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音乐的芭蕾舞剧

舞剧音乐的芭蕾舞剧,第1张

芭蕾舞剧(ballet,意)由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获得极大发展。最初的法国芭蕾舞剧音乐不仅有器乐,还有歌唱和朗诵,因此可看作是歌剧的前身(当时的歌剧中也有芭蕾舞,此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并影响到意大利歌剧)。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大量优秀的芭蕾舞剧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 芭蕾音乐 芭蕾的起源可回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每逢各种节日,宫廷中常有持续5、6小时的盛

宴,宴会中插有一系列演出,包括音乐、诗歌、哑剧及舞蹈。一般认为,1489年在意大利托尔托纳庆祝米兰公爵婚礼的宴会上所演出的音乐舞蹈《金羊毛的故事》,可算是芭蕾的雏型。当时的舞蹈主要是宫廷舞蹈,使用的音乐不详。

16世纪时,这种娱乐样式由意大利传到法国。1581年在法国演出了《王后的喜剧芭蕾》是芭蕾与戏剧相结合的产物。其脚本及音乐至今仍存。音乐中还包括歌曲,为“宫廷芭蕾”之始。在17世纪中叶以前,宫廷芭蕾相当盛行,已有专人作曲,但乐谱流传至今的很少。

17世纪中叶,法国在路易十四的提倡下芭蕾盛行,1661年建立了皇家舞蹈研究院,院长J-B吕利是作曲家兼舞蹈家,他写了20多部新芭蕾音乐。1664年,吕利与莫里哀共同创立了“喜剧芭蕾”的样式。1669年法国又建立了皇家音乐研究院,促进了芭蕾音乐的专业化。后来,它与皇家舞蹈研究院合并组成巴黎歌剧院,芭蕾成为正式的剧场艺术。1673年吕利转向歌剧写作,将芭蕾引入歌剧之中,由此形成了歌剧(尤其是大歌剧)中必须插入芭蕾的惯例。J-P拉莫曾创设一种“歌唱芭蕾”,将戏剧加以简化,以强调舞蹈。

18世纪以后,芭蕾逐步与歌唱分离,成为独立的艺术(但歌剧中的芭蕾仍存在),并流传到欧洲各国,当时所用的音乐流传至今的不多。古典作曲家如CW格鲁克、WA莫扎特、Lvan贝多芬均曾写过芭蕾音乐,尤以贝多芬的《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更为著名。

上述这个阶段通称为古典芭蕾时期。芭蕾音乐的样式大致已经定型,约可分成 3种类型,即:①古典舞曲,用于烘托气氛的群舞;也用于表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独舞、双人舞等。②由民间舞曲发展而成的性格舞曲,如西班牙舞曲、马祖卡舞曲等。③伴奏哑剧性表演所用的各种音乐及场景音乐。此外,还要加上序曲或前奏曲、幕间曲、终曲等。

19世纪初进入浪漫芭蕾的时期。芭蕾的题材逐步转向浪漫主义,在欧洲各国得到迅速发展。女子舞蹈在芭蕾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在古典芭蕾中以男演员为主),并出现了一批名演员。足尖舞也变为主要的芭蕾技巧。较重要的浪漫芭蕾音乐有法国的A亚当的《吉赛尔》,L德利布的《葛蓓莉亚》与《希尔薇亚》等。另外也出现了由器乐曲改编而成的芭蕾,如根据FF肖邦的 7首钢琴曲编成的《仙女们》,CMvon韦伯的钢琴曲《邀舞》1841年被插在他的歌剧《魔弹射手》中作为芭蕾音乐,1911年又被改编为舞剧《玫瑰幽灵》。ПИ柴科夫斯基对提高芭蕾音乐的艺术性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所作的 3部舞剧音乐《睡美人》、《胡桃夹

子》和《天鹅湖》将交响音乐的特征,特别是主题发展变化的手法引入到芭蕾音乐中,使音乐成为芭蕾舞的“灵魂”。自此以后,音乐就在芭蕾中起了主导作用。 《和平鸽》编剧:欧阳予倩,(1889——1962)编导:戴爱莲、高地安(1912——)等;作曲:章彦、刘式新等;首演者: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1950——1952),新中国第一个专业舞团),女主角:戴爱莲饰和平鸽;男主角:丁宁饰工人;主要配角:赵恽歌饰战争贩子。

这部舞剧的创作题旨萌发于斯德哥尔摩和平宣言的发布——为表达中国人民保卫和平的信念而作。戴爱莲扮演的“和平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和平使者,她飞到哪里就给人民带去福音,但遭到战争贩子的残害,最后在工人的救助下飞到了北京,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建国初期著名戏剧家、舞蹈家、音乐家、舞台美术设计家通里合作推出的这部大型舞剧,不仅在当时堪称文艺演出的盛事,而且对中国舞剧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此后,中央实验歌剧院(1952年成立,1963年以此为基础,分别建成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曾陆续创作演出了3部小型舞剧《盗仙草》、《碧莲池畔》、《刘海戏金蟾》,它们大都根据民间传说和戏曲剧目改编,在表现形式上对源于戏曲的舞蹈动作进行了初步的提炼改造。这几部小型舞剧的实践,孕育着大型舞剧的诞生。

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1978年后,改制为大学——即今日的北京舞蹈学院),先后有多位苏联芭蕾舞蹈专家应邀来中国工作,其中维·伊·查普林(W·Y·CHOPLIN)、彼·安·古谢夫(P·A·GUSEV)都是资深而成就卓著的芭蕾编导艺术家,他们在北京舞蹈学校编导训练班先后执教,比较系统地传授了俄罗斯学派的戏剧性芭蕾舞剧编舞法,新中国第一代优秀的舞剧编导几乎都得益于此类培训班。

首演于1957的《宝莲灯》,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型民族舞剧。它是北京舞蹈学校第一届编导班的进修生在查普林与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少春指导下的毕业实习作品。编导:李仲林(1933——)、黄伯寿(1931——)作曲:张肖虎,首演者:中央实验歌剧院舞剧团,女主角:赵青饰三圣母;男主角:傅兆先饰刘彦昌;刘德康饰沉香;主要男配角;孙天录饰二郎神;陈华饰哮天犬;方伯年饰霹雳大仙。

它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劈山救母》:向往人间美好生活的仙女三圣母,与书生刘彦昌一见锺情,却受到其兄二郎神的粗暴阻拦。三圣母借用“宝莲灯”的神力,击败二郎神,与刘彦昌结为夫妻生得一子——沉香。哮天犬受二郎神的指使将“宝莲灯”盗走并捉拿三圣母,将她压在华山下。沉香被霹雳大仙所救,练就武艺后,劈开华山救出母亲,一家人终得团圆。

《宝莲灯》依循舞剧的规律将原来的故事结构成:“定情下凡”、“沉香百日”、“深山练武”、“父子相会”、“斗龙得斧”、“劈山救母”等6场,紧扣三圣母反抗封建势力,向往纯真爱情和人间自由生活的主题,充分调动了舞蹈手段,塑造了6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其中:三圣母的长绸,刘彦昌的水袖,沉香的剑,霹雳大仙的拂尘以及二郎神及哮天犬的身法技艺……均是在戏曲舞蹈基础上的发展创造,很富于表现力。而“沉香百日”一场所展现的扇子、手绢、“莲湘”(一种带响的花棍)、“大头舞”(假面)……则以丰富多彩的汉族民间舞很好地烘托了欢乐的气氛。

《宝莲灯》对于中国舞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在国内外舞坛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59年它被拍摄成彩色艺术影片,受到广泛好评。这部作品获“20世纪经典提名”。

1959年首演的《鱼美人》是李承祥(1931——)、王世琦(1932——)、栗承廉(1931——1993)等北京舞蹈学校第二届编导训练班的全体学员,在总导演古谢夫指导下的集体创作。作曲:吴祖强、杜鸣心,首演者:北京舞蹈学院,女主角:陈爱连(A)陈泽美(B)饰鱼美人;王赓尧(A)、孙正廷(B)饰猎人;主要配角:陈铭琦饰山妖。

这部舞剧虚构了一个情节比较简单却易于发挥舞蹈性的故事:美丽善良的鱼美人爱上了勤劳勇敢的猎人,山妖嫉恨他们的美好爱情,在俩人举行婚礼时,施魔法将猎人沉入海底,夺走了鱼美人。猎人识破、拒绝了各种诱惑,鱼美人对爱情坚贞不屈,最后他们在人参老人的帮助下,战胜了山妖,有情人终成眷属。

参加编导训练班的学员们,大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出的优秀舞蹈人才,古谢夫充分发挥学员各自的特长,实行分段创作——汇萃精华,使这部舞剧绚丽多彩,有较高的观赏性。其中:鱼美人与猎人、山妖的双人舞,“海底世界”中的“珊瑚”、“水草”、“珍珠”舞以及诱惑猎人的“蛇舞”……都相当精致——可独立演出。编舞技法的显著进步说明了中国舞剧编导在不断走向成熟。它是中国舞剧探索“洋为中用”的一次成功实践。

《鱼美人》的“首演版”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

同于1959年首演的《小刀会》与《鱼美人》风格迥异。编导:张拓(1924——)、白水(1929——1993)李仲林、舒巧(1932——)、李群(1934——);作曲:商易;首演者;上海歌剧舞剧院,女主角:舒巧饰周秀英;男主角:陈健民饰刘丽川;叶英章饰潘启祥;主要配角:李仲林饰清朝道台吴健彰。

这部作品是上海歌剧舞剧院1956年建院后上演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此后,上海一直是中国舞剧发展的主要阵地。

1979年首演的《丝路花雨》轰动全国。它是新时期舞剧最辉煌的成果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部舞剧是以赵之洵(1934——)、刘少雄(1933——)为首的庞大舞剧编导群体合力创作而成。作曲:韩中才等;首演者:甘肃省歌舞团(后改为甘肃歌舞剧院,即今日之敦煌艺术剧院),女主角:贺燕云(A)、傅春英(B)饰英娘;男主角:仲明华饰神笔张;李为民饰伊努斯;主要男配角:张稷饰强人窦虎;贾世铭饰市曹。

《丝路花雨》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以蔚为壮观的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编织了一曲古丝绸之路上的友谊之歌。

《边城》(编导:谢晓咏[1957——]、王端仪[1946——]、王小元[1955——];作曲:杨天解;主要演员:王霞饰翠翠;柳岳波饰傩宋;陶孝发饰天保;何维饰爷爷)获第5届文华大奖。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是很有发言权的。作为一个从小学习小提琴的音乐蠢材,在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一些潜移默化的传说中最神秘的音乐气质。

其实我是个逗逼,文字当中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我这个逗逼气质,但是,跟我做朋友的人都知道,我对音乐的热爱和修养是狂热的。对乐器的理解,对音乐的探索,都会比常人高出一倍。所以从专业角度来说,我比常人厉害一些,每每谈到这样的一个话题,朋友说我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眼睛中都会散发出光芒。

话题扯远了,上述可能是更多的描述了一下我学完音乐之后,自身对音乐的喜好。但是,我想先写出我的背景来体现这一方面。

跳芭蕾和弹钢琴,众所周知,都是需要不断的练习积累,才能舞台上展现迷人的光辉。就好比我练小提琴,从小别人都在外面玩的时候,我需要在家不停的练习非常枯燥的音阶,练习曲。按照我楼上的小哥哥话说,我就好比每天在锯木头,他的耳朵都快受不了了。当然互换的是我忍受不了每天晚上他弹奏的钢琴声,为啥都是一个声音的感觉。哈哈哈

但是,小提琴,我练就练了十年。一年365天,每一天我都在练习两个小时以上。就跟练书法的一样,撇是撇,捺是捺。拿起笔铺好纸,日月积累下,举手投足间皆是书法气质的文艺。

也就是说,我需要安安静静坐在那里,左手举着琴,右手拉着弓。芭蕾舞舞者每天都需要练习,举手投足。弹钢琴的朋友也是每天正确坐姿,练习指法。久而久之,我们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有一些习性,因为音乐是优雅的,所以我们的展现也会优雅。

不知道你要跳哪一个剧目或动作,另外还要看节奏,我觉得还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吧。

著名芭蕾舞剧有《王后的戏剧芭蕾》、《仙女》《关不住的女儿》,《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吉赛尔》、《海盗》、《希尔薇娅》、《堂吉诃德》、《舞姬》、《巴黎圣母院》、《红菱艳》、《茶花女》、《火鸟》、《罗密欧与朱丽叶》、《卡门》这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舞剧,可以先看看~

适合跳简单芭蕾的钢琴曲可以找些歌曲很清新的,

可以听听《童年》《追梦人》《思念》

《仙境》 《风车》《星云》还有很多,都可以听听试试 !

 学习芭蕾不仅是一种艺术,能养成孩子轻盈优雅的艺术气质。下面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 芭蕾舞 的风格流派简介,想了解的可以看看哦!

 戏剧芭蕾:

 戏剧芭蕾是表现一些情节的舞蹈。它的代表作舞剧《巴赫奇萨拉伊水泉》是成功的范例。《巴赫奇萨拉伊水泉》,我们也可以称它为《泪泉》,是根据普希金的长诗改编的。中央芭蕾舞团在前不久,在10月12号刚刚公演过这部舞剧。

 四幕舞剧《巴赫奇萨拉伊水泉》最早的作曲是阿萨菲耶夫,编剧是扎哈洛夫,是在列宁格勒的舞剧院上演的。这部作品是作曲家、舞台台本和编舞家合作的结晶。舞剧主要表现的就是普希金原作的主题,反映一颗野蛮的心灵通过崇高的爱情而再生。特别值得推崇的是第三幕中的玛丽亚、扎列玛和吉烈伊,也就是能相王三个人的情节舞,这是当时非常典型的一个三人舞。对玛丽亚角色的

 创造,成为乌兰诺娃在芭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她曾经说过,在演完《泪泉》之后,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旧作,接触了伟大的普希金的作品之后,我现在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单纯地跳舞了,我永远要将一颗活生生的心灵,放进舞剧舞台上出现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乌兰诺娃享誉世界的主要原因。因为芭蕾不仅是看胳膊腿,主要是看她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人物的理解。

 在20世纪20年代舞蹈界纷纷向话剧界学习,当时话剧界的代表是以艺术剧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演员只有当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美丽的外形,把思想和情感融合起来,并提高到极度兴奋的时候,才能深深地感动观众。

 浪漫主义芭蕾:

 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和北美兴起一股新的文艺思潮,就是浪漫主义运动,芭蕾是当时浪漫主义的一部分。浪漫主义的芭蕾舞剧变得更富有诗意,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调动观众的感情。这种诗意更浓的舞蹈风格之所以能够蓬勃

 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舞蹈技术,特别是取决于女演员能立起脚尖了。

 据舞蹈史专家们考证,在芭蕾史上,女演员穿脚尖鞋最早产生于1822到1825年。意大利的演员玛丽·塔里奥尼是第一个运用脚尖舞闻名世界的芭蕾大师。玛丽·塔里奥尼的从事芭蕾舞的父亲,根据她的体形和能力,为她编排了一个舞剧,这个舞剧我们芭蕾舞团曾经上演过,叫《仙女》,这是两幕的一个舞剧。塔里奥尼在这个舞剧中,运用了脚尖舞成功地塑造了好像飞起来的仙女的形象。后来的人争相效仿,脚尖舞从此成为女芭蕾舞演员表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时被称誉的还有塔里奥尼的舞裙。这是条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舞裙,外边是用绸子,里面是用很多层薄纱做成的,它的样子像一口吊钟。这种质地使得她跳起舞来显得非常的柔软,特别飘逸,整个服装的上身是要显露她的细腰,紧身的胸衣露出了她的脖子,袖子短而宽,露出了她的两臂,裙子长过膝盖,但要露小腿。除了胸前佩戴着一朵小花外,衣服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后背装点着用糠的白纱做的两个小翅膀。这些舞蹈服沿用至今,它象征着一个飞翔的仙女,成为浪漫主义芭蕾的象征。欧洲人把这类作品,通通称为mite芭蕾,就是白色的芭蕾,把它看作一种特殊风格的舞蹈。

 在同一个时期,另一个代表作就是《吉赛尔》。我团有时候到外地演出,很多人以为《吉赛尔》是吉普赛的故事。实际上它是18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一部非常有名的代表作。在西欧芭蕾史上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剧的第一幕表现的是吉赛尔发疯的过程,第二幕是表现维丽斯女鬼的舞蹈,分别是当时的情节芭蕾和交响芭蕾的交融。《吉赛尔》中有一个动作,手交叉在胸前,据洛普霍夫分析,这个舞姿来自古老的异教葬礼。当时,人们把死者的双手交叉地安排在胸前,于是舞蹈家们就把这样的一个姿势,很容易地安排在一个幽灵的身上了。所以,在我们的芭蕾哑剧动作里面,这就表示一个死者的样子。

 芭蕾舞剧《吉赛尔》代表着浪漫主立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吉赛尔这个角色被作为考验女舞蹈家演技是否成熟的试金石,要演好这个角色,必须有非常高的表演水平。在第一幕中吉赛尔是一个纯情的农村少女,乔装打扮的伯爵阿尔伯特到农村来狞猎,把她迷恋住了,她非常爱阿尔伯特,但是当她得知受骗之后,她发疯而死。在第二幕里,吉赛尔仍然怀念着阿尔伯特,这时的她是一个柔情缠绵、不忘旧情的冤魂。这样塔里奥尼和扮演吉赛尔的格里奇以其高超的演技,成为了当时芭蕾的真正女皇。这两部舞剧都是18世纪的代表作。

 俄罗斯芭蕾:

 下面我比较着重地介绍一下俄罗斯芭蕾。众所周知,俄罗斯芭蕾现在在世界上仍然占据着顶尖的位置。那么17世纪下半叶芭蕾是怎么传到俄罗斯的呢当时俄罗斯的使臣到西欧,见到了这种席间芭蕾的形式,特别欣赏,就把它引到了俄国。由于芭蕾没有台词,只有音乐、舞蹈和哑剧,通俗易懂,所以很快就传播开了。到了彼得大帝执政的时候,俄国贵族已经完全掌握了这种欧洲贵族的舞蹈。

 法国芭蕾舞蹈学校成立之后的25年,也就是1738年的时候,俄国成立了第一所舞蹈学校一一瓦冈诺娃舞蹈学校,这所学校现在仍然在圣彼得堡。我们中央芭蕾舞团的原苏联专家便全部来自这所学校。这所学校为全世界的芭蕾舞团培养了无数的明星,乌兰诺娃就是从那儿出来的。在促进芭蕾发展这方面,应该说俄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除了本民族的 编导 之外,19世纪的中下叶还有一批法国人应聘到俄国来工作,这些人对俄罗斯的芭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几年前,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在人民大会堂演《吉赛尔》的时候,我曾经上台问过他们,得知他们的

 布景、绘画全部来自于俄国,由此可以看到俄国和法国在芭蕾事业中是如何在联手做着贡献的。那么谁比较有名呢我下面就特别介绍一下彼季帕。

 玛丽乌斯·伊凡诺维基·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我讲一个笑话,今年6

 月份在美国杰克逊的国际芭蕾舞比赛中,每天晚上的规定项目,都要报"编导彼季帕"。有一天因为要比赛现代舞了,

 所以当时主持人非常幽默地说,今晚我们再也昕不到彼季帕的名字了。由此可见彼季帕在芭蕾舞史上的重要地位。彼季帕担任了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舞蹈总编导。他排了舞剧《堂·吉词德》,作曲是明库斯。他用塞万提斯的文学原著,保存了《堂·吉词德》的外壳作为古典遗产,把主要有价值的东西都编成了一种浓郁的西班牙风格的舞蹈。其中第四幕里男女主角的婚礼双人舞,到现在在国际比赛中都得到了保留。

 明库斯的音乐采用的是一组西班牙的民间旋律,以及华尔兹、波尔卡等,这使他的音乐显得流畅,而且适合舞蹈,旋律特别丰富。在1877年,彼季帕又排出了另一部力作《舞姬》,也是明库斯作曲。这部舞剧取材于印度古代寺庙中舞姬的生活,和当时巴黎歌剧院上演的《沙恭达罗》基本上异曲同工。在这部作品中彼季帕又充分显示了他的编舞才能,特别是所编的古典双人舞和群舞更为突出。群舞是在第四幕"影子王国"中,32个演员要在舞台上表演出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彼季帕的编导使这个群舞十分完美。

 在介绍了以上人物之后,我想介绍一下柴可夫斯基和他的三部芭蕾舞剧。中国的观众对柴可夫斯基非常地了解,那么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作品是什么呢一个是《天鹅湖》,一个是《睡美人》,一个是《胡桃夹子》。柴可夫斯基最早的一部舞剧是《天鹅湖》,他的第一次音乐创作是在1876年。由于当时一个奥地利编导在编这个舞剧的时候,非常不理解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也不理解他的这种民族风格的实质,所以在1877年首次公演的时候惨遭失败。这伤透了作曲家的心,他表示再也不为舞蹈作曲了,所以这部天才的舞蹈音乐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直到这部音乐诞生18年之后,也就是1894年作曲家逝世一年之后,俄罗斯的马林斯基剧院才决定排它的第二幕,作为纪念作曲家逝世一周年的作品。没想到,这次演出大获成功,这个编导就是在俄罗斯享有盛名的伊凡诺夫。伊凡诺夫对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有着相当的理解,而且对他的交响性和音乐都做了很好的处理。当然了,当时的观众,就是说事隔18年之后的观众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又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伊凡诺夫在剧中用了一个典型的天鹅的动作即手的动作,把《天鹅湖》第二幕的表演动作固定下来了。一年之后,也就是在1895年1月15日,《天鹅湖》全剧正式公演了。当时的编导有两个人,一个是伊凡诺夫,一个是彼季帕。伊凡诺夫和彼季帕的编导风格不同,两个人一个编一、三幕,一个编二、四幕,把两个编导的不同的风格都表现出来了。他们的这些巨作,使得俄罗斯的芭蕾从继承了浪漫主义的传统之后,又成了通向20世纪未来舞蹈的桥梁。

 我再讲一下《睡美人》。《睡美人》是当时马林斯基剧院的院长为再现路易十四法国宫廷的风采而写的一个剧本。他还亲自为该剧设计了服装。1888年5月,院长致函柴可夫斯基说,我根据佩罗的童话,构思了这样一个《睡美人》的台本,希望舞台调度是路易十四风格的,在这里音乐想像大有作为,如果您觉得合适,为什么不着手写音乐呢最后一幕应该有穿耽子的公猫、拇指小孩、灰姑娘等等。正是童话的诗意吸引了柴可夫斯基。1889年7月25日,柴可夫斯基在致梅克夫人的信中写到,"情节是这么地富有诗意,音乐是这么地崇高,我迷恋他们的创作,写得饶有趣味,并且满怀热情,这一切都是写好作品的前提"。而且,柴可夫斯基在致出版家尤根松的信中指出,"要知道,舞剧同样也是交响乐啊"。我为什么引用这句话呢就是说欣赏舞剧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欣赏交响乐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奠定了俄罗斯芭蕾的基础。到了20世纪初,另外两个俄国人成就了芭蕾的命运,并且影响了全世界的芭蕾。他们就是福金和谢尔盖·巴甫洛维奇·佳吉列夫。

 佳吉列夫是一个深通绘画、音乐、戏剧的具有管理才能的艺术活动家,但是他并不会跳芭蕾舞。他凭借着自己的文化修养、交际手段和与上层的关系,开始组织了俄国的演出季,带领了一批俄罗斯的艺术家到国外演出。他在法国巴黎的沙特蕾剧院彩排,吸引了巴黎上流社会的精英。当时参加盛会的有雕塑家罗丹、作曲家拉维尔和圣·桑、舞蹈家邓肯。直到1929年佳吉列夫去世后,他所得到的评论都是有关俄罗斯的演出季的盛况,他对全世界的芭蕾艺术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此后,大批的美术家、作曲家和他的舞蹈团合作,青年时期的毕加索为他们设计过服装,德彪西、拉维尔为他们作过曲。当时他们团里的一个演员,也同时兼任编导的乔治·巴兰钦后来成为美国芭蕾舞的创始人之一。

 当时他们团里还有一个著名的演员,就是尼金斯基。著名的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尼金斯基是能在舞蹈中表现人类心灵的不多的几个人之一。佳吉列夫用高薪雇佣了尼金斯基,让福金为他专门编排了一些舞剧和舞蹈,在演出季中倍受欢迎。尼金斯基的代表作是《玫瑰花的精灵》和他用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音乐编的芭蕾,在20世纪中叶的芭蕾艺术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尼金斯基极大地丰富了俄罗斯男子的舞蹈,到现在为止俄罗斯男芭蕾演员的技巧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欧美芭蕾:

 从19世纪末叶起,西欧各国的芭蕾舞剧普遍地衰落,成为歌剧的附属品。舞蹈团编制一般都缩小,新作很少,而且都是神幻的或者元聊的消遣品。

 20世纪初,佳吉列夫芭蕾舞团俄罗斯演出季在巴黎、伦敦、纽约、罗马等地巡回演出之后,激发了欧美各国有识之士的热情,推动他们致力于本国芭蕾的复兴。与此同时,现代派的舞蹈也成为一支足以和古典芭蕾争奇斗艳的新军。两方面的艺术家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因此,现代芭蕾也可以称为摩登芭蕾。这个新舞种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占领了欧美大部分剧场的舞台。他们的创作原则、审美理想和训练体系往往给古典芭蕾界人士有益的启迪,从而各自推出了自己的力作。正因为如此,20世纪的芭蕾舞台出现了繁花似锦、百花争艳的局面。

 几个大的芭蕾强国是英、美、法、德等。代表英国芭蕾水平的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其代表人物是大家熟悉的玛戈·芳婷女士,还有著名的编舞家阿代顿、肯尼斯·麦克米伦先生。英国芭蕾舞的起源要归功于三个舞蹈家:一位是热奈,一位是德·瓦鲁娃女士,一位是兰伯特女士。最早来到中国演出的就是兰伯特芭蕾舞团。著名舞蹈家玛戈·芳婷是出生在上海的英国侨民,她一生创造了很多很多非常美好的角色和芭蕾人物。而麦克米伦先生的代表作则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大型芭蕾舞剧,如《曼侬》和《梅亚林》,对国际芭蕾界乃至中国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美国有大小不一的非常多的芭蕾舞团,但是最有影响的一个是美国纽约市立芭蕾舞团,另一个是美国大剧院。纽约市立芭蕾舞团,我想在这里特别提一下,因为它是由企业家、舞蹈家和音乐家组成的。提到美国纽约市立芭蕾舞团,最早可以谈到这么一个人,就是林肯·科尔斯坦,他是美国芭蕾的杰出组织者,他和我刚才谈到的美籍俄裔的乔治·巴兰钦一起创办了美国芭蕾舞学校,并创办了美国纽约市立芭蕾舞团。而科尔斯坦实际上一直是纽约芭蕾舞团的团长,在剧目政策、办团方向和引进编导、表演人才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还是一个很好的评论家。

 正如乔治·巴兰钦本人说的,因为他是在俄国接受的训练,俄国训练芭蕾舞演员特别强调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他们都会弹钢琴。乔治·巴兰钦在美国发展他的芭蕾舞的时候,就很重视和音乐家的结合,直接表现就是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他所强调的是通过人体形象的美来表现音乐。因此,从他以后形成了交响芭蕾这样一个风格,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都取得了独树一帜的辉煌成就。

 而美国大剧院主要的贡献,是造就了罗宾斯、安东尼·图德等杰出人材。安东尼·图德是当代美国编舞大师之一,他是心理芭蕾学派的奠基人,他本人并没有学过芭蕾,但是他可以编很多舞,他的代表作叫《紫丁香花园》。

 再一个芭蕾强国就是法国。法国巴黎歌剧院的创始人是里法尔。在这里,我们想提一下离开俄罗斯到法国和英国的一代芭蕾大师鲁道尔夫·纽里耶夫。由于当时苏联的情况,有三个著名的芭蕾艺术家出走到西方,一个是纽里耶夫,一个是玛卡罗娃(女),一个是巴瑞什尼柯夫--可能很多人都看过**《白夜》、《转折点》,就是巴瑞什尼柯夫演的。随着他们三个人到西方去,西方芭蕾得以重振,而且西方芭蕾开始和俄罗斯芭蕾交融,把他们的优点都结合在一起了。

 这里提到的鲁道尔夫·纽里耶夫,在1985年曾经到中央芭蕾舞团来,给我们排练了《堂·吉词德》的全剧。当时正是中央芭蕾舞团的鼎盛时期,当时的主要演员,现在已经成了剧团的芭蕾大师。

 谈到欧洲的舞蹈,我要特别介绍一下德国。德国有两个著名的芭蕾舞团,一个是汉堡芭蕾舞团,一个是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其实,德国17世纪就有过效仿法兰西和意大利的芭蕾演出,这曾经是王公贵族的一种消遣,大部分都邀请外国的演员参加。到了18世纪中叶,德国进行了芭蕾舞的改革,情节芭蕾走上了舞台。20世纪,德国芭蕾受到了邓肯、拉班等现代派风格的影响,就明显具有了现代主义的特色。

 在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和汉堡成为两个芭蕾的中心。大家在北京看到的有根据俄罗斯著名的诗体小说改编的舞剧《奥涅金》,还有根据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的《驯悍记》,其编舞者,都是约翰·克兰科。克兰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可是他在46岁时就因病去世了。但是,他留给后人的情节芭蕾和戏剧芭蕾及通过小说改编的芭蕾,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芭蕾舞团的《林黛玉》、《祝福》等中国的芭蕾,也是受了斯图加特这些舞剧的影响。

 中国芭蕾:

 下面我就非常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的芭蕾。

 20世纪20年代一些外国侨民在上海、哈尔滨、天津等城市,开始教授芭蕾艺术,都是私人的家教。后来,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指导戴爱莲女士到英国学芭蕾,回到中国后,把芭蕾舞带到中国。但是当时中国人刚刚解放,接受不了芭蕾,当时所说的"大腿舞满台跑,工农兵受不了",就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党中央和政府的支持下,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了。我是1955年的学生,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我们的校舍是在东大桥自家庄。当时舞蹈学校只有一个简单的校舍,对面一边是师范大学,另一边就是火葬场当然现在再去东大桥白家庄,就俨然是一幅不同的景象了。

 最初,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我们邀请了一批苏联的教师执教。当时他们不但为我们培养学生、编制教程、辅导教师,而且培养了一批编导。到了1957年,北京舞蹈学校上演了第一部芭蕾舞剧一一《关不住的女儿》,也称《无益的谨慎》。接着1958年我们在学生时期就首演,了《天鹅湖》。

 北京舞蹈学校成立至今仅有50多年,到了1959年成立了我们中央芭蕾舞团的前身一一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在短短的几年里,我们就积累了一大批的节目。

 1963年底,周总理在北京召集的一个座谈会上提出了音乐、舞蹈方面的三化问题,即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林默涵同志具体谈到芭蕾现代戏应该怎么搞、选什么故事、什么样的题材。一开始有人提到《达吉和她的父亲》、《红岩》等。李承祥提出了将《红色娘子军》改编成芭蕾舞剧,原因之一是它主要表现的是女兵,而芭蕾正是以女子为主的,之二是几个主要人物特点很鲜明,之三是海南有民族特点,非常有色彩。蒋祖慧也认为这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好题材。

 1964年2月,创作组一行人到海南岛边体验生活边写剧本。当时芭蕾舞团根本不知道动刀动枪是什么样子,排练后请部队的同志来看,他们给予了肯定,但是也提到我们像娘子不像军,所以后来我们全体到山西大同军营去体验生活,这种创作方法是世界芭蕾史上绝无仅有的。深入生活回来,再排练就大不相同了:端枪动作特别整齐:向右看齐的动作,在下部队时就用上了,当时女演员十分调皮,连长一喊向右看齐她们一下子就立起了脚尖,连长说比他们还整齐;刺杀操舞也是来源于当时的完整的刺杀操,刺杀舞结束时女兵大声地喊:杀!由此可见,《红色娘子军》的诞生,离不开生活与实践,这也正是这部伟大作品的永恒魅力之所在!

 中国芭蕾只花了短短的四十几年时间,就走完了许多国家几百年的历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所取得的成绩更加令世人瞩目。

 我相信,中国芭蕾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438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