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和李小二是没有多少感情的萍水相交,是因为林冲见李小二生活困难,当时偷了店主任的财产,被店主发现之后要送官府,这时候作为顾客,林冲出手相助,不但帮他说了话,让店主放李小二一马,而且自己拿钱赔偿店主的损失。
所以李小二在沧州见到被发配过来的林冲时,就会屡次提到:“自从得到恩人救助,赍发小人”。可见此次帮助,对李小二有多么重要。
但事情还没完,由于有了这样的偷盗前科,所以东京各个酒店都将李小二列入了黑名单,纷纷不予以录用,这样一来等于是堵死了李小二再就业的路径。
这个时候,林冲再次出马。他再次拿了点钱出来,让李小二去投奔亲朋,正是在林冲的帮助下,李小二才得以辗转到了沧州,经营了一家自己的小店。
由此不难看出,林冲天性本善,对人真诚而有救扶之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水浒传》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历程。
2。赏析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赏析: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
3 。“和谐社会”“民生社会”的经典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林冲性格的。
难点:认识林冲性格质变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好汉歌》音频、视频(同学跟唱,调动情绪/孕育正直忠诚的人生态度)。
2。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第七集《风雪山神庙》视频(帮助熟悉文本,引入情境,建议自习课处理)
3。讲述:
作品介绍:《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 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作品充分表现了人民性: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感知文本,整体把握
1。字音、字形
赍发 亲眷 玷辱 酒馔 央浼
尴尬 髭须 提防 仓廒 剜肉
2。词语理解
赍发 刺配 彤云 推故 央浼
衙内 主张 消耗 干碍陪话
3。速读课文,复述课文情节,根据平时经验(收看电视、阅读原作等)进行扩展。
4。梳理情节结构(中心突破法、由果探因法)
交流、讨论。提示:
沧州遇故知
买刀寻仇敌
接管草料场
雪夜刃仇人
三、学生活动
回归课文,分组发现探寻林冲性格特点的语言材料。
四、探究林冲性格
教师口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情节是性格发展的历史。
(一)活动目标:学生交流前一节课成果即“表现林冲性格的语言材料”。
课堂激活1 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我们从言语中能够看出林冲具备犯上作乱的性格吗?
点拨备用:
(1)东京救小二(看顾 主张陪话 赔 赍发)/(探讨角度:小二身份;人物关系)
人物性格:侠义心肠 扶危济困 同情百姓
(2)人物对话(恶 生事 官司/罪囚 玷辱)
情节拓展:烧香竟招祸 诱入白虎堂 刺配沧州道 遇险野猪林 火烧草料场
人物性格: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 软弱天真 体恤别人
课堂激活2 研读文本P。54“林冲听了,大惊道……林冲自心下慢了。”探讨:林冲性格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有何特点?
点拨备用:语言描写——休要撞见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行动描写——买 寻、寻、寻(寻了三五日)
人物性格:耿直 磊落 血性
课堂激活3 研读文本第8段,品味林冲性格特征。
点拨角度:环境 心理 细节 行为
人物性格:随遇而安 心细如发 麻痹大意
(二)活动目标:探究林冲性格质变的社会意义。
课堂激活4 远离东京,刺配沧州,林冲一心想服满刑期与家人团聚,却为何发生了杀人报仇,上梁山的变化?
分析切入:
(1)酒店密谋陷害(间接描写)
(2)山神庙听自供(直接描写)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林冲醒悟了,高俅给他的“家破”还不够,必须“人亡”。他只有唯一的一条路:死路。至此他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3)社会关系梳理与拓展:
性格意义揭示:
(1)林冲性格质变是“逼”出来的。说透了就是官逼 民反。
(2)认清楚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 败。林冲这种有一定地位、家庭美满、性格软弱之人都被逼上梁山,可见封建统治队阶级残害人民的残酷狠毒。我们认清楚了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的必然性。
五、分析景物描写作用
课堂激活5 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点拨: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课堂激活6 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陆虞侯踌躇满志,林冲怒火中烧。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提升拓展
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大学周先慎教授的《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视频。
课后习题
1。完成课后习题。
2。课外网络查阅周先慎教授的《简笔与繁笔》,品味《水浒传》的语言功力。
书中关于李小二的笔墨不少,他对情节也很有推动作用,这在酒保中算是比较少见的。陆虞侯请差拨和管营商量解决林冲,恰恰是在李小二的店里进行的。李小二将情况向林冲做了汇报。此间一段文笔很能体现李小二夫妻的谨小慎微的心态。不过终归说来,李小二的出现,是为了突出林冲的,李小二的形象还是显得淡薄。
林冲到沧州后路遇李小二,反映了他同社会下层人物的联系,表现了他扶弱救困的侠义气概和正直忠厚的性格。他到沧州后,因有柴进的书信钱财照顾,没吃什么苦头;又碰到李小二夫妇,得到了一些温暖。因此,尽管他明明知道是高俅“生事陷害”,使自己无辜“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他也只是担心“未知久后如何”,并未作进一步的打算,甚至还自认是“罪囚”,“恐怕玷辱”李小二夫妻两个。不过,林冲毕竟是个正直刚强的人物,在他的灵魂深处潜伏着反抗因素,正如李小二所说,“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因此,当李小二向他报信的时候,他一眼识破了陆虞候的阴谋,明确地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这就激起了复仇的怒火,决心叫仇敌“骨肉为泥”。他不顾李小二的劝阻,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遍寻陆谦,足见其复仇心切,说明他在统治阶级的迫害下,反抗性有了增强。但当“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刚燃烧起来的复仇怒火又冷了下去。管营拨他去守草料场,一方面他能将此事与几天前陆谦的神秘出现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说明他对陆谦是有怀疑、有警惕的;但另一方面,他仍然听从安排到了草料场,并且随遇而安,打算“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那四下里崩坏了的草屋,准备长期居住。沽酒途中行经山神庙,他又祈求“神明庇佑”。正当高俅对他的迫害步步进逼、他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他却仍然抱着幻想,一厢情愿地尽往好处想,没有反抗的意图。这时,在他心里,杀人复仇的念头又退后了一步,苟安妥协的想法又占了上风。
望采纳
小说作为最具可读性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历年来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板块中,是常常令考生无所适从的阅渎文本,其中原因不乏考生不了解小说阅读的方式方法,缺乏鉴赏技法的训练,因此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五教材第一单元小说文本教学时,笔者先以教材文本为范例,每一课时设立一个教学要点,力求学生一课一得,接着又进行课外文本延伸阅读,强化阅读技巧的细节引领,效果出新,心得如下。
一、切入一点,深入探究
笔者选择《水浒传》节选文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教学范例, 教学设计 为三个课时,依次设立教学重点为:情节梳理、人物分析与手法探究。
第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熟悉文本内容的前提下,以梳理情节,抓住高潮为教学中心,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解读文题。明确来龙去脉;2整体感知,梳理情节思路;3品读冲突,抓住高潮所在。
学生了解《水浒传》的情况并不乐观,有的同学甚至不知道有关的基本文学常识,对于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情节设置更是所知甚少,因此在课堂上,我先是抛出一个问题“你对《水浒传》了解多少”以明确学情,在此环节中,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涉及一些经典人物和经典情节时,更是踊跃,接着师生互动解读文题,引领学生从课题中筛选信息并揣度侮息,从而明确课文主人公及其所处特定的环境,再通过相关资料了解文本前后情节,然后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进行情节梳理,并给学生两点提示:
1可以林冲行踪为线。看林冲到何地遇何人行何事。2可以陆谦伎俩为线,看陆谦如何步步陷害林冲。
学生在梳理文本过程中很快发现文本的双线结构,并注意到情节的起伏与波澜,然后布置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文本情节安排前后有什么勾连注意铺垫和照应关系。文本情节高潮你认为在哪一节为什么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是明确文本结构,为后来的人物及环境分析做好铺垫,本课时难度不高,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从纷繁的情节中整体感知不同阶段的板块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学会圈点勾画每一节的关键词句,以提高结构分段的效率。
第二课时,以分析林冲形象为教学重点,教学之初先以金圣叹评《水浒》人物性格的语录和林冲题诗为铺垫,尤其强调学生理解金圣叹所言“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的意义所在,然后根据文本情节发展的顺序设计了四个讨论题目:1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思想状况2林冲无辜受害,刺配沧州,不想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得知阴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3,当林冲并不知道看守草料场缘由何来,这时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4草料场火起,亲耳听闻贼人想置自己于死地时,林冲是什么态度此时他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借此让学生通过文本中对人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描写来提炼归纳人物形象特征,以明确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曲折过程,接着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认识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的意义,并特意强调在分析时要结合人物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经历等方面因素,最后学生明确了林冲形象与《水浒》的主题的紧密关联,认识到“有人在一种极复杂的特定情况下,他会背叛自己的阶级,被逼迫着反戈一击。林冲由最初的忍辱偷生,苟且妥协,委曲求全到最终手刃仇敌,逼上梁山的经历,正可见当时社会黑暗与不公的现实于人无尽的逼迫,不但体现了作品的主题,而且成就了林冲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二课时在对人物形象分析的过程中,我强调了学生对人物的个性化解读的可贵,因此课下布置学生写一篇探讨林冲形象的文学小评论,学生因为课上认识充分,便不再畏难课下的写作。
第三课时。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艺术手法为教学重点。主要关注三种手法的运用:风雪描写的作用、伏笔的巧妙、细节的魅力。在让学生寻找文本伏笔情节的过程中,学生开始不知从何找起,到后来屡有发现,学习的热情顿增,而且学生的某些新发现体现了他们的细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令人欣喜。例如有学生发现林冲随身带的酒葫芦和被子的前后照应,复仇前须臾不离,打算长久之计,复仇后却全都抛弃,可见英雄走投无路之后终于走上反抗道路的决绝之意。,这一处伏笔的发现与解析是学生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证明。
另外,在第三课时对文本细节的赏读中,我特意强调学生尝试文学评批的鉴赏方法,并自作第二段细节评批为例,,文中陆谦及其随从出场,连用两个“闪”字,先是“_一个人闪将进来”,后是“又一人闪人来”,两个“闪”字。即将二人鬼祟模样尽现,进门就“将出银子”,并嘱小二“不必要问’’,再次表明所为乃见不得人勾当,等到客来,又嘱“不叫,你休来”,反常之举,更加令|人生出疑惑,为下文小二揣测其“来得不尴尬。伏笔。另又细细嘱托小二邀请管营、差拨的话,且特意强调“专等”二字,将陆谦施诡计又恐走漏风声的急切与慎重表现在冷静的叙述间,接着又细细铺排三人到齐饮酒相识的繁琐细节,所以铺垫十分,正可见所谋事关重大,而小二貌似殷勤懵懂i。其实暗藏机敏,察言观色,不由令人感叹市井之人自有世故,不是此等小二,林冲何来信息可寻所以,小二卑微,却是英雄恩客!而文段字字用心,无一闲笔。因为例子是直观的,所以学生也就不再以文学批评为神秘。他们的批评练习得以顺利进行。
以上三个课时都是以教材文本为赏读对象、,力求每课时切入一点,深入探究,让学生在三课时学习完毕,回顾所学所练,有一条完整的赏读脉络,不至于再读文本无从下手。
二、明确方法,延伸阅读
在教材文本赏读过后,我先是分项梳理了小说阅读的几点方法策略,然后以课外的两篇小说文本为例让学生作延伸阅读。
我选择了一篇2008年高考安徽卷小说文本,一篇含风雪描写的小说文本,阅读环节如下:1运用课内所学赏读步骤,自读文本,作整体感知;2学生互动探讨文本主题;3学生提出自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4师生互动共读文本,教师点拨,学生发现,解决疑惑;5学生答题;6教师点拨答题技巧,形成规范表述。
在延伸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有两个现象引起我的反思:第一,学生质疑,促使教师注意到许多未曾关注的小说细节,而恰是这些细节是解读文本的最佳途径。因此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去探究文本,而且可使学生产生自主阅读的成就感,并可教学相长。第二,师生共读环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而是以学生的发现为引领,从而使教学跳出预设的窠臼,促进课堂新鲜的生成,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这是教与学角色重置的体现,也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践,这样的过程中,教与学都令人愉悦。
由于高考应试的特点及需求,许多师生轻视教材文本学习,甚至会认为为教材没用,还不如多做题,但是我们的教材文本都是编者精心选定编排,无论思想形式都具有示范性,所以用好教材文本,作课外阅读延伸的范例_"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然后在课下阅读中学以致用,其实于高考应试也不无裨益。
(作者单位河北黄骅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张煜)
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由于冒犯了“高太才落得如此。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
陆谦、富安来到沧州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 (1)复仇的念头已经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2)危在旦夕,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陆虞侯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林冲性格的转变,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这就是林冲这个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选段中叙写了林冲与李小二的短暂交往,但林冲的性格在这段短暂的交往中得到了立体而鲜明的刻画。本文拟就此作一番简要的分析,并兼谈小说人物性格的挖掘方法。一、林冲的性格在他对人、对事的态度中选文从林冲在牢城营前闲走时偶遇酒生儿李小二写起,在写两人见面寒暄之前,先交代李小二其人,这里用到的是插叙手法。这段插叙是从介绍李小二的角度来写的,而对刻画林冲性格来说,则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也是从人物对人、对事的态度的角度入手的。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这个事件,让林冲遇上了,他是怎么看,怎么做的呢?在旁人看来,是李小二活该,一般人要么幸灾乐祸,旁观看热闹,要么漠不关心,避而远之。稍有同情心者,或者帮腔说两句好话,或者惋惜地唉叹一声。而林冲遇上了此事,想到的是事息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主张陪话”“免送官司”,对李小二,不但“与他赔了些钱财”,让他脱免得救,而且“赍发他盘缠”,离开“安不得身”的东京。在这个事件中,林冲表现出来的是对弱小者的同情、救人于危难的担当、主动赔话赔钱的正直、舍财救人的慷慨与替弱小者日后生活着想的真诚。二、林冲的性格在他自身的言行中对于李小二“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的发问,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到此遇见。”从刻画林冲性格来说,这里是人物对人、对事的态度的角度,是直接描写人物自身言行的方法。“指着脸”是林冲的动作,后面的三句话是林冲的语言。林冲被发配沧州之前,脸上被刺了字,即被打了金印。从林冲的动作、语言看,他对高太尉设计诬陷他这件事的态度如何呢?“指着脸”对李小二解说,表明林冲已是心态平和地接受了罪囚身份,他明知是高太尉“生事陷害”,使自己“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尽管心有不甘,极力为自己申辩过,但在高太尉的强权面前,他选择了曲从忍耐。“因恶了高太尉”中的“恶了”居然承认自己有过失了,是自己有得罪高太尉的地方,导致高太尉的不满与惩罚;尤其是“高太尉”的称呼,居然没有愤恨,还是以职务尊称高俅。“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一句,虽有对未来的茫然,但俨然安于命运的安排,接受牢城营管营差遣。林冲对高俅陷害自己的态度,他此处的言行表现,刻画出他委曲求全、软弱忍让的性格,也是他心存幻想,期待日后获得重用的心理使然。林冲对曾是自己最为要好的同僚陆虞候说过“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陆虞候也对林冲说过“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当时的林冲确实是被高俅看重的,当高俅得知干儿子高衙内为林冲的老婆着迷,精神憔悴,若不害了林冲性命,让他老婆和衙内在一处,已定送了衙内性命,高俅颇有些为难地“寻思”道:“如此因为他浑家,怎地害他?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这从侧面印证高俅比较看重林冲,林冲怀才不遇,却对高俅日后重用自己抱有幻想,因而委曲求全,苟且隐忍。当然,林冲对李小二的此番言行,将自己的遭遇与心理和盘托出,无所隐瞒,不作掩饰,表现出他的为人厚道,诚实待人。在与李小二的交往中,以人物自身的言行刻画性格的还有十分精彩的一处,那就是李小二将东京来的尴尬人在他店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的情况告诉了林冲。林冲得知“差拨口里讷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差拨还说“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之后,他问清楚了来人中有要害他的陆虞候,当下“大惊”,脱口大骂:“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骨肉为泥!”李小二劝他不住,林冲“大怒”离去,“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里有林冲“大惊”“大怒”的神态,有愤恨的语言,更有买刀寻仇的动作,面对曾经的好友陆虞候先是欺骗自己,而后陷害自己,现在居然追杀自己,林冲此番惊怒的言行表现出一个血性男儿的必然反应,痛恨背叛友情的小人,有仇必报,哪怕豁出命去,也要手刃仇人而后快,林冲急性刚烈的性格得以鲜活呈现。三、林冲的性格在他与李小二的关系中“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面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选文第二段开始写李小二夫妻与林冲的交往了,这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刻画林冲的性格。一边是李小二夫妻因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所以欢喜不已;一边是林冲有些顾虑:“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口。”一边是李小二毫不在意,坚持让林冲“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热情管待林冲酒食,“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一边是林冲过意不去,“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银”。从李小二的角度看,他是知恩_报,视林冲为亲人,真心管待孝顺林冲;从林冲的角度看,他昔日救助李小二,并不图回报,他先是自称“罪囚”,担心“玷辱”对方,而在对方真心管待自己之后,“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银”,表明林冲心地善良,落难时刻依然为他人着想,不愿给别人添麻烦,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
教学重点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媒体设计: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学法指导
本文所写故事比较复杂,情节发展波澜起伏,把握情节时可采取“中心突破法”,先明确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再回头看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介绍施耐庵和《水浒》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二、写作思路
(一)引子:林冲“闲走间”邂逅了故人李小二。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在情节中的地位具有引子的作用。
随着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进入李小二开设的酒店,“风雪山神庙”的情节正式开始了。
(二)发展:“林冲走将入店里来”,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李小二“有些要紧话说”,“请林冲到里面坐下”,使得林冲满腹狐疑。继之,李小二告知事情原委,二人核对来者相貌,证实来者确是陆谦。
(三)高潮:下面进入隆冬季节,大雪纷飞的环境描写,为高潮的出现勾画了气象森寒的背景。高潮部分由这样几个层次组成:老军交差,市井沽酒,投宿破庙,草场失火,怒杀仇人。草料场的一把火,烧起了他心头的万丈怒火;仇人间的一席对话,驱散了他胸中的软弱怯懦。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他不犹豫,不彷徨,不幻想,手挺花枪,冲出庙门,高潮正式出现了。
(四)收束:在处死三人后,林冲“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这是情节的结局。在高潮形成之后,马上给以简截了当的收束。
三、分析林冲的性格
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1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提问: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4提问: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5提问: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四、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提问: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举例: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五、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你要的绝对有
·······························
说行天下
都说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
快来一起分享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