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诸葛亮谓刘备曰:百姓岂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天下三分始有开端。
刘备深得民心,以群众为基础,广罗天下英才,最终实现其占地称王的目标。
无独有偶,在二战期间,德国闪击苏联,当德军进入熟苏联之后,苏联百姓的表现让德军诧异,眼睛都跌了一地。
望着手拿鸡蛋,怀揣大白馒头的苏联百姓,德军们一边吃着大葱卷饼,一边忙着迎接铺天盖地的鲜花,这时的德军在苏联人民的眼里,俨然成为了救世主,成了拯救他们脱离苦海的菩萨。
在德国闪击战元帅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中写到:“当地老百姓似乎很欢迎我们,他们送来了吃的鸡蛋、面包、牛奶,他们拦着我们,一定要我们吃完才肯放我们走,不过,好景不长,当我们将治理权交给帝国委员会后,那些人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这种景象就再也见不到了,我们也陷入了无休止的游击战中了”。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就是,德军攻占的这些地方,大都是沙俄时期占领的土地,在沙俄解体后,苏联成立,这些地区仍然处于他人的统治之下,所以,一直对苏联并不认同的这些地区就将德军看成是解放者,是使他们脱离被别人统治的救星。
另外,当年斯大林实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大清洗政策,数百万的苏联人面临着被流放、处决等危险,在白色恐怖之下,民怨沸腾。处于边陲之地的苏联地区就更加人心惶惶,而德军的进攻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解脱的可能,至少当时德军的行为还是比斯大林好太多。
这就不难想象,当苏联面临德军的进攻时,而百姓却胳膊肘向外拐的情景。当时的斯大林确实让失掉了民心,以至于出现了百姓将德军视为“王师”的情况。
4月26日,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主要突击集团都转向柏林的中心区。两个方面军用于强攻柏林的兵力达46万多人,各种口径的火炮1.4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多辆。两个方面军的4个坦克集团军都投入了强攻柏林的战斗。
和苏联红军的兵力相比,防守柏林城的德军要弱得多。其主力是在东线遭红军重创的德军第9集团军的6个师的残部,除此之外,还有1个党卫军警卫旅、10个炮兵营、1个强击炮兵旅、3个坦克歼击旅、6个反坦克炮兵营、1个高炮师,以及几十个国民突击队营和一些警察部队,加起来不足20万人。
虽然防守柏林市中心的德军兵力不算多,但柏林城天然的防御设施使柏林的抵抗能力不容低估。此时的柏林,座座房屋都变成了坚固的堡垒。临街建筑物的门窗都堵上了,只留下各种武器的射孔。柏林的大街小巷和交叉路口都处在斜射和侧射火力的控制之下。在这些建筑物中,德军不仅配置了机枪、冲锋枪和长柄反坦克火箭弹,而且还配置了20~5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为数不多的坦克被分散配置到重要的街区,隐藏在掩体之中。
4月26日,天刚透亮,苏联红军的几百架飞机和上万门大炮就开始对柏林进行疾风骤雨般的轰击。紧接着,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从四面八方对柏林发起全线总攻。刹那间,柏林城硝烟弥漫,飞机和坦克的轰鸣声、枪炮声以及红军战士冲锋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柏林城上空。
果不其然,柏林城内德军的抵抗格外地强,毫不逊色于泽洛高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进展都非常缓慢,尤其是坦克部队所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此时,柏林的广场和街道空无一人,德军都躲在建筑物里、房顶和地下室,坦克兵看不到德军,又无法进入建筑物里,成了德军反坦克手的活靶子。他们用燃烧瓶、长柄反坦克火箭弹拼命地袭击红军的坦克。
由于街道很狭窄,坦克无法展开冲击,只好排成长长的纵队向前推进,但不久就遇到了麻烦。先头的坦克被长柄火箭弹击中后起火燃烧,后面的坦克被堵住去路,也动弹不得。
显然再采用这种办法进攻,后果不堪设想。当朱可夫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下令坦克大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成数个小部队,与步兵、炮兵和工兵一同组成强击群和强击支队,逐个逐个地攻克德军的堡垒。
这一招非常奏效,红军坦克的损失大大减少了,而进攻速度却大大加快了。这个办法迅速在所有攻城部队中推广。
红军的强击群与德军逐座房屋逐个街道地争夺,越往市中心,德军的抵抗越顽强,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
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德关系
1933年12月起,苏维埃同盟积极背年夜英帝国以及法兰西第三共以及国倡议缔结一个独特避免纳粹德国侵犯扩大的地区性协议,以保证苏联的五年企图正在以及仄前提下的真施。到1934年6月,苏联以及法国便《西方条约》告竣草案。
随后经由过程1935年5月苏联以及法国签定的《苏法合作公约》以及取捷克斯洛伐克签定的《捷苏合作公约》,苏联当局以为外国已经经较为安定的扼造了纳粹德国的扩大。但1938年9月的慕僧乌集会,英法正在排挤苏联介入的条件下出售了捷克斯洛伐克,一下使患上苏联消耗得了正在欧洲年夜陆的保险保证。
1936年2月,西班牙年夜选将很多党发导人带进了西班牙第二共以及国的国民战线当局,但正在多少个月内,左翼军事政变收动了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
第二西班牙共以及国遭到国内上社会主义以及主义者和去自苏联取朱西哥的收援以及意愿军的收持;而佛朗哥发导的军事作乱构造西班牙少枪党武拆遭到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年夜利,葡萄牙萨推查专制当局的支援。内战最初具有更多收援的佛朗哥与患上内克服利。
伴着1939年8月苏联正在莫斯科取英法道判的决裂,同时德国政府忧虑堕入器材夹攻,果此积极发起对于苏以及解。
正在那种情形下苏联当局以及德国当局告竣了协定。苏联以及德国正在签定《苏德各不相犯公约》时皆把那个公约当作是百年大计,单圆皆没有疑任对于圆终极会恪守公约。便德国而行,那个公约的意思正在于避免堕入两线做战的场合排场,便苏联而行,那个公约的目标正在于争夺光阴为外国单独卷进和平做好筹办。
正在1939年9月1日第二次天下年夜战的欧美和平发作后,苏联当局入手下手主动扩大发土以应答大概的和平涉及。真际上苏联当局对于德国的企图充斥嫌疑,果此对于波兰寇紧线以东发土的吸收苏联圆里曲到1939年9月17日德军占据华沙之后才发兵止动。
苏联正在1939年以军事不雅面瞧待发土成绩,久时谦足于以及波罗的海国度和罗马僧亚保持必定中交闭系。苏联1939年仅有的保守举动即是打击芬兰,那一止为几是遭到苏芬闭系少期松张的影响。
德国圆里则自1939年9月1日以去力匆匆苏联发生以及英法的曲接抵触,果此重复敦促苏联实行《苏德各不相犯公约》中分别的权力局限。德国当局立场中的一个破例是坐陶宛的天位,依照苏德奥密协议,德国的权力局限本包含坐陶宛。
但伴着苏联于1939年9月19日占据了波兰战前侵犯的坐陶宛故皆维我纽斯,德国得往对于坐陶宛的道判筹马,退而供其次只有供苏联将坐陶宛德意志人迁徙到德国境内,而把坐陶宛河山划进苏联的权力局限。
当苏联打击芬兰时引起了德国料想中的英国以及法国对于苏联的激烈没有谦,以致于英法一度策动轰炸苏联的下减索天区并曲接派兵参与苏芬和平。因为芬兰战胜,英法与消了那一冒险企图。正在希特勒没有知没有觉中,把苏联拖进对于英法和平的时机散失了。
1940年6月18日,法国当局公布中断反抗,法国战争停止,苏联估计会少期化的欧美陆上和平停止。同时因为德军正在法国的军事止动中已受到宽重益得,苏联从直接的遭到参与和平的威逼,转为遭到有履历且复杂的德队的曲接军事威逼。
年夜受安慰的苏联敏捷合并了波罗的海天区并从罗马僧亚支回比萨推比亚天区。此时苏德闭系已经经转热,德国对于苏联闭系愈加热浓。如正在保减利亚帮助防务成绩上德国回绝了苏联的请求。
依据《苏德各不相犯公约》协定,苏联以及德国正在1939年至1941那三年内举行了年夜范围的商品商业。正在单圆商业中,德国供应给苏联的多为重产业产物,包含机床,吊车等产业举措措施,借有一全体军事产业产物,包含一艘半开工的希佩我水兵大将级重巡洋舰“吕佐妇”号(苏连接支后更名为彼患上罗巴甫洛妇斯克级重巡洋舰);
苏联供应给德国多为产业本料,包含煤油,食粮等。正在单圆商业中,德国所入口的一向小于其入口的,现实上,因为苏联所供应的多为本料,德圆以此为托言少期保持没有仄等互换,伴着光阴的推移,德国短苏联的货款愈来愈多。
至1941年6月22日和平发作为行,德国合计短了苏联24亿帝国马克的货款。用昔时的汇率换算,1好元年夜约可换333帝国马克,则德国约短苏联7000万好元摆布。正在商业中,苏联成了德国主要的煤油去源,1940年德国煤油年储蓄量的46%去自苏联。
苏联把年产量的21%入口到德国。德国取苏联的商业顺好扩充进一步招致德国急切试图开脱对于苏联的本料依附,而筹办以曲接打劫苏联发土的圆式谦足国际以及和平需要。
因为对于德国的愈加没有疑任,苏联入手下手追求正在欧洲年夜陆觅寻联盟者。1941年3月27日,全体下级军民以及彼患上二世果没有谦北斯推妇减进轴心国收动政变,建立新当局。
苏联当局坐即以及新北斯推妇当局道判,于1941年4月5日正在莫斯科签定《苏北友爱以及各不相犯公约》。但纳粹德国当局也敏捷反响,于次日以及其余轴心国成员收动进侵北斯推妇之战,敏捷占据了北斯推妇齐境。
1942年12月19日,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离斯大林格勒已不到40英里,21日,离城已不到30英里。夜晚时分,被围的德军第6集团军部队已能看到在大雪覆盖的草原的那一边,来救他们的援兵所发出的信号弹了。第6集团军这时如果从斯大林格勒向第4装甲集团军的前进阵地突围,应该说,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一意孤行、极端自负、只知进攻不知防御和撤退的希特勒,再一次禁止第6集团军突围。
12月21日,德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再次请求希特勒批准第6集团军突围,这次希特勒总算同意保卢斯的部队突围,但要以他们同时能守住斯大林格勒为前提条件。希特勒这种愚蠢的想法差不多把蔡茨勒给气疯了。
翌日晚,蔡茨勒再次请求希特勒批准第6集团军突围。蔡茨勒说:“这肯定是我们解救保卢斯20万大军的最后机会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但是,希特勒硬是一点儿也不肯让步。
这时,蔡茨勒把这个所谓堡垒的内部的真实的情况告诉他:士兵们饥饿不堪,沮丧至极,对最高统帅部已失去信心,伤员们得不到照顾而奄奄一息,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活活地被冻死。但希特勒长就一副铁石心肠,对所有这一切境况仍无动于衷。蔡茨勒的说服工作再次宣告失败。
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在正面和两翼遭到苏军官兵的顽强抵抗,再也无法越过这最后的30英里,打到斯大林格勒。霍特将军认为,尽管如此,如果第6集团军突围,他还是能够同它会师,然后两支部队便可以一起撤退至科捷尔尼科夫斯基。这至少能挽救20万德军的生命。这在12月21日~23日近几天内进行的话,或许能够成功。但如果再晚的话,便无济于事了。因为苏军这时已在更北面的地方开始进攻,威胁着曼施泰因的整个顿河集团军的左翼。12月22日夜间,曼施泰因打电话给霍特,要他按照即将颁发的完全不同的新命令行事。翌日新命令颁发,要求霍特立即停止向斯大林格勒推进,派遣他们率领的3个装甲师中的1个师到北面的顿河前线,他自己则率其余部队就地死守。德军为斯大林格勒解围的努力失败了。
楼主我来给你完美的回答下:
首先从政治上;苏联红军急需雪耻的民意,拿下纳粹的标注柏林是最具象征性的!
其次:从战略上,急速前进扩大影响范围是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为战后摆脱约束和孤立的筹码,并从相应的地域上获取资源,弥补战争中经济遭受的巨大损失!
最后:军事上,美国的核威慑已经成型。而德国也掌握着最全面和最先进的核技术。得到是必须的>
攻入柏林成了其的必然(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块骨头没有人想先开口)
西线盟军;政治上(以英美联军为主,并未承受失去家园的悲情,民意更希望能在小伤亡上获胜)所以以轰炸为主;陆军前进为辅!
战略上:美军拥有强力的经济和技术不会担心战后的弱势地位,拥有一支具有战火经验的军队,磨合各兵种间的配合是最需要的,以此能够更好的确保其霸主的位置(带有训练的目的)
最后,军事上盟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有现,只能利用优势的和数量的火力来压制德军。所以不具备急速前进的能力。
下面是攻克柏林的事迹:1945年春,苏军以3个方面军250万人的兵力进入德境。德军调集军队约100万人死守柏林,集中力量对付苏军。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率部投降。8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在柏林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整个战役,苏军共消灭德军93个师,俘获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损失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1220门和飞机527架。法西斯德国就此灭亡。
名称: 柏林会战
地点: 柏林
时间: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
参战方: 苏联,德国
结果: 苏联获胜,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参战方兵力: 苏军250万,德军约100万
伤亡情况: 苏军33万,德军48万
主要指挥官: 朱可夫,崔可夫,凯特尔,魏德林
实际上
进攻柏林的苏军伤亡是66万,德军48万。而且就损失的情形看苏军损失远超德军。以致后期每前进一步都是困难无比的,直到德国投降。被盟军捡了个大便宜
有点像霸王决战秦军主力和精锐,而刘邦轻取战果
美国人看到立即嘉奖最高指挥官蒙哥马利
1945年5月3日,盟军司令蒙哥马利在德国卢内堡接受纳粹德国的投降。苏军拒绝德国的投降后,德国重新进行受降仪式向苏军朱可夫投降
这就是真正的原因!(盟军都同情苏共的士兵)
进攻柏林市区的战况非常惨烈10个苏军只有3个是完好的活着站在柏林首府上!
苏军失去得太多了
德军自1941年6月入侵苏联至1943年初,已经损失了200万以上的兵员。除了历年的征补外,希特勒在1943年1月13日又发布了“防卫第三帝国”的总动员令,其中把男子征召的范围定在16~65岁。这样,德军此刻仍然能在东线保有198个师。虽然素质不如往昔,但是其整体实力仍旧不可轻视。只是军备的生产一直赶不上作战的损耗,从而严重影响了德军的战斗力。例如1943年1月时,东线全部18个装甲师竟然只有495辆坦克可用,其困境可想而知。
与德军形成对照的是,苏军方面自从斯大林格勒大胜后,利用潮水般的猛攻解放了许多城市,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兵源。同时,苏联庞大的工业能力也源源不断地供给前线军备。更值得注意的是,苏军4-34坦克的出现使德军也渐渐丧失了武器上的优势。这样,德军便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面对东线的严峻态势,转任南方集团军司令的曼斯坦因,向希特勒提出了两种选择:其一是放弃邓尼茨河附近的土地以引诱苏军深入,待苏军战斗力衰竭后再予以反击;其二是乘苏军尚未完成攻势准备前先行发动攻击,借助大规模的包围及歼灭战重创苏军。然而,不论是“先攻”或者“后攻”,对曼斯坦因而言,充其量不过是在东线上造成一个和局罢了。
对兼任陆军总司令的希特勒来说,东线的攻守问题不仅仅是个战略问题,更是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斯大林格勒大败之后,轴心国之间隐隐产生了一些动摇。希特勒认为,若采取“后攻”,不仅将被迫放弃无数德军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广大的土地及资源,更会对巴尔干半岛上的轴心国家产生不良的印象。唯有采取主动攻势才能重新巩固“德军无敌”的神话,以加强各盟国的向心力。而且此时土耳其的问题也很棘手,同盟国及轴心国都想争取土耳其加盟,德军势必要在东线有所表现。凡此种种因素,迫使希特勒作出了“先攻”的决定,而库尔斯克战线的突出部分正是攻击的最佳目标。
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一直苦恼不已的希特勒决定先发制人,以库尔斯克为突破口,发起新一轮攻势,歼灭苏军主力兵团,保住奥寥尔突出部,为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进一步东进创造有利条件。希特勒为此将集中50个陆军师,共90万人、2000多辆坦克。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准备苏军岂会视而不见?他们通过有效的情报侦察,对希特勒的企图了如指掌。统帅部决定后发制人,先在库尔斯克地域以坚强的防御作战拖垮进攻之敌,尔后发起反攻,回兵削掉奥廖尔突出部。他们在该地域投入了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共130万人,坦克也达近3000辆,另有草原方面军的强大预备队作后援。
1943年4月15日,德军开始拟定第6号作战行动。由中央集团军及南方集团军对库尔斯克一带的突出部分实施南北夹击,企图包围并歼灭其间的大量苏军。依照曼斯坦因的计划,攻势应当在5月初融雪期结束后发动,只要苏军整补还未完成,德军便有可能重演1941年的大胜。但是许多的因素使得攻击发起日一延再延,结果白白地延误了大好战机。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坦克数量的不足,重坦克更是如此。德军入侵苏联初期虽然在坦克数量上居于劣势,但是仍能靠优秀的乘员以及新式坦克打败苏联。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苏军在1941年底又研制出了新型T-34型坦克,这种坦克无论在火力、防护力还是机动力方面都比德国坦克优秀。因此,德军对新型坦克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
为此,德军也研制开发了新型豹式坦克以及虎式坦克。其中虎式坦克是搭载88毫米反坦克炮的重装甲坦克,深得希特勒的厚爱。希特勒甚至认为一个虎式坦克营即抵得一个坦克师的战斗力,因此坚持要等到拥有足够的数量时才能发动攻击。然而此时虎式和豹式坦克的月产量不过各只有25辆而已。
不过这种窘状很快便得到改善,1943年2月,德军“装甲部队之父”古德里安将军出任德军装甲兵总监,肩负起重建装甲部队的任务。另外,修贝亚接任军需部长,统一并强化了德国的军需生产。由于这两人不断努力,德军装甲部队又渐渐恢复了元气。
另外,1943年5月,北非的25万轴心军向英美盟军投降,这对希特勒而言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在扫清非洲障碍后,英美联军极可能在近期内进攻意大利,这也是个潜在的威胁。在东部前线,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出苏军已经加强了库尔斯克一带的兵力。德军的攻势越往后延,苏军的防御工事就越坚固。况且此时苏联正以每月近千辆的速度生产T-34型坦克。德军担任北面主攻的第9军团指挥官摩德尔不得不一再请求增加部队,以面对越来越强的苏军。
这许多因素使得希特勒一再延后攻击发起日,直到7月初,德军才算完成攻击准备,而曼斯坦因原本计划的时机早已不存在了。
与德军一筹莫展的境况相比,苏军也强不到哪儿去。在红军最高指挥部内,斯大林和以朱可夫为首的将军们也面临着“先攻”或“后攻”的抉择。然而他们借助于“露西”间谍网的帮助,准确而迅速地作出了决定。
“露西”是鲁道夫·李斯特的匿名。他在第一次大战时即加入德军,但他却是个彻底反纳粹的人。纳粹兴起后,李斯特偷偷组织了10名反纳粹的军官,这10人都留在战后的国防军中,其中5人升至将官。8人任职于国防军最高司令部,另2人任职于德国空军。李斯特本人则住在瑞士,随时将手下得到的情报传到苏联,这些情报后来果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连李斯特自己也始料不及。
早在1943年4月,“露西”即对红军提出了警告:德军将在泥泞期结束后立即发动夏季攻势,而库尔斯克的突出部正是德军的攻击目标。由于情报周全,再加上希特勒一再延后开战日期,苏军遂得以从容布置防御阵地,静待着德军的攻击。
对垒双方都深谙空中支援之道,为此都投下了血本。德国空军集结了2000余架飞机,占苏德战场的70%。其中13个大队专门从本土和法国、挪威调来,这当中不乏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包括曾击落近千架敌机的第3战斗联队、第52战斗联队,以及俯冲轰炸航空兵主力——曾在波兰参与维卢尼大屠杀、在海上击沉苏联“玛拉塔”号战列舰的第2俯冲轰炸联队。苏军的投入也并不逊色,他们投入了中央方面军空军第16集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空军第2集团军、西南方面军空军第17集团军和远程航空兵主力兵团,共有飞机3100架,兵力数量远远优于德军。苏军的主力战斗机是雅克-3、雅克-9和拉-5,性能与德国最新型的Me-109G和FW-190A大体相当,特别是拉-5H型属最新改进型,首次投入战场。该型飞机发动机1850马力,比一般战斗机高出80马力,机动性好,坚固耐用。
苏军在库尔斯克一带共集结了130万名士兵、超过2万门的火炮和3500辆坦克,它们分属北边洛克索夫斯基指挥的中央方面军以及南边瓦图丁指挥的佛洛尼兹方面军。另外它的北面有帕波夫指挥的白扬斯克方面军,南边是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其后的预备队则是可涅夫指挥的斯帝普方面军。这些兵力合在一起,总数超过200万,坦克更多达5000辆。
苏军把这项行动取名为“库图佐夫作战”。苏军在德军可能进攻的方向,以层层的地雷、铁丝网、碉堡及战壕构成一个巨大的防御阵地。据估计,平均每公里正面埋下了1500枚以上的反坦克地雷以及无数的人员杀伤雷。其密度是莫斯科防御战的6倍,斯大林格勒会战的4倍。
与此同时,苏军一道道的壕沟及反坦克阵地也布满了库尔斯克地区。光是中央方面军即挖了大约54公里的战壕。每个阵地有3~5门重型反坦克炮、2~5门迫击炮,并有交通壕互相连结。苏军将许多反坦克炮放在改装的农舍中,前线的坦克也开进坦克壕中,仅露出炮塔射击。这种阵地战准备的规模之大,也是历次战争中罕见的。
为了防御德国空军的攻击,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内集结了9个防炮师、40个防空团、17个防空营,甚至还有10列防空装甲列车。
在苏军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同时,德军至7月初也已完成所有的攻势准备:担任北面夹击任务的是克鲁格指挥的中央集团军,下辖第2装甲军团及第9军团,担任主攻的第9军团由摩德尔指挥,辖有6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师及十多个步兵师。大约有960辆坦克、2400门火炮,第2装甲军团则防守奥廖尔突出部以掩护第9军的侧翼。
伴着俄罗斯平原的暖风阵阵吹来,数千辆坦克和数千架飞机齐聚库尔斯克地域,一场规模空前的空地大血战即将拉开帷幕。
北线的战斗首先在空中打响。还在双方筹备战事阶段,双方空军就竞相以对方航空兵为主要目标展开了一场对攻战,目的都是为即将打响的大决战作准备。
1943年5月6日,苏联空军首先发起空中进攻战役,连续4天猛烈地轰炸库尔斯克及其毗邻地区的德军26个机场,出动飞机总数高达1392架次,在机场上击毁德机373架,击伤51架,令惯于突击敌方机场的德国空军饱尝了被别人攻击之苦。5月8日开始,苏军又进行了第二次空中进攻战役,继续猛轰德军机场,出动规模竟达到了3360架次。在突击机场的同时,苏联空军还对战区内和敌纵深交通线、仓库、通信指挥中心施加了猛烈打击。
德军也出动大批飞机对苏军机场和铁路线进行突然轰炸。6月2日,德军287架轰炸机在战斗机掩护下,分多批扑向库尔斯克铁路枢纽,苏军起飞386架歼击机拦截,经过数小时空中对攻,一举击落德军第一梯队轰炸机58架。但德军后续梯队的160架轰炸机乘机突入了库尔斯克,对铁路枢纽投下了数十吨炸弹,致使苏军铁路运输中断了12小时。此役德军总共损失飞机145架,苏军损失则少得多。
苏军这两次空中进攻战役,使德军航空力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改善了空中力量对比,为即将打响的大决战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库尔斯克南,德军的实力也不弱。在那里,主攻的第4装甲军团由霍斯指挥,辖有5个装甲师、1个机机械化师及5个步兵师。右侧是肯夫指挥的肯夫军团,包含3个装甲师及3个步兵师,士兵总数也有20万之众,拥有坦克1500辆。
加上全线的防御及支援兵力,德军在库尔斯克一共投入了90万名士兵、2700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以及1万门火炮。其全部兵力占德军总兵力的1/3强。
当大进攻进入倒计时阶段时,双方的空军都加紧展开了侦察工作。7月2日,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总统大本营中召见德军的高级将领及主要的前线指挥官。由于德军攻势延后,侦察得到的种种迹象都显示苏军已经增强了兵力,德军已经不可能再有奇袭的优势。曼斯坦因最初原本倾向“后攻”方案,后来虽然勉强同意采取“先攻”,但拖到此时,情势已经改观了。在一番分析比较后,希特勒最后下令:7月5日凌晨3时30分展开强击。
苏军代理最高指挥官朱可夫及参谋总长瓦西列夫斯基在综合各项侦察情报后,于7月2日对各地守军提出警告。他指出德军可能在7月3日至6日展开攻击,要求各地军队严加戒备。
到了7月4日晚上,苏联中央方面军的侦察部队发现前线的德军工兵正在清除前线的地雷带,便派兵追歼。双方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后,苏军带回一名德军俘虏。该俘虏属于德军第6步兵师的工兵营,他透露说:德国将于翌日凌晨3时30分发动攻击,各部队已进入战斗位置等等。有了这些情报后,苏军将领们对战局更加有把握了。
7月5日凌晨3时25分,就在德军准备猛攻之际,一颗颗重型炮弹突然从天而降,砸向德军阵地。紧接着,苏联空军也一齐冲向德军前线机场,只几分钟便炸毁德机60余架。幸亏一些德战斗机部队反应敏捷,紧急升空,遏制了苏机的攻势,停放在各机场上的大批轰炸机才未遭到更大损失。但它们发起进攻的时间却被迫推迟。早上5时30分,稳住阵脚的德军才分别从北面的奥寥尔和南面的别耳哥罗德发起了南北对进攻势,早有防备的苏军地面部队立即展开了顽强阻击。
德国空军为了给接下来的坦克部队前进铺平道路,在南北两路的进攻方向上均投入了大量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强击机。同时还派出大批战斗机为轰炸机和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苏联空军也针锋相对,派出大批歼击机争夺制空权,拦截来袭之敌,同时以轰炸机、强击机猛轰敌地面部队。双方在地面战场均投入了上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双方空军均拿出反坦克杀手锏。苏军强击机配备了一种新式反坦克聚能炸弹,它重约25公斤,能击穿德军最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德军则使用了两种专用反坦克攻击机,一种是改装了的HS-129B2强击机,它发射的穿甲弹由钨合金包覆弹头,能穿透数十毫米厚的坦克装甲;另一种是JU-87G型飞机,摧毁力更大。这两种飞机均在1942年下半年研制成功,属世界第一批专用反坦克攻击机,德军用它们组建了若干个反坦克攻击大队,指望它们能在这次行动中一显身手。
激烈的战斗在空中和地面同时铺开。双方的歼击机与歼击机之间、歼击机与轰炸机之间、轰炸机与坦克之间展开了天昏地暗的大混战。空战、空袭、反空袭交替进行,直杀得库尔斯克地域烈焰翻卷不休,浓烟遮天蔽日。
二战苏军C-13号潜艇:单次击杀近万人,引发巨大争议
在苏德战争中,我们一般都聚焦在双方的坦克大战上,其实在辽阔的北大西洋,苏军的战舰潜艇和德军潜艇之间也发生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苏军和德军这俩在海军上都有点先天不足,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相比德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臭名昭著的“U”型潜艇,苏军的潜艇实战效果非常有限。波罗的海舰队虽然拥有200多艘潜艇,但在二战中表现平平,苏军虽然击沉了一百多艘敌舰,但自己也损失了110艘,要说二战期间苏军潜艇最广为人知的战绩,那还是苏军的C-13号潜艇,它击沉了德意志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训练舰。
这次战绩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其中还有不**女和儿童,因而产生了巨大的争议。C-13号潜艇隶属于苏军C级中型潜艇,潜艇的排水量为780吨,主力武器是6个533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一次可以携带12枚鱼雷。此外,潜艇上还有一门100毫米炮,以及一门45毫米高炮。潜艇内乘员编制为45人,可以一次在水下滞留3天。
这样的潜艇配置,在二战期间其实并不算出色。二战期间,C-13号潜艇一直执行单艇游猎的任务,在波兰和德意志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徘徊,发现敌军战舰就开火。果然,C-13号潜艇等到了自己的大猎物,它就是是德军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训练舰。
这艘训练舰的排水量为25吨,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游轮。船上各种设施应有尽有,而“威廉·古斯特洛夫”这个名字,其实是阿道夫的挚友。二战期间,有上百位德军潜艇艇长和上千名艇员都曾在它上面训练过,可谓一个货真价实的狼窝。
此时是1945年初,德意志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训练舰得到了一个任务,那就是从波兰运回德意志的难民和军属。这艘船的标准载重不过1800人,但当船上却有上万名德意志人,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
当时,这片海域在德军的掌控下,所以“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训练舰对自己的安全非常自信。只安排了鱼雷艇进行护航,而且夜间航行也灯火通明,明显就是找死的节奏。C-13号潜艇找准机会,对它发射了4枚重磅鱼雷,3枚鱼雷命中目标,这对于“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训练舰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它很快就沉没了。据战后统计,此次袭击共造成了9343人遇难。
这是对德军潜艇“无限制潜艇战”的回击,但一次袭击造成了如此众多无辜平民的身亡,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对“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训练舰的攻击,引起了一系列争议。但在德军击沉的3500艘民用船只比起来,这其实算不了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