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每周学|大寒遇腊八 寒夜有粥暖

科普每周学|大寒遇腊八 寒夜有粥暖,第1张

过了腊八就是年

01

大寒时节的气象特色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是每年阳历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的时候。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可见,大寒有两层意思,一是相对于小寒而言,二是大寒期间天气冷到了极点,故谓之“大”。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而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比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个时节的平均气温多为6 8 ,比小寒高出近1 。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02

大寒的节气 养生

关键字:防寒保暖

宜食:生姜红糖水

慎防:预防呼吸道疾病

保健:尽可能晚起

03

大寒的传统民俗

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民间有“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这个“年”指的是农历新年。因而此时的一些民间习俗都透着浓浓的“年味”。

祭灶

大寒期间,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又称“交年”或“小年”。旧时,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像。

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察每家每户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便会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玉皇大帝会给各家以相应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后三样是为载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溶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灶神像的两侧一般都贴着对联,上面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画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画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也有的地方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一起祭拜的,便不存在“女不祭灶”这一说法了。

喝鸡汤、炖蹄髈、做羹食

大寒节气已是农历四九前后,南京地区许多老百姓家里仍然不忘传统的“一九一只鸡”的食俗。做鸡一定要用老母鸡,或单炖,或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在寒冬季节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实在是一种享受。

然而南京更有特色的是腌菜头炖蹄髈,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吃法,小雪时腌的青菜此时已是鲜香可口;蹄髈有骨有肉,有肥有瘦,肥而不腻,营养丰富。腌菜与蹄髈为伍,可谓荤素搭配,肉显其香,菜显其鲜,既有营养价值又符合科学饮食要求,且自家制作十分方便。

到了腊月,老南京人还喜爱做羹食吃。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各不各不相同,如北方的羹偏于黏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黏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南京人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取材容易,食材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用以抵御寒冷再好不过了。

吃糯米

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有大寒吃糯米的习俗。这项习俗虽然听起来简单,却蕴含着老百姓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因为进入大寒之后,天气会非常的寒冷,糯米是热量比较高的食物,有很好的御寒作用。

蒸腊米

天津地区的人们会在腊月最寒冷的时候蒸腊米。所谓蒸腊米,就是在大寒时节,家家户户会拿出一些上等好米洗净蒸透,然后铺摊在芦席上,等米冷透后晒干,最后装进干净的瓷缸内储存,即使放上几十年也不会坏。据说夏天吃这种米可以免泻痢;而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食用蒸腊米,对脾胃大有益处。

腊八节

腊八节是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 历史 和文化。

04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最早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感谢祖先才举办的,后来逐渐演化成了纪念释伽牟尼的宗教节日。夏代把腊日叫做“嘉平”,商代把腊日叫做“清祀”,周代把腊日叫做“大蜡”。因为这些节日都在十二月举行,所以把这个月称为腊月。《说文》中是这样记载的:“冬至后三戊日腊祭百神。”这就说明冬至后第三个戊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的缘故,腊日就变成了十二月初八,一直延续到现在。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深山中修行,静坐了整整六年,他饿得骨瘦如柴,曾经想要放弃,就在这时候正好遇到一个放羊女子,送给他乳糜,他吃了之后就盘腿坐在了菩提树下,在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这一天因此有了佛道节日。后来就与“腊日”融合,成了“腊八节”。

腊八习俗之祭祀

腊月祭祀最早的时候人们是为了庆贺农业丰收,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祭祀祖先的活动。《礼传》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祭祀的对象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水庸神水沟、先啬神神农、昆虫神。

05

腊八饮食之腊八粥

在腊八节这一天,最重要的一个食俗就是喝腊八粥。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 历史 了,最早开始于宋代。到了清朝的时候,喝腊八粥的风俗流传更加广泛。在民间,家家户户合家团聚在一起喝腊八粥,有时候还会赠送给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款式很多,品种齐全。人们会在腊八节的头一天晚上就准备腊八粥的一切材料,然后用微火炖上,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做好,就等着这一天全家一起分享。

06

大寒的 历史 文化

大寒三候

我国古代把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到了大寒时节就可以孵鸡了,像鹰隼之类的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一个时间段,它们会盘旋在空中到处寻找食物,到了年末的时候,水域中的冰会一直冻到水中央,那是最结实、最厚的时候。

诗词欣赏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这个时节的 历史 文化多与寒冷相关,诗人通过这个特点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村居苦寒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这首诗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作者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大寒出江陵西门

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寒节气里的借景抒情之作。骑马出城,面对一片苍茫萧条的景象,心中不仅没有悲凉,反而涌起一腔豪情和感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现在是变得越来越好了,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以自己的身体也是格外的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了,因为人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照顾好了自己的身体才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事业和照顾自己的家庭。其实养生也是非常的讲究的,当然大众养生也是比较普遍的,讲究的养生针对于一部分人群,由于大众的生活条件没有那么高所以采用一些大众养生就可以了。在2021年腊八节的时候,遇到了气温骤降的大寒情况,到温度突然降低,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人们不能够及时的做出应对很容易会使自己生病。尤其是在外工作的人群他们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当然受到疫情影响,在家里居中隔离的人们受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篇文章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该如何在生活中养生。

一、喝热水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养生办法,就是多喝热水。热水的作用其实是非常大的,当人们饮用热水之后肯定会感觉到发暖。在寒冷的时候喝上一杯热水肯定是特别舒服的,并且能够促进人身体的新陈代谢。当然在热水里面泡上其他的一些养生茶或者枸杞效果肯定也是更好的,茶能够清理人肠道附着的油脂,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长期饮用也是不错的,枸杞的作用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大家应该都知道

二、多泡脚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用热水泡泡脚也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脚上很多的穴位。经常泡脚可以让人疲惫的身体感觉到放松,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人的身体代谢,可以说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非常普及的办法。而且热水泡脚不仅能够解乏,而且有利于人的睡眠,当然在水中加一点中药的话,还能够起到调节身体的作用。

腊八多少年才遇(上)大寒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当这首熟悉的歌谣响起时,

我们都知道,又是一年腊月初八了。

今天恰巧也是 大寒,

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一个。

腊八遇大寒,甜粥暖人心。

这样特别的“相遇”,下一次是在2032年。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531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