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晨昏线问题

高中地理晨昏线问题,第1张

  地球运动之晨昏线专题练习

  1.当伦敦为中午12时 ( )

  A.美国处于黑夜,中、印、日三国都处于白天

  B.美国处于白天,中、印、日三国都处于黑夜

  C.中、印、日三国日期比美国早一天

  D.中、印、日、美四国日期相同

  2.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物质质点的水平运动方向 ( )

  A.在任何地方均发生偏转 B.在极地不发生偏转

  C.在北半球自低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D.在南半球自高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图1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 )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4.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5~7题。

  5.在图2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 6h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 )

  A.8日14时 B.9日2时

  C.9日20时 D.8日8时

  7.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 )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h内才可能看到它。在图3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0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 )

  A.18时10分至19时 B.16时10分至17时

  C.20时10分至21时 D.21时10分至22时

  一艘轮船于北京时间5月22日8:00从上海横渡太平洋驶往旧金山(西经1240),航行30d10h后到达目的地。据此回答10~12题。

  10、在船上的人看到昼夜更替的周期 是 ( )

  A.24h B_23h 56min 4s C•比一个太阳日长 D.比一个太阳日短

  11、到达时,旧金山的区时是 ( )

  A.6月22日2时 B.6月22日10时

  C.6月21日2时 D.6月21日10时

  12、此季节,旧金山可能是 ( )

  ①阴雨天多②晴朗天气多③昼长夜短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四),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第13-14题.

  13、此时甲地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14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D.罗马气候干热

  某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15~17题。

  15、该城市的经度为 ( )

  A.12350E B.11250E C.12750E D.1350E

  16、该城市应位于天津的 ( )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17、该日,太阳直射在 (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D.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

  18、9月23日,当飞机达到1350E 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

  A.接近7时 B.5时多 C.不到5时 D.7时多

  19、从3月17日起,再过10天,下列城市中白天最长的是 ( )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哈尔滨

  20、下列4天中,北京某地(400N)测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500的一天是 ( )

  A.3月4日 B.3月8日

  C.3月13日 D.3月17日

  21、图五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部分为3月21日,非阴影部分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

  图五

  ①NA的经度为 ,NB的经度为 。

  ②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 日 时。

  26、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据此讨论下列问题。

  (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

  (2)若此角度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将如何变化

  27、图6表示地球公转轨道和太阳的位置。2001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是浙江海宁观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期。在图上画出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用圆圈表示地球,同时画出地轴)。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据此完成28~29题,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田 5:10 17:04

  乙 6:20 18:16

  28、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29、当乙地日落时,地球上两个日期的分界线理论上除1800经线外,还有

  A.00经线 B.380E经线

  C.1380E经线 D.1540W经线

  30、此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洛杉矶的人们在天空中看到一轮圆月

  B.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C.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D.亚洲高压为一年中势力最强

  读经纬线示意图(图7),图中虚线是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据此完成31~34题。

  图7

  31、此刻,甲地地方时为 ( )

  A.6时 B.15时

  C.9时 D.21时

  3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某地(860S,800W)的区时是 ( )

  A.7日21时40分 B.7日22时

  C.8日3时20分 D_8日8时

  33、此时 ( )

  A.基多市烈日当空 B.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C.巴西高原草木繁盛 D.“月城”西昌月光明亮

  34、图8四幅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中,日期相同的两幅是(图中虚线表示极圈)

  ;图8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⑦

  读图10,阴影表示黑夜,回答35-36题。

  图9

  35、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 )

  A.M地的白天比N地长

  B.M地的白天比N地短

  C.当N地为5日下午7时,M地为6日上午5时

  D.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N地

  36、如图所示日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悉尼正处于一年中的多雨期

  B.我国北方多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

  C.塔里木河处于枯水期

  D.从波斯湾驶往日本的油轮在途经北印度洋时顺风顺水

  读东半球太阳光照图图9,回答37~38题。

  图9

  37、此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节气是春分 B.图中C点昼夜平分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 D.悉尼昼长夜短

  38、关于B点的正确判断是 ( )

  A.昼长15h B.经度为1200E

  C.B和D点的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相等 D.晚上20点日落

  图50的中心点为南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与西半球重合。读图回答89~40题。

  39、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

  A.00、700E B.00、1100W C.23026’、N900E D.23026’S、1100W

  图10

  40、若第二天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3月21日15时20分 B.9月23日15时20分

  C.3月21日3时20分 D.9月23日3时20分

  图11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41~42题。

  图11

  41、图中甲、乙两点相比 ( )

  A.自转速度甲大于乙点 B.太阳高度甲等于乙点

  C.此日白昼时间甲大于乙点 D.地球偏向力甲大于乙点

  42、此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南极地区出现极光 B.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赞比西河进入枯水期

  读图61,当a=23026’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1)此时北京时间是 。

  (2)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3)此时,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

  A.北京多风沙 B.墨累一达令盆地正处于牧羊活动的忙季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D.江苏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说得俗一点,就是晨昏圈与它所接触到的最高纬度的纬线圈的接触点。晨昏圈与纬线圈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所以这两个圆相切有点难想象= =你可以在一张白纸上画两个相切的圆,然后沿着切线对折一下,再把纸张微微展开,此时两个圆的状态大致就是晨昏圈与经线圈相切的状态了。

2、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圈及其以上纬度的地区即极昼或极夜地区。

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或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平分昼半球或者夜半球。

3、地理上,把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定为12时(即正午),而正午时分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与昼半球中央经线为同一经线圈上相对的两条经线,时差为12小时(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相对的经线之间相差180个经度,因此时间相差12小时),所以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点,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间~~

#高一# 导语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无 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地理上册必修一检测试卷》,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3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70分。)

 太阳系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运转,我们的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据此回答1~3题。

 1文中讲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

 2这里的“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

 ①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②太阳光照稳定③日地距离适中

 ④地球自转周期适中⑤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3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现象可能发生在月球的是

 ①昼夜现象②电闪雷鸣③朝霞、晚霞④日食、月食⑤行走如跳远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①⑤

 4下列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圈)B晨昏线(圈)上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圈)始终都等分赤道D晨昏线(圈)始终与经线圈重合

 5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每天大约向东转15°

 ②广州、杭州、北京三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③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④地球同步卫星与地面上对应点相比,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在月球探索领域又取得新的进展。回答6~7题。

 6.卫星发射时,美国佛罗里达州宇航中心(28oN,81oW)的监测屏幕上显示的区时为

 A.10月1日5小时59分57秒B.10月2日8小时59分57秒

 C.10月2日5小时59分57秒D.9月29日8小时59分57秒

 7.此时,全球新、旧一天的时间长短关系是

 A.T新=T旧B.T新 T旧D.无法判定

 8某条河流南岸冲刷严重,该河流可能

 A.位于北半球,河水向西流B.位于北半球,河水向东流

 C.位于南半球,河水向南流D.位于南半球,河水向东流

 9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黄赤交角的存在

 C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10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与下列要素成正比的是

 A太阳高度和大气厚度B太阳高度和大气透明度

 C大气厚度和透明度D太阳高度和地理纬度

 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国境内发生了本世纪最为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天象。读图回答11~12题。

 11日全食发生时,被全部遮盖的太阳外部圈层是

 A平流层B日冕层

 C色球层D光球层

 12日全食发生时天空仍然是灰蒙蒙的,与之相关的大气削弱作用主要是

 A散射B反射C折射D吸收

 13某天文台于12月22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某恒星,若望远镜固定不动,则5天后再次观测到该恒星时应该是

 A20时19分B20时C19时40分D19时19分

 14.地球上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是

 A.流星现象B火山活动C极光D地震

 读青海玉树地震参数,回答15~17题。

 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北京时间)

 震中位置3320N,9660E(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震源14km

 震级里氏71级

 15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玉树县的地方时约是

 A6时15分B5时49分C6时49分D7时49分

 16玉树发生地震之日

 A玉树县昼短夜长B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玉树县太阳高度达一年中值

 17青海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软流层C上地幔顶部D下地幔

 《科技日报》报道:专家在甘肃河西走廊,发现一处面积约为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其外围分布着沉积岩。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伟硕岩体已被侵蚀得薄如蛋壳。据此完成18~20题。

 18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19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D根据材料,无法判断

 20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读下图,回答21~22题。

 2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②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10年11月29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6次会议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读图回答23~24题。

 23.会议期间,图中两城相比(不考虑天气情况),坎昆

 A首先迎来日出B白昼变短幅度更小

 C白昼时间更长D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

 24.会议期间的某一天,某地与坎昆恰好同步日出,但其昼长比坎昆长,则该地位于坎昆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

 25读下图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读下图,回答26~27题。

 26.左上图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10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B.12℃C.10℃D.8℃

 27.右上图中能说明上题实验结果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

 C.③D.④

 28右图为我国某地(365°N)一位住户的大门,大门朝南,大门

 上方1米处修一个雨棚,为使冬至日阳光限度地照进房间,该

 雨棚的宽度不应超过

 A17mB19mC2mD25m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下图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30°N)建造的两幢商品住宅楼,读图回答29~31题。tan35°≈07,tan45°=1,tan60°≈1732

 29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1个月B3个月

 C6个月D9个月

 30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约为

 A20米B30米C40米D50米

 31楼盘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若只考虑楼盘容积率对房价的影响,则下列城市楼盘开发成本全部高于上述图示城市的是

 A海口、南京、济南B石家庄、济南、北京

 C广州、福州、郑州D深圳、武汉、天津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放土的高了3℃。据此回答32~33题。

 32.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3.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其中MJK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我国漠河(约122°E)地区夜幕刚刚降临,据此完成34~35题。

 34有关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O点位于北极点

 B.是晨线的一部分

 C.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J地地方时为12时

 35甲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A.6时B.18时C.6时12分D.18时1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

 36.(10分)读地球日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点处于_________(晨或昏)线上,

 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

 太阳直射的经度为___________。

 (2)此日北半球处于_________季节,

 B点日出时间约______________点。

 (3)此时A、B、C三地的昼长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北京(40°N)在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0°,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10分)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属于地垒的是,属于地堑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属于背斜的是。

 (2)图中所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运动造成的。

 (3)图中D处成为谷地的原因是:岩石被,比较,抗能力较。而C处岩石的情况相反,因而成为。

 38.(10分)读“世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板块名称:

 C板块;

 F板块。

 (2)A、B两大板块间的边界属边界。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填扩大或缩小)。

 (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10月23日土耳其发生72级地震。写出两次地震所处的地震带名称:日本;土耳其。

 (4)南美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是__________板块和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5)在AD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常常形成。

 A幽深的裂谷B巨大的高原C深邃的海沟D岛弧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ADDDACBB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ACCACACBC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ADACBBDACB

 题号3132333435

 答案BDBBD

 二、非选择题:

 36(1)昏2:0090°W

 (2)冬7(3)B、A、C

 (4)20°S70°S—90°S

 37(1)ABCD

 (2)水平挤压

 (3)拉伸疏松侵蚀弱山地

 38(1)印度洋南极洲(2)消亡缩小

 (3)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4)美洲南极洋(5)CD

 二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等方面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火星B.土星C.木星D.天王星

 2关于地球上生命物质生存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不断变化

 B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

 C地球体积大小合适,使水以液态存在

 D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具有适宜温度

 3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大约8分多钟即可到达地球

 B太阳辐射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我国南方地区太阳辐射能最丰富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下图为中国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对流层

 5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A黑子B耀斑

 C太阳风D极光

 6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A大气中水汽减少,气候发生变化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C地球两极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D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

 右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8.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①、②分别是

 A.金星和火星B.水星和金星

 C.火星和金星D.海王星和冥王星

 9.此时

 A.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10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

 A.金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B.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C.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D.地球轨道与火星轨道之间

 1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当北京时间为10点时,70°E的地方时与区时分别是

 A.7:007:00B.6:407:00

 C.21:4023:00D.13:0013:20

 13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与地轴总是平行的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C.晨昏线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D.晨昏线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

 14关于地方时的正确叙述是

 A.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C.西边时刻总比东边早

 D.纬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15一条向南流的河流,西岸受水流的冲刷比东岸严重,该河位于(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北半球B.南半球

 C.赤道地区D.跨东西半球

 16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地方是

 A.南极和北极B.南、北极圈C.南、北回归线D.赤道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当“嫦娥二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A位于①-②之间,并向②点移动

 B位于②-③之间,并向③点移动

 C位于③-④之间,并向④点移动

 D位于④-⑤之间,并向⑤点移动

 18.当“嫦娥二号”发射升空时,正确的说法是

 A.直射点位置在北半球B.英国伦敦的区时是11:05

 C.我国昼夜长短相差较小,但夜长于昼D.美国各地昼长于夜

 19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一年里正午太阳高度达值的时间是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20盐城市在下列节日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是

 A国庆节B建军节C元旦D劳动节

 21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地壳和上地幔

 C地壳和软流层以下的地幔部分

 D地壳

 22右图所示的岩石分布状态图中,黑色代表的是岩浆通道,甲、乙两处岩石可能分别是

 A.岩浆岩和变质岩B.沉积岩和变质岩

 C.变质岩和岩浆岩D.变质岩和沉积岩

 右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23-24题。

 23.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断层D.谷地

 24.有关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

 B.石油、天然气常储存在向斜中

 C.在内力作用下,向斜常形成谷地

 D.向斜谷地常形成裂谷、陡崖

 读地理素描图,回答25-26题

 25.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B.乙C.丙D.丁

 26.属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B.乙C.丙D.丁

 27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28地球上昼夜温差不至于太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周期较长

 B二氧化碳增多,气候变暖

 C.森林对气温有调节作用

 D.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9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0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地球上同一经度的各地自转线速度相同。

 32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

 33古登堡界面以下,纵波和横波速度都明显增加。

 34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

 35晨昏圈在春秋分日与经线圈重合。

 36位于晨线上的各地都在日出。

 37某地(30°E,20°N)的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

 38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侵蚀、固结成岩等。

 39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40热力环流是大气环流的最简单形式。

 第Ⅱ卷(综合题,共30分)

 三、综合题:(共30分)

 41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10分)

 (1)乙图所表示的是甲图中A、B、C、D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于(纬线);

 (2)甲图中A位置是一年中的节气,乙图中A点此时太阳高度为;

 (3)乙图中,AC线表示的是(晨线或昏线);

 (4)乙图中,B点此时地方时为,A点地方时为;

 A点昼长小时;

 (5)乙图中,A、B、C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42甲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乙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甲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属于高温熔化的是;属于变质作用的是;表示固结成岩作用的是;表示冷却凝固的是。

 (2)在甲图中,C所属的岩石类型中,常见的岩石有,D所属的岩石类型是,E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3)在乙图中,A、B两处岩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处,C处地貌名称是,其形成的原因为。

 43右图中曲线a、b表示等压面,b位于近地面而a在高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中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2)近地面B、C两地中,相对较热的是,气流下沉的是。

 (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其形成的具体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

 运动→→大气的运动。

 (4)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5)在图中线段上补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DAABDACA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BBBADCCDB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ABBCACBDDC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BBBAAABBBA

 三、综合题:(共30分)

 41(每空1分,共10分)

 (1)B北回归线

 (2)春分0°

 (3)晨线

 (4)8:004:0016

 (5)B>A>CB>A>C

 42(每空1分,共10分)

 (1)⑥⑤④①

 (2)玄武岩沉积岩变质岩

 (3)A沙丘风力沉积

 43(共10分)

 (1)B>C>D>A(2分)

 (2)CB(2分)

 (3)垂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水平(3分)

 (4)水平气压梯度力(1分)

 (5)略(2分)

必修1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一、 宇宙

  定义:“宇”是无限的空间,“宙”是无限的时间,宇宙是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

  特性 物质性:宇宙由天体组成  天体 定义:构成宇宙的不同形态的物质

  分类:按照天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星云、恒星、行星

  卫星、彗星、流星

  星际物质

  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运动性:宇宙中天体是运动的 天体系统 定义:邻近的天体相互吸引,以质量大的天体(公                            

  共质心)为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分层: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思考](1)必须离开地球大气飞行方可称天体,例如:北极星、星际空间的气体、运行的人造卫星。

  待发的人造卫星、空中飞行的飞机、课桌、陨石不是天体。

  (2)哪些天体系统不包括地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3)总星系是宇宙(×)总星系是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

  河外星系是天体(×)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

  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

  中心天体:太阳   质量大,其他围绕其运转

  八大行星分类: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肉眼可见

  巨行星(木星、土星)

  (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天文望远镜可见

  [思考](1)冥王星降为“矮行星”的原因:轨道与海王星相交;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

  (2)运行方向 :八大行星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彗星为顺时针

  (3)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头灰烬多,有光环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离太阳距离逐渐增大,温度逐渐降低、公转速度逐渐降低、公转周期逐渐增大

  (5)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卫星数最多的是木星(质量、体积最大),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 

  星(距离太阳太近),逆向自转的是金星(太阳从西边出)和天王星(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转)

  (6)在太阳系中,与地月系并列的天体系统还有5个,即有卫星的行星还有5个

  (7)三类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巨行星,最小的是类地行星,居中的是远日行星。

  三、地球(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特性 普通性:与其他行星比,地球质量、体积、密度和自转、公转等都很普通

  特殊性: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的条件 自身条件 适宜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

  大气的保温作用

  适宜大气   质量、体积适中

  液态水   日地距离适中

  宇宙环境安全 八大行星互不干扰   运行特点: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利)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辐射 定义: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      紫外区、红外区

  宇宙放射能量和传递能量   电磁波 可见光区(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来源: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

  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能量):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地球上水、大气循环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弊)

  1、太阳大气层分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分布:主要是黑子和耀斑2种

  分层 特征 周期 相互关系 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黑子 光球层 温度比周围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11年 时间、区域相关性:黑子变多的时候和区域,耀斑也频繁暴发 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耀斑 色球层 突然爆发并增亮,释放能量 11年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另外还有,日珥:色球层,巨大火焰喷射物,太阳风:日冕层,高能带电粒子流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黑子高峰年,反常气候多

  11页的探索要会读图并总结规律 黑子低峰年,气候比较稳定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风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现象

  [极光出现在极地(例:加拿大)夜空,低纬地区或极地极昼时看不见]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 自转与公转

  运动形式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恒星日(23时56 分4秒,自转360°,真正周期)、太阳日(24时,自转360°59′,昼夜更替周期) 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南北极点为0,其他均为15°/小时 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弧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0

  公转 太阳 同上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1°/日 30km/s

  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会读17页图1-3-4,地球公转示意图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思考]“右手定则”判断南、北极和自转方向:右手拇指指向北极,四手指弯曲方向为自转方向。

  二、公转和自转的关系

  自转 赤道面 夹角为黄赤交角,23°26′ 地轴和黄道面斜交角度为66°34′

  公转 黄道面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回归年:会读19页图1-3-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会填19页表

  [思考](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位置 从春分到秋分,在北半球

  从秋分到春分,在南半球

  移动方向 从冬至到夏至,向北移动

  从夏至到冬至,向南移动

  (2)春、秋分时黄赤交角为0(×)

  三、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昼夜现象形成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时间 向着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

  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

  昼夜更替形成原因:昼夜现象和地球自转,周期为24时

  晨昏线 定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特点 垂直于太阳光线

  所在平面过地心: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在任何时候平分地球

  [思考](1)晨昏线的画法 ①过地心 ②与太阳光线垂直(直射南、北回归线时注意极昼和极夜)

  ③画上夜半球

  注意:会分析太阳回归运动晨昏线的变化。

  (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 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分界线

  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分界线

  2、地方时

  (1)回忆 纬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东西经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东西半球划分:西经20°—东经160°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处地方时一样

  [思考] 东边比西边地方时要早,15°相差一个小时,即1°相差4分钟。

  我国最东端约在东经135°,最西端约在东经73°,当最东端地方时为12时,最西端地方时是几时?(7时52分)

  (3)时区和区时(20页图1-3-8,时区的划分)

  ①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共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的时间,即区时

  ②中时区以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的区时为0°经线的地方时

  ③中时区以东、以西各分12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

  [计算]

  ① 经度判时区

  某地所在时区=某地经度/15 余数〉75,则+1

  余数≤75,舍去

  若是东经则为东时区,若是西经则为西时区。例:东经40°(东三区),西经31°(西二区)

  ②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序号,西时区为西经,东时区为东经。

  例:东八区:15°×8=120°,即东经120°。

  ③时区范围:中央经线度数±75

  例:东八区范围:东经1125°~东经1275°,东西十二区范围:东经1725°~西经1725°

  ④已知一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有两种方法: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直接用20页图数

  不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B地区时=A地区时±两地时区差 ①±号:东加西减(B位于A东,则+)

  ②时区差:同减异加(AB均为东或西时区则大—小,若一东一西,则两个时区数相加)

  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180°经线),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例: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8时35分,问西九区是什么时间?(4月30日15时35分)

  ⑤常用时区:北京、山东(东八区)、伦敦(中时区)、纽约、华盛顿(西五区)、悉尼(东十区)、乌鲁木齐(东六区)、东京(东九区)

  (3)各国实际使用的时间

  中国“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120°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一个时区采用同一时间

  北京地方时:116°E经线的地方时 地方时:经度不同而不同

  例:(1)北京时间正午12时,天安门上游人看太阳在哪个方向?(东南)

  (2)我国新疆、西藏学生为什么上午10点才去上学?(东六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2时)

  3、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地转偏向力:因地球自转而导致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4、地球形状的形成:赤道略凸,两极稍扁

  [练习]

  (1)判断某地地方时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是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是24时或0时。

  ②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③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直射点所在经线相对的经线(同一经线圈的另一半)的地方时为午夜0时。

  (2)判断日出、日落时刻

  ①某地的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

  某地的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②在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即6时日出,18时日落,

  赤道上全年为6时日出,18时日落。

  (3)日期范围的确定:180°和0时所在经线是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0时经线以东为今日,以西为昨日,180°经线以西为今日,以东为昨日

  当二者重合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四、自转与公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示意图

  白昼,角>0° 昼半球上,角>0°

  晚上,角<0° 夜半球上,角<0°

  早晨和黄昏,角=0° 晨昏线上,角=0°

  (2)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90°,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反之,越小。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以达到90°。

  (3)两分两至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节气 直射点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分布 达全年最大值处 达全年最小值处

  春秋分日 赤道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 ——

  夏至日 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

  冬至日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弧所跨经度越大,则昼越长,夜弧所跨经度越大,则夜越长。

  (1)昼夜等长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天数越多

  (3)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好相反)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北极

  夏半年(春分-秋分) 北半球 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点周围极昼

  冬半年(秋分-春分) 南半球 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点周围极夜

  夏至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北极昼

  冬至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以北极夜

  两分 赤道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3、季节更替

  (1)季节更替的纬度差异

  地区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 季节更替特点

  赤道 变化不大 数值大,变化小 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

  中纬地区 变化大 变化大 季节更替明显

  极地等高纬地区 变化最大,有极昼和极夜 数值小,变化大 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

  (2)四季 形成原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含义:夏(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短),太阳高度角最大(小)的季节

  划分:我国以四立为起点,欧美以两分两至为起点划分,气象统计:12、1、2为冬季

  4、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类型 传播速度 媒介特征

  纵波(P波) 较快 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

  横波(S波) 较慢 只可通过固体传播

  1、地震波

  2、内部圈层结构:自上而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以莫霍面为界  地壳:厚度不一,大洋较薄,大陆较厚(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分为上地幔(17-1000千米)和下地幔(1000-2900千米)

  以古登堡面为界 地核:分为内地核(固态)和外地核(熔融状态) 

  [思考]软流层:上地幔上部,熔融状态,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大气圈

  (1)组成成分干洁空气 氮气(78%):含量最大,生命体的基本成分

  氧气(21%):第二大气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成分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光和所用,地面保温

  水汽:成云致雨的原料

  固体杂质:降水的凝结核

  (2)垂直分层

  厚度 直接热源 温度变化 大气运动 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3000km

  —— 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先垂直运动后向外散逸 电离层,无线电通讯,航天飞行

  平流层 对流层顶-50、55km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水平运动 航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km

  中纬12km

  高纬8-9km 地面 每上升100m,温度下降06℃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 最密切,天气现象,集中了大部分大气、水气和杂质

  [思考]对流层厚度分布规律:纬度:低纬〉中纬〉高纬;季节:夏季〉春秋〉冬季

  2、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3、生物圈 不单独占有空间,分别存在于整个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表层

  最活跃的圈层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热量来源和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有 吸收 、 反射 和 散射 作用 ,大气吸收的太阳能主要转化为 热能 ,部分转化为 化学能 能储藏于生物内。

  2.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 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 作用。

  3.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红外线 部分,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辐射为 长波辐射 。

  就整个大气层来说,根本热源:太阳辐射;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作用 参与物质 选择性 削弱波段 举例

  反射 云层、较大尘埃 无 全部波段 A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

  散射 空气分子、细小尘埃 有 蓝紫光 B晴朗的天空成蔚蓝色 / 日出江花红胜火

  吸收 臭氧 有 紫外线 C紫外线导致白内障、皮肤癌等

  水汽、二氧化碳 有 红外线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例:A、阴天的夜晚或早晨,比晴朗的温度高一些 B、人造烟雾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降低白天近地面的气温,大气的保温作用能使地面损失的热量得到补偿。这两种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缩小了气温的 日较差 ,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适宜的 温度 条件。

  6.总结 削弱作用

  太阳 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

  大气逆辐射

  保温作用

  问:1、从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怎样的天气状况下气温日较差最大?(全天都晴朗)

  2、撒哈拉沙漠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天气以晴朗为主)

  二、大气运动

  (一)大气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空气的水平的运动即为风。

  500 1000

  冷却收缩 受热膨胀

  下沉 上升 490 1010

  480 1020

  A(冷) B(热)

  热力环流 高空(北) 近地面(南) 近地面(北半球)

  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只考虑冷热;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地面气压比高空大

  (二)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1、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如图)

  2、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

  位置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 亚洲低压 北太平洋

  高压 北大西洋

  高压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

  和风带北移,冬季南移。

  季风环流 成因 分布地区

  冬季风 夏季风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中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印度半岛、中国西南地区

  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表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其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

  带 热带雨林

  气候 主要南北纬10°之间 主要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草原

  气候 主要南北纬10°-20° 主要赤道低压、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

  气候 主要北纬10°-25°大陆内部、大陆东岸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 全年高温,干湿季节交替

  热带沙漠

  气候 主要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夏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主要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副热带高压与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

  带 温带季风

  气候 主要北纬35°-50°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夏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

  气候 主要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夏热冬寒,干旱少雨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以温定带

  最冷月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最热月气温<15℃ 寒带气候

  2、以水定型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

  三、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的特点 简易天气图

  1、冷气团和暖气团(P42)

  2、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过境后 过境时 过境前 过境后 过境时 过境前

  晴朗 晴朗 晴朗 晴朗

  连续降水 降水(雷雨)

  3、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

  天气系统 气旋(低气压) 反气旋(高气压)

  水平方向 从四周流向中心 从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方向 中心暖空气上升 中心气流下沉

  天气状况 阴雨天气 晴朗天气

  对我国影响 夏秋季节,中国东南

  沿海地区的台风 中国长江流域的伏旱,

  北方的秋高气爽天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899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