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方:凝心磨砺数十载 身心无处不太极

李剑方:凝心磨砺数十载 身心无处不太极,第1张

因申遗成功,太极再次走入大众视野。说起太极拳,你会想到什么?《太极张三丰》里李连杰行云流水的武术动作?公园里大爷大妈们修生养性动作缓慢的太极操?

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中国传统拳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亲民,群众基础广泛。最近,它申遗成功,更是成为太极拳界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

“世界从此太极”,漾太极网特此推出人物专栏——《新锐太极人物志》。以独特视角深入挖掘优秀太极人物的内心、理念、技法,由人而拳,由拳入理,讲述那些传统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瓶颈与突破的太极故事。 

首期人物  :王其和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 李剑方

太极磨砺数十年,

渐悟玄机感道缘。

流水行云无意象,

心灯如月化天然。

诗中呈现的“太极哲学”是作者李剑方对太极拳浸*多年的体悟,一个天地之间舞动太极的意象蓬勃而现。

李剑方先生身上的标签很多,诗人、书法家、官员、教师、王其和太极拳主要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武术八段等等,最喜欢的身份还是作为王其和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太极拳的推广。

他师从多位名家习练太极拳,数十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都不落下习拳,月光下、草棚里、高原上、大海边,都留下了他练拳的身影。他说,几十年来哪一天练拳不记得,但是哪一天不练拳能记得。

他语气很柔,观点却很犀利,如同太极拳的“积柔成刚”。“没有技击的太极拳是没有灵魂的”,“太极拳打卧牛之地,只要能动就能打太极”,“每天打太极拳就像每天给手机充电一样”,“太极拳真的是个宝”。

他著书立说,多次主持和组织高层次的太极拳研讨会,矢志不渝弘扬太极拳。这些年来,王其和太极拳的推广繁荣,尤其是王其和太极拳进京,与作为三届河北省武协副主席的李剑方先生的努力息息相关。几十年来,他在太极拳传承、发展方面的突出成就和贡献,使他成为太极拳界极具影响力的****之一。

在太极申遗成功之际,李剑方先生接受了漾太极网的专访,讲述“文武双修”的太极人生,畅谈我们熟悉又不怎么真正了解的太极拳。

学太极:名师与高徒

李剑方生于太极之乡——河北省任县邢湾镇,这里太极拳氛围浓厚,聚集了一批蜚声武坛的拳师、镖头,清末民初的王其和先生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太极宗师。

王其和是郝为真、杨澄甫二位大师的得意弟子,他将两位宗师所传之拳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其和太极拳,历经百年,享誉武林。上世纪20至80年代,王其和先生的高足刘仁海、王景芳、张金榜、吴振奎等,亦常年活动于任县一带,终生授拳,影响甚广。

生于斯、长于斯的李剑方,耳濡目染,自幼便对武术,尤其是对神秘莫测的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来岁时便和当地拳师卢玉海学会了传统108式王其和太极拳架。

1971年,14岁的懵懂太极少年李剑方遇到了近70岁的顶级太极大师刘仁海先生,开启了一段奇妙而特殊的太极缘分。 刘仁海是王其和先生的大弟子,十多岁时便和王其和先生学拳,60余年苦练不辍,功夫出神入化。刘仁海先生授拳注重拳架,并善于引领徒弟从拳架中体悟拳理,讲究练用结合,一招一式皆详述内涵要义。李剑方悟性高,勤奋好学,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

1979年,李剑方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邢台农校任教,当时该校远离尘嚣闹市,极利静心习练太极,并有充裕的时间常到师父家中求教,并与师兄弟切磋,进步很快。

那段跟随刘仁海先生学拳的岁月,李剑方至今历历在目:“恩师将其平生全部功夫悉皆传授,临终还不忘口传身授太极拳。” 当时刘仁海先生已卧床多日,汤水不进,骨瘦如柴。那天当他看到李剑方时,忽然双眸一亮,慢慢地从床上下来,手扶八仙桌,颤微微地说:“练一趟……让我……再看看。”李剑方不忍恩师受累,练了十几式便停了下来。刘仁海先生说:“刚才你的‘手挥琵琶’一式,只有封守的意思,缺少进发的意念。一定要记住,太极拳每招每式都可封可进,可守可攻,千万不要练死了。”说完令李剑方来试,李剑方遵命进招,只见刘仁海先生“琵琶式”一抖,竟发李剑方贴于数尺之外的墙壁上。

遵先师刘仁海先生临终所嘱,李剑方1983年开始求教于姚继祖先生,并于1989年正式拜其为师。姚继祖先生为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太极拳名家,与刘仁海先生曾为故交,二人惺惺相惜,互为敬重。十五年间,李剑方得到了正宗的武式真传,聆听了姚老师关于正宗武式太极拳拳理拳法的精深释义,了解了很多武林轶事,理论水平和实际功夫均有很大的提高。

1986年,一次太极拳切磋交流中,李剑方结识了中国武术散打队总教练梅慧志,受他引荐,李剑方拜师王荣堂先生。

王荣堂,中国八卦掌第四代传人,武术界人称太极、八卦、形意、摔跤“四合一”,身怀绝技,尤善实战。王荣堂先生为人谨慎,择徒极严,故入室颇不易。见到李剑方后,王荣堂先生却感触颇深地说:“投名师难,收高徒更难啊。你们这对夫妻弟子(李剑方和夫人檀杏敏)我收下了。”王荣堂先生悉心教授李剑方夫妇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等诸家功夫,并手把手传授实战经验。李剑方的技击水平和实战功夫大长。

李剑方的习武之途,从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而是多方求教、博采众长。 为了能学到正宗的杨式太极拳,他拜师中国武术界的泰斗人物——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亲传人傅钟文先生,习得杨式太极拳之精要。

李剑方得到多位太极拳名师的悉心指点,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对太极拳的独特感悟。

最为难得是,他收获了最美的“太极情缘”。

李剑方与夫人檀杏敏是同村邻居,自幼同拜刘仁海先生为师,后又一道师从姚继祖、王荣堂、傅钟文先生,夫妇二人相濡以沫、意趣相投,几十年如一日修练、传承、弘扬太极拳,惠己及人,在漫漫人生旅途上编织了一幅美好的太极图。

练太极:身心与境界

李剑方至今还清楚得记得少年时在屋旁草棚下练拳的情景,十几趟拳架一练就是十年,每日雷打不动,如此勤奋坚持,使他身心修养都大为受益。

1983年,李剑方已调入政界工作。政务繁忙之余,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无意义的活动,挤时间坚持每天练功,从不间断,哪怕深夜1-2点,也要练上几套拳才休息。对他来说,“练几套太极拳胜过睡觉带来的精神修复”,这不但使他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更有力地促进了工作。

李剑方的政绩卓著。他在平乡县工作八年,作为县委书记离任时,县城上万干部群众自发走上街头列队为他送行,留为佳话;还曾作为河北省第一批援疆干部领队赴新疆巴州任副州长,当天山深处发生森林大火时,李剑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登到山顶,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林指挥救火,连续奋战10个昼夜,直到大火被扑灭,是唯一一个自始至终坚持在灭火第一线的厅级干部。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称为“巴特儿”(蒙语“英雄”)。

工作几十年来,李剑方从来没有享受过年休假,也没请过病假,几乎没有动用过医保卡上的资金,而这完全得益于他数十年坚持不辍的太极功夫。他的人生际遇大开大合,最令李剑方欣慰的是,一路走来,一直保有研修太极拳的信心,从未动摇。

援疆工作期间,面对浩浩边疆,茫茫戈壁,李剑方静中生悟,练功、练心、练境界,并广交各路拳派高手。

李剑方和王其和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刘云廷演示推手

李剑方心里清楚,“手法”“招法”是练拳的初级阶段,“身法”“劲法”才是真功夫,更高的功夫是“心法”。功夫无息,意形合一,才能从心所欲。修练身心,要由拳法到拳道,进而上升到“人道”的境界,才是太极真谛之所在。

太极修练不只是打拳练功,要融入生活,养成习惯,行、立、坐、卧,时时不离。

弘太极:传承与创新

著书立说传太极

随着功力的逐渐精进,李剑方对太极拳的体悟也日益加深。他深入学习探究太极拳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与文化哲学渊源,主持编写了《邢台武术源流谱》,著有《太极文武论》《王其和太极拳图册》《求索》《耕暇集》等专著。

其论文《论“默识揣摩”之道》获三亚首届世界太极文化节论文一等奖;《王其和太极拳功法述略》获“王其和杯”2016年第三届北京国际武术文化节、北京国际武术与养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中国武协多次正式发函邀请他作为“太极拳名家”出席重要的武术赛事和高水平的交流研讨活动,并作主题演讲和现场表演。

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体育学院、邯郸学院太极学院等高校聘请他为研究生导师或客座教授。中国社科院主导的《太极拳蓝皮书》聘请他为智库首席专家,并担纲《总报告》的编写工作。他还是“人民太极”融媒体平台的首席专家。

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媒体对他在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推广方面的事迹进行报道,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展示了他深厚的学养和功夫,奠定了他在太极拳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太极名家。

春风化雨惠众人

“夫子继圣,独秀前贤”,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剑方更乐意让“太极拳精华”惠及众人。

他从政之前,就有多名亲友、同学、同事随其练拳,有的还在大型比赛中取得过骄人的成绩。走上领导岗位后,只要有时间,不影响工作,他都会对前来诚心求教者认真传授,耐心指导,从不封闭保守,为太极拳的传播推广竭尽全力。

在中央党校进修学习时,李剑方课余时间练功被同学发现并引起兴趣,同学们自发组织起来,每天早晚定时随他学拳,还有一些省部级班的学员也闻讯而来,学拳者逐渐扩大到60多人,成为当时中央党校的一个热门话题。

2015年4月,李剑方在中央党校教授学员习练太极拳

2019年2月,李剑方在北京“太极拳好”科学实证班对外籍学员进行指导

近年来,李剑方先后到北京体育大学、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民进中央机关、国家质检总局、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举办太极拳“名家大讲堂”专题讲座,还和有关部门合作在北京举办多期王其和太极拳培训班,受到一致好评。王其和太极拳已经走进北京。去年,“北京其和太极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展培训推广工作,王其和太极拳这一古朴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级和世界非遗项目,将在首都生根、开花、结果。有诗赞曰:

        其和悟道百年前,

        杨武兼融默默传。

        再现京城逢盛世,

        沧桑未改旧时拳。

李剑方以大武术的眼光看待太极拳,不持门户之见,不将自己所练之拳神秘化,更不轻易对其他门派说长论短,对前来讨教的其他门派的练武者更是谦诚相待,悉心传授。他多次牵头在邢台、保定、石家庄、深圳、北京等地组织传统武术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武术名家、学者研究切磋,共谋发展。

文武兼备显造诣

李剑方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全才之人。他是中国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名誉会长、河北省书画院艺术顾问,在诗词、书法、文章的创作与鉴赏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

他不仅在工作、生活中常有哲思妙理,在武学理论研究上更是体现了他综合文化修养的优势,他将王其和太极拳的主要动作拳势以工整的七言绝句编写成46首歌诀,严格遵循诗体章法上的起、承、转、合,格律上的平仄粘对,以点睛之笔对每势要窍进行了精准的刻画。且看其中第一首“预备式”歌诀:“无极运化太极生,意气混元体透空。搭上鹊桥通两脉。安炉悬顶入圆融”。短短四句,把无极与太极的关系,以及在身心中的体悟,乃至此式的核心要领刻画得细致入微,足见其深厚的太极功夫和文化底蕴。

文武相通,相得益彰,“太极精华”对李剑方滋养良深。五十多年来,他对太极拳孜孜以求,也历练出高尚的武德、诚实的人品、不俗的气质和开阔的胸怀,真可谓“每临大事有静气,身心无处不太极”。

对话李剑方

谈“申遗” 太极拳界发展热情高涨

问: 太极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您认为这对太极拳的发展有何助推?

答:首先,太极拳申遗成功,这是在全世界的层面上对太极拳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健身价值等方面属性的充分肯定和认可,这势必为太极拳造福全人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对于太极拳界的传承人、习练者、爱好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世界各地的需要,让太极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更多的人认识、接受这一传统文化,成为迫切的课题。在传播、推广、教学上需要拓宽思路和视野。

第三,太极拳申遗成功,更有助于太极拳界乃至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不管哪个门派,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把太极拳的国际形象打造好。相信各级政府也会进一步加大对太极拳推广的重视程度,对太极拳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也必将加大支持力度,对太极拳各类组织的管理也将更加规范。

谈“技击” 太极拳完全可以“实战”

问:很多人说太极拳是“老头老太太拳”,您怎么看?

答:太极拳在形成之初是一种武术,以技击为核心的内家拳,自然属于年轻人为主的习练项目。随着冷兵器时代的消失,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弱化,而健身属性显现出来。这恰恰说明太极拳的内涵丰富,受众面宽,能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全世界有几亿人在打太极拳,其中大量的是老头老太太在练,这很正常,也是必然的,在当今时代,让几亿人都去练太极拳的技击功夫是不可能的。但这不能说太极拳本身不具备实战功能,或者说不适合年轻人练,也不能就此把健身和技击割裂开来。太极内功不仅是实战的基础,也是健身的关键,其强身、防身、修身等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正如恩师刘仁海先生当年所说:太极拳,六岁学不算早,60岁学不算晚,早学早受益,谁学谁受益。

谈“发展” 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

问:太极拳如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答:首先要将正确的传统功法传承下去,要做好传统功法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让人们能看到、体会到真正太极功夫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要发现和培养年轻的太极拳功夫爱好者。

在加强武德教育的同时,还要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年轻人的血性和阳刚之气,培养崇文尚武的精神和兴趣,让年轻人学到真正的太极拳传统功夫。

太极拳内涵丰富,是强身健体之法、防身技击之术、修身养性之道,可以说是丰盛的“满汉全席”大餐,而不是三拳两脚的“快餐“。要抓好太极拳“六进”,特别是要在“进学校”上下工夫。发现一些有武术天赋的好苗子,使太极拳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学习太极拳有什麼好处

一)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 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二)精神效益:

好处一: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香港人有著正面的帮助。

好处二: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周昭和1996)——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处三:认识不以强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好处四:了解修身处世之道——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透过练太极拳,学生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

学习太极拳没有年龄限制,老少皆宜。

       太极,以前听这个名字第一联想到的就是公园里老年人慢悠悠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没什么关系;第二自然而然地想到武侠影视中太极高手出神入化的镜头,又觉得那是艺术创作,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 

       多年前,在机缘巧合之下,我接触了太极拳,在习练的过程中,我产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工作之余,我不断地收集阅览了许多名家的太极拳理论与视听素材,整个心身沉浸在太极拳的知识海洋中,不能自拔,越来越感到受益匪浅。   

     太极拳是我国目前流传最广的健身运动,它集中了古代健身运动的精华,结合道家重人贵生理论,并与中医养生紧密相连,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补益气血的作用。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章句言道: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所以很多男人一直到了四八32岁之后,才会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并尝试接受相关的养生知识。

       我发现太极十分注重它的意、形、态,所以初学者很难掌握它的力度。起初我在学习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在老师一次又一次孜孜不倦的教导中,才慢慢摸到了一点点太极的门路。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保持心静,全神贯注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因为只有心静下来,才能使手脚的运动协调一致,才能体会到太极的真谛。

       了解越多,越会发现自己认知的匮乏,使人变得越来越谦虚内敛,不狂不燥。学习第一年,意见看法很多,到了第三年之后,慢慢地不再高谈阔论,整个心态也日渐平和圆融起来,拳架也相应平稳了许多。

       现今我最常练习的是陈式大架74式,一套拳全打下来,近二十分钟。想来应不可停、不可断劲。我们知道太极拳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就是不要停,劲一断氧的运行也就断了,所以慢也好,快也好,总之不要断劲。

        在我看来,太极拳运动对个人整体的塑造是巨大的,无论是外表的气场或是内在能量的提升,都是很多运动项目所不能比拟的,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这种无形的变化。

        对于慢性病病人来说,太极拳运动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协会中的拳友,有的颈椎病患者练着练着,就改善了,有的过敏性体质也在不知不觉中练好了,诸如此类的慢性病在练拳过程中,痊愈好转的数不胜数,有时候我会开玩笑地说,你们都可以给太极拳做代言人了。

 

       太极与中医养生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坚持练习,才会有效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体会到太极的精髓的。

        社团当中,有人专注拳艺的学习与提高,有的人更热衷组织活动或搞好人际关系,有的喜欢热闹,有人喜欢表演,有的向往比赛竞技,有的只喜欢保健性训练。在我看来都很正常,也都符合“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的道家思想。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谓道家,不是专指信道教的人,而是指那些真正想让自己的身心和大自然变成如鱼得水、和谐共振状态的健康践行者。而太极拳恰好给这类人群提供一条安全便捷的有效途径。我想我本就属于这类人吧,所以接触太极拳之后,内心时常涌现出一种找到家的喜悦感。

       下面我说说这些年我的太极拳学习心得。首先,要想练好太极拳,要先学会做人。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一身正气,一团和气。而古话“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拳以德立,无德无拳”都充分的说明了一个习武之人的品行的重要性。再者,尊师敬友、理论结合实践,勤学苦练也至关重要。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

       无论什么运动,大多数都是遵循就近学习的原则,此生有幸生在中国,有幸遇到好老师,结缘太极拳,使太极拳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想说一句心里话,“感恩太极,一路有您相伴”

太极拳适合任何年龄段,但是一定要坚持,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感觉身体各方面都大有改善,连性情都会变得平和。我公公从十五岁开始学太极拳,至今已七十年了,现在八十几岁的人身体各方面比我四十不到的人都要好,没有心脑血管方面的毛病,也没有腰椎颈椎方面的毛病,走路腰板比年轻人都直。我今年也跟他学两个月了,当然连皮毛都还没学会,呵呵。但是我已经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我相信它会陪伴我终身。希望大家都能加入这个行列,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0614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