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门鼓励高校开展恋爱心理教育,其实是希望学生在学校当中开展属于自己的恋爱。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在交往和沟通方面会得到大大的提升。一定得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恋观,不能被父母的事情所影响。大部分的家长会为了一些小事整天的争吵,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有了这门课程之后,便能够让他们学会在爱情里面一定要保持信任与尊重。有什么问题一定要进行沟通,要让理性去占据主导地位。
爱情像风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茫茫人海能够遇到一定要牢牢把握。部分学生在大学非常的刻苦,会选择出去做各种各样的兼职。兼职的时候不仅会遇到很多人,而且还会被一些优秀的异性给吸引住。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肯定会选择勇敢的跟对方表白。两个人会被对方各自的优点给吸引,既然在一起就不要选择放手。
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去拥抱和享受爱情,要朝着这个方面需要努力。高校开展这门课程无非就是希望学生们不再活在恐惧当中,大部分人会觉得结婚之后自己会遭遇家暴。内心十分的害怕和忐忑,根本就不会轻易的去开展恋爱。有了老师的引导,便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知道如何去分辨对方是否是合适的一半,两人是否可以在一起。
总的来说想要一段恋爱关系更加长久的话,委曲求全是根本达不到效果的。出现这样的恋爱关系,一定要趁早结束。要不然长此以往下去的话,两个人就会变得越来越颓废。在感情当中两人的地位一定要平等,势均力敌的爱情才可以冲破一切阻挡。其实这门课程就是让人明白在恋爱当中自己应该如何做,如何才能保证不出现失误。
我想大家都听过这一句话,那就是”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了解恋爱知识是大学生的刚需,大学不开设必修课,学生就会自学,而自学所用的材料不规范,容易适得其反,设立这门课那当然不是必修课,那也得是选修课呀,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会恋爱,那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从哪里得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教育呢?
我认为大学应该开设一门恋爱心理教育课,那当然是一门选修课,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对感兴趣或者是想要深入了解,如果设立必修课,也会让同学们产生反感。那么同学们可以通过这门课被教授一些基本知识,教会你规避不好的恋爱关系和受伤后的自我保护,避免失恋后跳楼、走不出来、怀疑自我这些负面影响,我想这些例子也常常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我认为就是教育不足导致的。
通过资料查到最早在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就开设过一门《婚姻与爱情》的选修课;2014年,南京大学举办“首届校园恋爱公开课”;2016年,天津大学《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等等。我想既然我们每个人都会要面对到恋爱,自我挖掘倒不如大学课程中传授来的好。并且高校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是件好事,大学期间本就是一个恋爱的好时机,学生们在学习完课程之后,更加了解两性相处的奥秘,懂得如何维护好亲密关系,收获能够经营好一段感情,收获幸福的能力。
综合以上来看,大学生活是最适合进行谈恋爱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时期,我希望每个人大学期间都可以尝试着谈恋爱,甚至不局限于异性恋,我相信大学生活里一份的恋爱教育也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一段难忘而健康的感情。
友情是广泛的
爱情是唯一的
友情和爱情,都是属于广义的爱情的一种。友情是爱情的基础与前提;爱情是友情的发展和质变。两者有联系,亦有质和量的区别。友情可以发展为爱情,亦可永远发展不成爱情。青年朋友在男女交际中,在追求爱情中,处于友情与爱情的岔路口时,怎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呢?
关于友情与爱情的区别,有时的确很困难。日本一位心理学者提出了五个指标,可供参考。五个指标是:
第一、支柱不同。友情的支柱是"理解",爱情则是"感情"。
友情最重要的支柱是彼此的相互了解,不仅是对方的长处优点,就是短处缺点也要充认清。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友情。爱情则不然,它是对对方的美化,视作理想后产生了恋爱,贯穿其间的全过程的是感情。
第二,地位不同。友情的地位"平等",爱情却要"一体化"。
朋友之间立场相同,地位平等,彼此之间无须多余的客气,也没有烦恼的担忧。如果遇到对朋友不利时,可以直率地提出忠告,甚至动怒,也要义正词严地规劝。朋友之间,就是这样,有人格的共呜,亦有剧烈的矛盾。爱情则不然,它具有一体感,身体虽二,心却为一,两者不是互相碰击,而是互相融合。
第三、体系不同。友情是"开放的",爱情则是"关闭的"。
两个人有坚固的友情,当人生观与志趣相同的第三者、第四者想加入的话,大家都会欢迎。爱情则不然,两人在恋爱,如果第三者从旁加入,便生嫉妒心理和排除异已的行为。
第四、基础不同。友情的基础是"信赖",爱情则是纠缠着"不安"。
一份真诚的友情,具有绝对的依赖感,犹如不会动摇的盘石。相反的,一对相爱的男女,虽不是没有依赖对方,但老是被种种不安所包围,比如"我深深地爱着她,她是否也深深地爱着我?""他的态度稍微变了,是不是还和以前一样地爱着我?"
第五、心境不同。友情充满"充足感",爱情则充满"欠缺感"。
当两个人是亲密的好朋友时,彼此都有满足的心境;但当两个人一旦成为情人时,虽然初期会有一时的充足感,可不久之后,就生不满足感,总希望有更强烈的爱情保证,经常有一种"莫名的欠缺"尾随着,有着某种着急的感觉。
一般地说,每个人在交往中,只要不欺骗自己,不是在演戏,能好好地反省自己内心的情感动向,依据上述五个指标,仔细地观察、反省,并作综合分析,对友情与爱情是可以正确地辨别的,在友情和爱情的岔路口可以准确定向。当然,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而且反映时总是要经受经验、情境和个性的折射,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所以,以一时一事的观察和内省为依据的判断,难免误差,必须作长期的、多方面的综合,排除误差。
为了真挚友情和纯洁爱情,我们变为交往时态度一定要庄重明快,不能矫揉造作。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必须指出的,有些青年朋友为了摄取对方的爱,总喜欢以自己的心去敲击对方,甚至不惜故弄玄虚,卖弄风情。是的,爱情是以心换心的结晶,它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其能源是共同的理想和纯真的真诚;一方意愿的强加是办不到的,故弄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一种,是利用对方的弱点,耍要挟,以打动对方的恻隐之心以求得爱情,这种行为最为无聊,它摄取不到真正的爱情,即使得到也是苟合。最为要不得的,是为了"敲定"而缠绵,要求"刺激"以保证,这种行为实际上是"玩火"的态度,终究要灼伤自己或对方,甚至双方毁灭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大学生,正值恋爱的年龄,他们渴望爱情,这也是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恋爱心理浅析论文篇一《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
[摘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大学生,正值恋爱的年龄,他们渴望爱情,这也是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学生的恋爱也成了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带着怎样的心理去谈一场怎样的恋爱呢大学生的爱情到底又是什么样子呢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调适
一、绪论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爱情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课程繁重的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为了理想和追求,禁锢了爱情。而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自主的环境,于是爱情被解放了出来,变得光明正大起来。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恋爱已经是一门大学时代的必修课。
二、恋爱成因
什么是爱情词典里的里爱情是这样说的:“人际之间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用正面的词汇来来表述爱情。爱情一旦出现,将成为人们大部分情绪的来源。当代大学生的爱情是怎样的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又是怎么来的
(一)生理发育成熟。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23岁。而这个年龄段的男女青年正处于性生理发育完全成熟时期,性意识明显增强,恋爱的欲望变得空前强烈。
(二)少了约束。家长觉得孩子长大了,不应该过多干涉孩子私事,少了念叨和干涉;老师是只要学生们不违反校规校级,一般不会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觉得自己是成年人了,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恋爱便成了很正常的行为。
(三)好奇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也逐渐成熟起来,对异性也越来越好奇。他们渴望了解异性,渴望被异性了解,恋爱的欲望更加强烈。
(四)从众心理。对于当代大学生都有一个从众心理,那就是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室友等都有了陪伴,有人关心,心理会有一定程度的失衡。还有一些大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而加入恋爱的行列。因此,很多大学生都是因为心理失衡而恋爱,因为别人而恋爱。
(五)排解寂寞心理。当代大学生大多都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内心孤独寂寞。加之大学的生活学习环境都比较自由,空闲时间很多。特别是周末或节假日,同学们各忙各的,寂寞心理更加强烈。而谈恋爱就成了一种的消除空虚寂寞的好办法。
(六)价值追求。随着偶像剧的轮环热播,爱情的味道弥漫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生正是追剧的群体,他们渴望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恋人。他们会在碰到聊得来的异性对象时努力开始发展,成就一段恋情。
三、恋爱心理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各式各样,那他们的恋爱心理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一)自主性强。当代大学生在涉及到恋爱的问题上,一般个性突出。他们大部分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约束。在和恋爱对象确定关系前,一般不会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二)恋爱动机简单化。当代大学生想法简单,没有经历太多世事,恋爱过程中想得很少,更没有考虑到将来是否结婚。他们恋爱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心理需要爱和被爱。
(三)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当代大学生,特别的女大学生,一旦开始一段恋情,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他们一般对恋爱对象都十分的依赖,有一点点波折就会十分痛苦,很难走出来。
(四)恋爱盲目性较大。大部分大学生在恋爱中不知道爱是什么。他们跟异性交朋友谈恋爱,只是把这种经历当作是一种实践活动,为以后的恋爱打基础。有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谈了很多场恋爱,盲目性很大。
(五)恋爱公开化。在电视**的带动下,在西方 文化 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恋爱方式摒弃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内敛含蓄、深沉唯美的精髓,更多的是随意流露自己的情感。他们乐意公开场合手拉手,甚至搂搂抱抱,卿卿我我。
(六)浪漫色彩浓厚。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更多的是展现自己好的一面,给恋爱对象留下美好的印象。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在乎那种爱慕之情和对人生的美好愿望,就想这样一直爱下去,没有婚嫁的想法。这种恋爱的浪漫色彩,掩盖了太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缺乏磨炼和现实基础。
四、大学生恋爱类型
恋爱是一种人生艺术。大学生的恋爱因为心里动机不一样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根据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可以把他们的恋爱类型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比翼双飞型。一般这类学生都基本具备成熟的人格和健康的恋爱观。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能理智的处理感情,能正确的引导爱情,恋爱关系比较稳定。能把爱情转化为生活学习的动力,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心理慰藉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时期,渴求被关注被理解。当身边的环境不能满足这种被关注和理解的心理需要时,一部分学生就会用恋爱的方式寻找异性的救援。这种在外来看来是谈恋爱,对他们自身而言不过是寻找心理的慰藉,排除内心的孤独罢了。
(三)生活实惠型。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 毕业 找工作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恋爱也成了他们今后何去何从的手段。这部分学生非常关注对方的家庭条件和发展前途。也许彼此之间爱慕之情一般,但是为了自己能搭上一艘顺风顺水的船,于是开始了恋情。
(四)浪漫理想型。这部分学生一般感情较丰富,却缺乏冷静的思考。浪漫的爱情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的源泉。像大部分琼瑶剧中的男女主角,他们把爱情想得非常美好,一旦认定了某个人,就会奋不顾身的追求,甘愿为对方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这部分同学一旦感情受挫就会非常痛苦,难以自拔。
(五)心理攀比型。这部分大学生往往精神世界不充实,恋爱只是证明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弥补空虚的精神世界。于是他们与异性交朋友、谈恋爱,为的只是精神需要,满足卑微的自尊。特别是当看到身边也许还不如自己的同学朋友都双双对对,就觉得恋爱成了一种攀比。
(六)情欲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露骨的性爱描写及演艺刺激着大家的眼球。一部分大学生在青春期荷尔蒙的指示下对性充满着渴望,并进行真实大胆的尝试,追求性爱刺激。于是,一种以满足性欲望为目的的恋爱心理由此产生。这部分大学生把恋爱当做娱乐,逢场作戏。交往过程中注重外表,追求感官上的愉悦,无视爱情。
五、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
爱情,人类永恒的追求和不竭的精神动力之一。爱与爱、爱与人生、爱与永恒紧密相连。另外,爱情也依附智慧与耐心,由相爱的人共同酝酿。而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好恋爱心理的调适呢
(一)提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自我。一切成功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康恋爱心理的前提。大学生在恋爱中,往往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他们可能会因为爱情变得很盲目,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产生盲目乐观、自以为是抑或是有自卑心理,妄自菲薄。所以,健康的恋爱要求大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作为知识大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增强恋爱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恋爱观是指对待择偶和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提倡的是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志同道合的爱情
大学生恋爱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是在恋人的选择上应该以志同道合为前提。这样才能把恋爱和生活有机的结合,使得爱情和失业都能丰收。
2弄清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
爱情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一定要清楚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热恋的中的人儿总是认为爱情便是一切,殊不知没有事业的爱情不会长久。因此,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爱情服从于学业,促进学业的进步。大学生恋爱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卿卿我我而忽略了学习,否则爱情之花难开长久。只有爱情与学业、事业相结合,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开花结果。
3懂得爱情是责任和奉献
爱情不是得到和占有,而是责任和奉献。一般来说,一个人必须要对社会尽应尽的责任,还必须对家庭尽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主要依靠道德的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的。而大学生一旦选择恋爱,就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的精神,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三)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大学生恋爱本身是一件风险极高的爱情赌注。因此,提高爱情受挫折抗打击能力非常重要。主要通过增强理智、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 和途径来应对挫折。当真正面临失恋或者理想的恋爱对象拒之千里等情况时,能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和转移,来减轻痛苦,努力使自己变得勇敢和坚强,为以后的恋爱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四)矫正恋爱中的不良行为
大学生在恋爱中,有些行为应该给予矫正,如亲昵过度、三角恋和婚前性行为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健康向上的恋爱心理,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张丽宏,赵阿勐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导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
[2]朱梅大学生健康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恋爱心理浅析论文
恋爱是一门学问,是高校学生必备的一种技能,因此成为了大家学习、效仿、实践的重点,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恋爱不稳定性高,很多学生可能会遭遇失恋危机,丧失生活自信心;部分学生性格内向,根本不敢进行恋爱;
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恋爱观扭曲,做出了一些“出格”的行为,这些都属于心理健康问题,都需要任课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做出及时、积极的回应,此外,新时期网络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紧跟时代步伐,妥善处理新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贡献。当然,恋爱是一个重大问题,涉及多个方面,也会产生形式多样的问题,希望教师们能有新的发现,取得新的进展,提出有效的建议,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分享日常经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这里的分享既值得师生之间的分享,也指生生之间的分享,且更侧重后者,这是因为同龄人之间关系更为亲密,观念更为统一,经历更有说服力,因此笔者认为鼓励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恋爱经历是提升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在某一堂恋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即便是笔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致,令笔者陷入了深思:不如换一种新的方式上课,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番思考后,笔者认为让学生之间彼此交谈,互相分享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一开始,大家出于害羞,不敢说些什么,但在鼓励下,一些学生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借助同学们的真实经历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恋爱经历,引起全体学生的情感共鸣,且将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了有效地结合,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二、紧跟时代发展,应对新时期新情况
新时期,新气象,与过去相比,互联网发展趋势迅猛,成为了学生开展恋爱关系的重要途径,这一新情况是教师们未曾预见与经历的,是当下教师们面临的新的教学难题,即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处理“网恋”现象。
网络资源丰富,方便高效,且网络对地域、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情况没有明显的限制,从而出现了地位悬殊,性格各异的网民,且大学生群体是其中的主流,他们对网络事物充满了好奇,能接触到现实中无法接触到的事物;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骗;性格突出,行为大胆,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等等。据笔者获悉就有不少学生因为网恋上当受骗,影响了其价值观。
实际上,“网恋”也是一种恋爱关系,只是网上信息更为隐秘、混乱、让学生难辨是非,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需要提高警惕。当然,除了学生作出努力外,学校采取了积极的行为:制定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网恋”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上网寻找典型案例,借助案例讲解知识点,具体而形象;会联合家长教学力量,与之形成合力,共同监督、管理、应对“网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学生信息分辨能力,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等等,希望借助上述手段做好新时期的恋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识到新时期,新气象,“网恋”成为了困扰学生的一大心理问题,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并发挥自身素养,提出了应对策略,行为与做法值得教师们学习与借鉴。
叛逆其实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或增长,未必是坏事,但引导很关键。下面是教导叛逆孩子的励志书籍:
1、自我丨《黑鸟湖畔的女巫》
The Witch of Blackbird Pond
以“女巫”为主题的小说非常多,这一本是我觉得最好看的一本!
出身贵族之家、衣着华丽的孤女吉蒂,投靠到清教徒的阿姨家,不得不卸下华服、努力工作,寻找生存空间。在那个男女不平等、宗教迫害、甚至还有“女巫”传说的年代,热情、勇敢的吉蒂,面对有钱的威廉的热情追求、温暖善良的“女巫”汉纳的友情,以及漂泊水手乃德的爱慕忠于自我的她,该如何抉择又要如何挣脱出“女巫”的预言……孩子将通过这本书进入十七世纪的新英格兰生活。
2、乐观丨Jacqueline Wilson系列
Jacqueline(杰奎琳·威尔逊)被誉为英国儿童文学的女王,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她的经典——《猫咪木乃伊》、《超级好朋友》、《我们班的心事》、《崔西秘密手记》、《棉花糖女孩》、《午夜的愿望》都长居畅销书榜单。我女儿就非常喜欢,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后来我把书送给朋友的孩子,她还为此生气,责怪我不该把她最喜欢的一套书送人。
其中女儿和我最喜欢的一本就是《棉花糖女孩》,这本书描述了父母离婚的芙罗丝,当妈妈要跟新丈夫、弟弟搬到遥远的澳洲过好日子时,她毅然选择留下来,陪伴既穷困、又邋遢的父亲。在放弃富裕生活的同时,芙罗丝还要面对不太擅长照顾孩子的父亲、完全变调的生活、昔日闺中密友无情的嘲笑与八卦、以及思念母亲的心情……
然而,在Jacqueline的笔下,无论在怎么样困顿的人生泥沼中,总是可以挖掘到晶莹剔透的珍珠。青少年的成长是Jacqueline最关切的话题,阅读她的作品,总是会让人忘记,这本书是作者虚构的,而像看到了主角赤裸裸的内心,无论是父母离婚、交友压力、爱情探索、情绪冲突……她都能真实呈现,既不夸张,也不说教,让人感同身受,从而真正达到品格教育的目的。建议读英文版,中译版有一本可以买到,书名是《冒险夏令营》。
3、协作丨《无人岛生存16人》
“孤岛生存”话题的书我已经看过许多,本来对这本书没什么兴趣,还是儿子大力推荐给我,果然!一口气读完之后,我也莫名感动。
虽然“日本帆船遇到海难,16名船员在孤岛求生存”这样的故事,剧情并不独特,但是在极为艰困的环境之下,16名船员要克服争执、纠纷、绝望种种人性弱点,挖井取水、寻找食物、互相照顾、团队合作、信服领导,甚至互相教学、传授海洋及自然知识可以说,日本人团结合作、坚忍的精神,在本书中发扬到极致!
而且因为是在海中孤岛,书中关于自然景观以及海中动物的描述,也十分生动有趣。
4、沟通丨《送报生的夏天》
我和儿子一致认为,这是一本剧情张力十足、令人难忘的小说。刚开始阅读,可能会有点痛苦,因为书中到处是没有标点符号、重复又重复的叙述方式——因为主角是一个说话结巴的11岁男孩,书中叙述便可以模仿他的说话方式,让读者身历其境地体会。
一个深受口吃之苦的男孩,尝试与人沟通时必须多么努力、勇敢——这是全书的主题。整个暑假,帮同学送报的过程中,结巴男孩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们,遇到了或惊险温馨,或残酷与现实的事。而读完这本书后,我们终将了解,所谓的沟通,往往不在于对方说了什么,而在于他整个人所散发出来的态度,让你感觉自己是否被尊重、有没有被接纳。
这一切需要的并不是伶俐的口齿,而是一颗敏锐、细腻的心。也因此,唯有接受自己、喜欢自己,你才能好好去思索自己与父母、朋友的关系,然后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5、人性丨《分歧者》 Divergent
近年来当红的科幻作品很多,《分歧者》就是其中之一,前年也已经搬上银幕。
我阅读科幻小说,看重的是它的“创意”与“人性”,这本书将人类的争斗归因于欲望、胆怯、无知、自私和虚伪,在未来世界中,为了不再重蹈覆辙,便产生了五大派别:克己派、无畏派、博学派、友好派、直言派——克己派,任公职;博学派,管理知识及教育;无畏派,负责驻守与国防;友好派,管耕种……每个人到了17岁,就要自己选择自己的派别,从此离开家人朋友,为派别受训、效忠。
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被这样单一地划分,因为人性的“善”常常是跨派别的,“分歧者”就这样出现了,可当权者却不能接受有这样的跨派别人士出现我跟我的两个孩子都觉得这个系列对人类战争的反思很有创意,如果不想看书,也可直接看剧。
6、生命丨《依然爱丽丝》(《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
这本书前年被改编成了**,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看过原著的我表示,虽然内容纯属虚构,但描绘阿兹海默症(俗称“老人痴呆症”)的病症非常真实,对于人类大脑的功能、以及记忆等等区块,也都有详细的解说,喜欢科普类的读者可以从中获益良多。
书中有许多母女、夫妻、事业与家庭的冲突,对生命的探讨,对爱的省思,都令人动容。而且书里并无晦涩难解的内容,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或中学生看。
7、目标丨《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大家耳熟能详,26年来畅销不衰。其作者史蒂芬·柯维的儿子肖恩·柯维从小受父亲的教诲,后来则写就《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一书,同样成为经典。世界再变,有些真理永远不会改变。你想要改善自我形象、建立友谊吗你想要达成自定义目标、不受他人干扰吗你想要克服困难,迈向成功吗……
作者提供给年轻人决定未来的七个习惯——主动积极,为你的生活负责;以终为始,界定你生活中的任务和目标;要事第一,设定优先级,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双赢思维,培养双方都能获益的态度;知彼解己,诚恳倾听别人的话;统合综效,跟别人一起努力,完成更大的成果;不断更新,定期让自己日新又新。
8、爱情丨《生命中的灿烂时光》
All the Bright Places
这是一本典型的“问题少年”小说:芬奇与欧维拉,两名在生与死、痛苦与希望之中苦苦挣扎的青少年,在自杀的那一刻相遇了,共谱了一段青涩而凄美、脆弱而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深刻得让人厌倦叹息。许多青少年小说都触及了类似主题,却鲜少有作品达到如此动人的程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八章,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学习适应;大学生情绪管理与调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爱情与性心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大学生自我完善等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包含了大学生情感丰富、事物认知、健康心理等问题,该课程使学习者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大家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大学期间的个人情绪、人际关系、恋爱关系、职业规划等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特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应对心理危机、自我完善等内容。
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的评价、常见的心理异常等)、大学生学习适应(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动机以及厌学的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大学生情绪管理与调适(情绪的本质与作用、发生的原因、调整办法等)、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学生爱情与性心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和自我完善方法等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