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特别是昆山那边都有哪些艺术形式?或者说有什么特色?我就只知道有个昆曲,麻烦详细一些!谢谢。

江苏,特别是昆山那边都有哪些艺术形式?或者说有什么特色?我就只知道有个昆曲,麻烦详细一些!谢谢。,第1张

有淮海戏、昆曲淮剧扬剧、通剧等。

1、淮海戏

淮海戏,江苏省淮安市、连云港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2019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淮海戏唱腔音乐丰富多彩,有男腔和女腔的区别。

淮海戏唱腔的特点是乐句结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淮海戏的一些表演身段明显脱胎于苏北农村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08年6月14日,淮海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04。

2、昆曲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3、淮剧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今江苏省淮安市以及盐城市里下河一带,发祥于近现代的上海市,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

清代中叶,在淮安府(今盐城市和淮安市)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

淮剧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称为徽夹可),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从而形成了淮剧。

2008年6月,上海淮剧团、 江苏省盐城市申报的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泰州市联合申报的淮剧经国务院批准被扩展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1月,扬州市宝应县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入选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扬剧

扬剧,是江苏省扬州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

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

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扬剧音乐曲牌众多,角色有生、旦、净、丑等,重视丑、旦的表演,形成基本的喜剧风格。

2006年5月20日,扬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56。

5、通剧

通剧,是江苏南通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僮子是民间的巫师,是从楚越的巫文化“以舞降神”发源而来,在南通一带形成南通僮子这种富有本地特色的巫师。

僮子在祭祀、祈祷、招魂等活动中进行舞蹈歌唱,渐渐把一些故事、七字调加入唱词中,这种歌唱方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就慢慢传播开来,最后登上舞台,形成了通剧。

——昆曲

——通剧

——扬剧

——淮剧

——淮海戏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戏剧

问题描述:

在内地,大家提到戏剧首先想到是京剧、越剧,还有评剧什么的,昆曲的位置比较靠后,像是一个小弟弟,不太受重视。

解析:

楼上说的未免失之偏颇吧!

要论年代久远,恐怕还没有什么戏能和昆曲比呢,不然也不会称昆曲为“百戏之祖”了,京剧还是清朝时徽班进京后慢慢形成的呢,越剧就更甭提了,今年才是越剧百年!你没听过并不代表别人没听过,更不能成为不受重视的理由!钦此!

至于不受重视一说也不太准确。昆曲的地位历来是公认的,只因戏词过于 文 了,接受起来比京剧、越剧什么的自然困难许多,但喜欢的昆曲的人还是不少的,有时是大学校园里面。但说真的,昆曲的流行程度肯定永远不能和京剧比,就好像有人说京剧在昆曲面前就只能是下里巴人见了阳春白雪。而且本来台湾在保留传统方面就比大陆要好得多,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昆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分类传统戏剧。

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山腔的流行

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万历末年,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

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

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唱昆曲,她还不是进入了所谓的困境,也许,以前的我对这些传统艺术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小感到痛心,是有点太敏感了。 昆曲艺术现在是应该照搬传统,还是应该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改进后什么样的改革方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都不需要争论,这些不用想,做就行了,无论是传承也好,改良也好,文创也好,老歌也好,戏曲**也好,其他任何新模式都可以,所以现在是必要的。 

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现在都是必要的,至于最后哪条路能长期走下去,那是时代必须的选择,只是,请不要忘记保留昆曲最原本的根,最后昆曲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小,即使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也不要忘记曾经留下的经典,像保存楚辞汉赋一样把经典放进电脑和书籍里,把名字留在教科书里,告诉后人我们有过也足够了。 

艺术价值高并不等于认知度和歌唱力高,京剧赢了昆曲之后,还是有人喜欢昆曲,地方戏赢了京剧后,还是有人在唱京剧,即使现在已经没有人写文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曾经备受瞩目的文赋,即使因为语言的变迁而变得难以理解,也仍然保存完好,这些高雅的核心还存在,本来应该存在,像现在流行的戏剧歌曲一样,流行曲中昆曲、京剧歌曲一两首,被大众广泛接受。

 

但是,不能因为那一两出戏的技巧能流行,就放弃昆曲的其他唱段,只学习和继承流行的这两个词,例如,我们只吃苹果树上的苹果,不吃苹果树上的根,挖树根只剩下苹果可以吗? 这是在涩泽捕鱼,烧林打猎,杀鸡取蛋,同样,现在的很多人做昆曲文化的周边,做文创,做戏剧歌曲都很好,但不止这些啊,它们原本的东西,那些昆曲艺术的根一定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778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