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向女孩子提出让她做我的女朋友

怎样向女孩子提出让她做我的女朋友,第1张

_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六年级7篇

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_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_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篇一)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花,五彩缤纷的花。可是我们光顾着赏花了,却没有体会到它背后的乐趣——种花。

种花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在课余时间里,种花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我的学习成绩虽然还行,但是却缺乏动手能力。自从在家种花之后,我每天都要把花盆搬到阳台上让花接受阳光的沐浴,定期给花换水、施肥,妈妈都夸我做事更加麻利了。

同时,种花还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让我更加了解和植物有关的自然知识和科学小常识。举个例子吧,我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花需要氧气、光和水来维持生命,然后我就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两个花盆,在里面种上了两株差不多大小的相同品种的花。一盆放在户外,让它吸收充足的阳光,并且定期为它浇水。而另一盆花则放在一个黑色的塑料袋里,把口密封好,确保没有光或是空气跑进来。过不了几天后,我就发现那株放在阳光底下的花因为受到了阳光和水分的补给,长得非常茂盛。而那株被关在“小黑屋”里的花早就蔫了。通过实验,把如此枯燥乏味的实验结论变有趣了,真是一举两得呢!

种花也让我的心情更加愉快。写完作业后,走到阳台上闻上一阵花香,立马就会变得神清气爽,所有的烦恼也都拗到脑后了。当我看到种的花儿们都在茁壮成长的时候,内心也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与此同时,我们家里的空气质量也在渐渐变好,因为植物所而产生的光合作用能让空气变得更清新,提供更多人体所需的氧气。

如此有趣而又益处多多的事情——种花,它,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_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篇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李白淡淡的乡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苏轼的阔达胸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在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晏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词包含人生百态,包含世间万物。品味诗词,我们就能体会到生活之美。

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读唐诗宋词。我当时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是对诗词有了初步了解,并没有沉下心去细细品味。而真正让我爱上诗词,还是源于四年级的一次比赛。

四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诗词大赛。从此天天都与诗词打交道,每天早晨我都迎着朝阳大声诵读;傍晚我又伴着诗词入睡,甚至中梦里也能寻觅到诗词的身影。刚开始时,我也曾烦躁,一看到诗词就烦。觉得诗词就是我身上的一个负担,可随着对诗词的渐渐深入。我却对诗词有了一番不同的认识。我和它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开始用心品味诗词,体会这些富有生命的文字。我深深的折服在了那动人的诗句中,从它们身上汲取到了许多力量。在面对困难时,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阔达乐观激励了我。在我对前进的方向迷茫甚至想放弃时,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鼓舞了我。在我大把大把浪费诗句时,“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词句鞭策着我。它们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奋勇向前,饱览了长安花。

从此以后,不管做任何的事时,我的胸中总会涌起诗情画意。它们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诗词让生活更美好!

_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篇三)

发现,让生活更美好“什么,要集体去爬山。”我惊喜的叫起来,天啊!我没听错吧!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真期待这次旅行啊!中午一点,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兴冲冲地出发了。我们三三两两手拉着手唱着歌儿走着。青葱的树叶随风飘动,几只小麻雀从我的头顶掠过,唧唧喳喳的叫个不停,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我们渐渐到达了目的地,看着眼前这座大山,心中就有极力想攀登它的强烈欲望。

看着这美好的景致,心中就有极力想拥抱它的美好愿望;看到这奇形怪状的石头,心中就有极力想收集它的无限渴望。向上仰视,一片绿色,给人一种希望。奔着希望,和着春风,我们继续向上走去。太阳像一个大火球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走到半山腰,我已精疲力竭,再无心思,无力继续向上走,只是坐在树荫下的石头上。抬头向上望去,山上还要有那么长的路,我不觉低下了头,心里不免有些沮丧,我猛然发现石头下有一抹绿色,那是什么噢!原来那是一株小草,风轻轻的吹过,草叶轻轻地飘扬,白色的野花发出阵阵清幽的香气,一只小小的蚂蚱在草丛间蹦来蹦去,我陶醉在这美好的景色中了。

抬起头向上望去,天空是这么蔚蓝,山是这样美丽,生活是这样美好。生活就像一块调色板,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生活又好似一味调料,酸甜苦辣咸,让我们去品尝着百味人生。正是有了这些成功后的喜悦,成长路上的辛酸,学习上的压力与困惑,才形成了我们青春期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青春也倍显珍贵。想到这儿,我不禁精神饱满,再无一点儿疲惫,继续向山顶走去……

_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篇四)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

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可是蔺相如应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很多,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齐为赵国奉命效劳。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

反观历史上那些善于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唉,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宽容很多,我想,他的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细心踩到你,你应当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当宽容地付之一笑。人生如此短暂匆忙,我们又何必把每一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无谓的摩擦之中呢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当是人的心!

我觉得宽容就是在心里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事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事原则。虽然要想做到宽容不是那么简单,可是我们还是应当尽自我最大的努力去做。从生边的一点一滴做起,那样你离宽容就越来越近了,经过不断的积累,最终你就会到达你的目的——宽容。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

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

_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篇五)

这是本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书。这本书的作者亚米契斯以四年级学生安利柯日记的形式,写了从十月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开学七月在安利柯身边的感人小故事,在日记中还有父母和姐姐写给他的信,以及每月故事。这些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戴洛西出生商贾之家,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克洛西虽然家境贫寒,却依然热爱学习,卡隆,整个班级中的“英雄",经常帮助班级中的弱小者……总之,这本书把爱的主题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真善美”。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每月故事《小抄写员》那篇文章。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在一篇杂志中,第一次看到时,就被金色头发的小男孩叙利奥给打动了,为了帮助父亲完成抄写工作,每天等父亲睡熟以后,起身,抄写了一晚,第二天也是如此。然而不充足的睡眠让他变得瘦削,功课也下滑的厉害,就连爱他的爸爸也变得对他失去信心。就这样,默默忍受了四个月。第一遍看时就觉得利奥好伟大,接连几个月,都要忍受着父亲对他的误解和责怪,抄写。每天没有充分的睡眠。早上不来床,晚上做作业,困得睁不开眼睛。课堂上打瞌睡,走神。使自己变得越来越瘦,越来越苍白。即使这样,他依然立下决心:"继续帮助爸爸,像个男子汉帮你养家。“读完这篇文章,感动之余,又感到自悲。自悲的是,叙利奥能顶着压力为爸爸完成工作,而我呢连他的万分之一都达不到,不仅不帮着爸爸干活还指挥爸爸拿着拿那的。所以我要向叙利奥好好学习。爱是什么爱就像叙利奥在爸爸累时,帮爸爸抄写;就像即使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还要帮爸爸抄写;就像即使爸爸指责他,他仍然帮爸爸抄写……这就是爱。

这就是“爱的教育”。

_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篇六)

“不学礼,无以立。”在为人处世时,是离不开礼仪的,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体贴的眼神就足以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温暖。

第一次听到礼,是学校里广播中的“八礼四仪”,当时并不明白什么是礼,以为就是要遵守一些规则罢了。后来才明白“八礼”是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是引导我们青少年的日常行为之礼。就如《爱的教育》里有篇文章“卖炭者与绅士”,他们互相之间的待人之礼就非常令人敬佩,正是通过这种礼仪,让两个孩子从不懂礼的小冤家变成了懂礼的好朋友。

再次见到礼,是背《论语》的时候,我发现孔子十分注重礼,对谁都十分有礼貌。书中也多次提到了礼,比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为仁”、“礼之用,和为贵”,子路也曾因为不懂礼被孔子训斥。礼能使受到以礼相待的人喜悦,更使有礼的人喜悦。就比如在学校里,每当我帮助或谦让某个同学时,最大的快乐便是对方脸上的笑容,这种笑容使我愿意尽心尽力的帮助更多的人。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同样需要礼仪,比如请客或赴宴。莎士比亚说过:“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的确是这样,有一次我们参加一个宴席,同桌的人我们都不太认识,但因为餐桌上父母和他们互相以礼相待,不一会儿,大家就互相聊天熟悉了起来,这顿饭也吃得很开心。礼仪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礼仪就像一个气垫,里面看着什么都没有,却能奇迹般的减少颠簸。正是因为礼仪对我们的约束,使人变得文雅,变得和善,让生活变得和谐多彩,礼仪让生活更美好!

_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篇七)

一次旅行,就像打开一本书。走到哪,看到哪儿,走不完,也看不完。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一种放松,一种学习。旅行,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去过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自然景观非五岳之首的泰山莫属了。正如孔子所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山,在国人的观念里,是一种人对自然的寻访。也正如杜甫的《望岳》里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向那座令人倍感崇敬的高山迈上自己的一小步时,我才真正理解孔子的这句话。当你每爬上一座高山,每踏上一层更高的台阶,每将自己的视野拓展一个层次和水平,就会看淡自己的得与失,人的精神与情操也会随之变化,这是旅行教会我的真理。

虽说自然景观更美,但人文景观也丝毫不逊色半分。见多了城市里繁华的中心广场,当我心情烦闷时,家人会带我去清静的老街小巷走一走。静静的夜晚,踏在那些青石板路上,我能感受到它的声音,它像在诉说着自己历经的沧桑。小桥下的流水静静的流淌,古镇里的店铺都还是以前的模样。路边的野花正开得芬芳,时不时有蜜峰在野花的花蕊中舞蹈。夜晚的古镇在路灯的照耀下恬静而美好。当我走在古镇的青石板上,感受着小镇散发出来的美好气息,我的内心便会平静下来。所以,旅行在我眼里是美好的。

旅行,是一次与真理的邂逅。它和各种书籍一样,是小船的引路标,是片片乌云中的一朵白云,教会你真理,告诉你做人的目标与道理。旅行让你无时无刻感受世界的美。一次充实的旅行在我认为便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事!

20世纪30年代,北京涌现出一批向往纯文学的作家,他们不在意宏大叙事,也不想在文章中讨论政治问题,只想描述一种自然、淳朴和淡然的人生状态,这群文学家后来被称为“京派”作家。

作为“京派”作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汪曾祺继承了“京派”文学的诸多特点,尤其是将老师沈从文身上展现出的自然和恬淡气质完全内化,这是特别难能可贵的一点,因为现代文学早已在众多大师,如卡夫卡、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福克纳的带领下,开始了叙事技巧的“大更新”,文学家的笔法日趋精致和技术化,很少有人对朴素如水的文字感兴趣,换句话说,人们的文学审美,在潜移默化中已经适应了华丽的“匠气”,在这种情况下,汪曾祺几乎以一己之力,使“京派”文学重新受到关注,让这个正在消失的文学流派散发出一股隽永的余韵。

“京派”的复兴

20世纪80年代,藉由政策的助力,国内文学界再次尝试接触西方文学,当时不管是欧洲文学还是拉美文学,给中国文坛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人们对于那些陌生文学巨匠的写作技巧、文字风格以及叙事结构统统惊叹不已,这种出乎意料的震撼感,从侧面展现了彼时中国文学的迷茫,面对已经成体系的西方文学,我们似乎还没有弄明白创作的方向和主题,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汪曾祺走上前台。

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风,既不是大江东去的豪爽,也不是晓风残月的萎靡,而是相对简素而平淡的,但这种平淡并非寡淡,品之无味,相反,读了汪曾祺的文字,读者总有一股意味深长的感觉。汪曾祺在80年代重新开始创作,文风与过去一脉相承,仍旧没有明显的现代感,但明眼人一下就看出了端倪——一种可贵的东西回来了。

那个肇始于新文化运动,经历了战争、迷茫、革命的重重考验,始终保持着自身特色的文学流派再次苏醒,那种与崇高、宏大、雄壮审美大异其趣的“京派”文学回归了人们视野。汪曾祺作为“京派”文学的最后一个大师,文字上有四大特色。

青出于蓝

汪曾祺文字的第一大特色,就是跟沈从文的文学追求相似。

沈从文

如果说汪曾祺是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出的最得意弟子,恐怕没人反对。汪曾祺上大学时就素有文名,29岁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这之后一直保持着创作,1980年发表了大获好评的《受戒》,1981年连续推出《异禀》《大淖纪事》《岁寒三友》。这个时候汪曾祺的写作风格已然成熟,或者说最终定型,这并不难理解,本来他就视文学风格如人格,彼时汪曾祺已经60岁了,不需要什么变化,而是将已有的风格收紧、提纯,就足以开宗立派了。

汪曾祺的作品个人标签明显,但我们仍旧可以看到沈从文的文学意蕴:藉由小说“发现与重造民族品德”,也就是把美与善结合,打通由美向善的通道。比如《岁寒三友》讲述朋友之间的义气友谊,为拯救落难的友人,主人公卖掉视若珍宝的三块田黄石章;《鉴赏家》描写知音关系,画师和水果摊贩之间越过了文化隔阂的惺惺相惜;《受戒》刻画了小和尚和女孩之间“思无邪”的感情,纯真而善良;再比如《大淖纪事》彷佛是《边城》的翻版,但是比《边城》多了些阴影,也正是阴影的存在,反而让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更加可贵,甚至比《边城》更贴近现实,彰显了一种坚毅之美。

汪曾祺年轻时

汪曾祺的文字,时时刻刻透露着沈从文的影子,可以说青出于蓝,有没有胜于蓝,不好说,但他确实在老师沈从文的基础上,将“京派”文学带上了另一个台阶。

松散、随意的风格

汪曾祺文字的第二大特色,就是松散、随意的风格。

有人曾评价汪曾祺的文字有一种力量,能够抚平暴躁,镇静心神,深得笔法之妙。汪曾祺对自己文字的看法是“传统”“随便”,他曾承认“嘉靖三大家”之一的归有光对自己影响深刻,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小说与西方文学大相径庭,因为他的文字更像是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

汪曾祺的画

相较于结构紧密的现代小说,汪曾祺的小说以松散、随意为风格。关于文字本身应该具有的技术性,有人批评他缺少作文的多样性手段,一味靠松散和随意取巧,面对质疑,汪曾祺曾多次表示,自己的文字是以“节奏”替代结构,强调小说结构的“无迹可寻”,甚至说小说的结构的特点就是随便。他认为写小说就是要把稀松平常的事说得有意思,不要太过突出故事性,那些用力过猛的故事,情节太强,反而会变得不太真实。

另外,松散的风格对他来说,不是无法掌控全文的征兆,而是有意为之的设计,相对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他更喜欢走一步看一步,以“为文无法”的逍遥态度写自己的想法。

抒情化的散文小说

汪曾祺文字的第三大特色,就是小说的抒情化、散文化。

小说重故事还是重语言?也许对汪曾祺来说,在他的小说概念中,语言的重要性远超故事性,语言能够达成的效果,远超于故事本身。

对语言,汪曾祺要求精炼、简洁、准确,他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散文化小说不是史诗,而是抒情诗。就他的作品和小说来看,汪曾祺确实可以称做抒情诗人。这种创作精神,完全继承了沈从文的那种平静、简淡的文字风格,在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后,更显意味悠远。

以随笔、笔记的方式写小说,排斥叙事布局、不重视故事性、拒绝在小说中讨论思辨问题,或许正因为这样,汪曾祺的作品中,散文能够集成四册,而小说只能集成两册,在他看来,小说可能只是散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生活中有趣的事、不平凡的人

汪曾祺文字的第四大特色,就是喜欢描述生活中有趣的事、不平凡的人。

汪曾祺的文字风格,在浑然天成的气质中,还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所谓“鸟兽草木”皆在其中。他善于观察市井生活,尤其是对民间匠人的生活了如指掌,比如《鸡鸭名家》中的“照蛋”、炕鸡子、赶鸭;《大淖纪事》中的锡匠;《受戒》里的“名士风流”;《异禀》中的药店切工等,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会涉及一两种“杂学问”。

汪曾祺

除了有趣的事,汪曾祺还喜欢写不平凡的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常是具有“异禀”的市井人物。这些小人物其实多是“奇人”,而其所谓“异禀”者,在《异禀》中的解释是因为因缘际遇,一些人成了“非常之人”,作为奇人,他们又干成了非常之事。这也让汪曾祺的小说常常带有几分传奇的意味。比如在《八千岁》中,勤奋但吝啬的米店老板八千岁,因抠门被小军阀“八舅太爷”控制,只能托,没落世家子弟宋侉子搭救,后者游戏人间,但十分仗义,最终左右周旋,终于救出了八千岁。整个故事简单,但透着一股风尘侠客的味道,每个人都不平凡,很有唐宋遗风。

总的来说,汪曾祺喜好撰写生活中有趣的事以及不平凡的人,他对人间好玩、好吃、好说的东西兴趣盎然,对于诗、书、画更是青睐有加,活泼的心思、高尚的品味、逍遥且自如的文笔,体现了他精神上的优哉游哉。

老年汪曾祺

汪曾祺的文字艺术

汪曾祺的文字艺术,并非一蹴而就或者浑然天成,他也不是无师自通,不学而能。早年间,他下笔锋芒毕露,才气尽显,带着一股火气,然而经过时间的沉淀,见得多了、吃得够了、想得透了,最终达到了圆融无碍的地步。

他文字风格的松散、随意,完全建立在“生活中的世界”之上,所以下笔自由自在,相较于那些匠气明显,打磨痕迹突出的文字,更显得充实而真实,仿佛整个人间都是朋友,完全没有脱离实际的疏离感,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一方面由于汪曾祺积累了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另一方面,也在于他始终没有放弃“京派”文学的理念。

老年汪曾祺

朴素、真实、大度、宽厚,是“京派”文学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汪曾祺字里行间散发着的气质,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学用令人惊异的力量冲击我们的世界观时,稳住中国文学阵脚的却是“京派”文学,汪曾祺用自己的朴素文字,给“京派”文学留下了一道悠远绵长的余韵,同时,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自信和自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406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