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最有禅意的人生感悟

佛经中最有禅意的人生感悟,第1张

1过去的事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改变过去。将来的事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决定将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享受当下。人必须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

2人的一切烦恼来自执着。我们执着什么,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心是工画师,把握住自己的心,让心境清净,洁白,安静。

3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无论多别扭,你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4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拥有,只能经历。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而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失败,而只是经验而已。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5时间在变,人也在变。背不动的,要放下;伤不起的,要看淡;想不通的,可以不想;恨不过的,要抚平。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何必用这一颗不平的心看待人和事,作践了自己,辜负了岁月。

6人之所迷,因在局内,人之所悟,因在局外。人生充满变数,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生的走向。淡定看人生,宁静看自己。

7多少玻璃心的天才死在了被人吐了两句槽就跳脚的路上。真正的内心强大,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中和嘴上。人生在世,无非是笑笑别人,然后再让别人笑笑自己。

8人生的得与失,成与败,繁华与落寞不过是过眼烟云。而陪伴我们一生如影随形不离不弃的只有心情;如同呼吸,伴随一生的心情是自己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让别人快乐是一种慈悲,让自己快乐是一种智慧。

9一个人的成熟与否,不是出口成章,说出许多深刻的道理,或者是思想境界达到很高。而是待人接物让人舒适,并且不卑不亢,保留自我的棱角又有接纳他人的圆润。成熟的人不需要辩解,仅仅一个微笑就足够了。

10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好与不好都走了,幸与不幸都过了。人生的际遇,一如窗外的雨,淋过,湿过,走了,远了。曾经的美好留于心底,曾经的悲伤置于脑后,不恋不恨。过去终是过去,那人,那事,那情,任你留恋,都是云烟。学会放下,人生总是从告别中走向明天。

11人总是在遭遇一次重创之后,才会幡然醒悟,重新认识自己的坚强和隐忍,所以,无论你正在遭遇什么磨难,都不要一味抱怨上苍不公平,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

12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恢复正常。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强大。

13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人生,空手而来,必然空手而归。在你我的时间尽头,一切都将化成云烟。因此,在拥有时,要好好珍惜;失去之后,要舍得放开。失去之后还紧追不舍,最终追回来的只有无尽的落寞和悲伤。能拥有的即使再不堪也比会失去的强,只有懂得珍惜,舍得放手的人,才能邂逅越来越好的拥有。

14不解释的,才叫从容。不执着的,才叫看破。不完美的,才叫人生。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你在,世界就在。

15做人,静水流深,张驰有度,做事,不急不躁,厚积薄发。不急功近利,带着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外界所扰,不被诱惑所困。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安然地接受一切好与不好。淡然,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16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们欲望过多;人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不断减少的过程,所以要学会放弃与回归,放弃一切浮躁和喧嚣,回归内心的安宁。

17生活中,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18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学着放下的过程。很多事,你经历过后,回头再看,那些你越是放不下的东西,也往往对你伤害越深。很多时候,如果你还看不开放不下,不是因为你不够聪明,只是因为你经历得还不够。你内心所有的执着,现实最终都会一刀一刀将之消解,你每一次的抗拒,得到的就是你所感知的疼痛。

19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因缘而起,因缘而散。人生这条路,注定了孤独的,如果够幸运,有人能够相伴一段,有说有笑,已然足矣。能够相伴多久,又何必强求。

20人无常势,水无常形,人生如梦,暮然回首万事空。嬉笑怒骂即是生活,花开花落便是人生。走过的都是春秋,看过的都是浮云,看淡了春秋,自然看淡了如梦的浮生。

参悟人生的禅意句子,列举如下:

1、当修行到某个阶段,师父会指点弟子该参哪则公案,参了这个公案会帮助弟子进一步上升;如果是一位不高明的师父,随便给了个公案,不能对机,弟子参了也不会有效果。

2、脾气越大身体越差,脾气越温福报越深;声音越大修养越差,声音越柔德行越厚;性子越急智慧越低,性子越稳智慧越深;妻子越贤夫祸越少,丈夫越仁妻子越美;子女越孝父母越安,父母越慈子孙越贤。

3、人生的起跑处,我们都差不多,没有背景,没有世故,只有无边的梦想;我们要走的路很长,过程很艰辛,于是我们学会了圆滑,学会了逃避,很多人在仓皇奔跑之中,把梦想弄丢了,只捡到了平凡、平淡、平庸。

4、人生也像坐火车一样,过去的景色那样美,让你流连不舍,可是你总是需要前进,会离开,然后你告诉自己,没关系,我以后一定还会再来看,可其实,往往你再也不会回去。流逝的时间,退后的风景,邂逅的人,终究是渐行渐远。

5、世界犹如一面镜子:朝它皱眉它就朝你皱眉,朝它微笑它也朝你微笑。有些话,说再多也没用;有些事,只有自己懂。该发生的总会发生,不管你是否为此焦虑,向前走、向前看,生活就这么简单。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走不到所希望的结局,正确的不是人,是时间,是命运。

6、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做?动机是什么?我们对这件事的基本态度是什么?这就是发心。发心对修行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修行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见解和修行途径。

1关于“禅意”的词语有哪些

1 禅世雕龙

2 鬓丝禅榻

3 禅絮沾泥

4 佛性禅心

5 超尘出俗

6 读音释义

1 禅世雕龙[ chán shì diāo lóng ]:指文章世代相传。

2 鬓丝禅榻[ bìn sī chán tà]:鬓丝:指年老的人;禅榻:僧床。形容老人过的像僧人一样的清静生活。

3 禅絮沾泥[ chán xù zhān ní ]: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4 佛性禅心 [ fó xìng chán xīn ]: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5 超尘出俗[ chāo chén chū sú ] :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6 造句

1 兰香来无定处,绿蕊去未移时,想你二人禅絮沾泥,当不复悔偷灵药。

2 那众和尚见了武大这个老婆,一个个都昏迷了佛性禅心。

3 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4 看其楷书,有的古朴奇巧,超尘出俗,极有趣致,笔画外柔内刚,下笔如切金削玉。

5 既有对那些优游山林,超尘出俗的高人隐士风范的期羡,又暗暗展示自己如隐士般清高雅致的风情,形神超越,物我交融,在这虚与实,真与幻,常与奇意境中用简古冲淡的语句写出了主客双清的两副形象。

2形容禅意的成语有哪些

禅世雕龙,超尘出俗,禅絮沾泥,佛性禅心,百丈竿头。

1 禅世雕龙(chán shì diāo lóng ):释义:指文章世代相传。

2 超尘出俗(chāo chén chū sú):释义: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3 禅絮沾泥(chán xù zhān ní):释义: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4 佛性禅心(fó xìng chán xīn):释义: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5 百丈竿头(bǎi zhàng gān tóu):释义: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造句:

1 苏轼的文章万古流芳,禅世雕龙。

2 他真的是一个超尘出俗之人,让人钦佩。

3 人生在世,我们都应该保留一颗纯真的心,而不应让自己禅絮沾泥。

4 自从他入了佛门,他一直保有佛性禅心。

5 即使是百丈竿头,我们也应该有努力奋斗,向前进步的冲劲。

3描写人生百态的词语

汉乐府《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描写禅意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出自于《六祖坛经》。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 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

注释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 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 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5表达“禅意”的成语有哪些

1、八万四千[bā wàn sì qiān]: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出处:《法华经·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2、辩才无碍[biàn cái wú ài]: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出处:《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

3、超尘拔俗[chāo chén bá sú]: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4、超度众生[chāo dù zhòng shēng] :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场圆满,正要回来,女众们都劝我道:‘千难万难出来一次,夜间钟法上放焰口超度众生,极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因此在寺里念了这一夜佛。却有甚事谈论?”

5、此中三昧[cǐ zhōng sān mèi]: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出处: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6、顶礼膜拜[dǐng lǐ mó bài]: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7、遁入空门[dùn rù kōng mén]: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8、返照回光[fǎn zhào huí guāng]: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出处: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等柳翠来时,击响云板,唱两句道《雨霖铃》:‘今宵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其间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9、功德圆满[gōng dé yuán mǎn]: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出处:隋·隋炀帝《入朝遣使参书》:“奉五月二日诲,用慰驰结,仰承衡岳,功德圆满,便致荆巫。”

10、极乐世界[jí lè shì jiè]:佛教指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后泛指幸福安乐的地方。出处:《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1人生的三把钥匙:接受改变离开。不能接受就改变,不能改变,那就离开。

2做人,不一定要风风光光,但一定要堂堂正正。处事,不一定要尽善尽美,但一定要问心无愧。

3世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付出时,有人会批评你;当你收获时,有人会批评你;当你旁观时,还是有人会批评你。没有人是不被批评的,只管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让别人去说吧。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安然以对;既然耳根不净,不如清净自心;既然不能如愿,不如一笑释然。

4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5平凡的人生,默默的度过。该有的迟早会有,过分强求也无谓。该失去的,也迟早会失去,正如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倒不如珍惜眼前的平凡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苦乐。人生本来就是苦乐相间,得失更替。与其终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倒不如平平静静中去享受,人如果真静下来总会想明白很多东西。

6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你的,包括你最爱的人,养大的孩子,包括你的财富,你的身体,最后也会回归尘土。世间的一切我们只有使用权而非永久拥有权。世间的一切都是借给我们用的。所以,凡事都有缘起缘灭,强求不得。人生如过客,欢欢喜喜的来,高高兴兴地走。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

7人生的需求如同吃饭,只能吃两碗的饭量,如果贪图饭菜的香味多吃两碗,不但不能正常享受多吃的好处,相反倒会因为胃承受不了而带来痛苦。可见,得到未必就是享受。不要和别人攀比,学会不贪婪,不奢求,平和宁静,知足常乐。

8爱你的,不用争。不爱你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

9不要过分在乎身边的人,也不要刻意去在意他人的事。在这世上,总会有人让你悲伤让你嫉妒让你咬牙切齿。并不是他们有多坏,而是因为你太在乎。

10别人做什么,我们强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即使心累了,也要好好的生活,做一个接近幸福的人。

11对讨厌你的人最好的反击是,保持微笑和光芒四射,他们最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你。

12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地活着,真诚地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想不开,就不想,得不到,就不要,难为自己,何必呢?

13有人尖刻的嘲讽你,你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无理由地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的鄙视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有人对你冷漠,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你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样子。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

14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15生命中许多的错失,是因为我们不坚持不努力不挽留,然后欺骗自己说这就是命运。殊不知命运再好,都要经历风雨黑暗;就算再糟,上天也会为你预留一片阳光,只要用心找寻,就不会永远站在阴霾之下。很少的人懂得,生命因缺憾而美。做个命运的智者,错过白天的骄阳,那就期待夜晚的群星。

16我们的痛苦来自于看不透舍不得输不起放不下。看不透人际中的纠结争斗后的隐伤,看不透喧嚣中的平淡繁华后的宁静;舍不得曾经的精彩流逝的岁月,舍不得居高时的虚荣得意时的掌声;输不起一段情感之失,输不起一次人生之败;放不下已经走远的人与事,放不下早已尘封的是与非。

17做人要能吃亏,人生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反而会舍本逐末,往往失去的也许更多。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在乎表面上的吃亏,他们看重的是实质性的“福利”,因为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的。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佛曰:吃亏决不亏,惜福才有福!

18人活得累,一是太认真,二是太想要。欲望和诱惑,迷乱了你我的心,挣扎在追求与放弃之间,纠结在取舍与得失之间。人生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许只有到最后一刻,才会真正的明白。

19来者要惜,去者要放。人生是一场旅行,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同一个地方。路途的邂逅,总是美丽,分手的驿站,总是凄凉。不管喜与愁,该走的还是要走,该来的终究会来。人生的旅程,大半是孤单。懂得珍惜,来的俱是美丽;舍得放手,走的不成负担。对过去,要放;对现在,要惜;对将来,要信。

20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21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长久拥有,不必计一时回赠,莫如常怀怜悯之情,常施援助之爱,得到人心,他物不缺。莫要以为成败无因,今天的苦果,是昨天的播种;当下的付出,是明日的善报。

1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佛经里有“一空万有”和“真空妙有”的禅理。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2 拥有童心的人永远不会老,用简单的眼光看世界,你就会变得快乐和满足。童心总是与阳光、积极乐观相依相随,简单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的人就大胆表白,无须遮遮掩掩、讨厌的人就一笑而过无须怀恨在心。人生匆匆,保持一颗童心你会发现: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3 情商,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而是德行具足后的虚心、包容、自信和格局。成熟,不是由单纯到复杂的世故,而是由复杂回归简单的超然。觉悟,不是对所有世事的无所谓,而是对无能为力之事的坦然接受。成功,不是追求别人眼中的最好,而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最好。

5 心缺良善,言行必恶毒;心缺美德,言行必下流;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贱;心缺诚实,言行必虚妄;心缺涵养,言行必粗陋;心缺教化,言行必无礼;心缺敬畏,言行必随便;心缺知识,言行必愚钝。心是一杆秤,秤出的是自己的言行;言行是一面镜,映出的是自己的心灵。

6 如果你爱万物,万物也必将爱你,这就是魅力。如果你不伤害万物,万物也必将不伤害你,这就是平安。如果你珍惜万物,万物也必将珍惜你,这就是长寿。如果你心怀万物,万物必将归属于你,这就是财富。如果你施恩万物,万物也必将施恩你,这就是幸福。

7 夫妻是缘,儿女也是缘,兄弟姐妹还是缘。缘有善缘、恶缘。债,就是其中的恶缘。作为一个家庭来说,既然走到一起,必然有很深的渊源。可能是讨债、还债的关系,也可能是由善缘聚会一处,志同道合,相互扶持。不论什么因缘走到一起,我们都要珍惜、善待。

8 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对心无愧!做人率真一点,做事清澈一点,心胸宽广一点,情感流露一点,这样的人生才会有乐趣。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容得下别人的中伤,忍得住困苦的折磨,放得下挽留不了的美好。

9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怀善心,做善事,一生无愧。怀平常心,做平常事,日夜安宁。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计人怨。心宽一分云消雾散,让人一步晴空万里。有缘相逢共一笑,从此再不论古人。相逢一笑是养心第一良药,愁上眉梢即自杀第一钢刀。贪心过海无足时,过眼浮云又笑谁。

10 我们控制不好情绪,一是我们修行不够,二是我们接触了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人与事。当我们的情绪受到影响时,适当的远离负面的环境,让自己平息下来。冥想一些快乐的人与事或者一次远行,心胸开阔起来,再回头看之前的是是非非,一切也就释然了。很多矛盾的起因都是一些小事,不懂得退就会越搅越大。

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推荐

2、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心清自然凉,心诚自然灵。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3、人于浮世,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无量寿经》

4、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佛语有云:不可说,不可说。

5、苦海难渡入佛门 渡入佛门省自身 省自身心忘红尘 心忘红尘苦海难。

6、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7、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 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8、辛苦不为成佛道,只为菩提早日红。

9、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佛经》

1、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一切皆为虚幻。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鸠摩罗什《金刚经》

1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

12、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13、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

14、庙宇未必有真佛,闹市但许有高僧。何处不红尘?何处无佛陀?何时、何事、何处不修行?《佛经》

15、释迦牟尼的一句话: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若无因缘,何以相遇,若无相欠,怎会相见。向来缘浅,奈何情深,若不相见,因缘已尽,因缘已尽,再无相欠。

16、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17、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佛经》

18、佛说,汝负我命,我还汝债,是以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佛还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是以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愣严经卷四 大正藏第十九册页120中》

19、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罄定行云。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王国维《浣溪沙山寺微茫》

20、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

21、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释迦牟尼佛《法句经》

22、佛语有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3、人生在世,生死并无一定。暂时来此世间,又得离开,如月亮有圆有缺;又如花有盛开,也有凋谢之时。这辈子出生是上辈子死亡的接续。前世假若没有死亡,今生何以能生?如果这辈子智慧不明澈,下辈子如何能保有福慧与人身?

24、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

25、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26、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

27、易醒晨昏易醉人,幻觉今生误今生。十四阙《祸国》

28、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9、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30、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

31、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32、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

33、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

34、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

35、昏则弥陀成外盗,悟来烦恼是菩提。

36、醒圆明、一点证菩提,功超彼。

37、原来山盟海誓说遍,似这般都付与过眼云烟!

38、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

39、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40、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41、佛曰:贪嗔痴慢疑,杀伤烧抢掠,皆是魔,意乱情迷恨迷念,亦是魔。 魔曰:虚假伪善愚昧,无心无情,皆是佛,目空一切摒弃心,亦是佛。

42、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43、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郎中天。印光法师《了凡四训序》

44、佛语有云:人既生亦死。 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45、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华严经》

4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47、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

48、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49、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50、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51、内心真知无价宝,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

52、试问菩提当何如?随缘随遇亦随风。

53、张狂是我本性,惹我等于自杀。

54、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55、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经》

56、如何对自己,对他人?佛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57、佛语有云:知足常乐。 佛语有云: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8、:终身未许狂到老,一日能狂便算狂。

59、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魔主。

60、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61、逆天,尚有例外。逆吾,绝无生机。

62、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63、手捻菩提似念经,目中无物两耳空,

64、您如何诠释礼貌?佛曰: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65、煮一壶清茶,候一生知己。

66、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释迦牟尼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67、佛语有云: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68、我曾傲视群雄,也挥刀划破过苍穹。

69、菩提。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70、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71、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72、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佛语《佛经》

73、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74、脚踩生灵,手掌生死;传说不朽,王者不败。

75、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

76、一个愿无量善缘,菩提心永不褪变。

77、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7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79、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80、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8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82、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83、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

84、世道尽灭,天地混沌,与我何干?

85、不求与天同齐,只求弑天逆命。

86、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爱河苦海度群迷。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

87、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88、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

89、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佛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9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佛经》

91、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

92、彩云一点菩提心,操纵夷獠在纤手。

93、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今生的相识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的。

94、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迷惑,染着我们呢?

9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96、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耐我何。

97、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佛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98、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99、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100、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01、这元初妙有,清虚法体,证菩提位。

102、佛语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有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103、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04、雾里看花,究竟是谁苍老了等待。楼台望月,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

105、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106、不读《愣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憨山大师语录》

107、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108、生活太累,如何轻松?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10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10、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111、一剑一萧平生意,不负狂名十五年。

112、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113、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114、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汉。

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句句箴言

1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的磨难,不要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把每—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而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而不去自傲。微笑着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去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

2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3 说话要先想清楚再说,做事要先考虑好后果再做。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因为,轮回的路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4 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爱了,是续前世的故事,恨了,是了却前尘仇怨。没有那次相遇可以准备,没有那次重逢可以预演,生命就是一场情里之中的意外。

5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6 不为鸡毛蒜皮的事情而斤斤计较。不执于苦时,苦就渐渐远了。不执于乐时,乐就渐渐近了。明心了了,给世界一个微笑,一份善意,一份担待,一份宽容!心宽了,路就宽了。趁岁月安好,种上一片福田,趁阳光温暖,播撒福报的种子,就让所有的相遇都是生命中没有遗憾的永恒。知足者得乐,惜福者得福。

7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为什么我们总是会看见别人的过失和不足呢,不是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是我们自己的心胸太狭隘了,容不下别人的错误或过失,也是自己眼拙,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

8 生命的重量,在于你能承担多少;生命的价值,在于你能奉献多少;生命的真实,在于你能认识自己多少。生命不是一趟索取和得到的过程,生命是一场生活的种种磨砺中的体悟和觉醒。有福而不骄,则无祸;有祸而不惧,自是福。处事看担当,逆境看胸襟,喜怒看涵养,行止看胆识。有点忙碌是个福,免得无聊;受点诽谤也不是祸,它能扩大你的心胸。淡薄之交,宁静致远;利益之交,两败俱伤。

9 心量宜宽阔,不疑不贪执。守住这颗心,凡事向上看。

10 凡事都要留个余地,越是愤怒的时候,越是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既伤人又伤己。佛经上说:“瞋火能烧功德林”。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言语,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与功德。待人谦逊些,包容些,不骄矜,不恃宠,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11 得宽心处且宽心,能饶人处饶几分。平生多少事,一切好商量,话语暖几度,送人多几站,花谢花还开,别离还相逢,抱一颗好心,好留下一回相见。

12 开口不说他人非,闭目心中生莲花。能吃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忍一时风平浪静。口争得无常烦恼,让三分心平气和。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13 凡事都不可太过极端、绝断,你给别人留了空间,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留下了很大、很多的回旋余地。所以说,人生固然是需要努力,但是是不可使尽,福不可受尽,话不可说尽,规矩不可行尽,要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适可而止方为妙。

14 有些事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要发生,有些人不论我们喜欢不喜欢,都要面对。人生中遇到的所有的人和事,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愿意也好,讨厌也罢,该来的都会来,没有选择,无法逃避。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和面对,做自己该做的,尽力而为,用善良感染生活,用温暖和谐人生。且行且珍惜。

15 逢人三分和气,如春风满面;遇事几分宽阔,留于别人路过。别把自己当君子,也别把自己当小人,人生是什么,都是学做人。

16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长久拥有,不必计一时回赠,莫如常怀怜悯之情,常施援助之爱,得到人心,他物不缺。莫要以为成败无因,今天的苦果,是昨天的播种;当下的付出,是明日的善报。

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让你顿悟人生

1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心若清净,三千大千世界,无处不是净土。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坎呢?身在红尘之中,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心坦然、平和、宁静,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不为谁开不为谁落。

2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3 生活就是禅,在匆忙中活出一份超越的智慧,在平凡去走出一条人生的轨迹,动也是好,静也是好,宠辱不惊。拿也好,放也好,去留无意。纷繁的喧闹中,活出一份内心的宁静、沉淀,或者是一份安详,让命运在平和中运转。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如此安好。

4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的人生,只有建立在道德原则的基石上,才能焕发它的光彩;而不变的原则,又必然要在多变的生活中随缘磨砺,才能成就它的稳固。随缘是需要学习的,没有人能够从不经过逆缘的苦痛,而圆满完成随缘的学习。因为随缘,所以慈悲,真正随缘的人生,定是一个美满的人生。

5 佛教说千年修来同一饭,万年修来同船渡,你能一起吃一顿饭,在一个家庭里面一起过活,都不是偶尔发生的事情,而是我们多生累世积累起来的一种因缘。要成为夫妻、父子、母子这中间的因缘要修多少世呢?所以佛教有句话叫惜缘,要珍惜我们自己的因缘。惜缘从哪里开始?惜缘就是善待彼此开始。

6 佛门里常说回头是岸,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自私自利回头,从迷惑颠倒回头,从贪嗔痴慢回头,从五欲六尘上回头。这一回头,就回归到我们的真如本性。迷,这一回头就觉;邪,这一回头就正;染,这一回头就清净。所谓回头就是放下。大乘法叫你放下,诸位一定要知道是心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

7 你的内心充满欢喜,你才能把欢喜带给别人;你的内心蕴藏着慈悲,你才能把慈悲带给别人。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8 有福德的人,通过欣赏别人的优点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光明;通过赞美他人的功德来让自己的福德更加圆满;通过观照自心来让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更加发挥。缺福德的人,常常观察别人的缺点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污染;常常谈论他人的是非来给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烦;常常评判别人的对错来惩罚自己使自己倍受折磨。

9 我们求佛,常常觉得佛陀拥有大神力。然而,真正让佛陀有神力的是因果,是善念。因果是世间金刚不坏的法则,我们现在承受的一切,都是往昔所作之业,我们将要遇到的一切,又都是当下的造化。我们的心念导致善恶的行业,而这些又都决定着我们的福祸际遇。所以,求佛,其实就是在求自己。

10 你说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你的嘴都像刀子一样了,一割别人就出血,你语言到哪,别人就流血,还能豆腐心吗?可不可以?要善语、柔软语、赞叹语,口不能恶口,不能挑拨离间,不能绮语、妄语,这四种口业不能有。怎样训练在被种种违缘围绕下,你还能超越其上,能完全地驾驭,这就要靠智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220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