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紫禁城是如何选址的?哪座山峰曾经留下朱棣和姚广孝的足迹?

当年紫禁城是如何选址的?哪座山峰曾经留下朱棣和姚广孝的足迹?,第1张

定都阁 摄影:刘玉奎 供图:北晚新视觉

寻访

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迎来600岁生日。当年紫禁城是如何选址的?这就不得不提到定都峰——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辖区一座小山峰。

登上定都峰之前,我曾在三个地方望见峰顶的阁楼——定都阁:一是长安街西延线上的石景山路;二是老山郊野公园;三是黑陈路上的满井茶棚。从这些地方遥望定都阁,目标很小,有如一枚微缩宝塔。

定都阁之所以声名远扬,成为一座地标性建筑,并非阁楼本身有多么神奇。真正神奇的是阁楼下面的山峰——定都峰,那是确定皇城方位的地方。在京西潭柘寺一带,“燕王喜登定都峰,刘伯温一夜建北京”的故事广为流传。而看上去古色古香的阁楼,不过是一个标志而已。

在定都阁下面的石壁上,我看到一篇竹简造型的《定都阁简介》,写明这座阁楼为仿古建筑,2011年7月13日奠基开工,2012年1月主体完工,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高339米,共6层。因为坐落于长安街西延线西端的定都峰上,故名定都阁。

从地图上看,定都峰与长安街在同一纬度上(北纬39度54分),如果沿着这个纬度划一条直线,就把定都峰与天安门连在了一起。

在明代《宛署杂记》中,这座神奇的山峰被称作牛心山。另外,它还有三个名字——牛心坨、瓜槽尖、望都峰。定都峰海拔680米,山不算高,却留下了两位高人的足迹。这两位高人,一个是朱棣,一个是姚广孝。

驻守燕地终成霸业

明成祖朱棣像 杨令茀摹故宫博物院藏

雄才大略的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即永乐皇帝。永乐皇帝在位期间,经济文化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而且通过郑和七次下西洋,大大拓展了海外交流空间。他所创造的大明帝国的鼎盛时代,史称“永乐盛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下令修建了北京紫禁城,并且迁都北京。

紫禁城筹建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征调民工和军人30万,历时14年,最终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成就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据说,紫禁城的位置,就是朱棣与姚广孝在京西定都峰上确定的。

那么,朱棣与定都峰有何渊源呢?当时,大明帝国的都城在南京,作为皇子的朱棣又是如何来到边远燕地的呢?相传,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决定将皇子们分封到各地驻守。众妃闻讯,纷纷请求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派往富庶丰饶之地,惟有四子朱棣的母亲翁氏保持沉默。最后,在当时算偏僻之地的西北燕地留给了朱棣。这一结果,使“大脚皇后”马娘娘喜出望外。

作为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娘娘有胆有识,在兵荒马乱中协助朱元璋统一了天下。成为皇后以来,她仍不改勤俭本色,并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朱元璋,使之不忘民间疾苦。朱元璋称赞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在一些史学家心目中,她也是中国古代第一贤后。然而,拿得起、放得下、敢作敢当的马皇后,却对一件事耿耿于怀——她的儿子朱标虽为太子,学问也好,但性格偏软。一旦明太祖晏驾,众皇子难免与朱标争夺皇位,尤其是英俊神武、文韬武略的朱棣。这种担心使她将朱棣视为劲敌,时时提防。

朱棣被封为燕王、派驻北平府以后,马皇后召见刘伯温,询问燕地情况。刘伯温只说了一句话:“砂锅做饭斗量柴。”马皇后一厢情愿地把这句话理解为“沙子搀米一锅煮,柴草稀少用斗量”。心想,如此穷乡僻壤,朱棣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实力争夺皇位?于是,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殊不知,“砂锅”是一种用坩子土烧制的器皿,盛产于宛平县安家滩(今门头沟区王平镇),砂锅做饭饭更香。另外,西山一带出产优质无烟煤,挖出来的煤用制子筐计量,称为“斗量柴”。煤炭远比柴草禁烧,而且火力猛,价钱便宜,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燃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朱棣失去了江南的灯红酒绿,却得到了北国的天高地阔,就成就霸业而言,这又何尝不是因祸得福呢?他厉兵秣马,广聚贤才,实力很快壮大起来。

定都峰上确定皇城位置

到燕地后,朱棣按照军师刘伯温的嘱咐——文靠姚广孝,武有常遇春。朱棣经常去潭柘寺拜访隐居的姚广孝,两人相谈甚欢。一日,朱棣与姚广孝一边畅谈天下大势,一边往东边的牛心山上走。谷雨时节,晴空万里,站在山巅极目远眺,日出东方,霞光万道,朱棣心潮澎湃,不禁感慨道:“日上之所,乃我大明千年基业发祥之地。”后来,当上大明天子的朱棣欲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其发祥地北平,遂命姚广孝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扩建北京城,并在“日上”处修建金銮殿。

所谓“日上”,即太阳升起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在哪里呢?姚广孝一筹莫展之际,工师蔡信言“观日上之所必为观峰日下之地”,姚广孝顿悟:“日下”乃日落处,从北平府向西眺望,日落的地方刚好是他与燕王朱棣曾经登顶的牛心山。于是,姚广孝再登牛心山,遥望东方,以天光地影确定了皇城的方位。京西牛心山,由此改称定都峰。

作为燕王朱棣的军师,姚广孝辅佐朱棣夺得了帝位。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后,他又以天光(太阳光)和地影(地上的人影)确定了紫禁城金銮殿(今太和殿)的位置。在定都阁东侧的承天台上,有一尊姚广孝的汉白玉塑像。他右手抬起,注视前方,似乎在目测某个目标。当年,正是在这里,他确定了以庆寿寺、八角亭和定都峰为关键点的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的两端,西边是山峰,东边是皇城。

方位确定后,为了将紫禁城建造得恢宏气派,姚广孝悉心研究了长安城、汴梁城、南京城等 历史 名城的图样,但均不满意。无论怎样冥思苦想,他都无法构思出理想的紫禁城。一日,姚广孝走出隐居的潭柘寺,独自在山间散步。途经一片松林时,他看见一位樵夫愁眉不展地唉声叹气,便上前询问原由。樵夫说:“我的斧子把坏了,想做一个新的,但不知道该做成什么样子。”姚广孝说:“斧子把就在你手上呀,照着做就是了。”樵夫醒悟道:“哦,我是当局者迷了。”和樵夫的对话也让姚广孝摆脱了“当局者迷”的困境,他看着眼前的潭柘寺,心想:“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板吗?”于是,他按照潭柘寺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布局,画出了北京城设计图。潭柘寺有九门九关,北京城也修建了九座城门。相传,潭柘寺在鼎盛时期,有房屋九十九间半,北京城的皇宫则有房屋九百九十九间半,俨然是扩大版的潭柘寺。有句老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潭柘寺的建寺时间早于北京城的建城时间,二是姚广孝仿照潭柘寺的建筑格局设计了北京城。

浩大工程造就建筑奇观

《中州先生后和陶诗》卷 明 姚广孝书 故宫博物院藏

征调数十万能工巧匠、上百万民工修建的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大小宫殿70余座,房屋9000余间,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不论资源耗费,还是工程质量和建筑水准,都远远超过了古都长安,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在世界五大宫殿(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中,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居于首位。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紫禁城”这个名字取意于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位于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寓意皇家处于人间核心地位,被天下人拥戴。“禁”为皇家居住禁地,尊严至高无上。由作为皇权象征的“紫禁城”,可见古人的智慧。

与元大都不同的是,明代京城由内城和外城组合而成,外城包裹着内城,内城包裹着皇城,皇城包裹着故宫,故宫周围又有护城河环绕,结构严密,形似玉玺。内城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而成,周长45里,城墙高12米。内城里面的皇城周长18里,也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而成。皇城设有北安、承天、东安、西安四个城门,并在承天门开辟一个T字形广场,名叫天街,就是后来的天安门广场。皇城里面的宫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沿用了南京宫城的名称,依然叫做紫禁城,周长6里16步,同样设有四个城门,即南边的正午门,北边的玄武门,东边的东华门,西边的西华门。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俯瞰北京城,一条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的中轴线清晰可见,由北向南,钟楼、鼓楼、地安门、内廷后三宫、外朝三大殿、大明门、正阳门沿中轴线次第分布,蔚为大观。中轴线是古代北京城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盛赞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其实,北京中轴线在元代即已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到了明代,朱棣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150米,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周礼·考工记》所言“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北京社稷坛为正方形祭坛,象征国土辽阔。社稷坛以五种颜色的土堆积而成,东面为青土,南面为红土,西面为白土,北面为黑土,中间为黄土。五色土象征天下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个方位又与五方尊崇的神物结合,东方尊太昊,辅佐为木神;南方尊炎帝,辅佐为火神;西方尊少昊,辅佐为金神;北方尊颛顼,辅佐为水神;正中尊黄帝,辅佐为土神。《北京晚报》副刊的名称——五色土,便由此而来。

京城作为古代帝都,基调是灰墙灰瓦的城墙、街巷、胡同与四合院,而在皇城核心区域则是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这种大面积使用**琉璃瓦的建筑,是北京作为帝都的一个显著标志。600年后,当昔日的紫禁城已成为故宫博物院、原先举行重大典礼的午门城楼已被改造成现代化展馆,我依然觉得这座皇城是谜一样的存在。

历时二十载终于迁都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后,花费20年时间,处心积虑酝酿迁都,最终将大明王朝的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作为当年燕王的封地,朱棣对北京一往情深。同时,北京又是他出兵漠北、打击蒙元残余势力的军事基地,无论是个人 情感 ,还是家国情怀,迁都北京都是他的一个心结。

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处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界地带,向东北可以控制广袤的关外地区,向南可以统领中原,同时,亦可对漠北元朝残余势力形成威慑。另外,朱棣长期镇守北平,群众基础好,声望高,这是他的根基所在。毫无疑问,将都城建在北京,更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经济 社会 发展。

或许是基于上述考虑,自朱棣即位之初,便开始营建北京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即位不久,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北平乃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安徽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这一建议正中朱棣下怀,于是下诏,擢升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并设置完备的朝廷机构。与此同时,山西等地迁入北京的人口日益增多。纷至沓来的移民们垦荒种田,经营生意,极大地促进了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及 社会 繁荣。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命工部尚书宋礼筹建北京宫殿。第二年,孝文皇后徐氏离世,朱棣迟迟不在南京修建陵墓。直到两年后北巡时,他才将北京昌平的黄土山选作自己和徐皇后的安葬之地,并更名为天寿山,这就是北京十三陵的第一陵——长陵。俗语说,落叶归根。此时的朱棣,已经将北京作为他的人生归宿。

随着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的重新疏浚,南北水运彻底打通,营造紫禁城、迁都北京的计划正式提上日程,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一船又一船木材石料,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从崇山峻岭间采伐珍贵楠木,付出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巨大生命代价。而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异常艰辛。北京房山大石窝村出产优质汉白玉,这种石料埋藏较深,厚度一般为09米到15米,在当时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仅凭人力用锤子沿石弦破开重达数吨、甚至数百吨的汉白玉,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将采到的巨大石料运往50公里以外的京城,又是一大难题。聪明的石窝人发明了一种旱冰船和链车,使这种运输成为可能。他们每隔一里地凿一眼井,到了寒冬时节,取井水泼地,井水结冰后,再将巨石放置在被称为旱冰船的特制木架上,然后像纤夫拉纤那样以人力拖拉。故宫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运抵京城的。当年,为了运送这块长3丈、宽1丈、厚5尺的汉白玉,调用民夫两万人,耗时28天,花费白银11万两。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朱棣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相关事宜。凡是反对迁都的大臣,均被革职查办。在扫清迁都路上一切障碍的同时,朱棣下令在燕王府旧宫的基础上翻建西宫,这就是后来的太液池西苑,也就是今天的中南海。遥想当年,衣锦荣归的燕王站在大明王朝的权力巅峰上,心情该是多么豪迈。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大明王朝的新都城落成,元大都北面城墙废弃,南面城墙拆除后外拓两里,重新修筑起北京城池。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新修建的北京城“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同年十一月初四,明太宗朱棣颁布《迁都诏》,自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起,北京取代南京成为大明国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北平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以南京为留都。正月初一这天,62岁的朱棣在刚刚建成的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至此,谋划了近20年的迁都大计终于尘埃落定。

孝文皇后徐氏离世两年后,朱棣将北京昌平的黄土山选作自己和徐皇后的安葬之地,并更名为天寿山,这就是北京十三陵的第一陵——长陵。摄影:甘南

定都阁上可望天安门

作为一代高僧和智者,姚广孝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主持兴建北京城,他还主持监修了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永乐大典》,监造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钟——永乐大钟。凡此种种,有传说,也有史实,足以使他的名字流芳百世。

“日上南天紫气东来朝圣地,光晖北斗长安西起定都峰。”这是山前牌楼上的一副楹联。三三两两的游人穿过那座精致的牌楼,沿着洁净的石阶往峰顶上走。深秋时节,层林尽染,他们是去赏红,还是去朝圣?

定都峰是有灵性的,山上的各种传说或许与这种灵性有关。当我从阁楼东边的承天台绕到西边时,眼前是一个椭圆形平台,木质地板和围栏,栏杆上系满了褪色的祈福条。平台上横卧着四块赭色奇石,看上去宛如四只巨大的神龟,一只缩头而卧,一只探身向西,另外两只探身向南。

相传燕王朱棣成为永乐皇帝并且迁都北京后,与军师姚广孝再登定都峰,故地重游。当他看到这四块形态各异的神龟奇石,恍惚间,仿佛自己的父皇朱元璋、皇兄朱标、皇侄朱允炆出现在身边。于是感慨万千,一切恩怨随风飘散。于是,就有了“欲化干戈为玉帛者,可登定都峰,神龟奇石在,一笑泯恩仇”的说法。神话固然是虚幻的,但神话中所寄托的某种愿望却是美好而真实的。

在定都阁顶层,架设着两台朝向东方的高倍望远镜。据说,天朗气清的时候,可以从那里望见天安门。我登上定都阁时,刚好起雾,能见度不高。站在高高的阁楼上,蓦地想起杨慎《临江仙》中的句子“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如今,在长安街及长安街西延线上,当年的庆寿寺与八角亭已不复存在,唯有定都峰兀自耸立,一如既往地见证着人世沧桑。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岳强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如今故宫左前面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面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人们进行交易的市场。

北京故宫的北面是万岁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建宫原则,万岁山是专门为营造皇城风水而筑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于明初,位于元代寝宫延春阁旧址,用开挖护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积而成。

此山的堆筑,一方面满足了皇城要“负阴”的原则,另一方面又镇住了前朝的风水,故万岁山又有“镇山”之称。北京四九城的布局是二龙出水护着紫禁城。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50米,面积72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000多间。它周围有高10米的城墙,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四面各有一座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紫禁城内由外朝、内廷两大部分组成。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外朝的后面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此外,东侧还有宁寿宫区域,是清朝乾隆皇帝为做太上皇退位养老之所。

建造

紫禁城最初的建设投入工匠23万人,民工士兵上百万,前后延续了15年之久。

供应建设紫禁城的楠木木料,从西南各省、长江沿岸及浙江江西的深山老林中砍伐后利用江河运送出去,运到崇文门外的神木厂存储加工。

楠木如从四川运达北京往往要三到五年。地板的金砖是苏州、松江等五府生产;大城砖和青砖来自山东临清;红色颜料取自山东鲁山、博山;汉白玉来自房山县大石窝;京西门头沟提供青石、白石;花岗石来自曲阳县;河北宣化烟筒山提供杏**刷墙包金土。

其中石材的运送最为困难,例如保和殿后面的云龙石雕,是冬天时在地板浇水冻成冰后,下铺滚木用人力从房山花20多天拉到北京。

紫禁城所用琉璃瓦件,是北京海王村(今天的琉璃厂)和黑窑厂(今天的陶然亭北一带)烧制的,白灰则是京西大灰厂制作。

以上内容参考 -北京故宫

在北京,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扩展资料:

故宫博物院的创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1、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是对复辟势力的一次致命打击;

2、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举行故宫博物院成立典礼。

博物馆是以文化教育为目的,收藏、研究、展示和保存实物的机构。将作为君主法统象征和仅供皇帝观赏享用的珍贵文物,变为全民族的共有财富。

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就制定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博物馆的法律,后来又颁布了《中华民国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

这两份文件在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博物院已由草创走向成熟,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走上正轨的开端。

我觉得你要是想既省时间又能多玩一玩看一看,领略北京风情,

我更推荐你:前门大街——天安门——故宫——景山,

为什么推荐你这三个地方呢,因为这三个地方是连在一起的,一条线,你可以在地图上看一下

你可以由南往北,先从前门大街开始遛,往北走,就到天安门广场了,然后进故宫参观一番,再往北走,从故宫北门出来,正好对着景山的南门

景山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风景非常棒,特别是站在景山的万春亭上可以俯瞰整个北京,非常震撼

这三个地方连在一起,时间紧凑一点,一天都可以下来,

我又想了一下,还是从景山出发往南走更好,因为溜完两个地方差不多就要占大半天儿的功夫,这样景山——紫禁城——天安门下来以后,你就可以直接看降旗了,完了再在前门大街、大栅栏一代遛一遛,

毕竟你时间有限,花最少的时间游览最多的地方是最好的选择,

给你推荐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希望你在北京玩的愉快,

有什么想了解的,吃的玩的还可以再联系我,

这个问题的提问角度非常刁钻,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故宫的设计是相当全面而细致,甚至连鸟粪的存在都纳入设计考虑当中。至于在故宫屋顶上没有发现鸟粪的原因,便是要源于故宫屋顶的设计了。在对于故宫屋顶的设计上,所采取的是琉璃瓦的设计,不同于以往四方四正的砖瓦屋顶,琉璃瓦的屋顶让鸟儿几乎不存在立足之地。

鸟类在屋顶上都无法站住,自然也就不能够在上面安静地排泄。并且这一举措的好处在于是一个长期见效的方法,短时间内肯定会有鸟儿不断来故宫附近,但是随着发现故宫的屋顶上都无法站住,那么往后的鸟儿便都不大会光临故宫,也就免去了对故宫的侵扰。

当然,鸟粪若是直接从空中落下,那么躲避也是无济于事。之所以我们几乎看不见鸟粪,便是因为上述提到的原因,就是鸟类数量的稀少,直接导致了鸟粪出现的概率降低。这也是一个含有逻辑性的内在思维的体现。

并且即便有少量的鸟粪堆积在故宫屋顶上,那么由于琉璃瓦本身的光滑曲面,在每次下雨的时候,鸟粪便会随着雨水直接落到地面上,这样既省去了人工的清扫成本,同时又让许多房屋能够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光鲜亮丽。也正是因为这样,故宫才能够在明清两朝都作为皇宫所在。除了鸟粪的稀少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故宫其他的许多亮点,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今天,校易搜带给你一篇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被称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建于永乐四年和永乐十八年。今年恰逢故宫60周年。很多朋友很遗憾因为传染病取消了去北京故宫的计划,不过没关系。传染病总会过去的。如果你在去故宫之前什么都不知道,即使去了,对这个拥有9999间半屋的庞大建筑群也是一无所知,所以你最好跟着这位小女士,不要离家去故宫。

故宫是见证中国明清兴衰的皇家宫殿。它不仅是中国保存最完好、艺术造诣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占地72万平方米,从未使用过钉子。它不仅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和典范。

通往“最高法院”之路

明清时期,有24位皇帝居住在紫禁城。在中国古代,北极星座“紫园”位于天空中央,被认为是禁地,所以故宫以前叫“紫禁城”。

故宫周长3400米,四面都有门,但现在只能从故宫南门进,从北门的神武门出。这不仅是为了缓解人流,也是最好的游览路线,因为皇帝外出朝觐,文武百官上朝,外国使节会见,都要从午门进入。

然而,在你到达午门之前,你必须通过两个门。第一个是天安门广场。当你来北京时,你一定要看看天安门广场,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原为天安门城楼,意为“认命而收”,清顺治年间改名为天安门,意为“认命而安治国”。

踏上外金水桥,穿过天安门门,你就来到了瑞门。端门是明代紫禁城和清代皇城的主要入口之一。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广场相同。明清时期,这里主要存放礼仪用品。

过了瑞门,还有午门,这是你真正想进故宫的地方。网上订票也在这里查。古代文武官员上朝,也是在午门外集合。午门在楼上,取名“五凤”。他们挂上钟和鼓。铃声一响,午门开了,官员们进来了。

不过对午门最熟悉的印象是“推出午门斩首”,但斩首地点不是午门外的午门广场,而是玄武门外的菜市口。但午门是执行朝廷打人刑罚的地方,却有官员被朝廷打死。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明代的“臣哭左顺门”。因为嘉靖皇帝不是正统的皇子继位,成为皇帝后不得不跟随父母成为皇帝和皇后。很多官员认为这有违皇家礼仪,纷纷出主意,但嘉靖不听,大臣们在左顺门哭诉。景大怒,下令将少于五件的东西送到午门上供朝廷处理。结果180多人被打,17人死亡。

在古代,午门除了是朝廷的惩罚之外,也是皇帝在节日里发布诏令或者赠送各种礼物的地方。如果有重大仪式或非常重要的节日,仪式就会在这里举行。

穿过午门,我们正式进入了紫禁城,它已经改变了600年。紫禁城分为外院和内院两部分。外朝在紫禁城前,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务、召开会议、举行仪式、发布政令的地方。

紫禁城后面,干青宫,交泰帕

早上五点回来,文官武官从午门左右门进入,在金水桥南按等级排列,然后依次过桥,等待皇帝到达太和门,再到达太和门开始晨朝。你一定很惊讶怎么可以去皇宫前的早期宫殿而不是电视剧里的金殿。没错,电视剧只是为了效果,但实际上清朝康熙以前,故宫前期一直在太和前面。

专业擅长勤奋和懒惰。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规格最高的宫门,也是历代外朝皇宫的正门。明初称奉天门,清代改称黄济门、太和门。门前一对雄伟的青铜狮子是故宫乃至中国最大的。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古代皇帝在紫禁城里放置了许多珍贵的动物,狮子,世界上的兽王,就是其中之一。古人认为强壮的狮子不仅可以辟邪,还可以带来吉祥的神灵,所以他们在许多非常重要的大门前放了一对狮子。通常在大门的东侧,一只狮子踩着绣球,表示他控制着国家;在西方,母狮安抚幼崽,代表着孩子的成功,代代相传。

但是,镇上房子里的青铜狮子似乎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紫禁城建成一百天后,外国王朝的三宝殿开始火了。相传朱棣怕篡位违背天意,便在太和门前设置法治,实行“御门听政”,以示勤政。无风无雨,皇帝和大臣们在这里露天去早朝。当然,我们不知道朱蒂是怎么想的,但“郑挺宫门”是真的,“长朝宫门仪”是朱元璋在南京创立时制定的。朱蒂迁都北京后,当时的奉天门自然成了朝圣之地。

明初的皇帝绝对是“企业家”的典范,不仅早上5点上早朝,晚上7点上晚朝,不管天气多差,一年差不多365天。真是“勤劳贫瘠”。到了明朝中后期,朱家的后代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煎熬,开始对王公贵族和歌舞女郎肆无忌惮。尤其是万历皇帝因为大臣们不肯让他最宠爱的儿子做太子而消沉了20多年,不仅加速了明朝的衰落,也使中国没能赶上当时世界的新浪潮。

清朝入关后,在清朝顺治年间,在太和门举行封多尔衮为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当时称太和门为黄济门。此后,康熙皇帝搬到干青门,以听取政府的意见。

太和门西侧是武英殿,和故宫一样古老。刚建成的时候,是皇帝居住和召集大臣的地方。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入北京,建立大顺政权,在武英殿举行即位仪式。清军入关之初,摄政王多贡先进京,武英堂为总监办。清初,武英殿作为皇帝的行宫,用于举行问候、赏赐、祭祀等小型仪式。康熙八年,康熙帝迁到武英殿,维护太和殿和干青宫。随后,武英寺书店在这里大量开业,著名的《四库全书》也是在武英寺编辑编写的。

太和门东面是文华堂,与五英堂遥相呼应。文华殿是故宫唯一的青砖建筑。明初,文华殿是皇帝的临时殿堂。明天,太子继位前,就要管好文华堂。从那以后,大多数王子都太年轻而不能参与政治事务。嘉靖十五年,它们被改成了皇帝的厅堂,后来成为明朝的宴会场所。按照明朝Dy的旧制度

太和门对面,宏伟的太和殿坐落在太和殿的广场上,占地约3万平方米,没有树木。这种空旷既能防止刺客躲藏,又能凸显独特高贵的气势。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等级最高的宫殿。“太和”来自《周易》,表示天地万物和谐运行。

太和门一样,太和殿原名奉天殿,后改名为黄济殿,清代称为太和殿,但老百姓喜欢称之为金银殿。在今天的宫廷剧里,它总是被表现为一个打官司的地方,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前所述,明清两代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和干青门,而太和殿则是举行国家最高级别仪式的地方,如皇帝登基、结婚、册封皇后、宣布进士军衔、下令出征,以及每年的长寿日和大年初一。

在仪仗队站岗的砖路脚下,文武百官跪下致敬。马路上一尺见方的汉白玉砖叫礼仪墩,是皇帝举行大典时礼仪队伍的站立点。文武百官根据喜好,跪在三个不同的位置:丹的位置、尤鲁的踏叠、丹雍的位置。

太和广场记录了许多历史瞬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的第二天,8岁的爱新觉罗人叶璇在这里举行了登极仪式,开启了康乾盛世。1945年10月10日,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华北战区正式受降仪式也在太和殿广场举行,这一天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20周年。

八米高的三层汉白玉平台上满是没有扬声器的小水龙头。他们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被称为蝉头。它们被用来排水,因为它们的嘴里充满了水。太和殿及其后的中和殿、保和殿坐落在汉白玉平台上,面积约2500平方米。站台上有1142只蝉。所以下雨天会出现“大雨如练,小雨如注,千龙吐水”的奇观。

汉白玉平台上有18个香炉,象征清朝的18个省;一个古老的计时器日晷和一个标准的测量仪器分别象征着皇权,各种青铜龟和青铜鹤香炉象征着长寿。它们既实用又美观。每个皇帝都希望千代能来永昌,把这个国家运到永昌。

重檐宝塔顶端的太和殿处处显示着它的高贵地位。除了它的宏伟,它也是一片龙海。外檐画是龙印画的最高境界。木结构的各个部分都装饰有金龙图案。走龙、升龙、降龙或坐龙随处可见。大殿内外约有16449条龙。但最精致的还是大厅盘龙宝座上的十三条金龙。

皇帝的雕龙金宝座高1725厘米,高49厘米,宽1585厘米,高30厘米。宝座有一个“圈椅”靠背,由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雕刻有栩栩如生的盘龙。盘龙从中间向两边扶手逐渐下降,椅背上刻有杨的龙。宝座从上到下每一层都有相应的装饰图案。有13条金龙盘绕在一起,底座上放着大量的宝石。宝座后面,七个龙形的金色屏风衬托着整个大殿。

俗话说,都城的中心在故宫,故宫的中心在太和殿,太和殿的中心在皇帝的盘龙宝座下。数百年来,这张龙椅一直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在宝座上方的天花板上,有一个盘龙盘

所以李自成攻打北京推翻明朝的时候,不敢在太和殿统治。相反,他在我们面前谈到了吴。袁世凯在窃取了革命果实后,也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但终究不敢坐这张尊龙椅,而是重修了一张中西合璧的大椅子。但他还是怕轩辕镜掉下来砸死自己,就把龙椅往后挪了两米。

轩辕镜中隐藏着五个市政厅符号,但我们根本看不到。太和殿上醒目的匾额“简集以义”,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寓意皇帝肩负着承天启民的双重神圣使命,寓意既要承天立法,也要百姓驻足。但袁世凯登基后,原匾被更换,至今下落不明。

太和殿的屋顶上,人们骑着凤仙花,与10脊兽一起静静地向远处眺望。他们找不到和他们同一个“队”的屋檐,因为这是中国最高档的屋顶,队尾有金刚翅的猴脸是中国脊兽中唯一的。不过也有一些可悲的原因,因为故宫太宽太空,太和殿太大,所以多次被雷击起火。为了祈福,人们在所有象征消灾消灾、带来好运的动物后面都加了一个特殊的“有所为”来抵御雷电、减少恶魔。

文|九卿

责任编辑|晴宝

一场飞雪,一座古城。

故宫下雪了!

这个消息一上热搜,立马吸引无数人的眼光。

红墙琉璃瓦,伴随着点点白雪,这座寂寥的故宫一下子又变成了百年前那座紫禁城。

穿着明制汉服的同袍们,早早就排起了长龙,一眼望去,充满了古意。

满城飞雪,点缀了枝头,渲染了一城的美丽,这时候不去紫禁城看看,可就太遗憾了!

2018年,一部《延禧攻略》让秦岚饰演的富察皇后成为了千万人心头的白月光,而富察容音这位被后宫生活蹉跎最后从高楼跳下寻找自由的皇后,就住在的长春宫。

长春,长春,春天怎么能够长远停留呢?

号称长春居士的乾隆,将以自己封号命名的宫殿赠给了自己最爱的皇后,可惜长春留不住她的青春年华,富察氏早早离开了乾隆,但是这座宫殿却永远保留了下来,乾隆不许任何人入住,富察氏生前用过的东西也一应保留在此。

好在,他们曾一起霜雪落满头,也算是携手到了白头。

**的琉璃瓦遮不住这满天的皑皑白雪,红墙为纸,枯枝为笔,在这里勾勒出了一副美丽的水墨画。

北方的雪是干的,洒下以后仿佛春天的柳絮,洋洋洒洒这个词仿佛就是为此量身订造的,漫步在雪中,遇到的最多的是穿着汉服的姑娘们,她们花枝招展,比这奇绝的雪景还要美上三分。

仿佛间,穿越了时空,真的遇到了那些囿于后宫的奇女子们,打上一把折纸伞,谁又分得清这是现代还是百余年前的明朝呢?

角楼,可以说所有古城都有,但是要说哪里的角楼最知名,那必然还是故宫。

它那三层重檐,金碧辉煌,巧夺天工的建筑手法,一直都是让国内外建筑大师们啧啧称奇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这儿还是最有名的拍照景点。

其实,角楼的主要用处还是为了防御外敌,所以如果你站在角楼上,远处的景色就能净收于你的眼底。

雪中的角楼,少了一丝凌厉,多了一丝庄重,蓝天白云倒影着浅浅的池塘雪,两旁的枯树上早已悄悄长满了层层的雪花,偶然有东风吹过,又下起了一场小小的雪。

北方的冬天总是没有江南那般缱绻,只有在下雪的日子里,一切都变的温柔而又浪漫,骑凤仙人们端坐在琉璃瓦上,笑盈盈地看人来人往,那些在雪中留下一个个脚印的人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唯独这故宫的雪,从六百年前下到了现在。

雪花飘落,像是漂亮的白色蝴蝶,在阳光下闪着淡淡的光,这庄重寂寥的角楼在此时此刻,仿佛间沾染上了凡尘烟火气,一切都变得生动了起来。

这是千年来书生们的梦想之地,读遍千万卷书,最后的梦想也不过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只要能够站在保和殿之上,那便是能够拨动时代风云的“王谢之家”了。

然而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游人们而言,这儿最重要的用处就是可以俯瞰内廷。

比起内部金砖铺成的地板,金碧辉煌的彩画,更多的人喜欢外面那精细雕琢而成的云龙石雕,这块故宫中最大的石雕,是万人千里迢迢人工托运到北京的,多少千辛万苦最后化为了这一块让人震撼的艺术品。

皑皑白雪遮住了上面的雕刻,一切都浸在雪中,除了鲜艳的红,绚烂的金,除了白茫茫的一片,再无其他,此时此刻,天地悠悠仿佛只有你一人,闭上双眼,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古代帝王都已然不见,自己这点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

那么多的宫斗剧,每一部一定会出现的一个地方便是御花园,秀女们在此与皇帝偶遇从此在后宫中有了一席之地,娘娘们争锋相对的地方也绝大多数在此,《甄嬛传》中甄嬛重新获得帝王恩宠,就是在御花园中设计了一场蝴蝶蹁跹之舞。

鹅黄的冬忍、浅白的玉兰……这些娇嫩的花可禁不住冬天,唯有腊梅,在这白雪中开出了不一样的色彩,白雪皑皑是它的舞台,给这寂寥的宫中点缀上了不一样的火花。

六百年的春夏秋冬,隔着经年的时光将这些美丽的景色送到你的眼前,一不小心就醉到在这迷人的雪色之中。

晶莹剔透的雪,早已经结成冰晶,点缀在枝丫上,透过淡**的梅花,点点阳光丝丝缕缕,编织出了不一样江南柔情小调的绚丽山水画。

延禧宫中,最美的不是那雕栏玉砌,而是那些慵懒的御猫。

满天的飞雪中,它们仗着自己浑身毛茸茸的皮毛,或蹲坐在金色的琉璃瓦之上,任由那柔软的雪花轻轻抚摸着自己;或闭目养神不问世事的模样,惹的游人们放慢了脚步,不敢打扰它的休息;或是蹲在飞檐之下,偶尔伸出自己的爪子感受漫天的雪花,仿佛触摸到了整个冬天。

特别是那些白色的猫,偶尔与这雪融为一体,仿佛在问:是我美,还是这雪比较美?

时光喑哑不言,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是这些猫儿却是不变的,故宫就是它们的家园,所以人来人往挡不住它们穿梭在不同的亭台楼阁之中,如果你想要拍照,大可“诱拐”一只猫儿,轻柔的抚摸着它的绒毛,“咔嚓”一声,把冬天留在相机中。

青松肆意生长着,借着温柔的雪花,枕着夜幕揽一池星河入梦,将延禧宫六百年的故事偷偷说给你听:这儿啊曾经住着贵妃住着宠妃,现在已经变成了展览啦!

诗词歌赋是故宫雪景的灵魂,缓缓流淌着,从古老的朝代缓缓流淌而来,化为了这漫天的飞雪,化为了黎明的朝露,化为了一池冰冷的清水。

今年,故宫迎来了它600年的生日,这六百年来为了修复里面的文物,故宫可以说是非常入不敷出,于是故宫开启了文创道路,成为了“网红 旅游 景区”。

单霁翔院长在任期间,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把一个完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希望下一个六百年的冬天,还是这般美丽,希望下一个六百年中的冬天,还能与你一起度过。去看看吧,这一场属于白雪的美梦。

站在景山之巅的万春亭向南眺望,眼前是一片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光芒的琉璃瓦和在其覆盖之下的紫禁城,蔚为壮观。

当年的帝王在紫禁城中面南而坐,君临天下。但无论坐什么样的椅子,有靠背的才坐得长久,心里似乎也更踏实。

推此及彼,紫禁城也得有个“靠背”—即靠山,统治者觉着唯有如此江山才能稳固,这个靠山就是景山,如今成了景山公园。绮望楼是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建筑,曾经是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以示朝廷崇尚孔学。

从景山东麓拾级而上,分别经周赏亭、观妙亭而达万春亭;再从万春亭西向而下,经缉芳亭、富览亭抵公园西甬道,这五个亭子就是五方亭,每个亭子内都曾供奉有佛像,即五方佛。

这山上五方亭供奉五方佛和山下的绮望楼供奉孔子排位,说明当年的统治者认为,用佛学的内修和儒学的外治相结合治理国家才是紫禁城的靠山,才是江山万代水固的基石,才是国家的根本。

景山的五方亭中,周赏亭和富览亭是圆亭子,观妙亭和缉芳亭是八角亭,而矗立于景山之巅的万春亭,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大方亭子,三重檐攒顶庑殿式的顶,金顶剪绿边,32根大红柱,与其他四个亭子相比较,为什么只有它的规制最高呢?

因为万春亭是方形,方是寓意事物发展的开始,创造万物的根基。这个方,就是法则、规律和基石,是不能凭小聪明而随意篡改曲解的法则、随意塑造改变的规律以及随意偷工减料的基石。

周赏亭和富览亭是圆亭子,这个圆形,寓意智慧圆通,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再变化,再玄妙,也要遵循规律、法则和基本功,不可能天上掉馅饼,凭空成就终极,无端圆融无碍。

所以,无论是建筑的规制、建亭的位置,还是事理的逻辑,表意智慧和成就的圆形周赏亭富览亭,一定要在表意戒律、法则、准绳、基本功的方形万春亭之下。所谓“天圆地方”,方是核心。

方越方正,圆就越圆融。反之,方不正,则圆变形。而介于方圆之间,八角形的观妙亭和缉芳亭则告诉我们,从基本功的方形初始到炉火纯青的圆形境界,必定有一个无法逾越的过程,说明就是打死老天爷,你也得不到一蹴而就的便宜事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4516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