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苏轼《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 》解析

求苏轼《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 》解析,第1张

苏轼《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 》就是关于沐浴的诗。

解析:

沐浴的本义就是洗澡,与今义相同。用古代话来说就是濯发洗身。

一是蒙受;受润泽。

二是比喻沉浸在另外的环境中。

供参考。

1 苏轼文言文翻译

这句话是苏轼在阐述自己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的观点时所说的。

这种文学创作水平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也许只有大文豪东坡先生才能,才敢出此语。译文:探求事物的精妙之处,就像击打捕捉清风和影子般飘渺,能够让事物形象在心中清晰明了的人,大概在千万人中也遇不到一个,更何况能通过语言和行为来使事物形象清晰明了?这便是苏轼所追求的“词达”的文章写作境界,讲求文章通俗易懂,反对艰深刻薄、华而不实的文风。

这句话阐释了苏东坡对于文章风格的追求,同时这种追求满足了当时古文运动中“文以载道”的具体要求。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对这段话也有引用。

并认为这种平坦通俗,平中见奇的艺术风格追求恰恰是苏东坡文章千古流传的精妙之处。他说作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

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

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

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做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词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

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

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便能不求而自至,此处所谓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

具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致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了。

2 东坡逸事 古文翻译

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有一个百姓前来诉苦,说卖扇子的人欠了自己两万银子,便抓来了那个卖扇子的人,卖扇子的悲伤地说:“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严寒,有扇子又卖不出去,不是(我)不肯偿还债务。”苏轼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过来,便拿起桌上的办案时所用的毛笔随意地写了行书,草书的字,并画了枯木和竹石就交付给他。(卖扇子的人)刚刚出门,人们竟然用一千元钱买一把扇子,原本卖不出去的扇子全都卖光了。后来卖扇子的人也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原文: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此文出自宋朝·苏轼《东坡逸事》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东坡逸事》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人要学会变通。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3 苏轼文言文翻译

这句话是苏轼在阐述自己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的观点时所说的。这种文学创作水平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也许只有大文豪东坡先生才能,才敢出此语。

译文:探求事物的精妙之处,就像击打捕捉清风和影子般飘渺,能够让事物形象在心中清晰明了的人,大概在千万人中也遇不到一个,更何况能通过语言和行为来使事物形象清晰明了?

这便是苏轼所追求的“词达”的文章写作境界,讲求文章通俗易懂,反对艰深刻薄、华而不实的文风。这句话阐释了苏东坡对于文章风格的追求,同时这种追求满足了当时古文运动中“文以载道”的具体要求。

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对这段话也有引用。并认为这种平坦通俗,平中见奇的艺术风格追求恰恰是苏东坡文章千古流传的精妙之处。

他说作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做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词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便能不求而自至,此处所谓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具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致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了。

4 苏东坡劝学所文言文及翻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此段教材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此段教材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5 东坡逸事 译文

1、译文

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有一个百姓前来诉苦,说卖扇子的人欠了自己两万银子,便抓来了那个卖扇子的人,卖扇子的悲伤地说:“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严寒,有扇子又卖不出去,不是(我)不肯偿还债务。”苏轼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过来,便拿起桌上的办案时所用的毛笔随意地写了行书,草书的字,并画了枯石和竹石就交付给他。(卖扇子的人)刚刚出门,人们竟然用一千元钱买一把扇子,原本卖不出去的扇子全都卖光了。后来卖扇子的人也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2、原文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3、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等。

6 东坡说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 建中靖国中,坡公自儋北归,卜居阳羡。

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

坡公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人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缗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居入居,既得日矣。

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器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公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动,以至于此。

吾子不肖,举以售人。吾今日迁徙来此。

百年旧居,一旦诀别,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因再三慰抚,谓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当以是居还妪。”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居,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借顾塘桥孙氏居暂住焉。是岁七月,坡竟殁于借居。

前辈所为,类如此,而世多不知,独吾州传其事云。 翻译: 建中靖国元年,苏轼从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

阳羡的士大夫仍然害怕所以不敢跟他出游。只有邵民瞻,从学于他门下。

苏轼也喜欢这个人,常常与他一同骑马,过长桥,游山游水以此为乐。邵民瞻为他买了一座房子,花了500,苏轼用光了钱才还清钱款。

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苏轼靠门听,说:“奇怪了,为何这么悲伤!难道有很难割舍的感情,碰到了她的心扉?我去问问她。”

于是推门进去。是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后依然自顾自哭泣。

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守着都不敢动,甚至到我这代也是这样。但是我儿子不肖,(把它)卖给别人了。

我今天要搬离这里,百年老屋,一旦离开,怎会不痛心!这就是为何我哭泣的原因。”苏轼也为他难过。

(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东坡再三地安慰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

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也不索要(买房子的)钱。东坡从这之后就回到毗陵,再也不买房子了,而是暂时借住顾塘桥孙氏的房子。

这一年的七月,东坡就病逝于借住的房子中。东坡前辈一生作了许多类似的事,可惜世人知之甚少,只有我的故乡流传他的事迹。

7 跪求 文言文翻译

/fkz=45701533

宋史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洵将终,以兄太白早亡,子孙未立,妹嫁杜氏,卒未葬,属轼。轼既除丧,即葬姑。后官可荫,推与太白曾孙彭。

熙宁二年,还朝。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以判官告院。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责实,则公卿侍从常患无人,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

庆历固尝立学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今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其议决矣。

今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兼采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臣又切有私忧过计者。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而今之学者,耻不言性命,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超然无著而不可挹,此岂真能然哉!盖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陛下亦安用之?

议上,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议,意释然矣。”即日召见,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待物之来,然后应之。”神宗悚然曰:“卿三言,朕当熟思之。凡在馆阁,皆当为朕深思治乱,无有所隐。”轼退,言于同列。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轼决断精敏,声闻益远。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8 苏东坡逸事文言文阅读

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注释]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翻译:苏东坡当钱塘太守时,有个老百姓告有扇子店的老板欠他两万银两,抓住了(老板)则(分辨)说:“天一直下雨并且很冷,又扇子卖不出去,不是不肯还啊!”东坡命令拿二十把扇子来,就在扇子上随意而作行书、草书,并画枯木、竹石等,(再)把扇子给他老板才出门,有人以一千两银子一把立刻卖完了全都归还了他所欠的钱。

如果我在赤壁邂逅苏轼,我可能会对他说以下一些话:

1 苏轼先生,您的诗词才情真是令人佩服。作为一位文学巨匠,您以豪放、奔放的笔触,描绘出了赤壁的壮丽景色,令后人传颂不已。

2 您在赤壁留下的千古名篇,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不仅展示了您对赤壁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3 您的人生经历也令人感慨不已。虽然历经政治上的起起落落,但您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4 在您的时代,您敢于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为文学和思想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勇气和胆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 最后,感谢您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您的诗词歌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直都很喜欢东坡先生的诗和词,只觉他是一个会思考和会生活的人,而且他是一个更接近于常人的大家,不象满脑子只是幻想的李太白,也不似杜工部只是伤心于人民疾苦,和他们两位相比,东坡先生显得“正常”许多,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多种多样的想法和思想,因而也更容易为大众接受。

曾经这个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写过一首词,就是《随想录》中的那首《朝中错》。

朝中错

酒罢倚仗抚苍松,独翠残林中。苦度几个秋日,惯看几重寒风。

胸中浩然。风亦快哉,一饮千钟。休言廉颇老矣,山外夕阳正红。

这几天,又重温东坡先生的词,读到那首《渔翁》,细细体味之下,仿佛又与他的灵魂更近了。又写了一小令,纪念这个在风雨中独钓的渔翁。

浣溪沙

江上醉卧一蓑翁,闲来无事钓西风。也曾几眼羡孤鸿。

看倦黄叶睡意懒,听淡蛩鸣老心慵。起帆归棹斜阳中。

说来和东坡先生算是有缘。

之前我曾两次在老庄梦谈中提到过苏东坡,一次在《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的开头,一次在《 千年归途 》的末尾。但每次都如管中窥豹,未能了解东坡先生的全貌。

最近有闲,读完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终算是窥视到了他传奇的一生。

1 家世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即公元1036年。那一年,范仲淹在帝都开封正与宰相吕夷简斗争。范抨击吕拉帮结派,把持朝政;吕回击范挑拨君臣关系。最后斗争的最终胜利者却是宋仁宗,他先是把范仲淹贬黜,一年后又罢免了吕夷简。

不谈政治,扒一扒苏东坡的家世。

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州一个土豪之家,父亲苏洵大器晚成,年近五旬才考中功名。母亲家族在当地有权有势:外祖父在外做官,舅舅已考中进士,母亲受过良好教育。苏轼有一个小他三岁的弟弟,名叫苏辙,兄弟二人感情深厚。他和弟弟还各自有专属的奶妈照顾。

一句话,他们苏家,有钱,有权,有文化。换言之,苏东坡是富二代,官二代,知二代。

有时候你得承认,有些人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

2 流放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句诗最能总结苏东坡的流放岁月。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入狱,九死一生,次年被贬至黄州。经此劫难后,苏轼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正如那一年的中秋,他在黄州写道: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不过,正如塞翁失马,失意之中总蕴含着另一种得意。

苏轼一向崇拜陶渊明,现在他可以像陶渊明一样过上田园生活了。他在住所东边的山坡租了一个十亩农场,种稻种菜种桑,种花种果种茶,筑水坝挖鱼塘。一代文坛盟主转身就变成了一名农夫。

忙完种植,又去钻研厨艺。他发明一种炖猪肉和烧鱼的做法,时至今日,"东坡肉“,“东坡鱼”这两种家常菜已在民间广为流传。

忙完温饱,又思*欲。到黄州不久,他娶了一位杭州小姑娘作为小妾。这位姑娘名叫朝云,是他担任杭州通判时,太太王闰之买的一个贴身丫鬟。朝云刚刚二十出头,芳华正茂,深得东坡宠爱。

有田园,有美食,有娇妻,东坡先生的文学创作开始走向巅峰:《念奴娇大江东去》成为宋词豪放派的扛鼎之作;《赤壁赋》阐述他关于宇宙运动,心性自足的哲学思辨,成为千古名篇;而《记承天寺夜游》则捕捉到了一种随心所欲的快感和稍纵即逝的静境,是一篇短小精美小品文。尤其是最后一句,细品一下,是不是有种难以言传的绝妙意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逐步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公元1094年,苏东坡又被贬到了惠州。这次被贬是朋党之争的结果,苏氏兄弟的“蜀党”在斗争中失败,苏东坡是名义上的蜀党领袖,被流放到岭南的惠州,当时那里还是一片荒凉凄苦之地。

但苏东坡很快就适应了岭南的水土。惠州地处亚热带,水果众多,特别是荔枝,他在诗中自鸣得意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里气候湿热,草木常青,于是写得意地说“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闲时去丰湖(现改为西湖)钓几条鱼,再去找邻居酿酒的林太太赊一壶酒,便可以找回青春,“诗酒趁年华了”

此时的东坡已年近花甲,料想自已将会在惠州度过余生,谁知三年后,他又被贬往儋州(海南岛)。

公元1097年,欧洲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刚开始不久,东坡和家眷乘船横渡琼州海峡,登陆海南岛北部。这次贬谪,据说是因为他的政敌听说他在惠州过得十分惬意,于是一怒之下,把他流放到域外的荒岛。

岛上条件匮乏,如他所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爱妾朝云已在惠州病故,身边唯一的亲人只有小儿子苏过。

尽管如此,苏东坡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

他养了一条名叫“乌嘴”的大黑狗,带着狗逛逛椰林,随处与人胡扯闲谈;他依然热爱在月下漫步,虽然再也找不到像夜游承天寺的那种感觉;他依然热爱钻研,他曾经在岛上烧松脂来制墨,差点酿成火灾;他还热爱野外探险,他去山中采药,然后把药草分门别类记录在笔记里;他还依然热爱读陶渊明的诗,他一生中一共写了124首和陶诗,其中最后的15首就是在海南岛完成的。

3 女人

像苏东坡这样才华横溢,富有浪漫情怀的人物,如果不在他的故事中提及女人,总会感觉少点什么。

苏东坡18岁时在老家娶了15岁的王弗**为妻,那时是他进京赶考的前一年。王弗精明干练,懂人情世故。苏东坡心胸开阔,认为天下尽是好人。王弗经常躲在屏风后偷听丈夫与人的谈话,然后提醒丈夫有些人需要留意提防。

两人夫唱妇随十年,王弗病死。苏东坡曾写过一篇感人至深的词怀念亡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王弗死后三年,东坡再娶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为妻。闰之性情柔顺,温良贤淑,她对东坡更多是敬仰体贴,他为丈夫做眉州家乡菜,做他爱喝的姜茶。

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时,常常和官场上的朋友携歌伎夜游西湖。看到丈夫交往这些风尘女子,闰之当然心有芥蒂,但她始终信任丈夫的人品素养,认为东坡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

有人瞎说"拉良家女子下水,劝风尘女子从良"是男人的两大爱好(不是鲁迅说的),若以此论,那么东坡先生简直可以说是男人中的极品,因为他曾经劝风尘女子遁入空门。

那是一次西湖上的邂逅,彼时明月在天,夜色如水,姑娘如花。姑娘名叫“琴操“,祖籍上海(当时叫华亭),精通诗词,才貌双绝。

“良辰美景,此处应该有诗。”,东坡开始撩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琴操姑娘张口就是金句。(上车了)

“好诗应该配上好酒”,东坡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女儿红(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3度飞天茅台),开始和琴操把酒言欢。(车子开得真稳)

微醺之际,听得远处客船上传来阵阵琵琶声,触景生情,东坡不禁想起了白乐天的那首《琵琶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花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车翻了)

这三句诗一出口,原本的风花雪月顿时变成了凄风寒雨。聪明的琴操姑娘幡然醒悟,她说道:

“谢学士,醒黄粱,世事升沉梦一场。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

《东坡笔记》

“琴操”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就是周星驰**《大内密探零零发》中那位妖娆的美女(李若彤)。

此外,苏东坡在杭州还买了一位12岁的歌伎做丫鬟。这位丫鬟长到20岁时,被他娶为妾,她的名字叫“朝云”,前文已经提到过。

而最让东坡念念不忘的女人,则是他的初恋堂妹。

他与堂妹从小就青梅竹马,但因是同姓兄妹,故不能成婚。但东坡暗地没少给这位堂妹写情诗,比如下面这句,

“厌从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正是因为心中旧情未了,所以一闲下来就闻到一阵"旧香”。高级。

堂妹后来嫁到江苏靖江,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还常借公务出差之便去靖江堂妹家盘桓。苏东坡谪居惠州时,听到堂妹去世的消息后,老泪纵横,心如刀割。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4 后记

对于苏东坡这样人,区区三千字不足以勾勒他的多维面貌。比如说他还练习过瑜伽,尝试过炼丹修仙,酿过桂花酒,比如他还建孤儿院,还治水修堤(西湖),比如他不但诗词一流,书法和绘画也自成一派。

但除却他的才华,苏东坡最令我欣赏敬佩之处,则是他对境遇的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对功名的淡泊,以及对人世的超脱。如果简短地概括东坡先生的人生体验,我想会是这七个字:“一蓑烟雨任平生”,它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东坡诗词。

窗外,是春日芳菲的季节,草长莺飞,花香满径,景色撩人。 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舒爽无比。沏上一杯绿茶,茶香氤氲的氛围中打开一卷宋词,沿着穿越千年古文化的宋词散落的韵脚,走进悠悠过往的岁月,去体会宋词的高远古雅,大气磅礴与委婉清丽。

宋词是古代汉族文学阆苑里的一朵奇葩,宋词是“千年的线装美酒,是千年的花后,是千年的凝眸”。“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与唐诗并称双绝”,词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音律优美,“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品读宋词,欣赏她的豪放豁达的胸襟,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情万丈的气度,“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狂风巨浪汹涌澎湃的恢弘气势,“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的冲天激情,“三十年功名与利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壮志满怀,辛弃疾“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壮志未酬,“先天下之忧而忧,厚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

品读宋词,欣赏她含蓄委婉的欲语还休:“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处消除,才下眉来,却上心头”的伤感无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故国家园情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相思期盼,“和羞走,金钗溜,却把青梅嗅”的羞涩俏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思家愁绪,“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美好惊艳。

品读宋词, 更欣赏她那种“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开阔豁达的意境,“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悠然淡泊情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田园诗意,“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宁静乡村气息。

白落梅说“每个人的前世都是一株植物,或者说今生总有一种植物和自己结缘。”,那么,就让我们走近这些植物吧,不妨和青山碧水为伴,不妨和明月清风为邻。如有可能,真想在这青山绿水旁建一座小木屋,小屋不必宽敞奢华,只求能够庇护自己的身躯及所有的梦想:朝起看白云出岫清流潺潺,晚归看星斗满天听草虫呢喃,其乐融融,诗趣盈怀。

设想一下小屋左侧的空地,可种上一畦韭菜,一畦菠菜,几畦油菜,清晨,满园青菜拥抱着满畦的露珠,晶莹透亮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围着园地扎一圈篱笆,篱笆上爬着四季豆,眉豆,菜豆等各种豆类;小屋的右侧种上几棵桂花:金桂丹桂四季桂,几棵各种颜色的茶花、月季花、杜鹃花,院墙上爬满五颜六色的蔷薇,春天,鸟儿鸣翠,花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秋天,碧水长天下,桂花十里飘香,花团锦簇,灿若云霞,花丛中蜂飞蝶舞,蔚为壮观。

小屋后面种上果树,桃李杏樱桃一应俱全,鲜艳的桃花,委婉的杏花,清雅的梨花,花飞花谢花满天,自在飞花轻似梦,此情此景究竟有多唯美多惊艳?再种上几棵竹子,细雨纷飞飘洒时,竹林听雨更是清雅无比,曲在雨中飘,韵在心中成。

院中摆上一张石桌几个石凳,闲暇时邀上三五知己来此小坐赏景品茶休憩,新鲜的时令小菜、山肴野蔌素炒盛盘,林溪垂钓,溪深鱼肥,杯盘随意摆上,远离尘嚣的缕缕天然清新口味让远道而来的朋友齿颊生香,胃口大开继而拍桌叫绝。觥筹交错间,主醉宾欢,屋后山林里,鸟儿恣意欢歌,乐无止境。在这里,所以的忧虑都是徒劳和多余,所有的烦恼都会瞬间化为乌有。眼前只有看不完的美景,听不够的清音,心情无比惬意。清凉的小屋里,素手焚香,煮字烹茶,泼墨写意……悠然闲适,自在从容,幸福的感觉溢满心怀。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宋词,就是这翦水秋瞳的盈盈眉眼。

# 情感 点评大赏#

“人生除了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曾几何时,诗意与远方成了密不可分的一组CP。

于是有人辞职去远方寻诗,有人因为去不了远方而悲伤成河。

其实,你逃离千里追寻的诗意,就在你身边。

它藏在你的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藏在你的心底,远方早就住在你心里。

当你翘首以盼时,蓦然回首,诗意就在那灯火阑珊处。

一花一木,一饭一羹,朝夕暮霭,心中有爱,哪里都是万水千山。

海德格尔说:

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

阳春三月的清晨,一缕晨曦从窗帘缝中窜进,窗外的鸟鸣把你从沉睡中唤醒。

轻悄悄为你准备早餐的爱人在厨房忙碌着,锅里的蒸汽突突冒着,把他笼罩在一片水雾中。

这份诗意,是“殷勤花下同携手”无法获得的踏实与宁静。

心中藏有一颗诗意的种子,烟火气里也尽是诗。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自然馈赠我们的诗意何时不在?

浮生偷得半日闲,和友人一起喝个下午茶, 美食 、咖啡,让时光在闲聊中悄悄溜过。

和爱人一起泡一壶亲自到山间选购的茶,拿出自己钟爱的茶具,在茶香弥漫中品香啜饮。

或者就像钱钟书和杨绛两位老先生那样,各自静静地看上一本书,生活的诗意在无声中流淌。

杨绛先生送走了女儿,又送走了钱老,只剩下她孓然一身。

她依然静待岁月,回忆一家三口的点点滴滴,著书立说,着手整理钱钟书的遗作,这是她内心的丰富造就了她的笃定。

她说: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华似锦。

浅浅喜,静静爱,深深懂得,淡淡释怀,望远处的是风景,看近处的才是人生。

唯愿此生,岁月无恙;只言温暖,不语悲伤。

当我们对生活有了敬畏之心,才能感受诗意的生活,诗意在你心间。

选择诗意地生活,拂去表面世俗的尘埃,去除烦躁的俗世纷扰,找寻深藏在烟火中的美好。

撒哈拉沙漠落后贫瘠,充斥着疾病与死亡,但在三毛的世界里,却成了她和荷西的桃花源,一切是温柔可爱的。

只因三毛心中对自然的敬畏,心中埋着一颗诗意的种子,世间万物在她眼里也就有了可爱的灵魂。

繁华看尽,才明白真正的诗意,常驻在心间。

回归生命的本真,真正的诗意永远藏在生活的烟火气里。

茶烟轻细是诗,围炉煮汤亦是诗。

村上春树说:

当你用认真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时,就会收获一份份小小而确定的幸福,从而觉得生活美好无比。

年轻时的林语堂先生和妻子廖翠凤 ,真实演绎了一曲“最长情的告白是长久的陪伴”之诗。

林语堂先生一代才子,因外出求学离开了家乡的初恋,因家境贫寒错失了红颜知己,却与半途闯入的妻子廖翠凤相伴到老。

一个大家闺秀,明知他家里穷,却说“穷有什么关系” ,明知他爱着隔壁的陈锦端,却坚决嫁给他的妻子,怎能不让人感动?

林语堂只能将爱而不得的恋人深藏心底的某个角落,和妻子结婚当天撕掉结婚证书,表白永不离婚的心志。

妻子也不负他所望,无论多困难都毫无怨言,为贴补家用还卖掉了自己的首饰。

她善解人意,经常请未结婚的陈锦端到家里来玩。孩子很奇怪爸爸为什么每次当陈阿姨来家里时就坐立不安,脸红耳赤。

妻子却笑呵呵地打趣:“因为你们爸爸爱陈阿姨呀!”

这份大度与从容来自于林语堂给过她的承诺,更来自日常中夫妻生活的点点滴滴。

丈夫给了妻子足够的安全感,妻子还有何所惧?

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诗意让他们不论经历顺境逆境,都能在烟火气中互相陪伴。

他们年轻时颠沛流离于各国,穷得连一张**票都买不起,但依然把小日子过得富有诗意。

他们经常去图书馆借了一堆书,两个人守着一掌灯,乐在其中。

用林语堂的话说,只要

“宅在园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照样不亦快哉。”

这不就是人们说的:

比起他们说的诗与远方,我更喜欢你在我身边。

智慧的人生在于,透过红尘看到生命的本真,简陋的栖居亦能参悟诗意的生活。

常说文如其人,林语堂先生著作《苏东坡传》,他的心里当是无比认同苏东坡这大文豪的。

苏东坡身怀旷世奇才,却一生命运坎坷,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苏东坡不管为官何等职位,皆一心为民着想。但因性格豪放,总是因为自己写的诗逆了权贵的耳,而屡屡被贬。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本有大好前程的他却连生计都出了问题。

于是他在老友马正卿的帮助下,向州郡求得黄州东门外东坡故营地数十亩,开始田耕播种的农民生活。

他也因此自号“东坡居士”。

当地天气寒冷,那年冬天足足下雪下了两个月,苏东坡就在自己的东坡营地旁建了新居“雪堂”。苏东坡是学过建筑的。

自此后,苏东坡躬耕于东坡,居住于雪堂,没有觉得沮丧潦倒,反而苦中寻乐,觉得自己的生活和陶渊明的田园生活颇为接近,充满了诗意。

在简陋的生活条件下,他过着悠然自得的农居生活,写下了《赤壁怀古》《念奴娇》等著名诗篇。

他还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寒食帖》。

不久苏东坡被皇帝召回,一度官至副宰相。可是不久皇帝去世,新皇即位,一言不合,又把他贬到了广东惠州。

当时惠州是蛮荒之地,多少人避之不及,苏东坡保持自己乐观豁达的个性: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可是在惠州刚安顿下来,朝廷的贬令又下达,苏东坡不得不再次收拾行囊,前往更困难的地方。

回顾东坡居士的一生,不可谓不坎坷,不可谓不艰辛,然而他却以自己的苏式幽默阐释了独特的诗意。

无论到了哪里,他保持一贯的豁达与幽默,没吃的自己种,没房子自己盖,还能研究新吃法,“东坡肉”“东坡饼”至今流传。

人们吃的是菜,怀念的是东坡居士的豁达情怀。

尽管一生坎坷,生活唯艰,苏东坡的宽广胸怀总能把失意的生活过出烟火中的诗意。

因为生活经费有限,苏东坡想了个法子。把一个月的经费分成30份挂于房梁上,每日取下一份150钱,一日用度不超过这150钱,要是多了就放于抽屉内备接待朋友之用。

朋友进了他家看到房梁上挂的一排份子钱,皆故意打趣,苏东坡毫不在意,哈哈大笑应之。

房梁上挂着一家人的生活费,饭桌旁挂着一块咸猪肉。

他的豁达开朗也感染了家人。

苏东坡的两儿子每每想吃肉,乳母就腌了一块咸猪肉放桌子旁,两儿子看一眼猪肉进一口饭,这叫“咸肉解馋法”。

谁多看了一眼,乳母就说:

快吃饭呀,不怕咸了。

小儿子告发哥哥多看了几眼,乳母说:

不管他,咸死他。

一桌人听得哈哈大笑。

不管经历多少次挫折,遭受多少不平,苏东坡从不怨天尤人,依然微笑面对生活。

写诗,喝酒,在看清世界后,依然热爱生活。

苏东坡屡次被贬到险恶之地,条件非一般艰苦,却奇迹般地活到花甲之年,依靠的就是他的乐观豁达。

他可以享受人生的极致豪华,也能安于简陋的粗茶淡饭。就像他自己说的:

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村野乞丐把酒言欢。

他活成中国文人永远的精神脊梁,凭的就是这份豁达中永葆诗意的人生。

淡看人间事,潇洒一笑过。再苦再难,回首一瞬间,已过万重帆

无论你的人生处于何阶段,想开了,也能过出诗意来。

你能看见什么风景,取决于你的心灵。诗人不一定就是写诗的人,诗意不等于风花雪月,

诗也并不在远方,你就是你的远方。当一个人心中有诗,处处都有诗意,处处都是远方

鸳鸯草

唐·薛涛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 鸳鸯草的绿叶撒满了飘香的石阶,叶间是成双成对鸳鸯般的小花。人生也当如鸳鸯草一样,得意之时须尽欢,尽情享受生命的美好,因为生命盛衰不定,繁华靡丽转瞬凋零。

八至诗

唐·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 曾经的最爱,也有可能变成一生的最痛;曾经缠绵相许,转眼形同陌路。而爱与恨,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至爱是一个人,至恨也是那个人,相濡以沫也好,相忘而过也罢,皆是各人宿命。

偶书

唐·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

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

磨损胸中万古刀。

✎ 世间多不平: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明知无法改变,但是仍然在心中挥动着那把正义之刀。

过锦屏山

唐·吕洞宾

半空豁然雷雨收,洗出一片潇湘秋。

长虹倒挂碧天外,白云走上青山头。

谁家绿树正啼鸟,何处夕阳斜倚楼。

道人醉卧岩下石,不管人间万里愁。

✎ 吕洞宾在道教中是神仙,其实自由自在、心无挂碍就是神仙。一生风月且随缘,穷也悠然,达也悠然。日高三丈我犹眠,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相思歌

后周·梁意娘

一片白云青山在,

一片白云青山外。

青山内外有白云,

白云飞去青山在。

✎ 梁意娘和情人李生被迫分开三年后,梁意娘把这首歌寄送给她的情人。“青山原不动,白云自去来”,这句古朴禅味的诗句,透出人生的几点玄机,也许爱就是一种温柔的环绕。

口占绝句

宋·道潜

寄语东山窈窕娘,

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春风上下狂。

✎ 道潜是苏东坡的僧人好友,一次宴会上,苏东坡故意让歌妓向他索诗,道潜口占了这首诗:多谢酒席前的美女来索诗,你们的容貌身材足以让楚襄王梦中相思烦恼。但是我的禅心已是沾泥的柳絮,不再追逐春风上下飞舞轻狂。

自赞诗

宋·杨万里

江风索我吟,山月唤我饮。

醉倒落花前,天地为衾枕。

✎ 山风来要我吟诗,江月来喊我饮酒,我却醉倒在落花前,把天地当成了睡铺。

达观吟

元·邓青阳

人生天地常如客,

何独乡关定是家。

争似区区随所遇,

年年处处看梅花。

✎ 人来到世上就是做客,终究还是要回去的,何必计较自己身在何处呢?随缘而处,随遇而安,则到处都可以安身,到处都可以欣赏风景。

辞职自遣

明·刘伯温

买条黄牛学种田,结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

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万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

✎ 刘伯温作为明朝开国功臣,拥有很高的权力和地位,然而他淡泊名利,懂得功成身退,明哲保身,刚到60岁就主动请辞,退休回老家,因此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西湖

明·袁宏道

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

一日湖上住,一日湖上卧。

✎ 行、坐、住、卧,这寥寥四字,概括了游西湖的整个过程,优哉游哉,犹如神仙,通过美的享受,来反衬西湖之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497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