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无灾到公卿全诗是什么?

无病无灾到公卿全诗是什么?,第1张

“无病无灾到公卿”有误,正确诗句是“无灾无难到公卿”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洗儿戏作》,该诗的全文是:

《洗儿戏作》

苏轼〔宋代〕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白话译文:

每个人都希望生育的子女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耽误了一生。

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词句注释:

养子:生育子女。《礼记·大学》:“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愚且鲁:愚昧无知,反应迟钝。愚是愚昧、愚笨;鲁是迟钝、笨拙。

公卿:泛指高官。汉荀悦《汉纪·昭帝纪》:“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孩子的教育话题,看起来观点荒谬,实际上是反讽,因为在苏轼看来,当时的公卿宰相,都是一些只会保持权位,毫无治国才具的人。《东都事略·神宗本纪》:“元丰五年夏四月癸丑,更官制,以王珪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确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章敦门下侍郎,张璪改中书侍郎,蒲宗孟尚书左丞,王安礼尚书右丞。”可见在元丰年间的宰执大臣,都是才具平庸的人,这就难免东坡要发出不平之鸣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在《自退之道》的一章里说:“东西方的政治规则完全一样,爬到顶端的一定是庸才。”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因为做大官的,最好不要负什么责任,对事既不必肯定,也不宜否定,操持模棱两可,出语含含混混,这样就无往而不利。做大官高官要特别小心,不可随便得罪人,且要多施小惠给人家。但是苏东坡不是这样的人,对做大官成功的规则,他一样也不能恪守,所以遭到无情的打击而颠沛流离,因此才会发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不平之鸣了。

另外,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不会不知道历史上曾有装糊涂而保全身的先例:春秋时代的卫国,有个大夫宁武子,他经历卫国两代的变动,从卫文公到卫成公,无灾无难地安然做了两朝元老。孔子道出了个中原委:“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会装糊涂。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糊涂别人就做不到了。”苏东坡要儿子“愚”,是为儿子设计的一种人生策略,就是学习宁武子的“愚”,也就是老子的“大智若愚”。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苏东坡明白自己就是因为太过突出,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他要儿子隐匿锋芒,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充团练副使的闲散官,这一贬就是五年。苏轼在黄州初寓居于定惠院,后迁居于临皋亭,倒也安于贬所,随僧蔬食,有暇则往村寺沐浴,寻溪傍谷钓鱼采药,自寻欢适。有时也随一叶扁舟,放棹于大江之上,浪迹于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酒的醉汉所推倒,甚至于詈骂,他却自喜渐不为人识,而自得其乐。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最得意的恐怕还是与朝云的相处,朝云为东坡侍妾,于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来归,深得东坡的宠爱。元丰六年(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朝云产下一子,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苏轼欣然,因作《洗儿戏作》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一、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二、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我为你整理了苏东坡画扇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原文

东坡官钱塘日,有人诉负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而询之,云:“吾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扇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成,即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资也。“其人抱扇而涕下。始逾府门,人以千钱竞购一扇,立尽。

二、译文

苏东坡到杭州就职时,有人告状说别人欠了他两万块钱未还。苏东坡召见那个欠了钱的人询问,说:“我家凭制作扇子生存,恰巧父亲去世,并且从今年春天开始,天天连着下雨,天气十分寒冷,做好的扇子又卖不出去,并不是故意欠钱的。”东坡仔细看了他很久,对他说:“暂且把你做的扇子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市卖。”过了一会儿,扇子送到了,苏东坡拿了二十把空白的夹娟扇面,用公文用笔书写草书并画枯木竹石,一会儿就完成了。交给那个人说:“快去外面卖了扇子还钱。”那个人抱着扇子感动流了眼泪,刚越出府门,就有许多人争着用一千钱购买扇子,很快就卖完了。

三、注释

1、钱塘:古地名,今浙江杭州市。

2、东坡官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3、有人诉负钱二万不偿者:有人告状说别人亏欠了他两万两钱不还的人。

4、诉:状告,告状。

5、负:亏欠。

6、公:对苏东坡的尊称。

7、吾:我。

8、适:正逢,恰巧。

9、熟:仔细。

10、姑:暂。

11、发市:开市。

12、须臾:一会儿。

13、判笔:公文用笔。

14、涕:眼泪。

15、逾:过。

16、竞:争着。

17、不售:卖不出去。

18、草圣:草书。

19、询:询问。

20、非故负之也:并不是故意欠他钱。

21、以……为业:用……为生。

22、自:从。

23、取:把。

24、竞:抢。

25、为:帮。

四、文言知识

1、释“官”。上文“东坡官”中职。古代的官场就像现代的国家政府一样。

2、“须臾扇至,公添加,如: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翻译:(东坡)用公文用笔书画草和枯木竹石,一会儿就画好了。

3、非故负之也:不是故意欠他钱。之:代词,代“他(债主)的钱”非:不是;故:故意;负:欠。

苏轼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乾通六年,赠太师。苏轼是苏洵的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

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苏辙(1039年—1112年)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与《前后赤壁赋》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中《黄州寒食诗帖》书法写得生动活泼,气宇轩昂,用笔由慢渐快,由细渐粗,起伏跌宕,错落变化,苏轼书法字里行间充满内心情致。

相关习题

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2)适父死。

(3)至懊恨不胜而去。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参考答案:

1、

(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2、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4、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文化名流,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美食家。他在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食物,以及他对美食的品尝和赏析。

博学多才的美食家:

苏轼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美食家之一。他的诗文中常常提到各种食材、烹饪方法和食物的味道,展现了他对美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品位。

酒与美食:

苏轼酷爱美酒,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描写与美酒搭配的各种佳肴,如烤鱼、腌制的美味小吃等。他的酒词和食物词常常一起出现,强调了他对品味和享受的追求。

《食论》:

苏轼著有《食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美食文集之一。这本书中详细讨论了食物的烹饪、食材的选择,以及如何品味食物的方法。他在书中表达了对吃的热爱,并提倡追求饮食的真实和纯粹。

品味生活的哲学:

苏轼的食物描写不仅仅是对味觉的赞美,还包含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他认为,品味食物的过程可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丰富,这与他的文学创作和人生态度密切相关。

苏轼的政治生涯和文学成就:

一、政治生涯:

苏轼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获得高分,进入官场。他在政府担任了多个要职,包括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职务。然而,他因言辞激烈,常常直言不讳地批评朝廷腐败和政策不当,因而多次被贬谪和罢官。尽管如此,他仍然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建议。

二、文学成就:

1、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文学才华横溢,作品广泛涵盖了诗、词、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他的词作以豪放、真挚、清新的风格而著称,对后人影响深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水调歌头》《定风波》《赤壁赋》等。

2、苏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苏门六学士”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影响力持续传承至今。他在文学、政治、美食等领域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任务,他的作品和思想仍然受到广泛研究和欣赏。苏轼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他的词作和散文至今仍然为人传颂不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634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