逅是什么意思

逅是什么意思,第1张

邂逅的解释 [meet(a relative,friend,etc)unexpectedly;meet by chance;run into sb]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 ,见此邂逅。—— 《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 《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 迷惑 。—— 《三国志·管宁传》 详细解释 亦作“ 邂遘 ”。亦作“ 邂觏 ”。1不期而遇。 《诗·郑风·野有蔓草》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毛 传:“邂逅,不期而会。” 陆德明 释文:“遘,本亦作逅。” 南朝 宋 鲍照 《赠傅都曹别》 诗:“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警世通言·王娇鸾百 年长 恨》 :“忆昔清明佳节时,与君解逅成相知。” 夏衍 《长途》 :“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 广州 退出时在 柳江 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2)欢悦貌。 《诗·唐风·绸缪》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毛 传:“邂逅,解说之貌。” 陆德明 释文:“觏,本又作逅,同胡豆反,一音户冓反。邂觏,解说也。 《韩诗》 云:‘邂觏,不固之貌。’解音蟹,说音悦。” 余冠英 注:“邂逅,爱悦也,这里用为 名词 ,谓可悦的人。” 宋 苏轼 《次韵答章传道见赠》 :“坐令倾国容,临老见邂逅。” 清 蒲松龄 《 聊斋 志异·公孙九娘》 :“入室,则 九娘 华烛凝待。邂逅含情,极尽欢昵。” (3) 偶然 ; 侥幸 。 汉 王充 《论衡·逢遇》 :“且夫遇也,能不 预设 ,说不宿具,邂逅逢喜,遭合上意,故谓之遇。” 《魏书·恩幸传·侯刚》 :“兼 刚 口唱打杀,挝筑非理,本有杀心,事非邂逅。” 宋 王安石 《高魏留》 诗:“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 宋 陆游 《夜读兵书》 诗:“ 成功 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4) 意外 ;万一。 《后汉书·杜根传》 :“周旋民间,非绝迹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 《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 元年 》 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邂逅,不期而会,谓出於意料之外也。”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 权 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吕蒙 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 《南史·张邵传》 :“若 刘穆之 邂逅 不幸 ,谁可代之?”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 知祥 浚壕树栅,遣马步都指挥使 李仁罕 将四万人,骁锐指挥使 李延厚 将二千人讨 绍深 ” 元 胡三省 注:“既浚壕树栅为守城之备,又遣重兵出讨,以兵有邂逅,战苟不利,则退守无仓卒失措之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太原狱》 :“﹝ 孙 令﹞乃谓姑妇:‘……汝家本清门,不过一时为匪人所诱,罪全在某。堂上刀石具在,可自取击杀之。’姑妇趑趄,恐邂逅抵偿,公曰:‘无虑,有我在。’” (5)仓猝;突然。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卷五:“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麤,呼驿长嗔之曰:‘饭 何为 两种者?’驿客将恐,对曰:‘邂逅 浙 米不得,死罪。’” 《红楼梦》 第九九回:“必实无争鬭情形,邂逅身死,方可以过失杀定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类·鸟》 :“今日之别,可谓邂逅矣。” (6) 。 章炳麟 《菌说》 :“夫妇邂遘,一滴之精,有精虫十数,入啮泡蜑而破之,以成妊娠。” 词语分解 邂的解释 邂 è 〔邂逅〕a.不期而会,如“邂邂 相逢 ”;b.一旦,偶然,如“邂邂发露,祸及知亲”。 部首 :辶; 逅的解释 逅 ò 〔邂逅〕见“ 邂”。 部首:辶。

《九方皋相马》出自《列子·说符》。

其原文如下: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2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全文翻译:

秦穆公召见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家族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里马呢”

伯乐回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可以从其外表上、筋骨上观察得出来。而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好像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像这样的马奔跑起来,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着它奔跑的足蹄印儿。我的孩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对于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对于千里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仅凭自己相马的经验来判断,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不过,在过去同我一起挑过菜、担过柴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马技术不在我之下,请大王召见他吧。”

于是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九方皋到各处寻找了三个月后,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那是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的母马。”

于是秦穆公派人去取,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就把伯乐叫来,对他说:“坏了!您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认识出千里马呢”

伯乐这时长叹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真是高出我千万倍。像九方皋看到的是马的天赋和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

把马从沙丘取回来后,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其中寓意:

九方皋相马,寓指在对待人、事、物的时候,要抓住本质特征,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看问题要抓住事物本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一旦、偶然,出自《诗经·国风》,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释义 主要指偶然的、不期而遇的。 “邂逅”有二层意义,其探源如下: (1)不期而遇。王安石《诸葛武侯》诗:“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也指不期而会的人,《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2)犹一旦、偶然。《后汉书·杜根传》:“邂逅发露,祸及知亲。”,《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裵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 基本解释 </B>[meet(a relative,friend,etc)unexpectedly;meet by chance;run into sb]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迷惑。——《三国志·管宁传》 详细解释 </B>1 亦作“ 邂遘 ”。亦作“ 邂觏 ”。1不期而遇。 《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毛 传:“邂逅,不期而会。” 陆德明 释文:“遘,本亦作逅。” 南朝 宋 鲍照 《赠傅都曹别》诗:“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忆昔清明佳节时,与君解逅成相知。”夏衍 《长途》:“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 广州 退出时在 柳江 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2 欢悦貌。 《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毛 传:“邂逅,解说之貌。” 陆德明 释文:“觏,本又作逅,同胡豆反,一音户冓反。邂觏,解说也。《韩诗》云:‘邂觏,不固之貌。’解音蟹,说音悦。” 余冠英 注:“邂逅,爱悦也,这里用为名词,谓可悦的人。” 宋 苏轼 《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坐令倾国容,临老见邂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入室,则 九娘 华烛凝待。邂逅含情,极尽欢昵。” 3 偶然;侥幸。 汉 王充 《论衡·逢遇》:“且夫遇也,能不预设,说不宿具,邂逅逢喜,遭合上意,故谓之遇。”《魏书·恩幸传·侯刚》:“兼 刚 口唱打杀,挝筑非理,本有杀心,事非邂逅。” 宋 王安石 《高魏留》诗:“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 宋 陆游 《夜读兵书》诗:“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4 意外;万一。 《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绝迹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资治通鉴·汉安帝建光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邂逅,不期而会,谓出於意料之外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权 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吕蒙 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南史·张邵传》:“若 刘穆之 邂逅不幸,谁可代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知祥 浚壕树栅,遣马步都指挥使 李仁罕 将四万人,骁锐指挥使 李延厚 将二千人讨 绍深 ” 元 胡三省 注:“既浚壕树栅为守城之备,又遣重兵出讨,以兵有邂逅,战苟不利,则退守无仓卒失措之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太原狱》:“﹝ 孙 令﹞乃谓姑妇:‘……汝家本清门,不过一时为匪人所诱,罪全在某。堂上刀石具在,可自取击杀之。’姑妇趑趄,恐邂逅抵偿,公曰:‘无虑,有我在。’” 5 仓猝;突然。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麤,呼驿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驿客将恐,对曰:‘邂逅 浙 米不得,死罪。’”《红楼梦》第九九回:“必实无争鬭情形,邂逅身死,方可以过失杀定拟。”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类·鸟》:“今日之别,可谓邂逅矣。” 6 交媾。 章炳麟 《菌说》:“夫妇邂遘,一滴之精,有精虫十数,入啮泡蜑而破之,以成妊娠。” 7表示假设、假如。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相关词语 不期而遇:一朝邂逅成相识。 不期而遇 可以用来指以前见过的人也可以用来指不曾相识的人是不期而遇之义,又含有一丝缘分。 邂逅不偶:碰巧不遇合;意外不成功。 另外,偶然≠邂逅 偶然强调事件发生发生的偶然性,重点强调是事件发生的性质偶然 邂逅强调的是这件事情本身偶然,即强调遇到这个过程 邂逅用做人与人相遇时,相遇的双方可以是曾经已相识也可以是曾经不相识。 这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例如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或者XX小说写的)“我在XX再次与你邂逅”有再次不经意相遇的意思 此时语境中有暗示说明相遇之前双方相识。 如果语境里没有明确暗示则认为之前不相识 。 又如某个人在回忆录中写道:在那个青春烂漫的岁月里,不经意间与你邂逅……”这通常认为是相遇之前双方不相识。 很多人把“邂逅”片面理解为双方此次相遇前是不相识的,这是不全面的。 现在这个词被经常使用在男女异性相遇之间,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同性之间也是可以使用“邂逅”这一词的。 定义 两个人之间,尤其指青年男女间偶然而产生某种短暂或长久的情愫的遇见可被称为“邂逅”的最普遍定义。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解释:夏天四月初五,晋历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诗词名称:《吕相绝秦》。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信仰:儒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亦悔于厥心”的详细介绍:

一、《吕相绝秦》的全文点此查看《吕相绝秦》的详细内容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

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

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

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

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无禄,献公即世。

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

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

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

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

跋履山川,逾越险阻,

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

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

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

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

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

文公恐惧,绥静诸侯,

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

穆为不吊,蔑死我君,

寡我襄公,迭我肴地,

奸绝我好,伐我保城。

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

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

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

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

天诱其衷,成王陨命,

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世,

康、灵即位。康公,

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

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

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康犹不悛,入我河曲,

伐我涑川,俘我王官,

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

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

‘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

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

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

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

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

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

复_旧德,以追念前勋。

’言誓未就,景公即世,

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

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

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

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

’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

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

曰:‘晋将伐女。

’狄应且憎,是用告我。

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

‘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

“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

余唯利是视。’”不_恶其无成德,

是用宣之,以惩不壹。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

_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

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

矜哀寡人,而赐之盟,

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

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

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二、赏析

前580年,晋、秦为了讲和,在令狐(今山西临猗氏)会盟。晋侯首先到达令狐,秦伯不肯渡过黄河,住在王城,派史颗在河东与晋侯结盟;晋国的__到河西与秦伯结盟。晋大夫范文子说:“这个盟会,有什么好处?斋戒盟誓,是所以证成信用的。会议的地点,是取信的开始。开始就不顺从,难道可以保证信用码?”结果,秦伯回国就背弃了与晋国的和约。

前578年,夏四月戊午(四月初五),晋侯派吕相(即魏相,魏_之子)去断绝和秦国的邦交,即有此篇《吕相绝秦》的檄文。(——个人以为是由于秦、晋虽已结盟,但秦却诱使白狄、楚讨伐晋国,才有此吕相绝秦)

秦桓公已和晋厉公结了令狐之盟,却又召来狄人和楚国,想引导他们讨伐晋国。诸侯因此跟晋国和睦。晋大夫栾书为中军统帅,荀庚为佐,士燮统率上军,__为佐;韩厥统率下军,荀_为佐(即《楚归晋知_》中那个知_,荀_,因封于知,也叫做知_);赵旃统率新军,_至为佐;_毅驾驶(栾书)的战车,栾针做右卫。鲁大夫孟献子说:“晋国的将帅和战车的甲士相互合作,军队必然建立大功。”

五月丁亥(初四),晋军率领诸侯的军队与秦军在麻隧(在今陕西径阳县北)作战,秦军失败,俘虏了秦国的成差(秦将名)和不更(四等爵)女父。曹宣公死在军中。晋军于是渡过径水,到达侯丽(今陕西礼泉县境)后回来,在新楚(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迎接晋侯。

三、注解

晋侯:晋厉公。吕相,晋国大夫,魏骑现依的儿子魏相,因食邑在吕,又称吕相。绝;绝交。

戮力:合力,并力。

申:申明。

重:加重,加深。

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

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

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即世;去世。

俾:使。

用:因为。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

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

厥:其,指秦穆公。

用:因而。

集:成全。

躬:亲身。

擐:穿上。

跋履:跋涉。

胤: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

旧德:过去的恩惠。

怒:指侵犯。边疆。

询:指商量。

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

疾:憎恶,憎恨。致命于秦;与秦国拼命。

绥静:安定,安抚。

大造:大功。

西:指秦国。

不吊:不善。

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

迭:同“轶”,越过,指侵犯。

奸绝:断绝。

我好:同我友好。

保:同“堡”,城堡。殄灭;灭绝。

费: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

散离:拆散。

兄弟:指兄弟国家。挠乱;扰乱。

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

犹愿:还是希望。

即楚:亲近楚国。

谋我:谋算我晋国。

诱:开启。

衷:内心。

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

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

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

阙翦:损害,削弱。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子雍。

悛:悔改。

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涑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

俘:劫掠。

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

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

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

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

君:指秦桓公。

引:伸长。脖子。大概,或许。

抚:抚恤。

称盟:举行盟会。

狄难:指晋国同狄人打仗。

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

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

郜: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

芟:割除。

夷:伤害。

农功:庄稼。

虔刘:杀害,屠杀。

边垂:边陲,边境。

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

聚:聚众抗敌。

伯车:秦桓公之子。

寡君:指晋历公。不善。

白狄:狄族的一支。

及:与。

同州:同在古雍州。婚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

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

是用:因此。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

昭:明。

昊:广大。

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

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

出入:往来。

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

不壹:不专一。亲近。

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

承宁:安定。

不佞:不敏,不才。

图:考虑。

利之:对秦国有利。

四、译文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夏天四月初五,晋历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候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怀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襄公,侵扰我们的淆地,断绝同中国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不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有眼,楚成王丧了命,穆公因此没有使侵犯中国的图谋得逞。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俘虏我王官的人民,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与东方贵国的联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_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_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_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著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中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屠杀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赐给我们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著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当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请向你的左右执事布置清楚,使他们权衡怎样才对秦国有利。”

五、左丘明其他诗词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相同朝代的诗歌

《采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郑伯克段于鄢》、《曾参烹彘》、《智子疑邻》、《师旷撞晋平公》、《滥竽充数》。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吕相绝秦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882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