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简介
《交叉小径的花园》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创作的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小说,主人公是一个中国人。它讲述了一战期间在英国为德国当间谍的主人公余准在同伴被捕、自己被追杀的情况下,为了把重要情报告知德国上司,而不惜杀死汉学家艾伯特的经过。故事的讲述又以余准被捕后狱中供词的方式展开,且以欧洲战争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的推迟为切入点,引人入胜。
2、简析
《小径分岔的花园》自问世以来,获得了广泛称赞,被称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品。作品在玄学动机与侦探小说之间创设一个气氛上的过渡带,同时确立一种形式上的对位关系。“曲径分岔的花园”既可以化作对玄学时间的美学表现,又可以为侦探故事加设扑朔迷离的线条,博尔赫斯设计出玄学小说与侦探故事的同构形式:在“象征性的迷宫”中写下一句表达时间观的主题词,“我把我曲径分岔的花园留给多种未来”。凭这种方式,博尔赫斯把一座象征性的迷宫安置在一座真正的迷宫里,将一个经过微缩的时间花园“隐匿”在一个实际可感的空间花园中,巧妙地融合了通俗的侦探故事与费解的玄学动机。
3、作者简介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翻译家。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一九三五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奠定在阿根廷文坛的地位。曾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
剑桥花园有三个中国人命名如下:
剑桥花园位于英国剑桥大学城,是一个美丽而充满历史韵味的花园。除了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剑桥花园还有着许多知名的华人命名,其中包括徐志摩花园、金庸花园和傅晓田花园。
徐志摩花园
徐志摩花园是为了纪念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而设立的。徐志摩是一位著名的现代诗人、作家和翻译家,他是新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诗歌、散文、小说和翻译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徐志摩曾于1921年至1922年间在剑桥大学学习,并在这个花园里度过了他留学生活的重要阶段。为了纪念他的卓越成就和为中英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剑桥大学于2002年设立了徐志摩花园,成为了剑桥大学城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金庸花园
金庸花园是为了纪念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而设立的。金庸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武侠小说家,他的作品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曾于1940年代后期在剑桥大学学习,并在这个花园里度过了他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
为了纪念他的卓越成就和为中英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剑桥大学于2004年设立了金庸花园。这个花园的设计充满了武侠小说中的元素,让人仿佛置身于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
傅晓田花园
傅晓田花园是为了纪念中国著名学者傅晓田而设立的。傅晓田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他曾于1940年代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这个花园里度过了他留学生活的重要阶段。傅晓田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为中英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为了纪念他的卓越成就和为中英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剑桥大学于2014年设立了傅晓田花园。这个花园的设计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展现了傅晓田对于中英文化交流的重要贡献。
其他的著名景点和历史遗迹
除了这三位知名的华人命名,剑桥花园还有许多其他的著名景点和历史遗迹。例如,著名的“牛顿苹果树”,据说就是牛顿在剑桥大学期间受到苹果落地启发而发明万有引力理论的灵感来源。此外,剑桥花园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美丽的桥梁,如数学桥、克莱尔桥等,都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
剑桥花园的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领略这个美丽花园的风光。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英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领略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聂鲁达的《爱情》
我的爱人
因为你,当我们立在鲜花初绽的花园旁边时,
春天的芬芳使我痛楚。
我已忘却你的芳容,也不记得你的纤手,
更不记得你的朱唇如何亲吻。
因为你,我喜爱睡卧在公园里的白色雕像,
那些白色的雕像默然无声,
两眼一无所有。
我已忘却你的声音——你欢乐的声音;我已忘却你的双眸。
如鲜花离不开花香,我割不断对你的朦胧记忆。
我就像一处一直在疼痛的创伤,
只要你一加角碰,立刻会使我遭受莫大的伤害。
你的脉脉柔情缠绕着我,
犹如青藤藤攀附着阴郁的大墙。
我已妄动了你的爱,可我却从每个窗口里隐约地看到你。
因为你,
夏季沉闷的气息使我痛楚;
因为你,
我又去留意燃起欲望的种种标志,去 流星,
去 一切坠落的事物
象命中注定一般,如火一样的
那个夏天
撩人的夏日舞会,你跳向我的身边
lady shall we dance ,在你说我爱我的夜晚
真甜蜜啊,我爱你到永远
可哪儿有什么永远,是非爱恨已无须再辩
下一曲舞伴更换,失去的永不再返
你后悔了吗
痛得想死去的夜晚,
你原谅了吗
爱你又把你伤害
为什么就这样地离开,为什么就不能相爱一直到我们死去呢
都去了哪儿所有爱和誓言,
我流着泪的恋人啊时光已将一切更改
当我慢慢忘记你的脸
让故事再发生吧让我的人生充满遗憾,
一切都不必重来什么也无须更改
生活在继续舞会从来不曾停止,一错再错的这故事才精彩
感谢你啊我勇敢的爱人,
为了那醉人的夜晚我们都满身的伤痕
我爱你啊我寂寞的爱人,
我毫无保留的爱过你给我的永不会忘记
失去的我曾拥有多幸运,
在你最美丽时,竟让我遇见你,于是便爱上你
我爱你
再见我爱的人
再见
再见我爱你
小说
第一印象
从文学上来讲,《秘密花园》或许并非最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但它却是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甚至是令人惊惧的。在小说的开头,一群诗人、科学家、探险家、医生在客厅中闲谈——那本是19世纪欧洲客厅里常见的一幕——我们知道,正是在这种沙龙茶座式的谈话,曾孕育出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名著,也曾是敲响人类丧钟的《索多玛的120天》所钟爱的叙事背景。沙龙中,这群社会精英终日无所事事,渐渐对人类存在的合理性深表怀疑。他们论及谋杀是否为人类的天性,是否为爱情的密友,是否为政府存在的合法理由。故事的起因则是由于大家对女性在谋杀中所起的作用产生了严重分歧,其中,一个毁容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说明:女性和我们所创造的文明一样,不仅能孕育生命——她还是死亡的孕育者。 [1]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厌倦了放荡的爱情与娱乐的文化以后的法国人,在自己的家族生意受挫、父亲一命呜呼之后,他依靠自己在巴黎的同学和一帮政客混在一起。在看惯了野心、阴谋、奸情、争名夺利之后,这个破落户的子弟忽然意识到了父亲生意失败的真正原因。于是,在得到部长大人给权威人士的“推荐信”之后,他便来到了锡兰、科伦坡等传说中的东方净土,试图寻找一个不俗的世外桃源。
在来到19世纪中期的亚洲以后,首先出现在他眼前的则是一个穿行在东西方之间的神秘美女克莱拉——出生在中国广州,出身于鸦片贩子世家,深通地域文化的精华,最了解各国不同的感官享乐。在克莱拉的带领下,他参观了关押犯人的监狱,也见到了隐藏在监狱中心的秘密花园以及隐藏在精致优雅的田园与鲜花丛中的最残忍的刑具。
不同于西方那血淋淋的绞刑架与断头台,在这里,一切都充满了艺术气息——酷刑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没有一个民族比他们(中国)更懂得用精妙的技巧驯服和驯养自然……那躺在红色沙砾上的尸体,它的颜色就像古老神像的色彩”。在这里,诗人只有向他们的主人献上完美的诗篇,才能获得争抢食物的资格。
回想起来,整个宇宙就像是一座巨大而残酷的秘密花园,充满了野心、贪婪、仇恨、谎言,到处都是给人类带来无穷痛苦的魔鬼般的花朵,散发着腐朽、堕落和死亡的气息。在这个花园中,“那些长相怪异的植物,不是什么病态灵魂的创造,也不是什么疯狂天才的作品,而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也创造魔鬼,大自然也热爱死亡!”作者以这些华丽的词藻和与奇异的意象将我们带到这片人间难寻的土地——那里奇异植物的名字和各种神秘香料足以引诱我们进入包含无限可能的情爱境界,并借由人类精神中被压抑的阴暗面幻化为真。同时,这些奇异的意象与惊世骇俗的论断还预示着:欲望可以制造人性中最黑暗的恐惧,可以真实地展现地狱以及地狱中的恐怖,专制、腐败和不公正则是以丑为美、以堕落为快乐、以折磨为享受的根源。
在文中,作者以寓言的方式记录了人类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文明的毁灭。这个世纪末的世界,西方人津津乐道于偷盗、抢劫、屠杀、统治、战争、自由贸易,而东方则沉浸于鸦片、伪善、酷刑、堕落、死亡。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文明的背后都充满了黑暗、污秽和丑陋——在这个阴谋与放荡同在,死亡与艺术结缘的年代,文明的终结并非来自于上帝的惩罚,而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劣根性。在小说的结尾处,当克莱拉历经痛苦将魔鬼从自己的体内驱除后,誓言“永远不再”时,她的仆人说出了真相:七天以后,一切将回到从前。
应该说,《秘密花园》中对19世纪中国的描述则正好与我们眼中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类似——死亡是同一回事——因为腐败,生命才得以无止境的重生。
关于作者
奥克塔夫·米尔博,1848年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的卡法多斯行政区,父亲是一名医生。他一生大半时间从事文学创作,曾发表数千篇具有影响力的短篇文章和小说,代表作有三部自传体小说,以及后来的《女生日记》《秘密花园》《天空》。其中《秘密花园》是其定鼎之作,在19世纪西方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童话
《秘密花园》在1911年发表时就成为畅销书,后来同时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多次再版,版本数不胜数。1919年、1949年、1993年三度在美国被拍成**,1994年制作成电视卡通片。这三部**都是当时卖座的儿童**。其中1993年的那一部,出自国际知名的波兰——法国导演阿格涅希卡·霍兰德(Agnieszka Holland)。(著名的《欧洲,欧洲》也是霍兰德的作品。)《秘密花园》是霍兰德的第一部英语**,但是这本书对她却毫不陌生,因为她小的时候曾经读过很多次
20世纪初,《秘密花园》刚刚出版的时候就被改编成音乐剧和话剧。1991年再次被改编成音乐剧,大获成功。编剧是曾经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家玛霞·诺曼(Marsha Norman)。本剧演出场次高达706场。美国**的大奖是奥斯卡,戏剧则有托尼奖(Tony Award)。1991年的托尼奖中,《秘密花园》获得了两个重头奖项。玛霞·诺曼获得最佳音乐剧编剧,而扮演主角玛丽的戴西·伊根(Daisy Eagan)成为托尼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女主角。至今美国大大小小的剧团不断改编这部小说,在各地上演。
在英国,这本书同样家喻户晓,深得媒体青睐。在1975年和1987年两度被拍成**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播放。
除了**,根据《秘密花园》制作的各种产品,从磁带有声书籍、幼儿图书、简写本、缩写本,到玩具书、文具、手工艺品,不计其数。出版至今90多年,历史上有多少次再版已经无法计算,销售册数以千万记。仅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全文的《秘密花园》至少就有30个版本,其中包括著名的蓝登书屋(Random House)、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Group)、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其他出版商包括Dell PublishingGrammercyScholastic TradeHarpercollins Juvenile BooksLongmeadow Press,Courage BooksPuffinAbdo&DaughtersWatermill Press,Econo-Clad Books,Dover Publications,NTC Publishing Group等等。如果追溯此前的版本,就更数不胜数了。
在英语儿童文学里,这部小说是公认的无年龄界限的精品,也是一部打通雅俗之间界限的文学作品,既入严肃文学的殿堂,也是流行市场的赢家。要证明这部小说的地位,只举几点,在英国它被收入牛津《世界经典丛书》(Oxford University PressWorld’s Classic),这套丛书是权威的严肃文学经典,所选入的书均有学者写序言、加注解。同样,出版界巨头企鹅出版社也把《秘密花园》收入《企鹅二十世纪经典丛书》(Penguin Twentieth-Century Classic )。BBC网站的《著名作家介绍》里,作者名列其中。而在美国,权威的《纽约书评》把它列入《纽约时报读者目录》(New York Book Reviews’Reader’s Catalog)。该目录专门向读者推荐各领域图书中的经典与精品,涵盖老书和新书。
《秘密花园》在美国经常被学校老师当做英语教材,因为它的语言平易而又极为传神,同时思想丰富,情节精彩曲折,容易吸引小孩子。
一方面,几乎任何一个西方的儿童文学经典书目,都会收入这部小说;另一方面,至今它仍然是众多出版社的“常青摇钱树”,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插图、不同的装帧,年年常新,就是因为不断有读者买。有许多读者小时候读《秘密花园》,长大之后仍然读,又买给自己的孩子读。隐然形成一个读者群,所以其他作者也来续写。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苏珊·穆迪写了《重返秘密花园》(Susan MoodyReturn to the Secret Garden)。乔·威森菲尔德(Joe Wiesenfeld)写的续集在2000年被不同的导演拍成两部**,一名为《重返秘密花园》(Return to the Secret Garden);另一名为《回到秘密花园》(Back to the Secret Garden)足以证明,《秘密花园》在80多年之后仍然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去,看个究竟。
值得一提的是,在牛津版的《秘密花园》序言里,美国作家兼学者安丽森·卢瑞(Alison Lurie)指出,《秘密花园》非常明显地包含了20世纪西方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几个重要主题。一是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二是提倡回到自然;三是神秘主义。菲利斯·必克斯勒在他的著作《秘密花园:大自然的魔法》(Phyllis BixlerThe Secret Garden)(The Nature’s Magic)里证明,诺贝尔奖得主T S艾略特的《四重奏》(T S EliotFour Quartets)和D H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明显受到《秘密花园》的影响
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有人来开。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爱惜青苔,担心被游人踩坏,从而不开门。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
此诗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原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3%80%8A%E6%B8%B8%E5%9B%AD%E4%B8%8D%E5%80%BC%E3%80%8B
《花的学校》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写的。诗人说,花朵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雨一来,他们就快乐地放假了。
《花的学校》
中文译文: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扩展资料: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新月集》,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2018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
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品《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等。
-花的学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