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橘北枳”这个成语故事,其内容简单来说就是齐国上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时楚王故意让臣子绑来一个“齐国人”说其偷盗,然后暗指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晏婴见状便给楚国讲了一个关于“南橘北枳”的故事,从而使得楚王无法再继续发难。晏婴也称晏子,是齐国在春秋时期十分著名的一个历史人物。
身为齐国上大夫的晏弱在病逝之后,其子晏婴接手上大夫之位。晏婴继任上大夫时齐国正处于齐灵公的统治之下,而晏婴对于齐灵公的评价并不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齐灵公曾因齐军不敌晋军而躲在临淄城内不敢出来,最后临淄外城被晋军烧了个精光。待齐庄公继位之后晏婴依旧担任上大夫一职,不过这齐庄公同样不怎么听劝。虽然齐庄公待晏婴并不算十分宠信,但是晏婴却对他始终十分忠心。待齐庄公被崔杼杀害之后晏婴更是不顾个人安危直接闯入崔杼家中为齐庄公吊唁哭丧。
继齐庄公之后继任的齐王人选是由崔杼拥立的齐景公,这位齐王对于晏婴倒是较为重视。齐景公在位期间曾要封给晏婴数十座城邑,但是晏婴并未接受。后来齐景公又为晏婴翻新住宅,但是晏婴回家之后就将其拆了。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齐景公对于晏婴是较为看重的,而富有远见的晏婴为了防止锋芒太盛则一再推诿君王给予他的恩宠。
齐景公在位期间,晏婴曾奉命代表齐国出使楚国。当时这一消息传至楚王耳中之后楚王因听闻晏婴能言善辩而想要故意刁难他,为此他还事先与朝中大臣商量了对策。他们因知道晏婴身材矮小而故意在楚国大门旁另开了一个小洞,待晏婴抵达楚国之后便要求晏婴从这小洞进入楚国。晏婴见状也不气恼只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楚国人自然不可能以狗国自居,所以只能让晏婴从大门入内。
待晏婴见到楚王之后,正喝酒间又有两名官员绑着一人前来面见楚王并告知楚王这人是犯了偷盗罪的齐国人。楚王听完这话便对晏婴说:“齐人固善盗乎?”晏婴随即回答道:“我听闻淮南的橘又大又甜,但是一旦种植到淮北便只能长出又小又苦的枳。齐国人生活在齐国时安居乐业,结果一到楚国便开始偷盗,莫不是楚国水土会使人变得擅于偷盗?”听到这番回答, 楚王自是无法再为难晏婴。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完整的典故是:齐国的晏子到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回答: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为什么呢?因为土壤不同。
意思是:同样一种东西,生长的环境不同,结果是不一样的。
扩展资料: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晏子春秋》,其思想非儒非道,秦始皇时代被视为离经叛道之作,名列禁毁书目之上。
晏子,名婴,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00年。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
晏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智者”,他在世的时候正值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昏聩,权臣把持朝政,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声誉。
参考资料:晏子春秋-
1 古文《自见之谓眀》和翻译
古文: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韩非子·喻老》之目不见睫
译文: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规劝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跷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像眼睛(一样)。”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道理:
不要只看见别人的短处,也要看一下自己的短处,不要视而不见。
2 文言文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
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生长在淮北就是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 《自见之谓明》译文、题及答案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自见之谓明》
韩非子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①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②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④。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谏:规劝君主、尊长,使其改正错误。②患:担心。③庄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④明:眼睛明亮,这里指明智。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丧( ) (2)禁( )(3)见( )
2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王 之 弱 乱 非 越 之 下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政乱兵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是如何谏阻楚庄王攻打越国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丧失(2)镇压,禁止(3)认识 2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3(1)内政混乱,军事力量软弱。(2)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4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5结合两国的实情,循循善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楚庄王的理由不攻自破。
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规劝说: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王说: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像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像眼睛一样。楚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所以说: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才是所谓的明智。
4 自见者明的全文翻译人生一世 遇事万千 何以处之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不自见 故明 不自是 故彰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人生一世 遇事万千 何以处之
这个应该不用多解释,指人这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应当如何处理,应该如何看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老子说了,知道别人,你是智慧。你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你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同志们想,知道别人是智慧,知道自己是高明,合起来就是明智。
圣人孔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做高明,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克制自己的人才算刚强。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原文: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算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译文: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慎:敬。意思是谨慎到最后,好象开始一样,即谨慎不懈,始终如一。指为人处事小心谨慎,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5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楚庄王》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
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
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
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
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
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
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
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
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鼎的轻重。
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以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
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
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
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
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
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是“春秋五霸”。
6 文言文楚王劓美翻译原文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爱之甚于王。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译文
魏惠王赠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怀王很喜欢。怀王的夫人郑袖,知道怀王宠爱新娶的魏女,所以表面上也很爱护这个新娶的美女。衣服首饰都挑她喜欢的送去;房间和家具也都选她喜欢的让她使用。似乎比楚王更喜欢她。楚王说:“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来博取丈夫的欢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现在郑袖明知寡人喜欢魏女,可是她爱魏女比寡人还要厉害,这简直是孝子侍奉双亲,忠臣侍奉君主。”
郑袖知道楚王认定她不是嫉妒以后,就去对魏女说:“君王爱你的美貌。虽然这样说,但是他讨厌你的鼻子。所以你见了君王,一定要捂住鼻子。”从此魏女见到楚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王对郑袖说:“魏女看见寡人时,就捂住自己的鼻子,这是为什么?”郑袖回答说:“我倒是知道这件事。”楚王说:“即使再难听的话,你也要说出来。”郑袖说:“她像是讨厌君王身上的气味。”楚王说:“真是个泼辣的悍妇!”命人割掉美女的鼻子,绝不宽赦。
7 《自见之谓明》的全文解释译文: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规劝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跷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像眼睛(一样)。”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道理:
不要只看见别人的短处,也要看一下自己的短处,不要视而不见。
8 文言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原文和翻译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①质讷:质,质朴;讷,口齿不流利。 ②渴:有急切之意。翻译 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9 文言文翻译杜子谏楚庄王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译文
楚庄王想讨伐越国,杜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杜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出自《晏子使楚》。
意为: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原文: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当楚王取笑齐国人偷盗时,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段话中包含了一个成语:南橘北枳。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如今他将要来访,我想羞辱他一番,用什么办法好呢?”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说:‘这是什么人啊’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何罪?’我们就回答:‘犯了偷盗罪。’”
晏子到达了楚国,楚王为晏子设宴接风洗尘。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问道:“捆绑着的是什么人啊?”官吏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向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坐席恭敬地回答说:“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是枳,外形上叶子相似,但实际上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由于水土不同啊。如今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会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该不是楚国的水土使得百姓善于偷盗吧”
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同他开玩笑的,寡人反而自讨没趣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