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的影视

朱敏的影视,第1张

2003年 主演《生死邂逅》 饰反一 美亚 导演 司晓东

2005年 主演《雕刻时光》 饰女一 陆晓露 导演 李小平

2005年 主演 《绝对现场》 饰 白海灵 导演 郑晓龙

2007年 主演《爱到不能爱》 饰 梅梅 导演 姜凯阳

2009年 主演《媳妇的美好时代》饰 白雪 导演刘江

2012年 主演《相爱十年》 饰 程露 导演 刘惠宁

苍狼

咱们结婚吧

一路狂奔

2009年4月19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正在举行一场庄重的遗体送别仪式。

“红色英雄一生风雨万千险阻,后辈楷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只见礼堂门上贴着一幅雄浑大气的挽联,数以千计的群众手捧白菊、一身黑装,低头敬侯在门外。

礼堂正中间,一位身披党旗、被鲜花簇拥的老人安详地躺在那里,四周摆放着多名国家***敬献的花圈。

然而仔细看去, 其脖子上竟隐约可见一处长达3厘米的疤痕。

而逝者正是 国家主要***之一朱德的女儿——朱敏。

更令人为之动容的是,她是 中国唯一一位从德国纳粹集中营里活着逃出来并活到83岁的人。

在她成功回国后听从父亲教导做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并写了《我的父亲—朱德》一书来表达对父亲的爱。

但是她却始终无法原谅一个人——她的母亲。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朱敏的传奇一生。

朱敏的母亲名叫贺治华。

她出生在四川省开江县,一个自古盛产婉约美女的省份。

自小就美丽的她曾被称为“开江之最”,身边从不乏追求者。

只是这些人要么是身份普通,要么是纨绔子弟始终入不了她的眼。

后来贺治华经哥哥介绍,认识了朱德。

此时的朱德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长官。

有权有势的他自然吸引了年轻漂亮的贺治华。

相处后,贺治华觉得朱德胸有宏图却不夸夸其谈,长相虽然不帅却沉稳大气。

她一心认为这是能给自己安全感和稳定生活的男人。

同样地,朱德也喜欢上贺治华的年轻俏丽。

就这样,1920年,二人成婚了。

新婚的二人生活还是安稳幸福的。

可是当时的中国时局动荡,军阀割据混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前途一片迷茫。

朱德夜不能寐,思考着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此时的德国是共产主义的发源地,也是马克思的故乡。

朱德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去德国寻求革命真理。

1922年8月,他辞去职务携妻前往德国。

在这里,朱德结识了周恩来并在其影响和介绍下,加入了中国***。

此后的日子里,他一边接受系统的共产主义理论知识,一边将其用于实践,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只是贺治华随同朱德出国后并没有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欧洲的生活。

她享受西餐与红 酒的优雅,享受华尔兹的浪漫,享受比国内要先进得多的生活方式。

她觉得自己的美貌就需要匹配这种生活。

1925年,朱德在一次活动时,不幸被德国当局逮捕入狱。

在关了三天后,他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

无奈,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朱德带着妻子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军事。

只是此时的贺治华已怀有身孕,乘船横渡让她吃够了苦头。

在船上,她妊娠反应很重,最后几乎连胃酸和胆汁都要吐出来了。

迫不得已,朱德只能把她安排到了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农庄里待产。

自己独自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参加学习。

看着丈夫远去的背影,贺治华突然动摇了最初的想法:

此时的朱德已由最初的高官变成了颠沛流离的革命者。

更何况,他长得不帅,也不会甜言蜜语,身上满是农民的质朴。

这些不是她想要的,她希望的生活是优渥稳定、她的男人浪漫多情,这些都不是朱德能给她的。

1926年4月,贺治华生下了一个女婴,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朱敏。

朱德高兴极了,这是他年近40才有的第一个女儿。

这个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下出生的小生命 ,那么脆弱,可是又让人浑身充满了力量。

朱德抱着小小的婴儿,眼里都是慈爱的光。

因为年近4旬才有这个女儿,所以他给其起名叫“四旬”。

贺治华嫌名字太过土气,给女儿改名为“菲菲”,一个在当时非常洋气的名字。

战争年代时局变化太快,在小朱敏才1个多月的时候,党组织便安排朱德回国去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

那个时候,孩子太小了,加之国内环境恶劣,带着她回去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朱德只能强忍思念,把母女俩留在莫斯科。

抱着小小的、满是奶香味的女儿,朱德满心不舍。

可是,他有必须要去做的事,也有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最终他离开莫斯科,前往了中国四川。

只是当时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14年。

丈夫不在身边,本就浮躁的心更是没有了约束。

朱德离开后不久,贺治华就在一场舞会上结识了来莫斯科留学的革命青年霍家新。

风华正茂的霍家新颇有一番绅士气质,贺治华被深深吸引了。

身处异国的空虚与寂寞,让爱情之火瞬间点燃了,二人很快陷入了热恋。

那段时间,贺治华每天忙着和情人去高级餐厅约会、在晚宴上跳舞、到农场吹风晒太阳。

渐渐地,她觉得小朱敏更像是个“包袱”,不仅耽误她的恋爱时间,还会让她时不时想起朱德。

于是在朱敏不到1岁的时候,贺治华就让国内的姨妈把其接回了中国四川姥姥家,改名叫做贺飞飞。

此后,朱敏过上了虽然有父母,却没有父母疼爱的生活。

姥姥自然很心疼这个1岁不到就离开父母的外孙女。

她细心照顾朱敏的饮食起居,陪她玩耍,哄她睡觉,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全部拿来给朱敏买新衣服和零食。

然而即便这样,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

小朱敏经常和院子里其他小朋友玩完后,就憋着泪跑回家问姥姥:

“姥姥,我的爸爸妈妈呢?我要他们!”

她的脑海里从来没有父母的印象,她不明 白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有父母,但她的生活里只有姥姥。

每每听到这儿,姥姥也只能低头沉默。

她不知道如何回答小朱敏,更不敢直视孩子这双清澈透明的双眼。

直到有一天,在小朱敏脑海中已经勾勒了千万遍父亲的形象终于清晰了。

外婆带小朱敏上街,在成都的街头张贴着二幅人头画像。

小朱敏天真地问外婆:

“外婆,这是谁啊?”

外婆赶紧捂住朱敏的嘴,紧张地左右看了看,然后悄悄地对朱敏说:

“看到了吗,那个是你的爸爸。”

小朱敏紧紧地盯着朱德的画像,这就是爸爸啊!

在梦中想了千万遍喊了千万遍的爸爸!

可惜的是,受时局影响, 一直到1938年全国统一抗战路线建立,经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多方寻找,才找到了时年12岁的小朱敏。

周恩来想把朱敏接到延安,陪在父亲朱德身边。

可姥姥心疼外孙女,怕她身体吃不消,便拒绝了这个提议。

直到2年后,国共关系恶化。

国民党特务得到消息:贺家藏了个***高官的女儿。如果能够抓到,算大功一件。

可想而知,那段时间,贺家门前多了许多行径可疑、鬼鬼祟祟的人。

幸亏当时朱敏的姨妈一口咬定,小朱敏就这自己的女儿,才躲过一劫。

只不过,这样终究不是一个好办法。

形势越来越紧张,姥姥最终只好同意把朱敏送到延安。

这一路走得并不安稳,经常有特务设置关卡盘查,每一次盘查都是生死之间。

看到特务们手里端着枪,作威作福,大声呵斥着过关卡的人,朱敏心里是紧张的,因为一旦被发现,那就是死。

但是她知道爸爸还在等自己,等着她去团聚。

一想到这里,她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面对特务们的询问,小朱敏显示出了超与同龄人的冷静和睿智。

她不会刻意装天真,但也绝不会表现出丝毫紧张。

1940年11月,历经千辛万苦后,她终于到达延安。

彼时,一个身穿八路军军装、带着军帽的中年男人站在那里。

小朱敏的直觉告诉她,这一定是爸爸!

她三步并作两步地朝男人怀里奔去。

男人强忍泪水,摸着女儿尚还稚嫩的小脸儿,久久说不出话来。

延安的生活是幸福的。

在爸爸的身边,朱敏享受到了以前从未享受过的父爱。

父女俩每天都要聊到很晚,聊过去相互缺失的生活、聊现在的相聚、也聊革命成功后的美好未来。

可同样也是短暂的,与爸爸相聚一个多月后,她认识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延安的老百姓都充满了热情,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而每当她疑惑地问起原因时,总有人抬头挺胸地告诉朱敏:

“因为我们有信仰!”

对于她而言,或许还不懂其中深意,但朱敏明白这也是父亲的追求。

这一天,朱德把朱敏叫到了身边,问道:

“孩子,你有想过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吗?”

说着他拿出了一本小册子,上面是莫斯科国际儿童院的介绍。

朱敏似乎明白了什么,她红着眼圈看着父亲:

“可是爸爸,我不想离开你去那么远的地方。”

朱德摸着朱敏的头,慈爱地说道:

“孩子,爸爸知道。但你看看我们的这片河山,无数的烈士死在这里,他们用鲜血来保卫这个国家,是希望后代能够幸福的生活。革命终究会成功的,到时会需要一批有知识的热血青年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孩子,国家需要你!”

朱敏含着眼泪点点头,她知道:

党和国家需要她!

1941年1月30日,朱敏与毛泽东的女儿李敏等数位***的儿女一起来到了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

她化名为赤英,意为红色的英雄。

同时,这也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期望与祝福。

然而,刚过去没多久,即便是在莫斯科出生的朱敏也因水土不服,生了一场大病。

于是6月21日,儿童院决定把她送到白俄罗斯的一家疗养院进行康复治疗。

可是没有想到,这竟是朱敏踏进“地狱”的开始。

1941年6月,希特勒单方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

一夜之间,苏联沦陷。

不久后,朱敏所在的疗养院也被波及。

疗养院里连同其它国家的孩子一共20人成为了俘虏。

朱敏曾经回忆到:

“那是1943年8月。我和另外几个满14周岁的孩子被送往德国纳粹集中营。当时所有人都要通过“闷罐”火车运往集中营。

所谓闷罐,就是没有窗子,只有车门。

言外之意,车门一旦关上,里面没有空气、没有光线,有的只是满室的绝望与黑暗。

德军拿着枪杆像赶牲畜一样把所有的囚徒都赶上了车,一个紧挨着一个,没有一线缝隙,直到再也塞不下时,才拉上火车的门。

人们都紧紧贴站在一起,无法坐下休息,也无法活动身体。

所有人都又累又恐惧。

车厢里开始传来哭泣的声音,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命运”

就这样,在火车行进两天后,朱敏本来就未完全康复的身体开始发烧。

她很难受,但是却咬住牙关不吭一声。

因为她知道,一旦被德军知道她发烧,定会把她扔下车的。

那样,她就真的活不成了。

由于缺水,朱敏很快陷入了昏迷。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她感觉有一股清凉的水流进了自己的嘴里。

她费力睁开眼睛,眼前是一个满脸疲惫的苏联红军。

他靠在朱敏耳朵边,小声地对其说:

“你要坚持活下去,你还要活着回到你的祖国,你的爸爸妈妈还在等着你。孩子,一定要活下去!”

就是这样短短一句话,却在往后的日子里给予了朱敏巨大的能量

进入集中营后,所有人都要排队搜身。

这时,朱敏突然想起衣服里有一枚列宁纪念章。

这是她在苏联时一个同学送的。

对于她来说,这不是一枚简单的纪念章,更是她在黑暗生活中的光明与信仰。

只要有它在,朱敏就觉得她不是一个人,终会等到被成功解救的那一天。

于是,她偷偷做了一个足以让其生死一线的举动 。

朱敏把纪念章藏在舌头下面。

也许是老天在保佑这个姑娘,敌人没有发现这枚纪念章,她躲过了搜查。

囚禁的生活是黑暗与苦难的,所有人都过着非人的生活。

众人每天都要劳作十几个小时,吃的都是发霉的黑面包。

可想而知,在集中营的所有人都瘦骨嶙峋,营养不良。

后来朱敏的个子一直没有长高,也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战争的残酷会泯灭人性,那么多的死亡和流血也会让人心理变得扭曲。

德军每天都会找各种理由对囚徒进行殴打和污辱,并以此取乐。

最终这些人会被抬出去随意扔掉。

这里有世间最惨烈的、最灭绝人性的场面。

朱敏这个不过17岁的少女,哪见过这些场景。

她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

但她同时也很担心,如果她的身份被发现了,不但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也有可能被法西斯当做要胁父亲的工具,影响中国革命时局变化。

她不想成为父亲的拖累,不能做中国革命的罪人。

朱敏知道必须要好好保护自己,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真实身份掩藏起来,不让敌人发现一丝一毫。

祸从口出,只有少说话才能保证安全。

毕竟在这个人人自危的环境下,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拿你的秘密去邀功请赏,换取更好的条件。

于是她越来越沉默,几乎不开口说一句话。

囚禁这几年,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以致后来被解救到苏联难民收容站,一个政委知道她的身份后,连声惊呼:

“天啊!这样重要身份的孩子居然没有被德国鬼子发觉,活着走出集中营,简直是个奇迹!”

只是几年沉默的的囚禁生活严重影响了她的语言表达。

直到被解救后的很多年里,她的表达还是不太流畅。

但这些都还不是她最痛苦的时候

由于营养不良,加之卫生条件恶劣,朱敏患上了颈部淋巴结核。

在集中营里,这种“小病”当然不会被治疗,休息就更不可能。

朱敏忍着身体上的不适每天都要从事劳作。

最终,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她的结核发炎感染形成脓肿。

等到脓血流出后,又重新结痂再流出。

就这样脓肿越来越大,整个脖子都已经肿得不成样子。

也许是不想失去一个劳动力,一个德军把朱敏带到了治疗室。

负责治疗的医生是个纳粹军官。

他有着残酷的心肠、自以为是的傲骨、扭曲的人性。

他认为,这些被囚禁的犹如猫、狗一样的人当然“不配”有更好的对待。

因而麻醉、消毒这些都是不需要的。

他把朱敏压在床上,拿起一把剪刀在脓肿处狠狠地一剪刀下去,生生地脓血挤了出来。

瞬间,朱敏疼得脸色惨白、浑身流汗颤抖,但她却叫不出来,只有眼泪不由自主地往下流。

她不想在这些敌人面前哭,她不想这么脆弱的。

可是那一刻,她真的想家,想爸爸想妈妈。

直到晚年,在朱敏的脖子上,一条3厘米的疤痕还清晰可见,这是当年那段囚禁生活留给她的“纪念”。

关押的生活是绝望的,是黑暗的。

可她没有放弃对生、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1944年,苏德战争出现了转机。

当时苏联红军反攻,德国法西斯急需大量的枪枝弹药来补给,下令集中营做为临时弹药加工厂。

朱敏和小伙伴一同负责弹药的制作。

偶然听说弹药受潮后会变成哑弹,她们觉得找到了可以帮助战争胜利的方法。

趁看守人不注意的时候, 朱敏会和小伙伴偷偷地往弹药上吐口水。

到每天晚上收工时,都会口干舌燥,嗓子因为缺水而生疼。

可是大家心里却是偷偷地开心着。

1945年,德国法西斯战败,朱敏被解救了。

解救后的她满身病痛,一直到年老也没能痊愈。

可是她不怨恨命运。

因为她觉得比起为国牺牲的烈士和战争中无辜死去的人们,她能活着回到父亲身边,她是幸运的。

从“魔窟”里逃出不到一年,朱敏便决定重新回到莫斯科完成学业。

1953年,她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

“国家需要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你是要为国家做贡献的,不是回来孝顺我。只有对国家做出了贡献,才是对我最大的孝顺。”

一听从父亲教导,朱敏立马回国,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俄语系任教。

虽经历了非人的遭遇,但朱敏从未提起过,就连和朱德也从没说过半分。

站在讲台上,她只是一位秉持赤子之心的人民教师,扶持着新中国莘莘学子走上康庄大道,迈向光明前途。

为此,不少学生都称赞她为“老师母亲”。

只不过,每每听到“母亲”二字,她的心里却总是隐隐作痛

朱敏的一生没有享受到多少贺治华带给她的母爱。

她曾经说过:

“我常常怨恨母亲:她为什么不要我?不抚养我?不给我母爱?长大后我才知道,母亲弃我而去,甚至叛离了我的爹爹,是为了追求与爹爹的信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这一点上,我作为女儿,是不能原谅她的。”

时间回到文章开头。

在朱德离开莫斯科回到中国后,贺治华与霍家新恋爱了。

贺治华是个美丽的女人,但也是爱慕虚荣、爱享受、不甘于平淡的女人。

当时那种特殊环境下中国传统与西方新式文化、习惯的碰撞,带给她心理上的冲击可谓是巨大的。

她想要享受这种上等的生活、想要浪漫。

1928年初,在组织安排下,已结为夫妻的贺治华和霍家新回国了。

由于霍家新在苏联进步很快,他们被安排在上海新闸路机关工作。

贪图享受的贺治华夫妇经常出入舞厅酒楼等场所,受到上司罗亦农的多次批评。

于是她怀恨在心。

再加上高标准的生活,使她们收入远远负担不起。

最终,贺治平成为了叛徒,向特务告发了罗亦农和邓小平等人的接头地点。

罗亦农这位当时中国***著名***,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同伴的出卖下。

邓小平因为临时有事稍微晚到了一会,而躲过了此劫。

对于贺治华的结局,有人说是国民党宁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把她杀害了;

也有人说是除奸队给杀了。

总之结局不会太好就是了。

朱敏是渴望母爱的,因为她的一生没有和亲生妈妈呆过太长时间,在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她就被妈妈送走了。

但是朱敏更明白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亲红色的血液在她身体里流淌,在那么多为国捐躯的烈士面前,她清楚应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她永远不会原谅妈妈的叛变!

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后,她更明白她要永远做一个像父亲那样正直的人!

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体会那个年代,那种舍身忘死、那种前仆后继、那种大公无私。

我们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一些勇敢的人挡在了黑暗的面前。

我们没体会过战争的残酷,是因为有那么多勇敢的人牺牲了性命为我们创造了太平的生活。

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现在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参考文献

[1]余玮朱敏:从传奇到平凡的元帅爱女(连载)[J]文史月刊,2017(01):19-24

[1]杜魏华,王宜秋朱德之女朱敏童年的集中营历险记[J]协商论坛,2000(05):38-41

[1]吴志菲朱敏:幸福与磨难同在[J] 养生 大世界,2006(08):10-11

朱敏

主要作品

话剧

  2003 主演《想吃麻花现给你拧》 饰女一 依琳 导演 田友良

  2004 主演《迷宫》 饰 烂苹果 导演 孟京辉

  2005 主演 《新青年》 饰女一 灵儿 导演 杭程

  2005 主演 《魔山》 饰 美人鱼 导演 孟京辉

  2007 主演 《下一个就是你》 饰 COCO, 情人 导演 何江

  2007 主演 《堂吉诃德》 饰女一 小洁 导演 石展

  2007 主演 《混世》 饰 姚咪咪,男人婆 导演 张志鹏

  2008 主演 《彩虹猪,向前冲》 饰 摇滚狼 导演 张志鹏

  2009 主演 《谁爱谁 爱谁谁》 饰 NINA 导演 李珊

  2009 主演 《单反爱情主义》饰 欣然 导演 张志鹏

影视

  2003 主演《生死邂逅》 饰反一 美亚 导演 司晓东

  2005 主演《雕刻时光》 饰女一 陆晓露 导演 李小平

  2005 主演 《绝对现场》 饰 白海灵 导演 郑晓龙

  2007 主演《爱到不能爱》 饰 梅梅 导演 姜凯阳

  2009 主演《媳妇的美好时代》饰 白雪 导演 刘江

**

  2006 主演《旗鱼》 饰 胡燕 导演 依萌

  2006 主演《纯真》 饰 软老师 导演 肖锋

  2008 主演《重生》 饰女一 林记者 导演 赵晟

  2009 主演《晓敏的村官生活》 饰女一 杨晓敏 导演 刘悦 徐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0770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