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圣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圣人道学的继承发展与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庄子》,在《老子》道学著作的基础上,让后人更能清晰地理清了谈“德”,论“道”,说“无为”之宇宙观。把虚无主义引入到了实用主义,教导后人离形去智,无己无欲,安时处顺,顺其自然,辩证地对待是非、荣辱、名利,逍遥自由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养生之道”是养性、养德、养真、养品、养神、恬淡、虚空、无为道德修养的极致。他和孟子是先秦思想文化界的两位奇人和怪才。
庄贤辈留于后世名著有《庄子》文献,分为内、外、杂篇,三十三篇文章,不论是借物喻理,还是借古讽今,都能兼容并包兼收并蓄。读庄贤辈之文篇,笔者感悟他老人家决非一味消极地主张“无为”、“无己”,而是教育后人大智惹愚、顺应自然、保持本色、淡泊名利。庄贤辈的想象力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阐述微妙深奥难言的哲理时,他老人家运用汪洋恣肆、奇趣横生的虚构寓言、名人对白等构思手法,用睿智深刻的语言,用汪洋恣肆的思空,给大自然的一切生物、无生物都赋予了思想和精神,能让它们开口、辩论、说理,用他广博的知识与精绝的见解,让看客在具有人格化引人入胜的寓言中,接受到了“道”的教诲。他又用卮言在文中评衍穿插,使言辞之间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形象化的逻辑思维,使看客读篇入篇到迷篇再到悟篇,从中受到思想精神上的洗礼,得到了艺术上的感染和享受,让看客发人深思发聋振聩。
逍遥游》中立鹏志。庄贤辈在文篇中借古代记载的诙谐怪异之故事,形象地借鹏喻志,展翅水击三千里,扶摇直上九重天。暗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大鹏飞的高度,才能洞察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眼界。接着笔锋一转用蝉和斑鸠,水和舟等例子来详细地谈论“小知”和“大知”的辩证关系。水如果不够一定的深度,就承载不了大船,风如果不够一定的强劲,就浮托不起巨大的鲲鹏。当大鹏高飞九万里准备迁移南海时,蝉和斑鸠嘲笑大鹏道:“我奋起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而停歇,有时候也许确实飞不上去,那就降落于地面算了,为什么要费力地远飞九万里到南海呢?”喻庸俗之人不能了解英雄的远大志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他用时间与寿命的长短、智慧的深浅,来喻人之见识境界的高低。小知比不了大知,短命的比不了长寿的,朝生暮死的生命,根本就不知道月的概念。活一个季节的寒蝉,难明白春秋迭代成一岁之时光。这些都是“小年”。楚国有一只灵龟,以五百年为春季,以五百年为秋季,这些都是“大年”。彭祖活的都难以计算年龄了,众人和他相比,不也很可悲可叹吗?他喻“小年”为见识肤浅自以为是之人,他喻“大年”为见识广博韬光养晦之人。有一点小才能小作为之人,就能自鸣得意的像小池塘边的小麻雀,这些还是“小年”。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宋钘(宋子),他得到了整个时代的赞誉时,他也没有激动,他在遭遇到整个时代的非议时,他也没有沮丧,可谓不同凡俗吧。这是他能够认清自我与外界的界限,能够辨别开光荣和耻辱的分际。他在论述“小知”和“大知”时,含蓄生动精当地用了许多事物人物的典故,形象的比喻如野马尘埃、 不近人情、大有径庭、尘垢秕糠、大而无当、越俎代庖、扶摇直上、饮河满腹、鹏程万里、朝菌惠蛄、冥灵大椿、宋人章甫、杯水芥舟、瞽者赏文、蝉鸠嘲鹏、冻药受封、瓠大无容、列子御风、曲树无灾等等喻中生喻的妙喻,含蓄地讲出了万物皆有所期待,恰适、通俗、浅显形象化的比喻,本来深奥的道学辩证法让看客读起来易于接受。
《齐物论》里宽境界 。庄贤辈在《齐物论》文篇中,主要阐述了大千世界之万事万物,都是齐同、齐一而没有区别差异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从而产生出了认识事物的差异性。所谓的荣与辱、是与非、正与误、等等观念认识,在没有界限的“道”学的“天府”中,根本都是不存在的,因为“道”可以让人心胸旷包罗万象,就像大海一样辽阔渺茫,就是河流不断地注入它也永远不会外溢,就是不断地取出它也永远不会枯竭,然而意不知其源流何在,这便叫潜藏的光辉(韬光养晦)。
庄贤辈对人世间人的自私自利评判的是淋漓尽致,聪明的人是自以为是,弱智的人是斤斤计较 ,持才的'人是盛气凌人,胆小的人是唯唯诺诺。这些人生存在勾心斗角矛盾的纠缠之中,不论是吞吞吐吐还是口腹蜜剑,还是滴水不漏,他们小恐惧忧心忡忡,大恐惧惊魂不定,这些道貌岸然老奸巨猾之人,他们的心灵闭锁,就像密封了似的,这些人死亡的心灵是无法恢复其活力的。用不着夸耀于人而只是静观事物各自的功能叫“以明”,庄周梦蝶复醒还是庄周,事物周而复始的可转换性就叫“物化”。看客可在《人世间》篇中能悟得处人与自处之道 ;可在《德充符》篇中能悟得体悟大道忘形无己。他老人家认为恬淡、寂寞、虚空、无为,这些才是天地的准则和道德修养的极致。
《秋水》篇中长见识。 笔者甚喜《秋水》之篇,它把《庄子》全书掀起了一个高潮,也是全书的经典之作。文篇发为两大部分 ,前部分写河伯与海若的问答对话,阐述了人之认识的局限性。只有认识大道之人,才能突破一切局限。不要用人为来泯灭自然,不要用做作来泯灭天性,不要因贪欲与名利做牺牲,要辩证地看待大小、多少、是非、善恶、贵贱的相对性,谨守“天”、“命”而不违失,这就是回归了不真。
秋雨随着时令而来临,许多河流之水都汇入到了黄河,使河水的干流突然间变的宽旷起来,河两岸及河中的沙洲都淹没在了水中,连岸边上的牛马都分辩不清了。于是乎黄河之神河伯沾沾自喜了起来,认为天下水的壮美都集中在自己这里了。他顺流而大行到了一望无际的渤海,面对着浩渺无边的大洋,对海神若感叹道: “俚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就会以为没人能及得上自己的人,原来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而且我曾经听说过有人小瞧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举,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才知道确实存在这种人。如今我见识了您浩瀚无边的大海这难于穷尽的风彩,才知道如果不是来到了您这里那就危险了,我得长久被深明大道的人笑话 。”北海若告诉河伯:“井底之蛙不能与之谈论大海,是因为它受居住环境束缚了见识 ;与夏虫不能谈论寒冰,是因为它受生存时间局限了见识;与孤陋寡闻的人谈论大道理,是因为他受家教学识束缚了见识。”文中用一问一答的与作手法,使河伯明白了许多关于道学的大道理。
《秋水》之后半部精彩处是公孙龙与魏公子牟的问答。公孙龙问道:“我公孙龙自幼学习先王之道,长大后明白了仁义的操行,能将‘同'和‘异'两者论证为等同,能把是非对错论到转换,使高明的百家感到智短,使善辩之学士都显得词穷,我自以为是最通达的人了,如今听了庄子的一番言论,感到茫然困惑。不知道是我的辩才比不上他呢还是智慧比不上他呢?现在我几乎没法开口,请问这是为什么呢?”魏公子牟听了长叹一声后抑天大笑,给他讲了井底之蛙和东海之鳖的寓言故事,比喻了井蛙只认识井水的渺小境界,怎能与东海鳖认识宏旷大海的境界相比较,说出了公孙龙的智商还不足以辩别是非界域的能力,却妄自尊大地去探究庄子的妙言高论和才识,这好比蚊子背山、马虮渡河一样,你就津津自得于一时论辩之胜,还不像浅水井蛙同类吗?”公孙龙听了张口结舌沮丧地低头走了。
读《庄子》典籍,总是能在看客的脑海中呈现出一种雄宏壮阔的境界,在令人振憾惊叹的形象中,获得一种崇高美、浪漫美、自然美的教诲。让我们在庄贤辈篇中之成语中束笔吧:越俎代庖、得鱼忘荃、得意扬扬、朝三暮四、秋毫之末、庄周梦蝶、游刃有余、刻舟求剑、相濡以沫、邯郸学步、见笑大方、夏虫语冰、以管窥天、东施效颦、井蛙之见。
段意
1、第一段“北冥有鱼”开始,到“此小大之辨也”为止,都是借鲲和蜩鸠的相形,揭示生命转化的过程,并说明小大的分别。
三层涵意:一是以鹏之大对照蜩与学鸠及斥鴳之小,说明物物各有其本然的分际、先天的限量。二是天地万物之间虽然有其本然分际,但也有其相通之处。如此处所言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而最重要的是以鲲化为鹏而徙于南冥来隐喻深蓄厚养的工夫进路以臻至无待的必须性。
2、第二段从“故夫知效一官”起,到“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止,说明有待至无待的不同境界。
第一种人有己,他才会有功有名,因为他要把功名带到自己的身上;第二种人是可以无功无名,但是他还是有己;第三种人虽是无己,不过仍受限于形体,随风而起;而第四人物无己无功无名,是自己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与自在,所以能游无穷,且恶乎待哉。
3、第三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起,到最后“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这是承接前文无待之境界,借前人的故事,或今人辩答,说明因物为用,物莫之伤的观念。
承前,一个人若依着深蓄厚养有成之后所达致的无待之心境过活,则能享有游于无穷的逍遥之乐,而这是因为此种人在随顺无待的心境之中必能坦然地面对、以致于全然地因任一己及万物万事的自然分际,能因任自然,所以在待人接物处世上,将能因物为用,而决不会勉物从己或抑己从物。这大至治理国家,小至三餐饮食皆然。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此一飞在六个月后方才停歇下来。”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可以用芥草作船,而搁个杯子当船就会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便无法托负巨大的翅膀。所以,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能凭借风力飞行,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这样就能飞到南方了。寒蝉与小灰雀对此觉得很奇怪,它说:“我猛地起飞,力图到达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到,也就落在地上而已,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飞呢?”到近郊去的人,晚餐前就可以返回,肚子还没饿,不需要干粮;到百里之外去,晚上就要准备第二天的干粮;到千里之外去,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食。
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当然不懂得这些道理,小不点理解不了大块头,寿命短的理解不了寿命长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蝉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这是活的短的。楚国南边有一种叫冥灵的大龟,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上古有一种叫大椿的树,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这就是长寿。八百岁的彭祖是一直以来所传闻的寿星,人们若是和他比寿命,岂不可悲吗?商汤和棘也有过前面所讲的谈话。
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宽有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那展开的双翅就像云垂天边。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去往南方的大海。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起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它打算飞到哪儿去?”这是大和小的分别。
同样地,那些才智胜任一个官职、能力在一乡中优秀出众、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时,其实也像斥鴳的见识,所以宋荣子就讥笑他们。宋荣子是那种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也不会让他感到鼓舞,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已。这种人世上,不多吧。
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列子能驾风行走,轻盈美好,十五天后方才回到地面上,有他这样福气的人不多吧。但他虽然可免于行走的劳苦,却还是要有所依赖。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却还是要有所依赖。因此说: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神人”没有功绩心,“圣人”没有名望心。
扩展资料
《逍遥游》赏析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参考资料:
庄子的逍遥游理论,千百年来,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于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路。庄子逍遥人生观对世俗工具价值进行了批判,强调从宇宙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从现实中升华,并且破除自我中心,从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摆脱出来,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和异化了自我。
这对扩展人们的思想视野,开阔人们的心灵空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达到新的境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逍遥游》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它不仅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古代后世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对中国现当代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政治家当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毛泽东。在现代文学家中, 鲁迅倾心于庄子的哲学和文章,思想和文风上受到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此外,闻一多、郭沫若等文学大家也受其影响很大。
扩展资料: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
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
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
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
商汤问棘的话也是这样的:“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说的那只小鸟一样。而宋荣子对这种人加以嘲笑。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奋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
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就觉得不过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
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月亮出来了,而小火把还不熄灭,它的亮度,要和日月相比不是太难了吗!及时雨降下了,还要灌溉田地,对于滋润禾苗,不是徒劳吗!你如果成了君王,天下一定大治,而我还徒居其位,我自己感到惭愧极了,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好了,而我再接替你,我岂不是为名而来吗?
名,是依附于实的客体,我难道要做有名无实的客体吗?鹪鹩在深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只要肚子喝饱。请你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没有什么用!厨子虽然不下厨,主祭的人却不应该超越权限而代行厨子的职事。”
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上。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
他的神情那么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思想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德行,与万事万物混同一起,以此求得整个天下的治理,谁还会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
那样的人哪,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仁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没什么地方用得着帽子。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怅然若失,忘记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它当瓠,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这个客人买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那时正逢越国有难,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跟越国人展开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
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可见你的心地过于浅陋狭隘了!”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树干上有许多赘瘤,不合绳墨,它那枝权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在你说的那段话,大而没有用,大家都不相信。”
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它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再看那牦牛,它大如天边的云;这可以说够大的了,但是却不能捕鼠。
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这样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
参考资料: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释义: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此一飞在六个月后方才停歇下来。”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
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可以用芥草作船,而搁个杯子当船就会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便无法托负巨大的翅膀。所以,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能凭借风力飞行,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这样就能飞到南方了。
寒蝉与小灰雀对此觉得很奇怪,它说:“我猛地起飞,力图到达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到,也就落在地上而已,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飞呢?”到近郊去的人,晚餐前就可以返回,肚子还没饿,不需要干粮;到百里之外去,晚上就要准备第二天的干粮;到千里之外去,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食。
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当然不懂得这些道理,小不点理解不了大块头,寿命短的理解不了寿命长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蝉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这是活的短的。楚国南边有一种叫冥灵的大龟,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上古有一种叫大椿的树,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这就是长寿。
八百岁的彭祖是一直以来所传闻的寿星,人们若是和他比寿命,岂不可悲吗?商汤和棘也有过前面所讲的谈话。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宽有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名字叫鲲。
有一只鸟,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那展开的双翅就像云垂天边。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去往南方的大海。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起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
它打算飞到哪儿去?”这是大和小的分别。同样地,那些才智胜任一个官职、能力在一乡中优秀出众、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时,其实也像斥鴳的见识,所以宋荣子就讥笑他们。
宋荣子是那种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也不会让他感到鼓舞,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已。这种人世上,不多吧。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
列子能驾风行走,轻盈美好,十五天后方才回到地面上,有他这样福气的人不多吧。但他虽然可免于行走的劳苦,却还是要有所依赖。
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却还是要有所依赖。因此说: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神人”没有功绩心,“圣人”没有名望心。
出自:庄子 [战国时期]《庄子》中《逍遥游》。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游”,并不是指形体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体上的束缚被消解后,自然就可以悠游于世。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
《逍遥游》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它不仅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古代后世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对中国现当代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政治家当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毛泽东。在现代文学家中, 鲁迅倾心于庄子的哲学和文章,思想和文风上受到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此外,闻一多、郭沫若等文学大家也受其影响很大。
《逍遥游》不仅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对中国当代科学家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就曾说过:“庄子的《逍遥游》上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简洁地代表了庄子时代的进化论。当时的几千里,对我们现在来说就是近于无限大。庄子的鹏,可以代表了整个宇宙;鹏之飞象征了整个宇宙的开始,也代表BigBang(大膨胀)。”
庄子的逍遥游理论,千百年来,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于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路。
庄子逍遥人生观对世俗工具价值进行了批判,强调从宇宙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从现实中升华,并且破除自我中心,从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摆脱出来,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和异化了自我。这对扩展人们的思想视野,开阔人们的心灵空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达到新的境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庄子约生于公元前369年。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首先,《史记》记载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又记有楚威王派使者厚币聘庄子一事。
楚威王元年(前339年),即梁惠王三十二年、齐宣王三年,而威王卒于十一年(前329年),且“周能致楚聘,必已三四十岁”,则庄子生年应不晚于前369至前359年;其次,《庄子》“于魏文侯、武侯皆称谥”,而于惠王“初称其名,又称为王”,则庄子的生年应“在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当在惠王初年”,亦即公元前369年。
庄子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子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子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 [26]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和他的门人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文章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逍遥游
-庄子
1 山东春考语文要背的篇目,是每一篇都要全部背吗
春季高考与夏季高考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一是招生对象有所不同。
春季高考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跟普通高中学生。夏季高考重点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同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二是考试命题方式不同。
春季高考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主要为高职院校选拔合格生源。夏季高考继续执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招生政策和考试时间,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主要为本科院校选拔合格生源;三是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不同。
春季高考考试科目由知识、技能两部分组成。“知识”部分包括语文( 分)、数学( 分)、英语( 分)、专业知识( 分),专业技能( 分),总分 分。
考试时间为每年的 月份;夏季高考考试科目为“ +x”,即语文、数学(一)、数学(二)、外语、综合(一)、综合(二)。综合一,政、史、地。
综合二,理、化、生。总分 分。
考试时间为每年的 月份。
2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 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题都有哪些题型1、山东春季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方面。考试内容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当扩展。
2、试题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40%
其他形式题(填空、表达、简答、写作等) 约60%。
3、试题内容比例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诗文背诵 约30%
现代文阅读 约25%
古诗文阅读 约10%
写作 约35%
4 济南高中(山东版)所有必背的文言文及诗歌人教版一年级至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及名句 1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1咏鹅 骆宾王 1画 唐 王维 1画鸡 明 唐寅 1静夜思 唐 李白 1悯农 唐 李绅 1一年级下册 1春晓 唐 孟浩然 1村居 清 高鼎 1所见 清 袁枚 1小池 宋 杨万里 2二年级上册 2赠刘景文 宋 苏轼 2山行 唐 杜牧 2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2赠汪伦 唐 李白 2二年级下册 2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2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2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2绝句 唐 杜甫 2三年级上册 3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3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3望天门山 唐 李白 3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3三年级下册 3咏柳 唐 贺知章 3春日 宋 朱熹 3游子吟 唐 孟郊 3乞巧 唐 林杰 3嫦娥 唐 李商隐 4四年级上册 4题西林壁 宋 苏轼 4游山西村 宋 陆游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4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4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4四年级下册 4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4望洞庭 唐 刘禹锡 4忆江南 唐 白居易 4乡村四月 宋 翁卷 4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5渔歌子 宋 张志和 5五年级上册 5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5秋思 唐 张籍 5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5七律·长征 5卜算子·咏梅 5五年级下册 5浪淘沙 唐 刘禹锡 5凉州词 王翰 5牧童 唐 吕岩 5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6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6六年级上册 6诗经·采薇 6春夜喜雨 唐 杜甫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6天净沙·秋思 元 白朴 6马诗 唐 李贺 6伯牙绝弦 6六年级下册 6元日 宋 王安石 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6七步诗 三国 魏 曹植 7鸟鸣涧 唐 王维 7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7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7石灰吟 明 于谦 7竹石 清 郑燮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7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7浣溪沙 宋 苏轼 7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7江南 汉乐府 8登鹳雀楼 王之涣 8风 李峤 8凉州词 唐 王之涣 8出塞 王昌龄 8鹿柴 王维 8古郎月行 李白 8早发白帝城 李白 8别董大 高适 8绝句 杜甫 8枫桥夜泊 张继 9江雪 柳宗元 9塞下曲 卢纶 9池上 白居易 9寻隐者不遇 贾岛 9清明 杜牧 9江南春 杜牧 9乐游原 李商隐 9蜂 罗隐 9江上渔者 范仲淹 9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10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10夏日绝句 李清照 10示儿 陆游 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10题临安邸 林升 10游园不值 叶绍翁 10墨梅王冕 10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13七年级上册 13观沧海 曹操 东汉 13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 1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13西江月 辛弃疾 南宋 13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 13龟虽寿 曹操 东汉 13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 1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14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14泊秦淮 杜牧 唐 14浣溪沙 晏殊 宋 1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南宋 14如梦令 李清照 南宋 14观书有感 朱熹 南宋 14七年级下册 14木兰诗 北朝民歌 14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 15竹里馆 王维 唐 15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15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 15逢入京使 岑参 唐 15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 15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唐 15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 15约客 赵师秀 南宋 15论诗 赵翼 清 16八年级上册 16望 岳 杜甫 16春 望 杜甫 16石 壕 吏 杜甫 16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东晋 16使至塞上 王维 唐 16渡荆门送别 李白 16游 山 西 村 陆游 南宋 16长 歌 行 汉乐府 16野 望 王绩 唐 16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唐 1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7黄 鹤楼 崔颢 唐 17送 友 人 李白 17秋 词 刘禹锡 唐 17鲁山山行 梅尧臣 北宋 17浣 溪 沙 苏轼 北宋 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17八年级下册 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17赤壁 杜牧 唐 17过零丁洋 文天祥 南宋 18水调歌头 苏轼 北宋 18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元 18饮酒 其五 陶渊明 东晋 18行路难 李白 唐 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唐 1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唐 18己亥杂诗 龚自珍 清 18赠从弟 刘桢 东汉 1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 1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 1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唐 1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1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19无题 李商隐 唐 19相见欢 李煜 五代南唐 19登飞来峰 王安石 北宋 19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南宋 20九年级上册 20望江南 温庭筠 唐 20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北宋 20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 20武陵春 李清照 南宋 20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南宋 20观刈麦 白居易 唐 20月夜 刘方平 唐 20商山早行 温庭筠 20卜算子 咏梅 陆游 21破阵子 晏殊 宋 21浣溪沙 苏轼 21醉花阴 李清照 21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南宋 21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元 21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明 21九年级下册 21关雎 诗经 21蒹葭 诗经 21从军行 杨炯 唐 22月下独酌 李白 唐 22羌村三首 杜甫 唐 22登楼 杜甫 唐 22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白 唐 2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唐 22望月有感 白居易唐 22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22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宋 22别云间 夏完淳 明 23最新高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24初中文言文(16篇 ) 24论语 孔子 24鱼我所欲也《孟子》 24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 24曹刿论战 《左传》 2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5出师表 诸葛亮 25桃花源记 陶渊明 26三峡 郦道元 26杂说《马说》韩愈 26陋室铭 刘。
5 高中山东语文必背文言文有哪些啊必修一
劝学(节选)/荀子
师说/韩愈
赤壁赋/苏轼
必修二
六国论/苏洵
阿房宫赋/杜牧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必修三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我们要求的是最后几段,很少考)
五人墓碑记/张溥 (我们要求的是第二(?还是第三,记不太清了,呵呵,反正是有“。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那段)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最后一段)
鸿门宴/司马迁 (名句)
必修四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蜀道难/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蝶恋花/晏殊
雨霖铃/柳永
声声慢/李清照
滕王阁序并诗/王勃(要求的应该是背二三段,但是最后几段也出现过题目,所以我建议你最好全背,反正写的挺好的)
必修五
陈情表/李密
项脊轩志/归有光(第一段)
长亭送别/王实甫(三首曲目)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有那个什么“。韩非囚秦,《说难》。”那段,和一些名句)
渔父/《楚辞》(“渔夫和屈原那两段”)
逍遥游(节选)/庄子(第一二段)
兰亭集序/王羲之
还有些篇目没有补出来,因为课本删去了。
我也不知道你们老师会不会要求,但是大纲上好像有。
比如说《氓》,《采薇》,《短歌行》,《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还有一些现代文,但是考得很少,特别是山东,基本没考过。
有啥不懂得再问吧,我也是在网上搜的
6 山东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必背文言文及诗词1、沁园春·长沙
2、离骚 屈原
3、孔雀东南飞
4、逍遥游 《庄子》
5、唐诗三首
蜀道难 李白
登高 杜甫
锦瑟 李商隐
6、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一般会考察的长篇的段落有:
《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离骚》就背:从开头背到“来吾道夫先路也!”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差不多就这样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