业知识的合理结构(这里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经验内化了的默会知识,而不是可以通过书面试卷测试的显性知识),由于许多教师在某一方面存在着“短板”,因此阻碍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为此,新教育实验开始着手研制一张“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即用书目的形式,在充分考虑到个体成长的特殊性和序列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理想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型,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以及专业阅读如何为专业实践服务的问题。

新教育实验初期,教师们的随笔主要是抒情性质的,随意的,生活感悟式的。随着专业发展思考的深入,新教育实验正逐渐将教师的专业写作细化为五种形式: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通过日记批阅、贺卡和书信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共写),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这五种形式的教育写作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它们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及自我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初和最终目的虽然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这几年来实验老师发表与出版的数百册教育书籍以及更大数量的各种文章,确实是新教育实验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在教育在线论坛与博客,有数千教师在坚持着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

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用笔反思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教育叙事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式是“教育现象解释学”(又称现象学教育学),实验提倡悬置概念术语,回到生活本身,尽可能真实、清晰地呈现教育现象本身,进而实事求是地理解现象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信息,通过现象-解释的过程,提升教育研究者对教育的理解力,进而影响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在要求全体实验者进行日常教育叙事的同时,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个教育案例库将从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据若干主题来编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譬如像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亲子交流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对这些案例作出学理的和操作改进的分析。也就是说,一方面,依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邀请法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家庭问题的等专家来剖析案例背后的学理,另一方面,邀请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来对每个案例和每种问题提出既符合相关学理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新教育实验相信,这个案例库的建立,将会让青年教师在处理各种教育问题时有案例可以参考,有学理可以查索,其价值与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在实验过程中,新教育实验认识到,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假定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教师的反思往往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而要突破自身的“见障”,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对话,利用专业发展共同体。所以,新教育实验提倡建立各种同一教研组、教学组的,或者是该校的、校际的,以及利用网络的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利用对话来突破个体思维的局限。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比较有名的新教育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天津著名特级教师张万祥的班主任学习小组、温州苍南新教育俱乐部、贵州凤冈新教育共同体,以及散布于各个地区、学校的大大小小的毛虫群落(儿童阅读研究小组)。而充分利用专业共同体进行日常的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也是新教育实验最日常的研究方式,许多参与专业共同体研讨的教师深有感触地说,正是通过这样的对话,才劈开了自己顽固的思维壁垒,突破了旧的思维框架。

不仅仅是普通教师,包括熟练教师、优秀教师、教育专家都在这样的共同体中获得了充分的成长,一位来自河南焦作教科所的教研员在参与新教育为期一个月的下教室共同研讨后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最想要的是什么?我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我一直在反反复复问自己,一个声音越来越清晰——成长,我需要成长。没有任何一个阶段,能让我像此时此刻一样,对成长如此渴望。今天,很高兴的是,我终于把自己的坚硬的外壳打碎了,终于有了一个起点,终于可以起程了,虽然离目标很远,毕竟有了第一步。”而另一位脱产在新教育研究中心进修的骨干教师则在另一次活动后写道:“回到苏州,坐在研究中心办公室才发现,研讨当日忽视了日志叙事,许多细节已疏漏,许多感受在淡忘,这是多么遗憾呀!近段,我厌恶自己的肤浅文字,加上旅途辛苦,日志写作便不再坚持了,现在想一想有些懊悔!田野研究,新教育研究中心自觉的行动范式。此次齐鲁之行,再次发现其中的奥秘。蹲点学校的骨干与新教育研究中心成员共熬一锅石头汤,陶醉于美好事物的中心。”

如新教育实验自己所宣布的那样,被称为“三专项目”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围绕的核心是专业实践: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但是,甚至不同于急于出版各种校本课程教材的学校,新教育实验一直没有拿出一个冠名为“新教育”的课程及系统教材,对此新教育实验是这样解释的:新课程改革在学科课程及学科教学已经作了非常有效的探索,新教育实验强调教师基于自身学科的专业发展,则是从另外一个维度促进学科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学科课程的改进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是相互补充的两个系统,它们是完整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双轨。因此,新教育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拒斥新课程改革的自足系统,实验教师同时应该是新课程的积极探索者,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 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是以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为核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子项目。 职业生涯需要谋划,因为人具有未来性,是我们头脑中不断构筑的未来的“我”的形象决定了今天的“我”的行为方式。专业阅读是否高效,也取决于不断的自我谋划,即需要一张在不断修改中逐渐清晰起来的独特的“阅读地图”,这张地图决定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以及处理专业问题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形成了基于自身经验的“教育学”,也形成了完整的“专业自我”。缺乏谋划的阅读最终容易被市场以及各种未经反思的经验所左右,难以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更无法形成清晰的“专业自我”,个人应对职业的经验便非常有限,并且破碎和充满错误。

但是任何个性化的“阅读地图”,如果有一定的参照模型,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新教育专业阅读项目,就是在大量田野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图提供一张拥有丰富元素的专业阅读地图模型。但这张地图,不是普通的“旅游地图”,“旅游者”只要按地图经过指定的线路去指定的景点“旅游”就够了,而是一张“探险地图”,里面既提供不同的线路初次探险的“旅游者”循序渐进,甚至标明地质情况以及种种危险,也留了若干空白供“旅游者”自己享受探险的乐趣。并且,这将是一张经常处于更新变化之中的地图,因为,新的“景点”会不断因一些成功的“探险者”的发现而涌现出来,而另外的“景点”,或许因时过境迁而失掉了探险的价值。

那么,何谓新教育的专业阅读地图?这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融结构、路径、书目及评介、阅读方法、使用案例等于一体,永远处于开放之中的全息阅读地图。它永远与阅读者保持对话关系,是一套根据各种实际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变化的综合性发展性的专业阅读服务系统。

更重要的是,这张地图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这首先是指它带有自己的基因和密码,即它是基于新教育基本理念的,指向的是教师“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它本身严格遵循新教育实验的实验逻辑,是新教育实验基本理论在专业阅读方面的集中体现。其次,它拥有独特的结构,也就是说,它拥有自己的“配方”,具有自己构造合宜的“大脑”以及“思考方式”。第三,它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设计了具体的路径与方法,拥有自己的“行走方式”。第四,他拥有自己的“记忆”或者说“经验”,表现为不断丰富的案例库,任何教师都有可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榜样,并在榜样的引领下不断前行。第五,它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地图本身是田野研究的成果,又根据许许多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不断地进行修正,这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永无休止地进行新陈代谢,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那些最优秀的实验者的成果,将被不断地吸纳到地图中来。并且,随着研究的加深,推荐书目也将定期进行淘汰与补充,包括通过结构调整使之更完备更实用,根本书籍的解读也将进一步贯通深化,读书会等有组织的专业阅读也会日益成熟和有序。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密码,我们对此深怀敬畏。因此专业阅读地图只是模型,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非如此走不可的确定的城市地图。最终阅读者都只是参照模型用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阅读地图”,与这张地图模型“和而不同”,而协助阅读者更有效的建构自己的阅读地图或者说阅读经验,才是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的真正目标。

总之,新教育试图借助专业阅读地图对流行的关于专业阅读的破碎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形形色色的书目在新教育学术背景下进行重新整合以及创造。这种整合与创造是基于如下假设:

1、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

2、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

3、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

4、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

5、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教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所需知识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左右)、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职业知识(约占30%左右)、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约占20左右)。更重要的是,这三部分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支撑,有共同的知识观和价值背景。对于新教育而言,在知识观方面,强调知识与生命相关联,与实践相关联,最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丰富教师生命为旨归。这决定了在我们的价值系统中,活的知识远高于死的知识,基于实践的知识远高于强调系统的知识,整个知识结构,应最大限度促进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

根本书籍

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不是所有的经典书籍都能成为某位教师的根本书籍,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你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根本书籍的原点。构成一个老师思考原点的原典型书籍的高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师的学术高度。可惜的是,许多,甚至大部分老师终其一生,都缺乏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只是不自觉地被时代风尚所影响,漂浮在词语之中而缺乏根基。

与根本书籍相联系的,是基本概念。根本书籍中往往包含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在根本书籍中被最深刻地揭示出来,并成为教师把握教育问题的基本概念。若无对根本书籍的透彻研读,教师便无法具备自己经过反思的的“基本概念”,便会形成双重概念系统,一是人云亦云的外显概念系统,例如主体性、生成、对话等等,一是自己甚至也意识不到但实际发挥作用的概念系统,例如基于不自觉的行为主义的经验系统。许多老师写文章时与教育实践时运用的概念系统不一致,即由此产生,这导致部分老师认为阅读无用。

知性阅读

知性阅读,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方法。是指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

知性阅读,类似于传统的精读,但又有所不同。精读侧重于指细读,而即使在泛读中,如果读者能够迅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以及框架并开展对话反思,也是属于知性阅读。与知性阅读相对应的是感性阅读,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阅读者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

新教育实验强调知性阅读,而知性阅读是以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作为基础的。进一步地,新教育实验建议通过学校读书会以及网络读书会等方式开展教师共读,这是提升知性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一方面,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也通过网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新教育教师专业写作新教育实验认为,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

每个教师都会有教育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未经反思,不能形成高效的默会知识。有时候成功了,不知道为什么成功,或者自以为知道为什么成功,有时候失败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失败,或者自以为知道为什么失败。但是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对这些碎片一样的事件以及经验进行自觉的梳理,抽取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一个教师的一生,这样不断地反复记录书写,最终形成自己的个人知识。

一个高质量的案例是怎样做成的?

要想写得精彩,首先得做得精彩,因此平时要加强日常记录,平时主要记录:

1.班级突发事件。要尽可能地记录前因后果以及详细经过。

2.问题学生的跟踪观察。可长可短,重点跟踪研究的学生每日的表现要做详细记录。

这种记录,要求做到要素齐全,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背景都要有,按顺序详细记录。

在这些记录的基础上,就可以写出高质量的案例来。而能够真正代表专业写作水平的,就是案例的质量。那么,一个高质量的案例是如何写出来的?

以问题学生为例,要做好以下充分准备:

1.坚持日常观察记录,积累大量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这是进一步的分析处理的依据。

2.与问题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问题学生的“历史”,这种背景调查很重要,包括家庭成员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情况,病史等等。(可参照新教育问题儿童背景调查表)

3.对其他科任教师、前任教师以及同学进行访谈(要慎重并注意研究伦理,以免造成伤害),积累相关的资料。

4.搜集问题学生的作品,包括各科作业特别是作文与随笔,低年级还包括绘画作品等等,对有分析价值的作品可以保存在档案袋中。(可用拍照的方式保存)

在对一个问题学生的资料收集相当齐备的情况下,便可以进行案例写作了。案例书写的基本原则是:

1.以顺叙为主,时间线索清晰。如果有上学以前的信息,就从上学以前写起。避免倒叙等手法,这固然可以产生戏剧效果,但对案例写作意义不大。之所以强调时间线索清晰,是因为学生在不同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一样。

2.选材要典型。要选择比较集中地反映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意义的案例,典型案例的选择,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眼光。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细节的书写,要尽可能通过叙述完整地栩栩如生地再现一些意味深长的细节。

3.尽可能地使用学生原生态的语言,这要求日常记录时就要注意,要通过描摹尽可能地还原场景。

4.教师可以如实地描写自己在处理问题儿童事件中的心理变化包括情绪,但不可以主观化地情绪化地在文字中宣泄对问题学生的不满。

这样,一个完整的教育叙事就完成了,也是一个完整的案例。如果这是一个解决了的案例,最后要有细致的分析,如果这是一个没有解决的案例,不妨提供给大家讨论,也可以发给项目组进一步分析。

我们在这里歃血为盟

——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诚邀正式加盟者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这谜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一次次将我重伤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相信,许多真正心怀理想的教师,都曾在锋利如刀的教育生活中一次次受伤。这伤害,源自繁重的工作以及应试教育,源自由恶性竞争导致的孤立无援的处境;也源自于我们因缺乏足够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对学生的专业理解所导致的困境;更源于由此导致的我们对自身生命的不信任以及对未来的茫然。

面对困境,有些人选择了愤世嫉俗,在日复一日的抱怨中,等待着一个永远不可能自动到来的完美环境,并且在这种抱怨中卸下了自己的职责,获得了解脱;有些人选择了随波逐流,将自己交付出去换取工资,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沉沦;也有些人通过发挥诸如公开课、论文及各种各样的评比的优势,“先据要路津”……

在道义上,我们理解这种种选择,但是我们相信,也一定存在着这样一些“尺码相同的人”:他们虽同样身处浮躁的时代,但不肯放弃早已被许多人弃如敝履的理想,而是始终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在自己的教室里,守护着最初的纯真愿望;他们希望自己的生命经由教学,经由学生的成长而获得意义;他们因此而求知若渴,愿意亲近那些真正伟大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教育、理解人性,解决问题的专业书籍;他们甘心承受一次一次的“打击”,勇于不断地自我否定,将修炼视为终身之事;他们相信“我们所要的那种幸福”,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们知道这样的人数量很少,他们像珍珠一样散落在茫茫人海。现在我们希望能够在这里,汇聚起这样的一群人,然后,给我们共同的梦想,用继承这个藏在历史深处的令人骄傲的名字——“新教育”——来命名。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经过一年的酝酿和探索,已经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基于网络的专业发展之路,并拥有了最早一批真诚的实验者。2009年是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年”,我们将倾新教育研究中心之力,致力于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1.基于专业发展的网络平台将以“教育在线-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和“‘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QQ群”、“构筑理想课堂QQ群”为主阵地,汇聚热心于专业发展的实验者组成共同体。

2.我们将会把轮流在“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QQ群、构筑理想课堂QQ群中开展的“相约星期五”研讨,打造成真正的品牌,通过“相约星期五”,将专业阅读、课堂教学彼此打通,使一大批实验者经过“相约星期五”的沐浴和岁月的考验,成为真正的高度专业化的教师。

3.我们将尽可能为实验者提供优质的实验资源,包括阅读书目及路径、绝版图书的电子版、高品质研课资料等。

4.我们将致力于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让更多尺码相同的人在这种学习文化中彼此激励和温暖,相互合作而非一味索取,创造一种基于网络的,以知识为精神食粮的生活空间。

5.在更为遥远的将来,比如三年、五年或者十年,我们将通过高级研修班等形式,将网络研修变成面对面的非营利的深度研修,并通过更多的方式(比如某些专题的合作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我们诚恳地欢迎一切尺码相同的人加盟专业发展共同体,我们尤其欢迎新任教师,以及师范学校的有志于成为卓越教师的学生,加入专业发展共同体,我们希望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能够具有如下标记:

1.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认同新教育理念,愿意和新教育团队签约成为新教育人并共同成长。

2.不是为了外在的声名,而是因为内在的成长而追求知识;不止是为了薪资,更是为了赋予生命以意义与尊严而从事于教育之事。

3.能够尽可能地参与共同体的讨论,并认真研读讨论材料,做好读书笔记。每年阅读的底线是专业阅读100万字(相当于六七本书,书目见《新教育专业阅读地图》,或与地图中推荐书目相当的专业书籍),阅读要求以精读为主。

4.追求和保持知性阅读的习惯,远离肤浅阅读。

5.与共同体内同伴之间彼此支持,乐于分享自己阅读以及教育教学经验,让帮助他人成为一种本能。远离自大、阿谀及攻击,彼此欣赏,真诚批评。

2009,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诚邀加盟者,我们永远敞开大门,欢迎那些经过深思熟虑,愿意以虔诚之心对待教育的老师。项目组将与这些加盟者签订合约(合约见附件),这是一种誓言,一种承诺,不但彼此承诺,而且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承诺。我们将不惜拒绝那些甘于平庸的同行,拒绝那些将一生成就建筑在名利之上的同行,拒绝缺乏足够的诚心,只想暂时获取、利用一些资源的同行。

我们固然对专业发展有一些体悟,但手中并没有握有大把可以赠送的真理。我们惟一能够奉献的,只是这样一个平台,然后大家一起向前走,走向教育深处,走向岁月深处。

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

2009年2月6日星期五 附录一: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加盟协议书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 教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促进法主题征文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家庭教育促进法主题征文,欢迎查阅!

家庭教育促进法主题征文1

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必须学好法、用好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下面我结合法律原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等相关内容说一下我的学习感悟: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不由得想起了“留守 儿童 ”可怜的孩子们,现在就业机会多,生活好了,如果不是必须,还是建议父母亲自带娃,促进亲子关系融洽。

(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父母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古语有曰:“严父慈母”,不无道理。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孩子的教育从细微处、小事做起,并不一定整天讲大道理做开天辟地的事。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传甚至重于身教,父母自己做好表率,孩子基本差不了。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做事”严格要求,“论情”给予关爱。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孩子成长过程中扬长补短。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与孩子交朋友,平等对话,学会倾听,听孩子说自己的心里话。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成人达己”,孩子成长进步的同时父母也在一同成长。

(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 方法 。鼓励引导孩子多参加劳动及 社会实践 活动,乐于助人等。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国家法律健全,人民生活美好,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家庭教育促进法主题征文2

2022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园家教育促进法》为主线,抓住法律颁布实施的有利契机,利用 春节 寒假团圆的美好时光,引导广大家长依法承担实施家庭教育方体责任,有效监护。正确教育、积极陪伴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出生开始,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性格和习惯养成至关重要。作为一位妈妈,我以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浅谈一下我的 心得体会 :

自高高出生,为了高质量是陪伴和教育她,我阅读了大量的育儿书籍,也经常参加育儿讲座,向专家请教育儿 经验 。孩子如同小树一般,需要爱的浇灌,需要父母的扶持和呵护,由于迫于工作的压力,出现了很多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父母的“无效陪伴”。其实,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是移动的监控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这个监控器记录下来并加以模仿学习。在高呼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的话语下,作为父母应该检讨下自己:“用心陪伴了吗”“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关爱和鼓励了吗”。有时侯,父母一句鼓励的话,一个简单的拥抱,一个微笑的表情,就会让该子感到温暖、信心百倍。

由于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疲惫,使得很多父母回到家就想拥有自己的私人小时间,刷刷视频,玩把游戏,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完全理解。可事后又能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什么呢如果日日如此,失去的将会是孩子整个的陪伴期。

在这,我给大家举个和闺女的日常例子。我和高高生活在一起,爸爸只有周末才能陪伴,所从我更加注意,她平常的陪伴,尽景去弥补爸爸不经常在家陪伴的缺失。同她一起画画、做手工、练字。我会放下手机,同孩子一同学习,一起玩。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从头开始,也让我收获到了快乐,自己的耐心得到锻炼,孩子也是很快乐,遇到事情不着急,知道了坚持!其实,父母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给孩子多一些关爱,这样孩子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最好的高质量的陪伴莫过于:不断以自己成长的同时,也影响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孩子时,父母也能不断学习,自我成长,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耐心与爱,而孩子在父母耐心与爱的呵护下,成长的充满活力,健康,自信。让我们去成为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那个人吧!

家庭教育促进法主题征文3

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作为家长感受良多,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决定着他们的未来成长,影响终生。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是孩子将来一切发展的根本。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家长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具有重大的意义,法律明确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法,可见我们国家对未来,对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这是全社会的责任,关系到民族的发展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性格决定命运,积性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在家庭教育上,父母的陪伴很重要,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的榜样,对孩子加强教育,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作为家长,除了要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还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校共育,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才能将我们的孩子培养的更优秀。

家庭教育促进法主题征文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广大儿童度过了一个健康安全、温暖幸福的寒假提供了保障,它的颁布目的不在于管束家长,而是深入剖析当下家庭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促进家长正确实施家庭教育。

身为“称职”父母,我们都会本能给孩子提供安全温饱的环境,妥当的衣食住行,但静心 反思 ,孩子需要的仅仅是这些吗,我们是不是还应当更多的去考虑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呢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不可能仅仅靠食物就能成长,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使他获得尽可能多的温暖、安全、宁静。父母陪伴身边,才能让爱走进孩子的心灵并滋养孩子的健康成长。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有这样一段话:“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的,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是啊,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鼓励下成长,长成我们希望他长成的样子,长成他本来该有的样子,这是传承,是守候,更是一种成就。“在 国学经典 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一种肯定都会激起他们非常强烈的情感,扬起他们希望的风帆。”作为父母,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

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 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让我们用陪伴、用鼓励善待自己的孩子,也善待每一个孩子,俯下身子,静待花开,相信孩子们会在我们温暖的注视下健康成长,精彩绽放!

家庭教育促进法主题征文5

通过学习我更明白了:在学校教育方面必须有家庭配合教师的努力才不会大打折扣,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没有家长的支持,也难以成功。因此,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和家长需互相配合。

父母的养育滋养了孩子的心灵,老师的教育发展了孩子的学识。只有父母相信老师,与老师互相配合才能让孩子成才。

其次家庭方面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让成绩成为亲子关系的试金石,平常不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差了就大发雷霆,这样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平常要注重亲子沟通和陪伴,成绩高低很正常,不能因为一次成绩否决孩子,而要多些鼓励。

另外,教育孩子,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要多学习不能放弃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做努力向上的父母。

家庭教育促进法主题征文5篇相关 文章 :

★ 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活动总结精选

★ 幼儿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最新15篇

★ 2022学习家风家训心得体会及感悟10篇

★ 家长学校工作总结范文2022

★ 2022下学期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 关于中学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及收获5篇汇总

★ 2020家庭教育与学习心得5篇大全

★ 家庭教育的个人心得体会5篇2020

★ 普法宣传活动个人总结(5篇)

★ 新时代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建设心得

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一、教育就是生活。这句话是针对过去比较传统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即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但是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在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第二、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是一种生活,这是杜威早已经说过的话。他同时还说学校就是社会。在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划了等号。这似乎也有问题。我们说教育就是生活,但更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成长,必须实现社会对于一个未来公民的希望。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又不是简单的生活,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生活。这种教育生活,又不能等同于学校教育生活,如在家庭里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的学习,都可以视为教育的生活。所以,我们理解的教育生活,应该是面向男女老幼、从坟墓到摇篮的全人与全程的。

第三、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其实,孔老夫子早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教育不仅应该给人幸福,它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仅有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当然更还有对当下某些教育的问题的担忧与不满。我们遗憾地看到,许多地方和有一些教育,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他们的学习充满了失败。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们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这样的教育还有必要吗?

第四、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我们在幸福后面加上完整两个字,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仅仅强调幸福,很容易让大家过分重视情感的体验,甚至会误认为感官的享受。尤其是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数的教育,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当然,这也是我们新教育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新教育主张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师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师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融入社会,而不是逃避现实,逃避责任。

        文明、文化,它的发展,它的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邱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印度当时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人口最多,土地最广。邱吉尔首相回答:“宁可失去五十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的确,人类之所以伟大,现在看来,不是因为他能够征服世界,主宰世界;而是因为他拥有文化,拥有精神。如果说我们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注意,那么我们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我认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手里失落。

       

新教育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相信,学生和教师身上的潜力你怎么去评估都不会过分。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机能存在着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察觉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恰当刺激的条件下则可以解除这种抑制,从而使蕴藏于人体内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

        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多挖掘自己一些潜能,那将会创造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皮格马利翁效应”以及“期望值与孩子成长正相关”的心理学实验是最好的说明。

        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就能够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促使其学习时加倍努力,进而取得好成绩。

       

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错误而被自己、家人或老师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他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人们通常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跌落。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能灵活运用“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也必将受益无穷。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指出:“教育具有一种道德上的目标,就是不论学生的背景如何,要使他们的一生有变化,并在充满活力且日趋复杂的社会中造就能够生存和有工作成果的公民。”

       

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与生活方式。

       

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个具有自我学习与发展能力的人,正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如果孩子的“今天”是失魂落魄,是萎靡不振,是痛苦难熬,是得过且过……那还有什么启碇的索,还有什么鼓风的帆,还有什么定向的舵还有什么健康,还有什么快乐,还有什么自信,还有什么向上可言还有什么理想,还有什么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中有这么一段话:“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体验中学习,在行走中成长》)

       

培养一个人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学校教育要努力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后在成功的体验中确立新的目标,求得更大的进步。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不断地感受成功,不断地体验成功,从而能够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学生的“成功”,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一考定终身”这样一个层面上;要倡导教育的“新成功主义”思想,着眼于个性发展,着力于特长形成。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个性发展是指个人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现,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一句话,在心理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性得到正视和发展。

       

在教育从培养造就“接班人”走向“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他自己”的今天,不仅学生,而且教师也要走个性发展的路径,要由“个性化的教师”来培养“个性化的学生”。

       

特色能给人自信,特色能张扬个性!大一统的教育,用一种模式来教育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害人的教育,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虽然有着很高的升学率,但无法使学校成为一流的学校,特别是世界一流的学校。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学校都有着特色,都有着他校没有的东西。这些学校的特色行为不仅启迪一代人,唤醒本校师生,更重要的是影响着社会乃至影响着世界。

     

特色是一种自然的形成与积淀,特色也是一种预设与养成。自然形成需要我们珍惜与发展,特别是对一个学校而言,有了一定的特色后,要善于及时地总结、提升、创新,使萌芽的生长更快,使朦胧的越发清楚,使暂时的变得久远。而那些有目的地推进的学校特色工程,更要注意计划性、可行性,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不切实际。要认真地分析研究,找到学校特色建设的抓手,并要有长期抓的思想准备,不能搞短期突击,短期行为不会形成学校的特色,只能成为一个插曲。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个学校都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都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新教育崇尚的是个性,崇尚的是品牌,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办成特色,每一位老师都拥有自己的个性,都拥有自己的特长,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而且把“行动”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把美好在自己的生命中活出来。我们很多美好的教育理论,常常是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而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其主旨不是创造多少深刻的教育理论,而是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与过去许许多多的实验有诸多的不同,新教育实验的行动,是群众性的、可操作的,是人人可以乐而为之的。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开放性的行动,因为新教育实验是基于对教育理想的探寻,而在探寻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每一校,每一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新教育实验在追寻理想中不断地超越自我。“追寻理想,超越自我”在这样的过程中,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行动中不断地实现着!我相信,每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都会有自己独到的创造,可以推出自己的品牌项目。在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教师的创造。在推进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处处是创造的天地。因为新教育实验瞄准了人的巨大潜能,激起了人的巨大热情。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新教育共同体”的集体行动。打造新教育共同体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理想。

       

行动论的关键在于“坚持”。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曾经参与的学校后来退却了、离开了,又有一批新的实验学校加盟进来。其中有一些是人事的变化导致的,也有一些学校是没有真正地坚持下去。所以,我们在强调行动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坚持的意义。行百里路半九十,真正能够出成效的,真正能够产生奇迹的,应该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什么是为了一切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因为我们认为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全部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

       

为什么是为了人的一切,而不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因为,我们觉得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可能没有学生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当与“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统一起来,人的发展是硬道理。

       

我们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我们希望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教育圈中每一个人发展个性,展现自我,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新世纪新教育的根本性选择,也是必然性的选择。它是“新教育实验”对于现代教育使命的一种概括性的表达。“为了一切的人”,这里的“人”当然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表达的是一种“全民教育”(educationforall)的理念,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全民教育”正在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了人的一切”,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全人教育”的理念,教育旨在“成人”,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而非“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

       

爱因斯坦说:“人们将学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传递尽可能多的某种知识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为活着的人们服务。学校应该在年轻人身上培养那些对于公共福祉来说有价值的品质与能力。……学校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应该是使年轻人成为有独立行动和思考习惯的人,另一方面,应该使他们将为集体服务当成是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标。”

       

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使人“文化”进而“人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决定着人的未来生活方向。如果说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那么“新教育实验”所展现的就是要提升人生精神境界,拓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能力,给人以安身立命之本。回首柏拉图“真正的教育”是“促使灵魂的转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的断言,新教育实验更主要也更重要的精神就在于,它要求教育真正地深入精神世界,实现智慧的交融,它把人自身的灵魂与生命联系起来。 发现知识的伟大魅力,

        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新教育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理想的课堂教学,在实现人与知识、人与他者、人与内在的灵魂深刻共鸣的同时,还需要实现最后一个维度: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我们希望,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与其粉碎任何刚刚觉醒的意识所具有的自然的好奇心,不如把它引向最初的探询:什么是人类、生命、社会、世界、真理?”(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P164)也惟有此,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或者说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它已经超越了以亲密为依据,超越了以知识多寡为标准,共同体成员已经成为一群为人类、也为自己的存在追寻着真理的志同道合者。

       

课堂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即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当然,如果从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来看,对于知识、生活、生命的侧重,本身也可以视为整个教育观念的三重境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相对重视知识传授的精致与效率;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相对重视的是生活,认为学校只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学习课业、养成习惯的地方;而以人本主义与后现代教育学为代表的当代教育学,则把知识、生活、生命的高度融合与深刻共鸣,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最高的境界。问题是,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现场,这样一种理想有多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新教育人所要做的,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现实中,去寻求空间,这需要勇气与智慧。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

       

共读,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共写,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乃至于整个社会通过反复交互的书写,彼此理解,并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加深认同,体认存在的过程。

       

共同生活,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社区成员之间,乃至于所有公民之间,通过共读共写共做(行动)等途径彼此沟通,相互认同,在保持差异性的同时不断地消除隔阂,并逐渐拥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未来。共同生活的努力,也是整个社会逐渐民主化的过程。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意味着这样一种文化上的努力,即恢复书香传统以及书写传统,在现代生活背景下,通过对传统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的反思继承,逐渐形成新的价值观,将班级、学校、家庭、社区、国家重新凝聚起来,冲破个人主义屏障,打破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离的状态,恢复生活的整体性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创造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500字(通用1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那么一般征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1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阅览世界上全部的好书,更是我的梦想。我对书的渴望,决不亚于一个饥饿的人渴望一块面包。记得我十岁生日的时候,舅舅笑眯眯地问我:“你喜欢什么礼物呀”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一本书!”

 小时侯,我最喜欢看《安徒生童话》,一拿到这本书我就不肯放,像一匹饿狼似的,赶紧翻开来看。《安徒生童话》让我体会到了喜怒哀乐: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孤孤单单地在街上饿死了,我就气得眼泪汪汪;看到小海公主伤心地化成泡沫飞向了天堂,我就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她能在天堂过得好;看到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我也替丑小鸭感到十分高兴。

 现在,我已经不满足于那些美丽的童话故事了,我开始向新的好书进发,这不,在今年的暑假里,我又迷上了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

 读书也能培养我丰富的情感,以前,我是一个不识人间疾苦的人,爸爸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我都觉得理所当然,但当我看了《感动童心的108个故事》后,我完全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明白了爸爸妈妈并没有义务一定要为我着想,为我做每一件事,但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父母爱我们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说得没错,读书也让我进步了不少。每次写作文,老师都会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读出来,当同学们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时,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同学们,来读书吧,书永远不会背叛你,永远不会离开你,它是你们最好的朋友。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2

 一本好书犹如一座巨大的金矿,价值连城;一本好书犹如一盏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一本好书犹如一位知心好友,在你伤心、高兴的时候可以跟它分享。书一直陪伴我到今天,它是我的好朋友。

 从小学三年级我就喜欢上了读书,喜欢上了写作文。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好词好句。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我主要看作文书。从第一本新颖的作文书出现在面前,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当我翻开它的一刻,我就被吸引进去了。快升六年级的时候,老师建议我读一些名人如巴金、鲁迅、老舍、艾青的书,仅仅阅读几天,我便喜欢上了名著。从六年级到七年级,我读过很多名人的书,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笛福·丹尼尔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书中,我非常喜欢笛福·丹尼尔的《鲁滨逊漂流记》,在这本书中我被鲁滨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面对一切困难不后退的精神所鼓舞,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加了战胜困难的力量,有很大的进步。

 从三年级开始看书到现在,已经四年了,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是阅读一直陪着我在成长,度过我最宝贵的人生光阴。

 这几年我的写作能力在不断提升,而且很多好的词语能自然运用到句子中,使句子更优美、更生动。在此我想对同学们说:多读书、读好书会让人受益匪浅、乐趣无穷。

 用宋代皇帝赵恒的话来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3

 书是知识的海洋,而我是一叶小舟,自由地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天天和书打交道,书自然成为我最好的伙伴。

 儿时的我在诗歌声中长大,每次漫不经心地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气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读书时,仿佛走在百花齐放的花园里,清香迎面扑来。我享受着读书的快乐!我初步走进书的海洋,第一个接触的是《格林童话》。故事中美丽的白雪公主,恶毒的皇后……童趣生动的主人公使我知道:做人要善良,不然做恶人没什么好果子吃。

 等到年岁稍长,认识字词时,我便放弃那些小故事书籍,开始阅读四大名著。看《红楼梦》时,为郁郁寡欢而香消玉殒的林黛玉感到怜惜,愤恨苍天弄人;读《水浒传》时,为梁山起义,英勇无畏,最后却战死在沙场的100多名好汉感到万分不爽,感慨他们有如此的豪情壮志却不能起义成功。读《三国演义》时,对智勇过人的诸葛亮先生万分敬佩。读《西游记》时,对孙悟空的大胆、勇敢又机灵古怪的性格大为惊叹。

 文学书籍陶冶了我的情操,提高了我的修养,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也让我一生受用。

 有人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作者交往的过程。每一本书都会引领我们踏上一条充满喜悦的教友之路。阅读还可以使人开阔视野,丰富课外知识,增长才干,还可以净化心灵,提高成绩与作文水平。

 阅读伴随我在成长道路上踩下一个个脚印,阅读伴随我在人生道路上逐渐成长。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4

 阅读会带给人们乐趣和满足感,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说:“阅读能使人常思常新。好读书,读好书,既可以提升个人能力、眼界及综合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使人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砥砺奋发有为的情怀。”

 书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这座宝库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学会阅读,就是享用财富。倘若一个人一辈子从未用过这笔财富,那将是多大的损失!一生坚持阅读,就有一生的成就!

 阅读,尽管它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不能帮你养家糊口。可是,它能使你的生活更圆满、更充实、更快乐、更幸福。

 我爱阅读,它跟随我成长。在我的生活中,书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我拿到书时,就会像一匹饿狼一样,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精华。阅读仿佛是一个避难所,它可以使你挣脱一切痛苦。只需要三四本有趣的书、一杯热牛奶,便可以使人忘记最严重的感冒。

 其实,阅读是最便捷的学习方式。所以,阅读是一种享受。与此同时,阅读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假如读好书,会让你受益终生。假如读坏书,会毁掉你的一生。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爱阅读!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5

 我不爱阅读,我觉得阅读没什么意思。可是每当老师让我们写日记或作文时,我却想不出什么好句好词来,我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阅读真那么有用吗?于是我就试着课下多阅读。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作文里有一些好词好句了。

 阅读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当我难过的时候,会去看一些漫画书,这样就不难过了。有时候,我还真离不开这位“心理医生”呢。

 记得有一次,我在书上读到了一篇《工作的精神》。那篇文章深深感动了我:“警察叔叔拿着指挥棒,指挥着来往的车辆、行人。大团的雪落在他的帽子上、身上,落在他帽檐外的头发和眉毛上,但他全然不顾,不时亲切地叮嘱大家要注意信号灯,注意来往车辆,温暖的话语像一股热流。”

 太阳早已躲起来了,月亮还没有出来。夜色像一块宽大无比的幕布,悄悄地拉开了,罩住了整个城市。但是,我还在家里静静地读书,我阅读,我快乐。我一定与阅读同行,让我真正的变成一个小文化人。

 以后,只要我有时间就读起书来,书是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书给我了无比的快乐,是书给我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知识的海洋,也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我爱阅读。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6

 著名人士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然,书不仅能教会我们很多知识,还能把我们带到知识的海洋。毛泽东主席也曾经说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也是让我们多读书吗?书能伴随人的一生,如果你读懂了它,你就会收获到无限的乐趣、神奇和奥妙。

 在美国有一个人,他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有一次,他拿着刚从图书馆借来的书高高兴兴地往家里跑,快要到家的时候,恰巧碰到了邻居家的鸭子,鸭子好奇的看着他的书,想要上去啄一下,当时他如果放下书拿起棍子就可以赶走鸭子,可是他没有放下书,而是紧紧地抱在怀里,鸭子把他啄倒了;他的姐姐看到后赶快过来把鸭子赶走了,问他:“你为什么不放下书把鸭子赶走呢?”。他说:“那样会弄脏我心爱的书。”姐姐拿过书来看着他笑了笑说:“你真是一个爱书如命的好孩子”。后来,他成为了一位伟人。

 我也很喜欢读书。在我的房间里有一大堆书,有故事书、连环画、小说等等,我每天都要花上1小时的`时间用心的去读。在我读过的所有书籍中,我最喜欢《真正的贼》和《老鼠阿贝漂流记》两本书。通过读《真正的贼》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要勇于承认错误。而《老鼠阿贝漂流记》这本书,使我学会了在遇到困难时要勇敢的去面对,处理问题时要坚毅、果断,才能摆脱困境。

 在我小时候,还不知道英语是什么,是书教会了我ABCD 。书就像一位会说话的老师随时给我指点迷津,让我在阅读中不断的成长。因此,读书能给我带来很多好处,不仅从中学会了很多好词好句,而且还得到了许多灵感启发,在我写作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上学后,新教育的晨诵、午读更让我爱不释手,其中,《聆听花开的声音》和《海底两万里》让我感受深刻。早晨,老师让我们阅读精彩的小诗。中午,我们又进入了奇妙的海洋世界。我终生都不会忘记。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我们这一代也不能落后,要多读书、读好书,积累足够多的知识,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的栋梁之材。

 书,你或许可以珍藏几本。等你长大之后,可以给你的孩子们看,等你老了之后,你还可以给你的孙辈们看,我们可以让这种读书的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7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记忆中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很多很多的书,慢慢地它们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我刚学会识字的时候,妈妈就在一旁读着我爱听的童话故事,我静静地坐在妈妈的怀里认真地聆听。每当和妈妈做公交车时,看见不认识的字我也会问妈妈那个读什么、这个念什么,在这样一问一答中我渐渐长大了,也认识了很多字。

 上小学后,我能自己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了,我看了《四大名著》、《昆虫记》、《名人传》、《枪械大全》、《神奇的校车》、《人类简史》……这些文学、历史、科技、军事、天文、海洋类的书籍和杂志,我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不知不觉中也能应用到我的课堂学习上,这让我信心大增,明白这些都是平时读书的功劳啊!从此,我更加喜欢阅读了。

 我爱读书——有了书,我的生活才变得更加充实、快乐、美好!读书伴我长!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8

 阅读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如果没有阅读,人的一生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进入学校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读了很多的书……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阅读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那时虽然不认识几个字,但是读绘本还是可以的。那时我读了好多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毛毛虫》《蚯蚓日记》《爷爷一定有办法》……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我还记得这些绘本的彩图和内容,闭上眼睛,这些绘本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在我们进入二年级的时候,阅读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了。这时我认识了许多字,可以读一些书。我读了《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小鹿斑比》《稻草人》等书,这些书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年级后,我已经离不开阅读了,我读了《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夏洛的网》、《昆虫记》《西游记》等等。这些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使我变得安静和善思起来!

 真是书香伴我成长啊!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9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终生的伴侣,是启迪智慧的钥匙。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一本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和智者对话。我的成长过程,是书籍一路陪伴的过程。

 我最早的读物是绘本小书。妈妈给我买了很多绘本:《大卫不可以》、《三毛流浪记》、《恐龙大陆》……这些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好书犹如一叶轻舟,载着我去遨游那知识的海洋。

 渐渐地,我长大了,读书要求提高了,阅读也越来越广泛,我与书结成了好朋友。我爱看的书很多:《西游记》、《三国演义》、《昆虫记》、《海洋探秘》……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书中我认识了勤奋小姑娘海伦·凯勒,她是一个既看不见又听不见的小女孩,她出生仅仅19个月就变成了这样,但是幼小的她没有放弃努力,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在困难面前,她不懈努力: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用手摸别人的嘴唇,学会了说话……后来还完成了大学学业,取得了博士学位,写了很多书……通过读这本书,我从海伦凯勒的身上学到了勇敢坚强和战胜困难的精神!

 书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是前人精选出来的财富,也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朋友。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是我的好老师。是书让我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是书给了我知识和力量,是书让我懂得了善和恶、美与丑……一本本书就像一扇扇窗囗,向我展示着越来越多彩的世界!

 我爱读书,书香伴我成长!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10

 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身体和灵魂,必须要有一样走在路上。旅行,是身体的道路,而阅读,就是灵魂的道路。”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必须要把“文明”这个美誉给坐实了。好书,能提升人的涵养与气质,如果沉迷于不适合自己的书籍,可能会使你误入歧途。而你的谈吐与人品也会随着你选择的书而变化。它会让你选择不同的朋友,养成不同的性格和让你去走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自小我就喜欢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从儿时的听故事,慢慢发展成看拼音版的童话,我看的第一则童话是《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时我的思想是最干净、最单纯的,情感也是最容易被文字给渲染的,这则故事曾经让我泪流满面,但我却并不觉得幼稚可笑,因为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后来,我不再依赖拼音了,卡通插图也渐渐离开了我的生活,我开始接触一些作文选,也开始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慨。

 与书的相遇,就是那么奇妙,它让我从童言稚语发展成了谦言恭语的“文人”。有时,在大多数同学为写作文而发愁时,我却感觉异常轻松,我知道这是书的馈赠,是我努力看书的结晶,所以,我起誓要博览群书!在我的成长中,书籍绝对是我的一大功臣。

 阅读是人得到知识最直接的方式,学习上也少不了阅读,处处都离不开文字。渐渐地,书籍越来越与我密不可分,读的书也越来越深文大义。似乎,成为了我灵魂的一部分。或许这时,我的灵魂就在旅行吧。

 没有书的世界是黑白无味的。在我无所事事的时候,在我辗转不眠的时候,抑或是在我心情低落的时候,我都会选择不同味道的书籍来慰藉我的心灵、充实我的灵魂。原来除了玩耍和学习以外,还有如此既能提高涵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11

 书,好似小船,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经常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事,两岁的我,虽然不会说话,却能整篇地重复妈妈讲诉的霸王龙的故事,霸王龙的传奇故事为我打开了一扇古生物知识的大门,一直到现在,每当影视中出现恐龙的场景,引得我久久驻足观看,不忍离去。

 书,犹如阶梯,引领我攀登知识的高峰。渐渐的我上学了,我认识了很多字,能够自己看课外书了,恰好这时学校进行“我是诵读小明星”比赛,我用阿凡提的机智故事《肉汤的肉汤的肉汤》,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笑声,我自己也因此得到了诵读小明星的称号,于是,我爱上了幽默故事,还经常上网去看笑话,阅读不仅给我带来了开心、快乐,还增长了我的知识。

 书,仿佛翅膀,伴随我在绚丽的世界飞翔。今年暑假,为了响应华老师的读书号召,我阅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465万字的《希腊神话故事》让我了解了历史上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和奥德修斯的木马计。从帕里斯身上使我明白了贪心惹大祸。《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凄惨的童年,让我潸然泪下,奥利弗的美好结局又让我为他手舞足蹈,从奥利佛身上我学到了勇敢、坚强、诚实。《三剑客》中达德尼昂的运气和勇气使我感到震撼,米莱迪的无恶不作,使我感到义愤填膺。《感动童心的88个哲理故事》中《吃药》让我体会到母爱的伟大,《给予》使我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痛苦和盐》告诉了我生活中,总是放大痛苦,生活便会愈加痛苦……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是我的精神食粮,陪伴我成长。今后我还会更加努力地阅读更多有益的书,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在科学的高峰中努力攀登。愿书伴我成长,愿书伴我飞翔!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12

 书是一位育人的老师;书是一个终身都陪伴你的好朋友;书更是一座启迪人类智慧的宝库。读书在我的生活里是不可缺少的,在书海中遨游,我将会自我“充电”,并且我将会得到快乐。

 从我在妈妈的肚子里开始,妈妈就给我读书听,所以我早早的就与书结下了朋友之缘。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给我订阅了《幼儿画报》《小朋友》等图画书,每天睡觉前,是雷打不动的讲故事时间,不管我是否识字,妈妈都和我一起边看边讲。慢慢地,我认识了拼音也认识了少数的字,妈妈又给我买了带拼音的书,让我自己读,一开始,我读的并不顺利,哭着闹着让妈妈给我读,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不要灰心,你一遍遍地读,你还会读的不顺利吗”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自己一遍遍地读了,不过,我到以后慢慢的觉得越读越有趣,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故事的世界”。 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读好多书来丰富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喜欢读书了。不过,已不是以前的童话故事般梦幻。现在,我喜欢看一些《曹文轩纯美文学》、《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等文学书了。现在,书就是我的好朋友了,书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快乐。我不信书中会有黄金屋,更不信书中会有颜如玉,但我相信书中有一个大世界,只要与书为伴,我就能获得快乐,就能让生命变得精彩,就能让自己的大脑变得充实。

 让我们以经典同行,和好书为友,以读书为乐,让我们一起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吧!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1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在各个方面有进步,所以,我很喜欢读书。

 读书可以让我足不出户,就可以饱览全世界的风景、名胜,知道上下五千年所发生的故事。书的种类有很多,例如作文类、科幻类、科普类……多读作文书,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增加灵感,可以把看到的、学到的好词好句运用到文章里去,让文章更加生动;多读科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去创造未来的世界。还有许多民间故事、童话小说,每一个故事都能让我懂得道理,书读得多,就可以让我成为有礼节、有气质的人。

 知识就是力量,读书,不仅能增长课外的知识,而且能让我们全身充满力量,读书时,可以不断地从书中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缺点。我读了一本书名是《触动孩子心灵的感恩故事》这本书之后,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触动了我,其中有一则讲的是——有一种爱,深刻而伟大,讲的是一个带给你生命,带你来到这个世界,然后给你吃饭、穿衣,看你长大,教你做人,你成长的每一步都饱含她无微不至的爱,她就是你的母亲!不管你经历怎样的磨难,母亲都会在你的身边,给你最大的支持和永远不变的爱!读了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为了我们姐弟两,从早忙到晚,毫无怨言,为了报答妈妈,我不能让她失望,我要好好学习。这就是读书带给我做人的道理。

 读书不仅让我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也会让我变得聪明,让我用聪明才智去对付困难,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

阅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 篇14

 从小我就喜欢看书,虽然说不上嗜书如命,但书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记得我在牙牙学语时,妈妈就为我购买了许多图文并茂的书,让书和玩具堆放在一起。于是书就成了我喜欢的“玩具”,我经常目不转睛,充满好奇地翻看。妈妈会耐心地教我读书中的内容,妈妈说一句,我就鹦鹉学舌地模仿一遍。让我从中认识了许多字。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教会我汉语拼音后。我会经常捧起童话故事,津津有味地看着,仿佛自己也走进了那个五彩斑斓的奇妙世界。她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她就像一个老师,不断的督促我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使我成为一个懂事、知礼、勤学、好问、为人友善、易与人相处的好孩子。

 随着识字量的增长,我慢慢地开始捕捉诗的影子,爱上了古诗词。她能让我穿越时空,回到起点,去体味古人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现在,优秀作文选、阅读与写作成了我的最爱。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捧起她们聚精会神地看,并从中摘录一些好词好句。这样不仅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让我写作文时得心应手了。

 好书就像沙漠里的指南针,又像黑夜里的北极星,时时刻刻都默默地为人们导航,指引正确的方向。好书是益友,她着实让我获益匪浅,不仅仅使我成绩优秀、视野开阔、能说会道,更给了我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宽容。好书,打磨我、塑造我、雕琢我。阅读伴我成长,一路上的欢笑与悲伤,是她陪伴我。我爱读书,永远……

 总之,书籍才是最宽广的海洋。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长大成为栋梁之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携起手来跟着书籍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吧!

;

亲子阅读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最佳桥梁,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哦,你会写相关的活动总结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通用版亲子阅读活动总结范文三篇,一起来看看吧。

   亲子阅读活动总结1

  从去年算起,我们陪孩子亲子阅读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回头看一看,颇感不容易!欣喜的是我们家长的心血真的没有白花,真得要感谢学校引导建立了这个亲子互动教育的好平台,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成效,只有在家长和孩子共同用心投入、耐心坚持之后才能够真正体会得到。

  经过这么多次的亲子互动式阅读,我们已经惊讶地发现,孩子的阅读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明显的转变:由被动变为了主动,由主动变为了自觉,由自觉变为了自发。现在的小家伙呀,早就改掉了回家没事就看电视的习惯,总喜欢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看书;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小家伙就老喜欢把书中看到的有趣内容讲给大家听,还经常道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词句,有模有样的,颇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推理层次。阅读,这个认知世界、吸取知识的重要方式,现在已经逐渐融进了孩子的兴趣世界里。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天下的父母亲,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教育好,可是,如果不摆脱成人的眼光,不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世界里,不与孩子互动,不用心去摸索合适的方法,不去引导激发孩子的潜力,是很难体会到幼儿亲子教育真谛的。在共同阅读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与幼儿阅读和思维特点有关的问题。这里略拾几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首先,面对要解决的就是孩子的兴趣问题。对几岁的孩童来说,初期的生字生词较多,较长的文章很容易让孩子厌烦,讲大道理的方式更是适得其反。除了耐心解释之外,我们摸索了一些办法,比如:给孩子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模仿不同人物使用不同的有趣语调和滑稽的动作,PK式阅读(游戏定角色,一人读一节,谁读错或没读好就受罚)等等,收效比较明显。

  其次,就是如何让孩子读流利。我们发现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先认字后理解意识,而且担心念错,因此停顿较多,词句不连惯,如果读错就立即纠正的话会加剧这种现象。于是,我们鼓励他消除顾虑,大胆地用词语联想的方式阅读,孩子试后会流利许多,只是漏字和错字多了一些,我们没有再如以前一样当时打断纠正,而是改成了读后指正,效果反而不错。

  另外,我们意识到,得要选择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书籍。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学童,成人的感受、华丽的语句、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晦渥难懂,而且,纯文字式的书籍不被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如果让孩子自已选择书籍,他们更喜爱以漫画方式为主的课外书。总之, 亲子阅读,不是形式,需要家长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实践;孩子的潜力,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去引导,用心去激发!相信,每一次用心地参与,都会感受到孩子身上的发光点!都会感觉到了亲子阅读的魅力!

   亲子阅读活动总结2

  我校自参加新教育实验以来,积极推动亲子共读活动,进行书香家庭、书香学生、书香教师的评选,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20xx寒假来临,我校积极响应日照市新教育办公室的号召,继续推进亲子共读共写,促进全民阅读。

  一、宣传发动

  为了让家长认识到亲子读书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进来,我校给家长寄发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呼吁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主要内容是:为孩子建立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建立一个家庭图书架,并适时添置一定数量的好书。每天抽出1至2个小时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父母和孩子相互监督读书情况,用多种形式,如写 读后感 、书评等记录读书的内容。其次根据新教育推荐书目向各个年级适时推荐读书内容,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有了保证。

  二、跟踪指导

  语文老师还专门建立了班级亲子共读邮箱,利用校讯通或彩虹飞信的方式及时调度家长和孩子共读共写的情况。在假期中,语文老师们不断把班级亲子共读共写的情况汇报给所有家长,并对亲子共读征文进行指导,把发到班级新教育公共邮箱的文章及时修改后传到学校新教育邮箱,然后学校新教育负责人及时传到新教育“亲子共读”在线主题帖上。同时学校也及时把各个班级亲子共读的情况公布于全体语文老师,极大地激发了老师、家长和学生读书的热情。

  三、硕果飘香

  开学后,教导处组织骨干语文老师对所有年级的亲子共读征文进行了评选,有不少班级亲子共读征文近50篇,家长和学生的读书征文内容生动,能联系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亲子共读的过程,有不少家长用镜头记录下来一个个亲子共读的温馨画面,它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美好回忆。

  根据各班上交征文的数量和质量评选出“书香少年”若干名,并评选出“书香班级”,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展开了家长与孩子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美好画卷。

   亲子阅读活动总结3

  为了让家长充分认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营造“书香伴我行”的家庭氛围,指导家长共同营造家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近日,xx镇xx幼儿园开展“与阅读相约,与快乐相伴”亲子阅读系列活动。

  该园首先向家长发放“倡议书”,号召亲子共读,在学校和家庭掀起读书的热潮。

  接下来针对很多家长没有陪同孩子共同阅读的习惯,加之父母缺少育儿的科学知识,该园特开展校园图书借阅活动,让家长可以在老师的指导建议下为孩子挑选喜欢的、适合的读物。

  学校为了培养孩子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特别布置了阅读室及故事墙,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密切配合,幼儿积极参与,进一步丰富了孩子的一日生活,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与老师、父母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想说、敢说、喜欢说,进一步拓展了学习经验,增进了师幼感情及亲子感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开展阅读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让学习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乐趣。

新教育是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选自《教育蓝皮书·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近几年来,新教育实验因其强调教育者自身的行动反思,以及新教育共同体对社会公益的关注而倍受瞩目,形成国内著名的教育NGO。

新教育实验始于2000年朱永新教授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书中提出了“理想教育”的基本思想,朱永新对现行教育的批判、反思及对行动的渴望引发了民间教育思想者的热情响应,通过网络,通过对话与碰撞,一种新教育思想逐渐成形。

2002年6月,“新教育实验”的专门网站“教育在线”开通;2002年8月,实验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启动,提出了核心理念、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并规划设计了“六大行动”实验项目。

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

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5785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