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电影是二战时候苏联和德国的坦克战。

有没有什么电影是二战时候苏联和德国的坦克战。,第1张

有没有什么**是二战时候苏联和德国的坦克战。

解放》前苏联战争史诗巨片1972年,莫斯科**制片厂耗时4年拍摄共5集《解放》。每一集的片名分别为:《炮火弧线》、《突围》、《主攻方向》、《柏林战役》、《最后一击》。影片的时间跨度从1943年夏天一直到1945年5月:从苏联红军转入反攻的库尓斯克战役开始,随后是红军强渡第聂伯河,解放基辅,收复白俄罗斯,挺进东欧,解放波兰等东欧国家,直至最后攻克柏林。

请介绍一下二战时苏联和德国的坦克大战?

在库尔斯克,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

决战。从战役规模而言,它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而就其意义而言,正像希特

勒本人在写给当时德军将领的一封信中所说的:“这次对苏战争的成败可能将取决于库尔斯

克会战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将这场会战称

为苏军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一些史学家不久前根据最新解密的史料,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德军在那场会战中并非像从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损失惨重,以

至于元气大伤。

相反,德军在战役后期依然保留下来了大批有生力量。这些专家认为,真正使德军最终

丧失战略主动权而转入全线溃退的原因并不是德军在此次战役中的失利,而是希特勒由于缺

乏自信而导致的指挥失误。

两军对峙

在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惨重。

为了挽回败局,振作士气,夺回战略主动,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

攻势。由于苏军在库尔斯克的突出部虎踞,给德军的防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希特勒

决定拔掉这颗眼中钉、肉中刺。德军力图通过库尔斯克创造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战

役”,进而占领顿河、伏尔加河流域,攻占莫斯科,完成其1942年未竞之业。

为了取得战役的胜利,德军统帅部从1943年4月起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准备,并制订了

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同年7月,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南北两侧,即别尔哥罗德地

段和奥廖尔区域,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为主,共集结了17个坦克师、3

个摩托化师和18个步兵师,配有2700辆坦克、2050架作战飞机,约1万门火炮和迫击

炮,总兵力达90余万人。此外,德军还大量装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虎”式、

“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强击火炮。“虎”式坦克装有88毫米的大口径火炮,火力十

分猛烈,同时,由于其前装甲厚达100毫米,具备较强的防护能力。

显然,同苏军的T-34坦克相比,德军坦克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德军的战略意图是摆出钳型攻势,从南北双方同时夹攻库尔斯克。在战区南线,由德军

第4装甲师和肯布夫集团组成的南方集团军16个师的兵力,在曼施泰因元帅的指挥下,由

南向北进攻;在北线,克卢格元帅指挥中央集团军15个师的兵力,由北向南进攻。此外,

德军还准备了20个师为战略预备部队。按照其作战计划,两支部队将在库尔斯克以东会

合,完成合围。

面对德军的强大兵力,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以牙还牙,倾全力与敌人对抗。苏军的战略

部署是:由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率领中央方面军6个集团军防守北线;巴什钦大将率领沃罗涅

什方面军6个集团军防守南线;以草原方面军为战略预备队。苏军投入的总兵力为1336万

人,配备36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2万门大炮和3130架飞机,总指挥由朱可夫元帅担任。

惨烈血战

1943年7月,双方完成了战略集结,200万大军对垒,一场血腥厮杀一触即发。也就在

这时,苏军从捕获的战俘口中得知,德军将在7月5日拂晓开始进攻。于是,苏军最高统帅

部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

1943年7月5日凌晨2时,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大规模炮击而宣告开始。面对这一

形势,德军决定改突袭为强攻,以坦克为先锋,大量步兵紧随其后。各路进攻的坦克排成楔

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辆的密度实施冲击。

与此同时,120架德国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对苏军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坚守在

第一道防线的苏军同德军展开了敌众我寡的激烈战斗,他们凭借坦克、反坦克炮,以及装满

汽油的燃烧瓶给德军以迎头痛击。一时间,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炮弹的呼啸

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自动武器的射击声,坦克马达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

经过两天激战,苏德两军均遭到重创。到7月6日傍晚,南北两方面的德军均突破了苏

军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尽管德军连续发动猛烈进攻,仍未达到完成

对苏军进行合围的目的。7月11日,德军南线司令官曼施泰因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定

于12日在南线对苏军发起新的攻势。至此,库尔斯克会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这也正

是目前众多二战史学家们存在争议的一个阶段。

为了取得第二阶段战役的胜利,曼施泰因将德SS装甲军和第48装甲军等(即党卫队装

甲军)

主力部队投入了战斗。德SS装甲军是德军的一支精锐摩托化装甲部队,由希特勒近卫

师(又译警卫元首师)、达斯?赖希装甲师和托坦科普夫装甲师等3支装甲师组成,是曼施

泰因手中的一张王牌。7月12日,以SS装甲军为核心的德军在普罗赫洛夫卡附近同赶来增

援的苏草原方面军的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坦克遭遇

战。这一天,苏军出动约850辆坦克,德军则投入了约650辆坦克,双方在15平方公里的

战场上进行了一场坦克“肉搏战”。

这场战斗是二次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在几乎所有有关苏德战场东线战役的文

献史料中,人们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普罗霍洛夫卡战役”的记载。这些文献有关1943年

7月12日那场战斗的记载通常是这样的:当时,德军SS装甲军的3个师齐头并进,“虎”

式重型坦克在前,马克—5型坦克在后,以每平方公里150辆坦克的密度向苏军展开了冲

锋。尽管虎式坦克攻击力极强,但其行驶速度每小时不过20公里,加之德军战线狭长,500

至700辆德军坦克拥挤在一起,难以发挥优势。苏军抓住这一机会,决定以快制慢。战斗一

开始,苏军坦克就开足马力冲入敌阵,利用其T—34坦克的灵活性,以近战消灭“虎”式坦

克。这一大胆的战略令德军始料不及,顿时阵脚大乱。最终,在一片混乱中,德SS装甲军

遭到重创,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扔下了大约400辆东倒西歪的坦克残骸,其中包括70至

100辆“虎”式坦克。

这次战斗彻底摧毁了德SS装甲军的战斗力,完全扭转了库尔斯克南线战局,使南线德

军的进攻计划以失败告终。

重写历史

然而,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馆的一份有关德SS装甲军的秘密档案,一些专家

认为,以前对这场战斗的描述并不准确。这份资料显示,首先,德SS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

记载的那样拥有700余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SS装甲军也不过只有211辆具备

完全战斗力的坦克。其次,在12日的战斗中,SS装甲军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惨

重。根据一份德军1943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SS装甲军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

战斗的坦克,仅仅损失了48辆。这同苏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

另据1984年的一本苏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12日的战斗后仅需要大修的

坦克就有400辆之多。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苏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

苏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些苏联时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这样的文字:“第

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遭遇战中损失约650辆坦克,由于无法恢复攻击能力,已将剩余坦克编

入步兵连队。”

根据这些解密的材料,史学家们对那场发生在55年前的战斗进行了重新描述:7月12

日凌晨,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的阵地附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坦克马达轰鸣声,这表

明,正有一支苏军装甲部队向这里进发。

早晨5点钟左右,数百辆苏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沿,这些坦克多为苏T-34坦克和T-

70坦克,分成40至50组铺天盖地向德军阵地冲来,坦克上还运载着步兵。见此情景,德

军立即投入了战斗。顿时,火炮、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中爆炸,硝烟笼罩了整个大地。战斗一

开始,苏军T-34坦克就径直杀向敌阵。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径火炮在远距离无

法击中德军坦克,因此,大量苏军坦克在接近敌人之前就已经被德“虎”式坦克击毁。战斗

结束后,战场上苏军坦克的残骸数以百计,苏181坦克团在战斗中全体阵亡。

如果当时的情景的确如此,那么有关东线作战的历史应该重新撰写,7月12日的战斗

也将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更不是德军南线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事

实上,12日的战斗后,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包围了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那么,是什么原因

导致德军最终在南线放弃进攻,全军撤退的呢?专家们认为,导致德军溃败的原因恰恰是希

特勒本人。

1943年,二次大战进入了关键的转折阶段。7月初,就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

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义大利的

西西里岛大举登陆。接到这个讯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会战,将军

队撤出以储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

德军南线指挥官曼施泰因对希特勒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认为如果坚持到底,德军将有可

能包围苏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主力,并最终占领战略要地普罗霍洛夫卡。然而,刚愎自用的

希特勒并没有采用曼施泰因的建议,而是将SS装甲军等主力部队调离了普罗霍洛夫卡地

区。7月17日至18日,这些部队正式撤出了战场。此后,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

往义大利。

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

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这一决定的做出,德军在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争取战略主动的机

会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二战时苏联和德国谁强

:综合来说,德国较强于苏联。德国虽然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了统一,但在此之前,德国的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二战时德国的坦克和苏联的坦克哪个更厉害

要看怎么比了,顶级车的单车战斗力德国车要胜过苏联车,问题是顶级车产量少,德国的虎式和虎王一共才多少产量,苏联方面和虎式同级别的斯大林2那是多少产量?虎式的产量连斯大林2六分之一的产量都没有,更不要说虎王了,但是虎和虎王那个悲催的可靠性。苏联和虎王同级别的坦克出场稍迟,二战结束的时候刚好投产,没赶上。但是中档车的比较苏联完胜德国,德国装甲部队的主力还是四号和黑豹,相对苏联铺天盖地的T34海,那就没啥说的了,德国坦克是工艺品,但是苏联坦克才是为战争准备的。

二战时盟军、苏联和德国的军事力量

德国海狮计划破产之后就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搞掉苏联的很多部队了,德国犯了兵家大忌两线作战,最终东线因为斯大林格勒没打下来还有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损失的人太多,还有集团军群防线过长,东线输了。 西线被美国人骗到加莱重兵防守,结果美国人不去加莱,就在诺曼底干了,西线就这样没了,最后东西合围,柏林陷落。 其实当时 德国的实力=苏联+盟军的实力,只不过苏联没想到德国会无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结果被人家闪击了。

有没有什么好看的二战**,最好是德国的,

反映德国军队二战时期奋勇战斗的**: 《铁魔战将》 《铁十字勋章》 都是从德国的角度开展的。

有没有什么国家的坦克战胜过美国的坦克

俄罗斯和德国才是真正的坦克强国,美国坦克是纯粹拿钱砸出来的,而且缺点多多,比如后勤需求高,热特征明显等等。 和美国人比起来,德国人的坦克才是真正的精品坦克,物有所值。资料我就不说了,自己百度就行,去掉那些浮云,坦克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只有机动性M1A2ESP强过豹2A6,而且还是在付出大幅度提高自己热特征的代价后,才有了这样的成果。此外在后勤上,豹2A6也远远胜过M1A2ESP。 至于俄罗斯……他们的三人坦克一对一可能连义大利的公羊都打不过,但是俄罗斯坦克什么时候给过对手一对一的机会?强悍的火力,便宜,易于大规模制造,这才是俄罗斯坦克的制胜秘诀,老毛子曾经造出过超级优秀的重型坦克,但在他们看来,那是愚蠢。一辆500万美金的坦克和一辆售价200万美金的坦克在遭遇空袭时,表现不会有什么差别,而且由于美国坦克的热特征问题,更容易被空军攻击。而一辆M1绝没有十足的把握打败两辆T-80……

有什么**是讲二战时德国军

从德国视角反思战争的有这么几部

1、《铁十字勋章》

2、《从海底出击》

3《斯大林格勒战役》

电视剧《我们的父辈》

二战德国的me-262有没有和二战苏联空军交战?

东线作战有战史记录的。

1945年2月15日,一架由苏联飞行员伊万·阔日杜布(Ivan Kozhedub)驾驶的La-7战斗机在德国东部击落了1架Me-262,也是二战期间苏联击落的唯一一架喷气机。

请问二战时期苏联、美国和德国的最著名的坦克是什么?最卓越的呢?

先说说苏联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总生产量达104万辆。在战争的初期,苏联只有大约4000辆坦克,可以说,苏联的坦克是在战争中发展和壮大的。这其中有很多的典型的坦克,如t-34、KV重型坦克、IS重型坦克、T-60轻型坦克、T-70轻型坦克等

其中最为出名的T34

T-34是苏联于1940年代到1950年代生产的中型坦克,被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坦克,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T-34坦克由工程师科什金所设计。1940年6月出厂。1940年开始装备苏军,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主要改良型号T-34/76、T-34/85;衍生车种OT-34等。

T-34全重32吨,乘员5人,主武器为1门762毫米F-34主炮,副武器为2挺762 DP/DT机枪,车宽292米、车高239米,扭杆悬挂装置,Б-2-34行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通过障碍高075米、越壕宽249米、爬坡30度、装甲厚18至60毫米。

**名:《王中王》

别 名:《金牌教练》《妙计闯三关》

导 演:盖拉德·欧利

喜剧难拍,战争喜剧尤其如此。从严格意义上,由明星贝尔蒙多主演的法国**《王中王》(1982)不一定能算得上是喜剧,但其中的喜剧因素却又十分显见,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边缘性的战争喜剧片也是说得过去的。导演在把握题材的时候,并没有一以贯之地通片贯穿喜剧韵味,而是运用辛辣的尖刻的讽刺手段,在关键的段落里对纳粹进行了嘲讽。

故事发生在1936年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当年,就是在这个法西斯头子的*威下,在德国柏林举办了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国拳击队教练乔治·加瓦利耶虽然痛恨德国法西斯,知道希特勒妄图利用奥运会的国际影响来为法西斯政权作宣传,但他不得不率领自己的队伍到柏林去参加拳击比赛。

法国运动员乘坐由巴黎开往柏林的列车,一路上大家满怀必胜信心。加瓦利耶曾经是一个出色的拳击运动员,外号“王中王”。他本人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过法国战斗机飞行员,击落过德军飞机,在法国名气很大。正是在这次大战中,他与一名德国空军军官甘特在空中交手,双方不分胜负。不打不相识。经过从空中到地面的较量,他们相互之间有了好感,成了好朋友。当时,他们都只有25岁。世事变迁,但二人仍保持着友谊。

在奥运会上他们又一次相遇了。在比赛中,甘特给加瓦利耶以大力支持,使法国拳击队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巧,一个犹太孩子卡尔在偶然的机会中出现了。由于他的家庭遭到德国法西斯的迫害,父亲的书店被查封捣毁,家人也不知去向。加瓦利耶和卡尔相遇,非常同情孩子的遭遇。为了解救卡尔一家,加瓦利耶在甘特的帮助下,与纳粹分子进行了错综复杂的周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惊险。最后,英勇无畏的加瓦利耶终于战胜了敌人,把卡尔一家护送出国境。

本是一个沉重的逃亡题材,但在这里成为一个并不沉重的有关人间冷暖关爱的感人的故事。死里逃生成为最终结局,快乐正义的王中王,也给人带来了欢乐和希望。总是一脸笑意的贝尔蒙多所扮演的“王中王”成功地演绎了一个拳击运动员善良勇敢的精神气质,给留下深刻印象。

这一段〔其中一段“士兵们(似乎是美国兵)在装甲车(或者是坦克)里给一位孕妇接生,由于没有医用手套 ,便用避孕套戴在手指上替孕妇接生,而且装甲车外还有德军埋伏,我能记住的就这么多了,〕是另外一部二战**的场景叫《红一纵队》。你可能记混了

  中文名:《攻克柏林》(2部)

  英文名:The Battle of Berlin

  出品国:苏联

  导演:莫·齐阿乌列里

  主演:波·巴甫连柯、莫·齐阿乌列里

  上映年份:1949/1950年

  · 免费用QQ打电话超清晰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攻克柏林》与后来摄制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统称为《解放三部曲》。影片以国家名义调用了雄厚资金与大量军队,故此片场景异常壮观真实。描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后期,红军红过顽强的激战,击溃了法西斯驻柏林守军,一举攻下希特勒老巢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的故事。导演莫·齐阿乌列里原先是格鲁吉亚的雕刻家,他一方面继承了俄国前辈创作严谨的体验派**理论,同时又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人性美好的一面。影片风格既带有歌颂英雄与战争勋迹的吟唱诗人那种奔放的热情,也呈现了中古民间艺匠那种与原始时代画家相类似的惊人简洁手法。虽然多年以后,这部影片被视为斯大林故世前持续好多年过度个人崇拜的一个鲜明例子,但影片本身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史诗巨片。

德国拍过很多战争片,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的值得一看的,我推荐以下几部战争片:

极地重生

极地重生这部**是以侵略者的视角展示的二战风云。与其他以侵略者为主视角的影片不同,该**只是描述了主人公被俘后的回家路程,没有过多的对战争反思的描写,有的只是纳粹军官克服艰难险阻与家人团聚的历程。在这部**里,主角虽然是纳粹,但在观众看来,他就只是一个渴望回家的普通人。

终点站

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士兵对犹太人的残忍对待,用直观的镜头控诉自己所做的罪恶。二战期间被惨无人道地虐待的犹太人不计其数,在这部**中,导演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德军当时的粗暴行径,充满了对德意志民族的忏悔。

最后的希望

执行任务的时候爱上敌方将领会发生什么?在这部**中,主角奉命监视敌军司令,但日久生情,她爱上了敌人。监视十分顺利,终于获得了一份重要情报,但这个情报被盟军知道了一定会让她所爱的敌方将领生命受到威胁,此时应该怎么办?本片立意新颖,着重突出了个人情感与民族大义的关系,引人深思。

帝国的毁灭

该片十分经典,主角是二战头号战犯,二战发起人希特勒。影片讲述了德国从发动战争初期的风光无限到战争快结束时的衰败不堪,忠实地记录了德意志帝国的兴衰。而其中元首的愤怒的桥段也被大量创作者进行再加工,导致很多没看过**的人都对这一片段耳熟能详。

战马

大多数德国战争片乃至世界的战争片都是描写二战,而反映一战的**则少之又少,而战马就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影片以英军一名士兵的视角为主,讲述了英军士兵与战马在战场上相依为命出生入死的故事,题材比较小众,值得观看。

1、《珍珠港》

是试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剧情**。由迈克尔·贝执导,本·阿弗莱克、凯特·贝金赛尔和乔什·哈奈特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区上映。

2、《拯救大兵瑞恩》

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

3、《兵临城下》

是由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200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

4、《风语者》

这是一部以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为背景题材的影片。风中的语言,在战争中,指的是传递着无数秘密的电波。每个风语者都背负着高级军事机密。

5、《太极旗飘扬》

是由姜帝圭执导,张东健、元斌联袂主演的战争**。影片以1950年爆发的朝鲜半岛战争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一对被迫被推上战场的亲兄弟的悲情命运。该片于2004年2月5日在韩国上映。

6、《硫磺岛家书》

由梦工厂出品的历史战争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渡边谦、二宫和也、伊原刚志等人主演。该片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栗林忠道中将指挥日军坚守在硫磺岛与美军进行一场没有胜算的战役。

扩展资料:

一、《珍珠港》剧情简介:

雷夫(本·阿弗莱克饰)与丹尼(乔什·哈奈特饰)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两人对于飞行从小就十分有兴趣。长大之后,时间正值二次大战时空,两人一同加入美军飞行的队伍。受训期间雷夫结识了军中护士伊夫林(凯特·贝金赛尔饰),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此时美军决定派出精英部队前往欧洲大陆,协助欧洲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于是将伊夫林托付给丹尼照顾,不久之后欧洲传来噩耗,雷夫的座机在空战中不幸遭德军击落,生死未卜。伊弗琳与丹尼得知噩耗后,只能互相勉励对方,但是爱情的幼苗却悄悄地萌芽。

但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现在伊夫林与丹尼驻扎的珍珠港。正当三人不知如何面对这个难题时,日军也悄悄地准备偷袭珍珠港。雷夫与丹尼这对好朋友又是情敌,还得一起并肩作战,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开打,两人只能将儿女私情暂时抛在一旁,共同为自由、正义而战 。

二、《拯救大兵瑞恩》基本信息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梦工厂1998年出品的一部战争**,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汉克斯、汤姆·塞兹摩尔和马特·达蒙等联袂出演。影片于1998年7月24日在美国上映。

**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

2014年12月17日,影片入选2014年美国“国宝影片”名单。

参考资料:

--珍珠港

参考资料:

--拯救大兵瑞恩

参考资料:

--兵临城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0613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