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案例

语文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案例,第1张

语文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案例5篇

语文是人文教育科学中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目的的基础学科。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随笔写什么内容才新颖、丰富呢?你是否在找“语文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案例”,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语文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案例(精选篇1)

初为人师仅三年的我,带领着一群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高三孩子,上下求索,不断进取,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首一年来的高三教学和迎考,我觉得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上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重视基础。纵观三次诊断性考试,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学生,与本市其他中学包括重点中学在内的学生相比,第II卷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因此,可以说,谁在I卷上取得了优势,就在语文科上获得了先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I卷的重视,同时对学生进行反复敲打、试探,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基础的复习和强化,尽可能地扎实学生的基础。

强化能力。这主要针对II卷,特别是在诗歌、现代文的阅读上,要教给学生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重视整体阅读,重视文本基础;同时,又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和规范答题的技巧,形成能力,形成定势思维,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在诗歌鉴赏方面,就要求学生在鉴赏时养成这样的步骤:一看标题、作者和注释,因为,标题是诗眼,点明写什么。作者和注释,却可以给你解读提供必要的背景等东西。二看有无选择题。如有,可带入诗歌,帮助理解,这样,会给你降低阅读的难度。三要逐字逐句解读诗歌,抓住动词、形容词等,抓住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要回忆所学过的诗词,形成联系,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分析作者表现这种情感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四要认真审题,把握题干所含的信息,明确答题的要点并规范答题。语言表达及运用亦然。

形成框架。教师必须研读高考考纲、教纲和近五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仔细研究教材,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发展动态,同时,在专题复习阶段,在进行每一专题的复习中,不仅要广泛涉猎、研读并筛选各种高考资料,同时对每一专题进行了从考纲分析--高考试题特点及典型例题分类集锦--审题、分析及答题规范指导的研究,而且还要备学生,并根据高考考点和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每一专题还配备了专门的练习来巩固。在本专题复习之后,学生脑海中应具备本考点的框架。我的目标是,在专题复习后,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一个关于语文高考知识点及题型特点及例题的总体框架。在第二轮复习中,还要根据补锅原理,通过练习和个别调查的方式,针对工作面学生的弱点和前一轮复习的遗漏以及高考新要求,进行了有重点地针对性极强的复习,尽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专题复习时形成的框架,同时提高其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方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复习有序。无论是基础还是能力,无论是字词句,还是段篇每一个高考知识点的复习,教师必须统筹安排,合理进行。否则,不知本阶段复习目标复习复习任务,则必然导致复习教学无序,教学效益低下。

调整得当。知识学得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语文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案例(精选篇2)

近日,在秀水小学参加了关于“课堂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的集中培训,有幸聆听了三位教师的阅读指导课,下面就结合“课堂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一主题,谈一点粗浅的认知:

朗读历来是小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新课程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第13条更是对课堂读书提出了明确要求:“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然而语文课不闻读书声和少闻读书声由来已久,至今亦然。“满堂灌”时代也好,“满堂问”时代也好,一节课读书时间不足10分钟,一篇课文学过大部分学生都难得读上一遍,一年课堂阅读时间不足几十个小时,然后分析训练做题、合作讨论交流,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小组活动热热闹闹而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阅读课不是好的阅读课。语文学习不读书,没有了感受,联想、思考、领悟、积淀、提升的过程也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

有老师认为读还不容易?不就是10分钟的事情,我就做足10分钟给你看,我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挨个儿上演;我读句、读段、读全文轮番上演,别说10分钟,就是30分钟也不在话下。确实,有心凑这10分钟并不是难事,但《教学建议》提出的10分钟读书是“质”与“量”的统一,10分钟只是完成了“量”的问题,而 “质”则要求在这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里达到“读通、读懂、读好”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并且在达到这样目标的过程中能结合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因此,我所理解的课堂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应是有效的读而不是机械的读。然而要做到有效读书,现今的语文课堂除了读书时间太少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朗读的目的性不强。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2、朗读的面太窄。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会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又怎么能达到会读呢?

3、教师的朗读指导单一。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带着__语气读一读”,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悟出文章的内涵,使课堂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成为精彩的华章而不是匆匆走过场呢?

我想首先语文老师应对朗读引起足够重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保证充分的读书时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课文,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2、注重朗读评价。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分角色读,表演读,分小组比赛读,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4、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在所聆听的三堂阅读指导课中,我认为梁春萍老师执教的《怀念母亲》就是一堂很好的读书示范课。

1、结合语境理解。梁老师的读书内容安排的是“三读”——读词、读段、读全文。

一读词语不是机械的读,而是带着对词语的理解读,把词语读得有声有色之后,让学生用所读词语来说说课文内容,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又对全文有了整体的认知。

二读段落声情并茂,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课文朗读,可谓是层层递进,不仅对文本语言的深层挖掘丝丝入扣,更是在每一次的挖掘过程中循循善诱,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处。学生在深有感触之后,情感的迸发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次朗读都是文本与心灵的有效对接,读得也层层深入。

2、超文本链接。梁老师的课中出现了三次超文本链接:《世说新语方正》;引用季老的话“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纂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是为了保存当时的感情”;《赋得永久的悔》(片段)。

我认为最成功的莫过于链接《赋得永久的悔》。梁老师抓住第二自然段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表现作者“终天之恨”的句子与《赋得永久的悔》进行了成功对接,学生在超文本链接中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的终天之恨,之悔,之痛,心灵深处一次次受到了强烈的震颤,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每一次读成了课堂的亮点。

3、深情渲染。能否把学生的读引得入情入境,首先教师得参透文本,深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感动又如何能感动学生呢?梁老师在情境创设中的一个杀手锏就是自己的声情并茂。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沉痛、哀伤的情绪,梁老师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的情绪慢慢沉入到了文本的情感之中,更通过音乐的催化,为情感的营造推波助澜。整堂课,学生心随文动,仿佛触摸到了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他恨并痛着。

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读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用心营造,有效朗读,那么学生一旦领悟到诵读的妙处,便会沉醉其中,欲罢而不能,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奏出精彩的华章呢?

语文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案例(精选篇3)

通过过去两年的教学工作,我才知道上课时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课堂上的思想变化等等,都能体现出一个老师的水平。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在今后的工作中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更上一层楼!下面是我在四年级语文教学时的一些感想。

作为一名初次涉足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看到一张张纯真童稚的笑脸,听到一声声清脆响亮的“老师好”,抚摸着一页页承载着无数知识的课本……我深感责任重大----这就是我的学生,这就是我的班级,这就是我将昼夜辛勤地去努力并培育其茁壮成长的孩子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教学”尤为重要。在新课教学和复习课教学中采取的兴趣教学又略有不同,在新课,低年级的同学们普遍存在极大的阅读兴趣,但面临的阅读困难也很大。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正如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字、词、句、段、篇的素材都需要长期积累,而四年级的学生主要在于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首先,生字关就是一大障碍关,学过的生字词刚刚忘掉了,新的生字词又出现了,这都是学生阅读的障碍,所以要强化生字学习。

其次,在语句的理解上也存在困难,以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沉淀来看,真是少之甚少的,因此经常遇到一些不易理解的语句。

第三,对于课文的大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需要深入探究的知识,同学们在经过表面阅读以后是无法挖掘出其精髓的。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课堂上得到妥善解决,兴趣教学在其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一首与文章密切相关的儿童歌曲或一个小游戏来导入课文,紧接着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以一种适应青少年心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过程,切忌繁冗拖沓。

上好一门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关键看你怎么设计怎么安排了,其中的学问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领略尽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语文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案例(精选篇4)

语文老师要学学“留白”艺术

中国画讲究意境之美。大画家吴道子说:“意造景生。”那种“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意境,以无尽的诗情使观画者产生无尽的美好遐想,成了中国画的一绝。所以,中国画的构图,汲取了太极图之灵韵,用S线将画面分割,大胆留白而绝不填鸭。有时欣赏一幅画,那大块的留白总能使人遐想不断:这里似有一叶扁舟云中去,那里似有飞流瀑布天上来;高处似起农舍炊烟,远处似听风中林涛……观画者在观画,也在创作,是观者和画者在共同创造画作的美。所以画界有论:“露而不藏便浅薄……愈藏而(境界)愈大,愈露而愈小。”可见,“留白”是何等重要。

中国画有“留白”说,中国戏曲有“虚拟”说,吟诗作文有“悬念”说,目的都是给观众和读者留点遐想和创造的空间。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也讲教学艺术,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不是也应该学习这种“留白”的艺术,给学生多留点想象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用现在的时髦话讲,更多地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读出自我,读出个性。

语文课上,我们总习惯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从情节结构线索到人物环境主题,给学生讲解的十分具体,分析的十分透彻,甚至编出若干习题,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硬把作品压榨成流汁灌给学生。我常想,一篇美文佳作,与其由他人剖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之露,还不如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那“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美,尤其是读文学作品,美的感受是不能统一的,任何“实”讲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韵。所以有时辛辛苦苦整出一个实化的课件,反而使作品失去了美的价值,一目而了然:啊,原来不过如此。我站在实实在在的岳阳楼上,总也感受不到“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更无“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之乐。我游了桃花源,硬是寻不见“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加上沿途小贩不停的叫卖声扰耳,一点身居“世外”的感觉都没有,我直呼上当,发誓再也不去桃花源。但我明白,作者并没有弄假。常言道,风景美如画,无疑画比景美。又言道,画出诗意,自然说的是诗意比画更有神韵,景随情生,无情则无景,你不走进陶渊明,自然寻不见世外桃园,这只能自己读作品去品味,哪能由他人硬拽去的道理。所以,文学作品总是留给读者许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茅盾先生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为画,老人只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于两石激流中奔游,留出大块供遐想的空白,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这是“留白”的经典。语文老师不妨学学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不要堵塞了学生再创造的思路。

少着墨,多留白,语文教学一定“意造景生”,变得妙不可言。

语文教师教学教育叙事案例(精选篇5)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已有一年,想想走过的历程,有苦闷,有彷徨,也有欣慰。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并不容易,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所做的一些教学工作:

一、关注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其课堂气氛就会显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首先做的就是努力让学生喜欢自己。

首先我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等传递给学生信任,尊重的感情信息。例如:课堂上有学生做小动作。这时我就放慢讲话语速,或请他回答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后在找他与他交流沟通。而不是在课堂上用严厉的言语指责他。六年级的学生好"面子"如果你当面批评他,可能会让他产生厌恶感,跟你顶撞。这样即影响了学生和自己的情绪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然后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亲切感。有时也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

二、面向全体学生,应材施教

由于每个人学习语言的能力的差异。通过几年的学习时间,这种差异已经很明显。所以不能按同一个模式去要求学生。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大胆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同时多花点时间去耐心的指导。让他们感受到关爱,温暖和支持;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比如练习对话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练习。

2适当的渗透语法教学。从五年级开始陆续出现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适当的语法讲解有助于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记忆。

三、正确的评价学生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作为小学生的他们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的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鼓励学生获得自信。

1评价语应富于变化,让学生耳目常新,喜闻乐见。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不能单一,不能老套,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棒"学生听多肯定感到腻烦。

2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还应当做到情真意切。六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他们已经能名辩是非,分的清楚真诚和虚伪。不切实际的表扬反而会让学生反感。

3适度的表扬。过多的表扬和一味的批评一样达不到效果。过多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发现无论他们的问题回答的如何,都会得到表扬,久而久之,就会变的浮躁,就不会在乎表扬了。

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想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才能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蝌蚪找妈妈》二年级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二年级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二年级教案范文1

 在教学中确定的教学难点是: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结合了学情)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随机认识甩、脑袋。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生:我就画了只小蝌蚪,先画一个大大的脑袋,涂上青灰色,再画一条长长的尾巴,在甩来甩去。

 生:我画了很多小蝌蚪在快乐地游。

 生:我画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生注意到了体形的变化,但是没有注意到颜色的变化。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反思:

 在教学中之所以确立这个为难点,因为文章的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写的这个内容,而且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在以前教学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进行读、说,觉得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好。在这一次,无意间让学生画一画,没想到一画问题就画出来了,在画中检查出学生在青蛙的生长过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变化,没有注意到颜色、花纹的变化,而这就不能正确地反应出生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经过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这一认识会由不正确到正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一条线贯穿到底,从检查环节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能准确无误地说出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小蝌蚪找妈妈》二年级教案范文2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⑴ 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⑵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⑶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⑴ 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⑵ 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 数量 样子 干什么

 ⑴ ( )有( ),大象( )( )

 ⑵ ( )( )( )( )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小蝌蚪找妈妈》二年级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学习角色对话,初步分角色演示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活动、活动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

 2、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白鹅妈妈、青蛙妈妈头饰。

 3、录音机、音乐磁带《好妈妈》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播放歌曲《好妈妈》幼儿随教师搭火车进入教室进行韵律活动。

 二、谈话引题

 提问

 1、小鸟们都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他们幸福不幸福啊?

 2、有妈妈的疼爱好不好?

 3、那么,你们的妈妈都是什么样的呢?平时都给你们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每一个妈妈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小宝宝的,但是妈妈很辛 苦每天下班以后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宝宝。 所以小朋友们要帮助自己的妈妈, 帮妈妈做一些自 己能做的事,好吗?) 教师:我们小朋友都幸福快乐的在妈妈身边成长,可是呀,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她确找不到 妈妈了,你们看他是谁?(出示小蝌蚪) 教师:让我们一起帮她去寻找妈妈好不好?

 三、感知故事、理解故事、知道小蝌蚪的成长历程

 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欣赏一遍故事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的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了谁?

 3、小蝌蚪找到的妈妈们长的一样吗?

 四、教师结合分段讲故事

 提问

 1、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呢?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小蝌 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后就去找自己的妈妈, 它找到的第二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怎么 说的?

 2、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乌龟妈妈是怎么说的?

 3、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白鹅妈妈是怎么说的? 最后,小蝌蚪又看见了谁?它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五、情景表演

 1、幼儿分组学说角色对话。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活 动,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六、活动延伸

 养蝌蚪

 活动后在自然角和幼儿一起养蝌蚪,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二年级教案范文4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lǐ

 鲤鱼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pī

 披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bì

 碧绿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小蝌蚪找妈妈。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纸。)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

 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小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蝌蚪的故事小学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的故事小学作文1

我是一只可爱的小蝌蚪,我有一颗像西瓜一样大的头,可是我也有个小小的尾巴,我是住在水池里的蝌蚪,我每天都在水池里跟莲花姐姐和荷叶姐姐游玩,我还有其他的好朋友,有绿绿的水草、美丽的虾子妹妹还有温柔的大肚鱼姐姐,我们每天都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水池里,真的非常开心!

有一天,我们想去找小鱼哥哥所说的那个装满神奇魔力的宝藏盒,路途中我们遇到了一只假扮好心的大螃蟹,想要请我们吃饭,大螃蟹铿锵的移动着她的巨螯,像我们前进,我们如果被她一夹到就会立刻断了两节,要不是游得像高铁一样快的速度,早就被她吃进肚里啰!

没想到祸不单行,美丽的虾子妹妹却被一个小朋友拿着网子捞走了,我们大家哭得伤心极了!我们坚强的继续迈向宝藏旅程,却遇到一只饥饿极了的大鱼,大鱼对我们流着口水,张开锐利的牙齿向我们游了过来,因为大肚鱼姐姐游得太慢了所以被那大鱼给吃掉了,小鱼哥哥、水草弟弟和我都很舍不得,我们游着游着都累了,找到了一个大洞穴,就在那休息躲避攻击,就在这时候幸运的我们遇到了武功高强的盖斑斗鱼表哥,跟他说明了我们的计划,他就加入了我们的行列。

我们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每天游啊游啊,一路上风吹雨打,费尽千辛万苦,随时可能失去性命,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宝藏盒,我们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很快的找到了原来的池塘,原来那个宝藏盒能够帮助善良的人实现愿望呢!我们也决定要帮助下一个想要冒险的同伴完成他的梦想。

最后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发现身体起了微妙的变化,细细长长的尾巴消失无影,长出了四条修长的美腿,在冒险之后,我已经长大成一只美丽的青蛙了呢!

小蝌蚪的故事小学作文2

在一个夜空繁星点点的夜晚,慈眉善目的青蛙外公我,正跟我的孙子们诉说我小时候的点点滴滴,丰功伟业,刺激又好玩的历险记……

爷爷我在小时候,和成群结队的兄弟姐妹们,游在碧蓝的小溪里,游得正心旷神怡、浑然忘我时,突然一阵“啪答啪答”的声音由远到近,让我的心“砰!砰!砰!”疯狂的跳动着。啊!原来是人类的大脚丫铺天盖地而来;正想逃跑时,突然,一双手把我们打捞了起来,让我第一次看见世界有多么大,真的快吓死爷爷我啦!那时候,我的脚还没长完,短得很,其它兄弟姐妹们都逃走了,只剩下我和几个探头探脑的小朋友,我看到那么多双眼睛瞪着我,我吓得昏了过去。

醒来时,我发现四周一片陌生,我大声的呼喊兄弟姐妹及朋友的名字,结果如晴天霹雳般的重击我的心头,竟然完全没有任何熟悉的回音。我马上开始在原地情不自禁的嚎啕大哭。突然,我感觉有东西弄到我了,我回头一看,以为是朋友,结果不是,是一个比我小的小蝌蚪,由于想发泄情绪,于是没好气的对它说:“小鬼头,碰你老哥我做什么?”它应该是被我吓到了,所以才畏畏缩缩的在发抖,我想它应该要跟我讲这里是哪里吧!想到这里,我马上轻声细语的问它:“请问,这里是哪里?”它说:“我昨天晚上才来的,对这里也很陌生,所以才找你,没想到你……”“好了,好了!那我们就去看这里是哪里吧!”绕完了这里,才发现这里是圆的,我猜应该是长辈讲的“生态池”吧!我真的完蛋了,应该不可能逃出去的。啊!我已经筋疲力竭了,先睡一下吧!

醒来时,有一些“小石子”打到我了,看一下,原来是饲料啊!才知道这是好心的小朋友怕我肚子饿了,说起来,肚子还真的饿了。边吃我还边想,该怎么逃出去?一个念头忽然在我脑海里浮现,我可以长大变成青蛙时再跳出去,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只要发挥我爷爷告诉我的“龟兔赛跑”的精神,哪怕千里迢迢,一定可以回到家的。想着想着,一吃饱,我又倒头呼呼大睡了。

时间过得还真快,我已经从小蝌蚪变成一只青蛙了,我按照计划一心一意只想逃回家里。路途中,我看见庞然大物的怪咖——“汽车”,一路“叭!叭!叭!”的鬼吼乱叫,真是吓死爷爷我啦!还好,皇天不负苦心“蛙”,我终于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大家一开始说我是陌生蛙,我当时心里非常气愤,怎么可以忘记我呢?我跟它们说我是以前失踪的那只小蝌蚪时,它们惊讶得合不拢嘴,回过神时,全部热泪盈眶的涌向我……

“爷爷我的历险故事精不精采,有不有趣啊?”只见我的孙子小蝌蚪们,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只只目瞪口呆的看着我,对我崇拜不已,让我觉得好骄傲、好神气呀!

小蝌蚪的故事小学作文3

学校教材园里的青蛙妈妈在生态池中生下了好多好多的卵,上自然课的”小朋友”好兴奋,他们决定等卵孵出小蝌蚪时,一定要捞回家里和教室做观察报告。

几天之后蝌蚪小杰和它的兄弟姐妹们都孵出来了,他们快乐的在生态池中悠游着、嬉戏着,并且很努力的觅食,生态池中有营养的青苔和美味的孑孓可以吃,小杰很满意它现在的生活……

突然,池中伸进好几只手和网子、罐子,小杰和其他蝌蚪们立刻逃呀逃、躲呀躲,但是,仍然无法逃脱这群叫做”小朋友”的猎捕行动,小朋友们兴高采烈的把小蝌蚪们带回教室,骄傲的向朋友和老师炫耀他们的猎物,这时候有更多的小朋友围了过来,大家争着看可爱的小蝌蚪。

不久之后,小杰和其他蝌蚪宝宝被分别装在好几个观察箱中,小杰想要自在的游泳,可是观察箱好挤喔,不是撞到别只小蝌蚪,就是撞到墙壁,小杰好怀念它的家—生态池。

中午吃饭时,”小朋友”争着拿米粒喂小蝌蚪,有的”小朋友”看小蝌蚪不吃米粒,拼命的敲打、摇动观察箱,可怜的小杰好害怕,缩在角落拼命发抖……

好几个晚上,小杰抬起头看不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只有灰暗的墙壁,它更想家了,小杰想念妈妈呱呱的歌声、想念美味的孑孓和温柔的大肚鱼**……小杰聚集了周围的同伴,告诉大家一定要逃出去,回到原本的家。

天亮了,教室的门推开了,有一个早到的孩子,他仔细的看着观察箱,突然,他把观察箱带到水槽,想要换换水,小杰见机不可失,立刻和其他同伴顺着水流,奋力的往排水孔游去……

成功逃脱的小杰立刻和同伴游进水沟,这时的小杰突然发现自己和同伴已经长出了后腿,游的比以前更快了,它们在水沟中找来找去,却找不到回到生态池的路,这时,路过的癞蛤蟆先生问它们为何在这里游荡?小杰告诉癞蛤蟆先生它们的遭遇,癞蛤蟆先生安慰它们说,再过几天它们就会长出前脚,等到尾巴消失之后它们就能离开水沟,跳回生态池了。

但是,小杰好想念妈妈,它更怕妈妈担心,善良的癞蛤蟆先生只好帮它带了一封信给妈妈,妈妈看了信立刻趁着月色跳到水沟边,找到宝宝的青蛙妈妈快乐,抱着蝌蚪宝宝亲呀亲,这时,天空突然下请一阵大雨,水沟的水满了起来,水沟边的路也积起了一大摊水,青蛙妈妈立刻带着蝌蚪宝宝游回教材园。

可是,生态池边的红砖高的像一面大墙,无论小杰和其他蝌蚪们如何跳,就是跳不回去,更糟糕的是,天亮了,积水慢慢退去,树上的麻雀一家人发现小杰它们了,麻雀一家人立刻俯冲而下,想要拿小杰当早餐,幸好在教材园种菜的老师看见了,立刻眼明手快赶走麻雀,老师捧起小杰和其他的蝌蚪宝宝,将它们放进池中,回到生态池的小杰,好快乐喔!展现它飞快的蛙式,在水中跳着、游着,小杰心里暗自下了一个决定,再也不要被”小朋友”抓回去观察了。

小蝌蚪的故事小学作文4

小蝌蚪艾斯住在一个森林里的小池塘,南侧,有着一颗一颗的大石头,是艾斯的专属保镳;北侧,雄伟的高山连绵不绝。艾斯非常好奇这个森林里的人、事、物,不过它想尽了方法,就是不能出去。有一天台风带来的豪雨把艾斯冲走了,冲到了另一条河流,这个台风开启了艾斯的旅行。

艾斯在这条陌生的河流里游着游着,发现了一个洞穴,它虽然很害怕,但,它的好奇心却比害怕还要强大,它游进去后,发现洞穴竟然是虾子的练习场,这些虾子很奇怪,有大大的螯,蓝色的身体和弯弯的尾巴。这些虾子很厉害,他们拿着武器向前冲,好像一波波海浪前进,这是他们的防卫练习。虾子跟艾斯说了很多关于这里的事以及好玩的地方,艾思决定明天一大早就要去探险。

隔天一大早艾斯准备出门,他先到河里的宫殿参观,当他看着令他陶醉的作品时,突然艾斯的后脚竟然长出来了,他吓了一大跳,接着前脚也长出来了,原来是艾斯又长大了。不过他仍然继续旅行,完成它的冒险旅程。

艾斯的后脚和前脚都长出来了,他心想他的旅行应该也快结束了,当他正要去下一站时,有只大螃蟹突然把他捉住,他很努力地挣脱,终于逃出螃蟹的手掌心了,不过他的背也受伤了,幸好有只鱼帮艾斯疗伤,伤好了后,艾斯更加小心注意有没有危险事物或自己天敌在自己的身旁。

没想到艾斯说的小心,却只是一天,隔天他竟然又踩到一个大坑洞,掉了下去,他痛得哇哇大叫,这次他终于受到教训了。艾斯游出大坑洞后,发现远远的地方有个东西朝他冲过来,没想到冲过来的是一只水蛇,水蛇张大嘴巴,眼看艾斯就要被吃掉时,突然水蛇一个急转弯把他身旁的鱼吃掉了,令他的脚底都冒冷汗了,后来他又继续游,游到一个洞穴里,他以为又是一些虾子的洞穴,结果一进去,竟然是螃蟹洞穴,他立刻被螃蟹一一包围,正当他不知道要怎么办时,有只鱼在不知不觉中,把艾斯救了出来,他非常感谢那只鱼,于是就送鱼一袋他在旅途中发现的奇特石头。

艾斯终于完全的变成青蛙了,他跳着跳着,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国度,那裏有蓝蓝的天空,缤纷的花朵和清澈的河水。于是艾斯决定要住下来,他回想起原本自己在家乡时是那么胆小,如今却跟以前有着天让之别,让他觉得自己是真的长大了。

小蝌蚪的故事小学作文5

“呱!呱!呱!”爸爸妈妈又在谈情说爱了,我跑过去问爸爸妈妈,我什么时候才会长大?妈妈说:“多吃一点、不挑食就会长大!”“我为什么和你们长得不一样?”爸爸说:“你长大就知道了!”搞不清楚的我还是摸不着头绪。

从小我和成群结队的兄弟姐妹就只知道玩而已,每天吃饱了就玩,玩累了就睡,日子真是无忧无虑,真是快乐啊!我还有好多好朋友,有美丽的小鱼、七手八脚的小虾虾、横行霸道的小螃蟹、肚子圆滚滚的大肚鱼……

有一天,有一群人类小朋友到这里玩水,听说是放暑假,他们把几只臭脚丫踩了进来,吓得我们花容失色,差点晕倒了,我拔腿想跑,但好恨自己的短腿,有一只脚丫踩过来了,啊——!我赶紧跑走,死里逃生,逃过一劫的我,心脏“砰!砰!砰!……”跳个不停,躲在小石头后面,静静的等待,等待机会好逃离这可怕的一刻。

天色渐渐暗了,那群人类小朋友也离开了,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可以放下来了。这是一次惊险又刺激的历险,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它们也吓得一直骂我,说人类很可怕,要离他们越远越好,否则,我会长不大,不会变成美丽的青蛙就上天堂了!“妈妈我以后不敢了啦!”

“呱!呱!呱!”爸爸妈妈又再谈情说爱了,我要赶紧长大,才能像它们一样!

小蝌蚪的故事小学作文6

炎炎夏日,小蝌蚪正准备赛跑,大家争先恐后,你追我赶,为了要跑到石头旁边赢得比赛。

我是一条黑色的小蝌蚪,生活在荷花池里。荷花池里有很多色彩缤纷的鲤鱼,还有一群可爱的大肚鱼,还有几只像老头子的乌龟,除了很多动物以外,还有很多水草和婀娜多姿的荷花。

这里简直是世外桃源,因为这里有清澈甘甜的水质,我的爸爸妈妈就是在这里邂逅的。我爸爸天生就是唱歌的高手,妈妈最爱听爸爸唱情歌,听起来如痴如醉!它们的结合才生下黑乎乎的我。

整天都在无忧无虑的玩捉迷藏和赛跑,我最爱跟大肚鱼玩赛跑,但是大肚鱼一直都跑输我,因为它的肚子让它变慢了,大肚鱼不甘示弱的拼命追我,最后还是我赢了,大肚鱼沮丧的说:“我该减肥了。”

不知不觉度过了烂漫天真的童年,我慢慢的长大了,腿慢慢的长出来。有一天,我跟大肚鱼打招呼,大肚鱼不理我,我追过去,大肚鱼还是不理我。我哭着回家去问妈妈,为什么它不理我?“傻孩子,因为你长大了!”妈妈眉开眼笑的对我说。

后来我跟爸爸妈妈一样都变成爱唱歌的青蛙,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长大的过程,就像历经一场历险记一样的刺激!

小蝌蚪的故事小学作文7

这一个夏天,我诞生在一个清澈的小溪里,小溪对面住着人类的奶奶。我爸爸可是青蛙国王,而妈妈是顶顶大名的歌后,而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也就是自由自在、可爱活泼的小蝌蚪啰!我的好朋友数也数不清,最好的朋友是珍贵的萤光虾,它说它是从水族馆溜出来的,河城市里只有它最特别,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有一天早晨我被人类聊天的吵杂声给吵醒了,好不容易车子走了,正想入睡时,吴郭鱼警卫就一直拉着警铃,所有鱼儿吓得落慌而逃,大肚鱼也被吓得屁滚尿流,莹光虾更是吓得变了色,我和兄弟姐妹们也被吓呆了,一动也不动,像个木头人。哦!哇!不对!不对!是木头“鱼”!就在这一时刻,一对人类的姐妹,把两只又大又臭的脚ㄚ子放进河城市中,“哇!好震撼呀!”我却是高兴的在呐喊!一旁躲在防“人”洞的金鱼姐姐跑了出来,把蝌蚪娃娃们赶紧再带回防“人”洞,还在一边游着一边骂道,第一个指名的就是我,它生气的说:“有什么好好奇!好震撼的呀?你是哪根筋不对?”又指着大家说:“你们都不怕被人类给抓到吗?”说时迟那时快,人类两姐妹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把我和金鱼姐姐抓了起来。

奇怪地震了吗?我心中正纳闷时,我发了疯的四处逃跑,但怎么也逃不出那人类妹妹的“五指山”。不一会儿,YA!天降奇迹,地震终于中场休息,应该不会再发生地震了吧!我和金鱼姐姐的心中都想着同件事,突然间天昏地暗,我伸“尾”不见“尾”,抬头一看,不得了了,我终究被人类妹妹抓走啦!

奇怪,怎么又突然艳阳高照,可是眼前又多了两双水汪汪巨人大目,恶狠狠的盯着我看,心想,“惨了!”我被四台监视器监视了!

到了深夜,我听见人类的奶奶和她的两位小孙女窸窸窣窣的讨论着如何处置我和金鱼姐姐,听着听着,我和金鱼姐姐伴着泪水睡着了。

隔天一大清早,我带着睡眼惺忪到处找早餐时,看见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小蝌蚪、小金鱼,下午三点再见啰!”却不知它的用意,我不时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时钟,时间一分一秒的流过,滴答滴答,我越来越紧张,也越来越兴奋,期待着救命英雄的出现,顿时肚子不饿了,精神也变得神采奕奕!

终于来到了下午三点,老奶奶把我和金鱼姐姐带回了河城市,并将我俩轻轻的放进了这个熟悉的地方,真不敢相信好心的老奶奶把我们放生了。再遇到爸妈、兄弟姐妹以及好朋友时,大家早已热泪盈眶,欢天喜地的迎接我们历险归来!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1

 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本课有六幅图,与六段话中相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没有长腿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第二幅画的是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在询问鲤鱼阿姨。第三幅图画的是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将乌龟认做妈妈。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尾巴变短了,找到了青蛙妈妈。后两幅讲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跳上荷叶,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课文对每幅图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的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认真观察图画,并通过朗读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说学生:

 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是十分感兴趣的,但真正很清楚青蛙成长过程的学生并不多,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充分感知课文,利用课件吸引学生。同时,本课篇幅较长,又是第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所以,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是让后进生朗读好课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说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用一则谜底是青蛙的谜语导入,再出示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头饰,让生形象感知两者的差异;然后请生提问,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它们。这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朗读看图,整体感知。

 1.让学生准备读文:先说说遇到不会认的字怎么办,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这样可以避免生因畏难而不读。

 2.范读课文(可由师范读,也可由在自由读中表现出的读得很好的孩子来范读。)学生再读,标出自然段和生字。

 3.同桌互读,正音。

 4.指名接读课文,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正音。教读长句。

 (三)自主识字。

 1.小组内自主识字,比方法,比识字量。

 2.检查自学。注意巩固翘舌音和后鼻音,交流好的方法,多表扬爱动脑筋的同学。

 3.用生字说词。

 (四)看图说话,精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抓小蝌蚪的样子和“快活”理解。结合和自编动作来感受体会,读好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

 2.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在仔细看图后抓住小蝌蚪的变化和相近的句式,从扶到放让学生学着自学。在朗读练习中用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在表演中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3.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中选择了青蛙捕捉害虫的科普录像,播放,使学生通过真切可感的情境,了解青蛙捕捉害虫的本领和可怕的害虫形态以及少先队员打着红旗保护青蛙的活动,从而把保护青蛙这一认识水平深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4.让生利用课件和板画小结青蛙的生长过程。全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升华感情。

 (五)指导写字。

 “变”字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点的方向。“变、条”两字都要注意上下两部分大小比例恰当。

 其余四字交给学生自学。最后比赛

 说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两条后腿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 变成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初步了解从蝌蚪到青蛙的变化过程。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应围绕读书、识字的重点,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与积极思考,努力发现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揭题。

 (二)、图文对照,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借助图画,初读课文,自学不认识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感悟小蝌蚪的变化及找妈妈的艰辛。

 1、读课文,看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2、再读课文,想想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3、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认读“条、变”。

 2、指导写字。

 3、生独立写字,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已经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务主线展开了。思路清楚,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故事,生动形象地写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及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几个阶段的形体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和青蛙妈妈在一起去捉害虫的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几只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第2自然段写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他们很羡慕,于是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的妈妈在哪里,第3自然段写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第4、5自然段写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第6自然段写小蝌蚪成了小青蛙,它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了。根据以上教材特点,我把这一课分成了3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目标:

 ①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学会8个生字,

 ②知道他们通过努力找到了妈妈,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第二课时目标:

 (1)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看图说话、想象说话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平台,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朗读对话的方法。

 第三课时目标:

 ①生字书写,指导编排课本剧

 ②对有关作业进行指导。

 二、说教法学法:

 (1)本课由六幅精美的连环画组成。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看图想象,通过看图说话、想象说话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平台,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1、首先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做一做,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

 2、通过看图想象说话,体会小蝌蚪的心情,看到鲤鱼妈妈教自己的孩子捕食,他们也希望自己也能和妈妈在一起,跟妈妈学本领。

 3、对话朗读,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知道小蝌蚪们很讲礼貌,鲤鱼妈妈和蔼可亲,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们知道自己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4、因为二、三两个自然段比较相似,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追这个动词,体会小蝌蚪见到乌龟时兴奋急切的心情,以及从乌龟的话中他们知道自己的妈妈大眼睛、绿衣裳。

 5、通过提问:为什么你们就那么肯定青蛙就是你们的妈妈,让孩子们发现小青蛙会动脑筋,他们把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结合起来,再看看自己,所以很确定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

 6、在学习第五段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分成了两个部分,先让学生通过小蝌蚪的动作语言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兴奋、快乐、激动的心情。再让学生读读青蛙妈妈说的话,从而引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7、夸夸小蝌蚪是想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体会,小蝌蚪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8、最后安排青蛙妈妈说话这个环节,是想让孩子们对青蛙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喜欢青蛙,知道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青蛙。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1

 一、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2、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蝌蚪找妈妈,从而获得成功感。

 二、重点与难点: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三、设计思路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我们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春天一些动植物的变化。主题一开始,家园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春天的资料:如:小蝌蚪、青蛙、蝴蝶、蜜蜂、蚕宝宝还有有关的春天的图书、等等。因而,关于春天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与幼儿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习惯相切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观的现成的知识简单的机械地塞给幼儿。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我班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的都很好奇,他们都能积极探索。再根据二期课改的 精神,幼儿的学习因根据幼儿兴趣、以有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此活动主要是在熟悉故事故事内容、做做玩玩中让幼儿对数概念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材料创设:

 小蝌蚪胸饰若干只(正面小蝌蚪,反面青蛙,青蛙背上标有1——10数字)、幼儿人手一份小动物(有二条腿、四条腿、八条腿各种动物,但没有青蛙),

 五、活动指导:

 (一)、情景导入: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水变暖了。池塘里游来了一群小蝌蚪。(出示小蝌蚪)数一数,有几只小蝌蚪?(10)

 2、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啊游,真快活。可是有一天他们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二)小蝌蚪找妈妈

 1、幼儿扮演小蝌蚪。

 2、小蝌蚪游啊游,碰见了鸭妈妈,鸭妈妈正着急得嘎嘎叫呢!原来鸭妈妈的孩子找不到了正着急呢。小蝌蚪说:我来帮你找吧!鸭妈妈说:好啊,好啊!我的孩子身上都有记号,……………请您们快点帮我找一找。(幼儿扮演小蝌蚪帮助鸭妈妈找小鸭。让小鸭回到妈妈身边,师生共同验证正确与否)小蝌蚪看见小鸭子在妈妈身边多快活,真羡慕,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问:“您认识我们的妈妈妈,您知道他是什么样吗?”鸭妈妈笑着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大概就在前边,你们快去找吧!”

 3、小蝌蚪继续向前游去,咦,他们看见了什么?原来有许多动物朋友在一起,小蝌蚪想:“这里有没有我们的妈妈呢?”请幼儿找一找,找出四条腿的朋友。有这么多啊,小蝌蚪说:“你们谁是我们的妈妈啊?”大家都笑了,“我们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二只大眼睛,白肚皮,穿着绿衣裳。”

 4、小蝌蚪又向前游,看见前面荷叶上蹲着一个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穿着绿衣裳的家伙,难道这是我们的妈妈?你们说是不是啊?青蛙妈妈看见,说“娃娃,我是你们的妈妈呀,你们已经变成青蛙了”(幼儿转过胸牌,露出小青蛙)“不对不对,你们有的是我的孩子,有的不是,你们还有的妈妈正在捉害虫呢,瞧,他们来了。——出示青蛙妈妈,(肚子上有点子卡)孩子们,快游到你们妈妈身边去吧。

 (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并相互验证)

 (三)(活动延伸)小青蛙捉害虫

 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跳到岸上,跳到田里,天天捉害虫,保庄稼。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场地模拟青蛙捉害虫。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蝌蚪找妈妈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游戏,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看分合式列算式。

 2、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写有5的加减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图一张、活动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各一张,小蝌蚪六张(大小颜色等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

 1、复习5的组成(出示背景图)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导入,让幼儿观察有几只小蝌蚪,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帮小蝌蚪找妈妈

 分别遇到鸭子、鱼、乌龟、大白鹅、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别根据自己身上的特征(大小及有无蝴蝶结),列出5以内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确,才告诉它们该去哪找妈妈。

 鸭子1+4=5 4+1=5

 鱼 5-1=4 5-4=1

 乌龟 2+3=5 3+2=5

 大白鹅 5-2=3 5-3=2

 3、“开火车”游戏

 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也长大了,变成了小青蛙,和妈妈一同坐上小火车,去农田里捉害虫保护庄稼” 幼儿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张火车票(5以内算式题卡),算出得数,坐上相应数字的“车厢”,排成4路纵队“开火车”。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的童话故事,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幼儿喜爱。本课程用这个幼儿耳熟能详的故事内容贯穿始终,用故事设置了游戏情景,借助故事中角色的对话来逐步提出问题,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我整理的小蝌蚪变青蛙中班教案及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蝌蚪变青蛙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听声音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请幼儿说一说小青蛙长什么样子呢?

 (头顶上有两只眼睛、披着绿衣裳、露出白肚皮、四条腿)

 (2)它有什么本领呢?

 (捉害虫)

 (3)想一想小青蛙小时候是谁?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三、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青蛙。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二、不足之处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小蝌蚪变青蛙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产生对小蝌蚪的爱护之情。

 2、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掌握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蝌蚪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掌握小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1、饲养的小蝌蚪若干。

 2、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ppt

 3、小蝌蚪成长的操作4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物,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导入语: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歌曲进入活动室。

 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到小河里来游泳了。小朋友请看,小河里是什么?

 师:对,是小蝌蚪,小朋友请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幼儿观察放在活动室里的蝌蚪,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

 1、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

 2、什么颜色?

 3、它生活在那里?

 4、小蝌蚪吃什么?

 5、是怎样游泳的?

 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小结;小蝌蚪长着黑黑的大脑袋,细长的尾巴,圆圆的身体,生活在水中,吃水藻、水中的浮游生物、面包屑等。

 二、观看PPT,探索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探索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问:小蝌蚪长大了变成谁呢?(青蛙)看:PPT2

 青蛙妈妈长得什么样子?PPT3,头上有什么?披着什么颜色的衣服?露出什么颜色的肚皮?

 小蝌蚪与青蛙有什么不同呢?(颜色、尾巴、腿、生活方式、游泳姿势)

 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边放PPT边讲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卵PPT3——蝌蚪PPT4———长后退ppt5——长出前腿PPT6——尾巴变短消失——青蛙PPT7。

 象青蛙这样,及生活在水里,也生活在陆地上的小动物叫两栖动物。

 2、引导幼儿排出蝌蚪变青蛙的生长顺序图。

 老师准备了一些,逐一出示,师打乱顺序,请幼儿贴在背景图上。

 讲评幼儿的排图。

 孩子们都排对了,看青蛙妈妈产下的卵——变成蝌蚪——先长出后退——再长出前腿——尾巴变短——成蛙(青蛙)——欣赏(变化过程PPT)

 三、观看视频,模拟游戏,巩固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的认识。

 玩法:师拿,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卵(幼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状)蝌蚪(幼儿做蝌蚪游泳状)长出后退(幼儿伸一伸后退,蹬一蹬),长出前腿(伸出胳膊作游泳状),青蛙(双手叉开,做青蛙跳)。

 听音乐玩一次游戏。

 四、探讨青蛙的本领,激起幼儿保护青蛙和爱护小蝌蚪的美好情感。

 青蛙有什么本领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师小结: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捉害虫,保护庄稼,所以我们不要捉小蝌蚪和青蛙,不让坏人伤害它。我们今天捉到的小蝌蚪也要送到小河里,让它长大变成青蛙。

 五、活动延伸。

 变成青蛙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听音乐《小青蛙找家》出活动室)。

小蝌蚪变青蛙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及生长变化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爱护青蛙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过小蝌蚪

 2、材料准备:课件小蝌蚪变青蛙、小蝌蚪的生长变化人手一份、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

 价值分析:以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象许多小黑豆。”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1、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它喜欢生活在哪里?

 小结:小蝌蚪有圆圆黑黑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喜欢生活在小河里、池塘中等有水的地方。

 2、学学小蝌蚪

 这么可爱的小蝌蚪,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蝌蚪,小蝌蚪黑黑的身体圆溜溜,细细的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上游游,下游游,游呀游,游来游去真快乐。

 二、交流讨论

 价值分析: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1、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长大后和小时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结:原来小蝌蚪是有尾巴没有腿,长大以后有腿却没有了尾巴。

 2、小蝌蚪要怎样长才能变成青蛙的?

 3、幼儿排(你认为小蝌蚪刚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4、你们有的认为先长两条前腿有的认为先长两条后腿……我为你们准备了一套小,请你们先仔细的来看一看,再想一想你认为小蝌蚪刚开始是怎么样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变化,最后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试着排一排。(尝试排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小结:每个人排的都不一样,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从电脑博士那里找一找正确的答案。

 4、探究验证(播放课件小蝌蚪生长变化过)

 ——这个环节中将他们的兴趣点引向深入的探究阶段,究竟小蝌蚪是怎么样变成青蛙的?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寻求探索正确的答案,使探索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最后将经验进行归纳和提升,使探究的结果更加清晰完整。

 5、听完电脑博士的正确答案,请你们再去排一排吧。

 小结:师幼一起巩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卵→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消失变成青蛙)

 三、保护青蛙

 价值分析:从幼儿情感出发,让幼儿学会爱护青蛙,爱护小动物

 1、青蛙有什么本领?

 小结:青蛙是捉虫能手,保护了庄稼。

 2、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不要做伤害青蛙的行为)。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还可以做一些标志宣传,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

小蝌蚪变青蛙中班教案及反思 篇4

 设计意图

 全身黑油油长着长尾巴的小蝌蚪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孩子们都感到好奇,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一神奇的变化去探讨小蝌蚪变青蛙的奥妙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蝌蚪,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课件《小蝌蚪变青蛙》,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们自己读题质疑。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教学本课时,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看了题目有什么感想。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顺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有的孩子认为这儿乌龟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但乌龟也肯定没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因为乌龟知道小蝌蚪的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没有见过呢!不认识也是正常的,所以乌龟就笑着告诉小蝌蚪关于他们的信息。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宝贵的呢!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豪地说“我会读”。

 1、用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

 新课标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评价语言“你读得真不错,让我们觉得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些小蝌蚪是那么的着急。”“读得真不错,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扬,而是表扬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让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还提出让学生表演,要想表演好,读好课文是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完成。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

 农村小朋友对小蝌蚪长成什么样,青蛙长成什么样,小蝌蚪长大变成什么,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在课前我调查了一下90%的同学都玩过小蝌蚪,有的甚至还养过小蝌蚪,但针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并非说得清楚。因而我在备课时,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为重点,按照从观察——说话——朗读——表演的过程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和小蝌蚪交朋友”复习生字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更亲近。

 “胸有成竹,有条不紊”。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幅彩图都配有一段相关的文字,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但要低年级儿童用自己的话来完整表达每幅图的意思,是有点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心中有“谱”。在教学中,我用分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只要学生说的话与画面有一点联系就作出中肯的评价,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及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妈妈的表情后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一节课下来,收获还真不小。这样先指导观察后说话,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不至于东拉西拉,言之无序,自然而然就使学生边练边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内培养了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从本课的教学实验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恰当的朗读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3

 当学生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怎样有效利用第一课时学生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看见过蝌蚪的同学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同学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蝌蚪的知识。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学生多读课外书。

 在学生说了很多关于蝌蚪的信息后,抓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这样先说后读,把学生的口头语言自然地过渡到书面语言,积累了表达能力和语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文字的理解。

 在朗读了第一段课文后,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玩着,有一天他们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了。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找好吗”

 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开始了“寻找蝌蚪妈妈”的历程——朗读。

 读着读着,他们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小蝌蚪们原来是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了呢”“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可为什么小蝌蚪看见乌龟就去叫妈妈,乌龟的嘴巴并不宽啊!”

 孩子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沉浸在课文里,思维活跃,作为一个探究者的角色在积极的学习了。这也让我非常佩服孩子们的眼力,这是一群多么爱动脑筋而可爱的孩子啊。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们答案,而是顺水推“舟”,让学生继续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讨论,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再一起来全班讨论。结果学生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时,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妈妈;而当小蝌蚪看见乌龟,是因为他们太想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从哪里看出来呢“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282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