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收获3000字

谈谈你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收获3000字,第1张

当杜尚用一个男性的小便池去参加展览并命名其为《泉》的时候,我们发现,艺术形式的审美化正在消灭着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但是艺术的意象的美却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在这个时代,艺术家总是能以新奇的或者我们说是“创新的”概念迅速的成名。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能在15分钟内成名。”于是,绘画不再是高高在上、具有威严性的宗教题材,而是一些生活中的现成品或是看起来庸俗不堪的物品都可以拿来当做题材。安迪用了当红的明星玛丽莲梦露当做他众多系列创作的主题,他用一些时髦、鲜艳的颜色来描绘玛丽莲,而这些艺术也被当做了工业文明社会市侩、轻浮、空虚的心理表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艺术的题材与形式越来越趋向与日常的生活,很多艺术家不再去花大把的时间去在作品内容的创作当中,而是直接拿来生活中的一个实物或是一个空间,直接进行创作。从这种角度上来看,毫无疑问,近现代的非博物馆艺术是贴近了人们的生活,艺术不再是有阶级有身份的人们消遣时候的玩物,而是每一个大众都能参与其中的活动。而我们这个时代就成了一个约瑟夫•博伊斯口中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了。

但是这样做的弊端毫无疑问的是降低了艺术的门槛,一个艺术家的思想与理念完全可以在他的作品里表达。在信息时代里,人们获取信息十分容易,鼠标一点,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这些轻而易举得到的信息毫无疑问是缺乏一种体验的。所以,现代的艺术家是根本不能表现出古典主义绘画的那些神圣的、纯洁的美。这时,一些想要创造出石破天惊艺术的大众艺术家们就开始了他们的“创新”。而这个时候,他们所表现得,并不是古典主义追求精准造型的自然美,也不是最求纯粹状态的艺术美,他们所追求的正式不断发现自身准确定义的第三领域美。

那么什么是“第三领域的美”?美学家丹托在《美的滥用》中将这种美解释为“通过行为——这些行为的目的是指向美好——而拥有了某些东西。”那么是什么东西呢?他用黑格尔的话说:对于艺术“我们要求…一种生活的质量,而普世价值不存在于形式法则中,也不存在于格言中,而是伴随感觉和感受而给予的一个存在状态“。所以”对于黑格尔而言,艺术只是一个精神的渡筏,我们由此进入了他称为的绝对精神的最高阶段”。“绝对精神的三个阶段,每一个都在第三领域有实践性——那就是实际在过着的人得生活。而每一个实践都和是、人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的相联系。”“第三美学领域的东西与人类生活和幸福息息相关。”

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艺术,实际上艺术家要表现的已经不是美了,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我们发现当代艺术的内容表现的越来越个人化、抽象化,没有了艺术家自身的解释我们可能完全会误读这个作品为另外一个含义。而这个时候,艺术家也开始充当着哲学家的角色,他们指引着观众去思考他们作品的内涵。有的艺术家就是在用自己的艺术去反映自己的生活,从而引发观众对这类人群生活的思考。

这些当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正是他们个人化的艺术理念,而我觉得大多数时候这种理念里更多的是一种反抗。他们在利用着观者的各种感官来反映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反抗,对一种生活状态的反抗。从这一方面看,观者的感官确实被艺术家全面的解放了。但是,他们用来反抗的手段正是一种刺激感官的方法,而比美更能刺激人感官的毫无疑问的就是一种痛感了。于是他们的艺术手段往往充满了性、暴力等以往艺术未曾涉及的领域。

诚然,他们做到了创新与反抗。但是,他们的艺术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除了在一瞬间夹杂着快感的痛感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还能感到什么?美已经被抛弃了,那种由美带给我们的愉悦感、幸福感都已经被一种刺激的、麻木的、颓废的痛感所取代了。当我们在欣赏一件当代艺术的时候,我们已经感受不到了内心的宁静,当代艺术本身就是用来让人们刺激的。在当今这个人人都渴望成名的社会里,艺术也就像林清玄所说的变成了“爆炒苍蝇头”,观者也在“刺激中麻木”,然后艺术家再寻求“更刺激”。

我并非想要否定全部的当代艺术,只是我们需要思考,在当代艺术离开了物体本身的形状分析,我们将以何种标准去审美?是以艺术家所赋予作品所谓的含义的美么?当艺术表现的目的不再是美的时候,我们又将如何欣赏它们呢?在当代艺术的意象走到了“刺激”的尽头时,又将何去何从呢?

我们每个人从生活中感悟生命的各种意义,对于探索这些意义,我们人类开创了各种形式或途径来认识世间万物的存在:科学,使我们认识和探索世界;哲学使我们理解和改变世界;而艺术呢,则使我们感悟生命和体会生活的幸福,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或者途径,都可以说是人们对世界或人间自我意义上的认识和表达,这种自我表达又根据人们感知世界的思维方式不同而从感性与理性程度显示出差异,由此便是以感性与理性出发形成了科学、人文、艺术等不同领域,形成各种以此种认识和表达世界的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

而这些大家们将一些毕生精力都奉献给追求对世界的拷问,都无疑是幸福而幸运的。因为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和心灵进行对世界本来面目的感受与思考,这种表现有时因太过着迷甚至偏执而陷入疯狂的境地。就像伟大但又充满悲剧人生的梵高和他的著名作品向日葵,画中向日葵的每一片花瓣都朝着不同方向翻卷着,卷曲的花瓣和浓艳色彩在与现实反差下形成强烈对比,可以看出用来表达他的精神世界的感情是如此的炽烈,也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你几乎可以体会到的所有人间情感,都可以浓缩于一幅方寸薄纸间。从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他对于世界的表达,还有来自于另一处精神世界的幸福!

如果有人问我艺术到底是什么,给艺术下个定义,恐怕很不好回。,我个人认为对艺术的定义犹如对哲学的定义一样,隐晦而高深莫测。艺术若要单单看作是对世界万物里真善美的表达,我觉得这样表述似乎有些局限或片面,就如同哲学上的微言大义——世俗的人往往会望文生义,而终究参不透真正永恒的智慧,所以我们的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是言传身教却不著书, 因为他们都知道,书中所讲,往往只是世间之大儒,而真正的智慧,需要亲自去思考、求证和实践 ,与此看来, 真正的艺术,也往往需要每个人通过真实的自我作出对世界的感受和表达,我想,那才应该是艺术所带给人世间的真善美吧!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寒假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参观了画展。这次的画展给了我很多的感受,让我仿佛置身艺术的天地,也让我明白了,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一种艺术。

  进入展厅大门,一种无处不在的艺术之美,深深地吸引了我。怀着欣赏、赞叹的心情走到一幅名为《海之歌》的水彩画前。

  我从未见过大海。可现在目睹画面上这汹涌澎湃的波涛,这洁白如雪的浪花,这波澜壮阔的气概,我深深为之震撼!我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上,沐浴着沁人肺腑的海风,欣赏着蓝得令人迷醉的海面,同时感慨于自然的伟大力量和蓬勃不息的精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世界在这一刻沉寂下来,静静地聆听那万丈狂澜掀起的涛声——这是大海的生命之歌!在这动人心弦的歌声中,我不禁迈起了翩跹的步子,随之跳起舞来……

  静静地,没有反应。我回过神来,偌大的展厅只有我一人在痴迷地舞蹈,像平静的大海上唯一一朵浪花。哦,不,还有售票的阿姨,用奇怪的眼神望着我。

  我的心为之一颤,为这无人欣赏的伟大艺术而叹惋。

  我要倍加珍惜这次与艺术邂逅的机会!是啊,也许只有很少的人欣赏他们。

  我又看到一幅名为《归》的画作。寂然的山林,黛色的天空,黯淡的暮色,是那样荒凉。然而,其中两人手牵手,借着淡淡的月光渐行渐远,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那一刹,我感到一种不寻常的人情之暖,一阵家一般的温馨霎时笼罩在心间。

  是的,我明白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次画展,使我的情操得以陶冶,使我的心灵得以净化,如同一场情感的洗礼,一场心灵的沐浴。禁不住发出一阵心底的声音:我走进了艺术!

  走进了艺术,我感受到了艺术,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我希望更多的人都能走进艺术,从艺术中收获一笔精彩,美化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辉煌!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借用朗读者董卿老师的主持词)……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通过互加论坛(2018年10月20日 周六)我与“山里红”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我觉得这次遇见,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一支笔开启美好未来》是互加论坛第二讲,对于我们“新青椒”来说是一次福利课程。为了不给新青椒增加“负担”,吴虹校长指出,这是一节福利课程,不是强制课程。它只是给有精力、有时间的人准备的,听这样的课程不加分、不表扬、不评比。吴校长这样说了,但我还是带着几分好奇准时守候在电脑前。

        《山里红美术课堂》是由王晓野老师发起的,“山里红”的寓意是给山村的孩子带来一抹希望的红。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天的课程,我想说是不虚此行吧!说真的,晓野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晓野老师带领我们走进“山里红”,见证“山里红”的成长历程,以及“山里红”给山里娃带来的改变。山里娃因“山里红”走出了大山,山里娃因“山里红”看到了希望,山里娃也因“山里红”而收获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初遇“山里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山里红”普通的山里娃变得不普通,他们的一幅幅作品“飞”出大山,被许多名人收藏,在这里“山里红”让我大开眼界。

          “山里红”的课堂上,晓野老师明确提出课堂“三不许”,“不许用铅笔,不许用直尺,不许用橡皮。”我虽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但对于美术我还是墨守成规的。儿时的印象里,铅笔、橡皮、画笔(水彩笔、红蓝铅、蜡笔……)是美术课上最起码的、必不可少的用具。儿时的印象里,美术课都是老师现场作画,同学们模仿着绘制作品的。儿时的印象里,美术课就是应该按照固定的模式来上,构图、勾边、上色,而且一步也不能少。难道是我太out了吗?你要说“不允许用直尺”我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毕竟不是数学课,不需要那么严格的作图。但对于“不可以用铅笔,不可以用橡皮”我就很不理解了。在我的印象里这是画画必不可少的用具,不是吗?哈,我认为画画有三宝“画纸、铅笔和橡皮”。此时此刻我的脑子里不断着重复着“画错了怎么办,画错了怎么办,画错了怎么办?……”在这里,是“山里红”改变了我的想法。

        晓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连忙补充说“美术课堂上一加一决不等于二(1+1≠2)。在这里没有对错,在这里我们可以将错就错,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切忌不走回头路。且画画时要从局部到整体来画,比如说你要画鞋,就要从鞋带、鞋眼、鞋帮、再到鞋底,然后再到图案。无论画的是什么物品,只把它看成黑白两种颜色,恰当的黑白两色对比才会有层次感、空间感。”晓野老师的话似乎打消了我的疑虑。我也似乎开始相信一支中性笔兴许可以画出美丽的画。课程快结束时,我们可爱的吴虹校长也来“凑热闹”了。哈,吴虹校长让晓野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天哪!本节课的作业竟然是画画,对于我这样一个天生笨手笨脚的、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来说,竟然让我画画。我能行吗?我的画怎么可能拿得出手呢……各种各样的疑问充斥着我的大脑,同进也多角度的透漏出我的不自信。

        是的,从小到大。在艺术方面我是有多么的不自信呢!我喜欢听歌,但不喜欢唱歌。在了解我、熟悉我的人里面,他们深知我的歌声有多么“动听”。唱歌是我的弱项,依稀记得大学时的音乐课我是怎么过来的。在同学们的眼里根本不能用跑调来形容我的歌声,因为我完全就没在调上。我的画功虽然没有唱歌这么low,但也着实不咋地。还记得互加计划里我们曾有过这样一个作业——绘制《我的规划十年》图。如果说用文字来叙述,我觉得没有什么,可偏偏这是一个绘画作业。当时我的感觉完全没有思路,更没有底气。作业毕竟是作业,于是乎我开始了我的“创作”。但心底总有一个声音在暗示我“你画的不好这是肯定的”。当我看到其他老师提交的作品时,我被震惊到了。无论从创意创新上、思维构图上还是色彩搭配上,都特别特别的棒!让我羡慕不已,显然我是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了。后来我又重新构思我的画,并利用午休的时间来完成。认真的人总是有收获的,那节课我的“十年规划图”也入选了优秀小打卡。但这也没有改变我对绘画的态度,我还是同样的不自信。

        还是那句话“作业就是作业,是必需要完成的。”带着晓野老师的期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了我的尝试。好吧,按照晓野老师的要求,我学着放空自己,就把自己当成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画自己眼前的事物。于是,我找来了我的“一只鞋”。按照晓野老师教授的方法,从局部到整体,先画鞋带、鞋眼、再到鞋帮,最后再勾勒出鞋面上其他图案。

        别说,晓野老师的方法还真管用,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就是一支中性笔、黑白对比图,画出的作品还真挺好看。先不说我的作品如何,反正我对自己的作品是很满意的。这是我第一次对照眼前的事物来画,也是我多年以后的第一幅绘画作品。完成绘画作品的我是兴奋的,心情是愉悦的。我发现我的想法在慢慢改变,我发现我画的不只是一只鞋,而是我的自信心。“一只鞋”改变了我的想法,“一只鞋”让我变得自信了,在我眼里它不只是“一只鞋”,一只我的鞋,更是信心、是勇敢、是希望。

        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上了画画。我开始在我的课堂上带着我的孩子们画,但由于条件不允许,我只能带着我的孩子们观看回放课程,但我觉得这样已经足够了,我一样很开心。

        以前的我,提到画画我有种恐惧感。但自从接触了“山里红”以后,我觉得画画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发现画画时我的心是安静的、平和的,心无旁骛的。画画时的我是快乐的、美好的,心情愉悦的。有了第一次的初体验,我觉得我也可以画的好。我开始了我的第二次绘画,我不仅自己画,还带领着我的学生一起画。

        这次的作品是玉米。玉米粒要怎么画?如何才能画的饱满。玉米叶子要怎么画?线条该如何处理?……按照晓野老师的指导,我和孩子们一起画了起来。在孩子们眼里,我的作品是棒棒的,在孩子们眼里,我应该是专业的美术老师。这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我开始“指导”孩子该如何画,怎么画才能让作品更真实,更有立体感……

        两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在改变,改变了以往的不自信,变得不那么恐惧画画了,甚至可以说我现在喜欢画画了,我觉得画画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她可以让你回归心灵妙境,让你心情愉悦……

      《新白娘子传奇》里白素贞与许仙的邂逅成就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里梁祝双双化蝶的故事,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互加金秋论坛里我与“山里红”的美丽邂逅改变了我。遇见“山里红”,享受艺术美。遇见“山里红”之前,我觉得画画是一个任务。每次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画画,每次都会担心自己画的不够好、不够棒。遇见“山里红”之前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画的“这么好”。哈哈,有点不谦虚,不过至少在孩子们的眼里我是一名会画画的老师,他们认为我的画技超级棒!在遇见“山里红”之前,我不知道原来一只普通的中性笔,一张雪白的画纸,竟可以呈现出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作品。我不知道原来山村拥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也不知道在山里面随处可见的“山货”(萝卜、土豆、辣椒、南瓜、白菜、蘑菇……)在这里竟然可以派上用场。我更不知道乡村娃娃竟然能绘制出这么优秀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会带着他们“飞”出大山,未来也有可能“飞”向世界。我没想到的事情太多太多……

        遇见“山里红”之后,我觉得画画其实没有那么难。遇见“山里红”之后,我发现我喜欢上了画画。遇见“山里红”之后,我觉得画画其实是一种享受。我喜欢用“一支中性笔、一张白张”画自己眼前的事物。以前我总担心自己画的不好,担心我的作品会不会被认可,担心某个地方是不是比例不太协调,担心作品颜色搭配不够完美,担心某地方颜色涂的不够均匀,现在我完全不用考虑这些问题。是晓野老师的那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在美术课堂,绘画没有对错。要学会放空自己,只画自己眼中的事物。”遇见“山里红”之后我完全相信一支笔可以开启乡村孩子美好的未来。

花道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

早已形成其

特有的象征语言和装饰概念。

花道

运用自然的、生命短暂的

花卉和枝干

使得时间维度被定格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

为室内营造

一种优雅、独特的芬芳气息。

花道,起始于古代中国,盛行于近代日本。当代日本花道,一方面表现形式多样,流派众多;另一方面还在继续研究使用传统的形式。此外,花道被当作针对四季变迁进行冥思的一种形式,它的宗教根源与生命的自然周期紧密关联,使得花道具有了深刻的精神内涵。

草月流从传统花道中脱颖而出,虽然已有近百年的历程,但其创始人敕使河原苍风从创立之初即主张“花道”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在尊重个性、追求自由表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草月流花道始终洋溢着清新前卫的时代气息,并以其轻快时尚、自由大胆的风格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被《时代》周刊称为“花道界的毕加索”!

在当今花道界,草月流更加懂得顺应时代变化,从家庭空间布置和个人怡情养性,走向了商业领域,通过橱窗展示、跨界舞台表演和置景等多种形式,将草月流的立体造型插花理念融入更多的现代空间中。

草月流的大型作品,在日本以及亚太、 欧美 国家的一些商场、酒店、机场、办公空间等随处可见,向人们展现着植物“短暂却永恒”的艺术魅力。

在当代花道的创作中,新花道主义的花道家们甚至使用玻璃、金属和塑料以及新科技材料来与植物结合,做各种空间作品的创作,彰显和创造更多 美的 可能!

在花艺设计领域,与室内设计行业相通,同样有东、西方风格及流派之分,东方多称为花道,西方称之为花艺,花植设计的“道”与“艺”,不仅在一字之别上,更有意蕴和设计着眼点的极大不同。

中国、日本、欧美等不同风格和流派,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上也多有不同。东方的流派,从使用器皿插花开始,而西方的教学,则由不使用器皿的花束开启。近年,也出现了东、西方融会贯通的花植艺术理念及课程设置方向。

人们习惯了日常生活、工作中有鲜花相伴,在消费和审美理念上,也逐渐不满足于仅仅是观赏艳丽的花朵和花束,进而催生了花植、花艺设计行业的多方面发展。

如今,建筑及室内设计领域现代简约风盛行,中式、新中式空间,与“中为本、西为用”的中、西融合的室内设计更受高端市场青睐。

因此,在东方这块最具活力的热土上,终究会愈来愈多地需要东方的审美以及东方的花植设计作品。

我们认为花植设计作品不应停留在点缀环境的作用上,尤其不能简单将花束装入花瓶来做为居室空间的色彩衬托,那将是室内设计的一大缺憾。

插花可以是一种修养。中国古代尤其在唐宋时期盛行茶道、香道和花道,文人雅客无不追捧;近代日本将由中国传入的茶、花、香、艺发扬光大,尤其在花道方面的普及和运用非常广泛。

草月北京·2019初秋首期特别课程——

公开课

9月14日

下午 14:00~18:00

草月流花道

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人文体验?

通过老师的叙述及影像短片的播放,给大家拉开草月流花道近百年发展历程的画卷,客观真实地再现草月流花道与人文、美学的无界关联,以及所致力的跨界艺术创作和舞台表演,包括各类空间及大型展会上的创作作品;

届时,老师会为到场的嘉宾和学员表演作品;演示插花技巧,依据学员对插花的了解程度,指导每位学员完成一幅具有草月流风格的插花作品。

研修课

9月15日—16日

上午10:30~12:30

下午14:00~18:00

草月流花道,主题创作与空间设计

系列课之一

以实战为目标,分区块设置课程。老师讲解、布置课题,并示范作品及辅导创作过程。

学员创作作品,老师指导点评,学员完成作品;学员及老师共同给予小组作品打分,评比出三组最优作品,并给予奖品及作品发布。

主题创作作品

1线条/色彩,个人作品。

2块状/材料,个人作品。

空间设计作品

1商业空间点位设计,小组作品。

2艺术空间展示设计,小组作品。

师者

日向雄一郎

日本 ∙ 花道艺术家

草月流师范会 理事

日向雄一郎花道事务所 创始人

日向花道艺术株式会社 董事

一般社团法人花行日本 代表处理事

师者

林小蕙

中国 ∙ 花道艺术 践行者

草月会本部师范 二级

草月北京 ∙ 花道艺术中心 创始人

优度蕙坊花植设计工作室 主理人

国际花道协会 会员

授课地址:

北京-前门-北京坊- W 7号楼一层南侧

课程学费:

A 公开课 490元/人

B 研修课 4900元/人

报名方式:

请扫描二维码,咨询课程或索要报名表。填写报名表并缴纳费用后,视为报名成功。

咨询电话(微信) :13901384701

↓↓↓点击民宿头条,详细了解课程

人生便是艺术,艺术成就人生。艺术使失聪的贝多芬重拾生的信念,使达芬奇拥有令人赞叹的智慧,而列夫托尔斯泰、雨果、高尔基等等把一生献给艺术,把灵魂也通过艺术的形式留在世上。

这便是我的看法,希望能让你得到帮助。

花海景观、麦田怪圈、稻田画,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与农业融合的魅力,乡村墙绘、彩绘村让我们领略了乡村的另一种美丽,国外诸如越后妻有等大地艺术节,让我们见识了艺术复兴乡村的巨大能量。

Kadriorg公园林间小路

如果农业(乡村)与艺术还有其他的邂逅方式,壹度创意以为,大地艺术公园算得上第四种浪漫的方式。

Kadriorg公园林间小路:在塔林市中心的树木已经生活了有3个世纪之久,设计师在林中建立了一个蜿蜒起伏的高架步道,人们可以在林间畅游。高架全长95米,利用139mm的钢管和5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沿着这条长桥行走,会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森林。

正如大地艺术节不同于地方民俗活动,不同于桃花节梨花节,大地艺术公园亦不同于民俗村、民俗园、农业博物馆或者类似798的城市艺术(文创)空间。

大地艺术公园更多地是以装置艺术作品为主角,从当地艺术的角度,重塑一片土地或空间,审视当地的文化 历史 ,展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历史 文化、民俗风物等更多地是作为设计元素,起到文化连结的作用。

爱丁堡丘比特大地艺术公园:这是由苏格兰艺术家JimLambie设计的公共空间作品,是一座林间小屋的外墙。它利用铬图层,反射林间的色彩。作品本身剥离出来的颜色,增加了漫步林间的乐趣。这件景观小品敏感地向游客们反射和传递了季节的每一点变化。

成功的大地艺术公园应该具备“在地性”和当代艺术两个要素。纵观国外经典案例,壹度创意总结了大地艺术公园的两种形态:

还静于民的阿姆斯特丹机场公园:这座公园不仅能够降低飞机带来的噪音,同时也为整片区域带来了景观质量极高的活动空间与休闲场地。三米高的条状矮堤阻挡着大地噪音,而穿插其间的一米宽小路则成为了临近居民的散步道。

附近居民在机场公园举办活动

一种是园区中散落着以大地为尺度的装置艺术作品,甚至整个园区就是一个大地艺术作品,比如爱丁堡 jupiter artland 主题公园、阿姆斯特丹机场公园。 

墨西哥库利亚坎植物园内作品“相遇”

另一种则是以大地为创作空间,展示当代艺术作品的“野外艺术馆”,比如俄罗斯艺术庄园、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爱丁堡 jupiter artland 主题公园

Jupiter Artland位于苏格兰爱丁堡Kirknewton,是一个主要用于雕塑展览的主题公园。

这是美国艺术家Charles Jencks为丘比特大地艺术园设计的作品,层层叠叠的流体几何形态,营造出豪华葱郁的绿色空间,构成“生命细胞”之意象。

“生命细胞”由8块不同的地形构成,彼此有长堤连接,方便游客穿越整个场地。草堆的周围是4片湖泊和一个较平缓的小岛,上面陈列着小型的雕塑。

该景观的灵感源自生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尤其是有丝分裂。游客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貌,区分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关系。

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的三种“触摸艺术”

"一棵树的距离”:这个椅子利用树隔开了坐在同一个椅子上的两个人,坐一个椅子的两个陌生人更有私密感。如果两个认识的人坐在这个椅子上,似乎还能增加彼此的神秘感,让关系更进一步。

纽约的布鲁克林大桥有着百年 历史 。作为纽约标志性的景点以及公共空间,布鲁克林公园一直以来都是休闲互动的好去处。

滑梯椅:孩子们总是很享受滑梯带给他们的乐趣。

去年,丹麦艺术家 Jeppe Hein 的展览 Please Touch the Art(请触摸艺术)就在这个公园举行。

8字椅:这个长椅营造出了两个圆形空间,为坐在里面的人提供了更互动的交流环境。

Jeppe Hein的设计俏皮,醒目,能使观众一起互动。他希望游人能够参与到艺术之中,而不只是观赏,所以选择在公园展出。展出的作品包含三个部分:水帘屋、镜子迷宫以及十六个鲜红的长凳。

1可以隐形的镜子迷宫

Jeppe 按照圆形在草坪上放了几圈垂直竖立的镜子,这些镜子高低不同,可以反射出四周甚至远处的美丽景色。

这些镜子其实是抛光的不锈钢,镜子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躲在镜子后面,一定的角度下你可以隐形其中,就像披上了哈利波特的隐形衣,令人既激动又紧张。

2水帘屋

喷泉和广场总是最佳搭档。这个喷泉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你既能乐于其中,又不会弄湿自己。

这个喷泉颇有一番水帘洞的感觉,奥秘就在于只有最外围一圈是会喷水,只是看起来整块地面都在喷水。

3鲜红的长凳:在绿色的草坪上尤为显眼

可以躺着休息看书的椅子:这款椅子似乎就是专为想休息的人设计的,圆形的弧度,恰好可以让人舒服地靠着,不会因没有枕头而不习惯。

背靠背长椅:并排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如果你中意邻座的女孩,只要轻轻打个招呼就可以和她搭讪。似乎转过头就可以看到她手里拿的是什么书,然后你就可以跟她进行一番讨论。是不是突然就蠢蠢欲动了?

森林里的艺术作品:俄罗斯艺术庄园

向日葵花田里的城堡

俄罗斯卡卢加州一个生态农场里,陈列着28件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塑造了一片讲述农村地方生活的艺术空间。

距离莫斯科河畔约200公里的巨型章鱼

这座艺术庄园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艺术家,还会开设免费的儿童夏令营,未来这里将是全年开放的自由之境。

古城的废墟

“森林之家”(案例整理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

乡村集结号: 北京城乡策略研究院自办媒体。肩负“破解乡村振兴之惑, 探索 产业融合之道,塑造乡土田园之美”使命,深耕乡村产业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等领域,传播世界乡村发展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搭建全面赋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自媒体信息交流平台、智慧创新讲台、乡村产业舞台,宣传推介展台。为致力乡村发展的建设者提供快速、有效的知识传递服务,实现村企相依、景田相望、城乡相融的美好愿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1395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