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是新 月诗派代表诗人,也是现代作家中有特色的 散文家。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 第一篇徐志摩,一个富有魔力的名字,他既有者知识分子对世界的淡然也有着对爱情像初出茅庐小伙般的热情。一生的经历让他写出了无数让人心疼的句子。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散文集。难得有情,付之真情。大多数人觉得他的散文无非是一场风花雪月又或是几番无病呻吟。但对我来说,这种模糊而又浪漫的态度却能让我从中找到共鸣的舒适感,就如同他的散文给我的印象:取是能力,舍是必然。
在他的文章中我可以看到许多人生态度,也看到面对不同环境下我们的选择。是不是就可以联想到我们的生活?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我们。你可以是今天辉煌不已、妙语连珠的教师,就可以是昨日挑灯不眠、烦躁而又害怕的求知者。而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可能就是不忘心中的信念,我们为此努力、为此流泪、为此骄傲。就像前面说的,取是能力,攀岩到高峰必定要付出汗水,想看最美的风景必定要选择远方,有能力、有目标才能让我们不惧前方是否风雨兼程;舍是必然,有收获就一定会有遗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做不到两全其美,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心中信着徐志摩所说的: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所以,舍,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不要因为舍而后悔,不要因为后悔而更后悔。什么意思?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可以不明确自己的方向,但是却不能没有。有了自己的方向,即便这个方向摇摆不定,也能暂时为迷茫的我们指引一处安身之所。
在这个方向失去效用之前,我流浪到这个地方,打开一个宝箱,里面有一本生存指南和一堆梦寐以求的奢侈品。我踌躇思考,奢侈品是多少女孩的愿望啊,我可以带回去向别人证明我过得很好甚至富足。生存指南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去思考但却可以让我以后生活无忧。两种东西只能选择一样,我会选择什么,我又该选择什么?舍是必然,又该如何做到?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 第二篇诗歌的文字仿佛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古往今来,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用他的一生追求着“美与爱与自由”。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近来我读了一些徐志摩的诗,在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优美诗句在寒气中迷漫,就像刚吃了一碗热乎面,暖和全身。读他的诗源于对他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闲来无事随意翻翻,可读过两篇之后感觉他的诗虽然很简短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难得》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难得
徐志摩
难得,夜这般的清静,
难得,炉火这般的温,
更难得,无言的相对,
一双寂寞的灵魂!
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详论,
更没有虚娇,猜忌与嫌憎,
只静静的坐对着一炉火,
只静静的默数远巷的更。
喝一口白水,朋友,
滋润你的干裂的口唇;
你添上几块煤,朋友,
一炉的红焰感念你的殷勤。
在冰冷的冬夜,朋友,
人们方始珍重难得的炉薪;
在这冰冷的世界,
方始凝结了少数同情的心!
这首《难得》写了一双“寂寞”灵魂深夜对视,互诉孤寂之情。但这不是一团无病呻吟,而是令人感受到的贴近诗人心中的炉火的温,还有对现实社会冰冷现状的担忧。人们常常把诗人和失意怯懦联系在一起,但我觉得诗句就是诗人手中的利器,在这白纸黑字上刻出了社会的分明;诗句更是入口的良药,美化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徐志摩的诗,我感觉到了他心中那份对浪漫的执着。“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为什么不让它飘满浪漫的雪花”。《雪花的快乐》一诗则将浪漫与情景融为一体: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读诗并不是去钻研它的意思,更注重的是它的意境,情到景到意象到既是读诗的大境界,自己的心情随着诗歌文字的浮现而波动,感觉自己的思想在窗外的浮云之上随风飘荡,来到诗人面前,感受着诗人创作的冲动。诗句结束,合上书,周围的一切还是原样,但嘴角一笑,心里已多了份对生命的`礼赞。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 第三篇从志摩先生谈起,心中不由得为其感慨,他是一位具有一定影响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对生活热爱的人。1921年开始长期的诗歌创作,后来读到的诗歌一部分来自这个时期,受英国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认为艺术至上。曾经写过不少优秀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徐志摩散文集》是一部精选的散文著作,带给我的当然是少不掉的欣喜,每读一章都会深陷其中,过后便养成了闲余中的趣子。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欧洲漫录”这篇散文,富有幽默感,又不失哲理性和语言刚柔并工的表达。让读者深陷其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对于托尔斯泰的书与人的看法及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对于莎士比亚的回信,更让读者了解他为人礼貌,性情温和的另一面。
可不幸的事情终究会发生,因从南京乘机去北平路途中,飞机失事遇难,他告别了自己光辉的一生。虽死犹荣,用在这样一位诗人身上,不容置疑。他的逝世是对文学历史上的一次深痛的失去,一位正处风华正茂的年龄,还没有结束的人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可他的一生是精彩的,在散文中,与泰戈尔的对话,相当的好,能与这样一位印度诗人如此联系,并与他环游亚洲,也不失为一种成就。并影响着徐志摩对于印度洋的恩情。
游历学习的志摩先生,写出了一批感人肺腑的散文,有对于环境,事物的描写,也有对于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描写。
在我看来,他所写的是人所触的正常感受,只不过是他会用最准确,扣人心弦的语言描绘罢了,体会是深刻的。
如果世界上最后一本《徐志摩散文集》在我的手上,我该会是怎样的欣喜发狂啊……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 第四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再别志摩。熟悉的笔调还是难以让人忘怀。
《徐志摩诗歌全集》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尽管他自己说:“在二十四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笔来,佳作便犹如山洪爆发一般涌现出来。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诗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同时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他的诗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驳杂的思想也在这个世界中一一体现。他的诗歌写爱情、写生活、写景色、写人间疾苦。
这里引用徐志摩的诗:“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爱落叶的癖好。他们初下来时颜色有很鲜艳的,但时候久了,颜色也变,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话,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与落叶一样的无用,至多有时有几痕生命的颜色就是了。”有着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维不见得完美,有时只是一种多余。看似华丽,却经不起推敲,看似深邃,却不能传给后世,也是一种无奈吧!对自己的无奈!
“人类最伟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理想的极度,想象的止境,从人到神!诗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盘旋的。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诗的伟大,哲学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笔惊醒人们,别总关注物质,心灵的美也很重要。诗歌,它可以给你带来心灵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现在,诗歌已经越来越少,看诗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确,诗不能给人们带来财富,也许你认为它只是在浪费时间。但你,没有明白诗的意义。那种对心灵,对灵魂正真的描写,在诗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声,也许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发现的你的那份情怀。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也许你没有志摩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着你的感受。被让世俗蒙蔽你的眼睛,睁开眼,看看诗的世界。诗歌不是一种任务,诗人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对自身的觉醒,一中参透。诗歌没有什么,只要有那颗向往的心,让我们细细品读《徐志摩诗歌全集》,发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怀。
提到徐志摩,很多人都会想到他抛妻弃子的渣男行为,但其实真的放到民国的环境里去,徐志摩足以被人称一句“情痴”。
对于他爱的人,便是百般宠溺,温柔小意;不爱的人,便是横眉冷对,弃之如履。
只不过这刚好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人一个叫陆小曼,一个叫张幼仪。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是一场豪门的联姻,面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妻子,徐志摩可谓是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给到。
两人留存的合照里,徐志摩都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不情愿的嘴角微微撇着,弄得作为新娘的张幼仪越发的谨小慎微。
可明明不喜欢,但是碍于父母的威逼,他还是和张幼仪生育了一个孩子,长子出世以后,阖府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但是只有徐志摩一副交代完任务的样子。
他对这个孩子没有什么期待,所以也不会有太多的感情,没过多久便拿到父母的资助远赴国外求学。
但是张幼仪的哥哥,看着这对“新婚燕尔”小夫妻长期分离的状态格外不满,便撺掇着徐父送妹妹去国外和徐志摩团聚。
但没想到的是,张家哥哥的好心,却加速了这段婚姻的破碎和结束。
“在那东张西望的人群里,我一眼就看见了他,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里,唯一露出不情愿表情的人。”
张幼仪的追夫之旅,似乎从一开始,便输得惨淡。
很快,这一切都有了答案,他爱上了另一个灵气满满的少女,梳着两个麻花辫,气质清冷婉约,她还有一个极好听的名字,叫林徽因。
他对她的喜欢,甚至没有丝毫的遮掩,甚至当着妻子的面,堂而皇之公开对她的追求和喜爱。
张幼仪看到他那副深情的眉眼,才恍然,原来这个男人也可以变得如此温柔和体贴,缠绵的情诗缓缓道出,诉说出的衷肠就像是滚烫的泪珠落在心上。
丈夫的一腔爱意和满腹深情,全都给了另一个美丽灵动的少女,而她作为妻子却萧索惆怅地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爱情。
张幼仪看着镜子里脸盘圆润的自己,想起徐志摩嫌弃地说道:“土气!”
她不禁的哀叹:婚姻,到底给女性的她带来的是什么?
并不仅仅是羞辱,还有的是伤害。
她不明白,后来的世人也不明白,明明没有深情厚爱,也没有了父母之命的裹挟,徐志摩为何还愿同她行这世间最亲密的事情?
却又在她再次怀上身孕的时候,冷言厉色地要求打胎!
张幼仪心里生出了惶恐:“可我听说很多妇人都是因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冷冷地回到:“还有人坐火车死掉的,人家就不坐火车了吗?”
那一刻,张幼仪的整颗心都像是如坠冰窖,冰冷的寒意,彻骨遍骸。
她也是家境殷实富养出的娇娇女,被捧在手心里的掌上明珠,怎么如今到了他眼里,她和孩子的性命便是如同不值一提的草芥般低贱。
她没有阻拦他追求自己罗曼蒂克的爱情,可他却对她没有丝毫的柔情。
从那开始,张幼仪的心大概是碎得彻底,为了追求那个美好的少女,他不惜将她推向绝境的深渊。
这也是为何她对后来占据她正妻之位的陆小曼不咸不淡,却独独对那个柔婉的林徽因心存不满和芥蒂的原因。
如果说和张幼仪的婚姻让世人对徐志摩的“渣男行为”存在很大的不喜和唾弃,那么陆小曼的出现,倒是为徐志摩洗白渣男的印象,还让人对他多了几分悲悯和同情。
徐志摩没有如愿追得睿智清醒的林徽因,回国之后却邂逅了已是**的陆小曼。
两人蔑视世俗的爱情轰轰烈烈,甚至让他们的老师在婚礼现场都忍不住开怼:
“徐志摩,你性情浮躁,用情不专;陆小曼,希望你以后恪遵妇道,检讨言行,你们的自私自利导致离婚再婚,希望这是你们的最后一场婚姻。”
这一番“字字诛心”的证婚词,可谓是惊得满堂宾客无不失色,但也看出这一场婚姻的结合背后藏着任性和执拗。
说来可笑,被祝福的婚姻,徐志摩两眼不屑,不被祝福的婚姻,倒是被徐志摩护为珍宝。
陆小曼这个被所有人宠坏的千金**,却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
虽美的弱柳扶风楚楚可怜,教徐志摩疼惜得小心翼翼,但金丝雀又岂是好喂养的!
如果丑人作怪叫做作,那么美人作怪,倒是叫男人好一番轻声细哄才略微消气。
陆小曼总是爱吃闲嘴零食,到了吃饭的时候,吃几口便恹恹的样子,徐志摩怕陆小曼身体受不了,免不了各种诱哄才喂下半碗饭。
而剩下的半碗,徐志摩都是扒拉扒拉便进了自己肚子里,这一幕气得徐父在一旁吹胡子瞪眼。
哪有陆小曼这样当儿媳的,每天睡到日上三竿,便是佣人不离身,零食不离嘴。吃完不想动了,便当着公婆的面,吆喝徐志摩将她抱着楼。
徐志摩虽时而向她抱怨:“你一天就是吃,从起身到上床,到合眼,就是吃!”
但还是没忍住买各种进口的零食和水果,向慵懒的美人大献殷勤。
什么冰糖葫芦,烤白薯花生,陆小曼来者不拒,徐志摩为了让她吃得开心,还总各地搜刮特色的零食水果:火腿茶菊、天台的橘子、日本长崎大樱桃。
真把美人的嘴吃上火了,徐志摩又是在一旁心疼的不得了。
好在徐家家大业大,经得起这般消耗和造作,可是两人这般不着调的性格,徐父怎么看的下去,便是一怒之下,便将徐志摩夫妇扫地出门。
没了父亲的资助,两人的生活境况迅速缩水干瘪起来,但是陆小曼又是一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儿,佣人厨子,豪宅小洋楼,那是一样都不能少。
娶了公主,自然是要先盖一座城堡,不然怎么能叫幸福的童话故事呢?
为了能让妻子陆小曼一直生活中在美满的童话故事中,徐志摩是白天累当马前卒,黄昏回家还要化身王子,陪着吃饭聊天加解闷。
这样的徐志摩还不算是好男人吗?摸着良心,这可是民国时期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佳婿了。
为了维持陆小曼体面的名媛生活,徐志摩身兼数职,同时在三所大学里担任老师,这还不够,课余时间还要不停地写稿赚取稿费,后来更是为了生计,在上海和北京两地来回奔波。
当时人们的年薪是5块大洋,徐志摩一年奔波所得有几百大洋,相当于现在年薪百万的水平。
然这些还不够一个吃穿用度都讲究品牌的陆小曼几天挥霍的,家中莫说存款余粮了,徐志摩甚至拿不出闲钱给自己买一件干净体面的大衣,整个夏天都是一件洗得掉色的长大褂。
真真是应了那么一句话:“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
徐志摩为了陆小曼精致的生活,落魄窘迫到昔日的老妻张幼仪都看不下去,提出要帮他买一件新衣服。
即便如此,翻开徐志摩给陆小曼的信件里,仍是宠溺地喊着“乖乖”,殷勤地拿各种漂亮衣服鞋子来讨好和献宝:
其实徐志摩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卑微,陆小曼是千娇百宠的千金名媛,他徐志摩也是金银养大的富家少爷。
但他那么地爱她,只要是陆小曼多看一眼,他便恨不得将全世界的珍宝,都捧到面前,博得美人一笑。
看到这,没有谁不羡慕陆小曼的好命,这段和全世界为敌的婚姻里,徐志摩是一点都不舍得她输呀!
即便是后来翁瑞午出现,那多少次发生的龃龉和争吵,徐志摩都没有肯对她说过什么重话和甩一副冷脸。
那曾经面对张幼仪的冷言犀语,低蔑嘲讽,在陆小曼的面前都化成了伏低做小,温声赔罪。
纵然是后来陆小曼染上了不良恶习,身边所有人都在劝说徐志摩离婚解脱,但是徐志摩仍然坚持婚姻。
那个时候的徐志摩已经是被这段爱情折磨得遍体鳞伤,身心疲惫,但仍对忠告自己的朋友说:“小曼正是为了我才离婚的,如今我若是再同她离婚,她这辈子就毁了。”
这一番言论,若是教张幼仪听到不知道该做何感想,也由此可见,徐志摩并不是渣男,只不过他的爱兜兜转转,都没有落到第一任妻子张幼仪身上。
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叹,就连徐志摩最后飞机失事前,也是刚从和陆小曼吵架的阴霾里走出来,他留给陆小曼的最后一封信里,说着:
“眉,我想你,真的是想极你了,你什么时候才肯听听我的主张,求你节省点钱财。”
可讽刺的是,徐志摩的那场飞机,却是从上海飞去要听初恋情人林徽因的一场演讲。
而死后,装有他日记和重要资料的百宝箱却在红颜知己凌叔华那里。
也是因着这些原因,后来的世人都要来对徐志摩骂上一两句渣男。
但徐志摩并不是渣男,渣男是对待感情不认真,故意玩弄女子的感情,三心二意,朝秦暮楚。
在民国,徐志摩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虽然有着男人的通病,在那个自由横行的年代里,抛妻弃子,不顾责任,追求爱情。
并且和当时民国的很多女性暧昧不清,光是在徐志摩的大名之下,我们总能想到很多与他相关的女性: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凌叔华。
徐志摩在 情感 上面,如果是遇到了自己深爱的妻子,他没有当时文人朝秦暮楚的臭毛病,在婚内也没有出轨的举动。
他喜欢一个人,清清白白地放在心里喜欢,给她写情诗诉衷肠,没有逾越的言行。
对自己亲自选择的爱情和婚姻包容性极强,这一点在对陆小曼的宠溺,和她与翁瑞午的关系亲密上的纵容都能看出来。
民国是一个思想混乱的年代,那个时候的文人都假自由之名,在外行风流之事,一边严守夫为妻纲,一边朝秦暮楚宣誓爱情自由。
他们在外沾花惹草,引来无数为自己风采折腰的美人,蹲守在家里为他们洗手作羹汤。
在外海誓山盟谈婚姻未来,回到家里便对着家中操劳的妻子,谈起和离自由婚嫁,丝毫没有想过,他是能婚,可发妻未必还能嫁!
从爱到不爱,从喜欢到厌弃,这才是真正的朝秦暮楚,荒唐风流的渣男。
如果说徐志摩只是精神稍加出轨,对着曾经喜欢的人,念些情诗,起些相思,怀念的也无非是那葱茏岁月背后的少年意气。
而与之相同处在民国时期的同行文人,多少应了一句:负心多是读书人。
抛弃发妻追求杭州第一美人的郁达夫,深爱过王映霞又弃之如敝履,深深诋毁;
远渡重洋,路上邂逅年轻漂亮的秦德君,同居后劝人堕胎,定下四年之约逃之夭夭的沈雁冰;
自己婚礼上一眼定情表妹曹诚英,瞒着妻子在外出轨的胡适;
和多位女子有染,一生数段风流,甚至殴打家暴妻子的萧军;
这些民国的文人,何其风流,又何其负心。
与之相比的徐志摩,起码是一个在追求到自己所谓的爱情后,肯一心一意过日子的丈夫。
对待张幼仪从之前的厌恶,到后面的愧疚;
对待林徽因爱而不得,始终放在心里珍视当做白月光;
对待凌叔华,虽有一些淡淡的暧昧,但是都保持在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距离;
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妻子陆小曼,真可谓是付出生命的去宠爱和维护她的美好和风光。
比起分开之后便如若仇敌,或者是境遇可怜成为弃妇的故事,和徐志摩有关系的那几名女性都在 历史 的舞台上,有属于自己的一段精彩。
并且在徐志摩死后,也都对他有着念念不忘的情义,固然他曾负心张幼仪,但终其一生都是一位有情郎。
因此在对比当时的负心薄情的文人之后,徐志摩受人追捧,被称“情痴”,亦不为过。
《再别康桥》读后感
暑假,悠闲中重拾徐志摩诗集,真的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灵魂的洗涤,特别是那首《再别康桥》。“康桥”的清新淡雅,“康桥”的美仑美奂,饱醮深情的志摩以无限的眷恋,描绘的是一个令人神驰心往的清幽家园。那片片西天的云彩也是作者的挚爱。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朴实无华的句子,带给人的是一种飘逸洒脱的感受。别具一格的用词,使诗的意境更为精妙地体现,贴切而生动三个轻柔的动作加上“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诗中淡雅的忧伤像毛毛细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人的心肺。
再读《别了康桥》,开头的几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摄了去。感怀着它给我的清幽的美和伤感的情绪。诗人的才情,诗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飘来的杨絮,平素中夹着深蕴,浑然天成。在你随心所欲中体味它的空灵、轻快。作者对剑桥大学的爱,对那读书生活的印象,挥之不去,萦萦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达这就莫过于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河周围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发泄的寄托物。正因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连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还情愿做水草。写到这里诗人心头“荡漾”起了一阵阵不可抑制的柔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诗人澎湃的感情,在此达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河。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处的那一潭水,不再仅仅是一潭水,而是诗人美好情怀的溶合物。是斑斓多彩的,是有丰富内涵的。“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多么美好的意象,多么炙热的表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现实与梦想,现在与过去,已如过眼烟云,飘然而逝。“我”极力的追怀,“我”想拥有那烂漫、甜蜜的生活。然而,当年的快乐、欢欣如今却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来了。早期热烈的罗曼蒂克,如今已变成了轻烟笼罩般的伤感。不用送行,不用洒泪告别,甚至也“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将永远在诗人的心胸里长存,诗人的灵魂早已经和康桥融为一体了。
《再别康桥》读后感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
《再别康桥》读后感
读过很多离别的诗,最喜爱的还是《再别康桥》。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加任何修饰的简单言语,充分体现出作者在离别康桥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让人读来感到格外的柔美,并流露出淡淡的伤感。
最初接触这首诗不是在书本中,是在电视播出的一档文化节目上,一个浑厚的男中音深情地朗诵着,配着舒缓的音乐,变换着美丽的背景,我深深地陶醉在诗的意境中。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首诗的意义,但已被它轻柔、委婉的情调所打动。
再次听到这首诗是在语文课上,听到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课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年轻的徐志摩在英国康桥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美丽的康桥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英国上世纪浪漫主义的诗歌和其他西洋文学给予他熏陶。他追求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爱、自由和美的生活理想。而康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美妙结合激发出徐志摩的创作的灵感。他深情描绘康桥那无尽的自然美景,热烈赞美康桥灿烂的人文精神,深切表达对康桥的无限眷恋热爱之情。他满怀深情地对康桥说:你是我难得的知己。康桥让他的生命达于极致美的境界。
这首诗写的是徐志摩第二次来到康桥时而引起的一番感想。诗中的一字一句无不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惆怅气氛。在诗的开头处写的是向云彩告别,而结果是“不带走一片云彩”,虽然全诗字数不多,却已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尤其喜欢《再别康桥》中唯美的意境!第一节中的出现的三次“轻轻的”,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隐约听到诗人踮着脚尖走路的声音,给人无限的遐想,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轻轻的”巧妙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首尾回环呼应,给人以整体之美。同时,让读诗的人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首诗,一段意境,我喜欢。
《再别康桥》读后感
老一辈的文学家中,早逝的徐志摩尤其受青年朋友的喜爱。特别是他的著名诗作《再别康桥》,使得他简直就是浪漫的化身。但在我看来,《再别康桥》除了“那美丽动听的音节和诗人飘逸,洒脱的翩翩风度”之外,一个“再”字或许更能让我们有所了解。
在《再别康桥》之前,徐志摩曾写过多篇关于康桥的诗作及散文。在1922年,他第一次离开康桥时曾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吧》,后又曾写过《康桥西野暮色》,《康桥晚照即景》等诗,及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康桥给志摩的印象及影响都是很深刻的。他是要从罗素才到英国的,用他的话讲是“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认真念一点书去。”他的“书”没念成,因为罗素叫康桥给除名了,但他却留在了伦敦,后又到了康桥。徐志摩在康桥最初的日子应该说是有些寂寞的,同居几间小屋的张幼仪业已成为他的前妻,而且他“他在康桥还只是个陌生人,谁都不认识。”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徐志摩曾这样写到“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现的第一条件。”他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康桥。他又曾这样表述“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康桥,我要算是相当有交情的。”康桥对徐的印象如此之深,更何况又是一位在“单独”时一起相处的朋友。这便难怪他不止一次的写到康桥,再一点,康桥对于他人生的成长的帮助也是巨大的。他一再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得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康桥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便是他前几次写康桥的感情由来:对康桥的留恋,对往昔的怀念是主要的感情。
然而,《再别康桥》却不是完全相同的背景或单纯的感情。《再别康桥》是徐在1925年故地重游的归国途中,于11月6日在轮船上写成的,在徐志摩的书信卷上看到致陆小曼的信(1928年10月4日在船上写)曾提到过要去印度的“为还几年来的一个心愿,在老头升天之前再见他(指泰戈尔)一次”,然后回沪。如若当时徐真的先去了印度,后回的国,则《再别康桥》应该是在从印度回上海的途中在轮船上所作。在这封信中,徐还曾写到“乘眉,我想你极了,一离马赛,就觉得归心似箭,恨不能一脚就往回赶。”由于思念,他是非常想念陆,并急切地想回国的,那么他又怎么会写出《再别康桥》这样深情难抑,洒脱而又缠绵的佳作呢其实也不是难以理解的,正是对康桥留恋,怀念和对眉的思念这些矛盾的心里,使得徐对康桥的“告别”深情又不至缠绵,留恋又不失洒脱。像是一滴若即若离琼浆,想告别却粘着你的心。于是,才会有“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他的这一次重游不似往昔那般地沉醉,留连,于是便有几分轻松与洒脱。可是,毕竟如前面所讲,康桥给徐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桥的一幕幕情景再现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对这份眷恋的加重升华,应该说是从第五节“寻梦——”开始,而正是那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勾起了他对当年的旧梦,那些缠绵的“宿愿”和“理想”的记忆。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诗人想再寻旧欢,注定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不能放歌”“只好沉默”。此时此刻“沉默”的不是“今晚的康桥”,是作者自己。诗人已完全陷入对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之中。当作者醒来,再次明白他是在告别,使得诗的结尾便带上几分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于是,这最后的“挥袖”便带了几分无奈进去,诗人不愿带走一片云彩,那云彩想来便是那些梦,诗人可能只是想把它永远地珍藏在心中(也许包括那些和泰戈尔一起的日子)。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在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艺术形式上,音乐的美和建筑的美皆融其中,这大约是好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再别康桥》读后感
有一首诗,独特美妙,有一首诗,世人赞颂;它就是《再别康桥》。读完这首诗,我有了很大的感触。
相信有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句话很美,这首诗也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徐志摩为了康桥写下了这首诗每一句诗都包含着他对康桥的爱,如果你闭上双眼,这首诗的景象就浮现在脑海之中,如画一般。康桥的一草一木都在向他招手,彩虹似的梦在他心中,他遐想着在康桥的生活。他几乎忘记了自己要离开康桥,他希望自己可以放声歌唱。但他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只能在心中唱响那首离别的笙箫曲。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打扰康桥。他对康桥依依不舍,挥之不去的伤感一直绕在心头。
作者喜爱康桥的生活,迟迟不愿离去。我很喜爱这首诗。喜欢诗的优美,喜欢这首诗的深厚情感,更是为了我心中,那属于我的彩虹似的梦。
有一首诗,独特美妙,有一首诗,世人赞颂;它就是《再别康桥》。读完这首诗,我有了很大的感触。
相信有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句话很美,这首诗也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徐志摩为了康桥写下了这首诗每一句诗都包含着他对康桥的爱,如果你闭上双眼,这首诗的景象就浮现在脑海之中,如画一般。康桥的一草一木都在向他招手,彩虹似的梦在他心中,他遐想着在康桥的生活。他几乎忘记了自己要离开康桥,他希望自己可以放声歌唱。但他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只能在心中唱响那首离别的笙箫曲。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打扰康桥。他对康桥依依不舍,挥之不去的伤感一直绕在心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